论高校书法教学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影响

2022-09-11

经过4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 我国综合国力得到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了快车道, 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人才去充实, 高校作为国家后备人才的储备库, 肩负着培养、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如何有效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笔者认为可以结合高校书法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能力和思想品德修养两方面得到提高。也就是说, 既能掌握书法书写技能, 又能让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增强文化自信, 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塑造健全、和谐、理想的人文品格。

自隋唐开科取士起, “教育”完全被纳入培养人才的轨道。封建社会的“人伦之教”和“三纲五常”的指导思想, 使得古代书法教育始终贯穿着“实用、功利、道德伦理”这样的主线。这就把书法和人的教化、伦理、道德修养联系起来, 因而就有了古人所谓的“书以其人”“书为心画”的提法。当今时代, 一部分青年人, 尤其是某些高校在校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上处于模糊、彷徨状态。片面追求物质享乐、利己主义和游戏人生、颓废浮躁的状态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而真正能沉下心来励志励学的学生难以形成校园主流, 可见开展以书法为载体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活动显得尤为迫切。

一、从书法史入手,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情怀

(一) 书法的起源和中华文明紧紧相连

文字的最早样式—甲骨文在商代中期就已出现了。到了周代, 《周礼》“六艺”中的“书”, 包含“识字”和“写字”两个方面。因此, 周代各诸侯国的青铜器上的铭文、金文, 无论字数多少, 书写都极其精美。然后到秦代的小篆;两汉的简书、隶书、章草;钟繇的楷书;二王的行书;法则极备的唐楷;张旭怀素的狂草;宋四家;吴门书派;晚明大草;乾嘉碑学;海派书法;民国书法, 可谓书体异彩纷呈, 书家群星璀璨。历史上, 大多帝王将相或文学家、政治家, 同时都是卓有成就的书法家, 如汉章帝、刘宋皇帝、唐太宗、宋徽宗, 李斯、曹操、陆机、贺知章、李白、苏东坡、岳飞、陆游、鲁迅、郭沫若等等。整个书法史就是一部以文字为纽带的中国通史, 学习书法史自然会激起大学生对中华灿烂文明的崇敬与热爱。网络上那些扭曲、误读、诽谤中华文明的不实言论将会不攻自破。在书法教学中, 还可以集中对一批书体不同、风格各异、德高品重、忠义爱国的书法大家的生平事迹、碑帖墨迹进行精读细解。如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笔法秀逸、奇丽超绝, 表达了一种俯仰宇宙、体味人生的逸士胸怀。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为官清廉, 一身正气, 以身报国, 其书法雄强开张、笔力丰满、气宇恢弘, 特别是颜真卿写的《祭侄文稿》完美体现了“字如其人”的价值标准, 俨然是“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和艺术风格完美结合的最高典范。学生临写颜真卿的书法必然会被他的事迹精神气节感产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力争做国家的有用之才。

(二) 书法是中国连接世界的文化纽带

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 书法是艺术中的阳春白雪, 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珍贵法书, 在整个中华文化圈都享有很高的声誉。日本、韩国、东南亚研究中国书法的机构很多, 遍及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也以书法为主打课程。很多外国元首及夫人来我国访问时, 我国领导人都以书法作为国礼赠送。书法已经作为中国和世界各国搭建友谊桥梁的文化纽带, 学习书法可让学生感受到中华国粹的无比魅力, 会使他们拥有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从书法规律入手, 培养学生坚韧毅力, 塑造良好品格

(一) 磨练意志

书法和绘画的不同在于, 绘画有立体的形状, 有斑斓的色彩, 而书法是一门相对抽象、单一的艺术, 只有平面的点线和黑白关系。初学者日复一日临摹, 很容易产生乏味厌倦的情绪, 而且短期内看不到进步。在少儿书法培训班, 家长往往把好动的、坐不住的孩子送来学习书法, 目的是想通过练习书法使小孩静下来, 坐得住, 注意力集中,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其实成人也一样, 练书法可以使人心气平和, 耐得住寂寞。

(二) 懂得吃苦

苏东坡《题二王书》曰:“笔成冢, 墨成池, 不及羲之即献之;笔兔千管, 墨磨万铤, 不作张芝作索靖。”自古以来, 勤学苦练成才的列子很多。汉代书法家张芝临池学书, 池水全黑;智永写坏的笔头就有五百多斤;怀素和尚无钱买纸, 在芭蕉上练习;钟繇入抱犊山十年不出, 木石尽墨;赵孟頫学书十年不下楼;元代康里巎巎每天忙完公务, 写一千字才吃饭;于右任在《论书诗》中写道:朝临《石门铭》, 暮写《二十品》, 辛苦集为文, 夜夜泪湿枕。在温室长大的大学生很值得去学习他们这种不怕困难的勤学苦练的精神, 而不是去模仿当今的歌星、网红, 企图一夜成名。

(三) 戒骄戒躁

颜真卿在40多岁时写下了《多宝塔感应碑》, 此碑点画圆润整齐, 结字端庄秀丽, 可以看到颜真卿对初唐“工整规范”书风的继承已取得成功。然而他并没有在成绩面前沾沾自喜、不思进取。他曾两度放弃官职, 拜在草圣张旭的门下刻苦学习, 体悟书法用笔, 兼收并蓄, 结合盛唐“浑厚豪放”的时代审美风尚, 积极变法创新, 给后人留下了“沉雄苍厚、丰腴峻拔”的《大唐中兴颂》、《颜家庙碑》等不朽名作, 对后世书坛产生了巨大影响。学习颜体楷书, 可以使学生去除骄傲自满、故步自封的毛病。

三、从临摹的角度, 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

(一) 培养观察模仿能力

一般来说, 学习书法最好从楷书入手, 楷书法度严谨, 细致精确。先从临摹开始, 吸收消化, 然后再进行创作。古人把“临摹”分为三部分:钩、摹、临。“钩”即“双钩”, 使钩描者能深入理解点画的形状与质感, 触摸到笔画的起承转合, 故能使学生屏声静气, 洞察秋毫, 尽可能达到形神毕肖的效果。“摹”是将薄纸在法帖上拷贝着复写, “临”是看着字帖在纸上写。

康有为在《艺舟双楫》中说“学书必须摹仿, 不得古人形质, 无自得性情也, 欲临碑必先摹仿, 摹之数百过, 使转行立笔尽肖, 而后可临焉”。因此, 凭书法入门的临摹这一项功夫, 就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分析观察和模仿能力。

(二) 提高鉴赏和审美能力

宋代以后, 书法逐渐脱离了单一实用的书写功能, 更加注重其审美功能, 书法已成为纯粹的艺术门类。也就是说, 一幅书法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审美感受, 究竟好在哪里。这都要靠一个人的鉴赏能力来判别, 这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 要通过两点来解决。

首先要系统了解中国书法史, 熟悉名家名帖风格流派和审美特征, 来支撑自身的审美高度。如大篆《毛公鼎》的浑厚朴茂;小篆《峄山碑》瘦劲圆润;隶书《曹金碑》的秀丽清新;魏碑的古拙朴茂;颜楷的笔力沉雄;《兰亭序》的清奇秀逸;怀素草书的连绵跌宕。徜徉其中, 学生能感受到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

其次让从经典名帖入手, 体悟字法、笔法、墨法、章法、气韵、意境, 深刻理解笔势和体势。这样才能从广度和深度上理解书法艺术所带来的审美愉悦, 来陶冶他们的性情。

(三) 身心得到修炼

我国传统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养生之本是“神清意平, 百节皆宁”。老子也曾主张“致虚报、宁静笃”, 要求尽量排除杂念, 减少妄动, 以“致虚”与“宁静”的功夫, 达到“心神空明宁静”的境界。

练习书法犹如打太极拳、练气功, 通过手握毛笔对汉字的点、横、竖、撇、捺的运行, 体会字与字之间的牵引连带, 墨色浓淡枯湿的变化以及用笔抑扬顿挫的节奏, 使练习者全神贯注, 凝神静气, 使指、腕、肘、手臂、腰、肩、肌肉得到统一调度, 使血脉、气路、经络均得到疏通, 起到调节全身的作用, 达到活筋络骨, 神明气爽, 克制浮躁, 从容镇定、进入“不激不厉, 风规自远”的境界。这对大学生中存在的浮躁急进、盲目冲动、纸上谈兵的弊病有一定的疗效。

汉字诞生了书法艺术, 经过几千年的传承, 书法凝聚了我们伟大民族的智慧, 日益得到世界各国的瞩目和热爱。它既符合人类认识美的事物的一般规律, 又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正如旅法学者熊秉明说的“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 是中国灵魂特有的园地”。

对大学生进行书法教育, 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发挥、挖掘书法艺术的价值, 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培养他们的理想道德信念, 提升他们的艺术审美水平。通过书法教育, 我们力求使学生做到规规矩矩写字, 认认真真做事, 堂堂正正做人, 为高校人才培养探索一条有效的途径。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在校大学生综合素质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试图通过书法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模仿、书写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和爱国主义情操, 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 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书法教学,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参考文献

[1] 常季伏昆.中国书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0.105.

[2]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4.263.

[3] 王伶儿.关于高校书法教学的几点浅见[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7 (6) :117-12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基于双因素理论的中小民营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研究下一篇:信息技术开拓幼儿园教学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