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易出错的成语

2022-09-05

第一篇:高考中易出错的成语

使用中易出错的成语

1、哀兵必胜: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2、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3、哀莫大于心死: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4、唉声叹气: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5、爱屋及乌: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6、爱憎(zēng)分明:憎,恨。爱和恨的立场和态度十分鲜明。

7、安步当(dàng)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闲。

8、安然无恙(yàng):恙,病。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

9、安土重迁: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

10、安之若素:安,安然,坦然;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11、按部就班:部、班,门类,次序;就,归于。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12、按图索骥(jì):索,找;骥,良马。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13、黯然销魂:黯然,心怀沮丧、面色难看的样子;销魂,灵魂离开肉体。心怀沮丧得好象丢了魂似的。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

14、暗渡陈仓:渡,越过;比喻用造假象的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

15、傲睨(nì)万物:睨,斜视。斜着眼看一切事物。形容目空一切,什么都瞧不起。

16、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1、拔山扛(gāng)鼎: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2、跋山涉(shâ)水: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3、霸王别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

4、白璧微瑕(xiá):洁白的玉上有些小斑点。比喻很好的人或物有些小缺点,美中不足。

5、白驹(jū)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白驹,骏马。

6、白手起家:白手,空手;起家,创建家业。形容在没有基础和条件很差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7、白衣卿相: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8、白云苍狗:苍,灰白色。浮云象白衣裳,顷刻又变得像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

9、白纸黑字:白纸上写下了黑字。比喻有确凿的文字凭据,不容抵赖或悔改。

10、百孔千疮(chuāng):比喻毛病很多,问题严重,已经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

11、百口莫辩:莫,不能;辩,辩白。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辩白不清。形容不管怎样辩白也说不清楚。

11、百身莫赎:百身,自身死一百次;赎,抵。拿一百个我,也无法把你换回来了。表示极沉痛地悼念。

12、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蚿,有十二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比喻势家豪族,虽已衰败,但因势力大,基础厚,还不致完全破产。

13、稗(bài)官野史:稗官,古代的一种小官,专给帝王搜集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以供省览,后称小说或小说家为稗官。指旧时的小说和私人编撰的史书。

14、搬弄是非:搬弄,挑拔。把别人的话传来传去,有意挑拔,或在背后乱加议论,引起纠纷。

15、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缺”亦作“阙”

16、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17、暴殄(tiǎn)天物:暴,损害,糟蹋;殄,灭绝;天物,指自然生物。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18、杯弓蛇影:将映在杯中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19、杯盘狼藉:狼藉,象狼窝里的草那样散乱。杯子盘子乱七八糟地放着。形容吃喝以后桌面杂乱的样子。

20、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力量太小,无济于事。

21、卑躬屈膝:卑躬,低头弯腰;屈膝,下跪。形容没有骨气,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

22、背山起楼:靠山建造楼房。比喻使人扫兴的事。

23、本末倒置: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24、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25、比肩而立:比肩,并肩。肩并肩地站立。比喻彼此距离极近。

26、必恭必敬:恭、敬,端庄而有礼貌。形容态度十分恭敬。或写作“毕恭毕敬”。

27、闭门羹(gēng):拒绝客人进门叫做让客人吃闭门羹。

28、闭门造车:关起门来造车子。比喻脱离实际,只凭主观办事。

29、闭目塞听:闭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听。形容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

30、敝帚(zhǒu)自珍:敝,破的,坏的;珍,爱惜。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

31、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形容创业的艰苦。亦作“筚路褴褛”“荜路蓝缕”

32、髀(bì)里肉生: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33、壁垒森严:壁垒,古代军营四周的围墙;森严,整齐,严肃。原指军事戒备严密。现也用来比喻彼此界限划得很分明。

34、鞭长莫及:及,到。原意是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35、鞭辟入里: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36、变幻莫测:变幻,变化不可测度。变化很多,不能预料。

37、变生肘腋(yâ):肘腋,胳肢窝。比喻事变就发生在身边。

38、彪炳千古:形容伟大的业绩流传千秋万代。

39、别出机杼(zhù):机杼,织布机,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指写作另辟途径,能够创新。

40、宾至如归:宾,客人;至,到;归,回到家中。客人到这里就象回到自己家里一样。形容招待客人热情周到。

41、禀性难移:本性难以改变。

42、病入膏肓(huāng):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43、波谲(juã)云诡(guǐ):谲、诡,怪异,变化。好象云彩和水波那样,形态不可捉摸。原形容房屋构造就象云彩、波浪一样千姿百态。后多形容事物变幻莫测。

44、不卑不亢(kàng):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45、不辨菽(shū)麦:菽,豆子。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46、不分轩轾(zhì):不分高下、轻重。比喻对待二者的态度或看法差不多。

47、不苟(gǒu)言笑: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48、不寒而栗(lì):栗,畏惧,发抖。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49、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即,接近。

50、不胫(jìng)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胫,小腿。

51、不咎(jiù)既往:咎,责怪。对以往的错误或罪责不再追究。

52、不刊之论: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第二篇:高考专家分析:为什么你会做的题总是出错?

考试的时候,同学们是不是常常遇到明明会做这些题,但是下笔的时候脑袋却一片空白,或者是答案与自己写的答案不一样呢?会做的题总是出错,让你很苦恼?下面为各位同学分析为何会遇到这种情况。

方法

一、如何走对临场做题的第一步——真正理解题目。

注意,这里的“理解题目”,是尽可能客观的知道问题方向,也就是必须知道题目想让你干什么。而要找到正确的第一步,需要换位思考,将终点当作起点,问自己下面几个问题: A.“题目问我什么?”

B.“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知道的前提是什么?” C.“这个必要前提,题目中已知的条件是否已经提供?”

D.如果已知条件没有提供这个必要的前提,那么能得到这个前提的“前提”是什么? E.这个前提的“前提”,在已知条件里能找到相关信息么?

方法

二、借鉴类似考题无法解决临场问题时,采用的对策

考场上遇到的一部分考题,都会因为平时大量的练习而有所思路,可以模拟以前的印象做出来,而相当一部分的考题经过了精心的伪装和变型,使得考生无法在第一时间就在头脑中搜索出最适当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在这种情况下,下面三个思维原则可以帮你打开思路: (1)必要性原则

“必要性原则”,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由于考生平时接受的是完美主义的“充分性”训练,做题时往往只从已知条件出发,由已知信息加上自己的知识来推导答案。而这里,我们提醒一个换位思考的“必要性思维方法”:从“题目要求我必须做什么”来出发。

举个实用的例子:数学考试部分的最后两道大题,有些考生觉得做不完就轻易放弃了。但是,如果你能冷静地把解决问题最必要的前提或者公式列出来,根据数学考试的评分点,也能拿到相应的分数。这个思考方法我们会在后文做详细说明。 (2)客观性原则

其实,太多的所谓“难题”,是出题者在表述题目已知信息的时候,有意考验考生对知识掌握的灵活程度。已知条件经过伪装,离考生头脑中能用上的知识点往往很远,考生往往因为陌生而产生慌乱,因慌乱产生各种相关知识和题型的联想,不知不觉中就错读或漏读了重要信息。而客观性就是读题目原文已知信息的时候,完全客观的来接受所有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不能边读题边在头脑中加工已知条件,和“我知道类似的什么考题”为准。必须完整读完题目的条件和问法。 (3)自信原则

经过长期传统复习和模考打击的考生,习惯于用且仅会用知识点做题,一旦在考场上找不到思路,马上先假设自己不行,潜意识里认为想不起来知识点就根本不可能解题。而这个说服并不完整。考生必须先假设自己能做出这道题,只是还没看青条件而已(注意,这里指的是英语,理综,而不是语文考试。)一旦看清条件,如果仍然回忆不起知识点,也可以用正确思维步骤和标准化考试自身的弱点,把损失降低到最小,甚至得到正确答案。

方法

三、纠出“马虎”背后的思维错误 (1)如何避免主观想象(如何避免看错问题)

A.信息优先级的概念。题目本身的信息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你在读取题目信息过程中联想的东西。不能边看题边想,而应该看完题再想。

B.懂得答案相对好的概念。高考是标准化考试,正确的答案是比其它的相对好的,而不一定是绝对好的,懂得这一点十分重要。你要做的就是在选项中比较出更好的那一个,而不管它是否是最好、最完美! (2)如何避免计算错误

A.平时养成在草稿上清楚、规律的表达所有信息的习惯

B.如果你在平时心算练习不够,考场上不可盲目用心算,否则得不偿失。如果一定要依靠心算节省考试的时间,那么平时每天就要专门用二十分钟练习并有意识的记住一些特殊数字的数量关系。 (2)如何避免遗忘条件 A.时刻把问题问什么记住。

B.永远不能单纯的从已知信息出发,试图去“得到”什么。

C.把解决每道题的过程都当作去缩小一个关键的“距离”:问题“所问的”和我现在“已有的”还差什么。 (4)如何避免过程不全:

A.在头脑中真正形成这个观念:不完成100%就不是完成! B.做题时要边做边总结哪些步骤的表达是得分必须的,然而又是我在思维中一跃而过的。比如对于数学集合的范围,以及物理题上必要的公式表。要养成精确表达的习惯,只要没完成100%就不算完。会和拿到分是两回事!

第三篇:高考容易用错感情色彩的成语

正确使用词语

一、容易用错感情色彩的成语 贬义词:

1、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2、高谈阔论: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含贬义)

3、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4、酒囊饭袋:盛装酒饭用的袋子。比喻只会吃喝,不会做事的无能之人。

5、改头换面:只改形式,不换内容,贬义。

6、满城风雨:比喻消息一经传出,就到处轰动起来,议论纷纷。贬义。 7.触目惊心:“触目惊人”也作“怵木惊心”意思是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多含贬义。

8.尾大不掉:尾巴太大,掉转不灵。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含贬义

9.舞文弄墨:原指歪曲法律条文,营私作弊。后指玩弄文字技巧,耍笔杆子。 10.求田问舍:舍,房屋。到处谋求买田置屋,形容胸无大志,只知营私。不能理解为热爱田园风光。

11.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12、弹冠相庆:指因即将作官而互相庆贺。多用作贬义。常被误解为中性的互相庆贺,显然不当。

13、倾巢而出(出动):倾,全部倒出;巢,巢穴。比喻全体出动,多用于贬义。

14、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事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多用于贬义。

15、处心积虑:处心,存心,存着某种念头。积虑,图谋了很长时间。指存心已久,费尽心机地盘算。多用用贬义。(近:挖空心思:用尽心机,想尽办法,多含贬义。但它不含有蓄谋已久的意思。)

16、蠢蠢欲动:蠢蠢,蠕动的样子。原指爬虫缓缓蠕动。后多比喻敌人开始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用于贬义。

17、大腹便便:形容肥胖的样子。形容官僚等满脑肥肠、心宽体胖骨瘦如柴、面黄肌瘦

18、如丧考妣:丧:死去;考:已死的父亲;妣:已死的母亲。好象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例:有些犯罪分子一旦被抓住,就装出一副可怜相,痛苦流涕,如丧考妣。

19、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

20、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不分上下,多用于贬义。

21、翻云覆雨:比喻耍手段,弄权术,反复无常。

22、大放厥词:原指极力铺陈辞藻,现在多指夸夸其谈,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23、抱残守缺:抱,守住不放,残,残存的。缺,不完整的。死守着残缺或旧有的不肯放弃。也形容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

24、飞黄腾达:比喻一些人的地位提升得很快,多用于贬义。

25、兔死狐悲:因同类死亡或失败而感到悲伤。多用于贬义。

26、上行下效:效,效法,模仿。上面的人怎样做,下面的人也学着怎样做。

27、趋之若鹜:趋,奔赴,趋向。鹜,野鸭。像野鸭争食一样奔跑过去。比喻很多人向前往趋附。多含贬义。

28、肆无忌惮:肆,放肆。忌惮,顾忌和惧怕。指任意妄为,毫无畏忌。

29、有恃无恐:恃,仗恃,依靠。恐,害怕。因有所依恃而无所畏惧或顾忌。 30、信口雌黄:信口,随便开口。雌黄,古时用作涂抹错字的颜料。后称任意窜改为雌黄。形容毫无根据地乱发议论,胡说八道。

31、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也用以讽刺人死抠字句或卖弄学识。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贬义.指变得很糟。

32、望尘而拜:指迎候有权势的人,看见车扬起的尘土就下拜。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态。

33、无独有偶:独,单个。偶,两个,成双。不只这一个,还有另一个可以与之配对。

34、官样文章:原指适应官场需要、典雅堂皇的文章。也指有固定套式的文章。后用以指徒具形式、照例敷衍的虚文滥调。

35、昼伏夜出:白天潜伏起来,夜晚出来活动。

36、连篇累牍:累,堆积。牍,古代写字用的木片。形容篇幅冗长,文辞累赘。

37、师心自用:师心,以自己的心意为师。自用,凭自己的主观意识行事。指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38、评头品足:评,评论。吕,体察好坏、优劣。原指随意评论妇女的容貌。现泛指对人对事说长道短。

39、一团和气:指一团祥和之气。形容态度和蔼可亲。也指温暖、融洽的气息或气氛。现多指无原则地与人和气相处。

40、闪烁其词:闪烁,光线动摇不定,忽明忽暗。形容说话、写文章遮遮掩掩或吞吞吐吐,含糊不清。

41、高谈阔论:形容漫无边际、不切实际地大发议论。常被误用来称赞他人口才极好,知识渊博。属贬义褒用。

42、好为人师:喜欢当别人的老师。形容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贬义。不能用于表示热爱教师工作。

43、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不注重文章的实质内容。不是指写文章态度认真,仔细推敲。

44、振振有词:贬义,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没完,其实是强词夺理。常被误认为是褒义。

45、粉墨登场: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含贬义,表讥讽)

46、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变得很糟,贬义。不能表示变化大得不认识。

47、穷形尽相:形容尽致的意思,指文章的细腻生动。易误解为“原形毕露”之义。

48、人满为患:强调人多的坏处,贬义。错用于表示人很多的情景,如“柜台前人满为患”之类。

49、添枝加叶:多用于贬义。比喻叙述事情时,为了夸张渲染增加了原来没有的内容。不能用来称赞他人。

褒义词:

1、耳提面命(训):提,指引,提携。面,当面。命,教诲,指导。附在耳旁提醒、指引,面对面地教诲、指导。形容教诲殷勤恳切。用于褒义。

2、雨后春笋:春天雨后冒出的竹笋。比喻新生事物大量涌现,蓬勃发展。

3、凤毛麟角:麟的角,凤的毛。比喻稀有、难得的人才或事物。用于褒义。

4、集腋成裘:腋,俗称夹肢窝。此指狐狸腋下的皮毛。裘,毛皮制成的衣服。狐狸腋下的皮毛虽然很少,但是聚集起来就能缝成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作褒义用。(近:聚沙成塔:把细沙聚成宝塔。比喻积少成多。)

5、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蔚成风气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6、无微不至:微,细微之处。至,到。没有一外细微的地方不考虑到。形容翔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7、中流砥柱:中流,河流中间。磔柱,山名,在河南三门峡东北黄河中流,因屹立于急流中,形如柱,故名。比喻英勇坚强的人,能在艰难的环境中担当重任,支撑危局。也比喻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能起支撑作用的力量。

8、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

9、蒸蒸日上:蒸蒸,兴盛貌。形容生活、事业等一天天向上发展。

10.五风十雨:(五日一风,十日一雨)五天刮次风,十天下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11、脍炙人口:脍,切细的肉。炙,烤肉。指美味人人都爱吃。也比喻好的诗文人人称誉传诵。也比喻好的事物为人所喜爱称道。

12、气吞山河:气,气概,气势可以吞没高山大河。形容气势盛壮,气魄宏伟。

13、名噪一时:某时期内名声很大,受到广泛的重视。

14、卓而不群:卓尔,高高直立的样子。不群,不同于一般。形容优秀卓越,超出寻常。

15、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多用于由坏变好。

16、无所不至:没有达不到的地方。也指无所不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也形容极其周到,无微不至。

17、危言危行:意思是“讲正直的话,做真正的事”。

18、屡试不爽: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褒义。易误解为经过多次实验都没有成功。

19、雷厉风行:形容声势猛烈,行动果断,也形容办事的严格和快速。不能用来称赞坏人坏事。

20、殚精竭虑:形容用尽心思。(多用于书面语)

21、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纯熟的地步。

22、文不加点:写文章一气呵成。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高超。不可理解为不加标点。

23、胸无城府:比喻为人坦率真诚,不用心机。常误用来形容心胸不够开阔,属褒义贬用。

24、义无反顾:为正义而勇往直前,褒义。却常被用于毫不犹豫地干坏事。

二、容易用错对象的成语

1. 豆蔻年华:出自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 专指十三四岁少女。

2. 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3.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一般指技能,不形容文笔。 4. 青梅竹马:只能用于年幼的男女之间。

5. 两小无猜:形容少男少女相处融洽,天真无邪。只用于少男少女。 两小无猜:

6. 休戚相关: “休” ,喜。 “戚” ,忧。形容彼此关系密切、只能用于人物之间。

7. 置若罔闻:置,放,摆;若,好象。放在一边,好象没有听见似的。不可用于视觉方面。

8. 筚路蓝缕:只用来形容创业艰苦,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

9. 汗牛充栋: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形容书籍很多。它只能指书多,不能形容其它东西多。

10. 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繁多。不能指产品。

11. 耳提面命: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用于长辈对晚辈,平辈、朋友之间不可用。

12. 三令五申:令:命令;申:表达,说明。多次命令和告诫。用于上级对下级。

13.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用于人、马、车、船。 14. 挥洒自如:比喻写文章,画画运笔不拘束,不可用于举止风度。

15. 豁然开朗: 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 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不能用来形容人的性格。

16. 不可磨灭:磨灭:消失。永远消失不了。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与痕迹、印象、功绩、事业道理等搭配,若与情感、友谊搭配则错。

17. 人老珠黄:旧时比喻女子老了被轻视,就象因年代久远而失去光泽的珍珠一样不值钱。只用于妇女。

18. 循序渐进: 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只用于学习、 工作。

19. 如履薄冰:履:践、踩在上面。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成语出处: 《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 ” 用于人的心绪,不能用于环境。

20. 如臂使指:就像手臂使用手指一样,比喻指挥如意,没有牵制。 21. 巧夺天工: 适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指人工的技艺极其精巧,胜过自然。不能用来形容天然的精巧。

22. 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不用来形容花木。 23. 鳞次栉比: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24. 倚马可待(倚马千言:站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特指人的文思敏捷,不用来形容做事。

25. 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春色的词语,说北方大草原,不恰当。 26. 楚楚动人:形容女人打扮鲜明,姿态娇柔,能打动人。 27. 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只能用于人,不能用于刊物。 28.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或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29. 如水投石:像水泼向石头,点滴不入。比喻听而不闻或言论毫无效果。

30. 如坐春风:象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31. 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只可指人,不能指其它的。32. 天作之合:好像是上天给予安排,很完美地配合到一起。是祝颂夫妻姻缘美满的。

33. 举案齐眉:案,古时有脚的托盘。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34. 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敬,象对待宾客一样。

35. 破镜重圆: 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圆。

36. 劳燕分飞:劳:伯劳。伯劳、燕子各飞东西。比喻人别离(多用于夫妻)

37. 秦晋之好:秦、晋两国世代互相婚嫁,亦作“秦晋之匹”“秦晋之偶”“秦晋之盟”“秦晋之约” 。现泛指两家联姻。

38. 琴瑟之好:琴瑟:古乐器名,比喻夫妇。比喻夫妻间感情和谐。 39. 藕断丝连:藕已折断,但还有许多丝连接着未断开。比喻没有彻底断绝关系。多指男女之间情思难断。

40. 东山再起:是说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它用于人而不用于物。

41. 失之交臂:形容遇见好机会而又当面错过,不能用来修饰其他。 42. 朝思暮想:形容时刻想念,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想” 。

43. 不知所云,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只能用于说话人,不能用于听话人听不懂。

44. 风声鹤唳: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惊慌疑惧。不指战事惨烈。

45. 素昧平生: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指人不指事物。

46. 城下之盟:因强敌兵临城下而被迫签订的屈辱性和约。只用于政治军事方面。

47. 脍炙人口: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人都称赞。

48. 安之若素 (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49. 江郎才尽:比喻才思枯竭。

50. 师心自用: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只用于人。

51.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52. 叹为观止(叹为止矣):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53. 摧枯拉朽:摧折枯草朽木,比喻迅速摧毁腐朽势力。不能修饰“创造力”。

54. 琳琅满目:琳琅:精美的玉石。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 。

55. 含英咀华: 咀:细嚼;引伸为体味;英、华:这里指精华。比喻琢磨和领会诗文的要点或精神。

56、车水马龙:人车往来不绝或形容繁华 例:“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57行云流水:比喻自然不拘执,对象多指文章、歌唱等,而不能是时间。

58、焕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而不能说烦恼。

59、鱼龙混杂:鱼和龙混合搀杂在一起。比喻坏人和好人或凡人与圣人混成一起,好坏难分,只能用于人。

60、情不自禁: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住自己,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对象只能是人。

61.不胫而走:消息传得很快。表示东西丢失用“不翼而飞”。

6

2、 行云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6

3、一挥而就: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6

4、 挥洒自如:形容画画、写字、作文,运笔能随心所欲。

6

5、 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画得逼真,似乎叫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

6

6、 信手拈来:信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用于写作等)

6

7、 鸿篇巨制:形容工程大,功夫深的著作。(形容篇幅长的作品) 6

8、 烘云托月:原指一种画月亮的传统手法。后比喻从侧面渲染以显示或突出主体。(用于文学艺术等方面)

6

9、 韦编三绝: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70、洛阳纸贵: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7

1、绘声绘色:指讲述、描摹事物的情景非常生动、逼真。不用于演戏。 7

2、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高超绝妙,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 7

3、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常被人错误地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

74、起死回生:多形容医术或技术高明。也比喻把处与毁灭境地的事物挽救过来。 7

5、让枣推梨:指兄弟友爱,不用于其他关系。

76、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不能形容一般人多。更不能形容商品。 ’

77、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原来不认识的人)

78、蓬筚生辉:是自谦之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只能用于自己。

79、楚楚动人:是形容女人妆扮鲜明,姿态娇柔,能打动人。 80信笔涂鸦:是形容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不是指画画。 81:如坐春风:比喻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长辈或良师的恳切教诲。 8

2、抛砖引玉”是谦辞,多用于自己一方。 8

3、忝列门墙:属谦辞,“忝”表示自己位列其中会让余者蒙羞。该词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他人。

84、鼎力相助:“鼎力”指能够扛鼎的巨大力气、能力,是赞美他人之辞;该成语属于敬辞,不能用于自己。

85、东山再起:是说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东山再起是指再度任职,或比喻失势后重新任职。它用于人而不用于物。

86、不赞一词:易误解为不赞赏一句话。实指写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加一词,现也指一言不发。

87、困兽犹斗:易误解为被围困的野兽还有斗争的勇气。实指被围困的野兽还要搏斗,比喻陷于绝境的人还要作最后的挣扎。 8

8、河东狮吼:意思是“比喻悍妇发怒”。

89、奇文共赏:奇,美妙,奇异的文章共同欣赏,现多指把荒谬、错误的文章发表出来供大家识别和批判。

90、 阳春白雪:不能理解为春天的雪,而是指高雅而不通俗的文艺作品,(跟“下里巴人”相对)

91、出神入化:意思是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化:化境,神奇境界。 9

2、登堂入室:意思是比喻人在学问或技艺方面有高深的造诣。 9

3、穿云裂石: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9

4、登峰造极: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9

5、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9

6、 山高水长:人的品格节操高洁,影响深远。

第四篇:高考政治成语故事格言名句的哲理

成语故事、格言、名句体现和揭示的哲学观点汇总

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3.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5.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6.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7.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8.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9.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人们必须以站在正确立场观察事物。

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11.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2.审时度势: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13.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

14.目无全牛;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5.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16.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18.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因果联系的观点。

19.瑞雪兆丰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唇亡齿寒: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0.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事物的部分离不开整体。

21.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关键部分对事物的整体起决定作用。

22.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断章取义:割裂了整体部分之间的关系,孤立地看问题。

23.舍卒保车:整体处于统帅和决定地位,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24.未雨绸缪: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25.坐井观天:把部分当作整体的错误观点。

26.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7.树欲静而风不止:物质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9.少小离家老人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0.涸泽而渔: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坚持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31.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没有看到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3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向前发展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33.刻舟求剑;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3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因果联系的客观性。

35.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馋入之: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36.怨天尤人:否认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过分强调客观条件而忽视主观努力的错误观点。

37.严师出高徒;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方面看到了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另一方面又忽视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3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39.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0.田忌赛马: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当事物的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结合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4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堤溃蚁穴,气泄针芒;防微杜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必然结果、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2.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矛盾双方(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3.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质变,推动事物的发展。

44.好事多磨:事物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45.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矛盾具有普遍性,事物都是一为二的。

46.不见高山,不显平川;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行,前后相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47.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矛盾双方是对立的。

48.和谐,就是美和善;万事如意:违背了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

49.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全面、一分为二的观点盾问题。

50.物极必反,相反相成;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爱人者则人爱人,恶人者则人恶人;居安思危;蝉口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满招损,谦受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不同的反作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5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3.失败乃成功之母;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54.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5.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6.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违背了矛盾具有特殊性。

57.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58.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59.和而不同: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

一、矛盾普遍性一特殊性是统一的。

60.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用在刀刃上:抓主要矛盾。

61.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产生重大影响。

6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学会“弹钢琴”;把握重点、统筹兼顺:抓主要矛盾,不忽视次要矛盾。

63.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想问题办事情应有所侧重,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64.浅尝辄止、固步自封: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违背了认识应当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65.守株待兔:把现象当本质、把偶然联系当作必然联系的错误观点。

66.声东击西:真象与假象,现象与本质。

6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占有感性材料是获得理性认识的前提条件,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是获得理性认识的关键、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68.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69.吃一堑长一智;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古诗词中蕴含的哲理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如果仔细的加以分析,其中蕴含的寓意深远悠长.现就中小学课本中出现的古诗词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使同学们在欣赏优美诗词的同时,进一步理解哲学原理.

1、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C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B人们的认识不能统一

C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人们的思维复杂性D人们的思维可以改变客观对象

2、苏轼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主要说明(D )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B、意识很难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

3、找出与上述诗句意思相近的选项是(C )

A、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旁观者清,当局者迷D、将欲夺之,必先予之

4、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原上草"的"枯荣"表明(B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C、生命运动是最高级的运动开始D、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诗句蕴含的哲理是(C )

A、事物的联系是条件的B、物质是不长久的C、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D、规律是客观的

6、贾岛的"鸟宿池边树,曾敲月下门"堪称遣词造句的经典。人们写文章之所以要"反复推敲",从哲学上看,就是要(B )A语不惊人死不休B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事物C出奇制胜D写出好文章

7、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有著名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字从哲学上看是(C)

A客观实际 B诗人大脑的产物 C诗人对客观实际的认识 D诗人的主观想象

8、白居易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D)

A、山外的花一般比山中的花开得早B、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D、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9、李商隐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一诗句告诉我们(C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能动作用B、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C、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D、事物的前途是光明

10、王维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所包含的哲理是(C )

⑴矛盾和事物不可分⑵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⑶事物就是矛盾,矛盾就是事物⑷任何两事物都是矛盾关系

A、⑴⑵⑶⑷ B、⑴⑵⑶ C、⑴⑵⑷ D、⑵⑶⑷

11、杨万里诗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C )

A、事物随人们的心情而变B、不同时代,规律有不同的表现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就能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的活动

12、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A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书是知识的源泉C、科学的发展需要想象D、要爱护环境

13、"春江水暖鸭先知"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体现了(A )哲理

⑴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看⑵事物联系具有客观性

⑶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⑷事物联系可以主观臆造

A、⑴⑵⑶ B、⑴⑵ C、⑴ D、⑴⑶

14、上句诗体现了认识论的(C )哲理

A、客观事物变化导致认识的变化B、人与万物相区别的特点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C、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D、认识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变化是直接相通的

15、毛泽东诗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C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相对静止是不存在的

C、事物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D、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16、苏轼的词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事古难全"蕴含哲理是( B)

⑴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关系⑵十全十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⑶矛盾双方的对立无条件存在⑷任何事物都有自身优点和缺点

A、⑴⑵ B、⑴⑶ C、⑵⑶ D、⑵⑷

17、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是(D )

A、事物是运动变化的B、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C、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18、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芳林新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从诗中抽象和概括出的哲理是(B )

⑴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⑵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⑶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前途,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

⑷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A、⑴⑵ B、⑶⑷ C、⑴⑵⑶⑷ D、⑴⑶⑷

19、杜甫诗曰:"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D )

A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B承认矛盾客观性,正确对待矛盾

C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D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抓关键

20、清代赵翼有诗曰:"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欲风骚数百年。"该诗启发我们(A )

A、要把世界上的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B、李杜诗篇有脍炙人口之感

C、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阶段

D、李杜的诗已经过时

第五篇:公文中易误用的标点

附件1

公文中易误用的标点

1.在一些题序后面误用了顿号。

例如:第

一、第

二、首先、其次、等等,顿号(、)应改为逗号(,)。

(一)、

(二)、

(三)、(1)、(2)、(3)、①、②、③、等等,这些序号既然用了括号,就不能再加顿号及其他标点。

1、

2、

3、 A、B、C、a、b、c、等等,阿拉伯数字和拉丁字母作序号时后面不用顿号,应该用下脚圆点号“.”(只有中文数字序号后面才使用顿号如“

一、

二、

三、等”)。

2.冒号“:” 误为比号“︰”。

3.破折号误为两个一字线“——”或一个化学单键号“—”,破折号应为“——”。把“——”改为“——”的方法是:将其刷黑再选择成黑体,两个一字线就连在一起了。

4.表示数量范围的数字之间误用了一字线“—”或半字线“-”,应该用浪纹线“~”,2~3天,20~30人,等等。浪纹线“~”可在插入菜单中的特殊符号里查找,也可在新罗马字体下按

Shift+~。

5.省略号(……)误用为(……),省略号形状按规定应该

为六个连点,还有在省略号前后保留了顿号、逗号、分号的也不对。

如:雄伟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著名的建筑之一,……。(省略号前后的标点符号应该删去)

6.阿拉伯数字表示时间时,小时与分钟之间应当使用英文冒号,如6:00、23:00,不能使用中文冒号,如6:00、23:00,也不能用比号(︰)。

7.公文的编号应该用“„‟”不能用“[]”,如甘教语发„2008‟3号。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空施工安全协议书下一篇:公路局防震减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