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财经类专业学生管理论文

2022-04-13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高职财经类专业学生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实践教学是高校财经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但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财经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这已经影响到我国高等财经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高职财经类专业学生管理论文 篇1:

基于环境育人的高职财经类专业实训室建设

[摘           要]  高职财经类专业实训室包含丰富的环境育人元素,物质文化是其显性文化环境创设的基础,精神文化是其隐性文化环境构建的重点。建设财经类专业实训室应关注实训室育人环境设计的不同维度:以财经类专业元素的镶嵌为核心,把握课内外环境衔接布局;以财经职场文化的阐释为导向,精准呈现职场榜样和规则;以社会价值引领的熏陶为目标,嵌入美学意蕴和时代元素,从而系统塑造良好的财经类专业实训室环境文化育人生态。

[关    键   词]  环境育人;高职;财经;实训室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学生习得专业实操技能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实训室在这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财经类专业培养侧重于技能的训练,高职学校非常重视该类专业的实训室建设,在建设实践中虽然强化了专业内容却又边缘化了环境文化等育人因素,导致财经类专业实训室的育人功能没有被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本文从环境育人的视角阐释财经类专业实训室建设的维度,以便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财经类专业实训室在人才培养中的综合育人功能。

一、高职财经类专业实训室的环境育人文化生态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1]环境对于育人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高职财经类专业实训室在人才培养中是相对独立的空间,具备较强的环境育人功能,既包括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环境外延,也有深刻的精神文化环境内涵,两者共同构成了其系统的环境育人文化生态,在实训室环境育人中发挥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补充的作用。

物质文化环境的构建是实训室环境育人显性文化得以彰显的基础。物质文化环境是一种空间结构的美学意蕴,主要包括实训室内部空间、外部墙面及公共区域等物理元素的呈现等。首先,高职财经类专业实训室的內部空间构成是这些物理元素最主要的部分,包含诸多物化的环境育人因素,比如天花板、窗帘、灯光、桌椅、地板、墙壁、讲台,屏幕的样式、颜色、图案、文字等的设计,以及盆景绿植的摆放,环境的整洁状况等,从社会人的情感牵连或个体的感性思维角度而言,这些因素会第一时间直接影响师生学习和工作的成效,左右师生互动交流的情绪、动机及状态等,有着明显的首因效应作用。其次,外部墙面及公共区域等的物理元素跟整个校园的人文环境的设置有很多相似之处,墙面图案和文字的设计与张贴能够起到引发学生认真思考、明确方向、付诸行动等积极作用,而周边的公共区域,比如走廊或实训室空地的景观设计也应该富含有价值的育人元素,这些元素与学生发生良性的互动,并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走上健康成长成才的方向。

精神文化环境的塑造是实训室环境育人隐性文化得以传承的关键。精神文化环境是一种思维气场的价值导向,主要包括高职教育理念、专业文化、道德与法律规范等的渗透等。首先,高职财经类专业实训室的精神文化环境表现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高职财经类专业实训室的设计和使用必然渗透职场元素或行业企业元素,校企合作、职业生涯方面的感性元素融入实训室的内外空间而产生的专业元素气场,自觉不自觉地与学生的思想形成交互状态。其次,高职财经类专业实训室的精神文化环境表现为财经类专业的特色,这是区别于其他实训室精神文化环境的关键部分,从财经行业或企业文化的熏陶加以凝炼和提取,比如,仿照不同财经类专业对应的企业工作环境的仿真模拟设计和布置,参照银行、证券、债券、保险、金融、税所等各不相同的企业精神文化而创设富含专业特色的职场精神文化环境。再次,高职财经类专业实训室的精神文化环境还表现为满足社会需求的道德与法律规范体系,道德素养包括大德、公德和私德的范畴,既包括家国情怀和民族情感的培育,也包括责任意识和服务理念的培养,尤其是在职业道德领域,财经类专业岗位多与金钱和利益交织,在职场中更加需要道德的约束,而法律素养涵盖底线思维、原则意识和行为准则等有关于人的社会化的深层次问题,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有很多都是与财经法规有直接相关的内容,比如公司法、证券法、统计法、担保法、银行法、审计法等。

二、环境育人理念下的高职财经类专业实训室建设维度

从环境育人的角度看高职财经类专业实训室的建设,高职可以围绕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熏陶、职场规则和职业需求的呈现、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引领等内容进行设计和构建。

(一)渗透不可或缺的专业熏陶

高职财经类专业实训室建设和应用必须立足于专业,在实训室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上应该将专业元素的镶嵌置于突出地位。“文化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魂,实训室环境文化建设应以专业建设为主线,处处体现专业的思想、专业的元素、专业的规范、专业的特色。”[2]高职相关管理机构和人员应该根据财经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关课程的教学实操要求,购置相应的教学设备和用具,并按照专业培养的需要设计和建设对应的实训室硬件设施,设法将专业知识和技能等元素渗透于实训室的整体环境之中。

把握课中和课外两大环境衔接布局。总体而言,财经类专业实训室的维护和使用主要涉及课中和课外两大环境。课中是在专业教师的主导和引领下进行的,除了固定的室内环境的布置和创设之外,还包括因不同教师和不同课程所产生的变动环境影响,比如课件的播放内容及其流畅清晰程度、呈现的方式、教师的语言表情状态等均会产生不一样的专业熏陶效果;而课外则包括课前和课后两个不同的阶段,实训室管理能否在这些时间段提供稳定、理想、宜学的实践操作环境,既反映出实训室管理的成效,又是实训室环境对学生专业学习可否产生持久吸引力的主要表现,因此,财经类专业实训室环境设置中是否包含可供学生课前专业自学和课后专业指引的有效帮助,是实训室建设需要高度关注的焦点,比如,财经类专业实训室可以为学生提供免费的纸质资料供其查阅,提供专业技能训练所需且数量充足的教具,提供与财经职场接轨的电子资料系统和实操平台供学生反复练习,在投影中不间断重复播放财经专业操作技能的视频或关键知识点的讲解等。总体环境布置应该以就业为导向,紧紧围绕行业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高职及其财经类专业课程建设者和实训室管理者应该充分调研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理财公司、期货公司、外汇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机构和企业的职场运营状况,并紧密结合学校实际,设计出符合高职和财经人才培养规律的实训室场景,以提高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区分专业和课程开展环境比较设计。“实训中心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涉及不同专业几十间实训室,要想做得具有专业特色,必须充分发动各专业教师和实验员共同参与,集思广益。”[3]具体地讲,财经类专业实训室的环境建设还应区别于不同教研室或不同专业和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比如,金融管理、国际金融、会计、审计、投资理财、会计信息管理等专业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会有很多不同,高职在建设财经类专业实训室环境文化的时候,要关注财经类专业的基本知识及相关经济和管理理论知识,更要突出不同专业领域的差别和特点,比如,国际金融专业应突出财经业务的国际化操作和金融英语的运用,投资理财专业要突出使用大数据工具进行投资分析和使用互联网工具进行理财规划和产品推广,会计专业要突出数据检索分析及日常处理、账务处理、成本管理、税务筹划、财务数据分析与决策,审计专业要突出现代审计技术手段,融合注册会计师和税务师考试,会计信息管理专业要突出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会计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总之,财经类专业实训室的环境设计和布置应该细致到实训室的物件都能被其专业文化气息所包围和融合,学生能置身于良好的专业学习和实操氛围之中。

(二)定位精准、高效的职场导向

阐释职场文化内涵和职业发展需求。“财经类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的就业单位和职业岗位复杂,校内实训环境建设比较困难。”[4]但是,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要求高职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行为必须紧密结合职场发展的需要,财经类专业实训室的人才培养也应该以此为目标,其实训室的环境创设也要瞄准职场实际情况,围绕职场准则引导学生成长成才。比如,职场的领导与管理、职务与薪酬、员工与公司、岗位与职责等内容都应该在实训室的环境文化建设方面有所体现,高职可以有选择性地将财经类典型企业的优秀文化吸收进学校的实训室环境育人领域,将这些企业的成功经验和文化结晶以恰当的方式展示在师生面前,给他们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此同时,高职应结合财经类职业发展前景和职业发展需求,将实训室环境文化指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包括从事某职业所需的知识、经验、能力等综合素质的组合,帮助学生正确思考职业价值和愿景,厘清专业技能学习的方向,明确实训室技能训练的要求,知晓自身专业成长的轨迹及职业生涯的过程和结果,从而理性确立职业目标,积极应对将来的职业选择和调整。

精准布局职场榜样和职场规则。“展示对于实训十分重要,学生除了听老师授课、碰触实训设备两种接受教学信息的方式外,‘看’也是重要的学习途径”[5]。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财经类专业实训室的环境文化建设必须能够有的放矢地选择职场元素以实现其独特的育人效果。比如,可以在实训室周边设置职场名人墙,以定期更换和反复展示的方式,将职场精英们的事迹呈现给学生,将职场精英塑造为榜样予以示范,让学生在有意无意之中得到启迪,不断引领他们努力朝专业学习和技能提升方向迈进。另外,系统的职场知识库的展示也应该成为财经类专业实训室环境文化建设的重点之一,將精辟的财经专业知识以零散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但教师和管理者应该系统思考这方面的内容。比如,以微视频的方式呈现这些知识,让学生在休息或等待中不断吸取养分,便能实现以零归整的效果,但这些微视频应该是系统设计和有所取舍的。当然,职场知识库还应该包括职场的制度文化介绍,制度文化可以分为不同的行业和企业,在不同的实训室分别展示,从财经类专业实训室的整体规划审视,它们之间总体必须能够构成财经领域的职场制度文化,并形成相互协同的育人之效。

(三)实现润物无声的价值引领

熏陶家国情怀和民族情感。“家国情怀是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文化传承。”[6]在学校、专业和课程的育人体系中,价值引领的主流方向应该汇聚于此,财经类专业实训室的环境文化育人同样需要认真规划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情感。经济领域的人才尤其需要具备心系国计民生、心怀大德公德的涵养,应该具有为国家繁荣、富强贡献力量的动机和意志。因此,财经类专业实训室的环境文化建设应该有效融入这些价值理念,创新教育形式,实现价值引领效果。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应该是环境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这里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文化要得到弘扬,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法律规范也应予以强调等。此外,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服务理念的培养也应该成为情怀教育的重要内容得以彰显,学校和教育者在立足于培养有能力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人才理念下,引领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民族的关系。

嵌入美学意蕴和时代元素。环境文化育人应强调舒适、宜学的物理空间和具有审美价值的思维气场的构建。“专业实训室建设不仅仅是空间的扩大和设备配置的提高,更要充分认识到营造实训室环境氛围的重要意义。”[7]在设计和管理财经类专业实训室时,高职及其管理人员应引入美学元素,将传统精髓与现代审美创新有效融为一体,在满足实训室专业学习和训练的基本实用功能之外,基于主题、情感或意境等视角突出干净整洁、色彩搭配、线条艺术、物件摆放、视觉对比、个性独特、层次呼应、轻松和谐等符合美学原理的创设,学生在充满美的空间里自然而然会产生良好的思维意识,甚至还会滋养他们的心灵,呼唤灵魂的美好。在瞬息万变的时代,学习和工作都应该做到既紧跟时代潮流又关注个性元素,尤其是要与年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良性互动。财经类专业实训室的环境文化建设应该凸显工业4.0时代的智能元素、智慧元素、个性元素、潮流元素,这些元素的嵌入,能直观地让学生体会到科技的力量、个性的张扬等,从而吸引他们真正喜欢到实训室“浸泡”。因此,学生的美学修养和时代意识应成为环境育人成效的衡量标准之一。

渲染自我觉醒和文化自觉。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均是他们自我觉醒的表现,学生成长能否达到这些境界跟很多因素都有关联,环境因素是其中重要的一个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以我们看,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环境、用丰富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8]因此,高职财经类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应该充分考虑是否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觉醒,环境设置可以紧紧围绕理想、信念、梦想等主题开展自我实现的启发,适当的心灵唤醒和人生激励会产生持久驱动力的作用,当学生的灵魂被有效唤醒之后,其内因的积极作用便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并指引他们不断自我修正可能出现的错误,并在强烈成长成才自我意识的驱使下,克服重重困难,走向理想的彼岸。在价值层面上,实训室管理者应该着重理顺文化的特殊效应,创设良好的制度、寄语、公约等环境文化的熏陶语境,帮助学生在深刻认识、感受和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立对中华文化发展的自信,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自信,并在中外文化的比较中逐渐走向文化自觉。

总之,高职财经类专业实训室必须重视其环境文化的育人功能,正如杜威所说:“要想改变学生,必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学生也被改变了。”高职可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角度塑造财经类专业实训室的育人环境,并在专业熏陶、职场导向和价值引领等视角下强化财经类专业实训室建设。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邓果丽.多维度视角下的实训室环境文化建设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6(16):112-114.

[3]刘红霞,何燕文.加强实训中心文化建设 优化育人环境[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3):92-93.

[4]李宇红,平若媛,孙万军,等.高职财经商贸类专业上班式课程体系创新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1):70-74.

[5]刘义鹏.高职院校典型实训空间设计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9.

[6]曹清.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的意义及路径探究[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2):56-57.

[7]张先河.教育新常态下的财经类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及管理思考[J].财会学习,2016(16):220.

[8]李义根.论教室环境布置的育人功能[J].教育科学论坛,2018(10):77-78.

◎编辑 郭小琴

作者:麦其蓉 吴国君

高职财经类专业学生管理论文 篇2:

高校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校财经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但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财经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这已经影响到我国高等财经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校;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校财经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但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财经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这已经影响到我国高等财经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一、加强高校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加强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财经人才培养提出的客观要求,是面向21世纪、面向国际发展的需要,是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一)加强实践教学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客观要求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政府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高等院校在财经教育方面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就意味着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扎实的基本功,更要具有远见卓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这种创新能力具体体现在高校财经类各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就是要对学生进行以专业基础知识教育为基础的综合素质训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实践教学是面向21世纪、面向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

21世纪,知识创新及其创造性应用已经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成为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和增强竞争力的基础。而知识创新的主体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特别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财经创新人才。作为培养财经创新人才重要基地的高等院校应当充分认识到加强实践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参与国际竞争、加入全球化的洪流已经成为普通中国人都认可的共识。然而,在初步参与了国际交往和实际竞争之后,人们发现我国高校以往建立起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标准在许多方面还难以做到“与国际接轨”,财经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差距就更大,而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因此,为满足面向21世纪、面对参与国际经济的需要,高校财经类专业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三)加强实践教学是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财经类专业属于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其培养的本科学生,除少数进八硕士研究生行列外,大部分将进入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从事经济方面的种种工作。也就是说,高校财经类专业所培养的本科生主要是应用型人才,而非理论研究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财经类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实践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二、高校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高校扩招以后,我国高等财经类专业发展迅速。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高等财经教育的各种问题也日渐显现,其中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尤其突出。

(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高校教学应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理论教学体现了学术性,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补充。在财经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表现为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轻课外、重定性轻定量等倾向。实践教学在财经类专业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上的脱节,从而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创新素质不高,财经类专业的毕业生也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

(二)内容陈旧,方法落后

由于教学改革的滞后,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陈旧落后,某些已经过时的内容仍然出现在教材中。没有跟上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目前,财经类专业课程实践主要集中在平时作业,有的课程是模拟练习,有的课程是小结、小论文的形式。实践课程仅有几个传统的模拟实验和毕业论文设计,一个专业最多有两门实践课程,有的根本就没有实践课。全部是理论课。而大部分课程特别是理论课往往是由教师讲述。增加几个案例就是所谓的实践教学,平时没有任何其他形式的课程实践,课程结束多数以试卷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及掌握情况。在教学形式方面,仍旧采用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在实践课教学中,某些专业实践环节一般就是让学生到相关部门、学校、公司、企业去参观一下,由于实践方案、教学目标不明确,加之管理比较松散,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不大。毕业实习是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一次检验,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但面对就业的压力,一些高校减少了毕业实习时间,甚至取消毕业实习,对毕业论文的质量放松了要求,多数学生都能通过毕业论文答辩。

(三)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高校从事财经教育的教师一般都缺乏一定的企业实践和社会实践经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经人才到高校任教的也不多。少数理论水平高又有实践经验的副教授,教授又把精力主要放在硕士生、博士生的指导工作上,很少承担本科层次的讲课任务,更谈不上从事本科实践教学工作,在财经类专业教学一线的主要是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绝大部分是从学校到讲台,从学生到教师,没有参加过相应的实践锻炼,缺乏财经实践经历。这部分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往往不能很好地引用实践案例阐述基本理论和原理,不能用实践中的经验和问题来充实课程的教学内容,只能是纸上谈兵,难以胜任实践教学工作。在专业教学中,学校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安排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实践教学往往被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加之受职称、岗位津贴、工作量等因素的影响,教师一般不安心实践课程的教学。

(四)实践教学的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滞后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高校特别是财经类专业缺乏稳定的实习基地。加上财经专业的特殊性,实习内容往往涉及到单位最敏感、最核心的部分,单位一般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即使接收也不会让学生接触到真正的业务工作,由此导致学生实习的效果大打折扣。而从学校自身来说,由于受实践教学经费不足的制约,对财经类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投入很少,财经类专业一般很少有稳定的实习基地或完全没有。学生的实习变成了走过场,甚至干脆“放羊”,学生实践环节的实习包括最重要的毕业实习基本流于形式。

三、加强高校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议与对策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理论教

学不是主从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两个相对独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为了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明确认识、落实制度。真正把实践教学变成锻造合格人才的熔炉,使实践教学成为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促进高等教育不断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以保证培养目标的根本实现。

(二)构建科学的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当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把知识传播、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融为一体,形成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体系。具体包括:课堂实践教学、现场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活动和毕业论文四部分。课堂实践教学是指配合课程教学,以促进学生深化理论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实践和计算机上机实践。课堂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专业课程所开设的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认知和验证性实践教学课时以及单独设置的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教学课程。课堂实践教学主要在校内的课堂和模拟实验室进行,具体可采取案例教学、模拟操作等方式进行。现场实践教学是指以实践教学基地为条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操作性实习、专业技能训练以及毕业实习。这部分实习,特别是毕业实习应采取“顶岗实习”形式,即组织学生在大三或大凹的一个学期到公司、单位进行3~5个月的集中实习,让学生与公司、单位正式员工一样按统一要求进行各岗位工作的实际操作,参加公司、单位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实现由学生向正式员工角色的转变。课外实践活动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道德意识为主要目的的科研训练、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具体可采取组织各种竞赛活动、暑假实践、社会调查、青年自愿者活动等。毕业论文(设计)是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教学活动。高校应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学生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和质量,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三)更新内容,改进方法

培养财经类创新型人才,必须要求他们掌握经济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必须具有较强的能力和宽厚的基础,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这就耍求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必须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更新。培养学生创造性地、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而不是向学生灌输内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能力,防止学生在学习和研究上采用传统的单枪匹马的方式。在教学内容上,既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学科前沿知识和交叉学科知识,也要紧密结合现实情况,随时更新教学内容,把最新的知识和信息提供给学生。在教学方法上,要由灌输式转向启发式,更多地采取讨论式教学、研究式教学、项目团队等新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在考试方面,考试形式可灵活多样,笔试、口试、实践操作、调查、参与课题研究等相互结合,综合考核。

(四)加强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高校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建设一支能够很好开展实践教学的、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师队伍。1、学校要在人员编制、岗位配置、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吸引稳定一批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投身到本科实践教学中去。财经类教师一般应有从事实验教学的经历,每年要有一定的时间进实验室,指导、参加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工作。2、可以安排教师到有关部门、公司、企业挂职锻炼。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同时,学校应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参加各种高层次的职业资格考试,如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金融理财规划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3、学校可以聘请一些有丰富实践经验、在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专家兼职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教师。

(五)加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实验室是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高校要进一步加大对财经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其中主要是要加强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如会计模拟实验室、金融模拟实验室、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等。校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落实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必备条件之一,实习教学基地的条件直接影响实践教学质量。为此,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争取社会和企业的大力支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按照校企“双赢”的理念。多途径、多形式地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另一方面,政府也应在政策上支持高校校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6,

[2]龙成长,陈占葵关于财经类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探讨[J]中国市场,2006(17)

[3]王春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财经类创新人才培养若干问题的探讨[J]专家学者论坛,2007(2)

作者:张 沁

高职财经类专业学生管理论文 篇3:

财务转型背景下高职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在当前财务转型的发展背景之下,想培养对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财经类专业人才,相关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及时更新换代。相关单位要转变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建立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管理方法,制定符合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为了促进自身的发展转型,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考核方式,明确教育体系管理方式的升级优化方法,最终实现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升级。

一、我国目前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通过对社会现实进行调研考察和深入研讨可以发现,企业对于财经类专业人才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转变。从财经类专业人才的需求细节入手专注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实践能力。但是因为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财财经理专业人才的经验有所欠缺,仍存在大量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一)人才培养缺乏实战训练

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在培养财经类专业人才时,仍旧将考察的重点侧重于书本理论知识掌握的熟练度。虽然现在大部分院校陆续开设了实践课,但是这些模拟实践课的设置安排较为单一且简单,模式固定且考察方式也同实际的业务要求差别较大,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虽然学校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兴建了审计,金融,会计等专业的模拟实训室,但是实训室的设备与学院的学生人数并不匹配,无法顾及到每一个学生。这就导致模拟实训室无法发挥出其全部作用。虽然职业院校也会安排理论课程修完的学生去校外的实践基地进行实习,但是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融合度较差且完成校企完美合作的难度较大。也缺少企业人员来到院校进行实践经验的传授,导致学生无法掌握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学校在安排学生完成教学实习的期限过短,带领学生走访学习的企业较少。有的院校虽然安排的教育实习周期足够,但是学生实习管理却采用分散式管理的方法,不利于学生之间交流经验和统一归纳总结。这些原因造成了财经类专业的校外教育实习流于形式,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虽然职业院校做出了相应的创新改革但是最终的成效并不是很明显。

(二)财经类专业教师在实践方面缺乏经验

我国职业院校的财经类专职教师大多没有实践经验,授课偏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因为缺乏实际在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经验导致自己掌握的财财经理的理论同社会的实际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自身的动手能力较差,且教学侧重点也可能出现错误。部分财经类专业教师虽然会考取内部审计师证,注册会计师证,中级会计师证等,但大都没有实际从事过相关业务的经验。这就使得指导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和指导学生课业的时候并不能对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提供完美的教学指导经验,只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论的理解,这对于缺乏举一反三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学生来说是一种考验。职业院校财经类专业教职人员的从业要求过高,使得符合其职业要求的优秀人才数量较少。在现实的财财经理教学当中缺乏具备优秀理论知识储备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

(三)对学生考核方式存在缺陷

当下我国的高职院校财经类学生的能力考核基本都采用期末理论试题考试的方式。这种考察方式只能判断学生是否完全掌握理论知识,无法判断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虽然学校设置的财财经理模拟实践课,审计模拟实践课,会计模拟实践课也会纳入期末考察,但是这些实践课程大都会安排为选修课,考查课等要求较低,学分较少的课程。在安排毕业论文的撰写期间,大部分的毕业论文题目涉及到的内容过于宽泛,理论性过强,难以理清逻辑递进深入的关系,这就使得学生无从下手。使得学生生搬硬套一些理论资料,并没有彻底理解自己的论文研究题目,这样就导致教学任务设置考察方式达不到预期效果。

(四)学校的教学制度安排不合理

1.培养目标设置不合理

高职院校在设置财经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教学目标时,通常默认为培养面向金融,工商企业,保险类或者政府等非盈利性机构和科研机构等从事财经管理理工作的人才。这显然同现实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就业范围选择不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毕业生会大批量涌入优秀的企业单位从事财务经理工作。这显然同原有的预期进入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等的培养目标不符,为了符合实际的需要,要将教学培养目标设置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

2.开设的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财经类专业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学科,涉及到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的专业知识。因为学科的分支众多存在交叉,在设置安排课程期间又会发生学科交叉重复的问题。这样就会浪费教学资源。财经类专业课程本身设置安排较多,学生需要学习的专业课程本身较多,加之学校重点设计安排理论知识而忽略实践课程的设置安排,这样会使得学生缺少锻炼实践能力的渠道。学校需要进一步加快产教融合的步伐,完成理論到实践的转变。

3.教学硬件设备落后

制约于落后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安排,学校在实践设施的建设安排和教学硬件设备上配置不充足。随着国家对于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视,加大了资金拨款的力度,高等职业院校的财经类专业虽然有所提高,但是仍旧无法同庞大的学生数量向匹配。在培养企业需要的财经管理类型人才期间,教师因为缺少实战经验使得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设计缺少灵活的引导性,使得学生缺少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税务管理,企业账务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能够开展实际分析的案例较少,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

二、财经类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策略和建议

(一)观念更新

形态意识的指导思想能够为财经类专业升级改革提供正确的指导帮助。要想实现财经类专业的改革要树立培养实践性人才的意识,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培养符合现代企业发展要求的财经类人才。重点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养成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本着培养优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财经专业人才,要求学生熟悉现代化的信息知识、人工智能知识及专业的理财,会计,经济管理,财经等知识体系,能够胜任金融保险,企业,政府非盈利等组织机构的财经类综合人才。

(二)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依据时代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改革,需要结合新型的人才培养理念完成财经课程的设置。结合财经岗位的特殊性,针对性制定课程体系,系统形成人才培养方案。为了能保证教学方案的执行,高薪聘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和理论知识的学科专家担任讲师,打开学生理解财经发展的新思路,整合学科经验和教学重点,形成系统的可操作执行的方案完成指导任务。

(三)改变教学方法

采用实践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重视理论知识的填鸭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财经知识的热情。在课堂的教学任务中适当增添案例分析内容。让学生模拟实践具体情况,逐渐熟悉企事业单位财经工作的内容。锻炼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直观展示财经数据的变化内容,提升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的财经专业的教师队伍质量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开展,在时代转型发展的背景之下,需要多方面多角度的考量教师人才的品质,鼓励大家参加财经专业前沿知识和理论的培训。教师需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紧跟现实的动态发展要求,加强自身的实战经验锻炼。教师在进行授课期间可以适当的放手,让学生主导课堂,采用模拟演练的方式指导学生深化理解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完成实践演练。让学生演示企业管理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院校应该加强财经类专业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成立校内的实践教学中心。

安排财经类实践教学,打破传统模拟随课程进行,且多为验证型、演示型的模式,可将会计模拟、审计模拟、税收模拟、证券模拟、金融学模拟等各项模拟有机结合起来,并与理论体系互相渗透。加强高职院校和企业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可以实践的平台,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教师要定期取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深造,丰富实践经验。各高职院校广泛开启第二课堂,聘请优秀的事务所,企业,事业单位的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资产评估师等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来校任教,开拓学生的眼界。

(五)构建新的考核方式

学校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发生改变之后,相应的需要改变学生的考核方式。转变注重考察理论知识的应试教育,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考察形式,在考核范围内加入适当的时事内容。根据财经类各专业各学科自身特点,对考核形式与内容应合理设计,同时融入实践能力考核相关内容。以财经分析课程为例,可让学生每人选定一个上市企业,随着课程的进程,学生跟踪分析选定企业,期末考核时教材理论知识考核占50%,对选定企业的综合分析占50%。各类会计模拟课程、审计模拟课等的考核应考核实际业务。此外,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应全部理论联系实际,应鼓励学生撰写案例分析型的报告,以此培养学生分析問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经济转型使得对于高职财经类的专业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从相关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之外,要具备能够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要重点培养学生将经济财务管理等理论知识有机同现实的发展需要有机结合的能力。传统的财经类教育侧重点并不适用于现实社会的需要,需要加强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训练,培养综合性应用人才。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定期为教师提供去企业实践的机会,加强同企业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转变教学目标设置,优化教学考核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求培养出更多的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财经类人才。

(作者单位: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吕桂苹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职校素质教育必要性研究论文下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作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