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

2022-11-11

第一篇: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总结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实施的研究

第一阶段总结 实验小学

宋德兰

本学期我们学校成立了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实施的研究课题小组,我成了课题组成员之一,自课题开题以来,课题组全体成员积极投身到课题研究中去,为了提高理论水平,加深对”综合与实践”教学实施的理解,借助常规研修课、校公开课等教研活动,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实施研究进行了初步探索,现将第一阶段的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深化理论学习,提高理性认识

我认为推动教师观念的改变,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需要学习。为了“综合与实践”教学不流于形式,我们坚持将不断的学习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中。通过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在全面进行课题研究中,我们组长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的文章,定期组织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交流有关实施研究情况和问题,并组织一些课堂教学进行学习观摩活动,及时总结,在总结中,推广成功做法,解决存在的问题,重新完善方案,课题成员每人都要做好总结,并撰写专题教学论文。整个活动中参加课题研究人员都能积极参与研讨,自觉学习有关的文章,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撰写学习心得和制作课件,同时辅导学生撰写关于“综合与实践”实施的数学小论文;除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还经常召集数学学科教师对照案例进行探讨。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情况进行分析研讨,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课题研究走向深入。

二、强化调研评估,促进合作交流

通过汇报课例、听课、参与活动、现状调查座谈讨论等形式检查、指导课题研究的实施,并以此作为过程性评估的依据。要求教师汲取经验教训,总结得失,进行反思,促进合作。每学期每个课题组成员都上了一节研究公开教学课,还撰写了一篇以上研究心得。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尤其是在我们进行了深刻反思之后,我们研究组全体成员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三、研究成果的自我评价

经过全体成员的努力,我们实验教师都认为实施“综合与实践”教学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学习的效果比原来要好。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主要表现在:

1、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学会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因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而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方式。

2、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观念:“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决定了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可以使学生在交往中产生心理相容,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对集体的形成和巩固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学生在相相互讨论、争辩中取长补短,集中小组成员的智慧,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四、研究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1、学习时间内学习内容难以完成。学生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教师不能充分考虑、估计课堂上可能产生的多种变化;由于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手段丰富,给教师驾驭课堂带来了困难。

2、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对教材重点内容编排意图的理解和设计是影响合作学习非常重要的因素。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及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并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一但让每个小组的代表发言汇报时间不够时,就匆忙结束合作学习,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实际上这是教师没有完全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和重点,没有很好地设计怎样通过“综合与实践”学习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没有向学生说清楚学习的要求和目的是什么。

这样的问题该如何有效解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尽量避免负面影响的滋长,发挥“综合与实践”教学的学习对教学工作的积极作用,这是我们在下阶段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继续研究和探讨的。

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认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综合与实践”教学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白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迎接数学教育的新时代!

2014.6

第二篇: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教学体会

实验小学桂林校区魏新琴

实践与综合应用以独立的内容领域进入小学课堂,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课程标准》中目标结构体系的一个特色。这一领域的设置沟通了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之间的联系,促使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内容以交织在一起的形式出现,使发展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成为必须的学习内容和必备的数学素养。它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经历一些具有研究和探索价值的题材和方法,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数学、了解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实践与综合应用”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对这一领域的教学是边实践边思考,尽管还有许多的困惑,但也有了些许的体会。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体会。

一、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应以教材为线索,适当挖掘和提炼

实施课改以来,各种版本的数学教材都设置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课,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以课本提供的内容为载体,善于沟通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巧妙地设计实践活动内容,让其积极地参与其中并体会到数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应用意识。

1、用好教材提供的专题。

人教版教材在每一册都专门设置了两个实践活动,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三个知识领域中加以延伸。如一年级下册的“小小商店”、二年级上册的“看一看、摆一摆”、四年级上册的“你寄过贺卡吗?”但是上这样的课,往往需要准备很多的教具、学具,而且不作为考试的内容,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就产生了教与不教都没有关系的思想。其实这种想法违背了教材的编写意图,虽然每一册教材只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其意义在于通过它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对数学和数学教育的理解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对于每册教材编入的两个实践活动,我们教师要认真创设情境,精心安排活动内容,准备教学具,创造性地开展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实践探索的乐趣,综合应用的价值,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例如,教材在《认识人民币》后安排了“小小商店”实践活动,我在教学时是这样设计的:课前让学生自备各种商品,有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等,让他们自己制作价签,贴在准备的物品上,带进课堂中,把教室模拟成“小小商店”,小学生推荐出“售货员”的人选,其余的学生做“顾客”。此外还让学生了解社会中有哪些促销手段,在“小小商店”中进行展示。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售

货员”极力“推销”自己的“商品”, “顾客”争先购买。上这样的一节课,需要我们

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加深认识了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更

可贵的是加强了综合能力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

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事实上,即使以专题形式呈现的内容,教材也只是提供了数学活动的基本线

索,教师要有主动处理教材的意识。如,二下的“剪一剪”、三下的“掷一掷”等,

主题明确,线索清晰,所需的材料也不复杂,课堂实施就比较容易;而二上的“看

一看,摆一摆”,四下的“小小营养师”虽主题明确,但涉及的数学知识不够明朗,

课堂实施就比较困难。因此,对于那些主题笼统、脉络不清、素材缺乏内在联系

的专题,更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创造性,要结合本校和本地的实际加以利用和再

开发。

2、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实践素材

结合平时教学,把教材的例题和习题改编和延伸,深入挖掘教材所蕴含的生

活实践素材,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

生通过身临其境来获得真实感受。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同学生熟悉的生

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如:一年级“认识图形”后,教

材在练习中安排了拼图案的习题,我认为可以设计一节相应的“拼图案”的实践活

动。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带来的学具搭一搭、摆一摆、看一看、比一比谁摆的物体

多。接着让学生按4人小组进行比赛。学生在紧张而又愉悦的气氛中利用学具

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物体加以想象,拼出图案。最后让学生按小组

汇报。拼了哪几种图案?为什么喜欢?同学们边操作,边思考,边合作交流。大

大激发了他们的乐学情趣,即培养了实践能力,又得到美的熏陶。

3、提炼现实生活中的实践素材

“实践与综合应用”不像“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三大领

域的学习内容都有自己固有的逻辑系统和预选的“知识”,所以它的内容是开

放的,内容不完全受数学教材内容的限制,它可以是学生所学三大领域知识

的综合应用,也可以整合其它各学科的知识,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现象,研

究生活中的现象或者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等。因此,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

开发者,应根据这一特点,从生活事例、学生学习生成的资源,以及学校与

区域的特色资源中提炼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

活实际,调查了解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使课外

学习与课堂学习结合起来。如,在

一、二年级可以开展以下实践活动:班级

里的数学、家庭变化与数学、图形在生活中的妙用、一元钱的价值、我学当

家理财、珍惜时间……

从小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不仅能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社会交

往能力和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更能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

勇气和信心,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本身

的魅力。

二、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过程要重视探究

“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本质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进行实践与综合应用,对知识理解的延伸与升华。因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应提倡“做中学”,也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作探究、体验活动中,去参

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突出学生学

习的主本性,提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1、动手操作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

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我们在教

学过程中应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充分让学生自主、独立地活动。例如,在《掷

一掷》教学中,安排了两次动手操作。首先我先安排了师生活动,让学生根

据自己的喜欢选择一组数,产生游戏的双方(

5、

6、

7、

8、9和

1、

2、

3、

4、

10、

11、12),老师加入到少数人的一方;接着安排了学生活动,在学

生四人小组活动的过程中,给了学生充分活动的时间,而且让每个学生都动

手参与,让学生经历猜想、尝试、验证的过程中学会数学的思考。这里,学

生通过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从而让学生体会数

学的作用,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自主探索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而不是机械的、程

序化的、模仿性的。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

学生独立参与、主动实践。如上面提到的《掷一掷》教学中,学生通过动手

实践、自主探索,对“可能性”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有限次实验的结果上,而

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逐渐明白了选择了五个数但赢的机会更多的原因。

3、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数学认识的发展。为了保证实

践活动的实效性,实践活动通常采用的是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进行。小组合

作学习要求组员分工合作,如上面提到的《掷一掷》教学中,四人小组一人

抛骰子,一人计算,一人记录,一人监督;在交流互动时,学会倾听、善于

吸纳,善于辨析,让每个成员都有发表见解,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机会。教

师在参与交流与探讨的过程中,要努力成为一个倾听者,观察他们的表现,

引领他们深入探究和体验,保证活动有效进行。

三、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活动形式力求丰富多彩

“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主要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尝试解决具有现实意义和一定开放度的问题,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教学中,教师要立足课程特点,不断拓展活动形式,提高活动的实效性,不能为活动而活动,让活动流于形式。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可以采取课内、课外以及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数学小调查

数学小调查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调查专题,主动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并作出决策的学习活动。例如:“怎样打电话省钱”,要求学生通过调查、咨询等手段了解话费里的数学问题,然后帮爸爸妈妈算一算,怎样打电话省钱。当然,每次开展调查活动,在准备阶段教师应与学生共同讨论调查的主题、调查的步骤以及调查的方法。这样,一旦学生开展调查,他们就会有序地进行活动。

2、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认识和解决某一数学问题为目的,学生经历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的学习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具体包括调查研究、查阅资料和实验研究等。

例如:组织学生跟踪调查连续两周的家庭用水量的情况,研究用水费用的计算方法,组织学生探讨节约用水的策略,并向全班家长发出“节约用水倡议书”。具体如下:

(1)调查你家里两周的用水量情况(查看水表),统计你家里平均每天的用水量。

(2)从你家的用水情况,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出来。

(3)调查水对地球(包括对人类)的益处。

(4)在家里,如何节约用水?

(5)设计一两句节约用水的宣传标语。

(6)围绕以上调查和统计,请写成一篇以“水”为题材的数学小论文。

有些小课题由于问题的难度和知识的综合应用程度大,学生独立研究有困难,可以有若干同学相互合作完成,或教师参与并帮助解决。

3、方案小设计

方案小设计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某一项活动方案,学生经历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整体策划、表达设计、回答质疑等过程的学习活动。方案小设计可以包括统筹安排、优化设计、旅游设计等。

例如:学生学完《两位数乘法》后,教师可假设一个“旅游中的数学问题”专题,设计一个外出秋游的租车方案。四年级6个班360名同学乘车去游玩。包车有两种选择方式: 大车有42座,每辆200元,小车有18座,每辆90元,怎样租车最经济合算?这一活动内容,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交流后,会得出多种不同的包车方案,然后通过分析、比较得到最佳方案,既渗透了合理安排和最优化的思想,又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的乐趣。

4、数学小游戏

数学活动可以以数学小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抽象的数量观念、空间观念与儿童具体形象的思维活动之间需要有适宜的中介桥梁将它们联系起来,游戏活动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新课程数学教材中已经包含了大量游戏的成份。特别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数学小游戏是一种非常适宜的方式,随时都可以进行。

例如:位置游戏: 2人一组,每人准备一个棋子,放在20×20格的方格纸左下角(0,0)处,轮流掷骰子,每次掷出两枚骰子,一枚上的点数是向右方横走的步数,另一枚上的点数是向上方竖走的步数,谁先到达右上角的终点(20,20)谁就赢。每走到一个新的位置,用一个数对把它记录下来。

学生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用“数学眼光”去“考察”、去“探究”、去“设计”、去“创作”、去“想象”、去“体验”,不仅使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而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

学生开展“实践与综合应用”,其意义不在于他们的研究结果有多么准确和有多大的社会价值,而在于他们在亲身经历中体会到数学是一种普遍适用的知识,在于他们在综合应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提升思维的品质,在于他们拥有了这样一个体验。所以 “实践与综合应用” 的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智力、情感、态度、个性、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与其他领域相比,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评价更强调过程性评价。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在活动过程

中的参与程度,包括是否积极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乐于与小组其他成员进行合作,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是否有解决问题的自信心,能够不回避遇到的困难等。二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活动水平,包括能否主动运用数学知识、方法描述具体问题,是否能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能否找到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是否理解他人的思路,并在与同伴交流中获益;是否有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是否能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问题;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有哪些,是否有独特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等。

同时,评价要激励为主,肯定为主。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观察他们的活动,哪怕是一点点的闪光点,也同样要用赞赏词语去评价他们,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体验成功,建立信心。特别是第一学段儿童,他们需要获得做数学的快乐,要获得成功的体验,要实现自己价值,这些对于儿童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实践与综合应用” 它不仅拓宽了教师的视野,冲破了原有教材的束缚,而且给数学赋予了生活的意义。这一领域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创造空间,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们要善于学习和思考,把实践与综合应用在实际的教学中加以落实。

第三篇:论小学数学与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效整合

内容摘要:

数学,传统意识中是前人总结出的数学知识在课堂中的传授,“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课程,把综合实践活动与数学教学进行有效整合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活动应是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的融合过程;

二、活动课型方式应灵活多样:

1、寓教于乐的小游戏。

2、手脑眼耳并用的数学课堂。

3、综合性的研究学习。

关键词:灵活多样、综合性、有效整合

正文:

数学,传统意识中大家都认为是前人总结出的数学知识在课堂中的传授,仅为单纯的解题、做题、讲题。而新《课标》的出台和新教材的实验与推广,为小学的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巨大的平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呈现在课堂中更多的是一种综合性较强、实践活动为主的数学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课程,它强调的理念是由学生亲历亲为,自主产生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知识不能与生活脱轨,为了能让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获取知识,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把综合实践活动与数学教学进行有效整合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或实践活动,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有关的数学规律。

1、活动应是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的融合过程

“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是荷兰数学家、教育家氟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原则。基于此原则,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应该以数学知识为支撑,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载体,是一个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的有机融合过程。它是数学学科内的综合实践活动,其活动过程应该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选取我们生活中日常片段或是实际情境,使学生确实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合理性,感受数学不但是枯燥单调的数字亦或公式,而是来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感受数学的宝贵价值与无穷奥妙。

如我在教学苏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去春游》时,结合学生的常经历的春游情境,展开综合实践活动。先通过讨论解决课

本上设定好的向阳小学的春游计划,让学生对出游时应考虑的问题有所认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如何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出合理的计划方案。紧接着,让学生结合自己学校及年级实际,制定本校的春游方案。先让学生充分讨论春游前应做的准备,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地点、人数、包车数量、车费、游玩项目等。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相关准备工作制定春游方案。在此之前,要求学生自主收集可靠的相关信息,如调查并了解全校或年级的人数;通过电话询问汽车出租公司的类型和价格,选择合理的租车方案;通过网上查询,了解游玩的地点有哪些合适的游玩项目、价格等。最后将可行计划向学校提出建议。学生由于切实参与到每一个制定计划的环节,充分运用所学知识热烈讨论,各个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并充分了解数学在各行业中的应用价值。

所以教师应选择在学生身边发生的,或学生需要了解的、熟悉的事物作为实践活动的主题,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通过对这些事物中蕴涵的数学问题的研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活动课型方式应灵活多样

“综合实践活动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是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把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内容、学习方式以及评价迁移到数学学科教学之中。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是以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接受为基本方式。活动的开展不局限于某一种课型,而应根据需要灵活多样,重在突出其实践性、生成性、开放性。

1、寓教于乐的小游戏。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将游戏活动与学习结合是极好的教学手段。教学《游戏的公平性》一课时,让学生课上玩起摸球的小游戏。我的黑袋子里放了6个白球,3个黄球,但孩子们并不知道,规定全班参与摸球,一人记录结果,摸到白球多女生赢,摸到黄球多男生赢,孩子们跃跃欲试。最后结果呈一边倒趋势,男生大呼结果不公平,袋子里肯定有猫腻。我开心的问他们:“你觉得袋子里的球的分配是怎么样的?”大家都斩钉截铁的说肯定白球比黄球多好多,所以女生摸到白球的机会大。等我打开袋子,倒出球,大家大呼猜对了,老师偏心。在开心好玩的游戏中,大家明白了只有游戏双方赢的概率相等的情况下,游戏才公平。包括美妙的“杯琴”、排排站游戏也是,学生在轻松的游戏中

学习到了知识。

2、手脑眼耳并用的数学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接受式学习只会让孩子变成所谓的“书呆子”,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河里的小鱼离不开水,即便听说过再多对牛的特征介绍,在它的脑海里不过是长着奇怪尖角及四条腿的庞然大鱼。听说的再多,比不上亲眼看一次;了解的再深,抵不过亲手摸一下。操作是智力的起源、思维的起点,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数学课堂也是一样,教师绞尽脑汁将现成的结论传授的再多,不如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特别像几何图形的教学,让孩子亲手去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自主发现特征,寻找关系,再总结发现,胜过教师干巴巴的说上十遍现成的定律。教学《怎样滚得远》实践活动时,我让孩子们自己准备材料,不同材质的板子,可以滚动的道具,支撑物,皮尺等。大概介绍步骤及注意点后,将孩子们带到室外,给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动手去实验。每个同学都热情的参与其中,大家合作测量,共同发现问题,争论问题,得出结论。最后教师没给任何提示,学生自己将发现的进行总结: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板子与地面的角度越大,小球滚的越远;板子与地面的角度越小,小球滚的越近。角度相同时,板子材质越光滑,球滚的越远等。这些过程让学生在自己的操作、实验中去观察思考,去感受,去感受数学的力量,体会数学的价值。以活动促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同时发展数学能力。

3、综合性的研究学习。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课程的设置应该是综合的,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程各个分立,这是不得已办法,”“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各个分立的课程能发生的影响纠结在一块,构成有机体的境界,让学生的身心都沉浸其中。” 所以,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我们不必拘泥于仅仅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的问题,还可以把学习研究的触角延伸到课堂以外,调动学生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累积起来的综合素质。40分钟的课堂是有限的,是远远不够的。对于绝大部分不能在课堂上解决的大家感兴趣的课题,我们可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去深入研究。比如教学《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这是个现实的问题,又是个开放的问题,因为问题的结论是不唯一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于是我设计了《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整个活动分四步:

第一步: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在学校、家里及其他公共场合活动观察采访,和组员或家人讨论,查阅书籍杂志,上网搜索等活动,收集一些我国近几年人口、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造林面积等的数据或图片。

第二步:汇总小组材料,进行筛选。对于某些重复或是杂乱的数据资料剔除,太过复杂的也基本不予采用。将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制成统计图。然后集中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导致变化趋势的原因及自己的感受。

第三步:汇总、汇报、展示。把数据、统计图、图片制成展板,也可以设计课件展示,谈谈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体会,让孩子们在感受生存环境变化的同时,从人口增长及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的数据中,感受到环保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增强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第四步:最后让学生设想出提高空气质量的方法,并请各小组以空气质量为题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告诫人们或呼吁大家一起来保护环境。

另外,“图案的欣赏与设计”、“校园绿化策划活动”、“春秋游活动”、“买卖问题”等都是学生熟悉而感兴趣的活动素材,都可以开展有趣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时间不限,可以是一周,一月,甚至可以是一个学期。

在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深切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大大提高了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与探索欲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时代在发展,教育也在不断进步,学生对于知识的索求也愈发强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改革教育手段,更新教育理念。我们必须提倡开放式学习方式,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过程中,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托,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注重让学生在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把课本内容化为自己的知识,实现从学会到会学乃至会用的迁移,真正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四篇: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开发策略

【摘 要】为了改进学习方式,实现学习主动化、自主化和多元化的转变,数学课程活动应本着“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坚持以“综合与实践”为有效载体和活动平台,努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促进他们的生动、活泼和主动式发展,为推动其可持续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发策略;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5-0070-02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和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要形式,着重在于综合运用知识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形式。从中不难解析,这是一种学生积累经验的必要途径和方式,“问题引领”“学生参与”“完整实践”则是它的基本要素。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利用还存在一些障碍,如活动课程有名无实,策略运用缺乏灵活性,实践经验积累肤浅,主动合作不够深入等。如何有效开展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呢?本文试对此作出简要阐述。

一、把握问题设计,明确活动方向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综合与实践”是有组织、有目标和有针对性的一项活动形式,教师应当在明确方向的基础上,努力让问题成为实践活动的行为主线。以苏教版五下“球的反弹高度”教学为例。执教者创设了“高球落地”的情境,学生在观察后会提出如下问题:①球在落地后为什么会反弹呢?②它能连续反弹多少次呢?③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呢?④大球与小球反弹的情况会是一样吗?⑤篮球与排球下落的速度会相同吗?首先,师生双方共同从上述问题中选择③和⑤来准备实验;然后,按照“自愿为主、优化配置”的原则,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多人学习小组;接着围绕上述两个问题开展分组活动――让学生用一个球反复多次地做“自由落体”运动,并做好认真观察;再让他们用不同类型的球反复多次地做“自由落体”运动,发现了什么呢?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从中懂得了一个道理:如何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在问题引领下开展实践活动,经过思考逐步积累活动经验。

二、认真组织活动,指导学生探究

众所周知,“综合与实践”课程具有开放性、生成性和实践性的属性特点。执教者在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中,不仅认真考虑活动组织的共性,而且要随着内容和课型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如在三年级的“周长是多少”活动课教学中,可如下设计:让学生按照小组划分,用一根绳子围成任意图形,接着组内交流“围成的图形周长是多少?”“如何量才是最方便呢?”此类合作主要是让学生看到组内成员围成了不同图形,并且对不同图形进行了观察、比较和求同,并以此激发与引导学生的思考情趣,从中发现,无论围成的形状如何变化,绳子的周长是固定不变的。再如“一亿有多大”:30层的高楼大约有100米,如果把总数一亿的1元硬币叠加起来,它会比30层楼房还高吗?对此,教师可组织学生首先猜一猜“一亿元硬币叠加起来能有多高”,然后再量一量、算一算,并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推算,从而得出了“高度约是200000米,相当于30层楼高的2000倍”。这种合作探究促使学生手口脑并用,是积极有效的。

三、善于启发引思,发展能力素养

设置小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培养他们手口脑联动的能力,为其参与了解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创造条件。比如“数字和信息”活动,有教师把学生编成不同的小组,并让他们在课前收集不同的身份证信息(既有本地也有外地的),然后在小组内观察比较,寻找其中的共同特征。教师启发他们:①不同人的身份证号码相同吗?有什么相同部分呢?(以出生日期比较)②本地人与外来务工人员的前六位数字有什么主要特征?那么各省之间的呢?猜一猜“前六位数字反映了什么信息?”(以课前收集信息开展小组交流,并巧借多媒体启发学生)③想一想“身份证号码中还能反映什么信息?”(如男女性别)④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若要为本校学生编号,应表达哪些方面的信息呢?(小组内交流设计方案)由此可见:经教师启发,学生的思维缜密,逻辑性强,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发现等能力能够起到有效引导和积极推动的作用。

四、增强学生信念,激励个性张扬

在学校教育中,虽然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着个体差异,然而他们的学习地位是公正平等的,绝对不容任何偏废。换言之,在小数综合实践活动中,每位学生都应享有自我表现的机会,都应存在个性张扬的空间。作为实践活动的组织者、主导者和促进者,教师要本着“包容大度、众生平等”的指导思想,努力创设各类途径和条件,让每一位学生既能亮出风采,又能张扬个性。尤其对于潜能生群体,更要激励对待、关爱有加,不断增强他们的进取精神和成功信念,从中赢得千里跬步、江海细流的持续渐进效应。比如分小组实践活动,负责协调的小组长可以由老师指定任命,可以是毛遂自荐,也可由组员民主推选,最好是“轮流坐庄”而不搞“长期制”。在最后的集体交流总结环节,作为代表本组的中心发言人也要不偏不倚、“循环轮值”。当某一名代表交流发言时,其他组员可作出适当的补充。如此而为,既可培养独立意识,又能讲求合作精神。

五、坚持激励评价,促进自主完善

在学校教育中,教学评价既是课程活动体系中的有机组成,又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逐步实现自我完善的重要手段。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与“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评价手段,努力追求“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以不断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以及自我创新、自主完善的能力。如教学“巧铺地砖”实践活动课时,可设计如下问题:“小明家买了一套新房,特地为他安排了长4米、宽3米的小书房。现想铺上正方形地砖,请根据有关规格和价目表为小明设计购买方案,并说明理由。”面对提出的多种设计方案,教师可暂不插手评价,而应激励学生相互之间开展交流对照并评价选优。只有在学生无可选择的情况下,方可本着激励引导的原则,对他们进行启发、点拨和指导,为促进他们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留有空间,并拓展潜能。

以上是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简要的实践与思考。对于小学数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根据各种类型的课型,力求运用丰富多元的策略,去激励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着力推动自主探究和实践创新活动,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为促进他们的自主化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编辑:胡 璐)

第五篇:农村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反思与改进策略

浅议农村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现状及改进纳雍县曙光乡法杓小学陈 瑾

实践与综合应用以独立的内容呈现在小学课堂,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闪光点,也是《课程标准》中目标结构体系的一个特色。只要教师善于学习和思考,认真研读教材,就会发现,同其他内容领域相比较实践与综合应用能给我们提供更广阔的创造空间和学生更多的想象和思维空间,只要投入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可以有很多的收获。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每位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理解不同,对《课程标准》解读不同,对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落实也各不相同。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对这一环节的内容无从下手,下面就实践与综合应用谈一谈个人的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现状一:普遍认为缺少实践活动的条件

说到实践活动就让人想到动手操作,要有很多的教具、学具,要有现成的课程资源。而很多学校都很难找到和新教材相匹配的教学用具及可以借鉴学习的实践活动课的有关材料、光盘。因此,上实践活动课教师们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没有动手操作的材料,怎么进行实践活动?”,“没有城区学校那样的学生,活动中学生不能自主思考,不会交流,怎么开展实践活动”,“没有给我们出去看过别人的实践活动是怎么开展的,所以我不会上?”。一个个的问号成了大部分教师进行实践活动课教学的阻力,最后的结果就是没有条件上好实践活动课。 现状二:与考试内容没有关系

新课程标准强调: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自主学习,一味强调考试成绩带来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在农村小学部分教师教育观念落后,认为传授知识才是教学的核心,获得较高的分数是教学的目标。而实践与综合应用是一种数学意识,是指运用教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及数学本身进行探索的能力。在小学阶段直接从试卷的卷面上很难以哪一种考题出现,没有办法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所以就出现了教学与不教学都没有关系的思想,导致了学生“高分低能”的出现。

现状三: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与农村实际不相符合

从小学教材中可以看到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内容的选择途径一般是从现实

生活中选择,从其他三个知识领域中延伸,从兴趣活动中拓展。但这些内容都更适合于城区学生,很多内容都是于城区学生的生活为背景提炼的学习素材。如四年级数学下册“了解我们的生活环境”这节内容,农村小学根本无法去从实际生活中去调查;二年级上册的“看一看、摆一摆”,学生根本没有这方面的体验,教学只能成为看图学习;二年级下册“有多重”中各种式样的秤,学生也没有见过;三年级上册“调查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教材中的调查方法都没办法落实。

现状四:实践活动和数学活动的本质区别

我们日常教学中的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都属于数学活动。活动中既包括操作性活动(动手),也包括观念性活动( 动脑),做数学活动时要注意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多种感觉器官密切配合,协调活动,通过画一画、拼 一拼、摆一摆、量一量、剪一剪、数一数等形式,在“做中学”、“学中做”。而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却有其独有的特点,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一般说来,实践与综合应用可以包括这样几个阶段:(1)进入问题情境阶段,(2)实践体验阶段,(3)解决问题阶段,

(4)表达和交流阶段。主要有以下几个学习特点:(1)密切联系实际;(2)综合应用知识;(3)以探索为主线;(4)形式要多样化。

因此,我认为要上好农村小学的综合实践与应用环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合理利用学校及校园教学资源

小学数学教材都是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编写的,无一例外地给师生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数学实践活动”案例及“综合应用”案例。这些内容毫无疑问也应当是“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校和教师应当重视对教材的二度开发,如何结合学生实际、学校实际及地方特点,拓展、利用这些现成的案例。为此,从实际教学活动过程来看,其中有很多不乏精彩的亮点的活动。

校园生活是那么让人倍感亲切而难忘。从同学到老师,从课内到课外,从语、数、英再到其他学科,乃至校园中的一草一木,对学生来讲校园生活总是最亲近、最鲜活的。理所当然,校园资源一旦成为数学综合实践资源的一部分,也必然最容易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探究兴趣。关注校园生活、立足学校实际、开发利用好

校园资源,对有效开展好“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无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充分调动和协调家庭资源

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家家都有一本“帐”。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生活也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可以这样说家庭中发生的大事小情几乎都与数学有关。但受诸如独生子女、长辈溺爱等种种原因的影响,现在的大部分学生对家庭中的这些大事小情一般都是漠不关心的,当然就更谈不上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去帮助父母分析解决家中琐事,为父母排忧解难。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有义务、有必要想方设法调动“家庭资源”,组织学生通过数学手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去了解自己的家庭,关注自己的家庭。

如,学完24时计时法这一章节的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了“我的作息时间表”的活动,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也提出并修正了学生的一些不良作息习惯;在学生认识了“年月日”以后,通过“量一量、画一画、算一算”等系列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使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五、适度挖掘社会资源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是教育的主要观点,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农村社会生活丰富而多姿,尤其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更是蕴含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教师应因地而宜、因时而宜,紧紧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可以设计一部分形式多样、操作性强且能体现本地农村特色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现实生活中调查,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生活经验。

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有别于传统的数学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是一个新生事物。我想,作为农村小学要做到有效地设计高质量的实践活动内容,提高“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教师就必须勇于冲破封闭的视野,在实践中努力去摸索,去探求,用自身的教育智慧去开垦资源的沃土。我坚信,沿着洒满阳光的课改之路走下去,将会有更多的成功和喜悦等着我们。

参考文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学生暑假作业封面下一篇:小学生期末评语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