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大讲堂的心得体会

2023-06-04

在四季轮回中,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自身也在成长,面对身边的各种事物,必然会有一些心得体会。将这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是我们思想成长的证明,也是我们提升自我的重要方式。怎样写出适合自身的心得体会那,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职工大讲堂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职工大讲堂的心得体会

开展职工大讲堂活动实施方案

机电安装公司关于开展

“职工大讲堂”活动实施方案

为提高机电安装公司整体技术水平,进一步优化职工队伍结构,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积极性,充分挖掘每位职工的潜能,培养和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为公司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结合机电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升思想和业务素质、增强岗位技能为主题,坚持面向生产、按需施教、学用结合的原则,用机制调动职工自觉学习和参与教育培训的积极性,逐步实现职工个人素质的普遍提高和协调发展。

二、活动目标

围绕设备维修工作开展各种培训,在广大职工中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鼓励员工带着问题学习,培养职工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为机电公司培养出一支技术过硬、勇于创新的技术队伍。

三、活动原则

(一)按需施教的原则

针对职工素质差异,积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职工需求,本着“以人为本、按需施教、注重实效”和“缺什么补什么”的 1

原则,确定有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的学习内容。并积极鼓励职工本人多渠道自主培训。

(二)学以致用的原则

活动必须讲求实效,要扎扎实实的学习,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坚决避免培训与实际脱节,做到有的放矢,学以致用。

四、活动对象

机电公司机械部、电气部全体职工

五、活动时间

2012年6月-12月(每周四下午3:00-5:00)

六、活动地点

公司职工学校、机电公司会议室、维修现场

七、授课内容

(一)机械知识授课内容:

1、机械制图;

2、机械原理;

3、机械零件;

4、水厂机械设备结构及原理;

5、水厂机械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

6、钳工知识;

(二)电气知识授课内容:

1、

本次活动将采取课堂理论学习和维修现场讲解的方式。既包括机械、电气维修的通用知识,又包括水厂各类设备的针对性维修知识。

八、授课教师

本次“职工大讲堂”将聘请机电公司技术人员和长期从事维修工作、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傅进行授课,同时鼓励有一技之长或愿意分享维修经验和方法的职工走上讲台。

对于授课教师,机电公司将在绩效考核中予以加分。

九、考核方式

时间:每月最后一周;

内容:课堂及维修现场讲授的知识;

人员:45岁以下职工(45岁以上职工自愿参加);

方式:笔试及现场实践考核

十、奖惩措施

对每次考核成绩前三名的职工予以奖励,并在绩效考核中做相应加分,不及格者每人扣发绩效奖50元,并重新考核,仍不及格将被评定为有待提高员工。活动结束后,对学习笔记进行评选,前三名的职工予以奖励,并在绩效考核中做相应加分,没做学习笔记或敷衍了事的职工将在绩效考核中予以扣分。

十一、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机电公司全体职工要充分认识本次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坚持每次授课必须有一名领导在场,切实把本次活动抓出实效。

(二)精心组织,科学安排

由机电公司办公室负责,将本次活动落实到位。电气部、机械部要全力配合,组织好本部门职工积极参加,注重培训内容的制订和师资力量的配备,切实做到安排科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要正确处理学习培训与日常工作的关系,使培训与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三)加强管理,保证实效

活动期间办公室要加强管理,严格请销假制度,确保参训人数、参训时间和培训质量。每堂课结束后及时总结培训资料和考评结果,不断完善培训方案。

机电安装公司

2012年6月7日

第二篇:名师讲堂的心得体会

柳梁中学刘发学

2013年4月29日有幸参加了庄浪县名师讲堂的活动,在这教育转型的时期,接受新思维,新方法,这对我们教师专业成长大有裨益。

上午主要听了名师梅洪建老师的一堂课《赤壁》的教学,这堂课完全是对我们传统教学的大胆创新,本课没有教学目标,也没有出示教学目标,大屏幕上显示着“用数学打开诗歌鉴赏的大门”听听这个名字都觉的新鲜,甚至有些不可思议,带着这样的惊喜与质疑,走进课堂,课堂上学生完全被梅老师的那幽默风趣的语言和灵动的教学设计所吸引。课堂上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这是一节创新的语文课,将对我们的今后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借鉴,原来语文课可以这么上,在惊叹梅洪建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同时,我更多的是对自己教学的反思,八年来,我不曾想过自己设计一节语文课的教案,甚至没有这样的想法,而我更多是对教参的依赖,有时候甚至是照本宣科,囫囵吐枣,有时候有些问题自己都没有参透就拿来给学生讲,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通过这次学习,我认识到教学设计在语文教学中举足重轻的作用。

科学合理教学设计,可以帮助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首先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现在的课堂更加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关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只靠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材的课堂现象已不多见,这给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也带来了新挑战,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技能,通过教学设计则可以实现新理论、新方法的有效运用。由此可见,学习和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技术,可促使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也为师资队伍的培养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其次,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利用教学设计优化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善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谋求解决的方案,另一方面需要在设计、试行过程不断地反思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思维习惯得以有效的培养,发现、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也会逐渐提高。此外,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技术和思维方式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可用于其他相似的问题情境和实际问题。因此,教学设计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教师从中领会到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态度,他将从中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原理和方法。

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打造高效课堂,首先高效课堂的高效不在量,而在质,也就是说这堂课你设计的问题是否有效,这些问题在多大的程度上能够扩大学生的思维张力。梅洪建老师认为,“教学设计让学生的思维张力越大,课堂越高效”当我们设计的问题能够开阔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自己生发现新问题,并能够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我们课堂才有可能高效。说到底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是高效课堂的决定因素,沿着这样的思路,今后将致力与语文教学设计的尝试,努力提高执教语文的能力。

2013 .5.7

第三篇:参加道德讲堂活动的心得体会

下午,参加一个“道德讲堂”活动,深受启发。道德讲堂是中央文明委推广的xx省常州市“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的惠民利民创新之举”。作为文明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xx市率先在xx的省级以上文明单位试行。这项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全社会的公民文明素质,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这次活动按照市上的统一安排部署,借用xx常州的经验,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方式,安排了本单位一位先进模范人物,通过“道德讲堂”这种形式,讲述自己经历的工作中很有创意的三个故事,以及工作中的教训,表明公务人员做人做事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他们还从市环卫处请来一位“xx十大女杰”,讲述她在环卫工作一线的酸甜苦辣,以期对本单位干部职工一些启示和教育。下午尽管只用了一个多小时,但效果很好!

退下来的老同志讲述的,都是他自己亲自经历的工作中的几件事,所以讲得很生动很有吸引力。我归纳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肯动脑筋。在排污管带水过江敷设、体育馆异型结构吊装工作中,想方设法创新工艺提高效率,减少消耗降低成本。二是敢于担当。重大活动供电上出了故障,主动承担责任保护干部;抗震救灾中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了灾后重建有序推进。三是坚持原则。为了工作和整体利益,心底无私天地宽不怕得罪人,不管相对方官衔和来头,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四是善于总结。经常以“树立大局观念、维护领导权威、团结协作为重”自律,不断完善提高自己。

环卫工人虽然被誉为“城市美容师”,但真正愿意主动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并不多。环卫工人三班倒,早班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就上班,晚班要十一二点才能回家。成天跟垃圾打交道,保持城市的清洁卫生,人们是瞧不起又离不得。下午一位管着320多位环卫工人的大班长,讲述她搞好环卫工作的三点体会:一是心态放平和,在人们肯定中感悟成就;二是敬业放首位,在默默无闻中成就事业;三是人本为核心,在相互关爱中展现凝聚力。

道德范畴很宽泛,每个人所说的一句话所做的一件事,都可以折射出道德的影子;不同的岗位和职业也都肩负着不同的社会责任。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正义感的社会人,都要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极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认真践行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使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夫妻和睦、勤俭持家等中华传统美德一代一代地发扬光大。大家都这样做了,个人素质就高了,文明城市就有了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整个中华民族也就有了希望。

第四篇:参加道德讲堂活动的心得体会

下午,参加一个“道德讲堂”活动,深受启发。道德讲堂是中央文明委推广的xx省常州市“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的惠民利民创新之举”。作为文明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xx市率先在xx的省级以上文明单位试行。这项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全社会的公民文明素质,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这次活动按照市上的统一安排部署,借用xx常州的经验,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方式,安排了本单位一位先进模范人物,通过“道德讲堂”这种形式,讲述自己经历的工作中很有创意的三个故事,以及工作中的教训,表明公务人员做人做事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他们还从市环卫处请来一位“xx十大女杰”,讲述她在环卫工作一线的酸甜苦辣,以期对本单位干部职工一些启示和教育。下午尽管只用了一个多小时,但效果很好!

退下来的老同志讲述的,都是他自己亲自经历的工作中的几件事,所以讲得很生动很有吸引力。我归纳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肯动脑筋。在排污管带水过江敷设、体育馆异型结构吊装工作中,想方设法创新工艺提高效率,减少消耗降低成本。二是敢于担当。重大活动供电上出了故障,主动承担责任保护干部;抗震救灾中采取有效措施,

确保了灾后重建有序推进。三是坚持原则。为了工作和整体利益,心底无私天地宽不怕得罪人,不管相对方官衔和来头,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四是善于总结。经常以“树立大局观念、维护领导权威、团结协作为重”自律,不断完善提高自己。

环卫工人虽然被誉为“城市美容师”,但真正愿意主动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并不多。环卫工人三班倒,早班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就上班,晚班要十一二点才能回家。成天跟垃圾打交道,保持城市的清洁卫生,人们是瞧不起又离不得。下午一位管着320多位环卫工人的大班长,讲述她搞好环卫工作的三点体会:一是心态放平和,在人们肯定中感悟成就;二是敬业放首位,在默默无闻中成就事业;三是人本为核心,在相互关爱中展现凝聚力。

道德范畴很宽泛,每个人所说的一句话所做的一件事,都可以折射出道德的影子;不同的岗位和职业也都肩负着不同的社会责任。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正义感的社会人,都要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极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认真践行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使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夫妻和睦、勤俭持家等中华传统美德一代一代地发扬光大。大家都这样做了,个人素质就高了,文明城市就有了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整个中华民族也就有了希望。

第五篇:大讲堂心得体会

“大讲堂、大培训、大提升”活动心得体会

新年伊始,我参加了县委举办的“大讲堂、大培训、大提升”活动,10天的培训期间,各位培训老师针对党员干部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思想、执政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培训,使我自身理论水平得到提升。就我本人而言,“依法治国”的培训印象最为深刻,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法治”成为各界关注的主题词,构建“法治中国”成为改革的下一个发力点。

依法治国是中国国家治理理论的创新,是几十年来对国家治理方式进行的曲折探索所最终得出的正确结论。国家治理不能只依赖领导人的个人权威,不能只依赖一时的政策,而必须依赖依据严格的程序制定的、反映了公众意志和公共利益的、具有普遍约束性的法律;不如此,就不足以构建起现代的国家治理秩序。在需要建设的法治社会中,政府的权力要受到限制,正如习近平指出的,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同时,公民的权利与自由要得到宪法与法律的保障。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法治建设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一体化建设。

而且,法治不仅意味着所有社会各方,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公民等都必须依照法律的规则办事,遵守法律所确立的程序,严守法律规定的行为边界,不侵犯他人的权利;法治同时也意味着,法律应该成为一个符合社会正义观的内部有序、自洽的体系,意味着应该通过“良法”来实现“善治”。不过,法律是一个实践性的事物,中国社会又处在变化非常迅速的转型期,法律体系本身也在经历着剧烈的调整。为此,就需要在法律体系内部构建一种自洽的调整机制,确保法律是“良法”。而要判断法律法规是否合理,是否“良法”,唯一的依据只能是所有法律的基础和根本大法——宪法。以宪法这个更高的法律来统合整个法律体系,让违反宪法的法律法规可以依据法定程序而得到规范和清理,“良法”和“善治”才会实现。

中国是个有着几千年“人治”传统的国家,一直以来存在着“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现象,政治人物“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现在中央强调法治,就是要走出这种“治乱循环”的历史怪圈,以客观存在具有内在稳定性、不以特定人物意志为转移的法律秩序,为社会提供一个稳定的基石。应该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结合,不能陷入法律虚无主义的陷阱,也不能陷入道德虚无主义的陷阱。依法治国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容忍“礼崩乐坏”、道德沦丧的状况,因为“徒法不足以自行”,必须强调对于官员的道德约束,也培育起民众的公德精神,实现法律与道德的统一,让法律为道德建立底线。通过依法治国,重现中国“礼仪之邦”的传统,实现文化复兴。

中国的依法治国战略既是基于现实需要,又反映未来国家发展愿景,应当通过依法治国的方式,进一步构建起现代国家的治理方式与体系。公民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的不断提升,是实现依法治国所必需的,在此基础上,要让法治长期化、稳定化,让社会各方都形成规则思维和规则意识,让法治成为一种内在的、自发的、可以长久维系的“制度”,让从政府到公民的各方主体都极为自觉地一切依法行事、依法解决纠纷。就如孟子所说的“行之而不着焉,习矣而不察焉”,让守法成为习惯,让法律成为信仰,让中国社会走出治乱循环怪圈,实现历史性转型。

2015年3月16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国传统与变革读后感下一篇:职工大会选举职工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