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总结物流金融体系论文

2022-04-15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归纳总结物流金融体系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以金融创新服务中小企业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总体上仍然存在产品服务结构单一、风险缓释工具滞后、政策性金融体系不够完备等系列问题。在归纳总结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成果的基础上,探索制约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瓶颈因素,提出推动我国商业银行以金融创新服务中小企业的策略与建议。

归纳总结物流金融体系论文 篇1:

电商供应链金融风险及防范对策

摘 要:作为一种全新的融资手段,供应链金融对于电商而言不仅提供了更完善的资金供给支撑,同时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在运行的过程中也如同一把双刃剑,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下面就来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站在电商的角度对供应链金融风险展开研究,在提出相关防范对策的同时,希望能够为广大同行业从业者带来一定的参考與帮助。

关键词:电商;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

在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电商的发展不仅为提高国民就业率提供了保障,同时也改变了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结构。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很多电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渠道闭塞”等现象,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势必将会制约整个电商领域的进步。在这种大背景下,供应链金融模式应景而生,下面就对此内容进行展开。

一、什么是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简称SCF(Supply Chain Finance),主要是指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一个专业领域,同时也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一种融资渠道。其业务主要是通过银行向目标企业提供融资和其他结算、理财服务,在确保经济环境安全、可控的条件下, 向这些目标客户的供应商提供贷款或者向其分销商提供预付款代付、存货等融资服务。对于电商而言,这种供应链融资也就是利用金融机构的力量,将相关的目标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提供多元化的灵活金融产品。

二、电商供应链金融的实际应用

通过审视阿里巴巴和京东两家龙头型电商平台的供应链金融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作为企业之间紧密连接的重要枢纽,供应链金融在运转的过程中强调对整个金融服务的应用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一方面,供应链金融能够在确保信息、物流、资金等资源的整合角度,合理提升资金使用率,在降低金融风险的同时实现多边共赢。另一方面对于现阶段的电商而言,供应链金融更是成为了几家主流电商平台竞争的决胜性要素之一,科学、有效的供应链金融体系在提升电商订单获取量的同时,能够最大程度上确保整个平台的经济利润,在强化上下游相关领域粘合度的背景下推进整个电商平台的发展与扩张。

三、常见的电商供应链金融品种及风险

以阿里、京东为例,目前这些龙头型电商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是通过依托于强大的云计算技术,对多年积累的客户进行相关数据库的构建,主要供应链金融模式有如下几种:

1.订单贷款

这种贷款与传统的银行“质押贷款”业务最为相近,天猫与淘宝的电商卖家对未完成教育的订单作为一种质押物,当客户收到款项后则是以订单现金结算的方式作为整个贷款业务的偿还来源。这种金融业务主要针对一些电商平台中相对活跃的用户,截至2018年12月,订单贷款的上限额度为100万元,但与其他金融模式相比期限相对较短,通常只有一个自然月的时间,并以日计息。

2.信用贷款

与上文中提到的“订单贷款”不同,信用贷款并不需要依附于任何的抵押物,而是更加关注客户日常的信用积累来作为金融贷款的信用数据,只有用户的信用积累值越高,才能够得到更多的贷款额度。这种供应链金融模式的特点可以归纳为较强的灵活性,可以是固定贷款也可以是循环贷款。“固定贷款”主要是针对一些循环用户,通过对其信用数据的审核来发放一定额度的贷款款项;“循环贷款”则是面向一些信用等级较好的用户,通过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额度规范来进行平台的随借随还。对于电商而言,“信用贷款”这种供应链金融工具灵活性较强,贷款额度通常为100万以内,使用周期一般在6个月左右,但利息成本相对较高。

3.联保贷款

作为信用贷款的一个分支,“联保贷款”的发放形式并不仅仅依托于电商平台进行发放,而是通过相关的合作银行进行贷款模式创建。其运作方式主要是通过对电商提供的信用数据进行分析,然后由合作银行对相关供应商进行现场考察,结合放贷标准进行放贷。与“信用贷款”、“订单贷款”等金融产品相比,“联保贷款”对客户的要求相对较高,但放款额度也比其他金融形式而言更高。不过一旦出现了违约情况,相关的风险将会由供应商、银行、电商三家共同承担。

四、电商供应链金融风险

常见的电商供应链金融风险主要有如下几部分构成:

1.业务操作风险

与其他金融业务一样,电商供应链金融业务更是要加强相关的业务操作风险。对于供应链金融业务而言,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贸易自尝性的存在,在大数据平台背景的介入下一些历史数据的真实性与客观性经常会受到其他因素所影响,而这种影响也将会直接体现在对供应商的信用评定当中,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导致整个资金借贷出现问题,最终影响金融业务的回款。

以阿里平台为例,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他们已经引入了先进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科技参与到整个的供应链金融中,然而从本质上看却没有真正地对每一个环节操作都进行规范化管理,虽然技术十分严谨但也偶尔会因为相关操作人员的业务信息水平、综合业务处理能力、供应链生态体系资源共享、大数据网络信息系统稳定性等问题,对整个的供应链金融操作带来不同程度的风险。

2.核心信用风险

作为电商供应链金融的核心主体,企业的信用风险主要受信用情况、盈利水平以及履约能力等方面影响,因此在开展相关信用风险的过程中,必须要对供应商的道德风险、品德素质进行充分考量与调研。特别是对于企业用户而言,则是要更加强调对其多元化发展因素进行考量,特别是在风险评定过程中要以采取多种定量分析的方式来进行信用风险评测,否则一旦出现信用风险便会导致整个供应链金融的瓦解。

3.市场风险

对于电商供应链金融而言市场风险的诸多隐患也不容小看,归纳起来其中所涉及到的主要风险因素主要有:供应商质押物的市场价格、融资对象的市场占有率、市场销售份额、供应商的分销资质等。对于个人而言,其信用风险计量体系则是应当根据既定的量化指标来展开评测。例如在进行质押物市场价格风险的评测过程中,便可以根据市场公允价格来对质押物的质押率进行管控。在具体的操作中,供应链金融系统可以结合价格跌幅比率以及目前市场价格来计算出相关的质押物风险预警价格。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整体体系没有对市场的这些风险进行管控,那么便很容易导致整个供应链金融体系的崩溃。

五、电商供应链金融风险及防范对策

作为现阶段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过程中的核心构成部分,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在日常实践与运作中必须要提升对整个电商供应链金融风险识别能力、预判能力以及未来的管控能力。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防范与应对,从本质上实现整个体系的科学、稳定运行。

1.对金融业务操作进行规范管控

在进行电商供应链金融风险管控的时候,各大商业银行必须要从内部控制流程角度来展开金融风险控制,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在各项金融业务开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对供应商的业务与产品进行仔细分析,从基础上消除可能会出现的风险隐患。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电商供应链结构复杂、内容交错,一些突发事件的出现都很难避免。而作为一个网络结构的存在,电商供应链在受到这种突发事件的冲击的时候不仅会导致整个链条出现“断裂”,严重的还会对整个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控管理带来极大负面影响。因此在进行运营的过程中,必须要从构建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入手,来不断修订各种风险应急预案,同时结合对相关从业者的素养提升角度来进行金融风险防范,从本质上将一系列可能会出现的风险降到最低。

2.构建完善、科学的企业征信体系

完善的信用评价系统可以从本质上实现对整个电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避免。在推进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特别是对于一些征信质量较差的企业与个人,必须要结合国家统一征信体系来避免合作,对于一些可能存在的征信盲区更是要加大防范力度,避免人为金融风险的出现。另一方面,在进行电商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的过程中也要结合多元文化与多重目标理念,来降低整个环节的成本支出,从本质上确保整个金融体系与企业利润和平衡性。

3.打造供应链信息平台

面对日益复杂的电商供应链金融模式,各大商业银行必须要站在准确、便捷、及时的角度来对企业整体运行情况和主要经济指标来做出决策。第一要对有金融需求的企业股权结构、负债情况、投资收益以及市场份额、信用记录等进行充分考量与监管分析;第二则是要强调对同领域中一些核心企业的上下游客户情况进行管理与信息采集,特别是要关注经销商、供应商能够得到的差价补贴情况、优先订单生产权等优惠政策;第三则是要从建立完善的风险指标体系与风险承受系统入手,结合银行的力量对金融需求方进行履约能力评测。

六、总结

综上所述,新时代下的电商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并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特别是中国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时间要略晚于其他先进国家,但随着多年的发展也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发展理念。每一名从业者都应当充分地结合实际工作情况以及领域发展情况,从风险识别、风险控制、风险评估、风险处理等角度来进行相应的应对防范,最大程度上平衡整个电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利润平衡点。

参考文献:

[1]袁源.银行与电商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将获得竞争力提升——基于SWOT分析[J].商情,2017(3):57-58.

[2]陈李宏.商业银行线上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及发展对策[J].当代经济,2019(29):52-53.

[3]余杰.大数据时代的电商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7.

[4]陈晨.基于B2B平台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与策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

[5]李荣,孙磊,林丽平,et al.电商供应链网络融资风险研究——基于阿里金融与京东金融的对比分析[C]//2018.

[6]纪伟.在线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研究——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以钢贸电商平台H公司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17):67-69.

[7]臧彦妍.基于B2B模式的线上供应链金融風险评价体系与控制方案设计[D].上海师范大学,2018.

[8]张明媚,徐海伟.电商模式下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流程与整个体系的实际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马连(1981- ),男,汉族,籍贯:安徽省,学历:硕士研究生,助教,采购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商学院专任教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作者:马连

归纳总结物流金融体系论文 篇2:

对我国商业银行以金融创新服务中小企业的思考

摘 要: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以金融创新服务中小企业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总体上仍然存在产品服务结构单一、风险缓释工具滞后、政策性金融体系不够完备等系列问题。在归纳总结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成果的基础上,探索制约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瓶颈因素,提出推动我国商业银行以金融创新服务中小企业的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小企业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现状

(一) 在机制上,专业化、规范化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模式雏形初现

1.商业银行组织结构改革深化,普遍设立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

自2008年招商银行在苏州设立全国首个小企业信贷中心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取得了长足发展。时至今日,全国各主要商业银行均已根据自身情况设立了不同规模与形式的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

按照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分类,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主要采用了“在行式”和“离行式”两类经营方式。其中,“在行式”是在总行成立一级部门,同时,将具有产品开发、业务营销、贷中审批、贷后管理等职能的中小企业专营中心嵌入商业银行下属分行,对专营中心的关键岗位人员实施总分行双重管理考核机制。“离行式”是指在现有分行体系之外,建立接受总行独立垂直化管理的中小企业专营中心。这两种模式各有利弊,其中,“在行式”模式的突出优点是有助于发挥分行现有营销管理资源优势,但风险管理独立性相对较弱;反之,“离行式”模式风险管理独立性较强,但业务营销能力有可能受到限制。

2.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流程与风险管理机制专业化水平提升

通过设立中小企业专营中心、培育中小企业产品营销和风险管理专业团队、完善网上银行服务等。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流程显著缩短,服务效率得到提升,部分原本需要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履行审批程序的信贷业务现在2—3个工作日即可获批。在流程优化的同时,商业银行适应中小企业的专业化风险管理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包括招商银行、华夏银行、浙商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都在原有双人审批的基础上,增加了风险经理参与贷前调查、提出专业意见的职能,通过这种“2+1”的授信审批模式,有助于在较好控制风险的同时减少授信环节,满足中小企业“短、频、急”的信贷需求。

(二) 我国中小企业金融创新综述

1.业务品种创新

近年来,随着对中小企业金融需求理解的日渐深入,商业银行开始在银行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等传统业务品种基础上,结合中小企业经营特点和风险特征,创新性推出适用于中小企业的集合银团贷款、债权类集合性理财产品、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供应链金融业务等系列金融产品与服务。上述金融创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单个中小企业资金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的先天不足,扩充了中小企业银行融资渠道。特别是供应链金融业务创新,通过依托优质核心客户,开发其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把处于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转化为相对可控风险,使银行从产业链视角丰富了对中小企业的服务途径。

2.担保方式创新

针对中小企业担保能力普遍较弱的情况,商业银行在保证、抵押、质押等担保方式上做出了创新探索。对于保证担保,在银行、中小企业、专业担保公司三方参与基础上,导入第四方,当中小企业无力偿还贷款时,由第四方以资产转让、股权收购等形式代为偿付。对于抵押担保,尝试性创新了采矿权抵押、林权抵押、海域使用权抵押等。对于质押担保,推出了应收账款质押、货权质押、未来提货权质押、核定货值货物质押等。此外,商业银行还通过与资信等级较高的仓储机构合作,开发了以钢材、石油、羊绒、冷冻海产品等为质物的保兑仓业务模式。

3.审批模式创新

在授信审批环节,具有代表性的是对中小企业的批量审批模式创新。通过采用摊位使用权、第三方保证等担保方式,对批发商场、农贸市场、网络小商户等予以集中批量授信审批,一方面,较为有效地解决了单个商户信用等级低、申请贷款困难的问题;另一方面,批量审批模式使银行在合理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以集合授信方式对同一类别的中小企业进行集中审批,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 机制创新仍显不足

一是在授信审批环节,银行仍偏重于分析中小企业财务数据指标,对业务担保方式的要求也十分严格,但对企业经营者的管理能力、发展前景等软性因素的把握能力相对较弱。二是在授信后管理环节,商业银行传统的重营销、轻管理情况在中小企业授信上反映尤为明显,这与中小企业客户数量众多、管理难度大有关,但同时也与商业银行授信后管理机制不健全相关。三是市场反应机制有待优化,表现在对中小企业信贷需求反应速度慢、灵活性差,难以满足企业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要。

(二) 产品结构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

目前,各家商业银行针对中小企业推出的产品种类较为有限,并且主要是在传统信贷业务基础上对贷款、贸易融资、担保方式等的局部拓展,对于传统业务品种之外的创新还十分不足,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复杂多样的金融业务需求。同时,不同银行金融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也比较严重,虽然产品名称不同,但业务功能大同小异,在针对行业、区域细分客户提供指向性专业服务方面与国外金融同业还存在较大差距。

(三) 风险缓释工具发展滞后

对于风险较高的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有效地风险缓释工具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际上较为常用的风险缓释工具包括“停止审批与发放”、“贷款打包出售”、“金融衍生工具”、“信贷资产证券化”等,其中后3类工具在降低风险方面的作用又明显高于“停止审批与发放”(表1)。相比而言,我国商业银行可使用的风险缓释工具十分有限,仍然以“停止审批与发放”和少量“贷款打包出售”为主,在“金融衍生工具”、“信贷资产证券化”领域发展滞后。缺乏有效风险缓释工具,使得银行难以有效控制和降低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和产品创新进程。

(四) 政策性金融体系发展缓慢

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单个企业的正常运转,更关乎国民经济增长和人口就业水平,因此,对于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具有正外部性特征,需要政府从公共性角度构建规范的政策性金融体系给予政策倾斜和大力扶持。尽管近年来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在内的部分政策性银行已经开始尝试以多种方式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信贷支持规模、定价优惠政策、专业评估认证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面向中小企业的系统规范的政策性金融体系尚未真正确立。

三、推动我国商业银行以金融创新服务中小企业的策略与建议

(一) 推进机制创新,顺畅金融服务关键环节

一是授信审批环节,充分评估中小企业生产状况、管理能力、发展前景等定性因素,适度弱化对财务指标的过度依赖,特别对于成立时间短、财务数据年度间可比性低的中小企业可考虑重点从产品适用性、发展潜力、公司治理结构完备性等角度分析其承债能力。二是授信后管理环节,发挥一线营销人员、中后台风险管理人员合力,通过加大现场贷后检查和抽查力度、加强内外部信息沟通、提升风险反应速度等,规范授信后管理机制。三是市场反应环节,建立规范的市场需求征集、汇总、分析与反应机制,使中小企业多样化金融需求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得到满足。同时,商业银行应当建立通过内外部多种渠道将个别需求扩充发展为规范化金融产品的市场快速反应机制。

(二) 创新产品服务,丰富金融支持中小企业途径

一是积极创新单项产品,在现有信贷产品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中小企业尝试发展融资租赁等新型金融服务模式,通过与专业的融资租赁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支持中小企业向其租用设备,在解决中小企业商业信用较低问题的同时,满足扩大生产规模需要,支持企业发展。二是强化金融产品组合能力,围绕企业实际需求,以贷款业务为核心,将结算汇兑、代收代付、票据融资、理财顾问、供应链产品等金融产品灵活组合。一方面,实现商业银行金融服务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通过将企业日常结算流水等与信贷业务绑定,有助于商业银行及时掌握企业经营状况,有效防控信贷风险。三是根据企业行业特征、业务特点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例如,对于贸易型企业,可以通过与核心供货商、优质物流仓储机构合作,以监控货物流掌握企业经营状况。

(三) 推动风险缓释工具创新,解决商业银行后顾之忧

一是信贷资产证券化。通过将无担保贷款/有担保贷款、银团贷款、不良贷款等各类信贷资产打包出售给专业融资平台机构(Special Purpose Vehicle,简称SPV),由SPV负责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购买、包装证券化资产,并发行资产化证券,获取融资,可以分散和降低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在实际操作中,不同类型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防控作用又不尽相同,如有担保的资产证券化可以缓释利率风险、汽车贷款证券化可以转移低信用评级借款人风险等等。二是总收益互换(Total Return Swap)。根据参照资产(Reference Asset)的市场价值,银行将互换协议项下的未到期贷款的利息收益支付给互换服务提供方。当贷款到期前借款人无力还款出现违约时,互换协议自动终止,这时互换服务提供方会按照参照资产的市场价值以现金或应收账款等方式向银行支付。三是信用联系票据(Credit-Linked Note)。其本质是以债券形式表示的信用违约互换,银行向信用保护方支付发行债券的利率以获取信用保护,若协议期内事先约定的“违约事件”发生,则银行可以获得信用联系票据作为补偿。

(四)完备政策性金融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通过设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财政拨款、财政贴息等多种方式,扩大中小企业政策性融资规模,特别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扶持产业及产业集群的政策支持力度,并通过将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经验与政策性信贷资源有机结合,有效扩充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二是进一步发挥政策性担保杠杆作用,在不直接增加政府财政负担的情况下,以政府信用为政策鼓励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性担保,实现中小企业信用增级,以此引导鼓励商业银行加大中小企业信贷资源配置。三是发挥政府组织协调能力,支持鼓励金融机构、监管部门、政府部门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通过促进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共享,提升银行风险管控能力,进而提升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能力。

参考文献:

[1] 史建平.2010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2] 黄彬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及LGD估值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12):16-20.

[3] 崔慧霞.合作金融与商业金融、政策金融的比较优势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09,(18):5-10.

[4] 赵喜仓,诸葛秀山.金融创新推动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J].江苏大学学报,2008,(2):24-28.

[责任编辑 李 可]

作者:吉伦奇

归纳总结物流金融体系论文 篇3:

农业企业最大的挑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9月19日下午,在北京举办的2010中国CEO年会上,来自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徐小青、大用集团董事长杜文君、新希望集团副总裁王航和盛高咨询(北京)公司总经理李鑫,围绕农业企业的发展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基础产业孕育核力

记者本次论坛的核心问题是为企业探讨发展模式的选择,竞争力的再造。四位专家组合中有研究农村问题的专家,有农业产业方面龙头企业经理人、有具体从事农业板块的老总,还有为这些机构服务的咨询顾问。在基础产业中,领头羊的企业面临一个什么样的市场环境呢7想请徐小青部长诠释一下。

徐小青:我自己是搞农村调研的,因为碰到的都是跟创新和科技有关的。农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孕育着巨大的能量。一个美国的专家说农业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平台,看你和什么样的技术相结合。我想有这样一个基础,创新的话题就非常好。整个中国农业的发展正处在转型关键的时期,是从传统的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关键时刻,包括农业的形态、劳动生产率和所面临的形势都处在转型的时刻。大家也都看到,我们国家农业的发展最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供给的能力,农业内部结构等变化,这些都处在了成熟时期。

记者新希望集团和大用集团都是现代农企的排头兵,请二位讲一讲基础产业有何可为?目前,大家做了哪些工作?

王航:这些年我们对农业产业发展问题思考了很多、实践了很多,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对农民的组织可能是第一位的,怎么有效的把农民组织起来从事一个最有效的经济活动,这是三农问题的一条出路和出发点。其次,以我们为例,我们的交易对象是一个你赢我输的关系,之后我们转变为一个服务的提供商。我们通过这种服务增强了与交易对方的黏性,保障了我们的生意,扩大了我们的生意规模。这个时候,我们的交易提供商,变成了我们的客户。再往下走,我们的客户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必须从一个服务提供商,向一种解决方案的提供商转变。

另外,农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的,我们要把鸡、猪养好,不在养殖设施上投入是养不好的。因此,我们建立了18家担保公司,对于推动这个产业起了巨大的作用。在种种变化面前,我们的角色、竞争力必须与时俱进的变化。

杜文君:市场拉动,对这个产业的发展功不可没。但企业要发展,必须重视食品安全的问题,食品安全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存亡。在中国,农业还没有完成工业化,产业链支离破碎,没有标准,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所以,成功就是用工业文明标准化,标准化之后可以实现专业化,专业化之后可以实现效率最大化和安全。我养鸡养了26年了。鸡肉是穷人吃的食品,但也是富人追求健康的产品。我这20多年研究出一个标准,有了自己的标准化、专业化体系,形成完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我们大用26年提倡食疗,不敢到外面买药物,养鸡、杀鸡、卖鸡一条龙。我们大用承诺,所有大用的鸡一个标准。养鸡数量占到全国的15%。中国现在最难的就是在生命这个环节实现标准化、专业化。

在节能减排方面,竞争优势十分明显。我们的综合成本,已做到比现在国内平均水平要低15%,这得归功产业链的完全整合,走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带来的竞争优势。吃鸡肉可以减肥,我们就是要占到国内的20%,为中国尽一份责任,这是一份良心,也是一份责任。但是做这个产业化也是很难的,因为需要巨额的投资,但国外是很成功的。

模式创新基业常青

记者:杜总谈到了资金和模式问题,在这种模式下我们在管理方面会有哪些方面的借鉴?

李鑫:中国实现真正的全面奔小康,代表新兴商业模式的农业企业更加重要。从谈话中我们发现,两家企业真的是在经营农产品吗?我觉得不是。这两家企业随着一步步的发展壮大,已经在经营性质上发生根本的改变。以大用为例,一开始盈利模式是养鸡、卖鸡,赚差价。现在是这样吗?刚才他做过解释了,他在全产业链条上做到成本最低,全产业的标准化,使我们能得到最安全的食品。他是一个产业整合者,所以说他的盈利模式是在产业中的各个环节里。

据我了解,新希望提出的是全国乃至世界肉蛋奶提供商,已经不是卖鸡、卖猪,而是一个提供商,是一个解决方案的提供商,是一种服务的概念。它是需要有一系列的创新,在盈利模式、资本運作、了解客户需求、差异化需求等供给上都需要创新。这样的企业已经在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习惯。还有就是用资本模式整合中国的农业产业。也就是说他们有资本化运作、商品化运作,还有有产业整合运作的,已经把一个产业转变成很多种模式。尤其是商业模式,给予企业的机会是巨大的,给予广大消费者和我们民族的贡献也是巨大的,这是我的观点。

记者:在目前的商业模式中企业遇到的最现实的困难是什么。

王肮:刚才杜总提到大用的模式做大农业,我归纳一下:第一是大规模、标准化。第二是内部产业链。一个完整的链条做下来,要达到两个目的:第一把成本进一步下降,第二把安全提到相应的高度。这是现代农业的目标和出路,只要你能在这里面本着开放的心态,同产业的上下游进行联盟和互动,这个风险就可以降下来。第三就是环保问题。这么多动物聚集在一起,怎么减碳?我觉得应该扎扎实实去做,从饲料开始,饲料在种植和养殖里面起到一个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杜总说不担心、上游原料价格,他担心的是供给。结合我们饲料业自身产业的需要,能不能给其他的农业合作伙伴提供服务?或者大家在这方面连起手来打造原料基地?甚至到国外开辟基地。我们每年从东北把粮食运到南方,中间的损耗是巨大的。这些方面我们可不可以联合起来,解决一些问题呢?在农产品向消费者接近的过程中,我们能不能做一些事情?大家说我们现在要农超对接,这是很理想的愿望。因为这中间有很多具体的问题,比如说物流、农产品初级整理,发票、资金等问题,中间还需要很多环节,而每个环节都需要整理。这些活有没有企业可以做?

在农业方面讲产业链思想出路可能有三种:第一种是我做产业链的目的,把我的客户服务好,帮助客户有钱赚;第二是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养鸡的说卖猪肉的赚钱,可以转移到另外的赚钱的环节,不断转换自己赚钱的点;第三种思路是我在上游做了这么多努力,我是绿色、安全、环保、健康的,那溢价在哪里?在终端,把价格带回来,使每个环节巩固,这是内部一体化的工作。但外部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一个产业链能不能成功的核心,是不是同一价值运营方向的价值链。而今天,整个产业链上,很多价值实现具体是不一样的,某些环节,追求的是波段、行情,有的追求的是涨期利润,用最便宜的价格卖出去才会有涨期,这些价钱的追求都是和你产业链方向是冲突的。这种情况下,你难以形成一个强大的产业链。

对于新希望来讲,我们能不能在这方面做一

些探索、摸索,来把这个产业链通过一些联络的方式,做出一些示范模式来,把价值方向放到一起。所以我们也在思考,我们现在做500多亿销售,再过5年我们会往一千亿冲。那难道我们就只在追求规模往前发展吗?我们提出一个探索的方向,能不能变成农业、食品大产业链上的综合商。大家知道,我们会变成工业化的链条,合作伙伴会越来越大,他们的想法需求不一样,我们提供的解决方案、服务也要提升这种水平。我们需要调整和探索的方向,势必有很多挑战。但好在我们今天做这个是最好的,今天是财务结构最好的时候,是农业经济大环境相对最好的时候,也是这个行业里人才队伍相对比较健全的时候。我到北大、清华MBA做过一些交流,我看这几个学校来自农牧、食品业的学生最多,600多万大学生毕业,农牧食品业学生80%~90%的分配率。我们认为有挑战,但机会或者资源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这时候不做还等什么时候?

杜文君:我们这个行业产业链很长,但每个环节都对安全构成威胁。国外的经验显示专业化分工,最后是集约化经营。这在国外相当成功,但中国因为这个产业获利之前是最难的。因为到饲料、食品加工等是一个工业性质。这个行业目前中国的瓶颈不是后端,中国前端就是中国农民的素质。我跟农民打交道又急又气,但是还得跟他打交道,所以把农民变成集约化非常辛苦。农民要做标准化和专业化必须要投资。这两个问题制约了中国养殖企业,还是以家庭为主。大用也是没办法,大家要想活下去必须走全封闭产业链。农民按现代工业文明执行标准这个过程,也是很痛苦的。第二个痛苦就是培养专业化农民。因为需要大量的农民,我们这行都要到人少的地方去做,所以这个问题是人力资源的转换问题。高素质的不养鸡,还要把低素质的人变成厂长,一年一个人要实现将近600万的产出,所以素质一低,你所有的设计都没了,你的成本就上来了。有一点不到位,都是零。所以改造农民,提高农民的素质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就是投融资体系。第三就是税收体系。

机遇挑战渴望雨露

记者:资金、人才和模式面前,在当前两家企业碰到过最核心的、最急迫的是哪些东西?如果总结一下,农业企业搞创新,有钱有人还要啥?

王肮:我觉得是人才,跨环节理解还是和为贵。

杜文君:我和王总是一样的,现在人才是第一位,人才管理是第一位。

徐小青:我们面临的机遇和城市化进程,农业化进程,工业化进程是分不开的。这三个进程给我们整个企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第一个挑战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也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里涉及到什么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际上经济发展当中的资本,土地、技术、人才,这些要素怎么使用?过去我们讲投入,往往是资本投入、土地投入为主,那现在要转变成技术为主、人才为主,这是最大的挑战。第二个挑战是市场竞争的挑战,包括产品创新、质量提高、食品安全等等。再有就是国际上的大企业给我们的压力。第三个的挑战是资源和环境。我想在这么一个在背景之下对农业企业来说,第一个支持就是制度建设,包括财政税收、金融等一系列相关的扶持政策。我国现有的金融体系,对于农业来讲是一个瓶颈,整体上国家的金融改革是滞后的,现在金融体系不能满足农业企业对金融的需求。其次支持是人力资源建设,从教育制度、人事制度上面进行改革,积极引导他们向农业企业发展靠近。

李鑫:现在绝大部分企业家都喊着要经营人才,他沒有明白自己的角色是什么。作为企业家需要明白三点。第一是21世纪最紧缺的就是人才,你在外面拿来的人才未必好用,所以一定要有很好的包容性,很好的自身修养,这是中国企业家目前最大的问题。第二个问题,人才是万能的吗?不是,我们岗位说明书上经常要求一大堆,能做全的人才,地球上很难有。所以说,企业家要头脑中时刻认识到一个因素,你这个岗位里面最核心的工作是什么,那么围绕这个岗位他能做到什么。你要明确公司的目标和企业里人的意愿,他们两个至今是什么关系。第三如何打造团队,你要建立利益分享,那是团队的动力。人也有,钱也有,但是没有动力也不行,这是激励问题。千万不要认为你分的每一分钱都是从你的腰包里掏出去的,你们要一起干,分的钱是从别人腰包里面拿出来的。能不能成功要看实践,在执行方面上一切记要把人、岗、团队结合。

作者:徐伟民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经济体制改革宪法修订论文下一篇:图书管理系统标准应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