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实习基地大学生管理论文

2022-04-13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校外实习基地大学生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逐渐推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也被各个高校所重视。因为,校外实习基地在高校教育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是培养实践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本文从实习基地建设中凸显的问题出发,分析了建设的基本原则,研究了新的建设模式,重点对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意在为以后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提供参考资料。

校外实习基地大学生管理论文 篇1:

关于校外实习组织与管理的一些思考

摘要:校外实习是理工科大学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实践性学习环节。校外实习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感性认识,培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将专业知识与实践接轨,逐步认识体会,从而更好地将所学运用到后续的学习和工作中去。开展好校外实习工作对于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为后续教学工作提供支持具有重要意义。与常规校内教学不同,校外实习在课程组织、实施管理、安全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有重大区别。本文结合实习队的管理实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观点。

关键词:高校;校外实习;安全管理;信息化管理

1.校外实习的重要性

校外实习是大学学习阶段极为重要的实践性学习环节,通常在与本专业直接相关的企业生产单位开展教学工作,通过一段较为集中的对生产实践的直接观察与认识,使学生更加直观的对所学专业的研究对象进行各个技术环节的深入观察与认识。校外实习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感性认识,培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与实践,在实践中结合理论加深对认识和总结,再次学习,将专业知识与实践接轨,逐步认识体会 ,从而更好地将所学运用到后续的学习和工作中去。开展好校外实习工作对于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为后续教学工作提供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校外实习均在校外企业生产单位中执行,因此实习工作在组织、管理、协调等方面面临诸多复杂问题。目前实习工作已成为各个大学教学工作中开展难度最大的教学内容。开展大学教育校外实习工作执行方法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拟基于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生认识实习工作的组织执行实践,开展相关讨论。

鉴于校外实习工作的重要性,国内外高校均对实习工作充分重视,建立起了相应的管理制度。我国的大学实习根据学校不同,相应的规则比较灵活。基本形成了以长期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为主体,其它校企合作方式并存的实习教学模式。经过多年运行也取得了较好的学生培养效果。但也存在一定问题,比如:社会企业对承担大学生实习中的安全问题有较大顾虑。对于多数生产单位而言,生产作业区有一定危险性,大量学生进厂所带来的潜在安全隐患使得企业对接待实习有很大顾虑;在政府相关的企业制度上,缺少对企业承担此类社会责任的鼓励政策;企业单位对实践教学基地的投入相对较小,重视程度低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导致企业对接待大学生实习的相关工作普遍持消极态度。相关的制度建设、校企协调管理需要开展改革和推进。

在实习教学效果方面,目前的实习模式已成功运行多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鉴于与船厂同样的实习学生人身安全方面的顾虑,实习教师普遍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来进行学生安全相关的保障和管理工作。相关的实习队伍管理办法需要改革。

2.校外实习的组织管理思考

1)任课教师的职责

校外实习在课程组织、实施管理、安全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有重大区别,任课教师在课程的组织与实施过程当中所需要处理的问题更多更复杂。任课教师需要做到三个负责。首先,须做到对学生负责。学生是校外实习的执行主体,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开阔眼界、收获知识、增长技能是实习工作的根本目的,实习队要保证将学生安安全全带出去,平平安安带回来,使学生学有所得;第二,须做到对学校负责。实习队在校外开展工作,是学校向社会的延申,代表了学校学校的形象。实习队须严格管理、统一行动、严谨治学,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向社会展示学校良好的形象;第三,必须做到对实习单位负责。实习单位克服众多不利因素为实习提供条件保障,实习队必须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管理要求,坚决避免出现因实习造成的对单位生产的影响。以这三个负责为全部实习组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把控方向、落实细节才能保证校外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

2)实习管理体系的构建

实习教学环节的顶层设计与过程管理是做好实习工作的基础。在校外实习的管理上,应以系统科学为理论基础,把实习管理体过程中的目标管理、运行管理、资源管理、安全管理和评价管理进行合理统筹。目标管理是以教育教学目标为基本导向,以学生培养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充分统筹校企双方的述求,促使各方为培养高素质毕业生而共同努力。资源管理是实习管理体系的基础,为校外实习提供重要的人力、场地和资源支撑。运行管理是重点,宜运用现代信息化的手段,理顺运行逻辑,开展实习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实习安全关系到所有实习相关方,是实习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实习管理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关系到实习教学管理工作的成效。评价管理是实习管理工作中的最终检验环节,是实习成果的最终评价。以上实习体系的几个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共同形成一个贯穿实习全过程的管理体系,应在实习工作中构建贯彻。

3)实习的组织与实施

为规范学生实习教学管理,应从五个方面加强实习管理。一是强调校外实习的全过程系统管理。管理工作应覆盖实习过程各个环节,包括实习准备、实习组织、实习评价等。二是明确各方的管理职责。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对实习教学工作进行宏观管理的部门,负责统筹指导实习工作;二级学院负责实习具体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实习相关企业提供相应实习条件保障,负责开展实习教学活动。三是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针对学生人数众多且实习单位相对较为分散的情况,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校外实习的管理效率。四是强化实习纪律。以实习评价为抓手,强化校外实习在组织实施过程中的纪律要求,保证实习按计划有序开展。五是充分利用政府政策。充分研究合理利用政府的实习财政补贴政策,协助企业获得支持,提高企业接纳实习的积极性。

4)实习过程的安全和意外事件管理

安全是校外实习中一个重要问题,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教学本身。安全隐患和风险事故是客观存在的,常常防不胜防,无法完全杜绝和消除。实习期间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要迅速启动安全应急預案,按照应急处置流程,及时有效的做好应急处置。当遇到的突发事件比较棘手,对师生的生命财产等构成威胁,事件又不在带队教师所掌控范围之内时,带队教师就要迅速向学院、学校汇报,调动现有资源,整合团队力量处理危机。总之,应急处置一定要坚持把实习学生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把伤害降到最小。

在校外实习过程中引起安全和意外问题的因素很多,可以概况为如下几类:1)自然因素引起的安全和意外问题。如风雨雷电等自然因素引起的学生受伤;2)社会因素引起的安全和意外问题。如在校外实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交通事故、公共卫生事件、人员冲突以及财物失窃等;3)企业生产现场事故引起的安全和意外问题。如吊物坠落、结构倾覆、燃气泄漏等引起的安全问题。

在实习开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是保证整个实习过程安全顺利的基础。 首先,需制订实习方案和安全预案,以应对校外实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安全事故。在实习方案中,要规定校外实习的相关单位,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任务和工作分工。其次要确定校外实习具体日程,安排好实习指导教师,统计参加实习的学生信息,所有学生签订实习安全承诺书,为参加实习的全体师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准备应急药品。最后,还要对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安全培训,明确指导教师安全管理责任,并在实习开始前一周,组织指导教师提前进行备课;对学生要专门进行安全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实习基地和各条实习路线的安全注意事项,并以班级为单位,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各组设组长1名,组长协助指导教师做好小组成员的安全管理。以我校为例,我校每年暑期都要组织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学生赴大连开展为期两周的船厂教学实习,学生到达实习基地后的第一个安排就是要参加实习动员大会,通过进行实习动员,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确保校外实习的顺利开展。在实习过程中,还要做好加强在实习基地的食宿安全管理,严格执行校外实习安全风险防范指南。

5)实习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利用计算机和智能手机进行信息管理已成为潮流趋势。智慧化校园的全覆盖,使得手机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不可缺少的沟通工具。基于移动手机端开发学生实习管理系统将学生的实习管理与手机端联系起来,为学生与老师提供便捷,并且操作简单,为学校及企业实习管理提供了一个高效的运行平台可有效促进校外实习的管理工作。在管理员子系统中,除了基础信息的维护和管理之外,还实现了实习全过程的信息管理。应包括如下几个子系统:1)信息发布模块。用于对实习信息的实时发布,使实习对相关人员可及时收到实习的动态信息;2)学生状态报备模块。用于统计学生出勤情况、健康情況信息等;3)实习内容预习与辅导模块。用于对实习内容的预先介绍与讲解,便于学生进厂前进行预习;4)实习材料统计模块。用于在线收集学生的实习材料,和指导教师的在线评阅;5)实习档案管理模块。用于存储实习过程中的管理文档、视音频档案等。通过实习管理系统实现对校外实习的全过程管理。

3.结论

校外实习是理工科大学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实践性学习环节。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感性认识,培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关键教学环节。开展好校外实习工作对于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为后续教学工作提供支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作者自身组织实习的亲身经理,提出了校外实习在课程组织、实施管理、安全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一些工作思路,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陶松垒;陈天虹;浅谈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8年

[2]李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机械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17年01期

[3]王艳琼;工科远程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年03期

[4]刘耀林;王章权;高校实验示范中心信息化教学管理体系研究及构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年01期

[5]孟庆浩;闫慈;曾明;基于互联网的远程交互式工学实验[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作者:邓忠超 朱仲本 李鹏

校外实习基地大学生管理论文 篇2: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新模式及其运行机制分析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逐渐推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也被各个高校所重视。因为,校外实习基地在高校教育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是培养实践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本文从实习基地建设中凸显的问题出发,分析了建设的基本原则,研究了新的建设模式,重点对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意在为以后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校外实习基地  新模式  运行机制

新时期的高校建设,应当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与训练,培养学生的社会实际工作能力。因此,一定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面的工作,强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证明,综合性发展的人才,才能满足时代要求,而这种人才的培养需要在校内教学和校外实习充分融合在一起才能实现。单纯依靠高等院校的校内教学,很难培养出综合性人才。校内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一般是以模拟类活动为主,缺少了企业的规划性、体制性,不具备实践氛围。因此,需要高等院校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去填充这一部分空白。学生到社会中实习是不能忽视的重要教育部分,因此,探究新型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模式,并制定合适的运行机制,对于高校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

1.高等院校實习基地建设的突出问题

近些年,我国很多高等院校都在积极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可整个建设过程非常艰难,采取何种模式需要思考,运行机制难易落到实处,所以,实习基地的质量和建设效果不能让人满意。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度探究,发现有这些原因:

1)各个高等院校不断在扩招,在校生人数增加,因此实习的人数则逐渐在增加,但是实习基地规模不能容纳这些数量的实习生,学生缺少实习的机会,实习效果也就不理想。

2)高等院校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理念比较落后,并且在此方面的经费比较少,即使有涨幅,也满足不了实际需求,对于扩建校外实习基地,起不到很大的作用。

3)针对实习基地所关联的企业或者部门而言,因为缺少高质量的管理机制,使得企业或者部门的原本工作被打乱,不利于其正常工作。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遵循的原则

2.1长远规划结合短期效应

高等院校的教育必须保持着长期可持续发展状态,应用相对稳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不同专业所开展的实践教学,要有一定周期性,并借助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专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因此,针对教学环节而言,校外的实习基地建设工作中,一定要保持着长远的目光,选择相对能够固定下来的企业或者部门作为高校实践教育基地。对于现实存在的实习基地不足的问题,学校也要根据自己招生规模而扩大实习基地建设规模,找到新的实习基地作为补充,以此来适应不断扩大的办学规模。

2.2结合企业规模与发展方向

现代化的教学改革中,专业方向逐渐拓宽。所以,校外的实习基地建设也要不断拓宽范围,满足各个专业的需求。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的单位或者企业,要具备一定规模,这样才可以确保学校与企业在未来很长时间内开展有效的合作,为学校学生提供更多适合的实习岗位,才能保证实习的效果。

2.3保证学校、企业和社会的三方效益

实践经验证明,市场经济环境下,效益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之一,并且也是企业生命延续的条件之一。因此,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不能影响企业的效益,并给企业带来效益。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积极作用,将企业和高校连接起来,让企业明确知道,实习基地的建设能够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能够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能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学校、社会,三方效益的共同提升。

3.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新模式

为实现更好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目标,部分学校提出了建设的新模式,可以称之为“1+N+N”的模式,以此种模式建设高等院校的校外实习基地。但是不同高校要依据自身情况,选择是否运用这种模式建立实习基地。此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促使学院或者学校能够主动地进行规划与投资,长时间稳定地建设实习基地,并充分发挥出本校的资源优势,包括技术优势、师资优势、设备优势等等,结合合理的运行机制,承担其本校学生的实习任务,还能将其共享给其他学校的学生,形成共享式实习资源。

3.1构建服务团体

“1+N+N”模式中的1则是一个服务团体,其主体则是本校的教师,吸收更多教辅人员,或者其他优秀教育工作者,带领他们参与到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中。设定服务团的办公室,主要任务是安排具体活动;划分职责;安排工作人员等。

3.2建设校外实习基地

高等院校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建设相应数量的实习基地也就是N个。实习中心场地和分散基地并存,这里所说的中心和发散,则是说要选择出具备代表意义的企业,将其作为校外实习基地中心,同时选取一些不同类型的企业,作为基地的拓展选项。现代化发展的企业中,它们的规模、结构、类型都在变化,所以说集中让多个学生在单一一个企业进行实习,可能性不是很大,同时也不能满足各种专业学生的需求。因此,应当从企业特点和规模出发,选择适合本学校的企业或者单位,确定出中心企业,寻找一些适合学校实习的其他企业,将其作为分散点。分散点围绕中心点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更恰当地选择实习岗位,学校安排实习活动也有更多选择,从而提升实习效果。实习基地建立之后,通过服务团体,组织一系列的实习活动,安排实习生进入实习基地进行实习。以学校具体要求为标准,合理地对实习科目和内容进行安排。

3.3开展主题活动

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应当配合开展教育专家的公开课,以提升实习教师的培训能力。可以邀请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进行授课,组织文艺进课堂活动,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并重视家庭教育,以优化实习教育模式,丰富实习活动的内容,从而强化实习锻炼的效果,这就是N个活动。

3.4重视轮岗培训与考核

对于参与实习的学生,要强化实习管理,保证实习生能够定期参与考核,并将实习信息反馈给培训教师,确保实习更加专业,而不是盲从地实习。实习到时要针对学生的實习情况进行管理,进行相应的总结和点评。另外,实习生到实习基地中实习,应当进行轮岗实习,保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4.校外实习基地的运行管理机制

4.1运用无界化的管理方法

当前高校所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所承担的事物包含了毕业实习、顶岗实习、课程开发、专业建设等,有一些会渗透到项目合作,比如产品开发、技术服务,还有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员工培训、订单式培养这些深层次的合作。为了让这些事务有序地开展,必须协调多个部门,促使各个部门有效合作,才能更顺利地开展相应工作,这就需要无界化的管理,组建融合模式的组织机构。例如,教学管理方面,该工作所涉及到部门包含了高校的教务处、校企合作部门、专业教研室、教学院系部门;而企业一方则会涉及到人资部门、生产实习部门、生产经营部门,因此需要组建三个团队,以校企融合为原则,实现双向的互动。三个团队包含了实习指导小组、考核小组、督导小组,开展无界化的管理,监控实习活动的开展。

4.2构建完善的基地运行保证体系

高校想要让校外的实习基地能够更有质量地运行,就必须构建与实习基地建设相适应的管理运行保证制度,同时提出基地建设质量的评估办法以及检查标准等。从而形成全面的、完善的基地运行保证体系,以此来保证基地高质量运行。因此,提出了“四重”的保证模式,分别针对建设初期、应用和管理、事物活动、检查和评价,这四个环节进行保障,并在未来的探索中不断完善运行保证体系。

4.3制定基地运行的星级评价标准

为更有效地促进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水平和运行水平提升,可以制定基地运行星级评价标准,用该标准评价基地建设,也可以评价基地活动的质量。同时这种标准的运用,还能促进现代化管理理念和先进方法与先进技术的应用,进而提高实习基地的管理质量,促进基地建设水平提升,提高管理水平,更有效地实现校企合作,全面贯彻实用性人才培养理念。

4.4建立健全基地建设的导向机制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就是为了更好地将教育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这就不能缺少政策和法规的支持,以及舆论宣传的影响。其中政策和法规的支持,可以规定出教育与实践结合双方的义务与权利,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指出明确的方向。因此,实习基地的建设和运行需要必要的导向机制,促使实习基地的建设与运行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例如,实习基地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另外,为更好地让企业参与到实习基地的建设中,政府也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并下达一些任务,避免企业为了短期利益而参与到实习基地的建设,从而稳定实习基地的长期稳定建设。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培养实践型人才,高校必须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以建设新模式推进基地的建设,同时完善基地运行管理机制,包括无界管理体制、基地运行保证体系、星级评价标准、导向机制,以高质量地进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参考文献:

[1]刘程琳,范先国,曾小林,邓伯松,李平,于建国.校企政合作共建大学生校外工程实习基地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07):228-231+236.

作者简介:

刘玉祥(1978-),男,新疆人,研究生,讲师, 研究方向:环境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去除研究。

作者:刘玉祥 努扎艾提·艾比布 马晓利

校外实习基地大学生管理论文 篇3:

依托校外实习打造创新教育新模式

[摘 要]目前创新教育已成为高校本科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作为行业佼佼者的校外实习企业本身就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但传统的工科校外实习环节因教学模式陈旧,难以使学生借助实习机会学习企业的创新思维。可以以机械制造工艺实习为例,研究校外实习与创新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方案与实施方法,这种模式具有独特优势,对优化课程体系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创新教育;校外实习;教学模式;培养方案

我国高校工科学生校外实习的主要任务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所见的生产实际相结合,以巩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这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工艺及生产设备,锻炼学生适应企业现场的能力[1]。部分实习带队教师虽然也会对学生进行一些有关创新内容的引导,但在现有实习教学大纲中创新教育不是校外实习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实习中进行的创新活动也是零散和片面的。

一、校外实习与创新教育相结合的意义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一个创新型国家最大的创新群体是工程师队伍,这支队伍的培养主要依靠大学本科教育[2]。在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创新教育已成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在校外实习期间结合企业现场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工科专业知识背景下的创新教育,其效果是校内创新教育和实验室创新实践所无法替代的。国外工科专业结合校外实训进行与创新能力培养有关的教学模式有:1.基于工程问题的PBL模式;2.基于项目学习的PjBL模式;3.基于工业经验的ELED模式;4.基于工作环节的校企合作Co-op模式等。以上几种教学模式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有的已成为国外一些知名大学的成熟教学模式[3]。我国很多高校把工科专业课的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创新教育效果[4]。

充分利用工科学生教学计划内的校外实习资源优势,在校外实习中进行创新教育的模式、机制和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创新教育的新途径,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作为当前高校教改研究的一个方向是很有意义的。但在国内,工科专业特别是机械专业借助校外实习进行的创新教育培养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方案。下面以我校机械专业的机械制造工艺实习为例,重点探讨依托校外实习打造创新教育新模式的教改方案与实施方法。

二、原有机械制造工艺实习中存在的不足

我校机械专业学生在大三寒假前安排有一次为期两周的机械制造工艺实习,占2个学分,这是机械专业学生第一次带着相应的专业知识进工厂实习。现有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实习内容与相关课程教学内容很难全面有效衔接。因为本次实习对应的是专业入门课,而机械制造工艺教学内容广、教学深度浅,受时间及地域限制,加上部分企业因安全或技术保密等原因缩短实习现场停留时间,学生在实习期间所能接触到的机械制造工艺不全面、不清晰,实习所见与课程所学很难有效衔接,学生无法建立完整的专业知识框架。

2. 传统实习模式单调老化。往常的实习模式是:进厂前教师介绍实习企业概况,学生上网查询实习企业产品介绍,进厂后由企业进行安全教育,学生下车间参观生产设备及产品生产过程,企业再组织技术讲座由企业工程师讲课并答疑,回校后学生撰写实习报告。整个过程是预先设定好的,学生一直在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性。

3.在实习过程中引入创新教育的内容严重不足。目前的实习只强调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缺少对新设备、新技术、新生产方法的介绍,缺乏与企业现状融合的创新锻炼,学生无法了解当前行业的最新技术动态,也无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能力。

三、在机械制造工艺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实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切实加深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技术的理解能力, 随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加强检查督促,提高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实习项目的兴趣。 例如在制作对一回转类箱体,镗孔工艺过程中有一种名为“推矩镗”的加工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十分的重要,但课堂教学中尚未对这一技术做太多的介绍,因此需要给学生解释什么叫“推矩镗”,并结合现场操作,指导学生学会这种方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地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

在实习中教师可能会随时面对学生的质疑,通常情况下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不会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生在操作和观看的过程中所出现或者提出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还可以随时对学生进行提问,并点拨他们,让他们得到正确答案。例如有的学生对于“轴类件采用双顶夹定位加工时,依靠什么装置来传递动力”这个知识点并不是很清楚,教师就可以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告诉学生如何使用拨盘来传递动力,采用单爪拨盘时为什么会因传动力不平衡而产生形状误差,如何能有效避免这种误差,为什么精密零件加工要采用双爪拨盘来消除这种形状误差。在双顶夹间车削细长轴时,会产生鼓形、倒锥形等形状误差,为消除这些误差,一般采用跟刀架、中心架、弹性尾座或大进给量反向走刀法。向学生讲解了这些方法之后,还应带他们观看这些仪器设备的应用过程,使他们对轴类件的加工过程从定位、传动,到加工精度分析都能够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又比如,在齒轮滚齿加工的过程中,如何对加工齿形有一个具体的把握? 定位时采用的是直接找正法还是夹具找正法? 滚齿时的运动关系又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如果通过教师单纯地讲解学生很难理解,但是通过实物分析和引导,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就会把问题弄明白。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当他们自己看的时候,也就学会去分析了。这样,在实习中学生懂得的越来越多,兴趣就会越来越大,聊天、看小说的现象自然就少了。指导教师本身也应善于发现问题,向现场求教,不断充实自己的实践能力。比如在实习的过程中笔者曾发现工厂的师傅们在许多方头轴的粗加工表面上钻了一些小孔,刚开始笔者对此很不理解,后来经过请教那些老师傅才知道,这是对铸件粗加工产生的气孔、砂眼之类缺陷进行补焊之前的一种预处理。根据此,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工件的特点,为接下来的实习过程划分加工阶段。

借力校外实习进行创新教育与创新训练,既可提高实习收效,又可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一个值得大力研究的教改方向,而且在实习过程中对一些理论知识的重难点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四、制订校外实习与创新教育相结合的工科校外实习培养方案

创新教育是多形式的,不同的创新教育方式,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能起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课堂教学环节是学生系统接受创新教育、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主渠道。校外实习教学环节结合创新教育,可培养学生在创新活动中的工作能力,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创新活动的乐趣,让学生初步掌握创新要素和内在规律。结合创新实践的课外实习还可使学校与实习企业加深交流层次,形成互助互利关系,有利于学校与校外实习基地企业的长期稳定合作。在校外实习环节进行创新教育,还可使教师积累工程实践经验,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我校机械专业全面实行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了工程实践、设计与创新能力要求。机电工程学院以校企共建的方式推行专业+基地建设,每个专业对接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密切了校企合作育人关系。而作为行业佼佼者的校外实习企业本身就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大批优秀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为依托校外实习打造创新教育新模式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具有以上良好的基础还远远不够,还需结合学生与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可操作性的创新培养方案。而我校现行培养方案中缺乏的就是制订针对我校机械专业学生的校外实习环节与创新教育相结合的工科校外实习培养方案,并考证其效果。

机械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的就业部门是企业,而企业中存在着十分丰富的潜在创新教育资源,这些资源是高校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的最佳保障。实习中要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作为学生创新教育的内容,并列入校外实习培养方案。

运用这些企业资源的方法包括以下几部分。1.对企业潜在的创新教育资源进行分类收集整理。应重点关注技术与产品创新教育资源;生产组织、管理体制、分配机制创新教育资源;市场开发创新教育资源;企业文化创新教育资源。2.在完成常规实习任务的前提下,结合我校学生情况和实习企业的创新教育资源,制订难度合理、工作量合适、对学生创新能力发展有帮助的、具有一定实习企业特征的创新小课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分工的创新小课题要求,拟定研究方向,收集相关资料,结合实习企业现状,制定解决方案,并通过小组讨论、与企业技术人员交流、撰写专题小报告等形式完成创新小课题,由此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五、依托校外实习开展创新教育的实施方法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采取以下方法。1.分类收集整理实习企业潜在的创新教育资源,并将其创新内容课题化。2.在完成常规实习任务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结合实习企业现状和要求,团队分工合作进行创新小课题的研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对以上工作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稳固创新教育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成效。4.丰富实习带队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及創新指导经历,提升实习带队教师在企业生产背景下的创新教育指导能力和掌控能力,进一步提高校外实习与创新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效果。

在校外实习创新教育新模式的尝试中,可采取以下两种创新能力培养形式。一种是课堂型教育,在实习期间采用报告会和座谈会的形式,由实习带队教师和实习企业的技术人员设定专题并主持进行;另一种是实践型教育,其可分为设计型、调查型、合作型。1.设计型,即由带队教师根据实习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改革问题,经抽象简化后成为创新研究小课题,由学生进行分析研究,学生通过实际调研、查阅资料、分析讨论形成改革创新方案,然后拿到实习企业与相关技术人员及带队教师进行讨论和评判。这种形式适用于理论知识扎实、思维严谨的学生。2.调查型,即针对实习过程中发现的企业某些方面的不足,如管理模式陈旧、生产技术落后、商品结构单一等问题,利用学校的资源与技术优势,对实习企业的不足之处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并写出专题报告。这种形式对学生的挑战更大,适合于那些观察能力强、思维敏捷的学生。3.合作型,即针对企业正在进行的科研技改中的一些问题,如工艺改进过程的理论问题、生产设备优化问题、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问题等,以毕业论文、专业课课程设计、大学生创新计划立项等形式作为学生的长期研究课题,让学生真题真做;对有价值的课题还可以与企业共同申报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的课题,由指导教师、参与课题的少数学生以及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课题组,将创新教育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教育新模式引入一个更高的层次。课堂型和实践型两类校外实习创新教育新模式可在实习教学中相互配合进行。

下面节选我校机械专业机械制造工艺实习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我国最大的地铁隧道盾构机生产企业)体现“工艺实习”与“创新培养”共同要求的实习提纲。

实习目的: 1.隧道掘进设备认识; 2.典型单件小批量产品的制造装配工艺; 3.复杂装备中机、电、液、信息技术的融合集成;4.运用已学机械、液压、电控知识,提出盾构机制造使用过程中的创新改进建议。

实习任务布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铁建重工的主要产品,生产类型。2.盾构机的主要功能,组成。3.盾构机装配的组织形式是什么?有何创新建议?4.大型焊接结构件可能出现哪些质量缺陷?如何避免?5.盾构机各部分运动的驱动形式有哪些?有何创新建议?6.以小组为单位,提出一项以上盾构机制造工艺改进或使用方法的改进设想,讨论得出初步改进方案,指出改进方案的优缺点及技术保证条件,形成文字稿并在全班讨论会上宣读。

依托校外实习环节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1.收集整理实习企业潜在的创新教育资源,并将其创新内容课题化,这项工作需要实习企业大力配合;2.提升实习带队教师在企业生产背景下的创新教育指导能力,这就要求实习指导教师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和多年的学生创新项目指导经验;3.学生对创新教育新模式的接受程度与效果,这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实习中还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目前,我校很多科研能力强的教师本身都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与多年的学生创新项目指导经验;同时这几年我校学生生源优秀、综合素质高,在专业课教学中已发现了很多具有科研创新潜质的好苗子,以上的教改新模式是把学生分组进行工作的,每组只要有1~2名具有科研创新潜质的好苗子学生,在实习带队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这种实习教学新模式就能试验下去。

六、校外实习与创新教育相结合的教改实践效果

我们已连续两年在机械制造工艺实习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布置带有创新要求的实习思考题。我们依托实习企业生产情况,在实习期间开设了多场专题讨论会,参与的学生已初步受益。近几年学校在学生实习经费上也大力支持,并逐年增加,因此有条件利用校外实习环节在学生中开展一定的创新小课题研究;校企共建的实习基地建设工作保障了校外实习企业的数量和质量,稳定的、关系融洽的实习企业也为收集整理企业潜在的创新教育资源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逐步完善且符合学校创新教改要求的、包含多元评价体系的校外实习考核标准,为本项目的试验提供了制度保障。学生的创新实践依托实习企业进行,课题紧密结合企业实际;课题对学生的视觉冲击强烈,易引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教师、学生企业多方共同合作,新教改逐渐走上正轨。

当前我校鼓励一线教师在实践教学改革及评价体系改革环节以及在大学生创新教育与创新实践平台建设上进行教学改革尝试。新教改方案是将以上两个教改环节有机结合,借助成熟的工科校外实习环节进行创新教育的培养与锻炼。借助校外实习环节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符合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且不需增加更多的教学经费,学生得到的是基于工程背景下的创新能力培訓,符合社会要求。一课多能的教学效果具有独特的情景优势,对优化现有工科教学课程体系也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王维熙,刘昭明,苏东升,李志光.校外实习基地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效果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2):155-156.

[2] 李培根.培养大批创新型工程师时不我待[J].中国高等教育,2007(5):35-37.

[3] 刘宝存.美国研究型大学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 2004(10):60-62.

[4] 肖看,尹仕,严国萍.创新型电工电子全开放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4):79-82.

[责任编辑:陈 明]

作者:汤晓明 潘晓红 韩奉林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评估论文下一篇:一体化技术发展煤矿机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