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文化发展论文

2022-04-23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现代企业文化发展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现代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强烈,通过对企业文化作用的探讨,分析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并对其发展趋势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对当今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提出建议。

现代企业文化发展论文 篇1:

竞争视域下我国现代企业的文化发展研究

摘要:21世纪的高竞争性引起了企业间的巨大变动,现代企业的发展将不仅仅是设备和雄厚财力的提升,而更多的是侧重于文化管理,通过建立适宜企业发展的体系内的企业文化,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信誉,更能激发知识型员工们的创新能力,并保证顾客忠诚度的提升。

关键词:企业文化;竞争;发展路径

1 企业文化的概念及其特点

1.1 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的认知在国内外存在不同的理解,大概可以分为两个类别:一是企业文化战略对于企业的指导作用;另一种则支持企业文化中各影响因素组合的合理配置。在国外,法国的Bournoi.S指出企业文化是关于一种规则、价值观的文化体系,是与员工共享文化理念的组织系统。而美国的RichardC,Dorf则认为这种企业内部的文化是价值理念、企业信仰等文化因子的合成品,与其它企业差异性巨大。在我国,中科院的刘光明指出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前者是指企业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总和,后者则是指一种企业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以企业价值观为主要中心展开。

文章认为企业文化也有两方面的释义。第一,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核心价值观中内含以及外延的各种企业行为规范、企业制度和企业外在形象;第二,它是贯穿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企业价值观与管理哲学的集合。

1.2 企业文化的基本特点

企业文化的存在必定存在自身的差异性特点,这种基本特点也保证了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①内敛性。企业文化并不是一种外在的文化内涵,而是作用于员工与顾客身上的一种内敛的思想与理念,这种理念能够指导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②长期积淀性。企业文化的形成虽然是由人为原始创造而成,但优秀的企业文化并非朝夕可致,而是需要长期的企业发展积淀与文化传承积淀两种积淀方式慢慢沉淀,这种积淀由企业的高层领导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总结出来,并抽象形成企业的价值观念,最后通过制度建设等各种方式将这种文化积淀融入企业员工心中,以追求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共同点。

③传承稳定性。企业文化的内敛性特征产生的连锁关系是这种内化在员工心中的一种企业价值意识形态,一般不会因组织结构、人事关系的变动而轻易改变,具备长期稳定性的显著特征。稳定性的特征可以帮助具有优秀文化传统的企业长期稳定地发展。

2 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性及现状分析

2.1 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分析

①提升企业信誉度的重要保障。当今企业尤其注重员工与顾客的企业忠诚度,而这种忠诚度正是企业良好信誉度的外在表现。企业通过高信誉度的经营能够获得高于投资报酬率的回报,这种信誉是新的资本形态及无形资产,业界称之为商誉。企业信誉度的提高必须从每个人的文化价值观念人手,并将这种信誉观念贯彻到企业经营每个细节,才能确保企业的高信誉与长远发展。

②提升智力资本的必需基础。众所周知,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关键不再是资金,而是知识,是智力资本,是持续获得的创新能力。智力资本在企业间地位发生本质变化。与此同时,当企业具备强硬的智力资本后,还要有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特别是适于高级知识型员工自我实现的权利和机会。企业通过自身文化体系将所拥有的智力资本融合到一起,这种融合正是企业智力资本增长的必要文化基础。

③提升企业“内功”的本质手段。企业文化的传承与管理是提高企业“内功”的本质手段,这种文化手段是通过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与行为规范来保证企业获得更具竞争性的核心发展动力。在当今充满竞争味道的企业界中,一般世界性企业都具有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体系,这些文化体系可以提升员工的亲和力、向心力和创造力,从而减少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方面的内耗。

2.2 竞争视域下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虽然当前企业文化的发展已被越来越多的管理者热情高涨地投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框架之中,但企业文化建设现状依然存在着建设中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企业文化的建设呈现“虚浮”现象,主要表现为口号化与文体化。例如,中国现代企业大多会在办公室、车间等位置标出五花八门的标语口号,当然,这是无可厚非的,然而这种口号却成了唯一的表现形式,成为一个毫无内涵的躯壳。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需要每一代的管理者和员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与积淀。

②企业文化的建设呈现“短视”现象,主要表现为保守性和狭隘陛。中国企业文化的建设的战略目光过于短视,只注重自身企业的发展,即使这些企业形成了比较优秀的激励员工上进和具有凝聚力的内部文化,但也仅仅局限于增强企业业绩的相关职能上,而远未实现体现企业形象的外部职能。

③企业文化的建设呈现“忽视员工”现象,主要表现在忽视员工个人价值的发挥与创造方便。虽然企业文化是组织全体员工的全部力量统一于共同目标而形成的某种意识形态的综合体,但是,却不能忽视员工个体价值的实现与自我利益的达成。组织与员工利益的共同获得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④部分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不兼容”现象存在。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与先进的企业文化存在不兼容现象,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浓厚的封建主义、复杂的亲缘化倾向、强烈的人治观念等传统思想上,这些传统思想对与先进企业文化个性化、科学化的塑造产生了巨大阻碍作用。

3 高竞争力企业文化的建设与管理路径

具有高竞争力的企业文化是一种良好的企业发展与管理状态,这种状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路径实现。

①以人本主义为精神实质。企业文化的主客体都是人,只有通过人本理念为精神实质才能体会到企业文化的精髓。第一,强调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着重开发人力资源,努力发挥企业员工的自觉性和创造性,充分了解并认识人的文化主体性,这正是高竞争力企业文化中人力资源发展的基本观点。第二,企业管理是以“人”为纽带而非资本。高竞争力企业文化必须强调组织是“人”的综合体,是以“人”为纽带来进行企业控制与管理的。未来所有的生产关系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力资源开发的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第三,企业需要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各种物质、制度文化环境,以保证员工良好的工作状态。

②以学习、创新为高竞争力文化的发展方向。20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学者彼得·圣吉首次提出学习型组织并将其系统化,之后学习型理论在全世界的组织机构中广为流传。学习型组织中的“学习”一词有其特殊性,它更强调的是组织内部“动态”地质疑、搜寻、吸收、思考、再造、升华过程的学习,是一种组织内部共同学习的概念。学习型组织中的“创新”主要指两方面的创新,即组织创新与文化创新。一方面,组织创新是指组织在制度、行为规范、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变革创新。另一方面,文化创新指在意识形态层次的变革创新,主要体现为组织核心价值观、精神作风等方面的改变。文化创新不仅可以帮助生成新的行为规范,更加重要的是帮助组织理念与核心价值观得到了重塑,真正实现企业文化的高竞争力。

③以服务社会为现代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所有企业将赢利作为自己的最终目的,但企业来自于社会,也应该回到社会中去,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长期来看,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会增强企业高竞争力和高适应性,获取社会资本,从而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首先,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有利于顾客忠诚度的提高。无论是传统思想还是现代的数据调查,我们都可以发现社会大众更加钟情于具有社会责任意识的优秀企业,这种企业长期保持社会责任意识,也就会保障更多顾客对于企业的忠诚程度。其次,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对人才具备高吸引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优秀人才只有在更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企业中,员工才能为自己的事业产生由衷自豪感,这种企业也容易获得人才的青睐。再次,社会意识有助于监管环境的改善。对于遵守国家法律和具有社会责任意识的企业来说,经常会受到政府组织的信赖,从而能被给予更多的监管自由,这有利于企业比竞争对手获得更好的经营环境,为企业高竞争力的获得提供更多帮助。

参考文献:

[1]段淑芳.论基于价值管理的企业目标[J].现代管理科学,2004,(3).

[2]松下幸之助.松下幸之助管理全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9.

作者:陈字

现代企业文化发展论文 篇2:

我国现代企业文化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现代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强烈,通过对企业文化作用的探讨,分析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并对其发展趋势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对当今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用;发展趋势

中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使得企业间的竞争不仅表现在生产力的努力提高上,更多开始借鉴外国优秀企业的发展经验,尤其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体现出来了新的发展趋势——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既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价值观,又是一种管理思想,其对企业健康发展起到了有效的积极推动作用,我国现代企业文化的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色。

1、企业文化内涵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培养出来、为广大员工所认同、能够统一员工思想、指导员工实践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理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以及企业传统、礼仪等意识形态和精神信条,是维系企业生存、促进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

企业文化建设是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现代企业的发展依靠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技术,技术来自于管理,而管理靠的是企业文化,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经营业绩的促进作用已得到公认,在21世纪将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它既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式,又是企业素质水平的综合体现。

20世纪70年代,我国企业管理处于经验管理阶段。那时企业管理主要凭借管理人员的经验和意志,管理效果完全依靠管理者的素质、经验和努力,至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企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管理策略和方法,建立本企业的特色文化。当今,我国企业管理进入文化管理阶段,企业管理对象为知识化和学习型的劳动者,主要管理策略是企业全体职工建立共同愿景和价值观,提高职工凝聚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2、企业文化是影响和产生企业核心力的关键要素

企业文化代表了企业的生命力,代表着企业集体的灵魂,企业文化不仅影响企业的管理方法和策略,也影响企业的思维方式,影响企业战略形成的全过程。现代企业提倡人本管理思想,提出企业管理要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关心人,调动人的积极性,依靠全体员工发展企业。在企业文化的行程中,价值观起着关键作用,先进的价值观使企业产生强大的规范力,成为企业成员的行动准则,继而产生持久的推动力,促使员工积极地实现企业目标。崇高的企业价值观对内可激励员工,树立积极的工作价值观,真正感受成功的乐趣,表现出敬业尽职的精神,真正培养起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对外可在社会中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企业价值观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影响企业的目标和绩效,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此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对员工的柔性管理,始终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由于人力资源属于能动性资源,是最积极、最活跃的主动性生产要素。企业的共同价值常决定企业的前进方向,在这个前提下,企业常根据环境和自身条件确定自己的工作目标,通过探索符合自己价值观的行为方式来实现企业目标。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在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3、中国现代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

3.1企业文化的发展水平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哈佛商学院的著名教授约翰·科特推出了著名的《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著作,提出重要论断:企业文化队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影响,在下一个十年内企业文化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我们常说企业文化是一种力,它首先是凝聚力,其次是激励力,第三是约束力,第四是导向力,第五是辐射力。企业文化这五种力量,在未来企业发展中将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强烈的表现出来。人们将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企业中最具竞争力而且使企业长盛不衰的法宝,不是有形资源而是企业文化,企业用心创造的这种资源会使企业文化越来越具有个性化,这必将成为一种趋势。

3.2国际化对中国企业的文化沟通和管理方式提出新的要求

世界上的交流必须以对文化理解为前提。加入WTO后的中国企业,更多的应该站在世界的角度来考虑自身的发展,因为中国的企业将更加广泛的融入国际环境而与国外企业开展交流和合作。中国企业的对外交流在技术和物质层面上能够得到很好的保证,但中外文化的差异势必成为和国际接轨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不断出现的贸易争端,一部分是经济体制构建上的差异造成,另外有些则在深度探究下能够发现,是在文化认知上存在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向外国学习构建企业文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文化转轨:要求企业必须从任意型文化转向信誉型文化;从封闭型文化转向开放型文化;由管理意志文化转向法制文化;针对国际贸易企业规则,由经验型文化转向规范性文化;从非歧视角度要求从垄断文化观念转向平等文化挂念;从行政贸易型文化转向市场贸易型文化。

3.3创立学习型企业文化

企业竞争力的扩张实质上是一个知识传播的过程。成功的企业常存在着有利于学习和知识共享的文化,而且他们的行为和企业文化之间能很好地融合。21世纪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时代,企业活动的成功关键在于学习内容和效果。创立学习型企业文化关键在于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解决传统企业固有的分工、竞争和反应性三个基本问题。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过于专业化的分工把企业分割成相互独立且相互冲突的领域,不利于团队合作,使管理者的注意力发生了偏离,仅关注解决问题而不关注开发和创新。

学习性企业文化的关键是提高职工的文化素养,重视职工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价值,尊重职工的独立人格。成功的学习型企业文化创造宽松的工作气氛,让职工畅所欲言,允许他们从各个角度提出问题与解决方案。一个信任和开放的企业文化鼓励职工对于现有管理模式提出质疑和挑战并倡导他们去积极寻求改善的途径。学习型企业文化鼓励职工学习和创新,使职工增加尝试的勇气而不是变得过分谨慎,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企业学习。成功的学习型企业文化强调人的自主管理,自我创新。企业只有相信员工,激励员工,给他们指明方向,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保证,才能焕发职工极大的工作热情。因此,一个企业想要长久和持续的发展生存,建立学习型组织文化氛围必将成为一种趋势。

3.4建立创新型企业文化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性的不断创新才能保持企业的处于不拜之地。

创新文化具有以下特征:(1)接受模棱两可,过于强调目的性和专一性会限制人的创造性。(2)容忍不切实际。企业不抑制员工对某些问题作出不切实际的、甚至是愚蠢的回答。乍看起来似乎是不可行的,但往往可能带来问题

的创新性解决。(3)外部控制少。企业将规则、条例、政策这类的控制减少到最低限度。(4)接受风险。企业鼓励员工大胆试验,不用担心可能失败的后果。错误被看作能提供学习的机会。(5)容忍冲突。企业鼓励不同的意见。个人或单位之间的一致和认同并不意味着能实现很高的经营绩效。(6)注重结果重于手段,提出明确的目标以后,要鼓励员工积极探索实现目标的各种可行途径,可能存在若干种正确的解决方法。(7)强调开放系统。企业应时刻监控环境的变化并随时作出快速的反应。

根据调查,创新型企业文化可使企业占据市场领先地位,建立创新型文化必须进行一系列配套改革,首先要重塑企业价值观。其次,重新调整企业的管理方式。最后,企业应创新沟通体系。根据调查,许多富于创新性的活动因为沟通不及时或无效而变得扭曲。因此,建立创新型企业文化应做到以下几点:(1)将学习和创新作为企业的目标。(2)在日常工作中鼓励职工互相交流。(3)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间建立信任。(4)推动团队工作,促进团队成员互相学习。(5)重视召开有关企业文化与价值观的会议。(6)高层管理者应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将知识看成是最根本的可再生资源,将持续学习作为新型组织的精神基础。通过学习,企业同社会环境时刻进行信息的交换,获得不断创造未来潜能,培养决策者和员工前瞻、开阔的思维方式,为企业的组织创新、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打好心理和智力基础,使企业产生强大的发展动力。

3.5培育生态型企业文化

培育生态型企业文化刚刚起步,任何企业是由生态链的相互依存关系构成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趋明显,任何企业都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有远见的企业领导会考虑培育生态型企业文化,生态型企业文化主要包括生态环境、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意识和行为。未来企业竞争将很大程度地体现在谁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环境,谁能最大限度地给消费者提供“绿色”产品。生态型企业文化可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社会形象,让企业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这种生态企业文化的培育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结 语

企业文化是企业历史的沉淀,是企业经营者在实践中用自己的行为方式和领导风格影响企业员工,逐渐形成的一种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企业经营的副产品,而非企业刻意追求的结果。它反映的是企业经营过程中被历史实践证明是成功的行为力一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即企业组织的记忆。用企业文化来管理企业就是用过去的成功经验指导今天的行动,在信息量不大、知识更新速度较缓慢的情况下,这种方式是适用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信息量急剧增大,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企业文化的生产力性质大大加强。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激烈,拥有增强内聚力、提高竞争力的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制胜点。

企业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得到大家的关注,其建立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也不断得到了印证,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发展都给了我们建设良好企业文化的榜样模范,同时我们要注意在发展中国的企业文化一定要立足于中国文化的背景,结合我国企业管理实践和现代化进程,同时也要借鉴国外关于企业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企业文化。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在我国方兴未艾,新的企业文化构建模式层出不穷,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所发挥的巨大推动力正为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所认同,由此又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地向纵深发展。我们坚信,随着企业文化理论研究越来越深入,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科学体系必将很快建成。

参考文献:

[1]徐沛林,论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创新[J],现代管理科学,2003,(12)

[2]张仁德,霍洪喜,企业文化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3]张学智,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与思考[J],现代管理科学,2005

[4]王兰云,通过企业文化创造竞争优势的思考,现代管理科学,2006

作者:张亚军

现代企业文化发展论文 篇3:

继承和发扬中医文化提高中医院文化建设水平

摘要:中医院文化是中医院内涵提升的核心内容。除了具备医院文化的一般特征和内容外,中医院文化还应集中体现中医的特色——中医文化。中医文化在现代中医院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医院要通过各种路径,继承和发扬中医文化,建设有中医药特色的中医院文化。

关键词:中医院文化;中医文化;中医院建设;价值;路径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1.028

1中医院文化与中医文化

医院文化建设理论首先来源于企业文化的理论体系和基本原则。医院文化指的是:“具体是指医院在长期的经营、服务等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被医院全体职工所接受和认可的一种群体意识、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价值观。”据此概念,中医院文化应该指的是中医院在服务病人的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是全体职工能够认同的共有的意识和价值观,也是中医院形成的观念、制度、人文环境的總和。中医院文化建设是现代中医院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中医院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现代中医院建设和发展的软实力,是中医院管理成功的基础。

中医文化指的是:“指有关中医的思维方式、传统习俗、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甚至一些影响深远的事件等。”中医院文化,是中医院形成的观念、制度、人文环境的总和。中医院文化是中医院内涵提升的核心内容。除了具备医院文化的一般特征和内容外,中医院文化还应集中体现中医的特色——中医文化。因此,现代中医院文化应体现了西医与中医结合的特点。中医院在长期的经营、服务等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作用于中医院职工的主体意识,培育医院的核心价值观,凝练服务理念和目标,进而影响到医疗行业和社会的整体风尚。

在中医院文化建设过程中,中医院与西医院不同之处在于,中医院还秉承我国传统的中医文化精神,是中医院职工不同于西医工作人员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中,中医文化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有着悠久的传统和独特的价值体系。具有中医文化蕴涵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人文精神在现代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影响了中医院职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甚至于说影响了他们的一生,也直接影响到他们能否成为专业技术过硬、医德高尚的中医从业人员的主要因素,这些都直接关系到中医院能否很好地为病人服务、为群众服务,关系到医院的发展。

2中医文化促进中医院职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中医院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

(1)在对中医院文化建设过程中,继承和发扬中医文化精神,汲取中医文化的合理内核,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中医院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积极健康的中医院文化。

中医“天人合一”、“和”、“实践”的思想有助于中医院职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与同事、病患、医院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上,中医文化秉承“天人合一”的观念,也是中医文化的基本思想,这一思想渗透于整个中医学理论。“天人合一”中的天,是指宇宙万物。人是“与天地如一”的。在对人体、人的生理、病理与世界万物之间联系的把握上,中医文化是以“整体观”来认识世界,以“和”为核心思想。在中医院文化建设过程中,融入中医“和”思想,有助于中医院职工在处理医患关系时,能够尊重病人、给病人关怀,尽可能从病人的利益和心情考虑病人的要求,以“和”为贵。同时,中医“和”思想也有助于中医院职工处理好与同事、病患以及医院的关系。在中医文化中,“以人为本”是其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中医研究人的生理、病理,就本身内涵对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宇宙及其相互作用、互动关系的研究,”在职业生涯中,中医医护人员将这些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外化为行动,将会促使中医院职工提高思想认识,处理好个体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医文化蕴涵着我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价值观。在中医院文化建设中,就是要培育中医院职工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观。中医文化不仅反映了中医治病救人的基本医学价值观,更重要的体现了服务黎民、服务国家的崇高理想。在对中医院职工价值观培育过程中,有意识地结合中医文化的相关内容,有助于职工树立反对个人主义、物本价值的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中医医德理念是中医院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的指南和特有资源。

在中医院文化建设内容中,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是重要组成部分,“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即医德,是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卫生事业中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是医务人员应具有的思想品质。在现代社会,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首先就应该树立“救死扶伤、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满腔热忱、开拓进取、精益求精、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职业风尚。

中医医德理念是中医院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的指南和特有资源。在中医医德理念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理性和智慧。继承和发扬中医医德,有助于中医院职业道德建设目标的实现。继承我国古代中医“以人为本”的精神,加强中医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要求他们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真正做到为病人服务,抵制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是医务人员做到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是最基本的要求。

“以人为本”既是古代中医医德的思想基础,也是现代中医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要求。与此同时,中医还强调平等对待病人,不以身份高低、钱财多少来衡量病人,不可将医术作为谋利的手段。葛洪的《肘后救卒方》所载之方,多为常人可用之方,“率多易得之药,其不获,已须买之者,亦皆贱价草石,所在皆有。”因此,处处为病人着想,一心为了治病,这是为医的原则,表现了古今良医重义贱利、一心救民病苦的高尚品德。“医乃仁术”是中医医德的核心内容,是现代中医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在需求。它不仅反映了医学技术是“生生之具,活人之术”,而且也表达了中国古代医生的道德信念,在现代仍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应用价值。中医讲究“仁爱”,强调以人为本,“人命至重”。“仁心、仁人、仁术”理念反映了中医的医疗行为是通过医术实施慈悲精神。中医院管理层和全体医护人员要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管理和经营的理念要以“为病人更好地服务”为出发点,而不是以利益为出发点,才能吸引病患,从而获得利益,这样的发展模式才是中医院良性发展的最佳选择。“精诚合一,德术并重”是现代中医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目标之一。中医强调“精诚合一,德术并重”。在现代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医十分重视把“精术”作为“立德”的根本和基础。这就要求中医药从业人员热爱中医药事业,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刻苦钻研,锐意创新,发展中医药技术,发扬中医药的优势,在攻关人类健康新课题中做出更大的贡献。“修身养性”仍是现代中医医务人员和中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这就要求中医院职工注意修身养性,为患者服务时做到:“致意深心,一丝不苟;普同一等,全心赴救;举止端庄,礼貌待人;尊重同道,谦和谨慎;廉洁纯良,不惟名利”等。这些传统医德的规范仍然是新时期中医药从业人员的职业规范和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院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把中医医德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是中医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中重要的切入点。

3继承和发扬中医文化,建设有中医药特色的中医院文化

中医院要加强对中医文化的学习和研究,深刻领会中医文化的内涵。中医院管理者们在对中医院发展进行设计和布局时,要抓住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走中西医结合之路,确定医院的发展方向。中医院要在全院形成学习中医文化的氛围,医护人员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中医文化素养,提升专业技能。

中医院要弘扬中医文化精神,提高中医院职工思想道德水平。目前,中医院职工思想道德现状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中医院职工在价值观上比较“短视”,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短期化,急于实现“个人价值”,忽略了对集体和社会的贡献度以及价值实现的长期性。部分中医院职工政治态度淡漠,道德修养观念在淡化,自我中心意识强,团结协作能力较弱。面对这个问题,作为一个有着厚重文化背景的中医院,中医院的管理者们要高度重视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从自身所承继的文化资源中挖掘出适用于自己的解决办法,在医院的软硬件建設中,融入服务病人的理念。中医院要从制度建设着手,狠抓医德医风建设。中医院要建立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服务用语、行为,建立各种奖惩措施,并通过职工间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医院、科室检查等,及时发现医疗行为中医德医风问题,及时处理、反馈和整改。

中医院要在日常管理和诊疗行为中践行中医文化精神,增强社会对中医院的满意度。在中医院核心理念和中医院文化建设中,“医者仁术”和“大医精诚”,应该成为中医院的文化品牌。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仁、和、精、诚”,如果将其很好地用在医院的管理和建设中,将有力提升中医院的管理水平,加强中医院强化医疗行风建设,增加社会对中医院的满意度。中医院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尊重生命、尊重健康、尊重患者、一切从病人出发”的观念融入每一位中医院职工的思想行动中,从各个方面关心病人,做好对病人的服务工作。中医院医护人员可以利用节假日,深入社区,开展义诊和健康咨询工作,让群众能够直接感受到中医药的魅力。

中医院要在医院环境建设方面凸显中医文化特色。中医院环境文化对中医院环境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树立职工的共同价值观,在职工中形成一种无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医院环境文化包含的内容中有精神层面的,也有物质层面的。物质层面的中医院环境文化包括建筑、设备和人文景观等。建设凸显中医文化特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要体现丰富的精神内涵,使中医院成为中医文化的宣传和研究基地,以实现文化育人的目的。

4结语

现代中医院建设不同于古代的家庭式医药堂,其医院建设的现代化和职业化与西医有着很大的相同之处,符合现代企业文化发展的要求。但是,中医药作为中国的特色医药学科,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完全不同于西医的中医文化,对中医院的职业化和现代化建设而言,不仅要符合现代医院建设和管理的要求,还要弘扬中医文化精神,建设有中医药学科特色的中医院文化,才能凸显中医院的特色,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病人服务。

参考文献

[1]董恒进.医院管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910.

[2]曲黎敏.中医与传统文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2):3.

[3]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Z].1997,(1).

[4]张志枫,王兴伊等.中国传统医德思想及其教育实施之思考[J].中医药文化,2006,(3):43.

作者:王曼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司法行政建设调研论文下一篇:集团财务危机探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