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育人进行到底——谈初中数学课堂的德育渗透

2022-09-13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育人。也就是说, 教师在数学教学工作中, 要善于发掘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德育因素, 并通过教学过程渗透给学生, 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数学是客观物质世界的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的客观规律的反应, 以它独特的风格, 承担着德育任务。在工作中, 我不断总结、反思, 认为数学教学中德育有如下特点。

(1) 数学教材制约德育渗透, 数学教材内容在教学中受教学过程的制约, 很难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所以教师要依据教材的内容,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目标出发, 充分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 深挖初中数学所蕴含的德育因素, 点点滴滴, 有机渗透, 以达到德育、智育双重教育的目的。

(2)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具有整体性, 数学课堂中并非一个具体例子来达到育人的目的, 而是通过数学独特的思维方式、推理过程等, 来教育学生理智地思考问题, 三思而后行。还有数学解题过程, 无不说明数学让人坚持原则, 忠于真理, 尊重科学, 相信事实。

(3) 德育渗透效果在数学教学中不够明显, 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在讲浙教版数学七年级 (上) 教科书中的《有理数的运算》、《一元一次方程》等计算题时, 其知识目标主要是掌握计算方法。在解题的过程中, 严格要求学生书写规范整洁, 认真练习;培养学生一丝不苟, 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科学作风。然而,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的培养不是做几道题就能培养成功的。需要教师在点点滴滴的教学和日常生活中不断渗透, 要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那样, 在“润”字上下功夫。

(4)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比较隐蔽, 让学生很难马上明白其中的德育思想。比如:在讲浙教版数学七年级 (下) 教科书中的《平移》, 本节课是探究图形平移的规律, 但更隐含着“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思想。此时, 教师加以挖掘并引导学生, 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利时机。

提到德育, 大家很难把这项工作与数学教学联系起来, 一般认为德育工作是班主任、政教处部门人员的工作。其实, 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 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经过多年数学教学实践, 让我深刻认识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是必不可少的,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实行德育非常重要, 应当作为学校德育工作常抓不懈。然而, 怎样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呢?我认为, 可以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介绍数学发展史, 在介绍中国国内和国外数学家的成就的同时, 特别是他们对数学科学的执着追求, 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很差的条件下, 进行数学科学研究应让学生知道了解。比如说, 介绍哥德巴赫猜想时, 提到着名数学家陈景润, 在经济困难, 身患疾病的条件下坚持进行数学研究, 甚至住院期间, 瞒着医生进行工作。进行德育教育应不仅仅限于中国数学史, 外国的一些数学家的故事也应成为我们数学德育教学的有力素材。

(2) 联系我国的实际及当地特点, 进行学生的德育渗透比如讲实数的计算的时候, 可以利用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跑110栏的时间12.91秒, 可让学生求平均速度是多少?例如:浙教版教材讲到一元二次方程的增长率问题时, 我们可以把浙江生产总值的增长作为例题的材料进行补充: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22832亿元, 比上年增长8.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11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007元, 实际增长9.7%和9.5%。

(3) 利用数学思维, 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数学本身充满了矛盾、运动、发展和变化, 体现着唯物论的辩证法, 是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非常广泛、具体的学科。数学中有许多概念都是从客观现实中抽象出来的, 从古至今许多前人总结的法则、公式、结论都是按照“从实践中来, 到实践中去”或遵循归纳和演绎法的“由特殊到一般, 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而产生、发展的。比如, 在求面积是2的正方形的边长时, 人们发现原来的数中不存在满足这样要求的数, 故而产生了无理数。

(4) 结合教学内容, 进行爱祖国、爱科学进行德育渗透。可以有选择地介绍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数据, 还可以介绍我国或本地的地域、经济、人口、民族、环境、教育等概况。比如:2008年, 全市共有普通中学310所, 在校学生34.3万名, 其中初中223所, 在校学生24.3万名;全市九年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100%、99.90%;初升高的比例上升至98.66%。用一些具体的数字让学生感受家乡的教育事业, 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5) 结合数学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为载体进行德育渗透。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使枯燥无味的学习变得趣味性强, 实用性广的科目, 更容易使学生增进友谊, 提高动手能力。比如在浙教版中讲到统计时可以布置作业, 调查自己家中每天的用水量, 然后结合每个家庭用水情况对节约用水的看法, 这样既学习了数学知识, 又对他们进行了节约教育。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的重要规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才的培育工作就愈来愈艰巨, 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 必须正视这一严峻问题, 必须采用积极的态度去探究育才良方, 让学生感到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 提高学习质量, 使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时更好尽其所学, 贡献光和热。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在生理、心理发展的一个关键期, 也是人生观、世界观、行为准则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担负着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重要任务, 而数学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 是学生道德修养之“源”。教师应该对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十分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才可能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 从而更好地渗透德育。

关键词:数学课堂,渗透,德育,育人先育德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7.

[2] 曹才翰, 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3] 田万海[主编].数学教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

[4] 李玉琪.数学教育概论[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双高”背景下以特色校园文化促进双创人才培育体系研究下一篇: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与手术治疗克雷氏骨折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