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

2022-08-24

第一篇: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

常见植物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分析

常见植物病虫害及防治

根据病虫害的性质和种类,将植物病害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病害及生理性病害等。植物虫害包括地下害虫、叶部害虫、枝干害虫和吸汁害虫。

一、 真菌性病害

此类病害的病原是真菌,在植物病害中发生较为普遍。常见的种类有:

(一)炭疽病类 1.症状

炭疽病是植物上最常见的一类病害。主要为害寄主的叶片和新梢, 可以在花、果、茎、叶柄上发生。该病有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的典型症状是初期呈暗绿色,似水烫伤状,后期呈褐色至黑褪色,然后病部腐烂。慢性型的典型症状是病斑呈灰白色,其上生有呈轮纹状排列的黑小颗粒。

2.发病规律 病原在寄主病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病重。通过透光性差、植株长势弱、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等条件有利其发生。不同的品种,其抗(耐)病性有差异。

3.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的优良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健壮的植株,提高抗病能力。不偏施氮肥。注意搞好排灌系统。 (3)结合修剪,及时剪除病叶和病枝,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性。

(4)发病初期施药防治。常用药剂有: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炭疽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

(二)叶斑病类 1.症状

叶斑病是植物病害虫最庞杂的类群,凡是叶部产生斑点的病害均可称为叶斑病。其主要症状是在植物的叶片上产生大小不等、形状多样、颜色多样的斑点或斑块。有些在病斑上还会出现黑色小点。如鱼尾葵叶斑病,杜鹃叶斑病、美人蕉叶斑病、君子兰叶斑病、苏铁白斑病、月季黑斑病等。

2.发病规律 该病的病原在病残体或土中越冬。随风雨传播。多数在高温条件下发病重。雨水多、雾多、露水重、连作、过度密植、通风透光不良、植株生长势弱均有利于发病。

3.防治措施

(1)及时清除病叶、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病原。

(2)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力,进行轮作(温室内可换土),改进浇水方法,有条件者可采用滴灌,尽量避免对植株直接喷灌。保持通风透光。

(3)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

第 1 页 共 12 页

500-600倍液、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隔7-10天喷一次,连续3-5次,注意药剂要交替使用。

(三)锈病类 1.症状

可发生在多种植物上,主要为害寄主叶片。典型症状是病部变褐并出现黄色至红褐色锈粉状物质(为夏孢子堆).常见的为美人蕉锈病、月季锈病、葡萄锈病等。

2.发病规律 引起锈病的病原均称为锈菌。病原在病部越冬。通过风雨传播。每年夏季发病较重。温暖、多雨、多雾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发病,偏施氮肥则加深发病程度。

3.防治措施

(1)及时清除病枝叶及病残体,减少病原。 (2)合理施肥、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

(3)结合修剪,及时剪除病叶和病枝,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性。

(4)发病初期施药防治。常用药剂有: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炭疽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

(四)白粉病类

1.症状 此病为世界性病害,一般多发生于寄主生长中、后期,寄主的叶、花、枝条、嫩梢、果实均可受害。典型症状是初期病出现白色粉状物,后期呈灰色粉状物。寄主受害部位往往退绿,发育畸形,严重时枯死,甚至整株死亡。常见的有月季白粉病、蔷薇白粉病、瓜叶菊白粉病、九里香白粉病等。

2.发病规律 病原在病部或病残体上越冬。通过风、雨传播。多数在4-6月、9-10月发病较重。温暖潮湿季节发病迅速,过度密植、通风透光性不良有利于发病。

3.防治措施

(1)综合修剪,做好清园工作。

(2)加强栽培管理、增施磷、钾肥,控氮,保持通风透光。

(3)药剂防治参考锈病类用药。

(五)叶枯病

1.症状 多从叶尖、叶缘开始发病,病斑呈红褐色至灰褐色,过个病斑连成片,可占叶面积的1/3左右,病健交界处有1比病斑色深的纹带,后期病部干枯,散生黑色小颗粒。常见的有桂花叶枯病、翠菊叶枯病等。

2.发病规律 病原在病组织上越冬。通过风雨传播。夏、秋季发病较重。高温高湿、通风透光性差、叶势弱有利于发病。

3.防治措施

(1)彻底清园,将病残体清理干净,以减少病原。

第 2 页 共 12 页

(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注意增施磷、钾肥。搞好排灌系统,降低湿度。浇水尽量避免喷浇。结合修剪,保持田间的通风透光。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开始用药,药剂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等量式波尔多液等。

(六)煤烟病

1.症状 又称煤污病、烟煤病,在花木上发生普遍。常在页面、枝梢上先形成黑色小霉斑,然后连成片,使整个叶面、枝梢上布满黑色霉层。影响植物的外观和光合作用。常见的有柑橘煤烟病、紫薇煤烟病。

2.发病规律 病原在病部或病残体上越冬。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高温多湿、通风透光性差的条件易发生。蚜虫、介壳虫、蝉、白蛾蜡蝉等能分泌密露的害虫发生数量多时,能加重此病的发生程度。

3.防治措施

(1)植株密度要合理,不能过密,合理修剪,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性。 (2)及时防治能分泌密露的害虫,参照蚜虫、介壳虫的防治。

(3)药剂防治 发病期在结合防治害虫同时可选用以下药剂:10%百菌清乳油200-25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5%代森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等。

(七)霜霉病类

1.症状 此病主要为害叶片,典型症状是病叶正面出现不规侧淡黄至淡褐斑,叶背具白色、灰色或紫色霜霉层,如菊花霜霉病等。

2.发病规律 病原在病残体上越冬。春、秋季发病较重,一般在凉爽、多雨、多雾、多露的条件下易发病。

3.防治措施

(1)及时清除病残体。

(2)注意通风透光和搞好排水。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用: 25%甲霜灵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陪夜等。

二、细菌性病害

此类病害的的病原为细菌,常见的有:

(一) 细菌性软腐病

1. 症状 多发生在茎、叶柄。病部初期产生水迹状斑,并很快组织软腐,植株萎蔫,后期病部发黑,黏滑,并有恶臭味,植株很快死亡。如仙客来细菌性软腐病。

2. 发病规律 病原在病残体或土中越冬。主要靠流水、昆虫或接触传播,在高温高湿、伤口多的情况下易发病。 3. 防治措施

第 3 页 共 12 页

(1) 选用无病土或土壤进行消毒。 (2) 选用无病苗,移栽时尽量减少伤口。

(3) 加强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控施氮肥。保持通风透光,浇水以滴灌为主,尽量减少淋浇。

(4) 发病初期喷施300μL/L农用链霉素液或土霉素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二) 青枯病

1. 症状 由于受到细菌侵染根、茎引起维管束的损伤,植株感病后,地上部分表现出叶片突然失水下垂,但在早晚露水重或雾重时植株呈正常状态。根部变褐腐烂,并有臭味。最后整株枯死,但植株颜色仍保持绿色。如大丽花青枯病、菊花青枯病等。

2. 发病规律 病原在病残体或土中越冬。由雨水、水滴传播。高温高湿环境易发病,故在夏季较常见此病。 3. 防治措施

(1) 选用、培育无病苗。

(2) 进行轮作,换土或土壤消毒。

(3) 加强栽培管理 增施磷、钾肥,尽量避免伤口,注意保持通风,控制湿度。

(4)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用25%青枯灵400-600陪夜、土霉素或链霉素300μL/L液。 (5) 拔除病株,并用青枯灵、硫磺粉或硝醇粉进行土壤消毒。

三、 病毒性病害

此类病害的病原为植物性病毒。为整株性病害,常引起寄主花叶、矮化和畸形。较常见的是花叶病。下面对花叶病作简介:

1. 症状 主要表现于叶片上,发病部位出现褪绿,逐渐呈黄、绿相间的斑驳,严重时叶片畸形(扭曲、线叶),植株长势变弱。如菊花花叶病。

2. 发病规律 由病毒汁液或蚜虫等昆虫传毒,在干燥的天气条件有利病害发生。 3. 防治措施

(1) 加强检疫,建立无病毒育苗基地,采用无病繁殖材料或无病苗。 (2) 及时防治传毒昆虫。防治措施可参考蚜虫的防治。 (3) 及时清除病株。

四、 线虫病

此病由线虫的寄主引起。线虫为微小的蠕虫,可寄生在植物的多种器官上。引起的为害状极像病害的症状,故将其称病害。如根结线虫病、松材线虫病,穿孔线虫病等。下面对根结线虫病作简介:

1、 症状 在寄主根上形成大小不等,表面粗糙的瘤状物,线虫则置于瘤内。植株受害后枯死。

2、 发病规律 雌虫产卵于根瘤内或土中,幼虫主要在浅土中活动,进入根部后,其分泌物能刺激根部产生瘤状物。主要通过种苗、肥料、流水和农具等传播。

3、 防治措施

第 4 页 共 12 页

(1) 加强检疫。

(2) 轮作、选用无病土栽种。

(3) 土壤消毒 可选用10%益舒宝颗粒剂、10%克线磷颗粒剂或3%呋喃丹颗粒剂等,每亩施用量3-5kg.

五、 地下害虫

主要是指为害植物的地下部分或近地表部分的害虫。

(一) 金龟子类

属鞘翅目,金龟子总科。种类多,分布广,食性杂。其幼虫称为蛴螬,是苗圃、花圃、草坪、林果上常见的害虫,主要取食植物的根及近地面部分的茎。成虫可咬食叶片、花、芽。如铜绿金龟、褐金龟、大黑鳃金龟等。

1、 形态特征

(1) 成虫 中至大型,颜色多样,触角鳃状,前足开掘足,前翅鞘翅,多数种类腹部未节部分外露。

(2) 幼虫 体灰白色,呈“C”形,体胖而多皱褶,寡足型,臀部肥大呈蓝紫色。 2.发生特点 1至多年发生1个世代。在土中或厩肥堆中越冬。幼虫常年在有机质丰富的土中或厩肥堆下生活,取食腐殖质或植物的根。成虫具假死性,有些种类具趋光性。 3.防治措施

(1)人工捕杀 利用假死性,将其振落地面捕杀。 (2)诱杀 利用其趋光性,用灯光诱杀。

(3)生物防治 利用鸟类、天敌昆虫、微生物等。

(4)厩肥要充分腐熟后再施用,土壤于秋、冬季要适当深翻。

(5)药剂防治 可选用3%米乐尔颗粒剂、3%呋喃丹颗粒剂、5%辛硫磷颗粒剂等每亩3-4kg进行土壤处理。40%速朴杀乳油、90%敌百虫晶体、50%辛硫磷乳油800-1000陪夜树冠喷雾。

(二)蝼蛄

俗称“土狗”。属直翅目、蝼蛄科。食性杂,以成虫、若虫为害根部或近地面幼茎。喜欢在表土层钻筑坑道,可造成幼苗干枯死亡。常见有非洲蝼蛄、华北蝼蛄。

1. 形态 体黄褐色至黑褐色,触角丝状,前胸近圆筒形,前足为开掘足,前翅短,后翅长,褶叠时呈尾须状,腹末具1对尾须。

2. 发生特点 发生世代数因种类和地区的不同而不同,多为1-3年完成1个世代。以成虫,若虫在土中越冬。每年春、夏季为害严重。成虫昼伏夜出,具趋光性,对粪臭味和香甜味有趋性。成虫喜欢在腐殖质丰富或为腐熟的厩肥下的土中筑土室产卵。 3. 防治措施

(1) 厩肥或堆肥要充分腐熟后再施用。

(2) 诱杀 晚上用灯光诱杀。在炒香的饵料(米糠或豆粕等)中拌入50%辛硫磷乳油或90%敌百虫晶体(比例约100:1),制成毒饵,撒施于苗床上或植株行间地面,每亩用量约2kg。也可在苗圃、花圃周围挖些小土坑,坑内置少量新鲜马、牛粪或鲜草,

第 5 页 共 12 页

再撒少量2.5%敌百虫粉剂。

(3) 药杀 每亩用5%辛硫磷粒剂2kg或用90%敌百虫晶体0.1kg混细土于傍晚均匀撒在苗圃、花圃地面。

(三) 蟋蟀

属直翅目、蟋蟀科。分布广,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食性杂,成、若虫均能为害多种花木的幼苗和根。常见的有大蟋蟀,油葫芦等。

1.形态 体粗壮,黄褐色至黑褐色,触角丝状,长于体长,后足为跳跃足,具尾须1对,雌虫产卵管剑状。

2.发生特点 1年发生1代,以若虫在土中越冬。5-9月是主要为害期。成虫具趋光性,昼伏夜出,雨天一般不外出活动,雨后初晴或闷热的夜晚外出活动更甚。地势低洼阴湿,杂草丛生的苗圃、花圃及果园虫口密度大。 3.防治措施

(1)清除杂草 破坏其栖息场所。

(2)诱杀 利用其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用炒香的米糠、豆粕等或用切碎的菜叶,甘薯叶、嫩草等按大约300:1的比例拌入90%敌百虫晶体制成毒饵,每亩用2kg左右于黄昏撒在蟋蟀出没之处或洞口旁。

(3)洞口施药 找到蟋蟀栖息的洞,先挖开洞口的松土,再往洞内施入80%敌敌畏乳油、40%养乐果乳油等杀虫剂100-200倍液,或用洗衣粉100-200倍液再加入少许煤油或柴油,灌入洞口,灌完后压实洞口。

(四)地老虎类

属鳞翅目、夜蛾科,俗称地蚕。分布广,食性杂。以幼虫为害幼苗。常在近地面处咬断幼苗并将幼苗拖入洞穴中食之,亦可咬食未出土幼苗和植物生长点。常见的有小地老虎、大地老虎、黄地老虎等。下面以小地老虎为例作简介:

1. 形态

(1) 成虫 体长16-24mm,体暗褐色。触角雌虫丝状,雄虫羽毛状。肾状纹外侧有1尖端向外的三角形黑斑,其外方有2个尖端向内的三角形黑斑,3个黑斑的尖端相对是此虫的主要特征。

(2)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37-50mm,黄褐色至黑褐色,背线明显,各节背面有2对毛片(呈黑色粒状)前面1对小于后面1对,臀板黄褐色,其上有2条深褐色纵带。 2. 发生特点 在我国范围内每年发生2-7代。以幼虫或蛹在土中越冬。全年以第1代幼虫(4月下旬-6月中旬)为害最为严重。成虫昼伏夜出,具强烈的趋光性,对酸甜味亦有强烈的趋性。幼虫具假死性、自残性和迁移性。该虫喜阴湿环境,田间植株茂密、杂草多、土壤湿度大则虫口密度大,为害重。而高温对其发育不利。 3. 防治措施

(1) 清除杂草,破坏成虫的栖息环境。

(2) 人工捕杀幼虫,清晨或阴天,在断苗周围的土下挖除幼虫。

第 6 页 共 12 页

4. 诱杀 在成虫羽化期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或用糖醋毒液诱杀成虫。糖醋毒液的配制为糖4-6份、醋3-5份、白酒1份、水10份另加少量敌百虫。在幼虫发生期用鲜嫩草拌入敌百虫或用炒香的豆粕、棉籽饼、菜子饼等加敌百虫撒于田间诱杀幼虫。

(四) 白蚁

主要分布于南方。主要为害植物的茎干皮层和根系。造成植物长势衰弱,严重时枯死。为害植物的白蚁主要有家白蚁和黑翅土白蚁。

1.形态 体柔软,乳白色至黑褐色。触角串珠状。具有翅型和无翅型。

2.发生特点 白蚁是社会性昆虫,等级明显,分工严格,具王族和补充王族、兵蚁、工蚁。喜阴暗潮湿环境。多在树干内和地下筑巢。每年的春、夏季为繁殖蚁(长翅型)婚飞季节。尤其是大雨前后闷热的傍晚,成虫成群飞翔,若找到适合的环境,成对的雌雄虫将筑新巢,成为新的群体。有翅型成虫具强烈的趋光性。

3.防治措施

(1)利用天敌 如蝙蝠、青蛙、蟾蜍、螨类。微生物等。

(2)诱杀 在常受害的地方挖坑,投放白蚁喜欢的诱料,如松枝(叶)、木薯茎、蔗渣等,用洗米水淋湿后盖土。当诱到大量白蚁时,用开水或药剂将其杀死。

(3)药剂防治 用白蚁药或灭蚁灵等,当发现有白蚁为害时,将“蚁路”(即泥被)挑开1小口,有白蚁出来时,将药粉喷洒在白蚁虫体上,使之中毒。因白蚁有个体之间用触角互相接触和吃食同伴死尸的习惯,很快蚁群被歼灭。

(4)在种植苗木前,在苗木地(或树穴)撒施石灰、草木灰或火烧土,有利于预防白蚁侵害苗木。

六、叶部害虫

此类害虫主要以植物的叶片为食。主要集中在鞘翅目和鳞翅目。

(一) 叶甲类

1.形态 叶甲又名金花虫,属鞘翅目、叶甲科。小至中型,体卵圆至长形,体色因种类而异。触角丝状,复眼圆形。体表常具金属光泽,幼虫为寡足型。

2.发生特点 以成虫、幼虫咬食叶片为害,造成叶片穿孔或残缺,严重时叶片被吃光。多以成虫越冬,越冬场所因种而异。城中具有假死性,有些种类具趋光性。常见种类有恶性叶甲、龟叶甲、榆绿叶甲、榆黄叶甲、黄守瓜、黑守瓜等。 3.防治措施

(1)人工捕杀 在成虫、幼虫数量较少时将其捕杀。 (2)利用天敌 如瓢虫、螳螂、鸟类等。 (3)诱杀 利用其趋光性,用灯光诱杀。

(4)药剂防治 在发生盛期可选用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等。

(二)袋蛾类

1.形态 又称蓑蛾,属鳞翅目、蓑蛾科。体中型,成虫雌雄异型,雄虫有翅,触角羽毛状,雌

第 7 页 共 12 页

虫无翅无足,栖于袋囊内。幼虫肥胖,胸足发达,常负囊活动。

2.发生特点 以雌成虫和幼虫食叶为害,致使叶片仅剩表皮或穿孔。袋蛾类为害对象多,可达几百种,如茶、山茶、柑橘类、榆、梅、桂花。樱花等,1年中以夏、秋季为害严重。雄成虫具有趋光性。常见种类有大袋蛾、小袋蛾、白茧袋蛾、茶袋蛾等。 3.防治措施

(1)人工捕杀,摘除虫囊。

(2)灯光诱杀,夜间用灯光诱杀雄成虫。

(3)药剂防治 可选用Bt菌剂或青虫菌制剂(100亿/g)10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等。

(三)刺蛾类

1.形态 属鳞翅目、刺蛾科。幼虫俗称刺毛虫、痒辣子。成虫体粗壮,体被鳞毛,翅色一般为黄褐色或鲜绿色,翅面有红色或暗色线纹。幼虫短肥,颜色鲜艳,头小,可缩入体内,体表有瘤,上生枝刺和毒毛。常见的有褐刺蛾,绿刺蛾,黄刺蛾和扁刺蛾等。

2.发生特点 刺蛾类分布广,食性杂,危害对象多,可为害桃、李、梅、桑、茶等多种林木。以幼虫咬食叶片为害。一般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结茧越冬。4-10月均有为害。初孵幼虫有群集性,成虫有趋光性。化蛹于坚实的茧内。 3.防治措施

(1)人工除茧 结合冬季修剪,清除树枝上的越冬茧,或结合树盘浅翻,清除树盘内土中的茧。

(2)灯光诱杀 利用成虫的趋光性,用灯光诱杀成虫。

(3)药剂防治 可选用青虫菌制剂10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20%速灭杀丁乳油3000倍液等。

(四)尺蛾类

1.形态 属鳞翅目,尺蛾科。为小至大型蛾类。幼虫称为“尺蠖”。成虫体细长,翅大而薄,鳞片稀少,前后翅有波浪状花纹相连。幼虫虫体细长,仅第6腹节各具1对腹足。常见种类有油桐尺蠖、柑橘尺蠖、青尺蠖、绿尺蠖、绿额翠尺蠖、大叶黄杨尺蠖等。

2.发生特点 1年发生多代。多以蛹在土中越冬。以幼虫咬食叶片为害。成虫静止时,翅平展。幼虫静止时,常将虫体伸直似枯枝状,或在枝条叉口处搭成桥状。幼虫老熟后在疏松的土中化蛹,入土深度一般为1-3cm。成虫具趋光性。 3.防治措施

(1)人工捕杀 捕捉幼虫或挖掘蛹将其杀死。刮除卵块。 (2)灯光诱杀 利用成虫的趋光性用灯光诱杀成虫。

(3)药剂防治 低龄幼虫可用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25%杀虫双水剂500-800倍液、25%敌杀死乳油2000-3000倍液、10%兴棉宝乳油2000-4000倍液等。对于老熟幼虫,因其抗药性很强,不易杀死,可在老熟幼虫入土化蛹时,在树冠周围表上撒施3%甲基异硫磷颗粒剂或5%

第 8 页 共 12 页

辛硫磷颗粒剂,每亩用量4-5kg,以杀死刚出土羽化的成虫。

(五)天蛾类

1.形态 属鳞翅目,天蛾科。为大型蛾类。体粗壮。触角丝状,末端呈钩状,口器发达,翅狭长,前翅后缘常呈弧状凹陷。幼虫粗大,体表粗糙,体则常具有往后向方的斜纹。第8腹节背面具1根尾角。常见种类有蓝目天蛾、豆天蛾、甘薯天蛾、芝麻天蛾、芋双线天蛾等。 2.发生特点 以幼虫咬食寄主叶片为害,造成叶片残缺不全。每年要可发生多代。常蛹在土中越冬。成虫飞行迅速,具强烈的趋光性。 3.防治措施 参考尺蛾的防治措施。

(六)毒蛾类

1.形态 属鳞翅目毒蛾科。为中型蛾类。成虫体粗壮,体被厚密鳞毛,色暗。幼虫具毛瘤,毛瘤上长有毛簇分布不均匀,长短不一致,毛有毒。常见种类有双线盗毒蛾、舞毒蛾、乌桕毒蛾、柳毒蛾等。

2.发生特点 以幼虫咬食幼嫩叶片,为害对象多。1年发生多代,以幼虫或蛹越冬。成虫昼伏夜出,具趋光性。低龄幼虫具群集性。 3.防治措施 参考尺蛾的防治措施。

(七)灯蛾类

1.形态 属鳞翅目,灯蛾科。为中型蛾类。虫体粗壮,体色鲜艳。腹部多为红色或黄色,上生一些黑点。翅多为灰、黄、白色,翅上常具斑点。幼虫体表具毛瘤,毛瘤上具浓密的长毛,毛分布较均匀,长短较一致。

2.发生特点 以幼虫咬食叶片为害。每年发生多代。以蛹越冬。成虫具趋光性,幼虫具假死性。 3.防治措施 参考尺蛾的防治措施。

(八)凤蝶类

1.形态 属鳞翅目、凤蝶科。为大型蝶类。体色鲜艳,翅面花纹美丽,后翅外缘呈波浪状,有些种类的后翅还具有尾突。幼虫前胸前缘背面具翻缩腺,亦称“臭丫腺”,收到惊动时伸出,并散发香味或臭味。常见种类有柑橘凤蝶、玉带凤蝶、茴香凤蝶、樟凤蝶、黄花凤蝶等。 2.发生特点 每年可发生多代。越冬形式因种而异。主要以幼虫咬食芸香料、樟料及伞形花科等植物的嫩叶、嫩梢。一般于夏、秋季为发生盛期。成虫常产卵于幼嫩叶片的叶背、叶尖上或嫩梢上。幼虫一般在早晨、傍晚和阴天取食。 3.防治措施

(1)人工捕杀 结合修剪、清园搜杀蛹;在各次新梢抽发期捕杀卵及幼虫;虫盛发期可用捕虫网捕杀成虫。

(2)药剂防治 在新梢期,幼虫处于低龄期用药。药剂可选用90%敌百虫晶体800-1000倍液、

第 9 页 共 12 页

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青虫菌(100亿/克)1000倍液等。

(3)可在田间收集发黑、变软的死虫,捣烂后加水拌匀(加水量约虫量的50倍)后用纱布过滤,去过滤液喷雾。

(九)粉蝶类

1.形态 属鳞翅目,粉蝶科。为中型蝶类。体色多为黑色,翅常为白色、黄色或橙色,翅面杂有黑色斑点。后翅为卵圆形,幼虫体表粗糙,具小突起和刚毛,黄绿色至深绿色,常见的有东方粉蝶。

2.发生特点 每年发生多代。以蛹越冬、南方部分地区不越冬。以幼虫咬食寄主叶片为害,主要为害十字花科植物。成虫对芥子油苷有强烈的趋性。 3.防治措施参考凤蝶类的防治措施。

(十)弄蝶类

1.形态 属鳞翅目,弄蝶科。小至大型蝶类。成虫体粗壮,头大,体色多暗色,体被厚密的鳞毛。触角末端呈钩状,前翅翅面常具黄白色斑。幼虫的头黑褐色,胸腹部乳白色,第

1、2胸节缢缩呈颈状,体表具稀疏的毛。常见种类有香蕉弄蝶、稻弄蝶等。

2.发生特点 每年发生多代。以幼虫卷叶咬食为害,常从叶缘开始,将叶片卷成成虫苞,并边卷叶边取食。幼虫老熟后在虫苞中化蛹。成虫多在早晨、傍晚及阴天活动,飞行迅速。 3.防治措施

(1)摘虫苞 将虫苞摘除,杀死其中的幼虫及蛹。 (2)药剂防治 参考凤蝶类的防治措施。

七、枝干害虫

主要指蛀干、蛀茎、蛀枝条及危害新梢的各种害虫。 (一)天牛类

1.形态 属鞘翅目,天牛科。中至大型。成虫长形,颜色多样。触角鞭状,常超过体长。复眼肾形,围绕触角基部。幼虫呈筒状,属无足型,背、腹面具革质凸起,用于行动。常见有星天牛、桑天牛、桃红颈天牛等。

2.发生特点 种类多、分布广、为害对象多。以幼虫钻蛀植物的茎干、枝条,成虫啃食树皮,为害叶片。幼虫常在韧皮部和木质部取食并形成蛀道。每1-3奶奶发生1代。多以幼虫在蛀道3.防治措施

(1)人工捕杀成虫,刮除虫卵。

(2)钩杀幼虫 发现有新鲜虫粪和木屑的蛀洞后,用钢丝伸入蛀道将幼虫钩杀。

(3)毒杀 用棉花球或烂布条沾80%敌敌畏乳油或40%乐颗乳油5-10倍液,塞进蛀洞,或用注射器将药液注入蛀洞,然后用泥封住洞口,可毒杀幼虫、蛹和未出洞的成虫。

(4)加强栽培管理,保持树势旺盛,树干光滑,以减少成虫的产卵机会。冬季及时清园,树干涂白,密封蛀洞。

第 10 页 共 12 页 内越冬。幼虫老熟后在蛀道内化蛹。

(二)小蠹类

1.形态 属鞘翅目,小蠹科。小型昆虫。体椭圆形,体长约3mm,色暗,头小,前胸背板发达。触角锤状。常见的有柏肤小蠹,纵坑切梢小蠹等。

2.发生特点 发生世代因种而异。以成虫蛀食形成层和木质部,形成细长弯曲的坑道。雌虫在坑道内交尾并产卵其中。一年中以夏季为害严重。 3.防治措施

(1)结合修剪,间伐,及时清理虫害枝干,减少虫源。 (2)加强栽培,增强树势。

(3)树干刮掉部分树皮,用浸药棉布绑在树干上(药液可用40%乐果乳油)。

八、吸汁害虫

(一)蚜虫类

1.形态 属同翅目,蚜科。为小型昆虫,体长约2mm,体色多样,触角丝状。具有翅型和无翅型。第6腹节两侧背具1对腹管,腹末具尾片。常见种类有桃蚜、棉蚜、菜蚜、菊姬长管蚜、蕉蚜、夹竹桃蚜等。

2.发生特点 以成、若虫刺吸寄主的叶、芽、梢、花为害,造成被害部分卷曲、皱缩、畸形。还能诱发煤烟病和传播病毒病。1年可发生多代。可行孤雌生殖和胎生。干旱气候、枝叶过于茂密、通风透光性差有利其发生。成虫对黄颜色有趋性。 3.防治措施

(1)虫口密度小时可用清水或洗衣粉水冲洗。 (2)利用天敌,如草蛉,食蚜绳,瓢虫等。

(3)用黄色板诱杀在黄色板上面涂上一层黏胶,或在黏胶上加一些杀虫剂,利用其对黄颜色的趋性诱杀。

(4)大量发生时用药剂防治,常用50%辟蚜雾可湿性粉5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等防治。 (二)叶蝉类

1.形态 属同翅目,叶蝉科。为小型昆虫,体长多在3-12mm,体色因种而异。头宽,触角刚毛状,体表被一层蜡质层。后足胫节有一排刺。常见的有大青叶蝉、小青叶蝉、桃一点斑叶蝉、黑尾叶蝉等。

2.发生特点 以成、若虫刺吸寄主枝、叶的汁液为害。1年可发生多代。以成虫越冬。在夏、秋季发生较为严重。成虫具强烈的趋光性。能横行。 3.防治措施 参考蚜虫类的防治措施。

(三)蚧类

蚧又称介壳虫。属同翅目,蚧总科。为小型昆虫。蚧类多以雌虫和若虫固定不动刺吸植物的叶、枝条、果实等的汁液为害。为害对象多,还能诱发煤烟病,造成植物的外观和生长受到严重的影响,降低了产量和观赏价值。蚧类种类繁多,外部形态差异大。虫体表面常覆盖介壳、各种

第 11 页 共 12 页

粉绵状等蜡质分泌物。常见种类有吹绵蚧、矢尖蚧、红蜡蚧、褐圆蚧、草履蚧、褐软蚧等。

蚧类防治措施 (1)加强检疫。

(2)剪除虫害枝,集中烧毁。

(3)药剂防治 在蚧类大量发生时,可选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40%速扑杀如有800-1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等;冬季清园时可用3-5°Be的石硫合剂或机油乳剂30-80倍液。

(4)温棚可用80%敌敌畏乳油进行熏蒸。家庭养花可用塑料袋罩住,用棉球沾几滴敌敌畏乳油放入罩内熏蒸。 (四)木虱类

属同翅目,木虱科。为小型昆虫。能飞善跳,但飞翔距离有限,成虫、若虫常分泌蜡质盖于身体上,木虱类多为害木本植物。常见的有柑橘木虱,梧桐木虱、梨木虱和榕卵痣木虱。下面以榕卵痣木虱为例作简介。

1.形态 成虫体粗壮,体长约3mm,体淡绿色至褐色,上有白色纹,雌成虫较雄虫略大,产卵管发达。若虫淡黄色至淡绿色,体扁,近圆形。

2.发生特点 1年约1-2代。以若虫或卵在叶芽中越冬,南方有些地区越冬现象不明显。主要为害细叶榕,若虫在嫩芽上为害,产生大量絮状蜡质,至使嫩芽干枯、死亡。成虫在嫩叶、嫩梢上为害。 3.防治措施

(1)结合修剪 将虫害枝梢剪除,减少虫源。 (2)药剂防治 参考蚧类和粉虱类用药。

(五)螨类

螨类不是昆虫,在分类上属蛛形纲,蜱螨目,但螨类的为害特点与刺吸性害虫有相似之处。最常见的是柑橘红蜘蛛和柑橘锈蜘蛛。下面以柑橘红蜘蛛为例作简介。

1.形态 成螨雌螨体椭圆形,雄螨楔形,雌螨暗红色,雄螨鲜红色,足4对。卵扁球形,红色,上有1垂直卵柄,顶端有放射性的丝,固定于叶面。幼螨浅红色,足3对。若螨似成螨,略小。

2.发生特点 以成螨、幼螨和若螨刺吸寄主的叶片、嫩梢和果实为害。造成受害处呈现小白点,失绿,无光泽,严重时整叶灰白。每年发生10多代,春、秋两季为发生高峰期。 3.防治措施

(1)发生较轻时,可用清水或洗衣粉水冲洗。 (2)利用瓢虫等天敌。

(3)药剂防治 可选用如下药剂;40%氧化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40%三氯杀螨醇1000-1500倍液、20%速螨酮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5%尼索朗乳油1500-2000倍液、50%溴螨酯乳油1500-2000倍液等。

第 12 页 共 12 页

第二篇: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

重症医学科

刘际华

心脏的正常功能

心律失常的症状评估

心悸

胸闷

气短

疲乏

活动耐量降低

心衰

头晕眼花

眩晕

黑朦

晕厥

抽搐

精神错乱

心律失常的体征

主要是听诊

速率、节律:

(1)规则心律:a、缓慢:窦缓、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b、快速:房速、室上速、室速等;(2)不规则心律:房颤、早搏、传导阻滞等。

第一心音强度:PR间期>0.20S时,S1减弱;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大炮音;房颤、室速时,强弱不等:

心音分裂:室早、室速等;

心率与脉率不一:早搏,房颤等。

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

心电图:常规12导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电监测、食道

心电图、置入性心电记录仪(ICR);

心率变异性;

QT离散度、P波离散度、T波电交替;

心向量图;

信号平均心电图;

体表心电位图;

心磁图;

心室晚电位;

激发试验:运动试验、阿托品试验、异丙肾上 腺素试验、

倾斜试验;

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

经食管心房调搏。

常用辅助检查

传统12导ECG

连续ECG记录 (Holter)

活动平板试验

心内电生理检查

心内电生理检查

心律失常的治疗

药物治疗

起搏治疗

射频消融术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

常见抗心律失常药物对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

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窦速:包括不适当窦速,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①病因治疗

②首选β受体阻滞剂

③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房早

病因

不治疗

β受体阻滞剂

房速

病因

发作时:西地兰、 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普罗帕酮、维拉

帕米等;

预防发作: β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

全并病窦或房室传导阻滞:需长期服药、安置心脏起搏器;

特发性房速:首选射频消融治疗。

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急性发作的处理:静脉注入:维拉帕米、

普罗帕酮、腺苷、ATP等;

防止发作:首选射频消融术;口服普罗帕酮等。

加速性交界区自主心律: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β受体阻滞剂

洋地黄过量的处理

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房颤

(1)控制心室率:地高辛、 β受体阻滞剂;

(2)心律转复及窦率维持

电复律

药物转复:胺碘酮、普罗帕酮、普鲁卡

因胺、奎尼丁、索他洛尔等

窦律维持用各自有效的药物

(3)抗凝治疗

房扑:

Ⅰ型首选取射频消融治疗

Ⅱ型同房颤治疗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室性心律失常

室早:

进行危险分层施治:

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成对、成串不治疗或用β受体阻

滞剂、Ⅰb、Ⅰc类

伴有器质性心脏病者:治疗原发疾病、 β受体阻滞

剂、Ⅲ类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有器质性心脏病基础的室速

1、非持续性室速:针对病因+ β受体阻滞剂;效果不佳者按持续性室速对待;

2、持续性室速: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者易猝死

终止发作:电复律、利多卡因、胺碘酮、普罗

帕酮等

预防复发:ICD、胺碘酮或加用β受体阻滞剂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的室速(特发性室速)

发作时治疗:

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维拉帕米、普罗帕酮、 β受

体阻滞剂、腺苷等

左室特发室速:首选维拉帕米

预防复发:射频消融术根治,上述药物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特殊类型的室速

扭转型室速

先天性长QT综合征:

①避免使用延长QT间期的药物;②均使用β受体阻滞剂至最大耐受量;③起搏治疗长间歇依赖性扭转室速;④ICD(发生过心脏骤停的幸存者);⑤左侧第4-5交感神经结切除术。 获得性长QT综合征:

发作时的紧急措施:①停用有关药物;②终止心动过速:首选硫酸镁;③心脏起搏;④异丙肾上腺素。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特殊类型的室速

Brugada综合征

定义:右束支阻滞,V1-3导联ST段抬高,或仅有

V1-3导联ST段抬高,出现类似终末R’波,并

有室颤发作史。

治疗:ICD,试用胺碘酮或β受体阻滞剂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特殊类型的室速

极短联律间期的室速:

维拉帕米

反复发作的高危患者:ICD

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

治疗基础疾病,一般不需处理

阿托品等提高窦率可终止之

心脏起搏治疗

目前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尚未无有效的长期治疗的药物。

射频消融术

射频电能是一种低电压高频电能,电切、电凝、电干燥。射频消融术使用电干燥作用使局部心肌细胞脱水、变性、坏死,自律性和传导性发生改变,从而根治心律失常。射频能量加热组织示意图

射频消融术

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典型房扑

特发性室速

房性心动过速

不适当窦速

房颤

器质性心脏病室速

谢谢!

第三篇: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查房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查房

袁晨护士长(护师):心律失常是由于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心血管病伴发。由于其发病可突然发作而致猝死,亦可持续累及心脏而衰竭,故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措施实为重要。为了指导、检查和评价责任护士护理措施、护理效果、整体护理的落实情况,改进、提升护理质量,故组织此病的护理查房。下面由侯玉兰同志汇报一下病史。

侯玉兰(护师):35床,胡义华,女,59岁,汉族,已婚,初中学历,退休职工,患者因“发作性心悸、胸闷1年余,加重1周”于2011.11-18 11:20入院,入院时T36,P64次/分,R17次/分,BP148/84 mmHg,患者原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高血脂1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7年,无药物过敏史。入院心电图示:T波异常,HR:52次/分,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频发室上性早搏。医嘱予抗心律失常、增加心肌供血、抗血小板、降压等对症处理。现患者胸闷、心悸症状明显缓解。

下面我来说说该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一、活动无耐力: 措施: 1.嘱严重心律失常的病人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和对交感神经的刺激;2.当心律失常发作导致胸闷、心悸、头晕等不适时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其他安全舒适体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因左侧卧位时病人常能感觉到心脏的搏动而使不适感加重。3.卧床期间加强生活护理。4.评估病人活动受限的原因、活动方式与活动量,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制定活动计划,告诉病人限制最大活动量的指证,保证病人充分的休息与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二、有受伤的危险: 措施:1.保持环境清静,禁止喧哗、嘈杂,尤其对严重心律失常的病人更应注重。嘈杂声音的刺激可以加重病情。2.避免喜怒忧思等精神刺激,要善于做患者的思想工作,使之配合治疗,以利于康复。3. 护理人员不能慌张、忙乱,应保持沉着,给患者以安慰。4.护理人员操作宜轻稳,避免触动病人的卧床而引起病人情绪波动,加重病情。5.患者的衣服不要太紧,尤其呼吸困难时,应将钮扣松开。

三、知识缺乏: 措施:1.告知患者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常见症状与并发症以及治疗及愈后的关系。2.教会患者学会病情观察,掌握有关自我护理知识,以及告知病人本病需要长期或终身服药治疗,让病人了解常用药种类、用法、服药注意事项、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处理。按医嘱正确服药。

四、自理缺陷: 措施:

1、患者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易拿取得地方,以减少病人的体 力消耗。

2、护士加强巡视,了解病人生活习惯,给予适当帮助。

3、消除依赖心理,鼓励病人在床上轻度活动,并对病人的进步给予肯定。

五、潜在并发症

措施:1经常注重观察病人,密切注重病人的症状、血压、心率。2.假如服用洋地黄制剂,服药前应测脉搏,若脉搏在160次以上或60次以下(每分钟),均需报告医生。3.假如有心功能不全者,输液速度不宜快,以免加重心功能不全。4.如发现病人呼吸困难,唇色紫绀,出汗,肢冷等情况,应先予吸氧,同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袁晨护士长(护师):我们听了侯玉兰的介绍,对病人的病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去病房对病人进行护理体格检查。

袁晨护士长(护师):“胡阿姨,您好,昨天晚上睡得怎么样?感觉好点没?”“还行”。我们现对您进行一次护理查房,以便能够更好地对您进行护理,希望您能够配合。”“好的”。

袁晨护士长对病人进行专科护理体检。

(回办公室)

袁晨护士长(护师):胡阿姨的生命体征平稳,症状明显改善,责任护士对病人的护理问题明确,护理措施得当。另外,患者有焦虑情绪,应注意加强心理护理。其他护士有什么需要补充? 谢瑜(主管护师):我来谈一下用药护理。必须严格按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以纠正因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排血量减少,改善机体缺氧状况,提高活动耐力。口服药应按时按量服用;静脉注射药物(如普罗帕酮,维拉帕米)注射时速度应缓慢;静脉滴注速度严格按医嘱执行,必要时监测心电图。注意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的心率、心律、血压、脉搏、呼吸、意识,判断疗效和有无不良反应。常见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下:

一、 利多卡因:研究表明,在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酸中毒和老年病人应用本品时,半衰期明显延长,应减少剂量,否则刻致中枢神经系毒性反应和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前者表现为眩晕、事物不清,嗜睡,感觉异常,严重者可有谵妄、昏迷;后者有窦房结抑制、传导阻滞、低血压、抽搐等症状。

二、 普罗帕酮:不良反应较小,可有神经系统及肠胃反应如眩晕、口内金属味、眼闪光、手指震颤及恶心、呕吐等。少数病人可出现窦房结抑制、房室传导阻滞和低血压,亦可使心力衰竭、支气管痉挛加重。

三、

四、 普萘洛尔:可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力衰竭等不良反应,还可加重胺碘酮:肺纤维化是其最严重的不良反应,还可发生转氨酶升高、光过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部,糖尿病病人可能引起低血糖、乏力,

敏、角膜色素沉着;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排便习惯改变;甲状腺功能亢进或 减退;心脏方面反应如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或因QT间期过度延长而致尖端扭转型室速。

五、 维拉帕米:偶有肝毒性,增加血中地高辛浓度,有负性肌力作用于延缓房室传导作用,可致低血压。

钟梅林(护师):对该患者的病情监测与处理也非常重要。1.监测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状况;2.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脉率、心率、呼吸、血压、皮肤黏膜状况等;3.如发现病人呼吸困难,唇色紫绀,出汗,肢冷等情况,应先予吸氧,同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4.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建立静脉通道,备齐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及其他抢救药品、除颤仪、临时起搏器等。5.一旦发生猝死的表现如意识突然丧失、抽搐、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血压测不到等应立即进行抢救,如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电复律等。

唐林(护师):我认为对心律失常患者的健康指导也是很重要的。1.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诱因及如何防治等相关知识;2.对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心律失常病人,鼓励其正工作和生活,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嘱病人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休息与睡眠;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避免劳累、情绪激动、感染,以防止诱发心力衰竭;3.有晕厥史的比病人避免从事高空作业、驾驶等有危险的工作,有头昏、黑蒙时药立即原地平卧,以免晕厥发作时摔伤或发生其他意外;4.嘱病人多进食含纤维丰富的食物;戒烟酒;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啡、浓茶等;避免饱餐;保持大便通畅,心动过缓病人避免排便时屏气,以免兴奋迷走神经而加重心动过缓;5.说明继续按医嘱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重要性,嘱病人不可自行减量、停药或擅自改服其他药物。教会病人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嘱有异常时及时就诊;6.教给病人自测脉搏的方法以利自我监测病情;对反复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危及生命者,教会家属心肺复苏术以备急用。

袁晨护士长(护师):书本上的知识远不及现实中的情况复杂多变,新护士到了临床后即使具有了执业资格也会遇到许多以前从未遇到过而缺乏处理经验的问题,在这时如果不加以统一的学习、培训,而完全靠她们自己去经历、去积累,则无疑会给她们的工作和精神带来很大的困惑和压力,也会严重影响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这次组织大家进行了护理查房,大家一起学习、讨论,并请经验丰富、有良好处事能力的护士进行分析、讲解。使我们大家对心律失常的治疗及护理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希望大家共同关注这种疾病的治疗及护理的最新进展,不断地提高我们的护理水平。今天的查房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配合。

第四篇:【药理总结】抗心律失常药的选择

之前我在学这章的时候,感觉关于抗心律失常药的选择很难记、很乱也没头绪。于是就花了一下午的时间总结了一下,并做了笔记。本想发个帖子和大家分享和交流一下了,可前一阵子好忙,就忘记发了。现在补上,有不妥或是错误的地方,希望大家回复指教。那好,我们开始摇滚吧!

第一步:我们要知晓心律失常的不同临床表现所对应的心肌电生理特征

在这里我们将其分成室上性(心室以上的部分,包括心房、窦房结)和室性(即心室部分)两部分。

一、室上性

1、窦性心动过速:窦房结—自律性↓(注:在这里,向下箭头表示使之降低。也就是说,这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理是通过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实现的。以下标注同上。)

Ca2+ 、β,代表药是维拉帕米、普萘洛尔(我们可以记成"维普网",查文献常去的地儿)

2、房颤、房扑:房室结—传导↓

强心苷、Ⅰ类、Ca2+ 、β(Ⅰ类中奎尼丁首选)

3、阵发性室上性:房室结—消除折返

①传导↓,单向阻滞变双向阻滞 ②Ⅰb类,取消单向阻滞

强心苷、Ⅰ类、Ca2+ 、β、腺苷(腺苷仅作用于阵发性室上性,机理特殊,G蛋白偶联)

4、房性早搏:一般不治,要治的话,同上。

二、室性(这些好记!)

(1)室颤 (2)阵发性室性 (3)室性早搏

Ⅰ类、胺碘酮(室性的问题,利多卡因基本都可以搞定,是首选) 第二步:总结各种代表药的心肌电生理作用

(1)奎尼丁:①自律性↓②传导↓③ERP↑ (2)普萘洛尔:①自律性↓②传导↓③ERP↑ (3)维拉帕米:①自律性↓②传导↓③ERP↑

(4)利多卡因:①自律性↓②传导 高K+时,降速。低K+时,提速。(利多卡因使K+↑,同向削弱,逆向加强)③ERP相对↑

(5)普罗帕酮:Na+高亲和性,K+复极化无影响(这小兄弟可是Ⅰ类里最专一的哈!) (6)胺碘酮:万能(Na、K、Ca、α、β咱都阻断,犀利不?)可哪有那么十全十美的东西啊,这药副作用也老大啦!

第三步:大家可能看的有点眼晕了吧,现在就拨开云边见日出吧!

一、室上性

1、窦性心动过速:自律性↓,好像这几种药都能做到。但要注意了,这里是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是慢Ca通道啊!而像奎尼丁、利多卡因、普罗帕酮等Ⅰ类的药都是快Na通道啊,胺碘酮是全能,也是全不能,样样都阻断,副作用也大,所以不用。维拉帕米是Ca通道阻滞剂。普奈洛尔阻断β受体,使Ca2+ 内流↓。

2、房颤、房扑:强心苷有负性变时,减慢心率,即使自律性↓的作用。你发现没,奎尼丁、普奈洛尔、维拉帕米的电生理作用都是一样的么?对,就找传导↓的就行了,除了利多卡因都行。

3、阵发性室上性:和2中一样,就是多了个腺苷,这个上面说了,单独记的!

4、房性早搏:和2一样。

二、室性

(1)室颤 (2)阵发性室性 (3)室性早搏

我们知道心室肌是快反应细胞,即由快Na通道统治,它的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都与Na有关(这里涉及到很多电生理的东西,不多说了)。所以都用Ⅰ类的药和胺碘酮。最后,大家讨论下,为啥Ⅰ类里利多卡因是首选呢?

第五篇:胸外科开胸术后心律失常的观察与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胸外科开胸术后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6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资料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60岁、术前心电图异常、术前肺功能中重度受损等因素术后易并发心律失常,通过对本组患者进行心理指导、严密检测病情、做好基础护理和呼吸道管理等综合护理措施,其中75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生命体征平稳,1例患者并发室颤经及时有效地电除颤后恢复自主心律转入ICU监护,治疗后康复出院。结论:对年龄>60岁、术前心电图异常、术前肺功能中重度受损等患者进行积极护理,可有效减轻或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关键词】

胸外科;开胸术后;心律失常;护理

胸外科开胸术后创伤大,手术操作对心脏的直接刺激以及术后自主神经功能失衡,经常可发生心律失常,重者可明显影响循环功能导致低血压,心脏骤停,而术后某些严重并发症,常以持久不易纠正的心律失常为早期表现。因此,术后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十分重要。我科自2008年5月~2009年12月 对76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积极护理,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76例,男51例,女25例,年龄41~83岁,平均64.1岁。其中食管癌22例,贲门癌17例,肺癌31例,其中全肺切除3例,风湿性心脏病6例。合并糖尿病6例,高血压14例。窦性心动过速21例,窦心心动过缓1例,房性早搏10例,室性早搏27例,房颤15例,Ⅱ°房室传导阻滞1例,室颤1例。合并肺不张11例,吻合可漏2例。1.3方法 对术后采用日本PM8000心电监护,用模拟三极肢体导联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动态观察心律、心率的变化。持续心电监护3~7天。

1.2 护理方法

1.2.1 熟悉心电监护的操作方法及仪器性能,正确连接心电图导联,使用心电图三位片,选择心电图波形相对较清晰的Ⅱ导联,正确设定上下报警限(50~120次/分),注意并防止病人活动引起导联脱落。

1.2.2 掌握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规律,一般于术后24~48小时内,同时也是病情危重,变化较快的时期,护士应15~30分钟巡视病房一次,对术前心电图异常要高度重视。

1.2.3 掌握心电图基本知识,正确区分外来干扰的异常心电图,应重点认清:P波是否存在及 P波和QRS波群的波形是否正常,有无ST段抬高,T波高尖等。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并作出相应处理。

1.2.4 充分供氧:常规4-6L/min鼻导管吸氧3-5天,心脏手术酌情延长,因为缺氧是并发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1]。术后48~72 h内持续低流量吸氧,是预防心律失常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充分供氧以减低术后应激反应的强度,从而降低心律失常发生。氧疗是对术后患者首先要采取的措施,切开心包处理肺血管行全肺切除术的患者需持续吸氧5天甚至更长,必要时面罩吸氧,氧浓度40% ,根据患者术后肺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活动程度及时调整为间断吸氧,同时鼓励并协助患者咳嗽排痰,积极消除造成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的各种可能因素。

1.2.5 减轻疼痛或有效止痛:开胸手术术后的疼痛程度为目前所有外科术后的疼痛之首[2]。护士白天应深入病房加强健康指导,以分散其注意力。协助患者取舒适的体位,拍背时轻重适宜,咳嗽时协助按压伤口。夜间以药物止痛为主。因为疼痛使患者烦躁,体内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含量增多,致心肌自律性和应激性增强,极易发生心律失常。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体位的改变也可降低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咳嗽时帮助按压伤口,必要时用胸带加压包扎,适度与病人交谈以分散注意力或应用止痛药等,镇痛应以夜间为主,疼痛缓解后,促进睡眠,顺应生理时钟,降低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利于病人康复。

1.2.6 加强心理护理:心律失常的患者易紧张、激动。可致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而诱发并加重心律失常。护士各项护理操作应沉稳自信,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解释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从而达到最佳治疗状态。

1.2.7 用药护理:学会分析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根据医嘱正确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采用深静脉单通道并用微量泵匀速输注[3],并注意观察心律、血压的变化、随时监测血电解质。因为抗心律失常药物均有一定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1.2.8 抢救的配合:心胸术后床边还需备除颤仪,在监护中发现心室纤颤应争分夺秒,采用非同步直流电除颤,能量选择150~300j,首次电击未能成功可再加大能量电击,最大能量可采用360j。护士应掌握除颤技术,配合医生进行除颤。本组1例患者术后42小时发生室颤。经电击除颤,恢复自主心律后,转入ICU监护。窦性心动过缓,心律长间歇,房室传导阻滞者,应密切观察临时起搏器使用情况,起搏心率与起搏器设置的心率是否一致,是否因电力不足而影响起搏效果。本组1例Ⅱ°房室传导阻滞经静脉微量泵入异丙肾上腺素后恢复良好,在使用过程中做到用量精准,泵完及时更换,更换微量泵时动作迅速而熟练。

2 结果

年龄>60岁、术前心电图异常、术前肺功能中重度受损等因素术后易并发心律失常,通过对本组患者进行心理指导、严密检测病情、做好基础护理和呼吸道管理等综合护理措施,其中75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生命体征平稳,1例患者并发室颤经及时有效地电除颤后恢复自主心律转入ICU监护,治疗后康复出院。

3 讨论

由于医疗技术的发展,手术指征的放宽,开胸术后出现心律失常是胸外科多见的护理问题。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因掌握一定的心电图知识,熟练掌握监护仪、微量泵、除颤仪、临时起搏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掌握血管活性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及注意事项。为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应加强围术期的监护,加强胸部体疗,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充分及较长时间给养,监测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监测电解质,有效镇痛,维持胸内压力平衡,及时处理并发症等是预防心律失常的关键[4]。

护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身体素质、专业素质、应激处事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做到及时发现心律异常情况,学会分析处理,并及时有效地采取护理措施,积极消除各种诱因,从而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本组76例心律失常患者经护理人员精心的护理病情恢复良好,如期出院。

【参考文献】

[1] 周汝元,于在诚,葛圣林,等.胸外科非心脏手术心血管并发症32例分析[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9,15(4):209~210

[2] 李玉玲.2例气管内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91-392

[3] 王蓓.心肌梗塞临床护理的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0):795

[4] 黄荣招.高龄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的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09,4(22):187-18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创建文明镇汇报材料下一篇:村计生协会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