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定跳远起跳阶段上肢动作表现的分析与思考

2022-09-10

立定跳远作为发展下肢弹跳力的重要练习方法, 也是常用于测定下肢肌肉力量的项目之一, 也是由准备、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技术环节构成。在立定跳远起跳环节, 上肢的摆动, 起到了功能性作用, 而学生的上肢摆动动作没有发挥其功能性作用。因此, 本文从动作发展的角度, 研究立定跳远起跳阶段上肢动作的发展, 以期总结出规律, 指导教学实践。

1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

2 学生立定跳远起跳阶段上肢的动作表现结果与分析

2.1 立定跳远起跳阶段上肢动作表现结果

立定跳远起跳阶段, 上肢动作表现多样。A1耸肩;A2两臂外展不过头;A3两臂外展过头;A4直臂侧摆成屈臂外展不过头;A5直臂前摆成屈臂外展不过头。见表1。

表1的结果显示:学生在完成立定跳远起跳动作时, 手臂动作的表现形式多样, 且无规律性变化。A2动作表现在幼儿小班至初三年级所占比例较大, A1的动作表现主要出现在幼儿小班至大班阶段, A3动作表现在幼儿大班至小学一、二年级出现了较快变化。

2.2 立定跳远起跳阶段上肢动作表现分析

在立定跳远起跳阶段, 上肢的摆动出现了多样化, “两臂外展不过头”是上肢动作发展的主要方向, 在水平三阶段发展较完善。

跳跃的必要条件是, 人有意识地在起跳的瞬间身体前倾失去平衡。起跳时机的把握需要有较强的时空感觉, 在跳跃过程中, 不同个体在不同水平段的平衡能力和认知发展等不同, 要维持身体合理的运动状态, 就通过手臂和躯干向上或向后移动, 或者在空中舞动手臂以保持身体平衡, 致使出现了多种不同的上肢动作表现形式, 且规律性不明显。

立定跳远的起跳技术, 是在人体的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和下, 由运动器官来完成的。上肢和躯干的摆动、下肢的蹬伸和摆动对地面产生作用力, 同时地面与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力量反作用于人体。上肢的快速摆动加大了蹬地腿对地面的作用力, 提高了身体重心, 提高起跳环节动作的整体效果。

3 结论与思考

3.1 学生立定跳远起跳阶段上肢动作表现呈现多样性

学生立定跳远起跳阶段上肢动作表现表明, 幼儿小班至水平四学生的上肢动作, 表现形式多样, 无规律性变化。

3.2 由立定跳远起跳阶段上肢动作表现的多样性, 对教学实践的启示

在水平一、二阶段重视上肢的屈伸、摆动、饶、绕环等动作形成的教学;依据生物力学上肢的推、拉、鞭打三种运动形式, 强化学生推、拉、鞭打动作本体感受教学。

摘要:本文通过对实验幼儿园、实验小学、实验中学462名学生立定跳远动作的录像, 用暴风影音软件逐帧统计分析学生在立定跳远起跳阶段, 上肢动作出现的频次, 得出在立定跳远起跳阶段, 学生的上肢动作表现形式呈多样性, 上肢的摆动在起跳阶段的功能性作用发挥不够;提出在教学中注重上肢动作的教学, 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动作发展,立定跳远,起跳阶段,上肢动作,规律

参考文献

[1] 武金陵, 徐永楠.摆臂在立定跳远蹬伸起跳阶段中的生物力学分析[J].科技信息 (音体美) , 2004 (6) .

[2] 耿培新, 梁国立.人类动作发展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84:245~259.

[3] 运动生物力学编写组.运动生物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 :3.

[4] 卢义锦, 姚士硕.人体解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的影响分析下一篇:老字号品牌重塑中的时尚化定位及策略研究

热门文章

立定跳远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