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充满创新活力——关于培养小学语文创新能力的认识与思考

2022-09-11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时代呼唤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那么, 怎样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培养创新精神?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浅谈我的认识。

1营造氛围, 呵护学生的创新灵性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要实施好这一目标, 教师首先必须在教学活动中用心去呵护学生一切的创新灵性。呵护学生的创新灵性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教师在课堂上应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形成主动探索研究的意愿,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融洽, 讨论、质疑的机会多, 创新机会才多。因此, 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 要走到学生中, 与学生进行身体与思想上的近距离接触, 让学生感到, 老师不是权威者, 而是听自己意见的朋友。这种情况下, 学生思想的火花会迸发而出。如:在上《赤壁之战》课时, 当学生自读了“哭声喊声混成一片, 曹操的人马烧死的, 淹死的, 不计其数。”一段时, 我叫学生想像当时的情景, 并说说各人的心里话。一学生说:“我觉得士兵们很无辜!”我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 便让其他同学说说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最后, 竟形成了这样的共识:曹军虽是战争的发动者, 但士兵们是执行军令而已, 他们的死是因为战争造成的, 值得同情, 只要人人热爱和平, 天下才能太平!因为老师的倾听才有了这么自然的心灵对话与思想共鸣!

2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双边关系, 教师既要注意教学过程的设计, 又要注重学习热情的点燃。要创设情境, 拓宽学生视野, 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将相和》是一篇记叙战国末期的历史故事, 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体会人物思想品质时, 我创设“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情境, 让学生发挥, 学生很快融入情境之中, 在设计的情境中驰骋想象、丰富语感, 把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 廉颇知错就改的品质刻画得更形象, 把课堂气氛达到一个新的高潮。

3授之以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要正确处理传授和感悟的关系、知识和能力的关系, 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 让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活动, 在学习过程中感悟、理解、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获取知识、体验创新的愉快。为此, 我采用下列方法进行教学。

(1) 词句训练——寻点。这里所说的点, 是语言训练点, 教师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上, 要循循善诱, 引导学生寻点, 让学生从点中得到启示。例如, 教学古诗《泊船瓜洲》, 先让学生辨析“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换成“到、吹、送、过”等字, 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 让学生再试着找能体会作者心理的字来锤炼, 学生很快找到了“又”区别“到、来”, 体会其内涵:诗人离家已很久, 应该回去看看了, 承接上句“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表示“离家近, 应该还”, 又引出下句“明月何时照我还”, 表示“思家切而不能还”。这样的点既提高了学生对语言文字领悟的深度, 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 篇章分析——穿线。这里的“线”就是能贯穿所有“点”的纲, 可以是提纲或文眼, 也可以是行文的线索。让学生在穿线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篇章结构和谋篇布局的了解。教《桂林山水甲天下》一文, 在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时, 我引导学生读小节, 领悟表达方式。先概括叙述桂林山水“甲天下”, 然后具体写漓江的水, 桂林的山独特的美, 从中发现本文的表达方式。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 对课文有了一个清晰的线索, 继而再引导回忆课内和课外阅读中相同表达方式的文章, 学生在记忆空间形成了一个知识网络。

(3) 感情表达——求异。所谓“求异”, 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积极思考问题, 主动探求知识, 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 我设置话题:小女孩的生活是悲惨的, 你能从哪些方面看出来?学生开动脑筋、发展求异思维, 得出下列结论:大年夜……冒着风雪, 光着头, 赤着脚去卖火柴;寒风呼啸的大年夜里无依无靠, 瑟瑟发抖地蜷缩在街头;在饥寒交迫中孤独地死去……在求异思维中, 对人物形象有了更新的认识, 对作者对比、映衬、暗示的表达方式更加佩服。

(4) 主动探知——质疑。质疑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只有善于发现、善于解决问题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教师要放手启迪学生质疑、自主探究、大胆表达, 使其在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台湾的蝴蝶谷》一文中, “蝴蝶谷里迷人的景象”一段内容是理解的重点。教学时, 我就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 安排小组讨论、圈划、画图等学习活动, 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中交流、讨论。讨论中, 使大家对课文理解得更深刻了。

(5) 大胆想象——多思。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概括着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头。”想象是创新的翅膀, 教学时, 要让学生张开智慧的翅膀, 创造条件发展想象。教学《猫》一课时, 我引导学生理解猫“尽职”的神态, 抓住关键词“屏息凝视”启发学生猜想:学生驰骋想象, 用不同语言说出了猫一连串的动作;好几个钟头守在老鼠洞口, 连大气也不敢出, 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住老鼠洞。又如在教学《落花生》后, 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后, ‘我’将来会怎么做呢?”学生纷纷展开想象, 有的说可能当了兵, 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有的说可能当了医生, 救死扶伤, 不求回报……学生海阔天空自由想象, 在想象过程中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6) 读后延伸——拓展。此处拓展就是指创造机会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台, 让他们施展自己的才华, 并不断地给以启发、激励和鞭策。教学寓言《滥竽充数》后, 指导编故事——《滥竽充数新传》, 便有一生这样设计:遗千古笑柄的南郭先生, 知耻而后勇, 奋发图强, 终成货真价实之吹竽高手。这样的训练, 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要培养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 首先要更新教师教学观念, 要与时俱进,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法,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不光要授之于鱼, 更要授之于渔, 不光要给以黄金, 更要授予点金术。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 才能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创造性人才。

摘要:落实新课标精神, 在小学语文教学上更新观念, 积级主动地营造氛围, 调动学生的创新兴趣,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 已成为我们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任务。

关键词:语文课程,创新兴趣,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赵兴.对语文创新教学的探讨[J].成才之路, 2008 (6) .

[2] 余秋莲.语文创新教学初探[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 2007 (11) .

[3] 陈超华.试论语文创新教学的环境策略[J].山西教育教育管理, 2008 (7)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析挪用公款罪向贪污罪转化的问题下一篇:阅读教学级段目标明确课堂教学真实朴实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