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教学大学语文论文

2022-04-22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模块化教学大学语文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大学语文的课程标准对大学与稳定教学目的主要要求有:教师上大学语文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为了达到大学语文的教育目的,建议教师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方式。本文主要讲述了模块化教学设计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对大学语文模块化教学提出的几点建议。

模块化教学大学语文论文 篇1:

大学语文模块化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本文依据大学语文课程特点和教学模式现状,在大学语文教学模式中创新性的应用了“模块式教学法”,将大学语文课堂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整合,促成了一个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将大学语文教学变得现代化、整合化、平台化,使得课堂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将大学语文教学达到了一个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大学语文;模块化教学

大学语文在大学的人文教育中是主要课程,起到了对中华民族母语教学的重要作用,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当下时节的大学生语文成绩呈现整体下滑趋势,素质文明不高,是非常严重的现象和事实。因为大学语文在很多高校都处于一种边缘的状态,受重视程度和重要性不是很匹配。在大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育理论中提出:教学应该是一个系统,将教学过程综合的研究,使用系统化的方法、观点来教学考察,整体设计、综合分析教学的模式,教学各种要素的合力构成将会提高教学的效果。“模式教学”的优势是将人才具有的能力、知识高度培养起来。目标明确、因材施教,在培养学生能力、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资源等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得教学效果有效的提升了起来。

1.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

在目前大学语文的教学研究方面来看,针对功能、性质等理论科研较多,但是在实践教学领域的研究却相对较少,特别是拥有可行性教学的模式研究也比较少,对于大学语文的授课教学现状来看,在教学中有很多的问题逐渐的凸显了出来,比如教学的内容散乱、庞杂,更是缺少系统性、针对性和整体性。教学的方式也是呆板、陈旧以及缺少现代性和互动性等等。这一系列问题将会对大学语文的教学产生不利影响,更不利于发挥大学语文教学的功能。因此,如果想要将大学语文脱离边缘性状态,将其全面培养人才中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除了最高层要重视外,各位大学语文老师也要高度的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各项问题,将有效的教学模式积极是探索出来,将大学语文的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教学高度。

2.教学内容中模块化式教学模式

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涵盖面极其广泛,使得非常有限的课堂上,教师要面面俱到的倾囊相授所以知识是不可能实现的。还有各大高等院校的学生语文水平、专业都有所不同,没有一种教材可以适合所有的学生。目前,大学语文的教材没有统一的体例和编写目的,内容庞杂,版本繁多,所以就造成了各大高校语文教学的随意性和多样性。分别有:古文学、文史知识、外国文学、现当代文学为主,文史知识、现当代文学、以古代文学为主,演讲、应用文写作、名篇赏析、汉语言知识为主等等这许多的模式。在这些模式中,很大一部分教师都是根据教材来制定教学内容,缺少系统性、整体性、目的性,没有明确的教学体系,没有核心点和一条清晰的线索将教学的内容组织起来,很不利于学生梳理以及掌握所学习到的知识,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无法提升。所以如果要将大学语文的教学效果起到良好的作用,就要广大语文教师依据教材和学生来制定合适的模式来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笔者总结了三种整合模式:分别是主题式模块,就是以文章主题的涵盖标准来划分的模块。利用整合思路,以作品的主题切入,将具有相近、相同的主题文章整合到一起,传授给学生。还有文体式模块,就是通过文学作品的体裁来划分的模块。将同一个体裁的文章整合在一起,使体裁的特色凸现出来。还有文史式模块,就是将文章在文史中所出现的顺序和时间成为标准来进行划分的模块。以文史为线索,将同一个时期经典的文章整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将文学史知识体系构建出来,站在时间的概念上去掌握文化知识以及文学知识,对于中国的文学简单的有了一个系统性的掌握和了解,可以在同一历史时期下去鉴赏、比较不同作品、作家的艺术风格和内涵。

3.课堂结构模块化的教学模式

以模块为出发特点,将课堂的教学当做一个模块整体,依据教学的过程整合分为几个动态的模块,每一个动态模块都要围绕教学的重点和目的来进行设计。第一:模块的理论讲解,它是将与文章有关的研究成果、文化知识、写作知识、文学理论集中体现讲解模块。理论模块的知识讲述非常丰富,但是要突出中心内容,围绕教学重点来拓展知识。既要深入浅出和通俗易懂,更要有一定的学术层次。不能太过于专业化、科普化,要适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实际情况。第二:能力培养模块,它是指以围绕教学的目的来设置的探究和引导知识的本质、培养能力、拓展思维的广度的问题组合成的模块。大学语文的教学与其他课程的教学也是很少讲究方法。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课堂讲述法仍然是我们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基本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老师讲课、学生记笔记。老师从根本性上将注意力都集中在传授知识上,却很大程度上都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进行忽视,学生只是机械的、被动的学习文章的人物形象、写法特色、主题涵义等等。老师要与学生进行互动,这样才能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起来。第三:文学鉴赏的模块,它是指老师来引领学生进行作品解读,通过文化、艺术、审美的角度去赏鉴作品的各种价值。文学鉴赏的模块特别重要,在鉴赏作品的艺术价值同时,使得作品中的文化价值、美学得以体现挖掘出来,就是文化传播、人文教育、审美教育在文学鉴赏里面。还有就是老师以能力培养模块中的问题来进行分析点评,从而解决学生所存在的疑惑。文学鉴赏的模块是整个课堂教学内容的一次总结,集中体现了教学的重点和目的。

结语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教学理论中得以体现出来的一种教学活动的程序和框架。是大学语文教学经验的一次概括化,更是将大学语文教学具体化,它具有的指导和直接的面向教学实践,实际操作性很高。大学语文的教学模式中模块化,作为一个结构框架,体现了大学语文教学模式各要素内部之间的功能和关系以及从宏观整体上把握整个教学的活动。作为一个教学的活动程序,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可操作性和有序性,这种教学的模式对于现代社会是十分有益的,广大大学教育工作者应大力实践和探索,争取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取得更加優异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薛天祥.高等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8-9.

[2]徐中玉.大学语文[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11(7)12-13

[3]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司.大学语文[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9)22-23

[4]徐中玉 ,大学语文(第四版)[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22-23

[5]玉步高,丁帆 大学语文 [M]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2(7)15-16

作者:赵越英

模块化教学大学语文论文 篇2:

模块化教学设计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大学语文的课程标准对大学与稳定教学目的主要要求有:教师上大学语文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为了达到大学语文的教育目的,建议教师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方式。本文主要讲述了模块化教学设计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对大学语文模块化教学提出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语文;模块化教学;教学建议

在每个高等院校,大学语文是人文教育的重要课程,它承载着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现在,高校学生的语文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学生对中国文学知识了解甚少,对中国文化理解不多,文化素质不高。很多高校对于大学语文的教育不重视,认为学生应学习比较实用的学科,比如英语或与专业课相关的课程。汉语是我们的国语,是我们最为熟悉的语言,语文课更是我们从小到大学习的课程,所以很多学生认为语文课只需要看看课文就可以,不需要花费时间去理解学习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意思、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的应用。面对这个现状,我认为高校要注重对大学语文的教育,采用模块化教学,把内容复杂零散、形式多样混乱的语文知识进行模块划分,使语文教学变得更加清晰明朗,提高高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改善大学生普遍文学素养不高这一现状。当然,要想使大学语文教育的效果更好,高校还应充分发挥教学人才的作用,对教学人才定期进行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专业任课教师也要注意大学语文领域中的问题,积极主动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一、大学语文模块化教学的作用

大学语文教学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六个模块,分别是语文基础知识、文学材料阅读分析、文学常识、文学作品鉴赏、文章写作、语言表达。这六块内容之间存在着重要联系又相互独立。大学语文教师进行模块化教学有益于学生得知自己哪一个部分没有掌握牢固,以有针对性地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在每个语文教学模块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分析,从中可以知道学生哪个方面没有掌握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补习,同时也有利于教师针对某一项内容从不同的教育角度进行多方面的延伸和拓展,有利于学校总体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模块化教学不仅可以优化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还有助于学生树立对其他课程学习的信心,从而提高学生各科学习效果,进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学模块化的应用

(一)教学内容的模块化

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宽广而分散,要在有限的课时内讲完比较困难,且高校学生的文娱知识水平存在差异,所以没有万能的语文教学方法去适应每个高校的教学特点,这就需要教课老师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自己的编改。我们把上面提到的六个大学语文教学模块进行一个目的性、系统性的方案设计:根据文体的不同进行模块划分,把同一文章体裁组合到一起,以凸显体裁的特点。比如我们以诗歌体裁为中心,把古今中外的诗歌集中在一起教学,小说、文言文也可以这样,以便于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体裁进行全面学习。

(二)理论讲解的模块化

理论讲解的内容主要是与文学作品有关的写作知识、文学常识等。理论的模块化讲解主要是以教学目标而设计的能够引导学生探究课外知识,对学生文学常识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它可以扩大学生的思维广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理论讲解的模块知识很广泛,所以讲的时候一定要突出重点,把书上每一篇文章所包含的文学常识集中起来讲解,学生就不至于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记忆混乱。理论知识的讲解还要突出层次,要适合学生的自身学习情况和理解能力,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与文章相关的知识和信息。

三、大学语文应用模块化教学的方法

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拥有良好的语文基础文化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针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集中强化训练,统一学习某方面的内容,以提高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对于阅读模块,教师要丰富阅读部分的教学模式,可以出阅读类的题目,采用纸质形式让学生对多种体裁的文章进行理解和分析。教师要积极从各个角度启发学生如何理解文章要考查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正确、有深度的思考;丰富学生的文学常识,提高大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要对文学常识进行系统清晰的分类,以便于学生可以对作品文体常识、文学著作、文化发展史等多个方面的掌握,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陶冶学生的情操。在这个模块中,教师要确保文学鉴赏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要引导学生主动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的性格特征和人生经历,全方位把握对文章的理解,才能真正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大学语文模块化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实际学习生活息息相关,采用模块化教学可以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综合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卢莹.大学语文模块化教学模式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09(5).

[2]赵超.大学语文“模块化教学”探索[J].教育评论,2014(12).

[3]刘伟.浅谈大学语文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才智,2016(15).

[4]潘静.探究教学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1(12).

(编辑:马梦杰)

作者:杨恺

模块化教学大学语文论文 篇3:

职业院校专业课程的模块化开发与实施

【摘 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要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职业院校模块化教学涉及课程体系模块化设计、课程的模块化开发与重构、模块化教学及评价等内容,对职业院校模块化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模块化课程;模块化教学;教学团队;考核评价

【作者简介】贾清水,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100015)副校长,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教育信息化。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开展模块化教学改革成为新时期职业教育模式创新的热点问题。在新形势下,有必要对模块化教学的内涵进行再梳理,为职业院校更好地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三教”改革提供参考。

一、课程体系的模块化设计

课程体系的模块化设计是模块化教学的顶层设计,对提升学生职业岗位适应性、培育学生职业能力特色、支持学生个性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贯彻职业教育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根据区域、产业、院校特点,开发具有模块化课程体系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涵。

(一)针对专业方向的模块化设计

为了支持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就业,学校通常在一个专业内设置多个专门化方向,不同专门化方向面向同一技术领域的不同岗位或岗位群,把针对某个方向的一组课程设置为模块课程(专门化方向课程),支持学生按模块(方向)选修,形成同一专业按不同职业方向分流培养。比如软件技术专业,一类是根据主修技术平台设置Java软件开发、NET软件开发、WEB前端开发等模块(方向),另一类是根据面向的职业领域设置信息系统开发、嵌入式开发、软件测试等模块(方向)。针对专业方向进行模块化设计,必须遵循职业教育国家专业标准的原则要求,比如软件技术专业与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并存,软件技术专业的WEB前端开发方向应以互联网为应用平台,而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应以移动互联网为应用平台进行开发。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推行1+X证书试点,即“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每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应一类岗位的工作,涵盖若干门专业(技能)课程。职业院校可以对应技能等级证书设置课程模块供学生选择,一个学生可以修习多个证书模块,在毕业前取得多个技能等级证书,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高质量就业。

(二)基于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的课程不同于普通教育学科体系课程,要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进行课程体系重构,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要打破完整的学科体系,学科知识做到必需、够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重构,需要由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人力资源部门管理人员共同研究,进行职业岗位(群)分析,梳理出覆盖岗位(群)核心业务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合理的分类规则设置课程,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比如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设立会议组织管理实务、展览策划与组织、节庆策划与实施、演艺赛事活动运营、会奖旅游策划与管理等专业(技能)课,针对会展岗位工作的主要业务领域设置课程,有效促进了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的课程开发与教学实施。

2019年以来,高职扩招主要面向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按照“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的原则,针对应届与非应届、就业与未就业、不同年龄段等多样化生源特点,在模块化课程体系中宜增加不同层次的课程,供不同基础的学生选择,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采取弹性学制和灵活多元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一直以来全日制统一步调的教学组织,取而代之的是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

(三)支持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选修模块设计

职业院校的课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选修课又可分为限制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上面讨论的专门化方向模块课程属于限制选修课,支持学生按模块选课,学校可以按方向单独组班进行教学。其他选修课通常按模块进行管理,比如把节能减排、绿色环保、金融知识、海洋科学、文献检索等列入“科学素养模块”,把大学语文、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中国名著赏析、外国名著赏析、中华诗词赏析、音乐欣赏、社交礼仪等列入“人文素养模块”;或者设立“专业拓展模块”,开设若干扩充知识面的专业性课程,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根据某模块的内容先进性、职业相关性等,学校可以向學生提出应选修数量,支持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课程的模块化开发与重构

(一)课程的模块化设计

课程的模块化设计是指对课程的结构和内容进行重构,按照项目式、任务式、案例式、情景化等设计方式,模拟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用经过事先精心设计的项目、任务、案例等按工作过程序化教学内容,体现职业领域的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等实际工作要求,让学生在具有一定复杂度、真实性和充满问题的情境中探索和学习。

项目式模块化课程即项目导向课程,通常以一个或多个项目引领课程教学,教学项目的设计是课程模块化的关键。项目开发的基本步骤:第一是明确课程定位,准确把握该课程在实现毕业要求中所要承担的任务;第二是校企合作进行岗位职业分析,对照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具有真实工程背景的项目;第三是校企合作对项目进行分析,细化一连串学习任务;第四是分析项目对知识、技能、素质目标的覆盖度,把思政教育、劳动教育和工匠精神培育等融入其中,对项目进行教学化再处理;第五是建设活页式教材和数字化资源;第六是设计多元评价标准及考核方式。

任务式模块化课程实际上就是任务引领型(或任务驱动)课程,以工作任务为主线来组织课程内容。项目通常通过一系列子任务来完成;而任务式一般是单项任务,技术复杂度不高,具有相对独立性。比如“图形图像处理”课程,利用Photoshop就能够完成指定的任务(如“合影照中添加缺席者”“给照片添加相框”“用滤镜制作特效背景”等),以满足任务式模块化教学设计需要。任务设计的基本步骤:第一是校企协同进行岗位职业分析,提取课程相关工作任务;第二是分析和整理工作任务,确保知识、技能、素质目标覆盖的相对完整性;第三是收集任务所需资源,整理任务要求、结果样张、评价标准、操作步骤(视频)等。

案例教学是经管类专业等常用的教学模式,由教师给出真实或仿真的案例情境,通过讲授、讨论、辅导、实验、角色扮演、案例研究、模拟法庭、独立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讨论中加深认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通常来自既往发生的事例,具有典型性、故事性、问题性、真实性,由教师选用;案例应给出案例背景、任务要求和解决方案,组织学生进行方案评析和问题的优化解决。

(二)专业基础课的模块化改造

在学科体系“三段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设置中,专业基础课是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基础的课程,课程的知识性、学术性很强,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起来困难较大。既能让学生夯实基础又能让学生乐学的成功途径就是对专业基础课进行模块化改造,这也是模块化课程建设的难点。

专业基础课的模块化设计,就是要将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转化为应用导向的项目式、任务式、案例式课程,让学生在具有一定复杂性的实际应用场景中边做边学相关知识。比如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简单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转化而来,以充电器、扩音器两个复杂度不同的真实电子产品为载体,承载电子元器件识别、整流滤波电路、直流稳压电源、音频前置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等相关内容,遵循电子产品分析、设计、制作和调试的工作流程,实现“做中学、做中教”,让学生反复体验分析任务、设计电路、选择器件、制作PCB板、焊接、调试、撰写报告的全过程,在实践体验中积累知识、增长经验、培育职业素养。

专业基础课模块化改造的基本原则包括:项目/案例的选择,与本专业就业岗位的实际应用相结合或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以岗位或生活实际应用承载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使课程教学项目化、案例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专业基础课的项目/案例应属于技术基本应用问题或步骤简单的工程问题;项目/案例的设计融入经济、安全、节能、环保等因素,培育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

(三)专业(技能)课程的模块化设计

专业(技能)课通常对应职业岗位(群)的某方面业务工作及能力要求,包括6~8门专业核心课程和若干門专业课程,它们具有很强的职业性、应用性和实践性。专业(技能)课程按照项目式、任务式、案例式进行课程开发或课程改造,已是多数职业学校的共识。专业(技能)课的模块化设计遵循以下原则:以岗位(群)职业分析为基础,梳理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项目/任务/案例;对来自真实岗位工作的项目/任务/案例进行教学化处理,使之满足对知识、技能、素养培养的复杂度要求;中职的项目/任务/案例侧重对程序的标准化实践应用,高职的项目/任务/案例侧重对相关流程、程序、系统和方法的正确运用,职业本科的项目/任务/案例侧重运用基本原理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创新解决;项目/任务/案例的设计融入经济、社会、文化、公共健康、节能、环保、可持续等因素,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的高度融合。

对于内容与1+X证书标准对接的课程教学,在培训评价组织持续更新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的机制下,学校要与培训评价组织密切合作,及时把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引入教学,更新教学项目/任务/案例,形成与时俱进的模块化教学方案。

但是在课程模块化设计方面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需要关注:一是为“项目”而“项目”,课程的项目化改造虽然把章节名称改成了项目名称,但实际上不是项目,仍是学科化教学。二是项目和任务的关系处理不当。有的课程设置为“任务—项目”的从属关系,没有把握好项目和任务的实质性区别。三是直接把岗位实际工作项目或工作任务拿来作为教学项目/任务/案例,没有进行教学化处理,项目/任务/案例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覆盖严重不足。四是中职、高职的项目/任务/案例的同质化严重,不能反映培养目标的定位差异。中职、高职、本科的项目/任务/案例的区别在于问题的复杂度、解决问题所用的技术和创新性。

三、基于教学团队的模块化教学实施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开展专业课教学,需要组建专业教学团队,发挥各自优势,开展模块化教学建设与教学实施。

开展模块化教学的教学团队不同于传统的教研室,教学团队具有跨单位、跨部门、跨学科的属性,即根据专业(方向)教学需要,整合校内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专业教师和基础课教师以及跨学科/跨专业教师,共同组建团队。

教学团队与行业、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校企共建专业教学团队是模块化教学的典型特征。教学团队应经常走进企业,每年寒暑假有不少于20天的企业实践,有条件的学校安排整学期的企业实践锻炼,将产业最新科技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引入课程,持续更新教学项目、教学案例,保持教学的先进性。由教学团队主导的专业教学,可以由教学团队做出课表安排,根据教学内容选派具有技术专长和优势的教师任教,即一门课程可以由多名教师任教,也可以选派多名教师同时上课(如实习、实训课)。比如影视动画专业的“互动媒体设计”核心课,设置了Unity3D美术制作、Playmaker可视化编程、Unity软件工具交互设计、虚拟漫游项目制作等多个模块,不同模块安排了不同的教师授课,发挥了各自的技术优势。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团队的发展,教学团队应设立研究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以老带新、共同进步。教学团队应结合企业实际,设立生产工艺改进、新产品研发、管理效能提升等研发课题,为企业解决难题并转化为教学项目/案例;教学团队应设立活页式教材开发任务,把作业工单、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元素、质量评价标准等引入教学,推动教材改革;教学团队应积极开发配套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接触更多的项目/案例,分享经验和教训。

四、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块化学习

模块化课程的教学,无论是项目引导、任务驱动还是案例教学,都具有研究性学习的共同特点,学生需要根据项目/任务/案例,小组合作或自主学习,按照岗位工作的业务内在逻辑,组织学生遵循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开展学习活动。一是明确任务。弄清项目/任务/案例的工作情境和任务要求,使用适当的分析工具对问题进行分析,发现问题的本质及边界条件。二是学习新知。在原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具、新流程,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讨论方案。针对问题设计并讨论解决方案,规划解决问题的系统、部件或过程。解决方案中应适当考虑经济、公共健康、安全、文化、社会以及环境等因素。四是调查研究。根据需要开展调查和研究(包括互联网检索,查看专业文献、岗位标准、工作规范、数据库等),使用现代工程工具(如BIM、Protues)和信息技术工具(如SPSS)得到相关数据,设计并进行所需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有效结论。五是展示交流。展示问题解决方案及创新成果,分享收获和经验。六是评价反思。评估问题解决的质量和问题解决过程,促进持续改进。

为了支持学生小组学习和自主学习,教学团队应向学生提供适当的资源、设备、环境等,逐步完善網络教学平台功能,实现全过程信息采集和个性化指导。

五、模块化教学的考核与评价

模块化教学的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在某个阶段或时点上对目标达成程度的评价,可采用阶段测验、阶段成果等形式进行评价。在过程性评价中,应高度重视形成性评价,重点考查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学习行为、态度、合作精神等。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全过程信息采集是最有效的手段,能够很好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在团队中发挥作用。

终结性评价反映模块学习结束时学生达成目标的程度,通常对项目解决方案、案例分析报告等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成果评价采用多元评价——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维化、方法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是指多种群体参加评价,如自评、互评、师评、专家评等。内容多维是指从成果的多个维度设置评价指标,分配适当的权重。方法多样是指采用量化评价或质性评价、客观评价或主观评价等多种方式。比如对市场调查等信息问题解决方案的成果评价,可从信息问题提炼、信息源与检索策略、信息整理与利用、问题解决方案创新、汇报展示表现、反思改进情况等多个维度展开。

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落实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职业院校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搭建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校企合作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开展教学、合作推进就业,特别是要建设模块化课程,推进项目式、案例式教学改革,让学生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能力、积累经验、培育素养。

作者:贾清水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约束机制的创业投资论文下一篇:内部审计独立性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