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影视艺术论文

2022-04-19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高中语文教学影视艺术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一方面通过多种感官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动力,推动高中语文高校课堂的建立,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滥用也存在一定的瓶颈,给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因此,文章通过分析信息技术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使用不合理之处,提出打破信息技术教学瓶颈的有效对策,以供教育研究者参考。

高中语文教学影视艺术论文 篇1: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摘 要】本文分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论述深入发掘教材资源、营造优秀传统文化氛围、倡导阅读国学经典、丰富语文教学方式等教学策略,以有效提升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 必要性 策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就高中语文教学现状而言,这一优势并未得到充分重视与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与当代文化激烈碰撞、冲突的过程中,甚至出现了边缘化现象。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它的产生、传播、演化等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已经不是单纯地表达符号系统和信息编码模式,其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底蕴、道德伦理、哲学思想等。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造就了中国人这一独特文化意象,如果丧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禀赋,那么我们将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到何处去。当下是一个多元文化及价值观融合的时代,以互联网技术为工具,大量国外文化纷纷涌入,其中既有精华也包含糟粕,对优秀的、先进的文化精华吸收无可厚非,但糟粕文化不但会误导高中生,而且会造成国内优秀传统文化的立足根基、传播途径消解—— 如快餐文化、消费文化、拜金文化等。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逐渐被世界所接纳、所喜爱的同时,缺乏判断能力的部分高中生反而沉迷一些“洋垃圾”般的腐朽文化,这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严重缺憾。身为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逐渐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一)是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然手段

高中生是一群特殊人群。一方面,他们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期,普遍处于 15 至 18 周岁之间,生理层面处于青春期的末端,性格较为冲动、遇事较为情绪化,但经历漫长的学校教育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知识积累,在心智发育层面已经相对成熟,然而又缺乏社会阅历,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可塑性较大。另一方面,他们将迎来人生第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高考,繁重的学习负担、巨大的升学压力,使他们容易出现精神和心理问题,进而造成生理健康方面的损害。为保障高中学生身心健康,各科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应提供一些疏导、排解的方法,让他们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真善美,获取持续奋斗前进的动力。语文是高中阶段的主课之一,课程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性价值并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媒介呈现,对构建高中生健全人格具有重要作用。

(二)是顺应网络文化时代趋势的必然要求

当今高中生处在一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网络文化充斥在社会环境的方方面面,由此形成“后喻文化”现象,充分释放了高中生利用网络工具获取陌生文化资源的动机。但网络文化是一个缺乏监管和过滤的生态,高中生认知能力虽强但判别能力不足,稍有不慎就容易被一些不良文化及价值观所误导,甚至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例如,充斥于网络中的暴力言论、色情信息、国外反动势力以及被巧妙包装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理念,这些文化因素被隐藏在影视、游戏、动漫等高中生喜爱的文化形式中,在潜移默化中对他们造成误导。此外,网络文化的本质是一种“低价值密度文化”,文化的系统性被严重破坏掉,以支離破碎的形态呈现于受众面前,如果高中生没有良好的传统文化熏陶,容易将错误的、狭隘的视为正确的、全面的,久而久之就会丧失独立思考能力。

(三)是高中语文育人功能实现的必然渠道

《语文标准》将“文化传承与理解”作为核心素养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传承的重要对象,是实现高中语文育人功能的必然渠道。一方面,当代语文教育所使用的部分资源可以理解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撷取”,如古代诗词、文言文、古典名著(摘选)等,优秀传统文化是这些素材中无法剥离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高中语文教师不仅是语文知识、技能的传授者,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在实现自身育人价值的过程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要素,不仅可以让高中生领略到先贤智慧,还能够进一步提升高中生的艺术修养、审美水平。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一)深入发掘教材资源,呈现优秀传统文化要素

教材是教学工作开展的依据,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其中收录了大量蕴含丰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文本,如古诗词、文言文、古典小说等,但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大多以隐性状态存在,需要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技能的同时,深入挖掘整理,将其转化成显性状态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例如,《陈情表》一文由文言文形式写成,在常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工作重点大多放在文言词汇、段落的解读上,旨在转化成白话文让学生理解其意义,但文中深刻蕴含着的“孝道”和“忠义”传统文化容易被忽略。从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角度出发,教师应在原文基础上,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思考作者李密面对“孝道”和“忠义”的矛盾——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的认知,而李密选择了“孝道”,他的这一选择出发点是什么、论据是什么?应该如何去评价?在现实生活中又该如何正确地弘扬孝道精神?通过辩证思维和逐层引导,让学生将优秀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建立关系,从而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重视。

(二)营造优秀传统文化氛围,强化人文精神熏陶

客观地说,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在现实生活中被边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所依赖的价值体系及表达语境被消解,包括名著、经典、诗词歌赋等传统文化载体,相对于现代社会也存在明显的时代感。为了提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高中语文教学要善于营造氛围,让学生在相对应的语境和文化场景中得到熏陶,不断强化人文精神底蕴。例如,在学习《归田园居》这首诗的过程中,教师除了针对诗句阐释之外,还要将诗文中蕴含的“田园思想”“归隐情怀”等内涵表达出来。教师可将其与信息技术整合,结合多媒体、国风图片、古典音乐等营造一片田园风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文人心灵家园的静谧、安详,这样就不难理解陶渊明为何被称之为“田园诗人”—— 进一步,田园思想反馈出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给自足的社会理念,归隐情怀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与世无争的人文境界,学生在深入了解之后,其语文核心素养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倡导阅读国学经典,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扩展

国学经典是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括四大名著这样的鸿篇巨著,又包括《论语》《劝学》《寡人之于国也》等这样的智慧名篇。然而,教材具有工具书的性质,在国学经典内容的呈现上主要采用摘选方式,学生无法窥得全貌,只能以碎片化文本了解有限的内容。因此,在倡导学生阅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一要注重整本书的阅读,二要精读、略读合理安排,做到详略得当、主次有序,这样不仅保障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质量,还能提高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实效性。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摘选《红楼梦》一书的部分内容以《林黛玉进贾府》的篇章呈现,教师在引导学生读《红楼梦》的整本书时,可以将林黛玉这个人物作为精读线索,整理出与林黛玉相关的场景、事件、情节等篇章,要求学生深入阅读,其余部分可暂作略读处理,在此基础上再将一些优秀传统文化要素提炼出来,以满足优秀传统文化扩展的需要。

(四)丰富语文教学方法,感知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教法单一、落后是导致高中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薄弱的主因。由于语文是高中阶段的主课,在高考中所占分值比例较高,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存在明显的功利性心理,即希望最大限度地输出知识、技能,为学生在高考中获取好成绩奠定基础。由此形成的教学方法大多是被动性的,如比较普遍的“一刀切”教学方式、“填鸭”或“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不当,会直接造成教学目标偏离,即教育价值倾向“知识与技能”,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被严重忽略。因此,丰富语文教学方式是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路径。根据高中语文教材内容差异,教学方式大致分为三种。

第一,基于古诗词、现代美文采用情境化教学方式。诗词美文能够给人带来艺术享受,其中一些“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以情境化的教学方式讲授,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高中生在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美丽的同时,自然能够更好地认可、接受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例如,在《琵琶行》这首诗的学习过程中,一些学生容易被篇幅震惊,潜意识中会产生不愿学的心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渲染一个“泛舟浔阳江”的美丽夜景,配上琵琶音乐,先将整首诗的梗概讲明,再筛选出一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如“此处无声胜有声”“相逢何必曾相识”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基于国学经典采用探讨教学方式。国学经典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极为丰富,但组织上显得支离破碎,教师在引导学生博览群书的同时,对待此类教学内容应注重探讨式教学,与学生一起品鉴、欣赏、批判,以此拓宽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维度,引导学生尝试融入自己的观点、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从而增强优秀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力。

第三,基于应用文体采用实践性教学方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活的文化”,教師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社区、走向社会。例如,针对《中国建筑的特征》一课的学习,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本地公园、古迹、博物馆等,打通书本与现实的隔阂,直接面对传统文化载体。

综上所述,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通过对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教学工具等的创新应用,能够有效扭转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缺位的现象,为进一步提升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蒋莉莉.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20(08).

[2]黄俊瑜.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J].中学课程资源,2020(03).

[3]李元香.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分析[J].科技风,2020(08).

[4]郑丽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渗透[J].中学课程资源,2020(02).

[5]何万全.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0(05).

(责编 罗汝君)

作者:林新魏

高中语文教学影视艺术论文 篇2:

打破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瓶颈之对策探究

摘 要: 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一方面通过多种感官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动力,推动高中语文高校课堂的建立,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滥用也存在一定的瓶颈,给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因此,文章通过分析信息技术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使用不合理之处,提出打破信息技术教学瓶颈的有效对策,以供教育研究者参考。

关键词: 信息技术;高中语文;教学瓶颈;教学对策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到教学领域,是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也是对当前教学结构的有力改善,有利于落实全面教育的脚步。然而,信息技术的教学有利也有弊,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依据教学现状,掌握信息技术使用中存在的弊病,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完善信息技术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使用方式,以此来打破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瓶颈,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

一、 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和其余中小学语文相对比,不仅有共通点,还有着一定的独特性。共性是指都可以提升学生本身的语文能力,独特性则呈现在授课的模式方法、侧重点和层次等等。需求并不相同,高中语文授课模式应该脱离初中课堂上只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讲解、内容的填充以及苦口婆心的勸说,而是需要借助新颖、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手段来开展授课。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把语言文字、画面、影像、声音等等结合在一起,为高中英语课堂带来新的活力,不只能够让语文课堂授课内容越加具体、形象,提高感染力,让教育信息从各个角度、多种方向去拓展学生智力,还可以为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记忆,调动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如今社会是各种知识大爆发的社会,知识量非常广,信息传播及时是这个时代的主要特点,为了契合社会的需求,就需要教师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每一节课都应该确保知识可以和社会形成密切的关系,切实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引入与教材知识相关的社会元素,来丰富课程,真正借助信息技术挣脱空间的禁锢,高效、迅速、充分采用所有教育资源,来充实学生的学习内容,增强授课品质。

二、 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不合理使用

(一)使用形式少,知识转化率低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思想还不成熟,只是单纯地将信息技术当做视频展示渠道,作为学生认识课本知识的一种视觉感受方式,缺乏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探索。这种情况导致目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在信息技术使用上,一方面实用形式单一,大部分语文老师只是依据相关的教学内容从网络中选取教学视频,并进行简单处理,为学生进行视频展示,这种千篇一律的信息技术实用形式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不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吸收转化。另一方面知识转化率过低,教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没有建立起目的意识,信息技术的使用本应该是为知识吸收服务,然而如今的信息课件大部分是作为内容展示作用,只能为学生提供参考,而达不到化影像为知识的目的。

(二)观赏性高,探究性少

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课堂上的使用,给语文课堂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教师通过将视频课件展示给学生,来吸引学生的目光,并提高课堂整体的学习氛围。然而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中,教师过于重视信息技术的激趣性,使如今的信息技术课件越来越“花哨”,课件内涵却不足,从而出现教学课件只能用来看这一现象,不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语文知识的探究。这种对信息技术教学使用上的偏差,是目前信息技术教学开展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需要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时,要把握好趣味性和知识性的“度”。

(三)依赖性强,创新性不足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种课堂教学,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所追求,作为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老师明显对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过于依赖,这种高依赖性会使高中语文课堂从以往单调的教学板书模式转变成如今单调的信息技术视频教学模式,缺乏多元教学方法的融合使用,同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另外,创新不足是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瓶颈,大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沿用常见的信息教学手段,而缺乏创新教学意识,不利于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以及高中语文教学的进步。

三、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打破信息技术教学瓶颈的对策

(一)建立创新意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多元教学方式

创新是教学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必然要求,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依据实际的教学现实,并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不断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完善,才能慢慢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打造出高效的教学课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建立起教学创新意识,对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进行优化,落实好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教学相融合,带给学生多方面的语文知识学习体验,这是既保证学生语文知识学习兴趣,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好方法。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一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将情境设为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融合使用,在课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课件,并在课上为学生展示出“荷塘月色”这一美景,将学生引入到这篇月色环境中,同时在课件中设计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如“哪些画面表现出作者借景抒情”,让学生在问题的设计引领下,结合信息化影像课件,对课文内容进行探究性分析,以此使学生来完成对课文内容的主动学习。

(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拓展语文知识,打造知识探究性课堂

信息技术教学,是依托于网络资源丰富性的环境而存在的,自然老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时,要重视起对丰富网络资源的使用,老师要在网络教学资源中筛选、整理恰当的语文教学信息,完成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拓展,发挥出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方面。在实际的教学开展中,教师可以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语文知识拓展方向,然后在对信息技术课件进行相关资源的编辑和整理,使其契合高中学生的知识认知特点,最终在课堂上通过视频播放,对学生起到激趣和补充课本知识的目的,这对开阔学生的语文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学习《再别康桥》这首诗歌时,教师可以就诗人徐志摩的诗词方向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从网络中筛选出视频、音频、文章等不同形式的诗歌内容,让学生能从各种诗歌认知中了解徐志摩短暂的一生,进而结合作者的心态变化,来深刻感受到《再别康桥》中蕴含的思想情感。

(三)信息技术教学观赏性和实用性的统一应用

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使用,既是为了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提升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参与度,同时也是为了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和补充,让学生能全面的掌握高中语文知识,因此,如何把握好信息技术使用的观赏性的“度”,对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有关键影响。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必须要在保证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有效性的基础上,对课件的教学形式、版面等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以此来保证信息技术教学的实用性,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应用,当然,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确定需要老师依据具体的教学实践,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进行灵活设计,这是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在信息技术课件的引导下有所收获的有效方式。例如,在学习《鸿门宴》这篇课文中,教师就必须在处理教学视频中,明确视频设计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宴会上的惊心动魄,因此对内容节选时,要先将具有表现力的画面筛选出来,然后在进行后期的优化处理,最好不要直接用网络上编辑好的视频,不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四)借助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语文课堂包含了社会、人文、历史、思政、艺术、审美、鉴别等各方各面的知识,因此,在高中语文的授课环节中,教师对资源进行掌控是非常重要的。并且,高中学生自身的知识积累相对比初中而言也是尤为充足,那么学生在上课环节中就会提出大量的问题。而教师在做出回答时,很有可能会产生由于记性不好或者是所具备的知识无法充实学生学习需要的情况,这个时候,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完美地处理这部分问题。不管是优美大气的诗词、细致严谨的说明文、行云流水的散文,还是逻辑清晰的记叙文、情感真挚的书信,在信息技术的多重整合下,都可以达成最基本的授课要求,采用信息技术的大量资源以及简便易懂的操作,就极易在课堂上对多种知识完成获取,或者是对各式各样种类的文章做出赏析与说明。比如,在教授《烛之武退秦师》的内容时,针对课文出现的主要历史背景就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来完成对文字的展示以及画面的呈现。教师需要采用历史上所有国家地形地貌图来对这一历史事件做出说明,然后用形象、真实的画面来演示以前两国互相对峙的重要情境,学生们就必然会对烛之武的胆量情不自禁地生出敬佩,而对于当时烛之武在这个事件中的真实心理也会出现大量的探究欲望,从而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文章作者形成共鸣,更加深刻地掌握内容中心情感,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应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信息技术是如今社会上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授课中体现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语文课堂上,老师只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这就导致课堂充满无聊和乏味,对于部分重难点的知识,即便老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也都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更不能达到预想中的效果,而信息技术却可以切实解决这一难题。在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课堂授课时,老师需要将文章内容借助音频、画面、影像等各种方式展示出来,使学生在多种角度、各个方面来感受文章想要表达的含义,从而深化自己的理解。比如,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的内容时,教师若是想让文章中人物给学生们留下更为深刻的记忆,使学生在开展课文学习的时候可以更加深层次地掌握课本知识,就需要先给学生放映《红楼梦》影视剧当中林黛玉刚刚来到贾府的视频,借助对影片的欣赏,学生们就能完全知晓课文所讲述的内容与中心情感,从而对教材有一个更加深层次的理解,老师也迅速地突破了授课的重难点内容。

四、 结语

总之,在信息技术发达的如今,老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时,既放大了它的教学优势,也面临其弊端的困惑,对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开展造成了阻碍。因此,明确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教学瓶颈问题,并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是当前高中语文老师必须要掌握的教学手段,对促进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有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吕睿.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運用[J].文教资料,2019(8).

[2]周金凤.基于高中语文教学的信息技术应用改进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5).

[3]柏小武.信息技术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瓶颈[J].学周刊,2020(6):150.

[4]周斌.谈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9(27):141.

[5]付雁.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50):65.

作者简介:

赵小龙,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泾川县高平中学。

作者:赵小龙

高中语文教学影视艺术论文 篇3:

高中语文教学中影视资源的运用探微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加速推进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學需要结合多方面资源不断提升内容的丰富性,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其中,影视资源的运用成为高中语文教学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近年来,我国影视行业发展十分迅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而那些取材于传统文化的优秀影视剧对高中语文教学无疑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高中语文围绕文化的多样性进行教学时可通过引进不同的影视资源进行辅助教学,既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又能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语文教学 影视资源

高中语文教学需要积极开拓更加广泛和多元的资源,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影视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对高中语文教学的积极意义十分显著,一方面,能够将学生的语文学习引入精神生活层面,突显语文学习的实用性;另一方面,能够突出语文教学的灵活性,拓宽高中语文教学的外延。影视资源的运用还能够提升语文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一、高中语文教学运用影视资源的有效性分析

1.影视资源和语文教学内容具有相关性

纵观当下众多优秀影视剧,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大多改编自经典文学作品,通过影像的方式将作品中的人物及其情感生动地表现出来,加深了人们对这些文学作品的了解和认识。因此,教师在引用优秀影视资源时就相当于引用经典文学作品,这既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题中之义,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的重要表现。

2.高中语文教学可以利用的影视资源较为丰富

当下的影视资源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有连续剧、电影之类的节目,也有真人秀等综艺节目,高中语文教学可以利用的影视资源十分多元化。例如,湖南卫视的《汉语桥》节目,将汉语文化搬上荧屏,吸引了公众对汉语的关注,引发了新的学习热潮。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将这类节目应用到具体的课程环节中。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影视资源的运用分析

1.影视资源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中的运用

高中语文教学既要教会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也要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语言表达水平。影视资源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对训练学生语文表达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从网上调取影视剧中的精彩片段,再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依次模拟上述情境,使学生切身感受到语言表达的魅力。学生通过熟悉和运用这些素材,在一种轻松欢乐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目标。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为了使学生对徐志摩的生平具有更加清晰的了解,教师引用了黄磊主演的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的几个重要片段,依次为徐志摩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的几段对话,并要求学生先揣摩居中人物的心境,再进行情景模拟,从而将剧中人物的对手戏转化为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过程。

2.影视资源在引导学生课内外阅读中运用

高中语文教学要不断提高层次,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拓展和延伸,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广泛阅读优秀文学作品。语文教材中包含很多名著阅读内容,教师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主旨,应引导学生阅读原著,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进行恰当的课程导入,激发学生参与课内外阅读的兴趣。实践证明,影视资源的合理运用能够发挥课程导入作用。当教师以一档时下比较热门的综艺节目或者影视剧进行教学切入时,学生很快就会进入参与状态,并且主动去探索未知领域。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时,不少学生起初对该课文的学习并不感兴趣,此时教师引用了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的片段,在电视剧艺术手法的处理和演员的精彩表演下,上述片段被演绎的活灵活现,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关注。此刻教师再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并提出了一系列探究性问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被激发出来,主动寻找《红楼梦》原著进行阅读,对林黛玉进贾府后的生活充满了好奇心。

3.影视资源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纵观高中生作文写作的基本现状,缺乏生动形象的素材、假大空等现象比较普遍,学生急需拓展眼界,掌握寻找资源、应用资源的能力。影视资源取材于经典作品,以及人们的现实生活,是社会生活的艺术性表现,兼具审美性和现实性,因而成为高中生作文资源库的重要来源。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背影》一文时,教师要求学生围绕“亲情”这个主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结合实际案例,情感真挚。在为学生讲解如何行文时,教师引导学生观看了描述亲情的影视剧《妈妈请再爱我一次》《小姨多鹤》等,学生从中获得了情感的洗礼,也触发了对现实生活中亲情的真实感受。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教学方法急需加快变革,迅速建立起适应新情况、新问题的教学体系。作为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语文教师,则需要及时改革教学思维,深入分析当前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广大教师还要充分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制定更加可行的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刘自强.浅谈影视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和影响[J].小作家选刊,2013,(10).

[2]汪雪静.新课标下影视资源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魅力中国,2013,(34).

作者:赵冰寒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绩效考核高校人事管理论文下一篇: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