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研究论文范文

2022-05-12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计算机研究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计算机是硬件设备和各种科学技术的集合。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推动了许多领域的进步。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已经到来。计算机的使用越来越多,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家庭作业。可以说,计算机的发展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最后,它代表了人类的主要生活方式。

第一篇:计算机研究论文范文

非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计算机教学的研究

摘要本文对非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计算机教学进行了研究。阐述了问题提出的背景、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实施过程及采用的方法。并针对非计算机专业文史类、理工类、师范类和医学类硕士研究生的计算机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提出了“四个层次”的课程设置模式,即第一层次为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第二层次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第三层次为计算机软硬件新知识学习、第四层次为结合专业需要开设应用课程,同时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研究生 计算机 教学研究

非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计算机教育是我校计算机教育的较高层次,其教育状况和水平,已经成为衡量我校高等教育的发展程度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几年,我校非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计算机教学,主要采用讲授基础知识和Windows操作系统加上一门程序设计语言的传统模式,存在知识滞后、方法陈旧、模式简单、教学效果不明显等弊端。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离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计算机,特别是互联网带来的大量信息及时空结构的变化,迫使我们必须以新的视角观察计算机教育问题,不断适应计算机技术的新变化,不断创新我们的教育体系。我校非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计算机教学现状,远远满足不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需要,必须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

1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从实用角度出发,调整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实用功能,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应用能力,促进专业学习;使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2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2.1 学生分类

由于非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繁杂,专业方向、学习重点各不相同,因此,不能把他们混为一谈,要区别对待。根据我校实际,我们大致把他们分为四类:文史类、理工类、师范类、医学类。

2.2 按学生专业设立课题

根据学生分类,抓住其专业学习的特点以及重点和难点,设立研究课题。各课题总体研究方向一致,但具体出发点、侧重点又各不相同,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着力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

2.3 调整教学内容和重点

根据各类学生所学专业不同,调整其计算机教学内容和重点,达到与专业紧密结合,为专业学习服务,互学互长。

(1)文史类学生:侧重文字操作、网络操作、软件应用等。

(2)理工类学生:侧重程序设计、软件开发、网络操作、CAD等。

(3)师范类学生:侧重文字操作、网络操作、课件操作、CAI等。

(4)医学类学生:侧重程序设计、软件开发、医学专业应用、网络操作等。

2.4 调整教学计划

由原来重知识传授改变为重技能传授,减少知识性内容讲授时间,留给学生课外自学,增加计算机技能培训时间,提高应用能力。

2.5改变教学方法

由原来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改变为既有课堂讲授又有多媒体、CAI教学,同时增加学生结合专业的软件学习应用,以及确定开发课题,进行实用课题开发。还采用比喻教学法、悬念教学法、演示与实践教学法、辅助教学法等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2.6采取试点的办法

由于是新的教学改革尝试,我们从不同类学生中每类选择两个自然班进行试点。每班人数20~30人不等。

2.7采用助教和优秀学生参与教学改革的办法

首先,我们每一课题组选拔了两名有责任心、专业好的助教,全程跟班进行课程改革。同时,又从所选班中抽几名计算机基础较好、刻苦认真的优秀学生协助助教对学生进行指导。我们还对抽调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吃“小灶”,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指导能力,用优秀学生带动普通同学的学习。

2.8采取分组确定课题的方法

我们把所选每个班分成5~10人不等的几个组,每组根据专业学习和实际需要确定一项研究课题,进行开发性研究。这些课题,有的是程序开发方面、有的是软件应用方面、有的是课件设计方面、有的是网络操作方面,主要是根据学生将来专业和就业需要,进行针对性研究和提高。

2.9推荐课外内容,提高综合能力

由于计算机课时不多,实验也少,仅凭课堂和实验课时间是不够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增加课外补习和给学生留课外作业的方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综合技能。

2.10阶段考试,阶段验收

为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只要求不检查是不行的。我们采取每章一考试的办法积累学生的平时成绩,保证学生每章每节的内容都能扎实掌握。

3以“四个层次”为基础,实施计算机教学改革

非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计算机教学以“四个层次”课程设置为依托,按学生水平、专业需求进行改革。第一层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的培养;第二层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学习;第三层次:计算机最新的软硬件技术的了解;第四层次:结合各专业需要,开设计算机应用课程。

第一层次实施进程和方法。在教学改革的最开始,我们首先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的教学改革。大多数学生在本科一年级都学过计算机基础知识,有一定基础。但是计算机科学发展非常迅速,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界面和功能变化都非常之快。根据这种情况,在这一层次的改革过程中我们缩减了总学时(将原来的60学时减少为48学时),重新分配了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时,目前分配如表1所示。

在理论课教学中不再是“教师、粉笔加黑板”的模式,而是利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加大了课堂的信息量。实验教学是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我们在本阶段的教学改革中,特别注重实验教学。增加学生实验的学时数、加强实验室的网络化管理及教学。学生可以通过下载学习软件、网上查寻资料;通过电子邮件或BBS等与教师、同学相互联系的方式来完成作业。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

第二层次的实施进程和方法。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系统知识,是我们对研究生提出的最低要求,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在此基础之上,学生还必须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具有编写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校的非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分布在十几个不同的专业,按要求,各专业学生应根据需要学习一至二门语言,并且必须掌握及精通一门高级语言,这样就可以举一反三,在需要时能够很快地学会和使用其他语言。根据实际情况,大多数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学过高级语言课程,具有基本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但是,目前的程序设计已向面向对象的发展,所以在本层次的教学改革中,我们重新设置了课程,根据不同的专业需求,分别开设了VFP、VB、VC++等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

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有些研究生是在职学习,同时又承担了一些其他的工作和研究,因此,在本层次的教学中,我们不再采用以往的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采用网络教室(教师将讲课的过程做成课件在网络上展示出来)、远程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等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层次的实施过程和方法。众所周知,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升级换代频繁。为此,我们结合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动态,定期聘请本校或其他高校的计算机专家,采用专题讲座的方式,使学生能及时掌握最新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

第四层次的实施过程和方法。目前,我国计算机专业的学习仍处于应试教育模式中,要考很多基础理论课程,而学校开设的实践课程少,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要求各专业的研究生,除应熟练地使用现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外,还应熟练掌握常用的开发软件,并具有一定的软件开发能力;能利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处理、解决本专业领域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开发本专业领域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初步能力;具有编写和调试程序的初步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结合研究生所在各专业的不同需要,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时布置相应的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完成这些课题,大大提高了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4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

我们以2003级非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为教学改革的实施对象。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完成了本课题的教学改革,并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参加教学改革的研究生,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空前浓厚、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学习效果十分显著、应用能力明显增强,95%的学生达到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80%以上的学生能使用不同的程序设计语言或系统软件设计、开发应用软件。

非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计算机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只有建立新的教育观念、采用新的教学模式、运用新的现代教育手段才能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晓明,陈平,张铭等.关于计算机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计算机教育,2004,8.

作者:富春岩 王皓杰 刘景顺

第二篇: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机发展研究

摘要:计算机是硬件设备和各种科学技术的集合。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推动了许多领域的进步。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已经到来。计算机的使用越来越多,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家庭作业。可以说,计算机的发展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最后,它代表了人类的主要生活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发展,而且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在此基础上,讨论的主要议题是计算机科学与发展,以促进社会与计算机产业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计算机科学;发展研究

引言

计算机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而是网络信息技术中硬件设备和各种科学技术的集合。它的应用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职业,而是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提供“法律援助”。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技术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迅速发展,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毁灭性的变化。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成功地实施信息管理,还可以有力地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弥补劳动力短缺,展示出色的数据处理能力,提高工作的准确性和准确性。

1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

(1) 信息技术的定义

信息技术来自美国的91教学计划。它被定义为计算和计算机信息技术,这是计算最原始的一般概念。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依赖于数学和物理,但其本质不同于这两门新学科。计算机科学研究、分析和处理数据信息系统,并通过高速操作完成相应的指令。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它变得越来越容易。经过短暂的学习,每个人都可以简单地使用电脑。

计算机科学现在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科学形式之一,它的存在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在现代教育中,计算机科学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受欢迎的专业,学生人数大大增加,促进了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计算机科学的研究从未停止过,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计算机科学都将有其存在和发展的意义。

(2) 计算机科学与发展

在科学的早期阶段计算机科学和技能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随着科学能力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科学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扮演着微不足道的角色,它提高了人类日常生产的质量和数量,并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广泛传播。许多公司正朝着专业化和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在信息时代。人们越来越关注计算机科学技能的发展,并合理利用计算机科学技能。计算机科学已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朝着专业化和多功能化方向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以促进生活和生活各个领域的健康发展。

(3) 计算机发展的重要性

计算机的发展破坏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简化了人们的工作方式。计算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计算机技术作为现代社会的一门基础知识,在商业、经济和文明领域得到广泛传播。促进了一批产业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我们将推动信息时代的到来,造就一批有抱负、有灵魂的高科技人才,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发出不同的光芒。

2新时代信息技术与发展的两个领域

(1) 管理系统的电脑化程度不断提高

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不断发展,它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过去,计算机科学发展不快,管理系统信息匮乏,各部委无法及时获取信息。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存在诸多缺陷,导致政府能力低下,公众信任度降低。由于管理体系信息的不完善以及生产经营活动的未利用可能性,本公司对本公司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同时,公司管理能力较低,公司内部管理能力较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不断发展完善了生活各个领域的信息管理政策,不断完善信息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各领域的工作能力,极大地促进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2) 越來越多的使用

21世纪是信息时代。日常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正逐渐渗透到计算机科学中。通过使用信息渠道,公共当局的中心意图是为公民服务,这大大提高了公共当局的效率。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以不同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手册中枯燥的知识,显著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借助计算机技术,公司可以有效减少环境破坏和污染,提高完全无纸化的办公和工作效率。在日常生活中,互联网渠道和信息学的使用使人们的生活变得相当轻松。人们可以在家里购物和点菜,这对人们的衣食住行需求非常公平,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 低价

过去,中国的计算机科学和能力设备昂贵,有必要从国外引进先进能力,但计算机科学的核心能力不足。在此期间,随着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在中国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科学技能和设备的价格持续下跌。中国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核心能力。计算机科学和技能在各个领域迅速广泛发展,推动了我国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

3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科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朝着智能化、高功能化和经验化的方向发展。一些大数据和无序程序依赖于计算机科学和能力,根据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趋势,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的发展与超导能力、光学能力、,微电子能力和电子仿生能力相结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在对大数据的分析中,计算机可以利用独特的规划机制和并行能力仔细分析不同的数据和指令,进一步拓展信息学向智能化的发展。计算机,社会的各个领域都需要计算机功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大数据和信息数据必须由计算机运行。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我们需要提高计算机科学和知识的水平。在计算机技能的创新中,研究是适应时间需求的核心。在当今社会,计算机科学中的体验服务已成为一种时代潮流。计算机科学技能应提供体验服务,转变服务观念,促进计算机科学技能的不断发展。

结束语:

总之,未来计算机的发展将更快、更舒适,这将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在21世纪,计算机将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其发展规划中,它将变得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计算机的发展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艰难的考验。合理使用计算机对你的帮助最大。

参考文献:

[1]宗俊峰.计算机科技领域奠基之作[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09-26(T23).

[2]张璇.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J].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7(03):2.

作者:陈晨

第三篇:计算机审计风险研究

摘 要:科研经费的出现让高校的学术研究充满了活力和创新力,但是却由于监管不力、制度不全等诸多因素让科研腐败频发,如何加强科研经费的体制建设,推动高校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如何将风险导向理念运用到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中,以及在计算机环境下的科研经费在审计中的主要风险点,并以目前市场上使用较多的E审通审计软件为例,说明审计软件控制审计风险模块的功能和开发方向。

关键词:科研经费;计算机审计;风险导向;软件开发

一、引言

高校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的庞大生力军,是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随着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由原来单一的人才培养功能,逐步向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多项功能转变,科研实力不断增强,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呈大幅度增长,不仅增加高校收入,也提高了高校教学质量、科技水平,提升高校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但在科研经费管理的过程中,一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经费配置不合理、滥用情况严重、核算不规范等。另一方面,高校科研腐败案件频发。加强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已成为保护科研人员、防范科研腐败的必然要求。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过去纸面的凭证和报表均被电磁信号所取代,审计风险也逐渐增大,计算机审计应运而生。如何在计算机坏境下有效控制审计风险,期望最大限度的安全保障,达到最理想的审计结果,是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最为关注的问题。

本文拟在阐述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现状的基础上,将风险导向审计运用到高校科研经费监管中,分析在计算机审计的环境下科研经费在管理和使用中的主要风险点,并以目前市场上使用较多的E审通审计软件为例,说明审计软件控制审计风险模块的功能和开发方向。

二、文献综述

(一)高校科研项目审计发展现状及必要性

一方面,随着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不断推进,高校科研项目逐渐增多、经费投入持续增长,高校科研项目审计需求更加迫切。国家统计局《2014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教育部《2014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等资料中显示科研支出不断提高,其中,高等院校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898.1亿元;2014年度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高校达到227所。一项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调查显示,科研经费流失现象严重,仅40%左右的资金实实在在用于项目本身。

另一方面,以监督为基本职能的高校审计机构和人员配置情况却难以满足审计需求。吕先锫、王振青(2012)对教育部直属高校内部审计现状进行调查后发现,审计人员数量少、审计机构任务重是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普遍困境。如何有效落实审计在科研项目管理监督方面的作用,创新高校科研项目审计模式与方法,是亟待审计学者和实践专家解决的议题。因此,进行高校科研项目审计的相关研究,确保规范、安全和有效使用科研经费,是遏制科研腐败、推动高校科研事业稳健发展的必然要求(杨怀伟、陈琛,2016)。

(二)关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审计难点

研究发现,高校为了追求科研经费的快速增长,普遍采用宽松的科研项目管理政策,这导致科研人员误以为科研经费是“包干形式”的私有资产(阎银泉,2011)。在高校科研项目审计的实践过程中,揭发出来的问题和审计难点总结起来有如下三点:

1.内部控制制度缺失,管理模式相对薄弱。张爱华(2014)通过案例分析发现,高校中科研设备和材料采购制度不够健全,实物管理存在漏洞,固定资产流失严重。

2.会计政策发展滞后,成本核算较为混乱。高校作为事业单位,目前采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政策,然而科研项目中的固定资产需要计提折旧、分摊间接费用,符合权责发生制的特点,会计政策不配套导致科研项目经费监管不力(上官鸣、刘煌、秦丽丽,2015)。

3.可行绩效指标缺乏,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王雷、赵亚楠(2015)调查发现目前针对科研经费的量化绩效评价指标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具有操作性的绩效评价指标难以有效约束科研经费的违规使用,进而造成资金使用效率和效果大打折扣。

(三)风险导向科研经费审计模式

现阶段的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工作应该借鉴以风险为基本导向的内部审计模式(缪启军、王跃堂,2015)。风险导向科研经费审计模式通过对科研项目风险的全面评估,采取相应的策略集中审计力量投入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高的领域,从而降低科研项目经费的审计风险。

1.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研究

谢卫华、徐建科(2010)参考COSO内部控制框架中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等要素,对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工作中的风险识别环节、风险评估环节以及风险应对环节展开了详细的论述:在风险识别环节,审计人员一方面要对高校科研环境氛围进行职业判断,另一方面应该总体把握高校科研管理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情况;在风险评估环节,风险产生的原因、风险成为确定性的概率、风险可能影响的资金价值应该是审计人员着重评估的对象,此外还要评估科研项目管理部门以及科研人员是否意识到了风险的存在与可接受的风险水平;在风险应对环节,首先应该加强科研经费规范使用的宣传工作,其次是进一步强化资金预算结算控制活动,最后是借助外部专家咨询专业设备购置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2.科研经费审计主要风险点研究

周琳(2015)以流程图分析法为基础对科研项目管理进行全过程评价,同时引入风险控制矩阵用来研究科研经费审计中的主要风险点并且提出了相适应的审计建议,研究发现:在环境风险控制矩阵中,科研经费制度建设、科研经费管理责任体系、科研经费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缺陷;在立项阶段管理风险控制矩阵中,存在同一项目多头申报、预算编制不合理、科研经费下拨挪用以及资金配套不及时等风险点;在实施阶段管理风险控制矩阵中,下拨经费入账、支出审批、财务审核、采购标准程序、间接费用分配比例、单独会计核算政策、资产管理等现存控制措施不足;在结题阶段管理风险控制矩阵中,主要风险点有科研项目财务编制不实财务报告、结题不结账、违规使用结题资金、绩效评价缺乏科学性、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下等。

(四)计算机审计风险

计算机审计主要包括下列两个方面的内容:1.对包括会计电算化在内的信息系统的设计进行审计,以及对包括在会计电算化在内的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进行审计;2.是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即是把计算机作为工具,将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各种手段引入审计工作,建立审计信息系统,帮助审计人员完成部分审计工作,实现审计工作的办公自动化(李学柔、秦荣生,2001)。

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有方面因素能导致在计算机环境下审计科研经费风险增大:

1.被审单位因素。手工会计系统中的严格凭证制度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逐渐减少,不能有效地确认并记录所有真实的事项、传统手工会计系统所具有的分工功能逐渐被归并、会计电算化系统可以自动授权、批准、信息容易丢失、被盗窃和篡改,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隐患增大了审计风险。

2.审计内容因素。对系统硬件环境进行审查、企业计算机管理系统开发的审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功能与控制的审计,最后还要对系统的使用情况进行审查。

三、计算机环境下审计科研经费的主要风险点

将风险导向审计理念运用到高校科研经费的审计中,主要是指以风险分析评估为导向对科研经费管理与使用情况开展全过程审计,利用计算机对科研经费管理使用关键风险点、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揭示重大风险隐患和管理控制缺陷,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促进高校规范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科研资金使用效益。

1.缺少纸质凭证,多方位利用计算机完成经费的使用,计算机可以自动授权和批准,易造成主体责任不明确,科研经费管理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不到位,造成管理沟通脱节。针对这一风险,审计建议是构建项目负责人直接责任的分级管理体制,完善经费监管和责任追究。

2.科研经费信息系统数据安全性存在隐患,数据安全是信息系统管理永恒的话题,高校采取了诸如数据备份、严格授权等措施,但是人为舞弊仍有可能发生。审计建议是进一步加强访问权限控制,探索开展科研经费系统审计。

3.同一项目多头申报,目前科研经费多管理部门,相互间缺乏协调,为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存在同一项目多头申报骗取科研资金的现象。在计算机审计时要在系统中添加多部门间的模糊匹配,查找是否有多头申报的现象。

4.预算不科学,项目在立项时都有项目预算编制要求,但是鉴于科研经费活动本身的不确定性,以及编制预算的负责人财务知识的不足,对项目的不够了解,预算编制随意性较大,存在预算不科学现象。审计时要对预算编制进行审核,确保预算符合要求。

5.科研经费报销批准不规范,大部分高校对科研经费的审批流程有严格要求,但是在计算机环境下,会存在授权审批权限不明确,把关不严格等问题。严格明确授权审批制度,对被审批人支出申请的必要性及关联性进行审核。

四、利用审计软件进行风险管理—E审通审计软件实例分析

(一)风险管理主要功能模块

E审通审计软件(全称为审通社会审计协同作业系统)是国内第一款完整覆盖事务所项目管理、审计作业、质量控制和客户管理、知识管理的事务所ERP软件,其现有的风险管理功能是风险测评模块,主要功能如下:

1.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众所周知,企业的财务状况直接影响着审计风险,因此,在风险导向型的审计模式中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测评显得尤为重要。在测评中,不仅仅要从传统的指标上分析,更要分析敏感科目的变动趋势,做到全面掌握被审单位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财务状况。E审通软件功能包括财务指标分析、结构趋势分析和科目余额趋势分析,这些基本满足现代计算机审计风险导向对企业财务状况分析的要求。

2.重要性水平

在计划审计工作时,应当确定一个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以发现在金额上重大的错报,以最小的成本把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大幅提高审计效率。E审通软件在重要性水平上开设了重要性水平统计和重要性水平设置两个功能,基本可以满足审计人员对重要性水平分析的要求。

3.会计报表的调整

会计报表是最终结果和载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E审通该软件在会计报表的调整方面有未审会计报表、已审会计报表和试算平衡三个功能,为审计人员全方位掌握被审单位的会计报表提供了方便。

(二)审计软件风险模块开发方向

经过对E审通审计软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审计软件在风险管理方面还是有很大发展前景的,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一些建议:

1.建立一套审计风险指标体系,使其能够基于企业财务数据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风险进行自动提示或提供辅助分析工具,将审计的视野扩大,将风险评估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

2.建立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目标、方法、程序指南,内容涵盖对企业环境、发展战略、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的评估,并嵌入到审计软件审计作业操作的全过程,从而提供审计全程辅导,以便使审计操作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

3.建立并实现风险导向审计抽样方法,通过科学的分析性测试方法来保证凭证抽样的有效性,降低审计测试操作风险。

4.建立并实现一套智能查账工具,使其能够根据财务规则、会计准则等对违规会计凭证、超出重要性水平的不符未调凭证等进行自动检索、提示。

5.建立审计专家决策系统,建立审计决策模型库。该决策系统可以利用专家的经验数据和模型来解决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审计问题。借助专家系统,审计人员面对错综复杂的审计实际问题时,可以根据系统相关的经验数据,做出合理的审计判断,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审计风险,有效地管理了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 吕先锫,王振青. 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现状调查报告[J]. 会计之友, 2012(29):10-13

[2] 杨怀伟,陈琛. 浅析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清单制[J]. 中国内部审计, 2016(3): 77-81.

[3] 阎银泉. 柔性视角下的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基于内部审计监督的视角[J]. 会计之友, 2011(20): 91-92.

[4] 张爱华. 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 会计之友, 2014(17): 120-122.

[5] 上官鸣,刘煌,秦丽丽. 基于审计视角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探讨[J]. 中国内部审计, 2015(8): 29-31.

[6] 王雷,赵亚楠.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审计业务模式研究[J]. 会计之友, 2015(8): 114-118.

[7] 缪启军,王跃堂. 风险导向视角下高校科研经费的内部审计[J]. 财会月刊, 2015(7): 65-68.

[8] 谢卫华,徐建科. 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审计研究[J]. 商业会计, 2010(23): 37-38.

[9] 周琳. 以风险为导向的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研究[J]. 教育财会研究, 2015(4): 77-84.

作者:刘一丁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健康心理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小孩心理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