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助文化育人体系构建及研究

2022-09-1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问题关系到教育事业的长治久安和健康发展, 近十年来, 各项资助政策的完善, 资助资金的落实, 使上学难问题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但也凸显一些实际问题, 这些问题的升级让人充分意识到, 不仅要在经济上扶贫助困, 更要在精神上给予关怀。因此, 经济资助逐渐完善的今天, 资助文化育人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构建完善育人体系能帮助解决贫困学生精神层面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资助文化育人体系构建模块

在高校资助工作中, 学生群体在精神帮扶矛盾日益凸显, 如个人责任感不强, 不愿为他人奉献;自认为家庭贫困, 获取资助金理所应当;不合理利用资助补偿款问题;虚假反馈家庭贫困程度;困难学生自卑焦虑等不良心理问题;感恩国家回馈社会等等问题频发。通过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感恩励志比重较大71%, 将其分为感恩、励志两个主体, 便于更细致深入开展教育工作, 创新创业方面归属于励志教育, 志愿公益与工作责任归纳为责任教育, 文体活动可包含至每项育人活动中开展, 因此, 总结归纳为感恩、励志 (含创新创业) 、诚信、心理、责任 (含工作责任及志愿公益) 教育五个方面为体系构建重点, 同时, 82%贫困生愿意参加此类体系活动, 说明开展资助文化育人体系构建工作能够适应学生精神扶贫需求。

(一) 责任教育

大学生除了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处境, 对自己、家庭负责外, 还应为社会发展尽力。现今独生子女较多, 使得学生群体中自私自利现象严重, 因此, 高校在资助工作中应重视贫困生责任教育, 唤醒学生责任意识。

7%贫困生认为有必要参加岗位锻炼, 57%贫困生对志愿公益服务感兴趣, 说明树立工作责任意识、为他人服务方面, 有必要重点加强建设。

其一鼓励参加勤工助学岗位, 锻炼工作能力, 培养为同学群体服务意识, 引导体验劳动艰辛, 从而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和担当奉献精神;其二鼓励贫困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公益活动, 用实际行动回报他人、服务社会, 提高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 诚信建设

资助工作中助学金的申请以及贷款是否按时还款, 都需要诚信作为支撑。50%贫困生认为参与诚信主题活动很有教育意义, 数据反馈对该主题主动性较高, 说明参加活动后受教育程度较好。

高校除在日常教育中贯穿资助诚信教育外, 一需通过特色主题活动将诚信文化深入人心, 营造诚信氛围, 如助学贷款诚信还款教育、诚信助学征文等等活动, 将诚信作为习惯养成到日常生活与学习中。二可建立学生诚信档案。用于记录不良诚信行为, 对于骗取资助金的学生采取惩罚措施同时对未来奖助学金申请能有所影响, 来遏制骗取资金行为。

(三) 心理关怀

贫困生容易自卑、焦虑、压抑, 而其对心理健康类活动感兴趣仅占28%, 相对其他类别比例大幅降低, 说明贫困生对心理健康重视程度不高, 重要程度与学生认知度形成强烈对比。

首先, 需加强学生群体对心理健康认识度, 可利用课堂教学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养成良好心态;二开展心理健康活动, 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情景剧、素质拓展、辩论赛、心理工作坊等系列活动, 鼓励通过活动提高自信, 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暂时的困难;三建立贫困生心理档案, 通过心理普查掌握贫困学生心理状态, 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四) 励志激励

贫困生不乏意志消沉而学习无目标, 挂科频繁, 甚至影响毕业。70%贫困生希望能接受励志教育, 32%对创新创业感兴趣。

1.应充分发掘励志成才典型人物代表, 开设典型人物讲坛, 提供平台让优秀贫困学生代表与普通贫困生交流, 传递努力进取正能量。

2. 邀请优秀贫困毕业生回校讲座。让优秀学子职业发展经历影响在校生, 帮助找准职业定位, 增强职业自信。

3. 鼓励和推动贫困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 如以创业活动为载体营造育人氛围, 加强贫困生职业生涯教育, 培养创新意识。

(五) 感恩奉献

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需要, 尤其当下大学生暴露的社会问题: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淡薄等等矛盾, 追根溯源是缺少感恩意识。

问卷调查显示71.5%学生愿意主动参与感恩教育活动。因此高校需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感恩教育活动, 如以感恩父母、老师、校园、社会系列教育活动为基础, 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体会到感恩重要性, 激发学生感激之情, 并将爱心传递。

二、资助文化育人体系构建中的几点思考

(一) 管理制度是体系构建的基础

问卷中0%学生因为制度要求参加体系活动, 但在实际建设中, 管理制度是体系工作开展的基础, 它的执行和推广离不开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首先, 结合学院实际文化育人特点, 构建体系内容制度, 形成完善育人思路, 为各级组织开展工作搭建良好平台。其次, 加强制度宣传和沟通, 推进体系深入师生, 保障思想上高度统一, 形成合力, 将制度落实到实处。三重视典型表彰及奖励机制, 在制度构建过程中, 对体系中表现突出的典型贫困学生代表开展表彰及奖励, 推动贫困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资助育人活动。四将贫困学生参与体系情况作为参评奖助学金评定依据, 考察受助对象是否有足够的思想觉悟将这份关爱传递, 体现资助补偿金另一价值, 值得称赞的是, 79%学生很赞同将体系情况列入奖助学金评定依据。五学生完成体系模块数量应分类分级, 学生参与资助育人活动板块应积极鼓励, 而不是强制要求, 实际推广中, 相关制度应体现激励为核心引导自觉参与, 例如五项板块选择完成三项为合格、五项为优秀等等要求, 每个模块参加几次可由学校具体情况选择确定。可与奖金评定依据及典型学生表彰相联系等。

(二) 文化活动是体系构建的核心

有良好的制度作为后盾基础, 资助育人活动能否吸引学生兴趣获得较好口碑引导受到思想教育, 也是关键。问卷调查显示82%的学生愿意参加资助育人活动, 学生参与活动主动性本人意愿和自他人影响比重较大。

其一, 重点建设学生感兴趣活动类别, 以点带面逐步推动文化育人活动形式。了解目前学生兴趣状态后, 在活动建设初期, 可根据调查情况, 结合学生喜好重点开展感兴趣的活动载体, 将主动愿意参加感兴趣的学生吸引到活动中来, 当部分参加学生群体逐步稳定后, 可将建设目标放在学生较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活动版块中, 并且通过之前稳定的学生群体, 影响其他学生主动参与。

其二, 选择学生喜爱的方式加强活动宣传力度。学生问卷中宣传力度作用所占比例和其他几项大体相当, 说明良好的宣传氛围及有力的宣传效果, 能够很好的提升育人活动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 除利用常规板报、校园网、班会、广播等多种渠道和媒介加强宣传外, 同时可结合当下新时代学生特点及网络发展流行特点, 创新角度宣传育人活动。

其三, 不断推动育人活动质量。问卷中活动质量一栏比例不高, 通过走访了解发现, 现今高校活动种类繁多, 学生群体参加各类活动应接不暇, 使得学生参与活动热情并不太高, 因此对活动质量预期不大, 加之新时代学生特点, 比较注重个人情绪和感受, 在参与活动时往往会选择自己感兴趣和好友推荐的活动, 但是活动质量是整个活动的核心, 活动的口碑也决定着后期的延续, 只是需要结合资助育人实际工作及学生特点, 有重点的建设品牌活动。

其四, 借助其他校园组织及社团, 在其原有活动基础上共同联合, 大力推广特色活动。高校中各类团学组织及社团拥有自身特色主题活动, 借助与资助育人相关活动协作开展, 一方面对原活动加强建设, 另一方面避免资源重复, 以免让贫困学生觉得参加活动是额外的负担。

其五, 文化活动能满足学生精神需求。贫困生希望从资助文化育人活动中获得需求说明主要倾向于获得友谊、群体理解及服务他人, 因此, 在活动开展中, 需要将活动建设重点放在让贫困生群体相互交流, 彼此陪伴及通过为他人提供帮助而获得自我满足上。

(三) 培植学生骨干力量是体系构建的保障

开展资助文化育人教育活动中, 除老师群体引领重要活动外, 还需大量优秀的学生骨干力量将各类活动深入推动。

其一, 贫困生中选拔和培养优秀骨干人才。因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更多困难和挫折, 有着较强的吃苦耐劳精神、毅力及自我实现的期待, 且由于同理心, 贫困生对资助工作有着更深理解和责任感, 会用更加负责的态度投入到资助工作建设中。故可利用勤工助学平台培养大批贫困生骨干成为高校资助重要源泉和广大学生成才表率。

其二, 培育贫困生对学生工作的积极性。问卷调查显示7%贫困生对参加工作岗位锻炼感兴趣, 说明贫困生中对学生干部热情度并不太高, 分析原因, 一方面贫困生对学业要求较高, 认为担任学生干部会占用学习时间, 另一方面部分贫困生自信心不足, 不善于沟通和交流, 认为自身不具备学干素养, 针对这部分群体, 可树立典型学业工作突出的榜样作用, 帮助消除贫困生自卑心理, 增强学习工作全面发展的动力。

其三, 树立典型贫困学生骨干的榜样力量。可加强资助文化育人工作中学生骨干队伍的荣誉表彰工作, 或以其他形式的鼓励, 帮助贫困学干队伍自我肯定、内化和成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本文主要从责任教育、诚信建设、心理关怀、励志激励、感恩奉献五大模块构建资助文化育人体系, 着重强调其重要性及构建方式, 并提出体系构建中的几点思考, 第一, 管理制度是体系构建的基础;第二文化活动是体系构建的核心;第三培植学生骨干力量是体系构建的保障。总之, 资助文化育人工作的开展, 对于资助工作的提升意义重大, 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不断完善工作模式, 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保障。

本文所提问卷调查表共发放700份, 回收有效问卷672份, 问卷学生群体为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生化工程、土木工程、经济、管理、外国语、艺术设计类专业。

摘要:本文以精神资助为视角, 着重从五个模块分析构建资助文化育人体系, 提出构建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资助文化,育人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1] 张慢, 李维军.新形势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优化路径探析[J].新西部, 2018 (05) :123-125.

[2] 陈雯.论“全程式多样化”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体系的构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 10 (01) :92-97.

[3] 邓翼翔.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研究[J].山西青年, 2018 (01) :4-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小企业跨境电子商务现状及问题思考下一篇:如何做好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