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三农思想范文

2022-06-09

第一篇:学习三农思想范文

学习领会习近平“三农”思想重在落实

我认为当前贯彻习近平“三农”思想关键在于落实。党中央提出“四个全面”重要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是使全国人民都能够过上小康生活,特别是贫困山区的农民要过上小康生活,这恰恰也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艰巨问题。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面积很大,农业人口很多,长期以来城乡差距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要消除城乡差距必须从“三农”问题入手,这是关键所在,否则“四个全面”将无从谈起。

现在的农村跟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解放前,我们关注的问题是“有没有饭吃”;解放以后变成“吃得好不好”;现在人们更关心生活质量――“过得好不好”。但是横向比较而言,农村与城市的差距依然很大,“三农”问题依然突出。总书记曾经在农村当了七年的农民,对农村非常有感情。我是贵州贫困山区走出来的,与过去相比,家乡现在的变化非常大,但是跟城市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要想富先通路,但很多地方的路到现在一直不通,甚至连农民吃饭都还是个大问题,发展养殖业、种植业等根本无法落实。

总书记讲得非常好,“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这是把“三农”问题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而且强调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中国强的问题;解决中国强的问题,就是从农村抓起、要从农村落实。各级领导干部手中的权,要落实到这三个方面,不能拿权做样子,如果这个“权”不解决老百姓的问题,这个“权”就毫无意义。

当前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如何全面落实好“四个全面”,如何把“四个全面”扎进基层。我们研讨会就要抓住这一根本问题来解决,让各级领导干部、各方面都要认真把中央的精神贯彻下去。刚才张红宇司长从专家的角度发表演讲,在如何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方面强调方向的重要性和措施的关键性,但核心就是要认真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只有扎扎实实地落实到基层,才能解决“三农”实际问题。

第二篇:学习贯彻总书记“三农”思想 谱写燕赵乡村振兴新篇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河北是京畿要地,也是农业大省。总书记早在正定工作期间就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成为总书记“三农”思想形成的实践源头。我们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三农”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奋力谱写新时代燕赵乡村振兴新篇章。

一、以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为抓手,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河北农业大而不强,根子在结构上,出路在供给侧,必须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努力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一是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适应消费结构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进一步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和区域布局,扩大绿色优质高效农产品供给能力。建立健全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加快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的标准化生产,力争到2020年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70%。二是着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和特色高效农业。瞄准京津两大市场,积极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重点打造100个省级以上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打造环京津1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实行从田间到餐桌的一条龙管理,确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三是着力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倍增计划,重点打造一批行业领军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各产业链的增值收益。深入挖掘乡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加快发展休闲旅游、文化体验、养生养老、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坚持把推进农村改革作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二、以实施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为抓手,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认真贯彻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利契机,加快补齐贫困地区这个短板。一是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产业扶贫、科技扶贫、就业扶贫,因地制宜培育2000个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基地,帮助他们实现稳定可持续脱贫。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实行保障性扶贫,把底兜牢兜好。二是聚焦10个深度贫困县和206个深度贫困村,加大资源整合和政策倾斜力度,实施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工程,落实“五包一”“三包一”制度,集中优势兵力攻克坚中之坚、贫中之贫,积极有效实施移民搬迁,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三是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建档立卡,实施动态管理,既要说清楚有多少人脱了贫,又要说清楚怎么脱的贫。集中开展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严格督查考核问责,使脱贫成效真正经得起检验。

三、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为抓手,着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既关系社会文明程度,又关系群众幸福指数。推动乡村振兴,必须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统一。一是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聚焦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等重点任务,梯次推动乡村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改善,下大力解决一些农村脏乱差的问题。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推广卫生厕所的大众化、普及化。二是提高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科学制定“五级两规一导则”,统筹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对具备条件的村庄,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对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村庄,统筹兼顾保护和发展;对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的村庄,加大力度实施生态移民搬迁。三是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重点抓好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太行山燕山绿化等生态建设工程,在沿路、沿河、沿城和村旁、镇旁成片造林,着力打造绿色燕赵。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生态旅游,让农民在造林绿化中增收受益,实现造林绿化可持续发展。四是实施生态环境修复保护重点工程。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巩固拓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成果,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突出白洋淀、衡水湖湿地治理保护,加强坑塘河渠专项整治,强化露天矿山综合整治,深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抓好秸秆焚烧治理和综合利用。深入推进冬季清洁取暖,积极稳妥推行煤改气、煤改电,促进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四、以实施加强乡村社会治理三年行动为抓手,促进农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必须在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创新乡村治理机制上下功夫。一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持续兴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热潮,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西柏坡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塞罕坝精神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健康向上的正能量。全面开展文明村镇创建行动,完善村规民约,健全红白理事会,培育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二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沉,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加大农村普法力度,完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综合服务平台,全面开展代办服务。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让农民议事决事管事。三是建设平安乡村。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抓好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村匪村霸、宗族恶势力及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乡村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机制建设,采取领导干部包联的办法,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信访问题,着力削减存量,坚决遏制增量,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坚决当好首都政治“护城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障。要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原则,严格落实各级党政一把手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五级书记齐抓乡村振兴,做到干部配备优先考虑、要素配置优先满足、资金投入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优先安排。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严格落实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认真搞好村“两委”换届工作,抓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以党的坚强领导推动乡村振兴,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开创新时代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新局面。

第三篇:演讲稿(解放思想突破创新服务三农)

解放思想 突破创新 服务三农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评委:大家下午好!

当前,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通过认真学习市委书记徐孟加的讲话精神,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解放思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为一名农业工作者,在这喜人又逼人的新形势下,我不止一次地扪心自问“我们该做些什么?”答案是明确的,那就是“解放思想,突破创新,服务三农”!回首“十一五”心情振奋,荥经的农业发展形势喜人。粮食生产持续增收、“三个万亩基地”不断扩大、“五大特色产业”迅速发展、新村建设朝气蓬勃、技能培训热火朝天!等等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发展荥经农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我们不能有“小进则止、小富即安”的思想,更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强力推进,创新突破”,促进农业农村的新起步、大发展!那么联系荥经实际,该如何“解放思想、创新突破,服务三农”呢?通过学习、讨论、思考,我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工作思路的创新突破。大家都知道思路决定出路,只有具备领先一步的观念,才会有棋高一筹的结果,因此荥经农业的发展就是要打破固有的思维套路,紧紧围绕“职能工作更强化、项目工作更扎实、亮点工作更突出”这一新思路,来开展各项工作,为三农服务打好基础。其次,工作思想的创新突破。简单来讲,主要是转变干部职工的工作思想,将干部职工固有的“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在干部职工中倡导“业务工作第一时间干、具体工作提前干、临时工作马上干、突击工作想办法干、重点工作创新干”的工作理念,同时,优化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引入考核奖惩机制,从而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推进工作落实力和发展力。最后,工作方法的创新突破。具体来讲,就是在强化各项工作措施,狠抓落实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突破:一是在龙头企业培育和引进上求突破;二是在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上求突破。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发展新模式,切实加大项目和资金整合力度,推进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三是农民专合经济组织建设上求突破。积极建立和规范各类产业协会,充分发挥专合组织、协会在连接市场与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四是在农业品牌创建上求突破。切实抓好荥经中药材、茶叶、猕猴桃、林竹、长毛兔等农产品品牌认证工作,着力打造一批有特色和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五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求突破。利用项目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农民加大自己受益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夯实农业基础,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亲爱的朋友们:有了这些,试问我们荥经农业硕果累累的秋天还会遥远吗?让我们共同关注荥经农业农村农民的未来,关注荥经的十二五,我相信,那将是继往开来的五年,与时俱进的五年,科学发展、前所未有的五年,而我也将用青春的激情和智慧为建设荥经新农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第四篇:总书记“三农”思想在浙江的形成与实践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

《 人民日报 》( 2018年01月21日 01 版)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早在2003年2月,他在省委党校作专题报告时就指出:‚要深入研究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认真把握一些规律性的要求,积极探索一些政策性的导向,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非农化。‛之后,他又主持制定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等一系列推动‚三农‛加快发展的重要文件,亲自部署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等一系列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工程,探索推进了‚三位一体‛合作经济发展等一系列农业农村重大改革,作出了一系列关于‚三农‛发展的重要论述,对从根本上解决城乡二元体制和‚三农‛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实践探索,直接推动了浙江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和城乡一体化制度框架的构建和完善,使浙江城乡发展一体化步伐走在了前列。重温习近平同志对浙江‚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

— 1 —

总结浙江这些年来的探索实践,对于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开辟‚三农‛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在‚三农‛发展战略上,习近平同志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以城乡关系认识‚三农‛问题,提出‚农业兴才能百业兴、农民富才能全省富、农村稳才能全局稳‛(2003年4月15日在杭州市余杭区‚三农‛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作出‚浙江已全面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的重要判断,强调‚要切实做到执政为民重‘三农’、以人为本谋‘三农’、统筹城乡兴‘三农’、改革开放促‘三农’、求真务实抓‘三农’‛(2005年1月7日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这是认识‚三农‛问题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深刻揭示了‚三农‛问题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关系失衡的本质,全面阐述了解决好‚三农‛问题在现代化全局和长远发展中的根本地位,为浙江省大力实践统筹城乡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推动了‚三农‛工作思路的大创新、内容的大拓展和机制的大变革。这些年来,浙江全面落实‚‘三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正确把握现代化进程中城乡关系的变迁规律,大力度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率先进入城乡融合发展阶段。2015年,浙江农村全面小康实现度97.2%,为全国各省区最高。

二、在发展现代农业上,习近平同志针对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中农业发展滞后并被忽视的问题,强调‚无论经济发展

— 2 —

到什么水平,无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到什么程度,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会变‛(2003年1月13日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并抓住新世纪初农业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的机遇,顺应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趋势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审时度势地作出了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重大决策,强调‚以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以农业工业化和经济生态化理念为指导,以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深入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2005年1月7日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出“大幅度提高农业的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全面走上新型农业现代化的路子‛(2007年1月18日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这是对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推动了浙江省农业现代化内涵的重大拓展、导向的重大提升和实践的重大创新。这些年来,浙江进一步强化农业在全局中的基础地位,以高效生态农业为目标模式,坚定不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果断打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畜牧业绿色发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渔业转型促治水、海上‚一打三整治‛、农业‚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土壤污染防治等农业生态建设组合拳,不断深化农业‚两区‛建设,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农业品牌,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信息化、农产品电商化,农业市场竞争力迅速增强,实现了从资源小省向农业强省的跃升。2016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农业产业

— 3 —

化组织突破5.5万家。

三、在推进农村建设上,习近平同志针对新世纪初浙江省不断富足起来的农民群众对人居条件越来越不满意的状况,作出了大力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前瞻性重大决策,强调‚要把‘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作为推动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基础工程、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工程、优化农村环境的生态工程、造福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2004年7月26日在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现场会上的讲话),‚有效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2004年7月26日在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这是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思想的率先实践,是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的实际行动。这些年来,浙江持续实施‚千万工程‛这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行动,与时俱进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坚决打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平原绿化、河长制等农村环境建设组合拳,农业面源污染状况明显改善,农村脏乱差现象得到根本性改变,美丽乡村成为一张金名片,人民群众得到了巨大实惠。至2017年底,全省2.7万多个村实现村庄整治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保留村覆盖率100%、农户受益率74%,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处理基本覆盖,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分类处理建制村覆盖率40%。

四、在促进农民增收上,习近平同志针对新世纪初城乡居

— 4 —

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问题,强调‚必须坚持富民为本、富民为先,切实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作为新阶段‘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03年1月13日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出‚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继续加快发展农村

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的转移渠道‛‚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既要鼓励农民走出去,又要引导农民留下来,还要支持出去的农民回乡创业‛(2006年3月23日在省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学习会上的讲话),并全面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这是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全面实践,是缩小社会群体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举措,推动了浙江省农民收入持续普遍较快增长。这些年来,浙江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加快转变增收方式,不断拓宽增收渠道,着力挖掘增收潜力,逐渐形成了‚以能人创业为先导,能人创业带动农民就业、农民就业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共创共富‛的农民持续增收机制,农民收入呈现水平高、速度快、差距小的特点。2016年,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66元,连续32年居全国省区第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年均增长12%;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为2.066,为全国各省区最小;11个地级市中有7个市城乡居民收入比值缩小到2以内,农民收入最高的嘉兴市和最低的丽水市比值为1.76,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五、在推动扶贫开发上,习近平同志针对当时欠发达地区

— 5 —

发展滞后和仍有大量贫困人口的问题,提出‚努力使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全省经济新的增长点‛‚不能把贫困村、贫困人口带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要求,强调‚现代化建设不能留盲区死角,实现全面小康一个乡镇也不能掉队‛(2003年1月13日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强调‚把扶贫这件事扎扎实实做好。勿以善小而不为,虽然比例是小的,人口是少的,好像无关浙江省大局,错了,一个也不能少‛(2007年1月23日在加快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现在的贫困问题不是块状贫困,而是星星点点的点状贫困,这要求我们扶贫工作观念要明晰,定位要准确,要做到因地制宜‘真扶贫,扶真贫’‛(2003年1月20日在浙江‚两会‛期间参加省人大温州代表团讨论时的讲话),要求‚欠发达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要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进一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尽快改变落后面貌‛(2003年1月13日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主持制定了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文件,部署实施了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山海协作、百亿帮扶致富建设等扶贫工程,亲自创立了结对帮扶制度。这是扶贫开发战略、路径、方式的重大变革,是对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农户的深切关怀,为推进浙江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提前消除绝对贫困指明了前进方向、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年来,浙江牢固树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思想,坚持把扶贫开发融入‚四化同步‛进程,坚持消除绝对贫困与减缓相对贫困并

— 6 —

重、区域发展与群体增收并重、搬迁集聚与就地发展并重、造血扶贫与输血扶贫并重,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大力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重点欠发达县特别扶持计划、山海协作工程、山区经济发展等一系列扶贫工程,扶贫开发取得历史性成就。2015年,全省家庭人均收入4600元以下绝对贫困现象全面消除,26个欠发达县一次性摘帽;2016年,全省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达到10169元,与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缩小至2.25。

六、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习近平同志针对浙江先期遇到保护生态环境与加快经济发展的尖锐矛盾和激烈冲突,强调‚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坚定不移地走这条路‛(2005年8月15日在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考察时的讲话),指出‚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2005年8月24日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栏目评论),作出了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的战略决策。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理念的嬗变和升华,是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认识飞跃,是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重要理论遵循和实践指南,有力推动了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这些年来,浙江坚定不移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7 —

的路子走下去,大力实施‚811‛美丽浙江建设行动,果断打出‚五水共治‛等转型升级组合拳,深入推进‚千万工程‛、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养生养老、运动健康、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美丽经济,率先实施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挂钩的财政收费制度、与出境水质和森林覆盖率挂钩的财政奖惩制度,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更高水平。全省生态环境发生优质水提升、劣质水下降,蓝天提升、PM2.5下降,绿化提升、森林火灾下降的‚三升三降‛的明显变化。2016年,全省森林覆盖率61%,平原林木覆盖率19.8%。

七、在公共服务供给上,习近平同志针对农民公共服务需求日益增长而农村公共服务发展明显滞后的问题,强调‚要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的力度,把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教科文卫体等社会事业的重点放到农村,全面改善农村的供水、供电、环保、交通、通讯、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等公共服务的基础条件,继续大力实施城乡教育均衡工程、农民健康工程、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小康健身工程,全面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建立健全多层次、普惠性的农村社保体系,不断提高农村社保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公共服务的差距‛(2006年3月23日在省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学习会上的讲话),在2004年率先建立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每年办好10方面民生实事。这是对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思想的生动诠释,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率先探索,推动了浙江省农村公共服务

— 8 —

的加快发展和城乡一体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的加快构建。这些年来,浙江坚持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重点,完善城乡一体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加快城乡公共服务制度接轨、质量均衡、水平均等。2015年底,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度为90.7%,5年提高8个百分点。2016年,县县建成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卫生城市、卫生县城实现全覆盖,全省农村基础养老金每月135元,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人均筹资标准每年859元,农村低保平均标准每月631元,68个县(市、区)实现城乡低保同标。

八、在农村基层党建和乡村社会治理上,习近平同志针对农村社会结构变动、价值观念多元、民主意识增强等新情况新问题,指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战斗堡垒,使农村基层党员和干部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排头兵‛(2006年3月23日在省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学习会上的讲话),强调“确保农村稳定,为农民群众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农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2004年1月4日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建立推行了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总结提炼了‚后陈经验‛(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创新发展了‚枫桥经验‛(矛盾不上交、问题不出村),提升实践了‚新仓经验‛(生产供销联合与合作)。这是对农村基层党

— 9 —

建、基层民主、基层管理和新型联合与合作的创新实践,是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的有效探索。这些年来,浙江把加强基层党建作为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基础,推行农村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和‚浙江二十条‛,创新推出乡村‚四大平台‛、三多清理(机构牌子多、考核评比多、创建达标多)、农村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村民说事制度、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新乡贤治村等一系列举措,强化了农村党的领导,保障了农民民主权益,丰富了基层民主形式,优化了基层公共服务,有力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九、在深化农村改革上,习近平同志着眼于构建城乡一体化制度体系,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工程建设,着力改革城乡二元体制机制,指出‚改革是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出路‛(2004年1月4日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深化改革是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和动力源泉‛(2006年3月23日在省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学习会上的讲话),强调‚要致力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深化征地、户籍、就业、社保等城乡配套改革,消除影响‘三农’发展的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给农民平等的发展机会‛(2004年1月4日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求‚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都能在农村迸发活力、创造财富‛(2006年3月23日在省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学习会上的讲话),部署实施了县乡财政体制、乡镇机

— 10

构、征地制度、农村金融、教育卫生等农村综合改革,探索实践了发展‚三位一体‛合作经济改革试点,并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最根本的是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共同进步的发展格局‛(2006年3月23日在省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学习会上的讲话)。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制度创新,推动了浙江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加快建立。这些年来,浙江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三农‛发展的根本动力,设立农村改革试验区,协调推进‚四化同步‛,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臵体制基本建立,城乡生产要素平等交换体制加快构建,初步建立起工农互促和城乡统筹的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农民群众获得更多改革红利。至2016年底,全省符合条件的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率95%,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覆盖率达99.5%,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覆盖率达96%,省市县乡四级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农合联组织体系全面构建。

总书记‚三农‛思想博大精深,立意深远,视野广阔,内涵丰富,从宏观全局和历史进程,全面阐述了‚三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深刻揭示了现代化进程中城乡关系变迁的一般规律和富民强国之路,提升了农村改革发展经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做

— 11

好‚三农‛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浙江将深入学习、认真贯彻总书记‚三农‛思想,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和浙江精神,围绕‚两个高水平‛奋斗目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城乡融合,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 12 —

第五篇: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指导思想

【摘要】中共十八大之后,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提出了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系列理论观点和政策措施,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指导思想,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三农”问题;城乡发展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351(2014)03―0051―08

中共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就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问题作了许多论述。这些论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体战略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的深刻认识、解决“三农”问题的坚定决心和总体思路,是中国共产党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最终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指导思想。

一、 习近平关于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问题的主要观点

(一)“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是要将“二元”变成“一体”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意思是能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要看农业能不能实现现代化、农村和农民能不能实现小康。这里的“老乡”就是农业、农村、农民。习近平在视察工作的时候,在一些重要会议上,都曾用“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句话来表述“三农”问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

2103年4月9日,习近平在海南省考察工作,他对亚龙湾兰德玫瑰风情产业园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种植经营玫瑰花、示范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做法表示肯定。他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把中央制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贯彻落实好,使热带特色农业真正成为优势产业和海南经济的一张王牌,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1]

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在湖北省鄂州市长港镇峒山村同部分村民进行座谈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我们既要有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也要有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两个方面要同步发展。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把广大农村建设成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2]他说,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3]

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再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讲话全文没有在媒体公布,但官方媒体对会议精神的报道应当与习近平讲话精神是一致的。报道称“会议强调”: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我们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4]

在现阶段,“三农”问题仍在严重阻碍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习近平2013年11月16日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作《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时指出:“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趋势没有根本扭转。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5]而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则明确作出了“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的判断,并提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6]根据这一判断,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改革举措,包括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等。

(二)“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根本在于深化改革、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习近平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多次强调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2013年7月21日,习近平在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考察,在讲到“工业化很重要,我们这么一个大国要强大,要靠实体经济,不能泡沫化”的同时,他强调说:“自力更生任何时候都不能少,我们自己的饭碗主要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7]在2013年12月23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在讲话中再次强调了这一论断。根据习近平讲话精神,会议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为此会议要求集中力量首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4]

习近平认为,保障粮食安全,根本在于深化改革、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2013年11月27日,他在山东省召开座谈会,在听取农业科研机构、农业行政部门、基层干部等有关人员对“三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之后,他说,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解决好“三农”问题,根本在于深化改革,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8]在山东考察时习近平就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推进农业现代化问题指出:当前,重点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习近平强调,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原则,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安全环保法治化,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8]2013年12月23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则对什么是和如何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出了论述: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农情,遵循现代化规律,依靠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会议提出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涉农行政管理方式创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继续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处理好政府和农民的关系,切实维护农民权益,坚持因地制宜、试点先行,尊重农民和基层首创精神;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把方向、管大局、抓重点,地方按照中央“三农”决策部署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问题。[4]这一部署,具体体现了习近平深化改革、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要求。

在具体操作层面,习近平十分重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问题。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在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考察时提出,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好好研究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流转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基本农田和粮食安全,要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2]根据习近平关于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关系的讲话精神,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这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魂”。会议从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入手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行了部署。农村集体土地应该由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农民家庭承包,其他任何主体都不能取代农民家庭的土地承包地位,不论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利。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同经营权主体发生分离,这是我国农业生产关系变化的新趋势,对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规模经营,要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相适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要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推动土地经营权等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4]

关于将来“谁来种地”的问题,对于保障粮食安全,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至关重要。为此,2013年12月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解决好这个问题,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提高种地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加农民务农收入,鼓励发展、大力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把培养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实用人才培养计划,确保农业后继有人。要强化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创造良好务农条件和环境,要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建立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体系,制定大中专院校特别是农业院校毕业生到农村经营农业的政策措施。要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建立专门政策机制,构建职业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同时,也要继续重视普通农户的生产发展。[4]

(三)以推进城镇化作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十分重视城镇化在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中的重要作用。2013年10月8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中说:“持续进行的新型城镇化,将为数以亿计的中国人从农村走向城市、走向更高水平的生活创造新空间。”[9]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

在2013年12月12日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分析城镇化发展形势,明确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根据习近平的讲话精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会议认为,城镇化目标正确、方向对头,走出一条新路,将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10]

在推进城镇化的问题上,习近平非常重视城市群建设,他亲自指导和推动了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并作重要讲话。习近平一直十分关心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2013年5月,他在天津调研时提出,要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京津“双城记”。2013年8月,他在北戴河主持研究河北发展问题时,又提出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此后,习近平多次就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重要指示。[11]京津冀城市群的建设发展,必将对加快推进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起到极为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四)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任务

中共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也体现了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任务、新要求。2013年5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系统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目标任务,回答了什么是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些论述与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密切相关。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要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这是现代化建设全局性的目标,也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目标。习近平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这些理念、国策、方针等等也要体现在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习近平强调,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要坚定不移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服务功能,这些都是城乡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内容本身。习近平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12]据此,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5]这一新格局也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根据习近平讲话精神,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强调推进城镇化要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要减少工业用地,适当增加生活用地特别是居住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园地、菜地等农业空间,划定生态红线。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10]

(五)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一定要科学规划

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强调,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既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在创造制度环境、编制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职能;注意处理好中央和地方关系,中央制定大政方针、确定城镇化总体规划和战略布局,地方则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总体规划,制定相应规划,创造性开展建设和管理工作。会议强调,推进城镇化,既要优化宏观布局,也要搞好城市微观空间治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布局作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对于政府来说,加强城镇化宏观管理就是要制定实施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有关部门要加强重大政策统筹协调,各地区也要研究提出符合实际的推进城镇化发展意见。要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立法工作。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城市规划要保持连续性,不能政府一换届、规划就换届。编制空间规划和城市规划要多听取群众意见、尊重专家意见,形成后要通过立法形式确定下来,使之具有法律权威性。[10]这些会议精神,体现了习近平的一贯要求。

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考察时指出,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13]

(六)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要加强城乡社会管理制度创新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目标体现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进程中也包括城乡社会管理制度创新。三中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具体任务是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从严合理供给城市建设用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等等,这些都是对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的具体要求。

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强调,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14]也正如习近平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15]农村社会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也是如此。根据习近平的讲话精神,2013年12月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社会治理制度也必将体现中国优秀文化传统。

就城市的社会管理问题,2014年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对上海市提出了明确要求,就是要努力走出一条符合特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习近平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习近平强调,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要着力提高干部素质,把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作为重要任务,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去建设和管理城市。[16]这里说的是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的社会治理问题,实际上也适用于中小城市以及许多新型农村社区。

就农村社会管理改革创新来说,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要搞好农村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重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确保农村社会稳定有序,及时反映和协调农民各方面利益诉求,处理好政府和群众利益关系,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社会矛盾。要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快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完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保证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4]这里城乡社会治理在具体要求上有所区别,但在理念上是一致的,体现了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方向。

(七)要积极进取、加强领导,依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对各级领导干部推进各方面工作特别是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提出了许多明确和具体的要求,这些要求也适用于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各项工作。

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习近平对如何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提出了要求。2013年11月下旬,习近平在山东调研期间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胜利闭幕,军令状已经下达,集合号已经吹响。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改革蓝图有了,现在的关键是把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重点是坚定信心、凝聚共识、落到实处。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难题,不深化改革不行,深化改革力度小了也不行。必须凝聚共识,使全党全社会都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要联系实际、研机析理、解疑释惑,引导干部群众全面准确地把握各项改革举措,不要盲人摸象、以偏概全,不要不明就里、大而化之。要正确推进改革,坚持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要准确推进改革,认真执行中央要求,不要事情还没弄明白就盲目推进。要有序推进改革,该中央统一部署的不要抢跑,该尽早推进的不要拖宕,该试点的不要仓促推开,该深入研究后再推进的不要急于求成,该得到法律授权的不要超前推进。要协调推进改革,注重改革的关联性和耦合性,把握全局,力争最大综合效益。要善于把自觉维护中央大政方针的统一性严肃性和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8]这里的要求是就全面深化改革而言的,适用于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中的改革工作。

习近平强调,领导和推进改革,一定要把握大局、审时度势、统筹兼顾、科学实施。2014年1月22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要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在涉及道路、理论、制度等根本性问题上,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要严格按规则和程序办事,坚持集思广益、民主集中,凡是议定的事要分头落实,不折不扣抓出成效。要强化改革责任担当,看准了的事情,就要拿出政治勇气来,坚定不移干。要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改革措施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改革的政策主张。要把握大局、扎实推进,战略上勇于进取,战术上稳扎稳打。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落实下来,要在总体工作思路上多动脑筋、多下功夫。[17]领导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改革也必须这样做。

习近平提出,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重点,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2014年2月2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对重大改革尤其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决策,要建立社会稳定评估机制。要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对改革效果进行全面评估。[18]推进农村各项改革也应当于法有据。

二、习近平关于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思想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关于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思想观点、政策主张和工作要求,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

(一)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理论政策

习近平对我国“三农”问题的分析判断、解决“三农”问题对策的提出,都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是依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新时期新情况新问题所作出的新概括。“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用的是新词,但对解决“三农”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的地位作用的判断,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并无不同。胡锦涛所作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习近平更多采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提法,其涵义也是一致的,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脉相承,也体现了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时代精神。

(二)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巨大的政治勇气,积极进取的担当精神和魄力,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务实作风

习近平出任中共中央新一届总书记之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一系列重大历史性成就,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但前进道路上也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19],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判断、新思路。2013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了到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这种直面问题、勇于担当、自我加压的做法,凸显了积极进取、昂扬向上、大胆寻求突破的精神状态,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的信心,激发了全国人民投身改革、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就解决“三农”问题来说,三中全会关于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改革举措和具体部署,抓住了“三农”问题的根本和要害,也体现了难得的政治勇气、担当精神和务实作风。习近平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明确提出并坚持致力于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这就是一种敢于碰硬的政治勇气和担当精神。城乡二元结构以及建立其上的体制机制在我国已经根深蒂固、盘根错节,要破除这一体制,最需要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克服部门利益掣肘,但这是十分困难的。无疑,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一系列重要举措,尤其是习近平本人曾经在陕北贫困农村插队7年的经历,从政以后对“三农”工作长期和高度的重视,对“三农”问题的深入研究,经常深入农村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等等,都让人们看到了最终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希望。

(三)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和底线思维

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中坚持战略思维,就是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来认识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意义、来制定和实施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政策措施。习近平提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就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认识“三农”问题的极端重要性的战略思维;习近平提出把饭碗端在中国人自己的手里,这也是从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意义上作出的判断。

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中坚持辩证思维,就是要以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研究问题、制定政策,善于分清主次矛盾和轻重缓急。习近平所要求的“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注重改革的关联性和耦合性”,“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等等,都是辩证思维的体现。习近平提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好好研究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者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深刻的辩证思维。把农民土地权利细分为三种权利,着眼于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的合法权益,可以有效地促进土地流转,有利于一部分农业人口转移出来,有利于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也打破了传统所有制理论对改革的阻碍,促进了农村土地所有制理论的创新。强调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对于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也是极为重要的。事实上,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改革政策正是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辩证思维的产物。安徽小岗村农民“大包干”的探索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而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把“大包干”变成为我国农村的土地承包制度,就是一种顶层设计。顶层设计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必须以摸着石头过河为基础,但摸着石头过河的局部的感性的经验也必须上升为顶层设计,才能实现摸着石头过河的价值。2013年7月习近平在湖北调研时提出,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五个辩证关系就是辩证思维,不仅仅体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中,也体现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改革和建设的政策和实践中。

“底线思维”是习近平在2013年4月上旬之前的一次讲话中提出来的①,就是要设置一些不允许突破的底线作为开展工作的基础,“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习近平2013年10月7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中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这是一种底线思维。[9]2014年2月28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时所说的“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18],这也是一种底线思维。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中,也有许多“底线”,比如粮食安全是一条底线;把农业看作是“四化同步”的短腿、把农村看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是底线思维;调整与农民的利益关系时必须以农民自愿为原则,这也是底线思维。因此,习近平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设置了底线,对于大力推进农村改革、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至关重要的。

注释:

①这一提法多为一些文章所引述,未见确切出处。如作者署名为慎海雄的《领导干部要善于底线思维》一文(发表于2013年4月7日《新华每日电讯》)写道:“总书记不久前在讲话中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海南考察时强调 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 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N]人民日报,2013-04-11

[2]习近平在湖北考察改革发展工作时强调 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脚踏实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N]人民日报,2013-07-24

[3]习近平: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7/22/c_116642856htm

[4]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3-12-25

[5]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3-11-16

[6]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

[7]习近平:饭碗主要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7/21/c_116625841htm

[8]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强调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N]人民日报,2013-11-29

[9]深化改革开放 共创美好亚太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3-10-08

[10]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3-12-15

[11]习近平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汇报时强调 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 努力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4-02/27/c_126201296htm

[1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13-05/24/c_124761554htm

[13]习近平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强调 立足优势 深化改革 勇于开拓 在建设首善之区上不断取得新成绩[N]人民日报,2014-02-27

[14]习近平: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2/17/c_119373758htm

[15]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

[16]习近平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加强和创新特大城市社会治理[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3/05/c_119627155htm

[17]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强调 把握大局审时度势统筹兼顾科学实施 坚定不移朝着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前进[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1/22/c_119087717htm

[18]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强调 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 真抓实干蹄疾步稳务求实效[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2014-02/28/c_119558018htm

[19]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强化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1/14/c_118967450htm

[责任编辑张海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学支教计划范文下一篇:学习经验教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