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改进论文

2022-05-07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学校德育改进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在初中教学中开展德育,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应关注学生成长变化,及时开展德育疏导教育;积极融入地域文化,激发学生德育参与兴趣;组织德育相关活动,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

学校德育改进论文 篇1:

浅析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改进

摘 要: 我国多元文化的社会现实给学校德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拓展了学校德育的 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使学校德育增加了取舍不同文化价值观的难度,也加大了学校德育把握的 难度和要求。在多元文化社会里,多元文化的冲突极大地影响了学校德育的内容、效果等, 导致学校德育效果甚微。为此学校德育要主动应对多元文化挑战,适时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 内容、方法,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在德育内容取舍上做到“洋为中 用、古为今用”,在德育方法改进上做到宽容、对话、参与。

关 键 词:多元文化;德育;价值观

当今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是人们生活在多元文化社会里。我国多民族共存的现实使我 国具有多元文化共存的传统,而随着现今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深入,经济成分的多元并 存局面出现,社会各种利益主体的多样性也就随之出现了,这必然导致社会思想文化的多元 化,出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冲突与并行发展的局面。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 步扩大和全面加入WTO,西方各种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标准、道德准则等意识形态内 容不断涌入中国,这又形成了当今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融、冲突与并行发展的局面。此 外,当今中国社会还有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并存的现象。 当今多元文化并存现象借助于现代传媒手段突飞猛进的发展,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影 响加深,导致人们的各种思想观念发生许多碰撞,给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带 来了严峻挑战,迫使学校德育工作者思考一个重大的问题:学校德育何去何从?

多元文化格局导致多元文化社会生活出现,过去的一元文化道德教育已不适应当今多元文化 社会生活的大变迁,如何面对多元文化社会中道德教育的困难成为了时代的重要课题。本文 试图从分析多元文化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提出的严峻挑战出发,研究多元文化冲突 对学校德育的内容、效果等带来的不良影响,提出学校德育工作改进的对策思路。

一、 多元文化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在多元文化社会里, 多元文化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 一方面, 多元文化社会拓展了学校德育的发展空间, 因为多元文化社会环境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学生 对社会的理解能力大大增强, 对社会各种思想道德现象的敏感程度提高了, 接触的广度、深 度也大大拓宽了, 这就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文化选择机会和价值取向, 赋予了他们更多的自 由和更丰富的精神世界。 多元文化社会便于学校德育培养具有鲜明个性、鲜活特点的学生 群体, 使学生的创新精神、民主法纪 意识、诚信意识等得到提升; 便于学校德育传承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扬 弃, 创造新文化, 从而促进多元文化社会的发展与繁荣。

但另一方面,多元文化社会给学校德育带来了许多的困难与考验,那就是:面对多元文化,学校 德育到底以何种文化作为教育价值的标准?即如何在教育上取舍不同文化的价值观?这在理论 上简单地谈论是容易的,然而在实践上,大学生、学校教育工作者如何作出判断和选择则是极 其困难的。

面对多元文化,学生的价值选择更加困难,因为多元文化给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树立了 多种多样的文化价值标准,而每一种文化价值都有其特有的文明、历史积淀和许多内在的合 理性和光彩照人的文化魅力,当然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而当今社会因没有一个明显的文化权威和价值评判标准 ,于是当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各种道德言论、行为向学生走近时,青少年学生怀着对未来 美好世界的憧憬和单纯的动机,要么采取全盘接受的态度,对各种道德言论、行为来者不拒; 要么全盘否定、无所适从,因为青少年学生既缺乏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能力, 又缺乏对多元文化价值观的辨别能力。

对于学校德育而言,多元文化加大了学校德育把握的难度,因为多元文化必然导致多元 价值观,人们在多元价值观面前难以选择统一的文化价值标准,从而引起价值观、文化信念和 行为方式等方面的错位和迷失,给个体的心理及社会带来冲击,引起震荡,道德相对主义“泛 滥”[1]。当今校园里大部分学生思想活跃,一部分学生价值观念混乱,思想道德状 况不容乐观,学校德育工作者经常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捉摸不透,工作中经常是“头痛医头”、 “ 脚痛医脚”而难于达到德育要求。所以多元文化使学校德育工作经常处于一种断裂、松散或 多元的状态,难于集中统一实施。

二、 多元文化冲突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不良影响

虽然多元文化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由和 更丰富的精神世界,有利于学校德育培养具有鲜明个性、鲜活特点的学生群体,但不可否认 的是,多元文化冲突导致的价值观念混乱状况实在令人担忧。整个社会、学校里充斥着各种 各 样的文化冲突:其中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冲突严重影响了 当今学校的德育工作。多元文化冲突致使整个社会和学校德育都徘徊在价值取向的十字路口 ,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空前困难。

1. 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直接影响了学校德育的内容

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指的是以儒家文化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以欧美文化为主的西方 文化之间的冲突,这两种文化长期以来遵循着各自的发展道路和文化传统。儒家 文化主要强调这样的价值观:注重权威和等级制度,强调个人权利和利益 居次要地位,国家利益高于社会利益和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等。西方文化则强调这样的价 值观:崇尚自由、平等、民主、个人主义,反对权威,赞成制衡,鼓励竞争,崇尚人权等[2 ]。文化是德育的基础,它不仅影响德育的核心、道德观念,也决定着德育的过程、形式; 它既是德育的客观背景,又是德育的载体。在当今中国,学校德育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不 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途径。它一般包括 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三个方面,受社会经济政治和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所 制约,同智育、体育、美育等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当今学校德育内容就是让学 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勤劳、勇敢、诚信、宽容等优良品德,既要对学生进行反映时代 精神 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等内容的教育,也要对学生进行西方文化中竞争、效率、 民主、平等、法纪等内容的教育。

当今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互相渗透、交融, 影响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确立过程中人们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价值选择等, 而西方文化的价值观更容易使 富有朝气而又缺少阅历的青少年学生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 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信仰动摇,这样必然影响着当今学校的德育内容。 如何取舍中西文化中的精髓、糟粕是当今学校德育 面临的巨大困难之一。 因为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伦理规范、理想人格、审美情趣等 大部分是在家庭和社会中形成的, 所以当今社会学生的价值评判不可能仅由权威人士(专家 、学者、教师等)或权威机构(学校等)施以简单的“正误裁判”就可决定取舍而达成所谓的 “共识”, 而应该由学生在综合考虑各种外部压力与自身情况下作出适时的“取舍选择”和 “价值选择”。

2. 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冲突导致学校德育收效甚微

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冲突指的是学校德育的传统主流文化内容、工作方法和评价等与当 今社会非主流文化内容、评价等之间的冲突。学校德育传统的做法是在单一、封闭的环境下 ,教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等讲解“正统而单一”的德育内容,通常采用典型示范、情感陶 冶、社会实践、调查访问等方法来开展德育活动,德育活动结束后采用奖惩激励、评比选优 等 方法巩固德育效果。然而当今学生在接受学校德育主流文化教育时也接受了各种非主流文化 ,如宿舍文化、课桌文化、服饰文化、网络文化、短信文化、卡通文化等风靡校园。非主流 文化的传播和盛行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校园注入活力和激情,但消极作用更为明显。网 络的匿名性、虚拟性、某些欺骗性,使学生经常出现有悖常识、常规和道德规范的行为,而 且网络文化、影视文化中充斥的色情、消极颓废思想情绪,导致学生出现浮躁化、庸俗化的 言行等,这些非主流文化极大地冲击和左右着学生主体的思想、价值观、行为方式[3] 。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冲突使学校德育经常陷入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学校课程与社 会影响的巨大反差、矛盾中,学校教师经常感叹学校德育收效甚微就不足为怪了。

三、 多元文化背景下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对策思路

当今学校德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考虑多元文化社会这一因素,必须改变观念,运用中国传统文 化“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宽容态度应对当今学校多元思想、多元文化的碰撞。学校德 育工作的改进应从德育内容的取舍、德育方法的改进等方面着手。

1. 德育内容的取舍[CDF2]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德育是为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发展、要求服务的,因此学校德育内容改进应当是把社会发 展、需求与人的发展、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即学校德育既要注意向学生灌输有关社会发展、 国家利益、政治目标、民族价值观的内容,也要注意向学生传授有关人类优秀文化、文明成 果等内容,还要进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的教育,促进学生个体心理健康,完善其人格。

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多元文化社会发展使人类道德文明的相互融合程度加深,信息化浪潮使人 类道德文明融合速度加快,人类社会道德文明的异质性淡化、单一性减弱,整合性则在加强 。所以学校德育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把西方文化 、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融合在现代学校德育内容里,使学校德育内容更具时代性内涵。在多元 文化社会里,学校德育对人类道德文明不能进行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应运用“和而不同” 的思维方式,既吸收西方文化的积极合理内容,尊重不同文化的独立性,又反对西方的“文 化霸权”。因此学校德育既要吸取西方文化中竞争、效率、民主、平等、开放等适合 当今社会发展要求和学生发展所需的内容和精神,也要吸取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 勤劳 、勇敢、诚信、宽容等符合社会要求和学生发展所需的内容和精神,更要大力弘扬赋予中华 民族时代精神的长征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改革创新精神等,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 继承和发扬。而必须舍弃的是西方文化中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倾向和传统文化中 等级、权威、因循守旧等不利于学生成长和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观念、内容。而且,当今的学 校德 育还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学校德育要把对学生的道德规范教育和道德人格塑造结合起来,加 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承受能力教育。

2. 德育方法的改进[CDF2]宽容、对话、参与

很多学者认为,在多元文化社会里人们需要具有宽容的精神,对话的精神,相互理解的精神, 共同参与、共同创造和互惠共享的精神[4]。传统的德育方法“我讲你听”、“简 单的奖勤罚懒”、“单一典型示范”等已不适应当今的学校德育。当今学校德育方法的改进 依然要用“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把我国“寓教于乐”、“教”与“导”的德育模式与欧 美国家的“公开的演讲”、“平等的辩论”德育模式结合起来。可以看到现实中学校德育广 泛采用的西方文化中张扬学生个性的演讲赛、辩论赛等“对话”德育形式已收到了很好的德 育效果。所以面对多元文化的影响和渗透,学校德育不可能再用封闭的方式,排除多元文化的 影响,用对立的方式阻止多元文化的进入。一个国家只有用包容的态度吸收不同文化的更多 营养,才能不断提升本土文化的成长力,增强民族的文化国力[5],依附于文化载体的 德育同样如此。时代发展呼吁多元文化社会中学校德育摒弃 “训导观”,运用“指导观”, 指导学生在对各种文化、道德取向与道德规范的社会价值进行比较、分析与鉴别的基础上, 结合个人道德认知状况,自主、合理地选择个人所应确立的真正符合时代要求的道德观念。 “德”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育”出来的,所以在多元文化社会里,学校德育应当更多地 应用“情景创造”、“协商对话”等多种参与形式,让学生在处理现实的道德问题,体验道德 冲突的过程中增加对规则、道德的认知和理解,促进个体道德的发展,而不是盲目地接受和无 条件地服从。实践证明 “参与”的形式经常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学风.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德育改革[J]. 思想理论教育, 200 5(11):43-46.

[2]塞缪尔•亨廷顿.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 周琪,刘绯,张 立平,等译. 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2:250.

[3]彭进清. 高校大学生道德现状与特点分析[J].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 06,13(1):98-100.

[4]黄向阳. 德育原理[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64.

[5]周肖兴. 文化的多元性与德育创新[J]. 新东方, 2006(8):48-50.

作者:李光莉 田雪飞

学校德育改进论文 篇2:

学校德育模式改进策略研究

摘 要:在初中教学中开展德育,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应关注学生成长变化,及时开展德育疏导教育;积极融入地域文化,激发学生德育参与兴趣;组织德育相关活动,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

关键词:初中教育;德育模式;成长变化;地域文化;德育活动

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推行,人们对于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普及德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下面,从不同的角度对初中德育模式的改进策略进行探究。
一、关注学生成长变化,及时开展德育疏导教育

与其他年龄阶段的学生相比,初中生正处在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过渡时期。在这个阶段,教师和家长的教育对学生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因此,想要引导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教师就要做好相关的教育工作。将道德教育与日常教学相结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学生对于德育的重视,也能使他们更加全面和充分地接受道德方面的培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非常容易产生心理上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全面和深入地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变化,及时发现他们在接受德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他们进行疏导和教育,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德育。

传统的道德教育过于重视统一的教育,却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因此,为了使德育能够更加高效,教师要善于关注每一个个体,及时地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效的疏导和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将德育与日常的教学结合在一起,给学生灌输道德教育的思想。在道德教育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找几名学生谈一谈自己在接受道德教育过程中的收获与疑问,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全班进行一次小型问卷调查,让学生们能够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及自己对于德育过程的建议记录下来并反馈给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够对德育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这对于更加高效地进行后续的德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积极融入地域文化,激发学生德育参与兴趣

道德教育不仅仅是一个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更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而且能对文化的内涵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将各地的地域文化与德育过程相结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参与道德教育的兴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德育过程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在对初中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融入当地的地域文化,讓学生们能够真实感受德育过程的趣味性。

对于初中生来说,地域文化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也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和亲近性。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穿插地域文化,不仅能够增加乡贤美德的影响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们参与德育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融入地域文化。例如,在对初中生进行道德教育之前,教师可以先在网上搜集当地有名的人和事,将其中体现的美好品德进行总结。在正式开始道德教育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这些有名的人和事,也可以放映相关的视频和历史资料,让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和深入地了解当地的品德文化,激发他们深入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够了解真实的历史事件,也能更加真实地感受良好的品德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组织德育相关活动,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

道德教育是一个需要将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过程,但在传统的道德教育中,教师往往更加重视理论的教授和灌输,却忽略了实践的过程,这就导致学生们无法真实感受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于自身发展的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道德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更有针对性地组织与德育相关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德育的乐趣。

组织与德育相关的活动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道德发展天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参与道德教育的兴趣。因此,教师要适当地组织与德育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们能够亲身体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分别扮演过马路的老奶奶、过马路的盲人、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来往的路人和帮助别人的初中生,组织他们对十字路口过马路的情况进行全真模拟,让他们能够将自己带入真实的情境中,感受良好的道德品质对自己与他人的重要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够有非常高昂的参与热情,也能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总之,对于初中生来说,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对初中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德育模式的普及,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让他们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教师也可以适当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帮助他们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翁庆双.基于观念建构的初中科学学科德育实践探索[J].中小学德育,2017(12).

[2]孙友军.初中学生的德育管理对策分析[J].内蒙古教育,2017(18).

作者:赵武基

学校德育改进论文 篇3: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思考

学校育人,德育为首,这是古今中外千百年来教育形成的共识。“教”乃传授知识,“育”乃树德立人,“教”与“育”的有机结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当前正值社会转型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发生剧烈摩擦和碰撞,这对学校德育工作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在新形势下抓好学校德育工作,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必须实事求是、注重实效

总体上看,目前学校的德育工作确实存在实效性差,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正像有人总结的那样“目标太高、内容太空、方法太死、观念太旧”,造成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小学共产主义、中学集体主义、大学个人主义”的倒置问题,并形成了“人人讲德育的重要性,上上下下都喊德育为首,方方面面都花了不少时间精力,总结出不少套路和经验,回过头来还是效益不高”的怪现象。为此必须紧密结合地区的德育资源、地区特点、社会环境、学校类别、学生年龄等具体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同时,德育工作还要遵循青少年品德形成和身心成熟的规律,出手要低,注重从细节、小处抓起,抓住抓牢并长期坚持下去。

必须解放思想、勇于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每一名德育工作者都应该领悟到,不从现实出发,不进行创新,就无出路,就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也就很难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很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然,创新并不是全盘否定过去的一切,相反,传统文化中许多优秀的东西必须借鉴、继承、发扬、光大。学校德育工作要着眼于造就一代适应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的新人,要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开拓出全新的德育工作的新内容、新方法、新途径。

必须拓宽教育领域、注重延伸

近年来,学校德育工作注重校内的“阵地战”,且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如,主渠道下的学科渗透,活动育人的班队会、科技节、文化节、社会实践等,这些都可以在形式继承的基础上从内容、方法上加以充实创新,并纳入主线,突出重点。同时,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校内的德育工作中,要积极开拓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新的领域,通过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咨询室等途径,使心理学内容真正纳入德育工作的范畴。与此同时,还急需拓展校外(家庭、社区)教育领域,延伸学校德育工作的范围。

必须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注重完善机制

要实现学校智育、德育全面发展,就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探索并建立科学、规范的机制。在学校的具体工作中需要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把学校德育工作同其他调控手段结合起来,把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同奖惩,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两张皮”现象;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学校德育评估条例,形成督导和评估的考核机制,监督德育总目标的实施,确保学校德育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建立起学生个体素质的测评指标体系,实行德育学分,对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科学考评和规范化管理;要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实现德育载体的现代化,借助网络、资料库、电子阅览室、校园电视台等现代化装备,提高德育效果,通过设立德育网站,建立计算机网络空间论坛,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建议,进行心理调节;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锻炼,陶冶情操,提高道德水平。

俗话说“浇树先浇根,教人先教心”。在人的发展中,德育起着核心作用。因此,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牢固确立德育首位的意识,把德育为首与教学为主有机地统一于以育人为中心的学校教育整体之中,促进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必须主动出击,坚持高格调、高起点、高标准,从求实、创新、拓宽领域、推进改革等方面入手,才能见到实效。

(作者单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附属中学)

作者:王智霞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电网应急管理论文下一篇:体育艺术人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