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模式

2022-09-10

当今社会,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知识和技术的更新周期明显缩短, 人们必须不断地学习, 才能适应现代社会文明的需要, 再加之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到来, 人们生存在一个竞争激烈而又复杂的多元社会里, 更应通过不断地学习来完善和提高自身的素质, 才能应对当前各种环境的挑战。

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教学媒体 (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 的出现带来了传统教学媒体无法具备的特性:计算机交互性、多媒体性、超文本性、网络性。这些特性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有所改变, 使学生能够真正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 不再是“知识的存贮器”, 而成为“知识的处理器”。在这种模式下, 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 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我们应该以此为出发点, 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之中, 建构崭新的教学模式。

1 信息共享模式

在信息高速增长的今天, 信息的获取途径呈现多样化。信息处理能力成为每一个人的必备能力。重视对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是现代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随着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的逐步推广和加强, 网络资源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网络教育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基于互联网传播技术的网络教育将改写教育模式, 重新定义教学和学习。网络教育提供的学生学习环境是一个开放式的、自由的空间。相对于传统教学中教科书而言, 互联网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的是丰富全面的学习资料, 它鼓励学生按自己的爱好、环境、心境, 选择适宜自己学习方式的, 内容和过程, 从而创建和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信息共享模式是一种需要学生在课前做大量准备的新型教学模式。具体说来, 就是在课前布置一个具体的主题, 然后, 让学生在课下围绕这一主题采用观察、参观、访谈、调查、上网搜索等手段进行信息搜集整理工作。在课上,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信息, 并引导学生分析信息中反映出的问题。开展此类活动课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分析信息和选择有效信息的能力。

这种类型的活动课的基本模式是:确定主题—布置搜集信息的任务—整理并展示信息—研讨、分析信息—得出结论或引发思考。这种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堂外实践活动和课堂内活动的有机结合,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 在初中三年级第四课第二框“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的教学中, 将其设计为一节搜集分析信息类的活动课。组织学生 (3~5人一组) , 调查自己居住地的周边环境, 观察存在哪些环境污染与破坏, 分析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 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并在课上, 分组以电脑动画、投影片、手抄报等形式进行展示。在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过程中, 在课堂展示的大量信息面前, 环境问题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这几大危害就显而易见了, 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提高了学生处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2 情境创设模式

20世纪80年代初, 美国的大卫·库伯正式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理论。他构建了一个体验式学习模型——体验学习圈:活动 (体验) —发表—反思—应用—活动 (体验) , 依次循环。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 进而发表看法, 然后进行反思, 再总结形成理论, 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1]体验式学习理论注重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或模拟的环境和活动, 学习者“透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感受、觉悟并进行交流和分享, 然后通过反思再总结提升为理论或成果, 最后将理论或成果投入到应用实践中。”[2]

目前, 这个理论己经成为很多培训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核心理论, 包括情境创设式教学。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创设式教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出发来创设情境, 强调学生的亲身实践和自主体验, 通过学生的体验、交流和反思来完成思想品德课相关知识的内化, 并最终用于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因此, 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创设式教学模式的建立, 正是体验式学习理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 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 不能激发联想, 难以提取长时记忆中的有关内容, 因而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进入了课堂, 成为新的教学资源环境。由于多媒体网络能提供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集成的大容量信息, 又具有形式灵活、资源共享、超媒体、交互性等特点, 甚至还能创设更接近实际情景的虚拟化实验学习环境空间, 给学习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认知方式。如何更好地利用和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的优势, 创设和构建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 以利于学生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

这种情境的创设, 是根据教学的需要, 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运用图画、录像、角色扮演等手段, 模拟出特定的情境, 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进行学习, 掌握技能, 内化知识。模拟情境不仅与真实事物有很大的相似性, 而且可以融入丰富的情感。所以, 它比真实的事物更有启发性, 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常用于模拟的采访、招聘、法庭审判和小品表演等角色扮演活动中。例如在学习“财产继承”的相关知识时, 选择一个案例, 然后让学生结合案例开展模拟法庭活动。通过模拟法庭的审案活动, 同学们对“法定继承”的第一顺序继承人范围、遗产继承的顺序和原则等知识会有一个更清楚的理解。

3 师生交互模式

师生关系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 要在明确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转变的基础上, 改变原有的教师与学生的“权威——依存”的关系, 确立“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为了一切学生”的新型师生平等关系。因此, 在初中课堂内活动教学模式中的师生关系应当是民主、平等、合作、和谐、互动、共享和双赢的。学生应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角, 课堂应该是“学堂”。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 学生会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 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

在教学中, 应想方设法创设各种交流情境, 培养学生真诚的态度, 开朗的性格, 善于与人合作的精神, 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培养创新能力。课堂上, 要给孩子们较多的讨论和发言的机会, 使学生在知识方面互相补充, 在学习方法上互相借鉴, 取长补短。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 正为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提供了技术基础。在现代信息技术面前, 学生和教师在获取信息的时候, 基本上能够做到同步。教师所掌握的一些信息, 学生同样可以通过网络等渠道来获得。而在对信息、数据进行搜集整理的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随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

例如, 在初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环境问题”的教学中, 可以设计一组活动课“急待解决的中国城市垃圾问题”。活动课由三节课组成:第一课时中, 在用材料创设情境的基础上, 提出大、小城市的垃圾问题, 揭示垃圾问题的危害性, 并对垃圾问题进行分类说明, 在分组讨论中各组选定要研究的问题;第二课时, 围绕如何处理城市垃圾这一问题加以展开, 结合上节课选定的问题, 分组研究出解决方案, 写出城市垃圾处理计划或城市垃圾处理模式图;第三课时, 主要由教师对各组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展示并论证, 并在学生的相互评价中确定比较合理的假设。整个活动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以教学内容为线索, 教师则当好引导者和组织者, 有计划的推进教学内容。在活动课教学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并通过综合所学知识在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 教师在教学中也负起引导学生的责任, 在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 为学生提供一个开阔的视野, 将环保意识潜移默化进学生的思想深处。而在学生对问题进行分组探讨的时候, 学生与教师之间利用计算机可以随时随地对信息的搜集、处理进行互动探讨。

4 主题探究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多种可能, 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多媒体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它能把过去单一的知识表达结构转变为立体的知识展示结构, 可以扩大知识面, 增加主体参与的选择性;它可把教学内容变繁为简、变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 有效地降低教学难度, 优化教学过程, 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在这一学习过程中, 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灌输, 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 有目的地主动对知识进行探讨, 并且, 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 提高了自身的学习能力。同时, 多媒体也体现出了其较强的人—机—人的交互功能, 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 由被动变主动, 而且可以增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激活学生的创作灵感。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 以类似的科学研究的方式, 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 获取相关信息、交流信息, 最终以电脑作品的形式完成研究任务。

主体探究模式的使用中, 主题的确立尤为重要, 让学生进行探讨的课题一般不是教材中的内容, 而是课后知识的延伸, 甚至是社会现实性的课题, 诸如我国的环境保护、某地区的政治、经济的状况等类问题。课题的设置一定要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年龄特点, 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初中课以学科性综合实践活动为主。研究型课程的整合模式则超越了传统的单一思想政治学科学习的框架, 它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的不同, 将社会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以主题活动的形式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来完成课程目标。学生的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就是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最大限度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的发展。这种学科整合的模式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的过程性。在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 从研究方案的形成、实施到最后任务的完成都由学生自主完成, 而教师仅对学生选题、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进行一般性指导。

当然,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 以上四种教学模式在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学之前就已经形成了, 只是, 在当前的技术背景之下这四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出了新式教学的特点, 显得更为重要。而且, 这四种教学模式也并不是无法兼容的, 而是应该互为补充, 共同促进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水平的提高。

总之, 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 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和主导渠道, 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就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学的教育指导思想, 就要加强德育, 尤其在初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 要进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的教育。在当今信息时代的社会里, 信息技术必须整合到教育教学中, 特别是初中思想政治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才能与时俱进。

摘要:现代的学习过程中, 思想政治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以中介 (媒体) 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 二者有机的结合共同建构起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说, 本文对四种固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开掘, 试图将现代教育技术背景融入其中。这四种模式包括:信息共享模式;情境创设模式;师生交互模式;主题探究模式。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现代教育技术,模式

参考文献

[1] 任长江.体验式培训及其兴起的深层次原因[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4 (8) .

[2] 崔雪琦.论体验式学习理论与中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关系[J].文教资料, 2005 (25)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论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语言的运用下一篇:浅谈COD在线分析仪的应用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