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生态习惯法及其传承

2022-09-11

勤劳、勇敢而伟大的布依族先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逐步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文化。布依族主要分布于黔西南和黔南地区, 历史上的该地区山清水秀、树木苍翠、生态优良。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 自然崇拜观念深深根植于布依族的民族精神, 由此衍生出大量的生态习惯法。

一、布依族生态习惯法的传承形式

内容丰富的布依族生态习惯法主要以五种方式传承至今:歌诗传承、习俗传承、碑刻传承、经书传承、规约传承。

(一) 歌诗传承

布依族是一个擅歌的优秀民族, 歌谣渗透在布依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大量古歌、叙事诗、情歌、礼俗歌流传至今。作为民族地方性知识一部分的布依族生态习惯法主要记载于通过口传的古歌、叙事诗、谚语、民间传说、民间故事等形式流传至今, 它们记载了数量庞大、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布依族生态习惯法, 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所需的第一手材料。如歌谣《十二月农事歌》、《造稻谷》、《撒麻歌》等, 民间故事《阿甲栽秧》等。这些歌谣、长诗、民间故事主要反映出布依族在农业生产等方面的生态习惯和生态智慧, 成为布依族生态习惯法的重要渊源。

(二) 习俗传承

布依族崇拜自然, 相信“万物有灵”。保护山川树木河湖是布依族民众日常生产生活的首要任务, 大量的生态习惯便应运而生, 渗透到布依族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主要通过民族习俗的方式传承至今。如在布依族的生育习俗、节日习俗、居住习俗、种稻习俗、灌溉习俗、卫生习俗、丧葬习俗中, 都能看到布依族生态习惯法的身影, 反映出布依族人保护环境、尊重生命、顺应自然、利用自然、感恩自然的生态智慧和生态伦理。

(三) 碑刻传承

明清时期, 在布依族地区, 这个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多种形式的汉文碑刻和少量的古布依文碑刻。石碑质地坚硬, 抗风化能力强, 能够保存数百年之久。石碑多立于寨口、路口、古树旁、古墓边、山脚下等处, 古树旁、山脚下的石碑多是告诫人们要保护古树、大山的, 对人们起到警示作用, 立于寨口、路口的石碑多是乡规民约, 起到公告、见证和警示作用。这些碑刻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布依族地区的历史事件、乡规民约、晓谕公告等, 其中, 有很多告诫人们要保护山林, 禁止盗伐, 否则予以严重惩戒的条文。如雅水满杠“山今示”碑、长安简约关“州正堂示”碑等。这些碑文是现代意义上的生态习惯法, 它构成了布依族生态习惯法的成文法部分。

(四) 经书传承

《摩经》是布依族的传统经典。《摩经》集中反映出布依族先民对古代氏族、先祖神圣、江河湖海、天地山川、日月星辰的观念与社会生活实践, 既具有史料意义, 也对历史学、语言学、伦理学、人类学、民族学、民族哲学、民族科技、文学艺术等学科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特别是《摩经》记载的山水文化、大竹文化、树文化、鸟文化、舟文化、青铜文化等反映出布依族先民的生态保护的悠久传统, 投射出布依族先民浓厚的生态意识。因此, 《摩经》成为布依族生态习惯法的重要渊源。

(五) 规约传承

新中国成立后, 布依族人民获得了新生。布依族人民从本民族习俗出发制定了大量乡规民约, 很多内容涉及到生态环保。如果说歌诗、习俗、碑刻、经书是布依族生态习惯法的古代传承方式, 那么乡规民约便是其现代传承方式。

二、布依族生态习惯法的主要内容

布依族生态习惯法的内容丰富, 涵盖了从农事节律到生物防治, 从居住选址到房屋设计, 从保护林木到卫生保健, 从人生之初到人生之终, 几乎包括了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 农事节律生态习惯法

布依族先民自古以来就善于农业耕作, 还因此被人们赞誉为“稻耕民族”“水稻民族”。布依族善于农业耕作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对农事节律的把握上, 由此形成大量农事节律生态习惯法。农事节律生态习惯法主要通过歌谣、叙事诗、谚语的形式流传至今, 仍然在指导着布依族地区的农业生产。

(二) 生物防治生态习惯法

作为“稻作民族”的布依族先民特别擅长特别擅长稻作农业, 在长期的稻作农业生产实践中, 他们观察到很多动物喜食稻田中的害虫, 他们就利用这一现象, 在稻田中引入天敌动物捕食害虫。布依族民间叙事长诗《六月六》就描述了利用燕子、蜘蛛、蛤蟆防治蝗虫的场景, 表明布依族先民很早就懂得利用天敌动物即燕子、雀鸟、蜘蛛和蛤蟆防治蝗虫的技术, 这些歌谣流传到今天便成为布依族生物防治生态习惯法。

(三) 居住选址生态习惯法

布依族村寨选址非常重视坐山朝向, 开门放水。布依族村寨或选址于平坝, 或选址于河谷或选址于依山傍水之处, 基本特征是“依山傍水”, 鲜有远离江河溪流之处, 故有“布依水乡”之美誉。布依族村寨选址一般都符合“依山傍水”, 有“护寨树”, 有“风景林”, 村寨朝向有一定讲究等特征。“依山傍水”的选址智慧能够保证布依村寨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生产顺利、生活顺心。时至今日, 很多布依村寨不仅是养生胜地, 更是养心天堂, 这主要得益于布依族人自觉遵循的不成文的居住选址生态习惯法。

(四) 房屋设计生态习惯法

布依族的房屋设计风格表现为“干阑式”。明清时期布依族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房屋设计元素, 创造出“吊脚楼”, “吊脚楼”仍然属于“干阑式”建筑。布依族建筑房顶多用石板, 这样的房子被称为“石板房”。石板房不仅冬暖夏凉, 而且低碳、绿色、环保、节约。以上“干阑式”三层布局、房屋尺寸有严格规定、石板做顶便形成布依族的房屋设计生态习惯法。

(五) 保护林木生态习惯法

布依族崇拜自然, 布依族地区的很多地方都有神山、神树、神林, 每个村寨都有“风水林”、“风景林”, “护寨树”、“护寨林”。布依族因崇拜自然而保护自然, 保护林木成为布依族人生活的一部分。碑刻传承和规约传承的以保护林木为内容生态习惯法是布依族生态习惯法的最主要部分。大量碑刻和现代乡规民约反映出布依族悠久的保护林木生态习惯法。

(六) 卫生保健生态习惯法

布依族的卫生保健生态习惯法包括定期扫寨和暴晒衣被的习俗。每年农历三月初三 (各个布依族地区时间稍有不同, 有的是二月, 有的是九月) 布依族村寨各家各户都要一起打扫寨子, 而且要在上午10点半以前完成。同时, 在村寨各路口醒目位置插上禁入标志, 外人不得进寨, 要保持村寨安宁肃静, 然后举行祭祀仪式, 祈求来年四季平安、风调雨顺。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 如果是晴天, 布依族村寨各家各户都要暴晒衣被。布依族民间长诗《六月六》记载:“……今天六月六, ……岁岁此时晒衣服, 晒死毒虫穿在身, 布依家家衣食足”[1]。很显然, 定期扫寨和暴晒衣被对保持良好的人居环境, 促进身心健康是极为有利的。

(七) 生育成长生态习惯法

布依人的出生离不开竹子。布依族的生育文化反映了布依族的竹图腾崇拜。布依族人认为“人由竹而生, 送竹即送子”。为早得贵子, 就需要举行多种宗教仪式[2], 主要包括竹神送子“保福”、“搭花桥”和“竹船送子”和“祭竹神栽竹护子”。布依族的生育成长生态习惯法虽根植于竹图腾崇拜, 行之于仪式, 但其客观效果则是布依族人通过种竹、护竹和合理用竹, 进而保护了生态环境。布依族的聚居区到处是“青青翠竹”的“世外桃源”。

布依族生态习惯法是布依族人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约定俗成的生态准则规范, 对于维护社会秩序, 促进生产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身心健康一直在发挥着积极作用。因为它具有民主性、灵活性等优点, 同时还是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因此更容易被群众接受。一直到现在, 布依族的生态习惯法仍然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于保护布依族地区优良的生态环境等具有重大意义。

摘要:布依族生态习惯法在历史上对布依族地区的生态环境起到了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发挥着独特作用。布依族生态习惯法通过歌诗传承、习俗传承、碑刻传承、经书传承、规约传承五种方式传承至今。其中, 碑刻传承、规约传承和经书传承的主要是成文法, 歌诗传承和习俗传承的是不成文法。布依族生态习惯法内容广泛, 涵盖了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包括农事节律、生物防治、居住选址、房屋设计、保护林木、卫生保健、生育生长和丧葬习俗等。

关键词:布依族,生态,习惯法,传承方式,内容

参考文献

[1] 编写组.布依族文学史[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 1992.5:236-238.

[2] 伍文义编著.云南布依族传统宗教经典《摩经》译注与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 2012.01:556-55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2017-2019年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省级化妆品监督抽检质量结果分析下一篇:商业区大小型超市优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