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杀现象教育论文提纲

2022-09-19

论文题目: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自杀危险性评估与干预模式研究

摘要:自杀是人类非正常死亡的重要原因,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早已引起全世界的共同关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过早的自我结束生命,不仅会对其家庭带来沉重打击,给周围同学带来心理创伤,而且会影响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发展,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损失。国务院、教育部等部门相继出台文件,明确提出在高校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使大学生德才兼备、全面成才。因此,如何科学准确地筛选出大学生自杀高危人群,开展及时有效干预,降低大学生自杀发生率,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是高校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但自杀并非简单现象,存在复杂的内在机制,是生理、心理、社会、价值观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自杀现象进行了探讨,取得丰硕成果,但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首先缺乏本土化大学生自杀危险评估工具,难以准确筛选出有自杀风险的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杀预防干预工作的开展;其次,自杀研究领域集中在精神病学、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但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自杀关系的研究工作十分匮乏,尤其是实证性研究成果更是少见,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缺失或歪曲恰恰是部分大学生自杀问题的根源,相关研究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自杀预防和干预的效果;第三,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二者在大学生自杀预防干预工作的融合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有鉴于此,该研究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大学生自杀理论模型的构建是有效开展自杀危险性评估和干预工作的理论基石和保障。该研究在总结已有自杀研究的基础上,对影响大学生自杀的众多因素进行重要性分层,依次划分为深层核心因素、深层非核心因素、表层重要因素和表层次要因素四大类,构建大学生自杀影响因素分层模型图,并得出,心理痛、绝望等情绪因素和冲动性、攻击性、神经质等人格因素是影响大学生自杀的重要风险因素。同时,立足于自杀的社会联结理论、心理痛理论、应激易感理论和人际交往理论,结合自杀影响因素分层模型图,从自杀的风险因素和保护性因素两种视角出发,构建大学生自杀风险理论模型。大学生自杀风险模型中的风险因素是评估大学生是否存在自杀风险的重要依据,由此,该研究编制出本土化大学生自杀危险性评估问卷,从心理痛、绝望、自我攻击、行为冲动、神经质与自杀倾向等六个维度对大学生自杀危险性进行不同危险等级的评估。该研究对2029名大学生的数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自杀意念的检出率为12.7%,自杀未遂的检出率为6.7%,处于正常的检出率范围内,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增长或下降趋势。自杀危险性的检出率为13%,其中高度自杀危险类别占为5.1%,中度自杀危险级别占7.9%。大学生自杀风险模型中的保护性因素是大学生自杀干预工作的良好视角。生命价值观、领悟社会支持是大学生自杀危险性的重要保护性因素,价值观的引领和心理健康维护应是大学生自杀风险干预的重要途径。实证研究表明,当前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整体水平较低,城市大学生、独生子女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高于农村大学生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高校急需开展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引领工作。大学生对社会支持的领悟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女大学生、城市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能力显著高于男大学生和农村大学生,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7.8%,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已见成效,但在心理育人上仍需进一步加强。生命意义感、领悟社会支持、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和偏执等心理症状能显著预测大学生的自杀危险,生命意义感和领悟社会支持是大学生自杀危险性的重要保护性因素,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学生自杀风险,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和偏执等心理症状是大学生自杀的风险因素。人既是生理意义上的人,也是心理意义上的人,更是社会意义上的人。大学生自杀不仅仅是一个心理健康问题,也是一个信念和价值观问题。目前,大学生自杀预防干预工作仍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对自杀预防干预工作中的具体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大学生的思想健康,注重立德树人,心理健康教育侧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注重心理育人,思想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前提,心理健康是思想健康的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大学生自杀干预工作的两个重要支撑,如机之两翼,相互补充,缺一不可,二者相融合的工作模式才能在大学生自杀预防干预工作中更充分地发挥应有的作用,符合时代发展对高校育人工作的要求。该研究尝试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高校自杀双重干预工作模式,并通过生命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领悟社会支持的团体心理辅导相结合的实证研究对自杀双重干预模式的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经过双重干预的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水平最高、领悟社会支持能力最强、心理更健康、自杀危险性最低,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大学生自杀双重干预模式效果最佳,应成为高校大学生自杀预防干预工作的重要工作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自杀危险性;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自杀双重干预模式

学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

一 选题缘由

二 选题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 大学生自杀危险的概念

二 大学生自杀发生率

三 大学生自杀相关理论

四 大学生自杀的影响因素

五 大学生自杀评估

六 大学生自杀干预

七 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启示

第三节 研究总体思路、研究设计及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设计

三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难点及创新点

一 研究难点

二 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大学生自杀危险性评估

第一节 大学生自杀危险性评估问卷的理论构架

一 大学生自杀风险影响因素分层模型

二 自杀理论的整合

三 大学生自杀的结构化访谈

四 问卷理论构架的形成

五 建立条目库

第二节 大学生自杀危险性评估量表理论框架的数据检验

一 大学生自杀危险评估量表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二 大学生自杀危险评估量表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三 信度和效度分析

四 大学生自杀危险差异检验

五 大学生自杀危险评估问卷正式版

第三节 大学生自杀危险基本特征

一 大学生自杀危险的调查

二 大学生自杀危险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三 大学生自杀危险现状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自杀的关系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自杀预防干预工作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自杀预防干预工作的必要性

三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自杀预防干预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基本特征

一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调查

二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三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现状

第三节 生命意义感、心理健康与大学生自杀的关系

一 调查对象与工具

二 生命意义感、心理健康与大学生自杀关系的统计分析

三 生命意义感、心理健康对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影响

第三章 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自杀的关系

第一节 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自杀预防干预工作

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 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自杀预防干预工作中的现状

三 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自杀预防干预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的基本特征

一 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的调查

二 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三 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现状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基本特征

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

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三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现状

第四节 领悟社会支持、心理健康与大学生自杀的关系

一 调查对象与工具

二 领悟社会支持、心理健康与大学生自杀关系的统计分析

三 领悟社会支持、心理健康对大学生自杀的影响

第四章 大学生自杀双重干预模式的构建与数据验证

第一节 大学生自杀双重干预模式的理论构建

一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二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必然性

三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自杀双重干预模式构建

第二节 大学生自杀双重干预模式的数据检验

一 自杀双重干预模式的研究目的

二 自杀双重干预模式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三 自杀双重干预模式的实验程序

四 自杀双重干预模式的统计结果

五 自杀双重干预模式的效果

第三节 高校大学生自杀双重干预模式的运作机制

一 完善思想政治课堂教育模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二 立足实际需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交叉

三 引入时代特色,提升师资队伍的的心理学素养和思想政治素养

结语

一 研究结论与创新

二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牧业发展财政金融论文提纲下一篇:乡土植物园林景观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