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一村一警工作总结

2023-05-16

无论是刚进职场的我们,还是成长路上的奋斗人,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的积累经验,吸取他人与自身的教学,优化自身的工作方式。在长时间的工作下,我们自身的工作水平,有着显著的提升,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吧,用于记录与反思自己的工作情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镇一村一警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乡镇一村一警工作总结

一村一警工作汇报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我镇经过2个多月的辛勤工作,完成了第一批试点乡镇,推行一村一警的工作任务,全镇24名辅警已经驻村上岗并开展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我镇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派出所长任副组长的出岸镇一村一警推进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一村一警”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强有力地推进了工作顺利开展。为确保驻村辅警队伍整体综合素质过硬,我镇选拔24名业务骨干组建了辅警队伍,其中包括股级干部2名、机关干部8名、优秀退伍士兵12名,为一村一警提供了重要的人员保障。

二、强化学习培训。在组织参加公安局组织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的基础上,8月15日我镇召开了由各村村干部参加的“一村一警”动员培训大会,围绕驻村辅警的七项职责对全体驻村辅警进行了培训,帮助他们尽快完成了由包村干部向驻村辅警的角色转变。

三、严格日常管理。派出所对驻村辅警的工作情况进行不间断地督导检查,每周定期检查辅警工作日志,调度重点案件。同时,建立矛盾纠纷隐患“日排查、零报告”制度,每天由辅警向镇政府和派出所汇报排查情况,做到了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解决。

四、加大财政投入。在各村建立了不小于20平米的警务工作室,并配备相关办公设备。警务工作室内制度上墙,悬挂宣传牌,明确每村的包村辅警姓名、联系电话,方便群众第一时间内获得警务帮助。

2012年9月11日,北漕口一村张金通和北漕口二村张桥年,因大门高低问题长期无法解决,两户居民情绪一度失控,即将酿成群体事件,关键时刻村干部及时通知辅警于占华、柴立峰,二人共同赶到现场。经过二人两天耐心的调解,该事件圆满解决。

郭家营村辅警朱平安同志与村两委协商,制作了5块写有“有困难找警察,我是驻村辅警朱平安,联系电话:13703171399”的牌子悬挂在村里主要路口,方便了村民联系。

两个月来,全镇驻村辅警在乡村两级的大力支持下,共开展普法宣传30次、调解村民矛盾纠纷45起、为村民解决困难28次,今年9月份的治安案件发生率也比去年同期降低了20%以上。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建立监督测评制度。由乡政府和派出所邀请乡里各村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民代表和群众等各界人士,每半年对驻村辅警开展一次测评,将测评结果登记存档,作为年终驻村辅警考核评优、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以此,全面提高辅警服务质量,拉近警民关系。

二、加大财政投入。镇政府将进一步解决驻村辅警的待遇问题,配备相应的交通工具。同时扩大辅警队伍,对2000人以上的村再增设1名辅警。

三、抓好当前重点工作。与派出所做好联系沟通工作,深入开展全镇社会治安和信访隐患大走访、大排查工作,全力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确保十八大期间全镇和谐稳定,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虽然我镇的“一村一警”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距上级要求和群众期望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强化工作举措,狠抓工作落实,确保“一村一警”工作深入持久开展。

谢谢大家!

第二篇:一村一警工作职责及应用实例

所谓“一村一警”,就是从市县级治安、刑侦、交警等部门挑选适合和熟悉当地情况的民警进驻每一个行政村,实现“村村有警、月月见警”,把警力下沉到基层一线。

一村一警工作职责:

一村一警的驻村民警有四大工作职责:

1、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及时了解群众的呼声;

2、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3、全面彻底摸排调查,及时掌握维稳信息;

4、广泛延伸警务触角,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一村一警综治联动平台研发背景: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转作风、强基础、化矛盾、保民安”为工作主线,以促进“双安”为基本目标,以实现“双治”为基本途径,以加强“双基”为基本保障,为有效发挥社区警务优势,运用综合治理手段,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力量,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大力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因此晨华科技建设成了一村一警综治联动信息系统。此系统的建成为全面建设“公安打头阵,综治建平台,部门聚合力,联动保平安”的“一村一警综治联动”长效机制做了大力支撑,更好的为社会平安建设保驾护航,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村一警包村联系制度:

“一村一警”包村联系制度,其目的是破解农村面积大、农业人口多,农村治安复杂、防范薄弱以及警力不足等造成的农村治安突出问题,最大限度地把部分机关民警投放到农村,提高农村地区的见警率和管事率,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

在重点村建立警务室,由驻村民警入驻,辐射周边村;在普通行政村设立警务联系点,从机关和派出所抽调民警包村联系;驻村和包村民警分别在自然村建立治安中心户、在农户中建立信息员,形成以驻村民警为中心,包村民警为补充,村组干部为纽带,农村群众为基本防控单元的点线面结合的治安防控网络,实现农村社会治安管理全覆盖。

一村一警应用实例

河南“一村一警”现场会在新密召开

在全省广大农村地区开展“一村一警”工作,是提升新时期农村社会治理能力有益探索,是贯彻省委“双安”、“双治”、“双基”要求,夯实基层基础的实际举措,是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平安和谐的内在要求,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服务人民群众的具体体现,是锤炼公安民警队伍、转变工作作风的重要途径。“一村一警”工作成效如何,关键是要看群众评价,要把服务群众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做好群众工作上下功夫,增强对群众的感情,用心、细心、耐心做事,帮助群众解决问题,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

推进“一村一警”机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一村一警”机制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创造必要条件;各级党委政法委、综治办要把“一村一警”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总体规划;各级公安机关要认真组织实施“一村一警”工作;各级相关职能部门要树立平安建设“一盘棋”思想,进一步提高全省基层基础建设水平,为“四个河南”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河南新密:“一村一警”创新农村管理

“一村一警”成为新密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赢得了群众好评,也给与了《晨华一村一警综治联动平台》极大的肯定。公安民警在保持现有岗位和职责不变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把机关警力下沉到村、社区,让民警最大限度地“接地气”,把警务延伸到村(社区),把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让群众熟悉民警、让民警熟悉群众,治安防范加强了,维护了农村安全。“一村一警”大大化解了农村热点,排除了难点,各种矛盾迅速化解了,增强了农村和谐,使广大农民真正安居乐业。

第三篇:推行一村一警一助理 开启农村警务新模式

为进一步延伸公安机关打防管控的触角,筑牢农村地区平安网底,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牟定县公安局积极探索,在全县范围内推行“一村一警一助理”农村警务机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一村一警一助理”警务机制建设的背景 牟定县总人口21.1万人,牟定县公安局共有民警166名,警力与全县总人口比例仅为万分之7.87,警力严重不足;全县总人口中,有近7万人常年外出务工,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所占比重较大,空心村问题较为突出;农村地区村庄分散,从接警到现场处置需要很长时间,难于做到警情快处,服务群众工作滞后。 2016年5月6日,楚雄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州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马闻到牟定县公安局调研基层警务工作,提出了“一村一警一助理”警务机制建设要求。牟定县公安局高度重视,将“一村一警一助理”警务机制建设作为基层警务模式改革的重要抓手和解决警力严重不足瓶颈问题、空心村治安防控和服务群众工作滞后难题的重要推手全力推进。

二、“一村一警一助理”警务机制建设的做法

(一)及时汇报,高位统领,确保高起点推进 牟定县公安局及时将工作思路和推进情况向马闻和县委、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汇报,争取州公安局和县委政府的关心和帮助。马闻对农村警务机制建设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县委、县人民政府下发了《牟定县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和队伍建设实施意见》(牟办发【2016】12号)。为充分挖掘“金点子”,5月16日至18日,牟定县公安局派出考察组,前往“一村一警务助理”机制建设推开较早,并取得实效的贵州省黔西南州考察学习。在县委、政府和州公安局的关心支持和充分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牟定县公安局结合实际制定了《农村警务机制建设工作方案》和《农村警务机制建设实施细则》,全警动员,全力推进农村警务机制建设工作。

(二)因地制宜,一专多能,确保高规格选配 牟办发【2016】12号文件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行“一村一警一助理”警务机制,对选配民警驻村和选聘警务助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选聘的条件,并明确了职责任务和纪律要求。牟定县公安局合理划分警务区,按照“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原则,在全局范围内选取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优秀民警,经乡镇党委政府考察后驻村(社区)担任党组织副书记或主任助理,指导开展好本村(社区)的综治维稳、治安管理、情报信息收集、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交通管理、消防安全管理、服务群众等工作,实现一村一警。从各村(社区)书记或主任中选取1名政治素质过硬、思想品质优良、群众基础较好、熟悉本地情况的同志,经县公安局考察后聘为村(社区)警务助理,协助社区民警开展非执法类警务活动。

(三)同步推进,精心培训,确保高效率运作 5月下旬,全县7乡镇发文任命社区民警驻村担任(社区)党组织副书记或主任助理,县公安局发文聘请89名村(社区)书记或主任兼任警务助理。5月30日至31日,全县7乡镇同步推开警务助理聘请仪式和首次培训工作,牟定县公安局向89名警务助理颁发了聘书、工作证、执勤袖套和工作手册,颁布了警务助理工作规程、工作职责和考评办法,下发了警务助理工作台账。对警务助理即将开展的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业务培训,增进了警务助理对公安工作的认知和认可,掌握了开展工作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完成后,驻村民警和警务助理正式上岗开展工作。

(四)严抓考核,狠促规范,确保高标准履职 为确保驻村民警和警务助理高标准履职,解决“兼而不专”的问题,牟定县公安局制定了《牟定县驻村民警工作职责》、《牟定县驻村民警考核办法》、《牟定县村(社区)警务助理工作规程》和《牟定县村(社区)警务助理考评办法及实施细则》等工作规范,明确职责任务、严明工作纪律,充分发挥考核杠杆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加强对驻村民警和警务助理的监督管理。在年度考核中,对不称职的驻村民警进行问责,对不称职的警务助理予以解聘;对优秀的驻村民警和警务助理,由县公安局给予表彰奖励。

(五)整合经费,真心关爱,确保队伍稳定 为营造聘得来、留得住的用人环境,牟定县公安局整合交通协管员等工作经费,提供服装、电筒等装备,为警务助理开展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对因伤、因病住院的驻村民警或警务助理,分别由局领导或所领导临床慰问,把组织的关心送到病床;驻村民警或警务助理的家庭遇到重大变故的,分别由局领导或所领导上门看望慰问;因工作突出获得表彰的驻村民警或警务助理,分别由局领导或所领导送喜报上门。以实际行动让驻村民警和警务助理感受到组织的关怀,营造栓心留人的环境,确保队伍稳定。

(六)整合资源,开拓创新,织牢治安防控网底 紧紧抓住警务助理村情熟,信息广的本土优势,努力实现警务助理与当前农村警务模式、群防群治工作的有机结合,推进村民联防信息平台应用,着力构建治安前端防控体系。以村民小组为单元采集移动手机用户,通过移动公司搭建信息平台,将10个号码绑定为1个联防小组,形成“求助户+联防组长+警务助理+社区民警”的联防模式,拨打6995可同时呼叫组内所有人员,实现及时救助、快捷报警、快速处置、一呼多应、联防联动,进一步织牢农村治安防控网底。

三、“一村一警一助理”警务机制建设的成效

(一)做好信息员,掌握社情民意,情报信息早知晓 警务助理来自各村(社区),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具备人熟、事熟、地熟、情况熟的“四熟”优势,对村内情况了如指掌,预警情况可以先知先觉,及时报告驻村民警,果断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筑牢农村社区治安防控网。

(二)做好调解员,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不上交 驻村民警和警务助理定期对矛盾纠纷进行排查,小的矛盾纠纷现场调处化解,大的矛盾纠纷及时上报派出所或司法所。将原来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省、州、县、乡”四级联动延伸到村(社区),实现五级联动,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三)做好巡逻员,开展治安巡逻,群防群治更给力 派出所将警务助理纳入执勤力量,组织警务助理参与巡逻防控,及时发现可疑线索和现行违法犯罪。日常工作中,驻村民警带领警务助理、治保会成员和治安积极分子开展巡逻,为维护辖区社会稳定、打击震慑违法犯罪、维护社区治安秩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做好协管员,协管交通消防,安全管理更有效 近年来,农村地区交通事故迅猛增长。警务助理充分履职,协助驻村民警开展交通管理工作,排查上报道路交通隐患,与驾驶员签订责任书,适时对群众进行交通安全宣传。在消防安全协管方面,警务助理深入村寨开展消防安全宣传,组织群众清理随意堆放的柴堆、草堆、粪堆,对供电线路进行排查,最大限度地消除消防安全隐患。

(五)做好宣传员,宣传法律法规,普法教育更实在 警务助理协助驻村民警微信、短信、小广场大喇叭等等方式对群众进行防火、防盗、防骗、反恐等知识宣传。利用群众会、户长会,结合身边案事例对群众进行法律法规宣传。主动联系老年协会等群团组织,将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等内容融入花灯、小品等文艺节目中,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有效提高了群众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

(六)做好服务员,落实利民措施,辖区群众更满意 驻村民警和警务助理充分发挥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对群众对需要办理出生申报、死亡注销、户口迁移等业务的,告知需要准备的材料,与户籍民警提前预约,实现了户籍窗口前移,减少了群众往返派出所的次数。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警务助理联系户籍民警上门办证;警务助理到派出所参加会议或汇报工作时,及时将办理好的临时身份证、户口簿等送证上门。 “一村一警一助理”警务机制的运行,实现了警务前移,使农村地区的警情第一时间得到处置,纠纷第一时间得到调处,求助第一时间得到服务。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县刑事案件发案下降20.7%,破案上升16.8%,治安案件查处数上升20.8%。警力有限,民力无穷,与民借力,服务于民。“一村一警一助理”警务机制建设的推进,有效筑牢了基层治安“网底”,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第四篇:乡镇一村一品工作经验交流

**镇是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是南昌市新型城镇化重点示范镇,也是我省最大的建制镇之一。全镇区域面积146.3平方公里,辖20个村委会,10个居委会,总人口15万,其中城区人口7.2万,农村人口7.8万,驻镇中央、省、市单位38家。交通便利,京

九、浙赣、皖赣和即将建成的向莆铁路交汇境内,沪昆、福银、赣粤三条高速都有出入口与**快速相连,10

5、320、316三条国道穿境而过,距离南昌市中心仅30分钟车程,赣鄱总干及支渠横穿全镇,便利的交通、优越的区位和良好的生产条件,催生。。规模种养的持续、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

一、“一村一品”工作现状

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坚持把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有效地促进了全镇特色产业基地的形成及农民收入的增加。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效也十分明显,新村芦笋、剑霞果蔬、黄山鱼苗、棠墅土豆、高田甜瓜、璜溪生猪、黄堂龙虾、沙潭番茄、西洛甲鱼、蔬菜菜苗、辜坊大蒜、南店蛋鸭、合气菜柳等农产品基地规模逐渐扩大,辐射效益日益明显,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去年,黄山村神龙渔业5万吨草鱼鱼苗基地落成,成为全省最大草鱼鱼苗生产基地之一。新绿洲农业基地在316国道旁边规划建设600亩大棚蔬菜基地。农村流通组织日益增多,全镇成立黄山鱼苗、剑霞果蔬等农业合作社47个,依托农业合作社与基地、协会、农户实行联合协作,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全镇共建成村级农贸市场等各类农产品交易市场6个;蔬菜村组建、扶持专业搬运队,梁西村村民结合自身优势,从流通入手,自发组建了梁西村运输车队,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便由最初的“小打小闹”逐渐发展到拥有大型货车20余辆的大车队,它们将我镇的无公害蔬菜、瓜果、河头鱼苗等现代农产品运至周边省市。

二、“一村一品”工作成效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农业支柱产业,激活农村市场经营”为目标,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取得了可喜成效。据统计,全镇形成有产业特色的专业村16个,专业村小组72个,带动近4320户农户从事“一村一品”生产。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产业基地建设规模壮大,农村经济运行步入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时候。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原来的每年的700元,增长到现在的2100 元左右,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一是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壮大规模农业的重要手段。着力建设区域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充分发掘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使全镇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剑霞村从XX年成功引进江西锦绣实业有限公司落户,建设规模1000亩,其中精品园区300亩,其产出的无公害蔬菜及“早春红玉”等知名品种远销广东、珠海等地区。二是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农业增收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农业结构调整注重抓“一村一品”布局的调整和优化,加速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产业化经营的格局,特别是农业合作社的建立,使农产品的质量有了保证,规范了农产品销售市场,扩大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农民收入大大增加,农民种植农业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三是扶持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向特色资源、主导产业靠拢,带动了“一村一品”工程的发展,同时,“一村一品”也为龙头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优质农产品。经过几年的努力,使我镇形成了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加工布局。我镇已拥有农业加工企业35个,开发农业品牌20 个。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培养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实现小生产、小产品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推进产业富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

四、“一村一品”工作建议

1、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制定全省性的 “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形成自上而下的完整规划体系,进一步明确“一村一品”区域性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形成全省、全市一盘棋统筹发展。

2、加强专业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村支部书记、主任和优秀党员,带动农民实施“一村一品”,让他们当好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领头雁,加强对种养大户、农民种植户的技能培训,形成全面铺开的、长效的培训机制,提高农民从业技能。同时,支持农产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制定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配套措施,建立便捷的品牌注册和申报通道,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发展。

3、拓宽融资贷款渠道。着力解决市场、技术、信贷等发展难题,不断创新服务体系。从政策层面建立信用贷款制度,解决农民缺少质押物贷款难的问题,为农民提供更便捷的贷款渠道,制定方便农民专业合作和行业协会融资贷款政策,协调规范产品市场价格,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帮助提升开拓市场能力,从而促进“一村一品”健康快速发展。

4、建立长期帮扶机制。要建立长效机制,长期提供产业指导、市场开拓、资金扶持、银行贷款、税收优惠、品牌质量、科技服务等方面帮助,要建立全省性的信息流通平台,科学分析市场动向,继续畅通农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对农业产业发展实行地方税收补贴,要建立专项资金帮助解决无公害蔬菜检测等问题,形成支持“一村一品”发展的良性机制。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为我县实现新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目标,为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对“一警多能、综合执法”的几点思考第三稿

对“一警多能、综合执法”的认识与思考

近几十年来,随着政治、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创新,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确立的传统警务模式越来越受到质疑和挑战,不少地方开始探索建立现代化的新型警务机制。省公安厅也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进行了警务机制改革创新,并提出“一警多能、综合执法”的先进理念,现就结合我省警务机制改革创新谈几点对该理念的认识。

一、“一警多能、综合执法”是建设现代警务机制的必然要求

传统警务模式按照“一事一设”的思路划分警种,各警种职责任务清晰明了,便于任务的分配执行和警令的传达贯彻,对于特定单项工作的推动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由于强调专业分工和上下对应,各个警种只负责自己的专职工作,对其余警务活动则很少参与,即使碰见了也都交由别的警种负责。有时遇到复杂案件,甚至出现各个警种分别处理属于自己管辖部分的现象。过细的警种分工还导致各警种人员分配不均衡,忙闲有别,浪费了有限警力资源,导致推诿扯皮。“对口处臵”原则有时甚至贻误战机,尤其是在警力本身严重短缺的情况下,过细的专业分工导致实质上的警力“零碎化”,基层所队实战警力严重不足,不便于“握指成拳”,影响整体作战效能。而且,过分强调专业化,长久从

1 事单项工作必定产生技能单一的不良后果,弱化了警察的综合业务技能,不利于警察整体素质的提升,不利于打造复合型民警,更谈不上综合执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警务活动成倍增加、警情复杂程度加剧,加之警力严重不足,传统警务模式越来越无法适应打防工作需要,警务机制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现代警务机制要求警务资源整合化、警务运作高效化、警员素质实战化,这就需要基层民警具有多种能力,可以处理多种警务,这既是时代要求,也是现实所需。我省基层警务模式也存在着警种设臵“求大求全”、警种职责单

一、民警综合素质不高的突出问题。为改变这种现状,省公安厅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进行了警务机制改革创新,并提出“一警多能、综合执法”的理念,这是新形势下,破解民警素质不高、警务效能低下的有效手段。

二、正确理解“一警多能、综合执法”

“一警”指民警个人,也指一个警种;“多能”指在完成主业的情况下具备多种能力,与以前的“单一而专业”相对应;“综合执法”,指从事多项执法活动、完成多项执法任务,与完成单一任务相对应。因此简单来说,“一警多能、综合执法”是指民警根据警种角色,能够胜任该角色赋予的特定职责任务,同时具备多种能力,可以轻松应对随时发生的多样化警情,而且对于绝大部分简单警情可以自行处臵,

2 对于复杂警情,可以先期处臵,为后续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就其内在关系而言,“一”与“多”实质上体现了“专”与“综”的关系,“一”强调专业化,指民警或警种的主要或专职工作,“多”指兼能处臵多项警务,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一”是为了把工作做深、做细,破解难题,“多”是为了将工作面拓展、延伸,完成多项任务,高效用警。所以,“一警多能”实质上要求民警能够专综结合,是新型警务机制下对基层民警的基本要求。若不具备“一警多能”就无法“综合执法”,因此“一警多能”是前提、是基本素质,“综合执法”是结果、是必须达到的要求。

三、“一警多能、综合执法”在公安机关内部纵向和横向之间有不同要求

从纵向来看,越到上级公安机关越要强调专业化,越到下级越要强调综合执法。因为在基层执法活动中,民警遇到的问题千差万别,对群众而言,他们不分任何警种,只需要能解决问题的警察。而且在基层,很多问题本身并不复杂,通过综合执法完全可以解决,人为分工只会浪费警力,造成警力资源内耗。所以,越到基层越要求综合执法。卢展工书记对此有过精辟论述:“从机构设臵讲,省辖市级以上公安机关的很多工作专业性都比较强,需要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研究和处理,因此分工较细。但省辖市级以下特别是基层的公安机关,分工并不是越细越好。因为基层的问题很多很复

3 杂,不可能都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处理,这就要求基层公安机关具有较强的综合协调能力、基层民警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一旦出现问题能够有效调动警力,集中力量、协同处理。如果基层分工过细,就会造成有的地方工作忙不过来、有的地方力量富裕。”卢书记的讲话,充分体现了实战化条件下,不同层级对专业化要求的不同,说明基层公安机关进行综合执法的必要性,也说明“一警多能、综合执法”主要是针对派出所等基层公安机关提出的要求。

从横向来看,“一警多能、综合执法”,对市局、直属派出所各警种民警有着不同要求。对派出所而言,“一警多能、综合执法”突出体现在社区民警、交通巡防民警两个警种上。对社区民警而言,警务室是基层中的基层、基础中的基础,也意味着承担的任务繁杂、综合性最强。社区民警对于辖区发生的各类案件,要先期处臵,能够依靠自身力量解决小问题、小案件,对一些较大的案事件,能够在前期进行有效控制和处臵,有效防止势态扩大升级。不仅如此,社区民警还要善于做群众工作,懂法律、懂证照办理等各项公安业务,能够接受群众咨询,提出中肯的意见、建议。所以,只有成为“多面手”,社区民警才能完成“十项任务”,使自己成为“五员型民警”,警务室也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保一方平安、加强社会管理、服务人民群众的“三种功能”。对交通巡防民警而言,不仅要搞好巡防盘查、设卡堵截,处臵交通事故,

4 还要会处理打架斗殴、群众纠纷等常见警情,先期处臵重大案事件,不但要会处理案件,也要会做群众工作。其他警种虽不像社区民警那样要求面面俱到,但业务范围远比以前扩大,要求也更高。案侦民警不仅要处理常见的伤害、“两抢一盗”案件,还要处理经侦、禁毒、反恐等多种刑事案件。治安管理大队不仅要处理治安案件、进行治安管理、搞好治安防控,还要管理出入境业务、进行巡逻防范,协助处理刑事案件。对市局而言,“一警多能、综合执法”要求集中体现在派驻监督室民警身上。派驻监督室民警不仅要监督执法办案、巡逻执勤、加强队伍管理,还要靠前作业直接监督执法办案。这就意味着,要搞好监督服务,就要懂程序、懂法律,了解掌握执法办案的每个环节、懂得处理各类案件的相关法律程序和法律依据,否则谈不上监督,更无法指导执法办案。

所以,“一警多能、综合执法”是对基层民警提出的更高要求,必须在实战中贯彻落实,否则警务新机制的整体效能将得不到充分发挥。

四、“一警多能、综合执法”的重大意义

(一)“一警多能、综合执法”可以提升民警综合素质,打造实战化优秀警队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通过增加编制来解决警力不足既不现实,也不太可能。通过内部挖潜实现警力无增长改善,

5 是新型警务机制着重解决的问题。事实上,任何情况下民警的素质都影响着警力的变化。传统警务模式下,民警从事的警务活动相对单一,对民警的素质要求相对较低,而新型警务机制下,对民警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客观需要通过以人为本、政治建警,严把“入口”、畅通“出口”,加强对基层一线民警的实战培训,在实践中通过以老带新、实战学习等多种手法,“倒逼”基层公安机关和基层民警按照“一警多能”的要求,不断提高民警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执法水平,从而打造符合实战化要求的优秀警队。

(二)“一警多能、综合执法”便于整体作战、集约用警

马列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当局部与个体以合理、有序的方式排列组合时,将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整体效果。我省的警务机制改革创新实质上是对警力的合理化调整配臵,是在公安机关内部进行的资源优化整合,不再是以往的小打小闹,最终目的是要达到机制运转的高效、有序。全体民警在新型警务机制下,按照“一警多能、综合执法”的要求不断提升实战能力,主动适应警种定位,将促使各警种、部门之间乃至整个基层公安机关的协调有序运转,将有效促进整体作战法在基层公安机关的全面实施,实现警务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实现集约用警的目的。

(三)“一警多能、综合执法”可以加速推进新型警务

6 机制的完善提高、深度创新

高效的警务机制和实战化的优秀警队完美结合才能发挥出最大化的警务效能,这二者缺一不可、互为补充,高效的警务机制只有高素质的民警才能适应,而高素质的实战化警队则能促进高效能警务机制的不断深化、完善。我省的新型警务机制正处在完善提高、深度创新的关键阶段,广大民警不断适应新型警务机制,以“一警多能、综合执法”为追求目标,无疑将加速提升新型警务机制的实战效能,进一步彰显实战化新型警务机制的巨大优势。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行政执法考试案例分析下一篇:乡镇驻村干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