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大学生的挫折心理及其教育对策

2022-09-14

当前, 随着经济全球化, 政治多极化, 文化多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以及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地不断深入, 社会发展异常迅猛, 竞争日趋激烈, 这些都对当代80后、90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由于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差异及对客观世界的不同认识, 他们就产生了各种性质不同的情绪反应。特别是由于人际关系障碍, 就业压力的增强, 他们感到前途渺茫, 甚至无所适从, 而由这种消极的情绪反应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挫折心理。挫折心理, 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心理障碍。本文试图从挫折心理对大学生的影响入手, 剖析大学生挫折心理的成因, 进而对大学生克服挫折心理的途径作一些探讨。

1 挫折心理对大学生的影响

在心理学中, “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 在实现目标的活动中, 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是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 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 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1]它所产生的心理反应称为挫折心理。挫折一旦形成就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影响。挫折心理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具有双向效应, 既有积极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一面。

自古英雄多磨难。古今中外的名人无一不是从挫折和坎坷中成长起来的。挫折引起的适度紧张和压力, 有助于大学生在挫折中磨炼意志, 激发拼搏精神, 不断调整心态, 从而进行合适的自我定位, 最终战胜挫折, 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挫折承受力。因此, 适度的挫折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健全的人格和促进大学生的成才具有一定的正效应。但是, 强烈而持续不断的挫折则会有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易妄自菲薄, 一蹶不振, 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 这些消极的情绪如果不能及时疏导、宣泄, 长期郁结于心, 就会引起身心的不平衡, 影响大学生日常行为和活动能力, 超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范围之后, 则会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障碍, 如记忆、情感和人格障碍等, 严重者则会导致各种心理疾病的发生, 甚至出现轻生现象。

大学生是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材, 是国家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人们一向认为他们的生活是无忧无虑、丰富多彩的, 他们是被世人所羡慕和向往的“天之骄女”。

然而近年来, 大学生的异常极端行为和自杀现象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大难题, 如2004年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 2006年华农连环自杀事件。因此, 高校领导,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心理工作者, 特别是辅导员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积极开展大学生挫折心理问题的理论研究, 探索应对挫折心理的有效策略。

2 大学生挫折心理的现状和原因解读

大学生挫折心理的产生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 有些因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而有些则是可以人为控制的。概括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是学生的启蒙老师, 家庭环境是学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可以说, 一个人心理的奠基阶段就在于幼时家庭教育。家长的教育态度、方式与内容, 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如何, 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有的家庭, 父母感情不和, 经常发生一些矛盾或冲突;而有的家庭, 从小父母离异, 学生生活在“单亲家庭”中, 长期缺乏父爱或母爱, 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他们把苦闷埋藏在心中, 久而久之, 就会产生一些消极的情绪反应, 最后形成挫折心理。

迈入大学的门槛后, 大学生开始了人生的新篇章。当今时代, 大学并不是与世隔绝的“象牙塔”, 升入大学并不意味着人生无需再拼搏, 而恰恰是新的更大范围的竞争的开始, 大学里的竞争已经不像高中那样只比学业, 而是扩展到个性、能力、外貌等方方面面, 他们还比能力、比消费等。同时, 大学阶段是学校与社会的接轨阶段, 这时候的大学生与社会接触最多, 应酬也比高中时期多很多, 这样, 对于那些来自农村和城市底收入者家庭的大学生来讲, 很难支付起这样的学费和消费, 久而久之, 他们就会表现出自卑心理, 长期的心理不平衡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并最终导致事事不如人的挫折心理。

第二, 专业学习的迷茫。俄罗斯著名神经心理学家鲁利亚指出:“目标的实现便意味着积极性的丧失。”高中时期, 学生把考大学定为唯一和最高的奋斗目标来激励自己, 升入大学后, 以为可以“休息一下”, “浪漫一回”, 未能及时制定新阶段的奋斗目标, 思想上出现了一个彷徨迷惘期。同时, 大学的学习任务和内容跟高中时期相比, 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就要求及时转变学习方法, 而相当多的大学生对大学的学习方法不习惯, 不知道在“充足的自由时间”里该做什么, 不习惯在流动教室里学习, 没有了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和督促, 他们变得手足无措, 在这种情况下, 大学生容易产生茫然、空虚、迷茫和无所适从感。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高校学分制的实行, 大学的教学信息量激增, 内容更加的广泛与深奥, 以及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 大学生们如果不能及时地转变学习方法, 调整自己的状态, 就有可能出现学习困难, 导致学习成绩欠佳, 从而产生焦虑不安与紧张恐惧的挫折心理。

第三, 人际交往的困惑。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曾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 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 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造成的。”当代大学生大都是20岁左右的青年, 他们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兴趣广泛, 渴望与人交往, 希望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社会, 并希望建立一种真诚、宽容和融洽的人际关系, 从而获得真挚的友谊。然而, 新的人际关系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时间, 仅凭大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能力往往不能适应交往的需要。同时, 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需要经历人际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 而过去环境所造成的角色心理又妨碍了新角色的形成, 容易导致认知偏差, 产生人际交往的困惑;此外, 大学人际交往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社会性, 同学们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迥然不同, 性格和生活习惯方面的差异, 都会影响到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特别是那些性格内向, 不善言辞, 特长很少的学生, 由于不能很好地与人沟通, 所以就很难适应新的人际关系, 自然而然地容易产生心理挫折。

第四, 恋爱挫折。在大学这个青年人聚集的小社会里, 恋爱是一个非常现实也非常敏感的问题。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 生理发育已经成熟, 因此, 他们有与异性交往的迫切需要, 但此时他们的心智发育尚未完全成熟, 情绪波动较大, 辨别能力不强, 考虑问题也不周到。同时, 大学生的恋爱挫折现象随着大学生婚恋禁令的解除而日趋严重, 在校大学生恋爱同居现象的比例日趋增多, 越来越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突出和棘手的问题。有恋爱就会有失恋, 当恋人因为社会现实、志向不合等因素而感情破裂时, 失恋的挫折就会严重影响到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失恋者经常表现为逃避现实, 缩小人际交往圈, 精神颓废、萎靡不振, 有些学生还会采取十分极端的行为, 像大学校园中出现的因恋爱失败而自杀、他杀的现象。目前, 高校大学生婚恋问题也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大难题。

3 大学生挫折心理的教育对策

由于社会经验不足, 抗挫能力弱, 当代大学生面对挫折, 是那样的害怕, 脆弱, 甚至失去生活的信心和希望。因此, 只有找到大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 才能够“对症下药”, 医治好他们的“疾病”, 从而使大学生们健康成长, 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

3.1 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工作者, 尤其是高校辅导员的作用

第一, 加强沟通和交流。当代80后、90后大学生, 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从小就被家人围着转, 是全家人生活的核心, 在学校也受到老师的爱护;可是大学的环境却与此大不相同, 大学基本上都是流动教室, 除了上课之外, 师生接触得很少, 师生关系不像小学中学时期那样亲近, 而大学生也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所以他们难免会孤独。著名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 在一个有凝聚力和生机勃勃的集体中, 彼此不断的交流思想和感情, 如同一种相互的精神支持, 这种精神支持使得个人不是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而是充分分享集体的力量并在他自己的力量达到了极限时从中得到鼓舞。而当代大学生们正是缺乏这种情感上的沟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工作者, 他们的工作就包括了对学生的思想问题、政治问题和心理问题进行教育, 他们与学生接触的机会相对较多一些。而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接触就更多了, 并且由于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年龄差距一般较小, 每个辅导员所带的学生人数有限, 这就更利于辅导员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 所以要充分利用这方面的有利条件, 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第二, 开展挫折教育。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 挫折也不例外。它对人的影响与其说取决于挫折本身, 还不如说取决于人对挫折的认识。挫折情境、挫折认识和挫折反应是挫折形成的三个要素, 挫折情境虽然是挫折感产生的诱因, 但不起决定作用, 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人们的认识——挫折认识。所以, 加强挫折教育, 主要是使大学生认识挫折产生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从而提高其对挫折的认识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让学生明白:世界是不完美的, “尺有所长, 寸有所短”, 完美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 不完美才是真实的生活世界。在这个世界上, 自然和社会环境不尽如人意, 父母和家人无法选择, 自身又有很多局限, 与其在挫折中颓废, 不如接受现实, 接受缺憾, 从现实出发去努力奋斗, 并从中体会到快乐的意义, 这样才能客观全面的认识挫折, 并为克服挫折获得成功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

3.2 大学生本人要自觉地培养自身的挫折承受力

第一, 大学生要多学习一些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我国高校重理轻文, 重科学轻人文的现象长期以来一直存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具理性又造成了人们过多地看重学术的功利主义价值。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当代大学人文精神的失落。人文素质教育以文、史、哲、艺术等人文知识的教育为主要手段, 以人文精神的铸造为核心, 对于大学生开阔视野、开启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 对大学生形成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和丰富健康的完美人性起着重大作用, 对于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起着重大作用。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 对于大学生正确地看待世界和自我,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第二, 学会保持良好的心态。自身心理状态不佳, 往往是心理挫折产生的主要原因。为了保持良好的心态, 对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大学生可以做出积极的解释。此外, 还应该掌握一定的心理疏导方法。对于自身条件中一些无法改变的事实, 如家庭环境、容貌等, 应该坦然承认并欣然接受, 消除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在此基础上, 客观全面地认识和评价自我, 客观考察实际, 确定适当的奋斗目标, 对已取得的成绩保持较高的满意度, 知足常乐, 有助于避免大学生过度的心理冲突, 提高抗挫能力, 维护身心健康。

总之,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 高校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切实关注并采取实际行动关注大学生身心健康。建设一支以心理咨询室专职人员为骨干, 以辅导员为主体的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从而探索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的有效途径。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开展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教育等相关培训, 提高教师处理心理问题突发事件的能力;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融为一体, 达到学以致用, 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 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心理,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为国家输送优秀人才。

摘要:当今国际国内的新形势, 对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也出现了一些挫折心理。本文从挫折心理对大学生的影响入手, 剖析了大学生挫折心理的现状和原因, 探讨了大学生克服挫折心理的一些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挫折,挫折心理

参考文献

[1] 张旭东, 车文博.大学生挫折的成因分析及教育对策[J].内蒙古社会科学 (汉文版) , 2001, 11 (6) .

[2] 王亚筑.大学生心理挫折的表现及防治[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9 (1) .

[3] 李红星.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对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1)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下一篇:浅谈演示法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运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