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入学背景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学业指导能力提升研究

2022-09-14

2014年3月27日教育部以教思政[2014]2号印发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 (暂行) 》规定, 该《标准》分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和职业能力标准三部分, 明确指出学业指导能力是辅导员职业能力的一部分, 并做了具体要求。新《标准》的出台表明学业指导日渐成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点, 尤其是在注册入学背景下的高职院校, 面对生源结构日益复杂、质量不断下降的局面, 如何有效开展学业指导, 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是高职辅导员面临的一大挑战。

一、新《标准》对高校辅导员学业指导能力的要求

(一)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组织学风建设

进入大学阶段, 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学习特点等相比高中, 发生了很大改变, 一切以学生的主动自我学习为主。但高职学生, 尤其是注册入学学生, 自高中阶段就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态度不端正, 自主学习能力差等, 导致学业成绩不佳。因此, 新生入学后就要采取有效措施, 重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辅导员与学生接触较为密切, 具有了解和掌握学生各方面情况的便利, 需要辅导员加强职业素养, 提高自身能力, 帮助学生从高中到大学学习的流畅过度, 掌握学生所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前景等, 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和学习热情。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不良行为倾向, 采取科学合理的时间管理, 督促学生学习, 防止学生自我放纵。完善班级干部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 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学风建设活动,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二)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掌握科学学习方法, 开展分类指导

有些学生基础较为薄弱, 学习存在困难, 如理工科类专业某些知识点较难理解, 或公共课当中高数和英语都是建立在中学阶段知识基础的延伸, 学生无法掌握相关知识点, 就有可能产生厌学情绪, 甚至逃课、挂科。针对这些学习困难学生, 辅导员要帮助学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与学生开展谈心谈话, 从各方面了解学生课程学习困难, 并加以分析, 提供具有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分析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的变化, 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指导。同时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 引导学生找到学习目标, 根据职业目标, 做好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

(三) 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学术实践活动, 拓展知识, 提升能力

新《标准》明确辅导员要“能通过召开宣讲会、谈心谈话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外学术实践活动”, 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加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形式, 是以实践形式实现高等教育的目的, 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以培养应用技术型的技能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来说, 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占据很大比例, 辅导员要以各种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实践活动, 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暑期社会实践等,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拓展知识内容, 拓宽知识结构,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性人格, 完善体系, 形成机制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 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同样需要创新型人才, 高等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的重任, 担负着培养具有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大学生的任务。辅导员要深入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知识, 研究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之上,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注册入学背景下的高职学生本身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 所以必须要提高自学能力, 才能不断更新知识, 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将自身动手能力强的优势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相结合, 辅导员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发明的竞赛活动, 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因材施教, 制定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并不断加以完善, 形成一套健全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二、现阶段高职院校辅导员学业指导工作的不足

(一) 缺乏相关体制保障, 职能定位不清

虽然新《标准》早在2014年3月就已出台, 明确学业指导是辅导员工作职责的重要部分, 但是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 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学生学业指导中的职能定位依然不够清晰。一方面因为教育改革仍然在路上, 辅导员科学化、专业化、多样化发展制度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另一方面在于学业指导属于辅导员工作职责的新增内容, 从现实情况来看,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尚未设置专门的学业指导机构或学生网络交流平台, 配备专门的学业指导人员, 虽然开设有少量的学业指导类课程, 虽然辅导员有参与相关工作, 但并未建立健全的制度保障, 没有系统的筹划和落实。对辅导员学业指导的职责规定不够明晰, 没有明确的职业前景, 制度无法保障, 导致辅导员队伍流失性大, 缺乏稳定性。

(二) 辅导员对学业指导的认识不足

长久以来辅导员并没有把学业指导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作来对待, 缺乏足够重视, 通常认为与学业相关的专业认知、课程学习、技能培训等都是专任教师的职责范畴, 辅导员只需要负责常规性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即可;加之学校管理部门也没有明确此项职责, 一般都是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相关部分都有在从事学业指导的一些工作, 但没有融入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当中, 导致学生学业发展存在各种问题。所以说辅导员缺乏对学业指导的正确认识, 导致在工作实践中忽略了学业指导的重要意义, 作为辅导员需要帮助学生加强专业认知, 明确专业学习要求, 指导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 学习背景和学习能力做好学业规划, 解决学生在课程、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方面遇到的各种困惑和难题,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提升学习能力, 实现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 缺乏相关学科背景, 专业指导性不足

虽然近几年部分高校在招聘辅导员时, 明确要求应聘人员需要具有相关学科背景, 与所带学生的专业相同或相近, 但是从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来看, 大多数高职院校辅导员并不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学科背景, 或所带学生专业相关的学科背景, 大量高职辅导员从事的都是跨学科跨专业的工作内容。由此导致辅导员对该专业认知不够, 对专业发展动向、职业发展和就业前景也没有足够理解, 在学业指导时无法准确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实际情况, 不清楚该专业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 缺乏针对性;另外缺乏相关知识背景和专业优势, 无法给予学习困难学生更为专业的指导, 对学生的择业和就业方面的帮助也较为有限。如果辅导员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 本身能够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学习指导, 也有利于辅导员与学生相互沟通, 拉近师生距离, 便于辅导员更好的开展工作。

(四) 高职学生学业指导求助积极性低

高职学生, 尤其是注册入学学生, 不同于本科院校学生, 他们中的大多数在中学时期是被边缘化的成绩较差的学生, 学习基础和文化知识水平不高, 学习主动性差, 学习动机不强, 学习遇到困难时, 一般不会选择求助老师。进入大学阶段仍然保留了这种学习习惯, 不会主动找辅导员寻求帮助, 即使求助, 也只会找自己的专业老师, 对于辅导员则缺乏专业信任, 多数是寻求专业学习以外的帮助, 如日常生活事务、成绩评定等。加上部分学生在求助时得不到专业有效的指导, 辅导员权威性丧失, 学生的学业指导求助积极性更低。

三、注册入学背景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加强学业指导工作的意义

2017年8月教育部以部长令的形式修订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教育部令第43号) , 修订后的《规定》指出,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规定》还丰富和发展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 形成了包括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等9个方面的工作内容体系。新《标准》也明确要求辅导员需要“熟悉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学术实践活动, 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开展学业指导和学风建设工作。这是以文件形式表明辅导员开展学业指导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性, 凸显了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意义。

辅导员始终处于学生工作的第一线, 了解学生各方面的特点和需求, 在开展大学生学业指导时具有比较优势。辅导员, 尤其是高职院校的辅导员, 与学生接触最为频繁和密切, 能够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情况和学习状态, 实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 实践工作中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正确引导。另外辅导员队伍年轻化, 与学生年龄差距不大, 能够以自己的过往经验和切身实际现身说法, 能够从专业视角引导和帮助学生, 更具说服力。

调查显示高职院校注册入学的生源质量总体不高, 存在着入学基础较差, 基本素质偏低, 综合能力总体偏低的情况, 文化水平低, 学习能力一般, 要想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学业指导不可忽视。专业化的学业指导, 能够根据学生的心理独特性, 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制定学业指导方案,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惑, 增加实践机会,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提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职业规划和人生目标做好个人的学业规划, 激发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动力, 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学业指导与学风建设息息相关, 辅导员做好学业指导工作, 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班级工作, 促进班级形成良好的学风, 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实现分类指导, 过程引导, 相互激励, 巩固成果。

四、注册入学背景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学业指导能力提升途径

(一) 提高自身认识, 加强专业学习

加深对学业指导内涵的认识。学业指导, 是指“高等学校对学生在学习方面提供的指导和帮助, 服务范围涉及与学生学习相关的所有方面, 旨在充分利用高校资源, 设计反映学生能力和兴趣的计划, 确立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价值和目标。”[1]针对大学生的学业指导, 简言之就是教师充分利用高校资源, 以自身的专业研究成果和学习工作实践,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 端正学习态度, 解决学习中的困惑, 引导学生知道大学学什么, 如何学。辅导员要充分认识学业指导的内涵, 加强自身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学习, 明确辅导员的职业标准, 肩负起全面贯彻和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重任。

加深对学生学习特点的认识。信息化和新媒体时代, 加上注册入学放开以后, 高职学生在学习方式、态度、动机和目标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了很多新问题和新的挑战。因此, 辅导员在开展学业指导工作时, 首先要对指导对象有深入细致的了解。注册入学背景下的高职学生具有: (1) 理论基础差, 课程学习有困难, 容易陷入半途而废的困境; (2) 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习积极性低, 大量课堂“低头族”, 教学效果差; (3) 自我约束力差, 个性化特征明显, 注重物质生活的质量, 但在学习上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 延续中学时期的混沌度日。但是这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强, 对实践课程兴趣高昂, 作为辅导员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共性和个体特点, 有的放矢, 开展有效的学业指导。

(二) 搭建三级平台, 制定学业规划

利用三年阶段学习的特点, 搭建“新生入学教育”, “专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生涯规划”三级教育平台, 依托平台对学生开展学业指导, 在实践工作中加强锻炼, 提升能力。

新生入学教育平台。入学教育是新生进入大学的第一课, 旨在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专业认同感, 激发学习热情, 以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激情全力投入大学生活。一般高校主要采取学校、院系、班级和宿舍四个层面的教育, 辅导员可以利用学校和院系开展的集中教育机会, 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 了解专业课程设置和就业前景, 教育学生热爱学校, 热爱本专业。另外通过组织班级和宿舍活动, 订立班级公约和宿舍文明公约的形式, 帮助学生构建三年学习目标和综合能力提高目标, 制定合理的学业规划, 同时推进班级和宿舍制度化建设, 形成良好的舍风和班风,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作风。

专业能力培养平台。鼓励辅导员申请校级及以上研究性课题, 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探索学生成长规律, 构建学生核心素养和专业能力培养体系。基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 关注学生成长轨迹和学业发展过程, 根据学生每学期的成绩变化进行分类指导。通过公共基础课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积极参与课内外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平台。引导学生以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 综合企业人才需求、专业发展方向和就业前景, 构建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 符合职业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 实现学业与就业双向联动。辅导员要从学生的人格特质出发, 帮助学生基于职业生涯规划, 分阶段完成学习目标, 激发自主学习动力, 掌握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制定学业规划。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 以赛促成长, 提升辅导员自身的职业能力。

(三) 开展朋辈辅导, 成立学习小组

心理上的成人仪式感使的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具有很强的自我掌控意识, 认为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 不愿意家长和老师的“过多”关注, 但是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都不成熟, 同时也存在畏难情绪。辅导员可以根据这样的心理特点, 借助集体力量, 成立学习小组, 开展朋辈辅导。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长短板, 成立互助小组, 组织开展兴趣活动, 同时借此机会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 针对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赢得学生信赖, 加强师生之间互动。

(四) 开展培训, 建立专业团队, 完善体制

在2017年举行的高校学生学习与发展工作研讨会上, 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提出“大学教育发展到今天, 迫切需要在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师、以运行为导向的职员之外, 充实一批专注于学生学业发展指导的专业师资队伍。”辅导员的学科背景的局限, 要求辅导员必须借助专业老师的力量, 组成辅导员和专业老师互相配合, 通力合作的学业指导团队。学校也应重视学业指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开展专业的辅导员培训, 结合辅导员的专业优势和工作特色, 打造一支专业化的辅导员骨干队伍, 完善体制, 形成长效机制。

摘要:大部分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面临学业困扰, 影响学习信心, 长期下去可能会产生心理问题。《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 (暂行) 》也以文件形式明确了学业指导是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重要部分, 这要求辅导员必须加强学习, 努力提升学业指导能力。

关键词:注册入学,高职,辅导员,学业指导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走进美国高校事务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5-6.

[2] 吴雅娜, 周昭安.辅导员视角下大学生个性化深度学业指导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14 (3) :85-87.

[3] 郭晓冬, 王冬梅.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学业指导工作探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7 (3) :109-111.

[4] 遇言.高校辅导员学业指导模式创新性探索与实践[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 (7) :84-85+106.

[5] 杨国庆, 郑莉.高校辅导员学业指导能力提升平台建设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5 (8) 78-8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策略初探下一篇: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