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某城镇学龄前儿童肥胖与其生活方式关系的研究

2022-12-17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变化,我国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学问题之一。儿童肥胖可直接影响儿童时期的生长发育及心理健康,并增加成年后患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成为儿童健康的重大危害因素。6岁是脂肪重聚期,此阶段控制肥胖也是减少日后肥胖发生的关键时期,因此关注学龄前儿童的超重和肥胖问题对其成年后的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出生体重、早期喂养方式、睡眠质量、营养状况、运动情况及家庭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本研究拟通过横断面调查,了解城镇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情况,探讨其与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线索。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2016年3-6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北京某近郊区的城区和农村共3所公立幼儿园(主要为片区内居住的本地儿童)中3~7岁儿童的家长共计598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WHO推荐的NCHS标准,以体质指数为参数,按照同性别同年龄P85≤BMI

(二)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制定家长问卷,由被调查儿童父母填写。内容包括:(1)学龄前儿童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如,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三代亲人的身体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孩子的身高、体重、性别、出产方式、出生体重、喂养方式等);(2)生活方式:上学方式,每周运动情况,看电视情况,睡眠情况,家庭环境(吸烟、吵架、儿童看护人等)。

(三)数据统计

使用EPI Data 3.0软件录入数据并建立数据库,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一般描述性统计、χ2检验等。

二、结果

(一)超重肥胖儿童的基本情况

此次共调查598名学龄前儿童,年龄3~7岁。其中男291名(48.66%),女307名(51.34%)。不同年龄组在性别(χ2=7.01,P>0.05)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调查对象的代表性较好,结果可信程度较高。此次调查共检出肥胖儿童76名,检出率为12.71%。其中男46名,女30名,肥胖检出率为分别为15.81%和9.77%。肥胖率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P<0.05),见表1。

(二)与孩子生活方式的关系

通过对孩子生活方式的调查发现,儿童1岁以内的喂养方式、主要看护人、是否每天进食水果、是否睡眠不足8小时、是否看电视超过2小时、每周散步次数、和进食快餐频率均存在明显差异,结果见表2。

三、结论与建议

本次调查显示儿童的超重肥胖与是否母乳喂养、主要看护人、是否每天进食水果、睡眠时间是否不足、看电视时间过长、每周的运动次数及进食快餐的频率都有关系。

多个研究结果均显示,早期母乳喂养对儿童的超重肥胖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本研究也发现肥胖组儿童母乳喂养比例明显低于体重正常组和超重组儿童。

儿童的主要看护人是接触孩子时间最多的人,对孩子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形成影响很大,特别是学龄前儿童处于完全需要监护的阶段,本次调查发现肥胖组儿童由父母看护的比例最大为57.89%,而父母的工作相对于祖辈父母要繁忙得多,能保证经常在家里吃晚餐的比例会较少,也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外出进餐,经常食用饭店提供的较油腻食物也是孩子体重增加的一个原因。

本次调查发现体重正常组儿童每天进食水果的比例为86.31%,明显高于另外两组,通过其他研究也发现蔬菜水果种类摄入不足是超重和肥胖的一个危险因素,为此美国儿童肥胖专家组建议,儿童平均每天摄入的蔬果种类总数至少5种,达到预防超重肥胖的目的。

有研究显示随着睡眠时间减少,儿童体质指数有增大的趋势,本次调查也发现在假期中每天保证8小时以上睡眠的比例,体重超重和肥胖组低于体重正常组儿童。

每天看电视时间超过2小时的比例以肥胖组儿童最高,为70.00%,静坐时间长,会增加儿童零食摄入和观看高能食品广告的机会,成为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看电视等静坐时间长,使得运动时间相应减少,能量的消耗小于能量的摄入,也就会造成儿童的超重和肥胖,但是本次调查却发现超重和肥胖组儿童每周散步的次数高于正常儿童,这可能和家长在意识到孩子的体重问题后在行为上的改变有关,因为本次调查的运动是近两周内的情况,但是增加运动量对超重和肥胖来说是一个保护因素在很多的研究中都得到了这个结论。

在本次调查中还发现,每周进食1次以上快餐是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体重正常组儿童进食快餐的比例为19.20%,明显低于超重和肥胖组儿童。快餐食品一般多为油炸食品或动物性食品,经常食用会导致机体热能摄入过量,造成脂肪组织堆积。

为了降低本地区的超重肥胖发生率,可以有针对地采取干预措施,加强对父母的宣传教育,改善自我及儿童的生活方式。有研究显示当父母的生活方式改变后的24个月内,孩子的体质指数会不同程度的发生改变。

摘要:目的。通过了解该区城镇学龄前儿童的超重肥胖发生率及其与生活方式的关系,为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该区598名学龄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根据体质指数将儿童分为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通过儿童肥胖影响因素调查表,评估该区城镇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男女儿童超重的检出率分别为14.43%和12.05%;男女儿童肥胖的检出率为分别为15.81%和9.77%。超重率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P>0.05),肥胖率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P<0.05)。三组儿童的生活方式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较高,有男高于女的趋势,超重肥胖的发生与生命早期是否母乳喂养、主要看护人、是否每天进食水果、睡眠时间是否不足、看电视时间过长、每周的运动次数和进食快餐的频率等相关。可针对以上因素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超重肥胖的发生。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全国儿童期单纯肥胖症研究协作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全国0~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3):184-197

[2] 边阿南.45例单纯肥胖学龄期儿童睡眠习惯表现对照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235-236

[3] 李军石.25-羟维生素D与小儿单纯性肥胖的关系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5):128-129

[4] 曲文君,孙瑾,倪波.大连市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检出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2):206-209

[5] Vonkries R,Koletzko B,Sauerwald T,et al.Breast feeding and obesity:Cross sectional study[J].BMJ,1999,319:147-150

[6] Bergmann KE,Bergman RL,Vonkries R,et al.Early determinants of childhood overweight and adiposity in a birth cohort study:role of breast feeding[J].Inte.Obes.Relat Metab Disord,2003,2:162-172

[7] 官锐园,易春丽.儿童肥胖与父母的养育行为[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8):160-162

[8] 王珥梅,徐琪,陈宝林.常州市学龄儿童睡眠时间、蔬果种类摄入现状及其与体重指数的关系[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2):242-244,272

[9] 闫淑娟,卢秀英.0~6岁单纯性肥胖儿童肥胖因素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1999,7(1):41

[10] 马冠生,胡小琪,李艳平等.影响我国四城市儿童青少年肥胖的环境和行为因素[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2,10(3):114-116

[11] 邵继红,黄水平.学龄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11):1329-133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节约型园林设计对策下一篇:水库放水涵洞渗漏水处理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