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风险分析以及对策

2023-02-03

第一篇:关于风险分析以及对策

关于采购岗位廉政风险分析及其防范对策的思考

关于采购岗位廉政风险分析及其防范对策的思考 【摘 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本文拟从廉政风险的角度分析采购岗位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其表现,探索防范采购岗位廉政风险的对策,以便树立全体采购人员廉洁办事、干净办事的良好廉政氛围,做好采购环节的各项工作,从而促进单位的健康向前发展。

【关键词】采购 廉政风险 防范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在生产活动中,从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生产经营活动环节中都充满着各种潜在的廉政风险。尤其在采购工作的各环节,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廉政风险。本文拟从廉政风险的角度分析采购岗位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其表现,探索防范采购岗位廉政风险的对策,以便树立全体采购人员廉洁办事、干净办事的良好廉政氛围,做好采购环节的各项工作,从而促进单位健康向前发展。

一、采购岗位的主要工作职责与范围

采购是一个厂家生产经营活动的首要环节,采购物品的价格高低直接影响一个厂家的生产成本与生产利润,采购物品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一个厂家产品和管理的质量,是厂家得以生存与发展的产品质量生命线。

采购人员一般根据物品的实际消耗情况,按照物品使用的一般规律,通过货比三家、保证质量等方式购买相应的物品,以确保单位生产、管理、办公的正常需要。一般购买的物品包括生产原材料(如零配件、生产性材料等)、日常办公用品(如记事本、笔、复印纸等)、办公设备用品(如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相机等)。

二、采购岗位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及其表现

从风险的概念和廉政建设的要求来看,廉政风险是指国家公务人员在执行公务和日常生活中发生腐败行为或产生腐败思想苗头,并由此导致单位和个人承担经济、政治等方面损失后果的可能性。

采购活动是采购人员在采购物品中与生产厂家、经营企业或销售人员进行的商品买卖活动,在这种商品买卖活动中存在一定的廉政风险。

(一)思想道德风险

这类风险主要由采购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政治素质高低、自我约束能力高低等因素所产生。主要表现为采购人员放松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理想信念动摇,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薄,漠视群众,脱离群众,利用职务和工作之便为自己谋取私利;官僚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阳奉阴违,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弄虚作假,虚报瞒报。

(二)岗位职责风险

这类风险主要由采购人员对岗位认同感和责任感的高低、履行职责能力的高低、岗位监督力度大小等因素所产生。主要表现为“不知道不能为而为之”,即采购人员不熟悉自身岗位的工作范围、工作职责以及操作规范而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进行采购物资;“知道能为而不为之”心里熟悉自身岗位的工作范围、工作职责以及操作规范而在实际执行中不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履行职责不到位、不作为;“知道不能为而为之”,即知道在采购物品业务流程及规章制度不能进行的“小动作”,但在实际执行中滥用了职权进行了这些不允许的“小动作”;采购权力过于集中,一人多岗,导致权力被少数采购人员掌控,造成无人监督、不敢监督、无法监督的困局,群众监督形同虚设。

(三)制度机制风险

这类风险主要由采购制度和激励制度的制定、执行和修改完善不到位所产生。主要表现为采购制度制定不科学、不严谨,时效性、可操作性、针对性不强;采购机制、收货机制和结算机制等缺乏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约束力和监督力作用不明显;对采购人员的激励机制不完善,对节约成本、坚持原则办事的采购人员奖励措施不到位,对违规违纪的采购人员惩罚无章可循、无章可罚。

(四)决策风险

这类风险主要由于采购前和采购时对物品购买的品种、数量、质量把握不定、难以预计所引起的。主要表现为采购计划制定不完善、中途需要增加购买的物品;追求省钱,采购后的物品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受市场竞争的影响,物品价格水平阶段性波动大,难以把握物品价格的高低和物品质量的好坏。

(五)社会环境风险

这类风险主要由于社会风气这个大环境的影响,人们在从事某种生产经营活动中趋同于一致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习以为常,不知不觉被这种社会风气所“同化”。主要表现在在各种物品购买活动中,存在一定“潜规则”,例如收受厂家、办公设备、办公用品等生产、经营企业或销售人员以各种名义给予的财物、回扣或提成,采购人员很难从这种不良风气中解脱出来;厂家诚信程度的高低以及售后服务周到与否。

三、采购岗位廉政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加强宣传教育,廉洁自律,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一要坚持开展经常性教育和学习,及时学习国家领导对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工作等方面讲话内容,形成自觉学习、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二要加强廉政从业的宣传教育,通过邀请法律专家讲课、正反面案例学习研讨、“工作来之不易”讨论等活动,树立全体采购人员珍惜现有工作岗位、廉洁从业的良好作风;三要通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有益身心健康文员活动等形式塑造单位廉洁文化,营造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和工作风气;四要加强采购人员的法律教育、法制教育,学习有关采购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反复学习《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自律从业若干规定》、《合同法》等条例,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五要加强自身作风建设,通过开展民主评议、座谈会、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形式了解自身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习作风、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切实制定措施进行整改;六要加强对采购人员权力观、利益观和宗旨观的教育,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利来自于群众,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决做职工群众的公仆;七要加强对采购人员的爱岗敬业教育,通过开展“爱岗敬业”主题实践活动、“行风作风大家谈”等活动提高采购人员对本职工作岗位的自我认同感和荣誉感,更加愉悦、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八要通过日常观察、谈话、谈心等形式随时把握采购人员思想动态,发现有不良苗头的,单位党支部和工会要及时做好引导和教育工作,给予其人文关怀,感受集体的温暖,从而防止其误入歧途。

(二)明确和履行岗位职责,按章办事,加大监督力度 一是要熟悉采购工作的内容,明确采购工作的职责和范围,分解岗位职责履行的步骤;二是要正确树立物品购买的业务流程,坚持物品采购的原则,如物品的实际损害程度如何、该不该买、需不需要买、谁去购买、购买什么、物品价格如何、物品的型号怎样、购买多少等,不定期查找业务流程的漏洞,及时修补工作程序上的漏洞;三是加强采购人员的岗位培训,采取“请进来”、“走进去”和内部培训的方式,提高采购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公开工作承诺制度,开设举报信箱、举报邮箱、举报电话等形式自觉接受职工、组织和社会的监督;五是采购人员和收货人员分开,加强彼此之间的相互监督,增加物品采购的透明度。

(三)科学预算,合理采购,加强决策科学性 一是做好每月、每个季度物品采购计划的制定工作,并结合历年物品消耗和需求的规律,合理制定采购计划,坚持“物尽其用”的原则,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同时要坚持确保生产、节约生产成本的原则把握物品采购的申请,凡涉及重大金额的物品采购均采用招标、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研究的方式,抵制廉政风险的出现;二是坚持实行网上报价和现场询价的方式,货比三家,以质优价廉为原则进行物品采购工作。

(四)完善落实制度,奖罚分明,加强制度执行力 一是建立有效的任命用人制度,考察采购人员适用人员的全面性,注重其道德修养、政治敏锐性和办事原则性,用好“老实人”,不用“老好人”;二是成立临时采购领导小组和招标领导小组,人员不固定,以防止固定人员形成默契,互相串通,损害集体利益;三是建立5个“W”(包括买什么、为什么买、买多少、多少钱、买哪个厂家)和4个“比”(比价格、比质量、比服务、比诚信度)的物品购买模式,货比三家后进行采购;四是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相结合,鼓励采购人员积极防范岗位廉政风险,算好人生的四笔账(政治账、经济账、人身账、家庭账),对在岗位廉政风险工作做得好的采购人员要及时给予精神奖励或物质奖励,对违反党风廉政有关规定、违法职业道德操守等采购人员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惩;五是制定《采购人员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手册》、《采购人员工作自查表和服务承诺》、《家庭廉政助廉信》,加强自我监督、群众监督、家庭监督的力度;六是建立合作厂家的诚信度记录,并根据合作的诚信度选择信誉度好、售后跟踪服务好的厂家进行选择,以确保所购买物品的质量。

采购岗位廉政风险的防范工作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工作,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努力,协调配合,更需要加强自我学习和自我监督能力,做好本职工作,履行本职职责,采购合适而实用的物品,确保单位生产的顺利开展,共同打造一个廉洁、健康、公开、公平、愉悦的工作环境,促进单位健康向前发展。(作者:广州市自来水公司水表厂 毕丽芬)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 [2]《党内监督条例》

[3]《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

[4]本书编写组编:《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1日

[5]朱玉华、秦忠诚、苗青:《抓好制度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好转的重要保证》,《大庆社会科学》,2008年2月第1期

[6]李晓光:《实施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完善预防腐败长效工作机制》,《前线》,2008年第1期

第二篇:汇小贷分析高校贷款风险问题以及风险防控

当前,我国公办高校大规模贷款的风险已日益凸显,关于公办高校贷款风险的讨论也一浪高过一浪。这对高校大规模盲目贷款起到了一定的遏制及警示作用,但此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一是舆论的大肆渲染,使人们看到了大规模举债的危害却忽略了适度贷款对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二是影响了金融机构对高校贷款的态度,导致高校很难从银行获得合理贷款,从而制约了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贷款发展是一把“双刃剑”,贷款规模过大就会产生风险,不积极拓展渠道融资又会制约教育的发展。我们不能因为出现了贷款风险就全盘否认适度贷款的积极作用,那无异于“因噎废食”。笔者认为,要利用贷款为高校教育事业发挥积极作用,关键是要把握一个“度”,即贷款要适度。

1 我国公办高校贷款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公众对高等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长以及高校发展的实际状况,教育投入与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高校在发展资金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均积极拓展筹资渠道,以解决扩大办学规模带来的经费短缺问题,其中一个主要渠道就是银行贷款。适度贷款对高校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如果贷款增长幅度和速度过大过快,则会使学校陷入财务危机,影响学校的日常运作与可持续发展。目前,一些高校热衷于圈地和参与大学城建设,向银行大量举债,有的高校贷款已高达到20余亿,贷款规模大大超出学校自身偿债能力,出现了贷款到期不能按时归还、借新债还旧债、资金周转困难甚至不能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等情况。高校贷款风险问题,已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2 高校大规模贷款的原因

2.1 财政拨款不足

在财政拨款及其它融资不够的情况下,高校寻求银行贷款以解决教育经费不足问题。

2.2 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估

为了能顺利通过教育部5年一轮的高等学校教学评估,赢得国家在资金上的扶持和扩招时得到政策倾斜,被评高校多采取向银行贷款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以求达到评估要求。

2.3 政府与金融机构互动的结果

由于受《担保法》、《贷款通则》等法律法规的限制,多数金融机构不敢直接向地方高校放贷,政府要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于是与金融机构互动,帮助协调与担保,从而使高校获得巨额贷款。

2.4 金融机构趋利避害的自我选择

高校扩招后,金融机构看到为高校提供贷款既有经营收益,又有社会效益,从而对高校在贷款额度、利率、材料的准备与可行性分析等方面均给予了极大的优惠和便利。3 高校贷款风险的成因

3.1 高校所有者缺位导致随意贷款

公立高校财产的公有性质决定其所有权属于国家,而事实上由于国家是虚拟参与方而非实际参与方,决定贷款的运作及管理者事实上并不需要承担偿还贷款的风险,这种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称性很容易导致管理者还贷责任意识淡薄,搞政绩工程而随意贷款。

3.2 对贷款缺乏科学论证

一些高校在对贷款项目进行论证时,只凭主观分析或少数人的意见而盲目举债,缺乏理性的分析和科学的论证。

3.3 贷款管理不严和使用效率低

许多高校在贷款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过程中缺乏科学性,资金使用不当或效率太低,造成严重的资金流失或浪费。

3.4 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机制

许多高校内部审计机构未设立贷款资金的专项审计组织,资金使用过程中未建立全程定

期审计制度,存在严重的管理漏洞。

4 控制贷款额度,防范贷款风险

高校如何规避风险,合理利用贷款资金促进学校的发展呢?笔者认为,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要把握一个“度”,即贷款要“适度”。而如何才能达到“适度”呢?笔者试从宏观控制和微观控制两方面对“适度贷款”问题进行探讨。

4.1 宏观控制

是根据“高等学校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对高校贷款额度进行测算,以贷款风险指数0.6作为上限,从宏观上控制贷款风险。

2004年7月15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经济责任制加强银行贷款管理切实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见》[教财(2004)18号],该文制定了高等学校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对高校银行贷款额度从宏观上进行了控制和管理:(1)凡贷款风险指数大于0.6的高校,新增贷款实行审批制度;(2)凡贷款风险指数小于0.6而大于0.4的高校,新增贷款实行备案制度;(3)凡贷款风险指数小于等于0.4的高校,新增贷款可由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办理。这从宏观上控制了高校贷款风险。

4.2 微观控制

即具体化测算控制。是运用“预计现金流量测算法”来测算适度贷款的具体规模和还贷能力,以测算出的具体数值和指标为参照,有效控制贷款风险。

“高等学校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为高校贷款风险防范提供了宏观的量化指引,但缺乏具体化的约束手段和测算方法。目前,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如:雄筱燕等提出了基于费歇尔多元判别分析的高校财务风险评判模型;祝红霞提出了预计现金流量测算法;黄祥林建立的高校恰当举债的数学模型等等。本文采用祝红霞提出的“预计现金流量测算法”来测算适度贷款的具体规模和还贷能力,以提供较详细的量化参考。其方法为:第一,根据学校的长期规划确定未来在校学生人数,按照建设部、国家计委和教育部199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面积指标》规定和教育部关于本科评估对师生比、图书、教学设备等方面的要求,测算出学校达标所应达到的最低硬件条件指标,并计算出未来各年学校达到该指标要求所需的资金数额;第二,根据各年计划在校生规模预测学校的资金来源;第三,测算出每年资金注入量与流出量,以确定每年需要的贷款总额和可以偿还贷款的数额;第四,计算出学校需要贷款总额和建设期后每年可以偿还贷款金额和还款年限,从而可以分析出学校贷款的偿还能力和风险情况;第五,在学校能够承担的负债范围之内安排学校的建设项目和贷款数额。通过此方法将各指标具体化,提供给高校决策者较详细的参考数据,从而使贷款趋于适度,降低贷款风险。

第三篇:武汉市工商局关于基层工商部门执法办案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建议(廉政风险·重中之重)

武汉市工商局关于基层工商部门执法办案风险分析及

防范对策建议

2010年11月10日来源:武汉市工商局

区(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处在市场监管执法第一线,工作繁重,任务艰巨,每天都和市场主体面对面,每事都和当事人零距离,时时处处事事都处在监管执法风险的风头浪尖。为此,基层工商部门非常有必要对一线执法办案人员执法责任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并对症下药寻找防范风险的相应对策,有效防范和化解执法办案风险,努力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减少一线工商执法干部的工作压力,促进其更高效地履行职责。

一、执法办案风险分析

(一)执法素质和能力欠缺造成的风险

1、案件事实不清风险:在案件调查取证环节中,未坚持证据穷尽原则,未按照程序规定依法取证,遗漏证据,导致案件定性,裁量不准确,导致行政复议被撤销,行政诉讼败诉。

2、程序不当风险:⑴执法少于2人,不出示执法证,不告知当事人合法权利的;⑵当事人要求执法人员回避不回避的;⑶一般程序案件未经立案擅自调查的;⑷证据材料不全或未经当事人确认的;⑸相关文书未按法定程序送达的;⑹未经审批擅自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⑺应适用一般程序案件而采取简易处罚的;⑻超出管辖权进行行政处罚的;⑼在作出行政处罚前应告知未告知的;⑽超出法定期限进行行政处罚的;⑾处罚文书应告知当事人权利而未告知的;⑿重大案件或重大决定未经集体讨论而擅自决定的;⒀案件核审阶

1 段,核审机构不详细记录审理意见,并登记造册,案件核审人员失误造成不当核审意见的。

3、办案失误风险:暂扣及罚没物品不及时进行登记,入库,物品清单中,对物品的型号数量等登记不祥,可能导致物品损毁,丢失,侵占,挪用,数量型号出现差错等不良后果。

4、行政乱作为风险:超出职责监管范围乱监管,无法定依据乱处罚,导致行政复议被撤销,行政诉讼败诉。

5、玩忽职守不作为风险:对巡查中发现的案源线索等不上报,不登记,对发现的违法隐患查处不及时,以致造成重大的损失或影响。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不按规定程序进行登记,未及时留存文书档案,以及发现的安全隐患不及时给予制止,不及时上报,函告相关单位。

6、野蛮执法的风险:粗暴管理、野蛮执法、耍威风、搞特权、刁难群众等执法扰民行为。

(二)主观不作为或乱作为造成的风险

1、不遵守办案纪律风险:在查办案件前,对发现的案件线索不核查,有案不立;在查办案件过程中,不遵守办案纪律,向当事人泄漏案情,或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收受当事人的好处;在行政处罚中为谋取私利,贪赃枉法,甘当“保护伞”等情形。

2、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风险:根据领导或个人意愿、好恶进行裁量,甚至以人情、物质作为自由裁定的交易砝码,致使案件的处罚出现的畸轻畸重现象。

3、截留私分罚没物品风险:将罚款,没收非法所得截留私分,变相私分。

4、办假案风险:为了某种利益,利用捏造证据的手段办假案,人为将大案分拆成若干小案。

5、不移送风险:收受当事人的好处,对应移送司法机关的案件不予移送,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

6、内部说情风干扰的风险:为违法当事人说情,干扰办案,导致案件无法独立处理,其中容易出现收受请托人的好处等不廉洁行为等问题。

(三)外部环境影响造成的风险

1、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与执法办案的风险:地方政府为保证地方经济的发展,政府的“指令”往往导致案件“缩水”,如果按其指令执法,会造成廉政方面和法律方面的风险,不按其指令执法有可能造成“政治风险”。

2、执法办案与依法执收执罚的风险: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经费仍无法保障,客观上必然导致有些工商部门的执法办案人员在执法办案中出现执法争利、执法损民、以罚代管、以罚代刑等执法办案与经济利益挂钩的行为等问题发生。

3、职责不清的风险: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涉及面广,任务繁重,需要各地、各部门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有的工作要求工商部门唱好主角,有的工作需要工商部门当好配角。但现实监管中,我们常常会感觉到,应该由政府或者其他部门组织牵头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却把工商部门推到了执法办案的最前沿,工商部门承担了不应该承担的责任,其中蕴涵了巨大的执法办案风险。

4、外部说情风干扰的风险:为违法当事人说情,干扰办案,其

3 中的执法风险却要执法办案人员承担。

(四)意外风险

1、容易引发群体事件的风险:当某种违法行为在一地形成了习惯,再去就该行为进行执法,就得预防群体事件的发生了。

2、暴力抗拒执法,危及工商干部人身安全风险:如采取威胁、谩骂、围攻、殴打执法人员或者冲击办公场所等方式干扰、阻碍行政执法,这种暴力抗拒执法,直接危及工商执法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3、被诬告、陷害的风险:违法当事人对工商执法人员的正当执法不满,当面不说,事后乱说,捏造事实,采取向有关部门或媒体、网络等举报、申诉、投诉、目击或者自述经历等形式,诬告、陷害执法办案人员。

二、防范风险的对策建议

执法办案工作,风险无处不在,但只要有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有正确的方式方法,有严格的办案程序,严格的规章制度,严明的办案纪律,有领导的爱护和支持,有防范意外风险的预案,工商执法干部在执法办案中,只要能克服侥幸心理和执法恐慌症,从自己做起,警钟常鸣,尽职尽责,认认真真做人,老老实实办事,就一定能把执法责任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一)采取措施,提高执法办案水平

1、认清形势,提高执法办案人员思想认识。首先,认清形势,提高对办案质量的认识,是提高办案水平的基础。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我们不重视办案质量,不注重基础工程,就会冒行政败诉的风险。其次,认清形势,提高对办案质量的认识,是

4 贯彻落实依法行政、公正执法、依法办案的迫切需要。其三,认清形势,提高对办案质量的认识,是解决当前执法办案中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2、强化培训,提高执法办案人员综合素质。执法办案人员是行政法律规范的最终实施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执法办案的水平与质量。因此,必须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业务、法律素质。一要加强教育。使行政执法人员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执法观,促使执法人员文明执法、程序执法、规范执法、为民执法。二是强化培训。培训应力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重点突出,效果明显。使其熟悉法律知识,提高其业务技能。三是要严格用人制度。所有执法人员在上岗前必须经过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执法。四是实行激励措施。对于那些素质低下、违纪违规的执法者坚决清除,对素质高、业务精的执法者给予奖励或晋升机会。

3、规范办案程序,切实提高办案质量。一是建立执法办案全程网上监控制度。利用全市案件网络平台,实现案件市局、县局、工商所三级网上流程监管。所有一般案件必须从案源申报、立案、调查终结到核审、审批、下达告知书、处罚决定书等全程网上操作,实现网上全程监控。二是建立办案、核审、督查分离制度。实行案件主办人制,案件主办人只办案不决定案件处罚额度;处罚额度由办案单位相关人员集体决定,重大案件必须报县局领导集体研究决定;法规科负责对案件进行核审,对新领域案件和重大案件必须报局领导集体核审;监察科负责定期对办案单位及人员廉洁办案情况进行督查,并在系统内定期通报。

5 (二)加强廉政教育,提高防腐能力

1、常抓党风廉政教育,增强廉洁自律意识。一是经常开展党风廉政教育,紧紧围绕“廉洁高效,勤政为民”的要求,突出抓好干部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增强公仆意识,切实树立起团结务实、勤政廉洁的良好形象。二是开展工商文化建设教育活动。开展以道德文化和法制文化为重要内容的工商廉政文化建设,继续巩固工商所廉政文化建设成果,加大投入,利用各种形式,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工商工作的宣传教育总体框架内,培育以“为民、务实、清廉”为核心价值观的工商廉政文化。三是举办预防职务犯罪教育专题讲座,组织干部职工观看廉政电教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提高干部职工自觉廉洁从政的意识。

2、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对案件的监督。一是健全执法责任公示制度。在县局红盾信息网站和单位公示栏上公示本局执法人员照片、姓名、执法证号;工作职责、管辖范围;行政处罚权限、处罚依据、处罚程序;举报电话;公示执法单位、执法人员违法违纪行为责任追究制度和工作纪律。二是建立案件回访、评议制度。回访和评议结果在本局公示,对反映有违规问题的案件进行复查,该追究的追究,该纠正的纠正。同时,通过信访举报、行风评议、行政投诉、群众反映、人大、政协及纠风办等渠道广泛收集廉政风险信息,查找可能涉及廉政风险的风险环节、风险岗位和风险人员,及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三是建立重点案件通报制度。对政府交办和群众关注的重点案件,在案件事实调查清楚后,要及时向当地政府汇报或通过辖区媒体向群众通报,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四是建立过错

6 责任追究制度。办理的案件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办案的相关人员要对案件的质量承担责任,对案件质量有问题,对故意或有重大过失的人员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3、定期调研,积极预防。定期深入基层,调研廉政风险的新情况、新问题,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做到对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重点行为的风险点事前、事中、事后的有效控制。

(三)加强沟通,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1、牢固树立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思想。要凸现服务发展这个主旋律,赢得政府支持,积极把握好时机,为工商创造优越的生存环境。地方政府对我们工作的支持程度决定了我们工作环境的好坏,决定了我们工作的最终成效。工商部门要在服务市场主体,培育商标品牌,促进新农村建设,提升地方经济竞争能力上做好、做足文章。要立足服务,要了解群众想我们做什么,不想我们做什么,凡群众不想我们做的事,我们要克制自己,千万不去作为,群众想我们做的事,我们就要有所作为,我们要让人民群众真正认识我们工商部门的作用和地位,使人民群众从内心感到这个社会没有工商部门不行,少了也不行。

2、重视同内外环境的沟通和协调。沟通和协调是一门高超的艺术,从某种程度上说,沟通和协调工作做好了,能使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一是做好工商部门的大宣传工作。通过我们的宣传能让社会知晓工商部门的工作,从而减少基层执法办案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冲突。二是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关爱。凡重大、重要案件的查处,坚持事先请示汇报,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支

7 持。如果自身职能与地方党委、政府的行政命令发生冲突,要做好解释,必要时向上级或相关部门反映情况。三是理顺部门之间的职责。当我们的执法活动和其他部门严重交叉重叠时,必要时应提请政府决断,减少我们的执法风险。在市场监管执法中,我们既要做到到位不缺位,有位必有为;又要加强协作,积极支持配合有关部门的工作,做到不推诿扯皮,不敷衍塞责,努力形成整治合力,充分发挥综合执法的整体功能,共同推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深入开展。四是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对工商部门的经费保障支持。五是正确对待和处理说情风。对来自方方面面的说情风,要充分发挥我们的智慧,既要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又要做好沟通、协调、说服工作。

(四)认真分析研判,搞好全程应对

1、做好预防意外事件的预案。一是做好预防群体事件发生的预案。二是做好暴力抗拒执法的预案。三是充分做好执法前的准备工作。四是要文明执法。在执法过程中要文明,讲究策略,不要激化矛盾。五是多请求政府和公安部门的支持。

2、支持、关爱执法办案人员。执法办案人员身处执法第一线,常常受到各种威胁、谩骂、甚至围攻、殴打,也会受到莫名的诬陷,正是因为如此,领导更要支持、关爱执法办案人员。一是从生活上关爱他们。二是从工作上支持他们。三是适当的待遇倾斜。四是及时处理他们的被诬陷事实,根据是非曲直分别情况进行处理,保护好他们的执法办案积极性。五是正确面对媒体、网络等的批评、建议,及时予以澄清。

8

第四篇:中国商业银行负债业务概况分析以及对策

一、负债业务现状

(一) 负债总量增速下降

从量上讲,2010年底银行业本外币负债总额为88.4万亿元,同去年比增加14.1万亿元,增幅19%,较去年下降7.8%。由此显示增速的确下降了不少。具体分类为:国有控股商业银行43.02万亿元,上升13.5%;全国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14.05万亿元,增幅25.2%;城市商业银行7.4万亿元,增长38.5%;其他类金融机构负债总额24万亿元,增长20.6%。下面从几个角度进一步分析:

1. 从季节上来看,一季度受惯性影响增幅仍然较大,但之后便有明显的下降。从机构类型来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仍处于绝对支配地位,但比列在下降,为2.3%。全国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上升0.8%,城市商业银行上升1.1%,其他类金融机构上升0.3%。可以看出,城市商业银行增速最为明显。 2. 就上市的16家商业银行来看,其负债总额达到60.1万亿元,增加17.34%,增速下降9.26%,占总的比重为68%。其中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增长14.96%,下降9.96%;全国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增长24.48%,下降7.07%;城市商业银行上升44.94%,增速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4.43%。 一系列数据进一步证实前面的分析,随着经济危机的影响逐渐降低,中国货币和财政政策逐渐由宽松回到适度,更进一步的,通胀压力的上升使得回收流动性更加迫切,与此同时,政府调控房价,更是进一步控制房地产信贷,这降低了货币乘数,使得存款也降低了。至于仍然为增长趋势,这一点更是必须的,毕竟中国经济仍在增长,人们收入总体在上升。到了2011年,这种趋势仍存在,但随着通胀压力的降低以及更重要的,为了保持经济增长,央行于近期决定,自2012年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与此同时,自同日起:(1)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2)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这一三年半来的首次降息必然更加减少人们的存款倾向。使得银行类金融机构的负债业务压力进一步上升。

(二) 总体讲公司类存款增速高于个人存款 具体数据为2010年,16家上市商业银行公司类存款余额27.73万亿元,同比增长19.38%,比上年下降l2.57%,个人存款增长率为12.89%,比上年下降6.32%,公司类存款增长率比个人存款增长率高6.49%。其中,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公司类存款增长率16.93%,比上年下降l2.45%,个人存款增长率为l2.23%,比上年下降5.59%,公司类存款增长率比个人存款增长率多增4.70%。全国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类存款增长26.05%,比上年下降11.73%,个人存款增长率为18.08%,比上年下降11.82%,公司类存款比个人存款多增7.97%。城市商业银行公司类存款增长24.2%,比上年下降23.08%,个人存款增长率为31.26%,比上年下降3.65%,公司类存款比个人存款增长率低7.06%。

分析数据得到,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和全国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公司存款增速高于个人,但城市商业银行的状况是相反的。这体现了城市商业银行吸收公司类存款方面的不稳定性。而就公司类存款的增长量来讲,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增长率最低,全国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最高,显示全国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势头良好,吸引更多的公司将存款储蓄在那里。

不过,就如此横向比较三类银行,自然是全国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势头最好,而城市商业银行波动较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剧中。若纵向比较各银行自身发展状况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16家上市银行来看,公司类存款占客户存款比例为54.87%,上升0.98%。其中,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为49.91%,上升0.77%;全国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72.25%,上升0.33%;城市商业银行为77.43%,下降2.25%。由此分析,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个人存款比例高于公司类,这很容易解释,毕竟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网点遍布全国各个大中小城市,其他银行的营业点分布还没有达到如此规模。但其公司类存款增速则是最高的,显示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吸收企业存款方面仍有着相当的能力。而纵向数据依旧显示出城市商业银行的不稳定性。

2010年的公司类存款增速高于个人存款,显示出以往宽松的经济政策依然在发挥效力,各类机构和企业的流动性仍旧充足,同时,经济增长背景下的业绩利润增长也是公司类存款上升的动力,相比之下,广大个人的储蓄则增速不如企业。

11年和12年的公司类存款增长势头随着宽松货币政策的回稳应该会进一步下降,但仍会高于个人类存款增速。由此我联想到一个也许于此现象相关的话题――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个提法自然是西方经济学界的提法,他们认为虽然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可是国有控股企业(包括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有典型的国家资本主义模式特征,撇开意识形态的问题,只谈论经济问题的话,企业类存款上升显示企业流动性以及业绩的提高,而国企则是企业中的龙头老大,那么相对总体个人存款的增速来说,企业存款增速的高绝对数是否体现了进来人们热议的国进民退问题?即国有企业利用垄断获得大量的利润,而老百姓却并没有得到过多的利益反而在通胀等问题面前无招架之势,进而使收入差距的扩大,贫富日益不均。若此因素或多或少的解释了公司类存款增速高于个人存款,则这一现象应当得到我们的重视,政府,学者以及更多的民众应该去关注和想出缓解的方法。

二、 优化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结构的对策与建议

(1).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扩宽银行负债来源

在商业银行存款产品趋于同质化的情况下,加强针对性的客户服务创新是有效扩大负债规模、调整负债结构的重要突破口。改变僵化的服务心态、增加客户自助办理业务的网上渠道、扩展信息咨询服务类型,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银行负债业务做大做强。而这些措施的最根本来源,在于各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品牌形象建设。如果服务的核心动力解决了,服务的外在表现必然会水到渠成。

(2).加快负债产品创新,挖掘客户潜在需求 金融产品的销售越来越受到银行的重视,各类金融理财产品也层出不穷。理财产品市场的迅速扩张在优化负债结构、促进创新金融产品等方面给银行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在理财产品市场的迅速扩张背后,更为关键的是理财产品的不断创新。否则,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负债规模的扩张会直接带来负债业务风险的加大。只有金融机构更注重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加快针对特定类型客户的产品创新,才能在扩张负债规模的同时,规避负债风险、促进负债结构的合理转变

(3).制定负债管理策略,落实不同需求匹配

在市场风险不断的今天,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不能仅仅盯住负债规模,更要注重银行负债资金的期限长短、利率高低配置。具体的负债管理措施最终会落实到具体的客户中,对于一些自身实力雄厚、处于热门行业的企业要增加服务品种,为优良客户制定适合其特点的负债产品,做到优良客户不流失,并不断增加新客源。而对于普通储蓄客户,也要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其产品需求,将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意向与客户需求结合起来。

第五篇: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以及对策分析__论文

当代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对策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各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的形势也日益严峻。而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其就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所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当代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入手,分析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从而在政府、学校教育机构、社会与个人四个方面提出相关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对策 一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2009年我国将有2400万劳动力需要安排就业,其中将有超过700万大学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数据显示,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比2008年增长52万;而据预测,2011年这一数字将达到峰值758万。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将成为政府与社会长期而艰臣的任务。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冲击,青年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门坎逐年提高,大学生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发展,但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缺乏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中国高校2013届毕业生初感就业寒意。10月以来,中国各大高校迎来新一轮的校园招聘季。用人单位却提前涌进各大高校校园。今年招聘企业无论是招聘人数还是薪资条件都令高校毕业生初感就业寒意。

国内某大型通讯公司今年在东北地区只招20个人,而去年这一公司仅仅在吉林大学就招了60多个人;某大型汽车公司加紧了专业和学历限制,非“211”学校的毕业生一律被拒绝„„种种迹象表明,中国2013届毕业生或将在今年的就业季面临严峻考验。一方面是社会生产受到抑制,用工减少;另一方面,则是庞大的毕业生数量。中国2013届毕业生人数或再创新高,无形中将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压力。受经济持续下滑影响,今年大部分公司招聘计划都较去年有所削减,

二 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针对现在大学生的就业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要使问题得以缓解,就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需要政府,企业,大学生自身,教育机构各个方面做出努力。 1. 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1)针对大学生当前的就业问题制定积极的就业政策,例如对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时,给于资金支持或是优惠政策。帮助其自主创业。同时引导毕业生到非公有制单位、农村及基层单位就业。

(2)稳定的就业环境。制定法规保护大学生就业的切身利益。例如规定最低薪酬,并且针对金融风暴的影响,更要创造稳定的就业环境。而且要平衡中小城市与珠三角的人才竞争政府积极为毕业生到农村等基层单位工作创造条件,例如:开辟常年性、规范化的渠道,并加强宣传引导工作;为到基层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提供一些优惠政策;要切实关心这些毕业生的发展,使他们真正感觉到在基层大有作为。

(3)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保证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与社会上有经验的工作者都能够平等的进入劳动力市场。同时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尽快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如大学生就业法、人才保护法、毕业生就业市场管理条例等,逐步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人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切实保证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双向选择中的权益。

(4)加快调整人才培养结构。要进一步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而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过低的院校和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

(5)拓宽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渠道。鼓励高校毕业生大基层,到中小公司,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

(6)切实解决私营公司聘用高校毕业生的有关问题。到私营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公安机关正在积极放宽建立集体户口的审批条件,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工商和税收部门要简化审批手续,积极予以支持。

(7)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的教育,使他们是树立自主择业,勤奋创业,终身学习的观念,树立根据社会需要就业,到基层建功立业的思想,主动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干一番事业。政府有关部门要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以提高就业率为中心,加强就业指导,全面提高服务水平。

2. 教育机构:学校应不断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应用性、操作性、技能型的课程,切实培养具备各种综合技能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大学生要在工作中得到实现自身价值也离不开创新,学校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大学生有能力进行自主创业,才能在工作中有出色的表现,给自己创造就

共 5 页 第 3 页

业机会。

3.社会:公平对待大学生,降低大学生就业的门槛。创造没有歧视的就业环境。使得员工对企业有归属感,更好的为企业付出。从而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这不仅仅是企业给员工制造机会,同时也是企业谋求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投资。另外,企业应与时俱进培训员工。因为大学生刚进入企业,对于业务都缺乏专业的能力,再加上本身刚步入社会,经验不足,所以企业要培训他们。当今时代,是一个瞬间万变的年代。培训这一个名词已然成为了一个必要,是企业充实员工能力的重要装备。大学生,是一个更加需要活的培训机会的一种群体,他们刚步入社会,很多东西来不及适应,很多东西需要学习,企业如果能够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给他们,让他们有更大的学习空间。 4.大学生自身方面

(1)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成功,实现自身价值,在校学习只能说是前期工程,要在提高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打造属于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汲取书本以外的营养,以满足社会对所需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

(2)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毕业后大学生面临的不再是学校里的小社会环境,而是复杂多变的社会,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充满着各种未知的因素。为了让自己能够立足于社会,周旋于复杂的人事关系中,大学生除了要学习专业知识外,还要学习多种生活需要的,正所谓技多可防身。

(3)要有创新能力。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很多大学生对会选择自主创业,自主创业能够降低毕业生就业的压力,但是自主创业却有更高的要求,其中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掌握好人脉,金脉,知脉这三脉,毕业生才能具备创业的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才能在自主创业中站稳阵脚。

(4)培养责任意识。毕业生在求职前一定要准确把握自己的定位,在工作中积极肩负自身的责任,以呼唤人才市场的责任感与诚信,为自己的求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做事要坚持到底,不要轻易的跳槽。要有责任意识,对企业负责,对自己负责。

(5)认真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就业能力。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大学生一旦确定自己理想的职业,就会依据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理想的职业做好积极准备。其次,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自我分析即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认识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职业分析是指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充分考虑职业的区域性、行业性和岗位性等特性,比如职业所在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职业岗位对求职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等。第三,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根据职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知识科学地重组,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第四,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除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外,还需具备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大学

共 5 页 第 4 页

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要认清就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强化自身的素质,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挑选最能胜任本工作岗位的人选。具体的讲: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 敬岗敬业, 吃苦耐劳, 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 其次对文明礼貌, 气质和语言表达, 沟通能力等也很讲究。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

参考文献

[1]彭光成 等.现行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的分析与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5):. [2]刘晓仰.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7(4) [3]李迎军. 大学生就业——高校的责任与对策.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4] 邹云龙,曹扬.关于大学生就业“基层”路径的探讨.东北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5]叶政.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6]万茗,刘淑英,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对策浅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9 [7].叶政.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共 5 页 第 5 页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关于健康的主题演讲稿下一篇:关于光污染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