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职业价值的经济师论文

2022-04-19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提升职业价值的经济师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生的就业环境竞争越来越激烈。高职院校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培养一定的人才,但是在就业方面还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对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先阐述了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影响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因素,接着提出了培养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对策,以便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

提升职业价值的经济师论文 篇1:

浅析电力工程财务全面风险管理

摘要: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不断提升,给电力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契机,同时也加速了电力行业的改革与创新,提升了电力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使得对电力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要求明显提高,这在电力工程财务全面风险管理中体现得尤为突出。虽然电力企业各个领导部门对电力工程财务全面风险管理十分重视,但是受电力技术服务工程项目自身特性的影响,使得电力工程财务全面风险管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由此而直接阻碍了电力工程财务风险管理效率与质量的提升。为此,文章结合电力工程财务全面风险管理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详细的总结了提升电力工程财务全面管理效果的相关策略,以期增强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与科学性,促进电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同时为电力工程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提供部分理论参考。

关键词:电力工程;财务风险管理;主要问题;有效策略

在电力企业中,财务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财务管理所涉及到的环节相对较多,并且每个环节都存在一定的管理风险。在国家建设不断加速的环境下,使得电力企业在发展规模与数量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随之而产生的一系列管理问题直接成为阻碍电力企业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对电力企业中的电力工程财务全面风险管理进行详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概述

全面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其实质是指在充分结合企业总体经营目标与战略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在工程项目的每一个经营环节与过程中全面贯彻和执行风险管理的详细基本流程。通过科学分析与评估企业发展中的各项风险,并结合企业的发展现状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降低风险产生的各项损失,促进企业及项目健康稳定的发展。全面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了以下方面的步骤:第一、制定清晰完整的目标,并且管理人员要对影响目标的各项潜在因素进行充分的识别,以此为后期风险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提供充分的引导与帮助。第二、事项识别,针对管理目标而存在的潜在影响事项,以及潜在风险对项目本身有可能造成的影响方面,员工都要具有清楚的认知和判断。第三、风险应对,结合实际风险的特点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规避风险,承担风险,降低风险以及分担风险等,以此提升对风险的抵御能力,有效控制和降低风险带来的相关损失。第四、风险管理与评价,也就是针对风险应对措施后的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不断的对风险管理方案进行科学的优化与完善,提升整体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开展电力工程财务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有效的规避风险,促进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

供电企业的电力工程普遍存在施工规模大,周期长以及施工环境复杂等特点,所以如果不开展财务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则极易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例如,在电力工程项目的管理中,仅仅重视施工进度方面的管理,而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明显缺乏专业性与规范性,或者缺乏应有的成本管理意识等等,都会直接影响电力工程项目的管理效果与施工质量。所以,在电力工程中开展财务全面风险管理势在必行。科学的财务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一方面能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财务风险应对方案,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合理预测,科学应对以及客观评价,由此降低财务风险给电力工程项目带来的相关影響,促进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另一方面,通过财务全面风险管理,能实现对项目中各项风险潜在因素的发现与控制,从而达到对项目结构组织的不断优化与完善,保障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推动企业的稳定发展。

(二)利于财务信息收集工作的全面开展,增强决策的科学实用性

企业财务信息的实际收集结果是管理层进行决策的主要依据,开展财务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能对项目各个环节中的信息进行全面的收集。一方面可以通过财务风险应对方案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与降低;另一方面能及时的将财务信息上报给上级管理部门,从而便于领导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方案,由此确保施工质量得到有力的提升,增强企业决策的科学实用性。

三、电力工程财务全面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

现阶段电力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尤其是在资产管理方面,明显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例如,财务部门职权范围模糊不清,缺乏管理新生力量,实物管理方面缺乏规范性与标准性,成本预算与实际支出严重不符等等。引发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所以无法实现物资管理有效性的有力提升,必将给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造成直接阻碍。

(二)工程项目资金结算工作缺乏及时高效性

在电力企业的工程项目开展中,普遍存在过于重视施工管理工作,而忽视财务管理工作的现象。甚至存在工程项目已经处于交付使用的状态,而财务部门却还未收到竣工结算报告的现象,使得财务数据与实际工程数据明显不符。这便给企业工程资金管理及相关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工程合同管理缺乏合理性

工程合同,是工程施工的主要法律保障,也是施工过程中质量衡量,进度把控以及工程款结算的根本依据。但是在电力工程的施工项目中,普遍存在轻视合同管理工作的现象,所以大部分的项目都是在施工期间或者完工后进行补签合同。由于对工程合同管理缺乏规范性,所以使得工程合同在内容上重形式而轻实质,现场施工情况又容易产生与合同约定不匹配的情况,增加了工程管理中的法律风险。

(四)中介的审价质量不稳定

电力工程的结算审价,通常是利用中介审价机构的模式进行,主要是为了保证工程结算过程的客观性与公正性,能够科学的把控电力工程的风险。但是,现阶段大部分中介审价机构往往存在缺乏足够的技术力量,甚至还存有缺乏责任心与职业道德的设审价机构,所以实际审价质量不稳定,无法促进财务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

(五)财务竣工决算管理效率较低

电力工程企业在对项目成本进行确认和核算时,主要依据的是电力工程项目的竣工决算报告,当工程符合竣工要求能进行使用阶段时,财务部门就要及时开展工程收入与成本的计量工作。但是在实际工程管理中,财务部门对于竣工决算管理的效率较低,使得电力企业的年末资产容易出现存量收入高估及成本低估的现象,直接降低了财务信息的参考价值,同时加大了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

四、提升电力工程财务全面风险管理效果的相关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是提升电力工程财务全面风险管理效果的基础。首先,建立全面详细的管理制度,有效落实项目经理责任制,明确其各项管理职责,建立与项目相关的财务管理责任书,增强各个环节管理工作的协调性,提升工程的规范性。其次,建立经济考核体制,明确项目管理人的财务管理责任范围,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力的执行和落实,保障工程周期,提升管理效率,有效降低工程风险。

(二)加强合同环节的科学管理

加强合同环节的科学管理,是电力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受电力工程项目自身特点的影响,使得工程合同的科学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例如,缺少正规的合同文本对工程合同进行规范与引导,合同的内容针对业主方面缺乏有力的制约,使得资金问题频发,权利与义务方面缺乏明确性等等,由此便会直接增加财务管理的风险。所以,加强合同环节的科学管理尤为重要。首先,在合同签订前要对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核,确保合同的规范性和具体性,同时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要具有法律与财务方面的知识,确保所制定的合同具有法律性和完善性。其次,针对资金违约方面要进行清晰明确的规定,提升合同对客户行为的约束,避免因无法及时高效的回收资金而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发生,增大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

针对电力工程的资产管理方面,主要体现在材料和设备的采购与管理中。这是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一旦资产管理缺乏完善性,则会直接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一方面要对资产管理树立科学的认知,管理人员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领导的榜样作用,确保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得到所有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资产管理办法,提升其可行性。例如建立清晰明確的原材料采购审批制度,对材料采购费用进行及时详细的记录,重视材料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派专人定期审查材料选购方面的财务情况等等,提高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为财务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引导。

(四)增强施工环节管理的全面性与有效性

首先,重视施工项目开展前的相关财务风险控制工作,提升事前决策与管理的有效性,通过合理应用绩效考核模式,提升财务人员的责任意识与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的效率。对项目开展前的财务风险隐患进行全面的分析,针对材料和资金方面的浪费,因施工周期模糊不清而造成的违约赔偿,以及设备耗损的费用支出等方面的财务安全隐患,建立全面有效的财务风险应对方案,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的效率。其次,对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环境进行财务跟踪与应对分析处理,结合实际工程项目的现状制定具有可行性的内控制度与审计制度,促进企业财务管理与业务发展能力方面的有机融合。再次,加强财务人员风险识别能力的提升,利用定期培训的模式,确保员工能深入分析与了解工程项目内部的财务安全隐患,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五)构建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

构建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是提升电力工程财务管理有效性的主要措施。通过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能对电力工程财务中的各项风险进行全面的监控与及时的预警,由此而合理的规避相关风险,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降低财务风险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六)提升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有效性

加强电力工程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开展,有助于提升电力工程竣工结算工作的效率与质量。虽然电力工程的竣工决算通常都是采用外部中介机构审价核验的模式,但是良好的内部审计工作,能实现对工程整体建设过程的全面监督与把控,从而为外部审价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准确的参考和帮助,由此而提升工程竣工决算工作的优质性与高效性,增强财务管理的实效性。

(七)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

一方面要选择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与较高职业素养的人才组成财务管理团队,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另一方面要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与考核,提升财务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与判断能力,财务人员自身也要不断的进行学习与提升,从而以专业的财务管理技能服务于财务管理工作。

五、结语

社会经济的进步直接促进了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使得电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问题明显增多,所以开展电力工程财务全面风险管理迫在眉睫。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要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利用科学的措施提升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降低工程项目的财务风险,提升企业的综合效益,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康菁菁.电力企业工程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措施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2).

[2]甘立芳.论工程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措施[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8(02).

[3]徐庆海.设备监造基于风险管理的质量保证方法探讨[J].现代管理,2018(03).

[4]崔德忠.电力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预控研究[J].经济师,2016(02).

[5]胡伟.电力项目工程期管理的风险控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4).

[6]郑敬.电力工程财务管理风险防控分析[J].财讯,2017(05).

【作者单位:上海东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刘弈云 葛思佳

提升职业价值的经济师论文 篇2:

关于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生的就业环境竞争越来越激烈。高职院校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培养一定的人才,但是在就业方面还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对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先阐述了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影响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因素,接着提出了培养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对策,以便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职业价值观;现状;对策

高职教育培养了很多社会需求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其中职业价值观对人才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职业价值观不仅影响到学生在工作中的价值还会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就业取向。但是当前学生在职业价值观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就业,为此,培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成为高职院校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

(一)功利现象普遍并存

高职学生在选择工作时,首先考虑到的是工资待遇,然后才会考虑到是否与自己专业对口,最后考虑到自身的发展前景。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高职学生的价值观存在一定的功利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并不利于学生职业的发展,也就不能很好的实现自身价值。

(二)就业理性提升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在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高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也会改变原来的就业取向和择业方式,从追求薪资高、福利好、环境优的就业单位转向更符合自己未来发展的就业单位,这就在一定程度反映出高职学生在就业时的一种心态,使得就业具有一定的理性。

(三)就业认知程度不高

高职学生面临就业时有时会在现实的压迫之下不得不选择一些非专业对口职业,这样就使得学生的自主择业调节意识逐渐增强,但是学生对职业的认知意识并不是那么高。学生在择业时仅仅是对薪资待遇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并没有深入了解职业前景以及相关的政策等,这样就不利于高职学生的就业。

二、影响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因素

對高职学生就业观的影响既有主观方面的影响也有客观方面的影响,具体来说主要是有以下因素。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消极因素影响高职学生的就业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的很多消极方面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在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学生的功利性、物质化也在不断增强。此外,学校在发展中有时会一味的强调就业率,这样就使得高职在教学中比较注重技能的发展,但是相对忽略对学生精神层面的教育。还有就是学生自身方面等因素,很多高职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没有详细的规划,这样也就不利于学生未来职业的长远发展。

三、培养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对策

(一)完善课程体系

为了更好的培养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需要完善相关的课程体系,课程的开设要能够结合学校本身的发展情况对学生开设职业思想道德方面的课程,还要进行相应的职业规划课程以及专业方面的课程设置,只有从这几个方面开设课程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职业价值观,为学生的就业做好精神准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三观”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注重实践教育

实践是检验的唯一标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本身和其他一般本科院校有所不同,开设的课程也主要以实践课程为主,学校鼓励实践,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让学生树立相应的价值观,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的职业价值观。为此,高职院校要从培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入手,让学生更多的参加到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价值观。

(三)完善职业价值观念

高职院校课程开设中要注重学生发展的职业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具有平等的就业观。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就业需要在教育教学中摒弃传统就业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和就业中能够不断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

(四)做好三位一体职业价值观教育

学生接受教育主要受到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并不是孤立的,是各个因素相互结合的结果。为此对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要以长远的眼光对学生进行培养,在学校或者是家庭对学生创设一定的价值观氛围,通过学校、社会、家庭三合一进行价值观的教育。

四、结语

高职学生的价值观存在一定的功利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并不利于学生职业的发展,学生对职业的认知意识并不是那么高。分析其原因: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消極因素影响高职学生的就业观,学校很多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就业价值观,还有就是学生自身方面等因素。为此,需要完善相关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的职业价值观。在就业选择时要让学生考虑到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通过学校、社会、家庭三合一进行价值观的教育。在高职教育中还要不断探索对学生职业价值观培养策略,以便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翠英.90后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与对策[J].职业,2016,(18):138.

[2]井晓娟,李静.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及教育对策分析[J].内江科技,2016,(07):83.

[3]刘永帆.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212.

[4]程艳.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及对策研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27-28.

作者简介:

李智良(1964.12—),性别:男,汉族;职称:经济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高职学生人生价值观研究。

作者:李智良

提升职业价值的经济师论文 篇3:

基于产教融合的 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心理韧性提升方法探索

【摘 要】本文阐述产教融合的人才心理韧性提升对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意义,针对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在心理韧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基于产教融合的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心理韧性提升的方法:构建校企共建的“人才心理韧性成长服务系统”,实施校企融合的人才“社会感情”培养强化计划,挖掘心理韧性高水平典型人才,以期为实现广西本土区域经济发展建设的人才稳定性和效益性的提升提供切实保障。

【关键词】产教融合 北部湾经济区人才 心理韧性 社会感情 人才贡献率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快速发展,整体竞争力的逐年提升与经济区强烈的人才意识、对人才素质的重视及采取的有效管理措施息息相关。人才素质的核心是综合素质,而综合素质的关键影响因素是人才在心理韧性方面呈现的特点。因此,基于产教融合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校企乃至政府职能部门各方必须着力探究人才的心理韧性与经济区建设的内在关系,以促其发展。

一、产教融合的人才心理韧性提升对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人才的素质

经过多年的沉淀和积累,借鉴先进地区的人才发展经验,北部湾经济区的人才队伍打造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人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但与国内较发达的区域经济圈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人才的素质是指一个人能正确认识周围环境事物而生存,并挑战其环境事物而自觉贡献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而心理韧性表现的品质特点是个体能够承受较高水平的破坏性变化,同时表现尽可能少的不良行为的能力。心理韧性的水平程度对人的素质形成直接影响。从结果性角度来看心理韧性,指的是当个体面对严重威胁时,其适应和发展情况仍然良好。心理韧性水平影响着人的身体状况、思想意识及文化技能三方面要素,而人才的素质恰是这三个要素的综合呈现,不可割裂。由此可见,若能提升经济区人才的心理韧性水平,必将有益于区域人才素质的提高,使经济区的企业用人效益得以提升,让经济区建设质量更有内涵和保障。

(二)有利于增强北部湾经济区的人才效能

对人才效能方面,心理韧性的作用力也是显而易见的。“人才贡献率”指标在观测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被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作为国内区域经济板块“后起之秀”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也不例外。“人才贡献率”指标反映的是人才效能,而能力程度、效率值、质量水平和效益是体现人才效能的四个方面。人才心理韧性与人才效能的关系指人才心理韧性的强弱对人才效能以上四方面的任一表现或是其整体性的发挥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而言,人的心理韧性越好,其表现的效能越强。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人才探讨,绕不开人才的“整体开发”“以用为本”“服务发展”等关乎人才科学发展的本质问题,若能在人才的心理韧性提升方面找对方法,必能对增强北部湾经济区人才效能形成良好的助推力。人才效能一旦增强,将为经济区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三)有利于北部湾经济区产教融合“人才供需”的协调与共赢

受诸多环境因素影响,北部湾经济区的“人才供需”处于动态变化的状态,让人才的供给和需求保持相对平衡事关经济区的长远发展大计。根据2019年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人才供求分析报告显示:企业作为人才需求的主要来源,相关工作领域的人才需求与当前市场人才供给在结构性矛盾方面仍比较明显,从侧面反映了人才供需现象背后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产教两端如何在人才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形成人才类型和数量匹配之外更牢固的关系状态,达成真正意义上的深度融合与协调共赢。人才供需双方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既有來自供需双方之外的环境因素,也有需求方对人才资源管理的因素。除此以外,还有来自人才供给方自身的因素,人才自身的心理韧性水平是自身因素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无论是人才需求方的企业还是人才供给方的学校,都不应忽略人才心理方面的信息,尤其是人才在心理韧性水平方面的表现,展开与其相关的探索意义重大。

二、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在心理韧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心理需求认知的偏向导致心理韧性水平偏低和抗压能力差

广西高职院校作为北部湾经济区人才重要的输出方,其在人才培养中的心理韧性水平情况可透过心理普测数据一定程度地反映出来。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普测结果显示,不少大学生由于在既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对“自我完善”的需求出现偏向,选择了无效的、非理性的发展方向。这种偏向对其人格和精神心理引发的不良后果起初表现为在理解和处理人和事时会趋向非客观性。随着偏向影响的不断深入,非客观性思维与行为越发凸显,进而表现为个人心理韧性水平低、抗压能力差。这些情况在学生走向社会成为从业者后仍会明显影响着其心理与行为活动,直观地反映在其工作过程的方方面面,对人才个人的职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对企业的人才使用形成障碍。

(二)人才的人格发展中存在“社会感情”意识不强的情况

个性心理学的主要思想认为,每个人的人格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格的表达符合这个人逐步形成的行为模式。这一心理学观念强调个体心理的“社会感情”意识对其人格发展及心理韧性水平直接形成重要影响,认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对培养对象实施全面的培养。然而当下,部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仍不可避免地出现把主要关注重点放在培养对象所取得的肉眼可见的成功,相对忽视了其是否真正得到全面的教育培养。对培养对象人格发展关注不全面,加之培养对象既往成长史等因素夹杂影响,使其人格行为模式中的“社会感情”意识不强即其与社会紧密相关的意识偏弱,从而影响个体对有益的努力和无益的努力的判断。这一制约心理韧性水平的重要因素存在的问题,加大了个体在处理人和事的发展变化情况时产生不良行为的风险。

(三)非理性的亚文化群体效应对人才心理韧性水平发展的负面影响凸显

北部湾经济区人才的心理韧性除了受到自身内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外在环境变化的影响,还会受到心理气氛环境的影响。其中心理气氛环境对心理韧性的影响实则是群体效应作用于个体心理韧性的一种表现。经济区主流文化之下的亚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亚文化群体效应对个体心理韧性的影响也随之产生新变化。新变化既有值得认可的积极作用,又有让人不得不警惕的负面影响。一些不健康的群体亚文化催化不正常的心理气氛环境的生长,这种不正常的心理气氛环境形成非理性的群体效应,并作用于群体中的个体心理,对个体心理韧性水平发展形成强阻力。阻力的典型表现为群体的无意识行为在与个体的有意识行为的“博弈”中占了上风,某些亚文化群体的道德取向致使个体不敢或不愿在心理韧性发展上与其所处群体相悖,从而对个体心理韧性的成长发育造成阻碍。

三、产教融合的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心理韧性提升方法

(一)构建校企共建的“人才心理韧性成长服务系统”

鉴于产教融合提升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心理韧性的深远意义,加之人才在心理韧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尝试构建校企共建的“人才心理韧性成长服务系统”不失为人才的心理韧性提升方法的探索。

以高职院校原有的心理辅导中心为基石,与北部湾经济区企业通过调研、座谈等深入交流探讨人才心理韧性方面的具体诉求,并测量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及与主流企业诉求的差距,构建校企共建的“人才心理韧性成长服务系统”(如图1所示)。

系统应立足于北部湾经济区人才需求中对人才心理韧性的要求,强调尊重人才当前心理韧性的实际情况。充分结合校企双方的资源条件、尽量发挥各自优势来搭建。

系统可考虑从心理需求目标的跟踪改善服务、逆境抗压疏导及训练服务、个体心理韧性成长分阶关怀服务三个方面的要素进行架构。第一,心理需求目标的跟踪改善服务,这一部分主要对人才在“自我完善”的需求偏向及产生的相关不良行为后果问题进行如实记录、持续追踪和适时干预,在偏向影响加深前根据情况进行积极有效干预,及时防止其对人才个体心理韧性水平产生破坏。第二,逆境抗压疏导及训练服务,这一部分主要建议通过创设以职场主题为主、其他主题相辅的“多场景逆境”仿真训练环境,校企合作开发针对学生典型心理特点的抗压训练课程,使学生的抗压能力在一系列仿真训练中逐步得到提升。第三,个体心理韧性成长分阶关怀服务,这一部分是对学生心理韧性发展情况划分类型和阶段,以便基于归类有的放矢地开展分阶指导帮助,让心理关怀更易于对个体发挥作用。

(二)实施校企融合的人才“社会感情”培养强化计划

个人在不同程度上都要依赖团体,人才的能力发展都是在社会生活的推动下向着“社会感情”的方向取得的。此前,笔者已经分析了“社会感情”的强弱对心理韧性造成的影响。据此,明确人才的心理韧性提升亦可从中尝试寻求突破。北部湾经济区人才是为经济区建设而服务的,所以人才的“社会感情”强化不应脱离经济区企业的参与。高职院校应主动与企业寻求合作,企业对此也应积极回应。双方共同探讨制订校企融合的人才“社会感情”培养强化计划,为培养和增强人才的“社会感情”定下规则和进程安排,并将计划融进人才培养方案和具体课程之中。计划实施突出难点与障碍在于许多培养对象处在更小年龄阶段时就受到自身家庭因素直接而深刻的影响,“社会感情”表现出明显的“原生家庭痕迹”。计划的重点并非打碎人才原有的“社会感情”状态,而是要了解人才在其家庭中的成长轨迹,掌握对人才“社会感情”有重大作用的人物事件等有价值的信息,从中挖掘改进的关键点。为了攻破这一难题,校方还需树立“家校合作”的观念,将家校沟通纳入学生日常心理状态管理工作之中,以更好地把握人才心理现象背后的实质,科学引导,使人才在适应社会生活方面更从容,心理韧性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三)挖掘心理韧性高水平典型人才

群体并非只对个体产生负面影响,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方式中有一种称之为“社会助长”,即个人的活动效率因为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而提高。基于产教融合的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心理韧性提升的探索,在“人才心理韧性成长服务系统”和人才“社会感情”培养强化计划的协同基础之上,一方面将心理韧性的提升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之中不断深入挖掘人才群体中心理韧性水平高且综合表现好的典型人才代表。利用典型人才代表的影响力,使这些人才发挥提高心理韧性重要性认知、推进心理韧性提升服务及相关活动的开展。让这一关乎人才质量的要素得到更多的关注,从而提升人才心理韧性效率。好的典型就像一面旗帜,优秀典型的挖掘不仅能起到示范作用,有利于在学生之中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气氛环境,使个体的有意识行为增强。更重要的是传承,形成心理韧性高水平的“人才群星现象”,从而对个体心理韧性水平的发展形成正面的推动力,且不断延续。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发展,通过以上分析可清晰地看到基于产教深度融合提升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心理韧性的意义。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必须在牢固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资本、第一推动力的思想基础上,直面人才在心理韧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探究、尝试提升人才心理韧性的方法手段。相信在校企各方不懈努力之下,经济区人才心理韧性问题将得到改善,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建设的人才稳定性和效益性的提升提供切实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黄家庆,黄孙庆.广西沿海高等教育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管理观察,2017(5).

[2]黄玲玲.坚韧性人格对大学生求职行为的作用机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8).

[3]陈雪.心理韧性研究综述[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4(9).

注:2015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北部湾经济区建设背景下产教深度融合职业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GXGZJG2015A039)

【作者简介】甘丽桦(1979— ),女,汉族,广西博白人,在职研究生,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學院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

(责编 黄 煌)

作者:甘丽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民营经济发展机遇分析论文下一篇: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