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重要著作范文

2022-06-22

第一篇:毛泽东重要著作范文

毛泽东主要著作及重要观点

毛泽东主要著作及重要观点(二十六条)

一、《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925年

1. 分析了中国资产阶级的特殊情况,科学地划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指出各自的政治态度。

2. 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3. 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

4. 提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阐明认清对象对革命胜利的极端重要性。

二、《反对本本主义》 1930年

1. 是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

2. 是党内第一篇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章。

3. 首次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4. 认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开始形成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想。

5. 提出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6. 基本形成了包含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基本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三、《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935年

1. 指出“半殖民地的政治和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这是“他们从娘肚子带出来的老毛病” 。

2. 阐明了与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分析了买办资产阶级发生分裂和比那化的可能性。

3. 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即革命性和动摇性、妥协性是由软弱性决定的。

四、《共产党人发刊词》 1939年

1. 提出党在革命中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2. 第一次提出“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3. 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

4. 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中国革命的两个武器,党组织是掌握这两个武器的英勇战士。

5. 分析了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对象(帝、封)、革命动力(无、农、城、民)、革命的形式(武装斗争)。

五、《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939年

1. 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即“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2. 强调认清中国国情的重要性“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

3. 分析了社会性质,提出革命对象、革命动力。

4. 指出中国革命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就必然不能胜利。

5. 提出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六、《论持久战》

1. 分析了中日双方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关键)、敌寡助我多助。

2. 批驳“速胜论”和“亡国论”。

3. 预见了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防御、相持、反攻。

4. 阐明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即要依靠人民来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5. 把抗日游击战争放在战略地位考察,依据国情,即“中国是一个处于进步时代的大而弱的国家”。

6. 阐明了战略防御理论,应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七、《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 总结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

2. 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3. 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

4. 分析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八、《新民主主义论》 1940年

1. 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3. 论述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政体,并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归纳纲领。

4.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5. 第一次完整提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九、《改造我们的学习》 1941年

对“实事求是”作了新解释:“事实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认为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十、《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942年

第一次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即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

十一、《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1943年

第一次从哲学高度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理论概括,把党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辩证法和唯物论有机地统一起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十二、《论联合政府》 1945年 中共七大

1. 指出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达到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

2. 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由各党各派组成“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3. 对人民战争的思想作了概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有一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军队作为骨干,有一整套的正确战略战术,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游击战和运动战,并以根据地为依托,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制,进行人民战争。

4. 概括了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判。 十

三、《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1947年

1. 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

① 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② 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③保护民主工商业。

2. 提出土改的两个原则:

①必须满足贫农雇农的要求。

②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3. 人民军队的十大军事原则。

十四、《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948年

1. 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 提出土地改革的总路线:“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工业生产”。

3. 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革命对象。

十五、《论人民民主专政》 1949年

1. 总结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基本经验,“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2. 完整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进一步完善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3. 科学阐明新中国国家政权的性质及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与相互关系。

4. 指出“我们现在的方针是节制资本主义,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

5. 提出新中国在政治上必须实行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十六、《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分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四个特点:

① 中国是一个正好子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而且经过了1924——1927年的革命。

② 敌人的强大。

③ 人民军队的弱小。

④ 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

①④规定了中国人民军队的可能发展和可能战胜其敌人。

②③规定了中国人民军队的不可能很快发展和不可能很快战胜其敌人,这就决定了战争的持久性。

十七、《战争和战略问题》

提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

十八、《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指出: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式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从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

十九、《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

十、《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

提出“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二十一、《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8年

第一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概念。

中共中央政治局报告中首次提出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二十二、《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1948年

1. 制定了迅速夺取全国胜利的各项政策,确立了革命胜利后建设人民民主专政新国家的蓝图,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指明了道路,在政治、思想、理论上做了准备。

2. 说明在全国胜利局面下,党的工作中心必须由乡村转到城市,必须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党的中心任务。

3. 分析了当时中国的五种经济成分的发展状况和党必须采取的正确政策。

4. 估计了中国人民民主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阶级斗争的新形势,提醒全党警惕“糖衣炮弹”,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二十三、《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 1955年

在按语中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尤其是这样。”

二十四、《论十大关系》 1956年

1. 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中国情况走自己道路的根本思想,标志着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

2. 阐述了正确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某些矛盾的基本原则,强调要处理好这些矛盾的各个方面以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3. 阐述了重工业、农业的关系。

4. 论述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5. 第一次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6. 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作为一个大问题提出。

二十五、《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957年

1. 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矛盾问题,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

2. 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 论及了民主与专政,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4. 辨证地论证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5. 指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我国具体的历史条件的产物。

6. 详尽论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不是首次提出)。

7. 阐述了知识分子问题。

二十六、《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邓小平主持

1. 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量力而行,积极奋斗,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2. 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了比较完整、系统的论述,并把它们提高到“灵魂”、“精髓”的高度,凸现了它们的本质意义。

3. 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4. 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及毛泽东思想,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第二篇:毛泽东重要著作及其主要内容1

考研政治复习指导:毛泽东重要著作及其主要内容

毛泽东重要著作是《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每年必考的内容,可是由于著作较多,重点也较多,在教材中知识点也比较分散,学生掌握起来比较麻烦。为此,文都教育考研政治名师专为同学们整理出《部分毛泽东重要著作及其主要内容》,可以供同学们突击记忆。

1.《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1) 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2) 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敌人;(3) 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又有软弱性、妥协性;(4) 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最接近的朋友,农民是最可靠的同盟军;(5) 工业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2.《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 中共领导农民运动的伟大纲领:(1)肯定农民的作用及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

(2)论述了建立农民革命领导权和农民革命武装的必要性;(3)分析了农民的富农、中农、贫农三个阶层,认为贫农是农民中最革命的力量;(4) 相信群众、依赖群众、放手发动群众。

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 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1)建立红色政权的必要性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2) 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3) 明确地提出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路线与政策;(4) 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意义: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4.《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 坚持调查研究,洗刷唯心精神:(1)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2)提出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3)阐明了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调查方法即阶级分析方法。

5.《战争和战略问题》(1938年)—— 中国革命只能靠武装斗争解决问题:(1) 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和形式;(2)运用联系的观点具体分析了战争问题,指明战争是中共主要的斗争形式。

6.《<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 三大法宝的理论体系:(1)统一战线是我们党的政治路线的一部分;(2)武装斗争也是我们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部分;(3)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三个法宝的中心一环。

7.《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1)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问题(2)系统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和领导等问题(3)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一全新的科学概念(4)进一步揭示了中国革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建设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

8.《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形成:(1)为中国革命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客观依据;(2)革命阶段论和发展论相统一的观点;(3)文化与政治、经济的辩证统一的观点;(4)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革命文化的观点;(5)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6)共产主义思想的领导与新民主主义的行动纲领的实践辩证统一的观点。

9.《论政策》(1940年)—— 在区别上建立我们的政策: 利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阐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10.《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将主观主义分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第一次科学地解释了实事求是的含义。

11.《论联合政府》(1945年七大)—— 中国人民胜利的指南:(1) 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揭示事物发展的两种可能性,科学阐明了实现光明前途的客观依据和条件;(2)从实际出发,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般纲领具体化为现阶段的行动纲领和战斗任务;(3)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

12.《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 实现伟大历史性转变的纲领:(1)运用矛盾转化的观点,阐明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进入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2)运用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分析党的工作任务的特殊性和国内各阶级的状况及其采取相应的基本政策;(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国家学说和阶级斗争学说,阐明了全国胜利后的国家政权的性质和阶级斗争的特点,并以不断革命论和发展阶段论相结合的思想武装全党。

13.《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 建立新中国的伟大纲领:(1) 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2)总结了人民民主专政得以实现的国内和国外基本经验;(3)分析了各阶级在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4)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和职能;(5)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6) 制定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14.《论十大关系》(1956年)—— 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1)提出了“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中心思想;(2)对立统一规律应用于对社会主义现实的分析,提出了十大关系;(3)阐述了社会主义实践中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辩证关系,发展了唯物史观;(4)辩证地分析了独立自主和学习外国的关系。

15.《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 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光辉典范:(1) 明确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2)提出了两类社会矛盾的学说,阐明了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方针和方法;(3)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将是长期的,曲折的;(4)“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我国文化艺术,促进科学进步的根本方针;(5)坏事具有两重性,努力创造条件使坏事变好事。

第三篇:考研政治毛泽东重要著作汇总及分析

一、 1925.12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分析中国社会的各阶级状况及其在革命中的地位;划分了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指出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

二、1927.3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肯定农民的作用及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论述了建立农民革命领导权和农民革命武装的必要性;分析了农民的富农、中农、贫农三个阶层,认为贫农是农民中最革命的力量。

三、1928.10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提出红色政权存在发展的原因和主客观条件。

四、1928.11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重要文献之一。

五、1929.12

指出党内的各种错误思想;提出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

六、 1930.1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建立红色政权的必要性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明确的提出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路线与政策;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实际上否定了“城市中心论”,确立了要以“乡村为中心”的观念,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理论。

七、1930.5 《反对本本主义》

这是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献。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提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提供了认识依据;已经包含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方面的基本因素;提出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中国的革命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状况”;阐明了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调查方法即阶级分析法;首次明确反对教条主义;提出必须洗刷唯心精神,坚持“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八、1931.4 《总政治部关于调整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

《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瓦窑堡会议)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提出“不做正确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九、1935.12

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路线。

十、1935.12

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之后的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的报告。根据瓦窑堡会议决议充分说明和民族资产阶级在抗日条件下重新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重要性。着重指出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领导作用。

分析指出:“半殖民地的政治和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并且,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即革命的动摇性、妥协性是由其软弱性决定的。

十一、 1936.12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总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经验。科学分析中国革命战争的四个特点。系统说明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和战略战术。

十二、 1937.5 《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指出抗日与民主互为条件;回答革命前途问题,指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是文章的“上篇”和“下篇”的关系。

十三、 1937.7 《实践论》

揭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揭示了认识的辨证发展过程(两次飞跃),发展了认识论关于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指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动力、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整理性的唯一标准。

十四、 1937.8 《矛盾论》

坚持和发展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提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辨证关系原理;论述了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原理。

十五、 1937.8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洛川会议) 1938.5 《论持久战》

制定出全面抗战路线。

十六、

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分析了中日双方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发展的三个阶段;把抗日游击战争放在战略地位考虑,阐明了积极防御理论;阐明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

十七、 1938.10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政治报告。首次使用“实事求是”的概念,向全党提出了“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伟大历史任务。

十八、 1938.11 《战争和战略问题》

指出战争和军队的重要性,提出注意研究军事问题。说明“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

十九、 1939.10 《<共产党人>发刊词》

1.提出三大法宝的理论体系。指出统一战线是我们党的政治路线的一部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道路是在这样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关联中走过的”。武装斗争也是我们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部分。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三个法宝的中心一环。

2.提出建立一个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政党,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3.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这个根本思想原则。

十、 1939.12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问题,全面阐述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特点,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提出中国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辩证统一关系。

2.系统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部分,首次提出了“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3.系统的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和领导等问题

4.进一步揭示了中国革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地重要性及建设农村根据地地重要性。

二十一、 1940.1 《新民主主义论》

标志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形成。

提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纲领,明确完整的提出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方案。

二十二、 1941.5 《改造我们的学习》

延安整风的文献:科学解释了“实事求是”概念;将主观主义分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提出“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著名对联以讽刺主观主义。

二十三、 1942.2 《整顿党的作风》

延安整风的文献:依据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互相关系的原理,揭示和阐明了党内团结与斗争的辨证关系。

二十四、 1942.2 《反对党八股》

延安整风的文献:剖析了党八股产生的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主观唯心主义是党八股的主要哲学基础;形而上学是党八股的最主要思维模式。

二十五、 1942.5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指出文艺工作的方向和原则。提出文艺工作“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二十六、 1943.6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第一次从哲学高度对群众路线做了理论概括,把党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辩证法和唯物论有机地统一起来。“在我党的一切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二十七、 1945.4 《论联合政府》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的讲话。

提出从实际出发,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般纲领具体化为现阶段的行动纲领和战斗任务;再一次强调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辨证统一关系;指出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达到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提出党的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践,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阐述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由各党各派代表参加的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对人民战争的思想作了概括。

二十八、 1947.12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提出土改中必须注意的两条基本原则;第一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提出十大军事原则(核心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二十九、 1948.1 《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专门论述了在革命统一战线中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问题。

十、 1948.3 《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问题》

指出中国现阶段革命的性质;提出“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个方面”的重要观点。

三十

一、 1948.4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土地改革路线;明确地把官僚资本主义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一起列为革命对象;首次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概念。

三十

二、 1948.11 《全世界革命力量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必须通过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来实现对革命的领导权。指出:“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

三十

三、 1948.12.30 《将革命进行到底》

第一次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

三十

四、 1949.3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西柏坡会议)

实现伟大历史性转变的纲领:

运用矛盾转化的观点,阐明党的工作中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进入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必须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党的中心任务;

运用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分析党的工作任务的特殊性和国内各个阶级的状况及其采取的政策;分析了当时中国的五种经济成分的发展状况和党必须采取的正确政策;

提出两个“务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问题,要求全党在革命胜利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和攻击。

三十

五、 1949.6 《论人民民主专政》

建立新中国的伟大纲领:系统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阐述了专政的内容、基本任务及民主与专政的关系;完善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总结了人民民主专政得以实现的国内和国外基本经验。

三十

六、 1956.4 《论十大关系》

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道路的根本思想,标志着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1.提出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重要思想和基本方针。

2.首次提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将对立统一规律应用于对社会主义现实的分析,提出了十大关系: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建设方面的五种关系,即重、轻、农的关系,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个人之间关系,中央和地方关系。

4.第一次就民主党派问题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三十

七、 1956.4 《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毛泽东首次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

三十

八、 1957.2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关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经典文献。

1.第一次系统地阐释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明确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及两类社会矛盾的学说;

2.提出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论及了民主与专政、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再次提出和详尽论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我国文化艺术,促进科学进步的根本方针;

4.辩证地论证了重、轻、农的关系;指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的产物;

5.单列一章阐述知识分子问题。

第四篇:考研政治毛泽东重要著作汇总及分析2009-2-7

 1925.12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分析中国社会的各阶级状况及其在革命中的地位;划分了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指出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  1927.3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肯定农民的作用及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论述了建立农民革命领导权和农民革命武装的必要性;分析了农民的富农、中农、贫农三个阶层,认为贫农是农民中最革命的力量。  1928.10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提出红色政权存在发展的原因和主客观条件。  1928.11 《井冈山的斗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重要文献之一。  1929.12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指出党内的各种错误思想;提出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  1930.1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建立红色政权的必要性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明确的提出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路线与政策;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实际上否定了“城市中心论”,确立了要以“乡村为中心”的观念,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理论。  1930.5 《反对本本主义》

这是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献。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提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提供了认识依据;已经包含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方面的基本因素;提出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中国的革命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状况”;阐明了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调查方法即阶级分析法;首次明确反对教条主义;提出必须洗刷唯心精神,坚持“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 1931.4 《总政治部关于调整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

提出“不做正确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 1935.12 《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瓦窑堡会议)

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路线。  1935.12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之后的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的报告。根据瓦窑堡会议决议充分说明和民族资产阶级在抗日条件下重新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重要性。着重指出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领导作用。

分析指出:“半殖民地的政治和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并且,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即革命的动摇性、妥协性是由其软弱性决定的。  1936.12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总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经验。科学分析中国革命战争的四个特点。系统说明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和战略战术

 1937.5 《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指出抗日与民主互为条件;回答革命前途问题,指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是文章的“上篇”和“下篇”的关系。  1937.7 《实践论》

揭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揭示了认识的辨证发展过程(两次飞跃),发展了认识论关于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指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动力、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整理性的唯一标准。  1937.8 《矛盾论》

坚持和发展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提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辨证关系原理;论述了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原理。  1937.8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洛川会议)

制定出全面抗战路线。  1938.5 《论持久战》

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分析了中日双方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发展的三个阶段;把抗日游击战争放在战略地位考虑,阐明了积极防御理论;阐明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  1938.10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政治报告。首次使用“实事求是”的概念,向全党提出了“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伟大历史任务。  1938.11 《战争和战略问题》

指出战争和军队的重要性,提出注意研究军事问题。说明“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

 1939.10 《<共产党人>发刊词》

1.提出三大法宝的理论体系。指出统一战线是我们党的政治路线的一部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道路是在这样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关联中走过的”。武装斗争也是我们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部分。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三个法宝的中心一环。

2.提出建立一个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政党,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3.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这个根本思想原则。  1939.12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问题,全面阐述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特点,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提出中国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辩证统一关系。

2.系统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部分,首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3.系统的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和领导等问题

4.进一步揭示了中国革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地重要性及建设农村根据地地重要性。  1940.1 《新民主主义论》

标志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形成。

提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纲领,明确完整的提出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方案。  1941.5 《改造我们的学习》

延安整风的文献:科学解释了“实事求是”概念;将主观主义分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提出“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著名对联以讽刺主观主义。  1942.2 《整顿党的作风》

延安整风的文献:依据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互相关系的原理,揭示和阐明了党内团结与斗争的辨证关系。  1942.2 《反对党八股》

延安整风的文献:剖析了党八股产生的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主观唯心主义是党八股的主要哲学基础;形而上学是党八股的最主要思维模式。

 1942.5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指出文艺工作的方向和原则。提出文艺工作“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 1943.6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第一次从哲学高度对群众路线做了理论概括,把党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辩证法和唯物论有机地统一起来。“在我党的一切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 1945.4 《论联合政府》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的讲话。

提出从实际出发,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般纲领具体化为现阶段的行动纲领和战斗任务;再一次强调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辨证统一关系;指出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达到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提出党的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践,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阐述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由各党各派代表参加的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对人民战争的思想作了概括。  1947.12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提出土改中必须注意的两条基本原则;第一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提出十大军事原则(核心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 1948.1 《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专门论述了在革命统一战线中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问题。  1948.3 《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问题》

指出中国现阶段革命的性质;提出“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个方面”的重要观点。  1948.4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土地改革路线;明确地把官僚资本主义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一起列为革命对象;首次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概念。

 1948.11 《全世界革命力量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必须通过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来实现对革命的领导权。指出:“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  1948.12.30 《将革命进行到底》

第一次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  1949.3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西柏坡会议)

实现伟大历史性转变的纲领:

运用矛盾转化的观点,阐明党的工作中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进入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必须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党的中心任务;

运用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分析党的工作任务的特殊性和国内各个阶级的状况及其采取的政策;分析了当时中国的五种经济成分的发展状况和党必须采取的正确政策;

提出两个“务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问题,要求全党在革命胜利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和攻击。  1949.6 《论人民民主专政》

建立新中国的伟大纲领:系统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阐述了专政的内容、基本任务及民主与专政的关系;完善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总结了人民民主专政得以实现的国内和国外基本经验。  1956.4 《论十大关系》

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道路的根本思想,标志着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1.提出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重要思想和基本方针。

2.首次提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将对立统一规律应用于对社会主义现实的分析,提出了十大关系: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建设方面的五种关系,即重、轻、农的关系,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个人之间关系,中央和地方关系。

4.第一次就民主党派问题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 1956.4 《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毛泽东首次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  1957.2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关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经典文献。

1.第一次系统地阐释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明确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及两类社会矛盾的学说;

2.提出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论及了民主与专政、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再次提出和详尽论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我国文化艺术,促进科学进步的根本方针;

4.辩证地论证了重、轻、农的关系;指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的产物;

5.单列一章阐述知识分子问题。

第五篇:毛泽东著作

1925年冬至1927年春的著作主要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在书中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张国焘的左倾冒进主义思想。在当时国共两党合作的背景下,由于中国社会复杂的经济政治环境,各阶级,比如民族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农民、工人、地主等各个阶级对反殖民反封建的国民革命的认识和态度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怎么革命的顺利进行,取得民主民族革命的胜利要求党重新认识革命的对象、动力、性质等,首先是认清敌我。这就是本文产生的原因。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由于北伐战争胜利,随后出现国民党对共产党的清党运动,而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使得党在一段时间不敢放手发动群众,依靠农民力量,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通过对湖南部分地区的农民问题考察,指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

1928年,《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主要是指出在国共合作最终失败,党最终在各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面对当时国民党的围剿红色政权如何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中国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状况分析,指出红色政权可以存在,并指出红色政权要存在必须依靠农民群众,开展土地革命等工作。因为土地是农民的利益所在,解决土地问题就是争取农民对革命的支持和建立巩固的革命后方,武装斗争是在当时艰苦的环境下保持革命成果和党的生存的现实保障。

1930年5月,写《反对本本主义》,“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等著名论断;这篇著作提出和阐明的重要思想原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生动概括,是作者应用马克思主义从事社会调查,同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作斗争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它反映了毛泽东思想的三个基本点,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思想雏型,标志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初步形成

1935年12月,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 1936年12月,写《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7年夏,写《实践论》和《矛盾论》。 1938年10月,在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原则。经过中国革命的一系列的经验教训,我党开始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不能照搬照抄。

从1937年7月开始,即在抗日战争时期。《论持久战》是针对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党和军队工作开展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文章系统总结党创立以来18年的历史经验,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是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正确理解这三个问题及其相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的中国革命。

《新民主主义论》,这是1940年1月9日毛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演,原题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文中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问题,并批判了当时党内外的一些模糊和错误认识,指出党的领导、中国现实国情均要求党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国家,而不可能建立资产阶级国家。

1945年,主持召开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全面回顾总结国共两党在抗战时期的抗日表现和中国广大群众的要求,提出中国的前途问题及党顺应民众需要,希望建立一个民主自由新中国的希望。但是又指出面对这个趋势我党的任务和面对的形势依然严峻。

1949年7月1日,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对国家国体政体的建设问题的思考。

1956年4月,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主要总结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指出重工业、农业、轻工业的关系,东中西部关系等问题。

1957年2月,他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正确指出我国社会的矛盾已经不是阶级矛盾和阶段斗争已经是经济建设和人民需要的矛盾。但是很快在1957年下半年这个正确认识被放弃开始了“反右斗争”的扩大化。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描写友谊的句子范文下一篇:农村土地管理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