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教育培训论文

2022-05-06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农民教育培训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在新时期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至关重要,因此探索出符合天津实际的农民培训模式与机制具有深远意义。本文通对于国内外较典型的农民培训进行分析,并且结合天津市农民培训的现状与不足,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提高农民培训的实际效果,实现农业的快速发展。

农民教育培训论文 篇1:

大力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壮大高素质农民队伍

摘要:广大农民是加强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主要力量,要求农民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管理水平、生产技术水平,培养具有高综合素质的农民需要进行长期投入,人才培养满足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满足农民理念知识技能需求为核心,深入推进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技能服务型农民,确保其具备较强的专业的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

关键词: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壮大;高素质农民队伍

现阶段高素质农民的培养在我县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仍然体现出一些不足,县农业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1 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

1.1 能够加强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治理中的落实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首先需要重视起这一主体地位,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关键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素养成为了加强农民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求农民具有学习国家先进技术的自主性,并且加强对外界信息的关注与接纳。由此可見,通过建设专业化农民队伍,能够对农村改革起到关键的推进作用,促进农业经济的绿色发展,进一步加强乡村振兴战略在实际工作中的落实。

1.2 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现代化发展

当前,我县的农业正处于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型攻关期,通过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能够加强先进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提高生产效率,壮大高素质农民队伍,从而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改革进程。

1.3 能够充分发挥榜样作用

高素质农民来自农民群体,代表着特定农民群体中的最高水平,对其他农民起到带动作用,决定了农民群体的成长方向,高素质农民人数的不断增多,既能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还能起到带动相关产业整体发展的作用。当农民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后,会自主联合相关产业协同进步,带动其他农民共同发展,从而推动当地经济的整体发展。

1.4 全面性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基于农村经济发展背景下,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是一项影响性较大的核心工作,而此项工作开展离不开专业化人才的积极参与,考虑农民队伍中人员素质与能力不足问题,还需在此方面提出解决方案与措施,才能在实施中规避常规问题持续发生,保证每位农民都能发挥自身职责与作用。对此,借助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性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结合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要求与工作要点,有针对性地培训农民,并组建专业性、高水平的农民队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训要点,增强农民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具备探究文化资源的基本能力,可在乡村建设、文化弘扬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我国政府部门引起高度重视,为确保各地区均积极开展此项工作,还出台了众多支持扶持政策,目的是把此项工作成效真实反馈,有针对性地解决常规问题,完善农民队伍组织结构,强化队伍综合能力,为现代化农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1.5 提升农技服务成效

当前,各地方政府均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引起重视,分析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属于一项系统化工程,经长期实施才能展现出较强的实效性与可行性。以“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为前提,遵循“因地制宜”的管理原则,详细探究各地区发展实况,借助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组建高素质农民队伍,既便于各项政策与制度全面落实,为各部门实践与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便利条件,又能鼓励农民自主参与实践,进一步完善队伍组织结构,扩大农技推广范畴及服务效能,并把此项工作纳入到农技推广机构工作业绩考核内容中,保证各部门工作职能充分发挥。以专项教育培训项目为基础,组建教育培训队伍开展实践工作,强化师资培训及能力,为高素质农民队伍组建提供基础保障。

2 高素质农民内涵、特征及作用

2.1 内涵

高素质农民主要是指具备良好职业素养、掌握一定文化知识、农业劳动率水平较高、自觉性与职责意识较强的现代化农业从业者。一般情况下,是农业经营主体的骨干、领头人;是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必须条件;是新技术引进与应用的先驱者。

2.2 特征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性开展,大力培养高素质农民,也是组建高素质农民队伍的基础与前提。编制完善的培训计划与管理方案,要在实践阶段呈现出综合成效,需要掌握以下几个特征:

其一,经营管理型高素质农民:是以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为主,获取到相应资金、报酬,在整个经营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能带动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并促进地区农业发展和经济水平提高的农民。所呈现出的特征是管理能力强、具备创新意识与能力、在实践中运用专业知识、考虑市场发展实况等。

其二,专业生产型高素质农民:以岗位就业形式为主,通过自身积极参与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获取相应报酬的农民。主要特征有: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精通多个领域知识及生产技术等。

其三,技能服务型高素质农民:以自然人提供专业技术服务行为为主。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获得盈利性报酬。特征为全面掌握农业生产经营流程、各项规定、政策、持上岗证、技能证等。

2.3 作用

首先,从个体行为方面考虑,高素质农民是弘扬及传承农耕文化的践行者,并随着时代发展,加大现代化技术手段创新与应用力度,经农业生产活动实践开展,能推动各地区农业发展,成为农业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在农业生产经营领域中发挥着引导作用。

其次,从社会分工领域探究,高素质农民是“中坚力量”,服务主体是农业、农民,深度融合乡村产业与粮食生产,以领头人的形式解决农村经济问题,使更多农户摘除“贫困户的帽子”,利于乡村振兴工作全面性开展,也是现代化农业创新发展的“依靠力量”。

最后,从价值发挥方面分析,高素质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经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积极开展,能组建高素质农民队伍,以合作共赢理念调动基层工作,把先进技术与农机设备大力引进,选择在实践中突出良好成效,展现出每位高素质农民的作用与价值。

3 高素质农民培育现状

我县2018年~2020年共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227人,其中2018年352人,2019年479人,2020年396人。近三年我县培育县级新型职业农民所占比例为100%,全面完成了县级高素质农民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结合我县“153”产业体系实际,主要围绕粮经作物种植、果蔬柑橘规模种植、中药材种植、畜禽生猪养殖等优势产业开展培训,使参训学员懂技术、会管理、了解市场。通过培训,高素质农民弥补了技术和营销短板,拓展了视野,提升了参训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为岳池农业推广技术,培养人才,打好了基地,推进了岳池的现代农业发展。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素质农民队伍不够强大。一是农村普遍缺少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大部分的青壮年都外出务工。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很少,影响农民培育生源招收。二是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加之政策还不完善,对人才吸引力不强,招商引资困难,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数量不足。

(2)培训课程范围有限。我县学员农业产业很多是以粮油种植为主,而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及农业加工业等方面的课程很少。培训内容不能满足农民实际生产的需要。不能够满足农民学员多样化和弹性化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不能够满足自己在不同季节不同種植作物的不同需求。

(3)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不够。线上线下融合培训需进一步加强,教师和学员的互动很。理论学习时间太多,而实践教学课时不足。培训效果不明显。部分培训机构还存在“大水漫灌”的情况,毫无针对性,培训的内容没有层次,没有考虑到农民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培训教师对农民的生产活动考察不足。

(4)农民的参与意识不强。因为当前城乡发展还不够融合,城市的人才虹吸效应仍较为强烈,乡镇中素质和文化水平较高的青年仍然选择去往大城市发展,这直接导致农村现有的劳动力数量骤减,质量也得不到提升,留守的妇女和老人开始成为农村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农民培训因此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组织困难,群众的参与意愿不强,行动不便等等。

5 主要对策

(1)因地制宜模式。首先培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按照产业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让更多的农民能够在培训中看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从而积极地参与到培训活动中,同时,相关的培训人员还可以将农民的参培方向做好数据统计,以便于之后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培训活动。其次是因地制宜,展开有地域特色的培训活动,以当地的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模式制定具体的培训内容,在整体的设计中重点突出当地的农业特色。最后,是要坚持创新,创新的内容要有层次,根据各家生产活动的水平落实不同层次的培训内容,有的是基础的种植,有的是追求高产;创新的内容要与农民的实际需求相融合,农民追求高产,培训就要将高产种植的条件,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后续怎样保持这种状态等等,一一向农民讲解清楚;创新教育培训要迎合农民的学习特点和生产规律,农民可能对一些专业性的农业用词不理解,那么培训教师就要将其转化为田间地头经常出现的词语,而农民经常在早上和下午做农活,那么培训的时间就选于此,当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培训人员还可以将培训活动“搬”到农民的农业活动现场,进行现场教学。

(2)加强过程管理。一是要求管理更加规范,规范的对象包括培训的对象,培训的模式,后期服务等等,都要有具体的规章制度去规范整个培训活动的进行。二是对农民进行培训的单位进行规范化的管理,要确保培训单位的高素质才能向农民传授高素质的农业知识,最终使农民的培训活动合理有序地进行。三是对农民的培训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要以国家和农业相关部门出台的各项政策为标准,对参与培训的农民的档案进行管理,以便为之后工作的展开提供帮助。

(3)服务农民全面发展。一是相关部门紧跟时代的变化,不断更新服务农民的模式,始终以农民的发展为工作的中心,不但完善自己的工作方式,加大对农民的指导力度,让更多的农民学员可以实现从无业到创业,从创业到壮业,从壮业到守业,最终实现强业的目标,完成我国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二是强化培训的跟踪服务,增加培训单位与农民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流,将自己在实际的农业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与学员之间沟通,判断其属于常态或者个例,最后将疑问汇总报告给培训单位的教师,讨论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三是创新跟踪服务的内容,以农民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组织科学技术、项目推广、政策扶持等等方面培训课程和信息交流,将国家最新颁布的惠农政策与农民讲解,让农民学员能够在国家的帮助下对农业进行扩大化发展。

(4)精心组织实施。一是调查摸底。组织工作人员分组到乡镇结合实际进行培育摸底调查,摸清高素质农民的大体结构和需要的知识、技术,再结合“一乡一业”地发展方向,能够提高课程设计的科学性;二是培育对象认定。从有利于我县现代产业发展的角度,认真遴选一批学员,主要以具有代表性的种养殖、农民合作社骨干、专业经营大户、家庭农场主、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和有意愿从事产业的生产经营型高素质农民作为培训学员。三是明确教学内容。根据学员的实际需求及我县农业发展现状,制定教学课程,联系教学老师,编制教学课件。

(5)完善培训机制。一是开展“三大服务”(在线教育培训、移动互联服务、在线管理),实现“六大结合”(学员参训灵活、管理考核精准、培训巩固提升、资源共建共享、培训成本节约、资金效益优化),达到“一个目标”(农民在线学习不少于培训课程的10%),更好为农民培训插上信息化翅膀,不断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线上培育的普及率。二是按需开展精准培训。分别对专业课程和通用课程进行科学设计、组织现场教学、生产实践等方式,提高培训机制的科学性、实训操作、参观学习、线上培训和线上服务等教学环节,充分利用“云上智农”手机APP上的优秀师资,加强教学互动,让学员随时随地灵活便捷学习,让参训者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切实提升培训效果。

(6)创新培训方式。一是注重学员间的交流与实际操作。在集中授课后,组织学员在学校的实训基地相互交流,共同进步。开展实践操作,由以前老师讲得多转变为学员实践操作多,增强学员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二是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与周边区县联系,组织参训学员到外区县参观学习,吸取精华,拓宽思路,提升观念,学以致用。三是注重信息化服务。建立学员微信群,及时向学员传达技术、政策等信息,实行老师与学员联系的常态化,随时网上教学,帮助学员解决实际生产问题。

(7)强化后期服务。培训结束后,及时开展总结,按照培训的要求,认真做好培训后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达到培训的实效。聘请教师师资库中教师、本地土专家和基层农技人员对培训学员进行后继指导和跟踪服务。充分发挥高素质农民和专业推广人员在技术推广中的引导作用,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由专家负责培训,政府提供支持,通过“一业一课”“一业一校”的培训方式,以各地主导产业为基础,通过提高农民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培训价值。

广大农民落实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农民需要进行长期投入,通过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有助于推动农业发展,为了加强工作水平,需要对农村进行深入考察,明确农民实际需求。岳池县需要继续加强对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改革,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加强美丽家园建设。

参考文献

[1] 王兰芳.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模式探析[J].南方农业,2020,14(24):2.

作者:蒲利玲

农民教育培训论文 篇2:

国内外农民教育培训模式与机制对天津市农民培训的启示

摘 要:在新时期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至关重要,因此探索出符合天津实际的农民培训模式与机制具有深远意义。本文通对于国内外较典型的农民培训进行分析,并且结合天津市农民培训的现状与不足,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提高农民培训的实际效果,实现农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天津市;农民教育培训;模式;机制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选择到城镇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务农人员老龄化、知识水平较低、农村产业空心化,不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因此,如何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典型国内外农民教育培养模式与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天津市农民培训的现状与不足,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完善现有的体制机制,提高农民培训的失效。

1.国内外典型农民教育培训模式与机制的分析

1.1国外

1.1.1不同层次,不同主体,不同培养目标—韩国

韩国的农民职业教育主要分为4H教育、农民后继者教育以及专业农民教育。培训主体不同,培训的内容、目标也不同。例如,农民后继者教育主要针对那些准农民加以培养,而专业农民教育则更偏重于现从事农业工作者的综合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及管理能力等[1]。

1.1.2办学模式多样,机制灵活—美国、法国、德国

美国以办学模式多样见长,主要有SOE、FFA、SAE及课堂指导等,FFA模式主要培养职业农民的自主创业所需要的能力,团队合作、组织能力及领导能力,而SAE模式主要是由相关领域的专家辅导职业农民的某项理论知识以及实际操作技能以便其应用于自己的工作当中[2]。法国、德国则突出办学机制灵活的特点,企业的职业培训可以直接进驻与学校的教育当中,以结果为导向办学,更加适应农民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1.1.3紧密衔接的培训体系,互为补充—日本、美国

日本针对不同教育层次,将农业推广辅以农业改良普及形成了完善的五个层次培训体系,彼此相辅相成,为不同的需求提供不同层次的教育培训。美国的教育、研究、推广三位一体教育科教体系将不同分工又有机的结合,其56所州立的农业院校统领教育培训,农业部下设生产局配合实验站及农业院校搞科学研究,又有专门的推广服务中心等[3]。

1.1.4培训方式方法丰富多样,注重实效—法国

法国创立的“农村家庭旅馆协会”,开辟了新的教育方法—交替培训法,课程配合农忙农闲时采取工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工作以及学习的效率[4]。这种培训模式实现了长短期、脱产与半脱产相结合。

1.2国内

1.2.1 浙江省

浙江省地处沿海,农业经济发展居于国内前茅,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多种新型农民培训并存的培养模式。其成功的莲花模式就是利用莲花镇的产业优势大力打造其品牌效应,由专业合作组织吸收解决农民就业,促进了农业的科学发展[5]。同时,浙江电大通过发挥电大的远程教育以及系统办学的优势,开展的“农村大学生培育项目”,培养了农民大学生和大批有知识、有能力的农村科技致富、农村建设的带头人,为新农村建设开辟了新的天地[6]。

1.2.2 江西省

江西省是中部地区的农业大省之一,农业人口高达70%以上。调查研究显示,江西省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营业,因此,通过加强技术培训进而提高生产技能也就成为了提高农民收入的必经之路[7]。江西省农民培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而服务进而促进农业发展,一方面,着力农民的务农能力的提高,通过专家实地指导加典型示范的模式进行创业能力以及科学技术的培训,此外还大力开展有关劳动力转移方面的培训。

1.2.3 河北省

河北省特色的“定兴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开展对新型农民的培训,以开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为目的,有选择性的组织专家和科技人员,通过建立企业培训中心进行现场实践培训,提高农民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河北农大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除了面向初高中生,取得大专文凭还面向具有一定经验的青年农民、现任村干部、农业科技示范户等,培养掌握农经动向、懂技术、有理论、能创新的实用性人才[8]。

2.天津市农民培训的现状分析

天津市作为北方地区最大的沿海城市,城镇化发展迅速。截止2014年,天津市农业人口371.61万人,非农业人口645.05万人,农业稳定发展,全年农业总产值441.69亿元,较13年增长呢3%[9]。近年来,天津市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促进培训事业的高速发展,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不懈努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政府主导,人力、物力、财力全面推进

自2004年实施“351培训工程”以来,天津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强在农民培训方面的投入。“十二五”期间,计划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40万人次,培养职业农民10万人,开展农业创业培训1万人,培养5000名农业高技能人才,组织2万人参加大中专学历教育并取得证书,市财政计划安排1.44亿元资金专项用于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10]。在政府的领导下,走出了一条专项推动农民教育培训工程的道路,提供了人力、物力、财力上的保障。

2.2 规范化管理、强化取证,确保实效

“351工程”的实施使天津市农民教育培训形成了较为健全的管理推动机制,层层推进。农民素质提高工程则通过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所有的培训专业课程都要制定课程大纲、培训学时、考核标准等,使具体培训变得有章可循。同时为了防止培训走形式,补贴资金采取“先培训、后取证、再补贴”的方式,农民经参加培训考核合格后取得相应证书,方能申领财政补贴。

2.3 多部门配合,资源整合,强调体系化培训

天津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管理体系是由农业主管部门统领,市、区县、乡镇、村各级分管部门组织实施,各自发挥自身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合力、相互沟通共同推进工程。制定培训目标之后,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从认定培训机构到建立培训实训基地,成立远程教育服务中心到聘用专兼职教师,为农民教育培训提供全面服务。

根据2015年上半年天津市农民培训情况(见表1)显示,农民对于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需求量、参与度仍然是最大的,其中以种植业和林业参与培训人次最多。同时,职业资格证书类的培训和学历教育的投入是最大的。承担农民学历教育的机构主要有提供大专学历教育的天津电大以及考试院和提供中专学历教育的农广校,其中以农广校的中专教育人次最多,这与天津市整体农民文化素质偏低有关。

3.天津市农民教育培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的思考

3.1农民综合素质偏低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占18.9%,初中占 62.75%,高中及中专占 14.7%,大专及以上占 3.73%[11]。整体学历偏低,会产生两个方面的问题,较低的文化水平会对培训内容的理解产生一定障碍,同时也很难接受新的生产工具、信息技术。文化背景差异大,也会出现在培训内容、形式等方面的供给予农民自身的需求不统一,相互脱节。

针对此问题,可以借鉴韩国的经验,根据不同层次主体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结合农民实际不仅要关注培训对象的实际需求,提高不同水平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更要注重培训教材编写和实际授课过程中的易懂性、生动性,使农民愿意走进培训课堂,并且在课堂上听得懂、学得会、能应用。

3.2 办学模式、机制相对单一

天津市的农业实用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主要由政府相关部门开展,如市农委种植业管理办公室、市林业局、市畜牧兽医局等,而相关的学历教育则集中于电大、考试院和农广校等。

因此,应广泛借鉴美、德等国以及浙江、河北省等多样化的办学模式以及灵活的办学机制,一方面,吸引龙头企业参与到农民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中来,按需打造的特色农业,利用产业优势打造品牌,组织大规模的经营,这样一来针对性强,实用性高,又因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其培训效果也有保障。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上岗前参与职业训练,以结果为导向办学。另一方面,利用农村合作社,充分发挥农民生产主体的主动性,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3.3 政府管理、监督机制仍不完善

在现实中,组织推动培训工作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各职能部门对农民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具体问题不能及时落实。有关培训的推广工作不到位,导致部分农民对培训参与度不高。而且培训过程中的管理也相对松散,缺乏统一的监督机制,导致培训质量降低。

首先应该加强各分管部门对农业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可以将农民培训效果纳入其绩效考核中。其次,加大对于公民培训工作的推广宣传力度,可以由相关专家、技术人员下区县进行实地指导,深入村镇开展宣讲。制定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培训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加强对培训结果的监督、考核、反馈,是保证农民培训实效的有力保障。

3.4 培训体系建设仍有欠缺,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

在整体的培训体系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基础条件相对较差,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内容针对性不足。师资力量上真正能够以新颖的教学方式传授新理论、新技能、新方法的“双师型”人才缺乏。培训内容虽与农业技术相关,但实用性的可实际操作的东西欠缺必然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

因此可以借鉴美、日等国的经验,不断完善培训基础条件、实训基地、设施建设,加强市、区、县、村的培训平台建设,改善培训条件,扩大培训范围,使农民能够就近参与培训,满足其多样化需求。培养基层农技人员,发挥种养大户、龙头企业的作用,弥补师资缺口,并建立一支稳定的、有经验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将农民需求调研常态化,据此开展针对性培训;专家远程一对一指导和农业论坛,发挥远程教育优势。

(作者单位:天津广播电视大学)

基金项目:2013年度天津市终身教育学会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ZSZ130015)。

参考文献:

[1] 齐美怡.日本、韩国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硕士学位论文].河北: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4.

[2] 官爱兰,蔡燕琦.农业现代化中农民职业培训:美国、韩国经验及启示[J].高等继续教育学校,2013,26(5):63-67.

[3] 安云蓉.国外农民教育模式的成功经验及其对我国新型农民培养的启示[J].科技世界,2014,8(22):18,41.

[4] 丁国杰,朱允荣.欧盟三国农民教育培训的经验及其借鉴[J].世界农业,2004,(8).

[5] 徐晓菲,王成福,赵云.浙江新型农民培养途径研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4):89-92.

[6] 培养造就更多更好的现代新型农民[N].浙江日报,2006-06-06(14).

[7] 周娟娟.江西省农民培训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江西:江西农业大学,2014.

[8] 张亮.我国新型农民培训模式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河北:河北农业大学,2010.

[9] 《2014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0] 张大鹏,刘长生,张伯平.天津市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创新与思考[J].天津电大学报,2012,16(4):76-79.

[11] 《2013年天津市统计年鉴》

作者:安云蓉

农民教育培训论文 篇3:

抓住农民教育培训有利契机 全方位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吉林市农广校在省农广校的悉心指导和吉林市农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农为根、以教为本、特色立校、育才强农”的办学方针,以贴近“三农”发展为办学特色,创新工作思路,拓展教育培训领域,加强规范化建设,圆满完成了2011年各项工作任务,谱写了农民教育培训的新篇章。

1.学历教育工作卓有成效

1.1招生工作取得新进展 搞好招生工作是农广校的办学之本,组织全市各分校充分利用国家有关政策和发挥自身优势,招生实现新突破。通过全体办学人员的共同努力,全年共招收中专学员539人,超额完成省校下达的350人的招生指标;大专本科报名99人,录取54人。一是不断拓宽办学领域,提高办学层次。通过与吉林农业大学和梨树农村成人高等专科学校联合办学,开办了大专、本科函授班,改变了单一的中专办学层次,满足了更多人的需要,从而扩大了生源,稳定了办学规模。二是改盲目招生为重点招生。要做好招生工作,就要认真分析形势,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开设急需专业。例如,针对水利开设了农田水利工程专业,针对林业开设了林业技术专业,针对企业开设了计算机专业,针对机关开设了行政管理专业等。三是制定有效的奖惩机制。给每位教师分配招生指标,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采取教师招学生,学生招学生等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证了办学规模。

1.2教学管理不断完善 教学管理工作是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环节。为此,该校重点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注重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加强业务学习和政治学习,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把教师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与每个人分担的业务工作、学校整体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并纳入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考核项目、考核内容、考核方法和考核标准;二是严格执行各专业制定的教学辅导计划,按时组织学员参加辅导和考试,采取三包(包入学、包管理、包毕业)的管理办法为在校学员做好服务工作;三是想学员之所想、急学员之所急,为学员解决工学矛盾提供方便条件,保证生活、学习、工作三不误。

2.农民培训工作全面推进

2.1阳光工程培训顺利完成 在吉林市阳光工程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该校开设了病虫害防治、蔬菜园艺、信息员、草编技术、林蛙繁殖技术、沼气工、农村经纪人等专业,培训农民3870人。通过办班培训和现场讲解,有效提高了广大学员的科技素质、实践能力和带动能力。一是抓好开班的组织签到工作。签到工作由班主任、班长、小组长共同完成;班主任为学校指定的老师,班长由乡镇的具体工作人员担任,小组长由村干部担任。二是搞好开班仪式。在开班仪式上,向学员讲明培训单位、培训项目、培训专业、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宣布培训班纪律及班委会成员。三是强化培训班管理。培训班每天实行课前点名、课间抽查、课后确认制度,无特殊情况不准请假,对达不到培训要求的取消培训资格。学员管理采取阳光办现场抽查和班主任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四是保证教学质量。抓好培训的各个环节,绝不走过场,特别是实践环节,坚决走到田间地头,耐心讲解,并不定期地进行回访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同时也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

2.2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蓬勃开展 根据农发办的培训要求,由培训教师组成科技服务队,深入各个村社,举办多层次、多类型的科技培训班,重点培训了玉米和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养鸡技术、木耳栽培技术等内容;采取办班讲解、播放光碟、现场答疑等形式,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共计培训农民16.2万人次,发放资料2.5万份。一是建立领导体系,打牢实施基础。各分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培训项目工程领导小组”,并配有专职信息员。相关科室具体承担培训项目的宣传发动、进村培训、现场指导、技术服务及日常管理工作。聘请具有中高级职称、业务精湛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讲师团。负责对各乡镇(街)农民进行科技培训。二是立足实际,高标准开展培训工作。根据每个培训村的主导产业,确定培训指导教师。培训指导的内容主要包括种植、养殖和特产三大方面。通过组织农民参加培训,把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传授给广大种养业户,并帮助农民及时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三是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培训效果。针对培训对象的文化水平、接受能力、培训内容和地理分布等特点,在培训方式上,主要做到了“五结合”,即集中培训与分散指导相结合、室内讲解与田间实践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教师授课与现场示范相结合、传统方式与现代模式相结合。通过多种培训形式,把先进的农业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农民科技致富服务。四是严格操作,规范管理。将培训班的基本情况、农民学员资料、培训教师资料、每次培训指导工作开展情况等及时整理归档,并保存完整的影像资料,做到培训有声、指导有影,教师有画面、学员有场面。通过开展农民培训工作,培养了一批观念新、懂科技、技能强、善经营的生产能手和致富带头人,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推广,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了“一村一品”发展。

2.3其他培训和职业鉴定工作扎实推进 顺利完成150人的农业创业培训任务,对肉鸡养殖、地栽木耳、蛋鸡饲养、林蛙养殖等实用技术,加强了指导回访工作。完成1500人的黑木耳栽培技术等专业的绿色证书培训任务。受省农广校重托,委托永吉县农广校分校,依托永吉县西阳镇马鞍山村村委会,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如广播、电视、报刊宣传资料等,对全村农民开展节能减排的科普宣传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节能减排意识,帮助农民掌握节能减排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成功承办了省农广校主办全国农广校系统考评员培训班,在蔬菜园艺工、农机维修工、植保工、畜牧工等专业上,完成281人的职业鉴定。

3.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取得新成效

一是建立健全了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建立了党员长期受教育的长效机制,加强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召开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工作尽心尽职,增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完善了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按照吉林市农委的要求,在党风廉政建设、财务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消防安全等方面,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为完成全年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三是队伍管理取得新成绩。积极协调卫生医疗机构,由学校出资为市校全体教师员工免费做了1次全面身体检查。积极参加了吉林市农委系统建党90周年红歌演唱活动,获得优秀表演奖,在吉林市组织的“三帮双促”活动中,职工捐款2000多元帮助困难群众解决了实际问题。

作者:高喜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语文作文德育论文下一篇:高校体育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