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激扬生命心得体会

2023-02-24

心得体会是我们接触事物产生的思想,也是我们明确自身发展目标的重要方式。如何结合自身的成长情况,写出勉励自身成长的心得体会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教育激扬生命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教育激扬生命心得体会

教育激扬生命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掩卷沉思,借用书中前言中一位校长看了生本教育的课堂录像后说“听了这样的课,这个夏天飞扬起来了。”我也说“看了这样的书,这个寒假飞扬起来了。“我”就有一种强烈的涅槃感。虽然我不敢斗胆说自己的教学因此会鲜美异常,不再死,但是我却可以肯定地说自己真的有一种死而复生之感。”我感谢学校领导英明布置的一篇二千五字读后感的寒假作业,它能让我在如此喧闹的过年气氛中静心认真读完这本书,使我迫不及待地回味反思起自己从事了十几年的教书生涯,彻底推翻了自己以前顶膜礼拜的优质课的传统模范,心中产生阵阵刺痛,自己是浪费了这么多届学生的学习大好时光,甚至是扼杀了学生鲜活的思维。

在书中时不时看到一些内容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产生共鸣,好像是与自己的心灵一次次的对话,迸发出新的智慧火花,是一种顿悟,我对自己所教过的每一届初一学生都会布置一项基本作业,就是阅读一本关于名人的传记,并写一篇读后感。每次都是同样的形式,同样的要求,最终的结果都不令人感到十分满意。现在读到书本中所提到的一个澳门培华中学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的创意,不禁拍案叫绝。他们上了一节“与名人交朋友”课,连课题都选择都是师生协商的记过。同学们兴致勃勃,分别找到自己喜爱的一位名人,同他们进行虚拟通信,例如居里夫人,哥伦布,拿破仑,达尔文等历史名人,说那是多为同学找了三十多位不同名人。正想他们的阮宇华校长说的,一堂课就会“形成一本小册子”。此处略去两则生动有趣的通信的内容。可见,发挥学生巨大的潜力,他们天生是学习者、天生是阅读者、天生是设计者、天生是思考者、天生是感悟者,看到这里我不禁发出“人之初,性本学”的感叹!

什么是学校教育?最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是:学校教育是指狭义的“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一些社会和阶级的人”的活动。这个定义的确揭示了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及社会制约性。但是,俗话说“透过现象看本质”,所以我们需要认识到这种定义对学校教育的认识隐含着以下这种可能:即所“需要的人”在教育中的主动性和被动性(最终他可能是从被动向主动发展的),这意味着人的发展具有他的内在主动性和自觉性。而生本教育就是一开始就让学生主动,它认为教学的本质就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学生的自主学习。

关于生本教育的特征。

一,教学的愉悦性。“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顾明远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爱孩子就要理解孩子,理解他的需要。合理的需要要求去满足他们,不合理的需要那就要通过疏导纠正它们。美国著名教育科普作家马丁·加德纳曾经说过:“唤醒学生的最好方法就是向他们提供最有吸引力的教学游戏,智力题,魔术,笑话,甚至是打油诗,以及那些呆板的教师认为无意义的而避开的其他东西。”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就是爱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我在我教初一第一课《新同学,新学校》中就穿插了一个“猜猜他(她)是谁”的游戏,先布置每个人都精心设计好自己独具个性的名片,在上面鲜明生动地介绍自己,接着在课堂上让每个人轮流上台抽一张他人的名片,通过隐藏姓名只朗读名片上的信息让台下学生进行竞猜这张名片的主人。经过这堂课的精彩游戏同学们不仅认识了大家,还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所以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又有知识性的游戏,并适当地穿插在教学实践中,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对政治这门学科的恐惧感,还可以增加政治学科的吸引力,调动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心向,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开发学生的智能,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二,教学的学生主体性。生本

第二篇:教育激扬生命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署假里读了郭思乐教授的著作《教育激扬生命》,我更加确信儿童的潜能无限,只要我们相信他们,给出足够的时间、空间和氛围会激励他,他们就会还给我们一个惊喜。没有任何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也就是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内化,因而,这个最后过程不是教师完成的。就这个意义来说,人的获得最终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主动的学。

人们习惯地把儿童看作是“一张白纸”,该书强调儿童不是“零起点”,每个生命都具有高级本能,如果我们能给学生创设和提供一个开放的、多样性的发展环境,那么我们的学生获取适合自己发展方式的机率就会大大提高。

走近生本教育,走进生本课堂,我深切感受到生本教育倡导的高度的尊重学生,让学生先学、教师后教、以学定教、小组和班级中的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的引领等,无一不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生本教育主张“把作为教育者的所有的活动,都变成学生得以自学的辅导力量”,从教转变到促进儿童的学,教师的工作应该是成为规划儿童学习生活的组织者,帮助儿童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组织儿童的学习生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老师在学生的解放中得到了解放。引领学生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生本课堂更使我领悟到了教育要依靠学生的真谛,感悟到了儿童生命的灿烂,精神面貌的焕然一新。又如现在的每一节课课前学生总能做好下节课学习准备工作,预备铃一响他们马上会喊出自己班响亮的口号,然后大家一起分享两分钟(经典诵读或背诵等),看到孩子们那一张张可爱的面孔和专注的表情,我们老师更会激情飞扬地融入其中——上好每一节课......

郭思乐教授曾说:“教师的导,应当把精力放在设计‘先做后学’,‘生会后学’的过程上,这是生本教育的重要环节。”“先学”的习惯对学生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自学预习一两次或三四次也不能养成习惯,要持之以恒。行动的次数越多,习惯就越坚固,越能经受得住各种考验。我相信,用我们的耐心和恒心帮助孩子们养成一个好习惯,他们一辈子都会受益无穷。

我们以教材为载体,利用教材与学生共同感情学习中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进而学会生活,学会发展。课堂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存动力和热情。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发现,诱发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质疑,鼓励学生在阅读欣赏感情。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成长。

相对于学生生命体,教师应该是一个“牧者”。教师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而不是过去所认为的“灌满一壶水”。我们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满堂灌,而是教师点燃激

情,让课堂成为学生燃烧学习热情的舞台。

“生本教育”最著名的例子中,其中有一个就是“抛秧启示”,什么是“抛秧启示”呢?插秧是种水稻的大农活。一直以来,农民把秧苗插得密密层层,以为付出得劳动越多,收获就会越多。年复一年,人们照此方法办理,但禾苗产量依旧。不知谁发明了抛秧的方法,农民把插秧改为抛秧,却能带来丰收。初看起来,勤劳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回报,悠闲的却能带来丰收,完全有悖常理。其实,插秧贯注了我们的丰收的意愿,但破坏了秧苗的自由生长的自然规律。类比到教育上来,老师就好像插秧的农民,主观意愿很想丰收,但没想到当我们强行对秧苗进行密植时已经破坏了自然规律。学生也一样,他们是我们的秧苗,当我们将知识和行为变成一些细密的目标以后,就会对学生提出细密的要求。殊不知,学生对这种“保姆式”“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并不领情。因为,学生一般不愿意直接接纳外力所规定的规范。因为这些不是他们思想的一部分,而在于这些规范是否合乎儿童天性和如何使学生认同。总而言之,尊重人的自然规律,发展学生的天性,发挥学习的潜能。或许能取得以前苦教未果的成绩。“生本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

是花,总有盛开的时候,即使花季已过,也会在合适的时机绽放一生最明艳的美丽。同样的道理,只要是正常人,总有开窍的一天。因此,不要急于拔苗助长,只要提供足够养分,然后静静等待,就像守候一朵花悄然开放„„耐心地静候花开,更能体验到教与学共同成长的真正和谐,也不能真实地感受生本理念下简单的“牧者”的幸福。

胡气小学:郭青2012年8月

第三篇:激扬生命生本教育反思

激扬生命,放飞理想

———“生本教育”给我带来的反思 读了《人民教育》09年15——16期“生本教育”专辑,我的思想发生了质的转变。郭思乐教授以全新的理念落实了“以生为本”的教育观。提倡教师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学生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采取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这使我想到我校所走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在“洋思”的“三清”,“东泸”讲学稿,“杜郎口”小组合作学习,“乐陵”的大语文教学观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在语文、数学学科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取得点滴收获。

1、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在大量学习与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后,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秉性、爱好、性格以及家庭背景„„各方面的综合,组建了4人为一组的学习小组,每2张桌子合并在一起,从形式上使小组合作学习得到了保证。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与职责,并定期轮换,确保每个成员的发展,利于小组成员的合作,为小组合作学习奠定基础。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以往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有时干启不发,举手回答问题的始终是几个成绩较好的学生。所以课堂气氛非常沉闷,自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来,学生根据老师提前设计好的预案先进行自学。流程是自学——小组交流——展示汇报——达成共识、情感升华。课堂上争先恐后抢着回答。如:“我们小组通过预习给大家展示的是„„;

通过预习我知道了„„;我想请每组的2号同学到黑板前听写生字;我来抽测多音字„„”或者是:“通过检测,我发现各组预习得比较充分,望继续努力;通过检测,我感觉三组预习的不太充分,个别学生回答问题声音不够洪亮„„” 为了能让学生畅所欲言,我们的课堂不需要点名,想好就说,有时想说的人多了,学生就自觉按小组编号有顺序地进行。并通过老师的相机引导、点拨,抓住重点句子,理解关键词的意思,对句子进行多层次的品读,使师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学生在不拘一格展示汇报和检测中师生进行平等对话,实现了兴参小学倡导的“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的学风。如逄明香老师执教的《乡下人家》的第二课时(前面的环节略)师:现在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在小组讨论一下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展示汇报你们自学的成果。首先走上去的是三组,汇报员拿着预习提纲调控本组及全班同学的展示:“我们组选择的是《屋前搭瓜架》。现在请我们组的3号读一下课文。(学生读)‘这段描写美吗?’(美)‘那就请全班同学一起来读一遍课文吧。’读完三组又一同学站起来说:‘这句话写得太美了!我从这句话体会到„„’最后汇报员总结:‘我们组的同学课文读得棒,感受也很深刻。我还想谈一下,我学了这段的感受。’(谈)所以我们认为《屋前搭瓜架》是独特、迷人的风景。”师:“听了同学们的感受,老师也感觉这句话写得太美了。”出示重点句,教师带领学生品读并进行朗读指导。接着二组、四组„„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甚至于我爱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种尝试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促

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教师角色的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中,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课改以来,教师的观念是发生了转变。如《乡下人家》这篇课文,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老师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帮助选择《花美竹笋冒》的小组搜集图片资料;帮助表演的小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意见的倾听者,资料的提供者,困难的帮助者,更是学习的指导者、引领者。如在学习《花美竹笋冒》的小组感悟不到位时,老师以质疑的方式将学生引向重点词句:“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中的‘朴素’和‘华丽’是不是矛盾呢?”这样引导着学生进一步体会这一对矛盾的词在这里的作用,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将自己随时置身于各组中,成为各组的一分子,成了学习成果的分享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4、评价机制的转变。

实践证明,传统的评价方式已不适合当前的教育教学。为了保证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永保旺盛的精力和热情。我们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式,针对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建立了发展的全方位的评价方式。

1、转变课堂教学评价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只注重教师是怎么教的,而我们更重视的是学生是怎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的,并把学生是否投入、是否全员参

与到学习过程中,作为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首要标准,这极大地促进了教师改革的进程。

2、转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以往我们总是以成绩的好坏来衡量学生,这极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建立了发展性的学生评价,将评价延伸到各个方面以及校内外不同的场所。师生共同制定了《各小组课堂教学活动评价表》(从组长调控、全员参与、合作有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各方面调动学生)和《各小组工作学习活动评价表》(从作业完成、两操、阳光体育、值日、好人好事、科任教师上课„„各方面考察学生),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这样小组成员间形成了利益共同体,通过合作性的目标结构、学习任务分工、学习资源共享、角色分配与轮换责任到人,奖罚分明。从而使学生树立了“组荣我荣,组耻我耻”的思想。教师评、学生评、小组评相结合,周评、月评、学期评一条龙。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工作的积极性,既看到了进步,又找到了差距,较好地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使得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有效、有序地开展。

但随之而来的是很多问题困扰着我们:课堂注重了学生探究的过程,由于在合作、自学、汇报流程中不够顺畅,导致暂时效率不高,缺少巩固练习时间;开放的课堂,以学定教,给教师提出了挑战,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自学放在课后进行,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农村条件方面的影响,收集资料、家长指导有困难;在评价方面不够科学,显得过于繁琐„„我们的课堂教学渐渐失去了生机。

我们的教学改革已经举步维艰,进入了一个无法逾越的高原期,再找不到突破口的话就有可能要走回头路,更重要的是挫伤了教师的信心,动摇教师的信念。“生本教育”使我们茅塞顿开, 她不仅仅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在于把学生当作生命的主体,激扬生命,放飞理想,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主动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信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引下,结合我校的实际,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实践,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会有新的突破。

第四篇:敬畏语文激扬生命

——名师讲座听后感

当铺地中学 孙艳红三月十二至十三日,我有幸参加了在赤峰市党校举行的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观摩交流会。会期两天,收获颇丰。聆听了北大附中副校长、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程翔关于语文教师的任务的报告;北京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吴林老师《让学生爱上阅读》的报告;绿色语文的创立者、清华大学附中的著名特级教师赵谦翔等专家的学术报告。还观摩了由名师执教的两节课。他们朴实、幽默、机智的谈吐,从容、镇定、博学、精湛的教学艺术,使我真正领略了名师的风范。

一、明确任务,敬畏语文。

程翔老师的报告主要阐述了语文教师的三大任务:一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让学生认识到“认认真真地写好每一个汉字,这就是爱国。”他提出“语文的核是汉字”,“母语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要敬畏汉字。语文的第二个任务就是传授给学生一定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文能力,为学生将来的生活打下一个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他特别提出了当前语文教育改革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新大纲重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而淡化知识教学,文体教学,导致学生语文基本功不扎实,作文不得体的现象:他举出,在评阅的高考作文中,因文体不限,学生作文中出现了大量“四不象”文体的作文,学生写议论文不会论证,不会讲道理,写记叙文没有情节,说明文更是没人敢写,不会写。这给我们语文教学又提出了一个新要求:语文知识的教学应该有一定的清晰的轮廓。语文教学的第三个任务就是要在学生心灵、情感精神的层面上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产生积极影响。

程老师站在民族的高度,从语言学的角度,呼吁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热爱母语的感情,要培养学生敬畏母语、掌握母语、捍卫母语的责任感,要像对待一个民族兴衰一样敬畏语文。

二、探究方法,诗化语文。

聆听了赵谦翔老师的《绿色文言教学》后,被他深厚的文学修养所折服。他以自己的文章《母语的悲哀》作为开场白,他提出“绿色语文” ,“绿色”,解释为“纯天然、可持续发展的”。他提出绿色语文应浪漫的教,动情的教,自由的教,必需博大的教,不是把课本当成学生的全部,而是把学生的世界当成语文学习的全部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来自语文的诗意人生。他提出绿色文言教学要熟读练语感,使其言出于吾之口;精思悟人文,使其意出于吾之心。赵老师在教学中尝试让学生写文言文作文,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

高。赵老师把他的绿色语文教学概括成四个字:热爱,习惯。要通过我们的教学,使学生由衷地喜欢我们的母语;要通过具体训练把“含英咀华地读、锤章炼句地写”变成一种学习习惯

他们告诉我们,语文老师应该是一本书

知识渊博,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会讲故事,会写文章,善于演讲,多才多艺,这样的语文课堂才会是学生们喜欢的。从这些专家和特级教师身上,我感受到了他们的脱俗,他们就是一本厚厚的书,耐人寻味,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学生(听众)。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赵谦翔老师对教师强调的是学习。“教师首先是学习者,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等,与时俱进的学习是以有准备的头脑承担随时来临的教改”。他预测素质教育主力军将是有源头活水眼光及能运用能力和具乐学、善思、求新、力行素质的研究型教师。

语文教师要善于积累和练笔

我们每天生活在鲜活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都会有很多新的感受、新的发现、新的方法、意想不到的成功或出乎意料的不顺利,只有善于总结反思发现,才会形成一些理性的认识,总结这些规律教训才会更好的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工作。

我们不能指望通过观摩几次优质课、听几次专家报告就能立竿见影,迅速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和水平,真正的学习是在不断的、长期的读书、教学、反思中进行的。于永正老师在他的《教海漫记》中这样说自己:“我是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一个肯思考、肯记、肯写的小学教师。”对呀,生活在于实践,学问在于积累,我们老师急需立足于自己的课堂,勤实践、勤学习、勤思考,感悟生活,改革创新,不断积累、超越自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自己的一桶水变成一河水,变成源头活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至于做一辈子的教书匠。

李镇西老师曾提出语文教师可以不是诗人但要有诗人的情怀,可以不是作家但要有作家的素养,这对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过语文教师的专业化要靠语文教师平时的广泛阅读,大量练笔,不读不写,是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语文教师的。余映潮老师还提出语文教师要善于研读教材,这也是语文教师的专业之一,但最关键的还是语文教师自己要多读多写,提高了自己的读写水平。语文是美丽的,这是我这两天的听课学习的重要收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三、放飞生命,激扬语文。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院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吴林老师的《让学生爱上阅读》专题讲座,感悟到努力用老师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用老师的热情点燃学生生命的火把,培养学生语感,朗读成了必然,在教学工作中努力践行激发情趣,让学生愿读、乐读、读好、读美。

吴老师说:“要让学生爱上阅读,就要用教师的热情点燃学生的热情。”热情就是投入工作的动力,是我们工作的源泉,我们只有不断投入热情,才能激发学生激情。听吴老师的讲座,犹如听一场音乐会,让人沉醉在吴老师高超的朗读技巧所

创造出来的优美的境界中,她说,语文教师就是在课文和学生之间最好的解释,要让学生爱上阅读,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语文修养。你的声音应带着乐感,眼睛里浮现出画面。“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吴老师的热情,就是一股涓涓溪流,奔腾不息,长长久久,源源给学生激励。我们在教学中,引人入胜地朗读,对生活的热爱,都是热情的表现。吴老师的关于阅读的几个故事,启发我们:如果我们不能用一颗温暖的心与学生贴近,会因我们的无知和浅薄挫伤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慢慢地走,细细的观察,才能跟很多美景不期而遇。让学生读出课文中的文学之美,感受到文字背后的东西,读出平庸的眼光根本读不出的灵魂,她强调,简单的文字里,用杰出的眼光去阅读,要引领学生走向思想的高处,让学生通过阅读,思想境界崇高起来。最令人感动的是吴老师把这种对朗读的热情带到家庭里,也给家人带来了朗读的快乐。

连续两年聆听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赵谦翔的讲座。感悟着这位特级教师对教学不懈追求的激情、深厚的文学底蕴和优秀的人格素养,清新的教学思路;赞叹他那个性的、本色的、精彩的语文教学观念——绿色语文。

绿色语文把语文视作一个“包容课内与课外、有字书与无字书在内的综合学习体系”,摒弃“题海战术”的机械训练,用经典构筑学生充盈的内心世界,教会学生审视自我、观照世界。

绿色阅读:用“写”沟通文本世界与现实世界。结合每个阅读文本,让学生写一句话感言,也就是“一言心得”,赵老师说这一句话要做到“三精牌”,即“精诚、精炼、精彩”。所谓“精诚”,就是这句话要从文本出发,谈的是自己内心想说的话,真实、真诚,而不是假话;所谓“精炼”,当然是说把话写简洁、精准,概括性强,而不罗嗦;所谓“精彩”,是要求这句话有文采,语言鲜活,而不平淡。将学生写的一句话收起来,老师点评。赵老师对这“一句话”从内容、结构、修辞、语法等方面作细致的评价。这种做法,其实就是读写结合。对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发挥大大的作用。三精合一,既信且美,成为一种自觉的思想和语言的训练方式。”

阅读,是与大师的心灵对话,是诗意的徜徉;写作,是对自己的审视反思,是精神的升华。他相信人的潜能,相信学习是自我感悟的过程,因此他注重引导,注重过程,绝不越俎代庖,绝不急功近利。通过感悟语言、推敲语言、运用语言,使学生对语文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文字在学生心中,不再是一个个呆板的符号,而是充满情感、充满睿智、充满活力的生命体

绿色文言文:赵谦翔老师把当前死记硬背的文言教学称为“灰色文言教学”,而把自己所倡导的“活记软背”的文言教学称为“绿色文言教学”。 他认为,人的语言能力,是在大量的听说操练中习得的。 多读多背,大量积累语言,是学习语文,尤其是文言文的好方法。:着力引导学生对古汉语词汇和句式进行“自诵自悟”、“„活‟记„软‟背”、“熟读精思”的教学方式称为“语感”教学。要求学生“熟读”、“精思”。所谓“熟读”就是要“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精思”就是要写“一言心得”,要求“三精”:“精诚——写真话,精练——只一句,

精彩——用修辞”。而且还把文言教学与现代生活拉近,让学生思考文言文与我们的现代生活有何意义。他那水到渠成的教育观念,如行云流水般的思维,让听者获益匪浅。

漫步在绿色语文的世界中,感受着充满生机的观念,感受着成长中的生命,但觉绿色耀眼,绿意入心。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方法,还有启迪与思考。

精彩的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两天的精神盛宴已经结束。回味大师们的话语,反思我们的教学,我们到底应该追寻什么样的课堂?我觉得首先应该是明确语文教学的三大任务,追求扎实的语文课堂,离开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其次,我们教师不应该把个人的理解强加给学生,更不应该把教参上的理解奉为“圣旨”,硬塞给学生。仔细反思我们过去的课堂,太多的时候,我们总在想方设法把学生拉进自己预设的埋伏圈。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与主动,就是在被我们的“生拉硬扯”中扼杀的。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学会呵护和尊重,我们的教学要做到目中有课文,心中有学生。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更是激扬生命的舵手。再次,我明白:只有具备了深厚的语文功底,只有经过艰难的历练和不懈的努力,才能成为一个能够轻松驾驭课堂,能够从学生需求出发的老师。怀着朝圣之心走近名师,我在仰视中学习,在平视中汲取,在审视中思考。我们无法和大师相比,但我相信:把教育事业当成我们的生命来经营,那么,我们一定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

第五篇:生本教育,激扬学生的英语风采—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题记

广元市利州区三堆初中黄晶晶

自从教以来,我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可以说是煞费苦心。遇到重要的知识点,我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讲解。虽然我做了很多努力,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任然不高,两极分化现象严重。而且在教学中,我感到越教越累,学生也越学越累。

在今年的学习中,我接触到了“生本教育”,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新的审视。我原来的教学基本是师本教学,以教师为主导,考虑学生的学较少,是以敎定学。郭思乐教授提出:“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以学习为本;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学生“好学”,是以学定教。于是,我反思自己的教学,对生本教育理念进行探究,开始走上了我的生本之路。

“生本教育”提倡先学后教,不教而教。我的学生们明显感到在课堂上我讲得少了,需要他们讨论讲解查找的内容多了。最初学生很不适应,因为长久以来养成了依赖老师的习惯,感到无所适从,甚至担心自己的成绩会下降,一位学生对我说:“以前书上满满记得都是笔记,现在老师你不讲了,而是让我们找让我们讲,我们找不到也讲不来。”然而随着生本课堂实行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想法改变了,他们在小组日记中写道:“现在上课时间过得好快啊!”“今天我们组都还没有上台展示就下课了!”“原来XX同学这么棒啊!”等等。

本周星期五,我上了一堂英语生本展示课,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第四单元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制作电影宣传海报,向班上学生推荐自己的电影院。我在课堂上宣布内容后,各个小组就开始热火朝天地讨论起来。小组长给每个人分好任务,只见有设计海报的,设计口号的,负责揽客的,负责介绍新电影的,每张小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之情。到了展示的时间,我才问了一句“哪个小组先来?”,只见一双双小手高高举起,甚至很多孩子怕我看不见都站了起来,我很为难的抽了其中一个小组上前展示。为了让其他人仔细倾听,我要求其他小组在同学表演时将听到的句子或词汇记在本上,词汇每个计一分,句子计两分。上台的小组表演时,其他人都在很认真地听着并在本子上记着。一组表演完后,就马上有同学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大声说出他听到的单词。

我一直担心学生上台表演会放不开,令我感到惊讶的是,他们举止自然,台词几乎都是脱稿(我并没有要求他们必须脱稿),还有学生直接向街上推销员一样大声吆喝招揽客人,英语说得不好的也有事儿做,不停地在推销员旁做着夸张的动作,惹得全本哈哈大笑。最令我欣喜的是,一个在我的英语课堂上几乎从不回答问题的学生多次站起来告诉大家他听出的单词,虽然都是很基础的词汇,但大家给了他热烈的掌声。当下课铃响起,没有展示的小组失落遗憾 ,展示了的小组洋洋得意。我和所有学生一样都意犹未尽,这是一节令我感到惊喜不断的展示课,他们的创意,他们组织语言的能力,他们的热情,他们的欢笑,都让我感到自豪和发自内心地欢喜。虽然这节课我没有讲语法点,但我知道,学生学到了更多。

就像苏格拉底所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生本教育将学生从传统课堂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展示自己,相信自己。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点燃他们学习英语的激情之火。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教育局校长会议主持词下一篇:敬业奉献典型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