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创作教育教学论文提纲

2022-09-07

论文题目:留苏油画家李骏研究

摘要:李骏(1931-2019)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公派留苏美术家。与同时代画家相比,他在留学期间创作的大量作品和临摹画,被作为范本广泛传播,为新中国美术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辛勤耕耘。但在近些年美术史的书写当中,他总是以群体形式出现,却淡忘了其个人的贡献与付出。当我们回顾他不同阶段的作品时,像是诉说着20世纪至今中国油画艺术的升沉起伏,因此对李骏艺术的考究就会显得弥足珍贵。基于宏观史料记载与少许的前人评介,结合笔者走访调研,从李骏家属、学生等相关知情者那里,收集了一些未经发表的一手资料,并予以填补史料空白和订正部分错误标注。本学位论文亦是学术界第一个对李骏艺术轨迹、作品嬗变、艺术思路、教育观念做系统化梳理、考究、归纳的研究性文本。试图全方位勘测李骏油画艺术的整体风貌,着重解读他留学时期打造的艺术高度,以此探究回国后的油画创作和教学理路。本论文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李骏艺术轨迹为切入点,对其艺术的成才模式进行探索,大致由三条主线汇聚而成:1931年至1956年他从故乡青岛北上京城,考入北师大,遇见启蒙老师卫天霖;1956年至1962年他留学到苏联,进入列宾美术学院奥列什尼科夫工作室攻读油画;1962年至2019年是他学成归国、教学、创作时期。第二部分研究李骏不同时期的油画作品。他画风的嬗变可分为三个阶段:一阶段是与苏派油画语言一脉相承的美学风貌,造就了其精准生动的造型结构和微妙含蓄的色彩基调;二阶段是革命历史题材油画的创作实践,其间绘制了《刘胡兰及七烈士就义》等大型主题性绘画;三阶段油画创作多数以风景画为主,回归自然,追求中国抒情式的诗意油画风貌。第三部分是李骏油画教学思想和他对油画本体语言的认识。一方面分析他在苏派油画教学中的借鉴与突破,承袭契斯恰柯夫素描观、注重外光写生色彩和多种油画表现形式;另一方面探究留苏时期临摹的经典作品及其对古典油画技法的理解。作为艺术家个案研究,笔者希望藉由这篇论文的写作,能够引起我们对李骏及其那一代人的艺术选择做进一步的思考,这对当下的中国美术创作、美术理论、美术教育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李骏;留苏画家;美术教育;油画传播

学科专业:美术学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关于李骏研究的现状

三、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四、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李骏艺术历程的探析

一、起步在山东(1931-1956)

(一)出生于青岛,受父之熏陶

(二)考入北师大,遇见卫天霖

(三)进入预备部,公派留学生

二、留学到苏联(1956-1962)

(一)接受基础造型训练

(二)进入奥列什尼科夫工作室

(三)户外写生与经典作品临摹

三、执教在北京(1953-1955,1962-2019)

(一)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艺术学院

(二)中央美术学院

第二章 从“苏派油画”到中国油画的探索

一、与苏派相承的油画语言(1956-1962)

(一)精准生动的造型结构

(二)微妙含蓄的色彩基调

二、革命历史题材的油画创作(1963-1978)

(一)刘胡兰纪念馆:《刘胡兰及七烈士就义》及系列肖像画

(二)中国革命博物馆:《遵义战役》《遵义的光辉》

(三)毛泽东革命纪念地:《安源调查》《迷雾中见太阳》

(四)白求恩纪念馆:《一碗鸡汤情谊深》

三、抒情式的诗意油画风貌(1978-2019)

(一)中国传统书画语言的渗入

(二)“画乃心印”的深层意味

第三章 李骏油画教学思想与其本体语言认识研究

一、对苏派油画教学思想的借鉴与突破

(一)承袭契斯恰柯夫素描观

(二)重视写生色彩教学

(三)提倡多种油画教学方式

二、对油画本体语言的认识

(一)经典油画的临摹

(二)古典油画技法的考究

余论

一、苏派油画传播的贡献

二、中国油画探索的艰辛之路

参考文献

一、李骏艺术年表

二、李骏作品选录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烟草专卖行政执法论文提纲下一篇:英语动画欣赏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