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2022-10-07

兴趣是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认识趋向, 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 是推动人们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力, 也是孩子们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浓厚的数学兴趣是初中生学好数学的前提, 是成功的秘诀。那么, 如何激发和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本课题组经过问卷调查、座谈、个案研究、上网学习、教研交流、课堂实验, 就这一问题提出以下看法。

1 打开初中生数学兴趣之门

数学知识的形成, 本身就是个体生命求真的过程, 而且是个不掺假的过程。求真是数学知识生发过程的内在要求, 也是“立德树人”的根本。学习的过程就是教人求真, 学做真人的过程。求真是健康人格修养的必经之路, 是高效解决数学问题的内在要求。当初中生处于高度的求真专注态时, 学生学习的内部潜能便会自然而有序的激发, 直觉思维便会源源不断的产生。当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完美结合时, 学生便会轻松的解决看似疑难的数学问题。这一现象形象的说, 好比把人体看做一个高度精密的仪器, 那么, 这台机器只有常处于高度和谐的求真态时, 才能发挥它的最佳效能。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从李小龙学习武术和乔丹打篮球的状态中便可看出, 高度专注的求真态能够激发自身先天的学习潜能。初中生也是一样, 当自身先天的学习潜能被激发时, 就会感受到一种从来没有的快乐, 突然发现自己的价值。这时, 初中生便会看到, 原本复杂的数学问题会在这种状态下轻松解决, 从而对数学也就产生了兴趣, 自信心也随之提高。“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传统的师本教育体系下的学习观。但在苦的氛围下, 当功夫负了“有心人”时, 许多初中生便会产生放弃数学学习的想法。而与此相对应的“书山有路趣为径, 学海无涯乐作舟。”便是生本教育体系下的学习观。当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某个兴趣点时, 他就会沿着这个兴趣点一路探讨下去。所以, 以乐作舟时, 初中生便成了快乐学习的主人, 这时, 符合学生天性的内在学习情趣的学习自然而然的启动了。在这和谐自然的教学生态中, 学生常会感受到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乐滋滋”的内在快乐。这种乐学的情趣正是初中生持续不断地探索数学奥妙的强大的内在动力。

2 高度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生本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教育过程的终端, 是教育的本体。找到了教育的真正本体——学生, 就要一切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 高度尊重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真正进入本体的角色。师生地位平等, 老师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引者, 服务生, 良师益友, 起主导作用, 而学生才是主动学习的真正主人。老师要想帮助主人进入天性自然的高效学习状态, 就要全面依靠学生, 构建民主和谐的教学生态。符合学生天性的学习启动了, 孩子们在课堂内从没有像现在这样积极、主动、充满乐趣的吮吸着知识的营养!这种高度民主、以学定教的常态化数学教育教学土壤, 是滋养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温床”。

3 给初中生减负、减压, 帮助他们找回平常心

平常心是道, 平常心不平常。现在的初中生, 一部分常觉得学习压力过大, 负担过重;一部分常常只是茫然的为了完成作业, 应付考试而被动学习。整个初中阶段, 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变化剧烈、第二性征突出、心理不成熟的生长期, 情感、意志脆弱, 情绪变化较大, 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立意识明显增强。在学习生活过程中, 一方面, 个体生命的主观意识很容易与内、外部环境发生冲突, 身体因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和正肾上腺素而导致过于兴奋或愤怒;另一方面, 由于自尊反叛意识日趋增强, 爱慕虚荣导致初中生常处于假我之中, 远离觉悟, 失去平常心。因此, 依据不同年龄段的初中生生理心理发育规律, 有计划地适时加强初中生生活心理辅导, 给他们减负、减压, 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找回平常心。这时, 大脑内由于“学习的幸福荷尔蒙”——血清素分泌充足, 而体验到自然平常的求真态中蕴含的内在快乐, 身心愉悦之境便会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味道”而自然进入主动高效的学习之道。

4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数学

数学教育活动就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思维能力和改善思维品质的活动。思维教育是数学的核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才能最终完成。“学习不是老师一味的灌输知识, 而是要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才能掌握。”把可以托付给学生的课堂教学完全托付给学生,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数学, 这样能有效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有利于学生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课堂实验等多种方式进入主动高效的学习序列,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 把数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初中生正处于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不断过渡的转型期, 脱离生活实际的数学教学会让学生感到困难重重。陶行知早就说过:“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作指导, 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把数学问题与鲜活的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 易于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 化抽象为形象, 化概念为生活中的具体例子, 学生便很容易对问题本身产生浓厚兴趣。把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是激发和培养初中生数学兴趣的直接途径。

6 兴趣在行中, 做数学学习的行者

数学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作为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认识趋向, 应在数学学习的行动中不断激发和培养。“不是因为内心特别的欲望才开始学习, 而是一旦开始, 内心就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大脑的中心区域有一块被称作阿肯伯斯核的V型地带, 这里有使人产生欲望的细胞, 当这些细胞活跃时, 便会充满欲望。但这些脑细胞平时并不活跃, 只有给他们“工作刺激”, 阿肯伯斯核才会自动兴奋起来, 从而这些脑细胞也会更加活跃。平时人们常说, 没有精力去做什么事情, 可实际上, 正是因为他们没有做什么事情, 才会变得萎靡不振。当你觉得应该学习时, 马上行动, 便可以唤醒沉睡的阿肯伯斯核。暂时克服不情愿的心情试着开始, 你会发现, 曾经觉得困难的学习可以自然而然的进行下去, 而随着学习的进行, 阿肯伯斯核也会兴奋起来。当你逐渐投入到学习当中, 直到专心致志的境界时, 就不会再厌烦学习, 而是在主动享受着学习的乐趣。希望大脑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力量, 那么想到的时候就要开始学习。

总之, 兴趣虽然属于非智力因素, 但却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因此,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问题。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 数学教学就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加强营造林工程管理全面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的思考下一篇:河曲露天矿硬地峁火区治理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