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趣范文

2022-05-17

第一篇:茶之趣范文

茶之道

茶之道,心道也

经历了人生的沉浮,品尝了人间的五味,纵观了人世的百态,放下了人性的妄念,才开始慢慢的品出茶的味道来。——题记

茶乃心道。初始饮茶的人,因为不韵此道,一般会选择绿茶,品出的是青涩之苦;喝得久了,不耐苦涩,便会选择乌龙茶,味较重而少苦涩,不寒不热,似乎很符合中庸之道;经历的多了,如同对生活的品味,越来越喜欢厚重,所以又选择了醇香的红茶;随着斗转星移,一切都看淡了,又开始渐渐的喜欢起绿茶的清香来。

归于平淡,道之根本。“自然崇俭”是中国茶道人格上的最高准则。也就是老子所说的“复归于朴”。茶道如此、人生如此、宇宙间万事万物变化的法则亦是如此。近代凯亚有云:“ 我国茶道及其审美文化的一大传统特色,即乃简约之美也。简者,简易也;约者,俭约也。啜茗之道,历来皆宜乎简易,而不宜乎繁难;宜乎俭约,而不宜乎奢糜。不论古今中外,斯理皆一也。” 清代茶人陆次云论茶有曰:“龙井真者,甘香如兰,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之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陆羽在《茶经》中则提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人生如茶,无味之味才是真滋味,平淡之极方显神奇。道法自然,方可获得人生的和谐与宁静;崇尚简约,方可获得人生的圆融与朴真。只有如此心淡之人,方可品出茶茗的真味,方可体会人生的真谛。 俗话说得好:大俗才是大雅。有人以为喝茶需在幽静的场所里,有端庄的茶艺师,配以精美茶具,再听上一曲佛音,方为高雅,似乎超脱。孰不知,用大茶壶、大碗茶来荡涤尘埃,岂不是更爽乎。由讲究到随意,由繁杂到简约,可能更要接近禅茶的意境了。若捧一壶清茗,淡然的饮于喧嚣的市井间,那将是一种何等的修为!?诗僧皎然说的好:“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在诗人的境界里,我们看到了:茶随心而定,心因茶而清。沉浸在这样如茶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样的泰然与祥和,人生若是如此,还有什么烦恼不可解除,还有什么事情可以去计较的呢?

茶本是通灵之神物,集天地日月、山川雨露之精气修炼而成。在大自然的轮回中,只是因为人们的喜爱,便以感恩的心态存留于世。所以,茶又是圣洁之品,只有相知的人,才可以拥有。在茶与水的结合当中,我们看到了茶的淡定与自我牺牲,并在这牺牲当中展现了自身的价值,我们同时也看到了水的热情与包容,是这种包容,成就了茶的天然神韵与芳香。

茶者,药也。《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所以,陆羽《茶经》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即是为药,不可不慎。要因其人、顺其时、应其心而用之,才不会违背在天倡导的“康、乐、甘、香,和、清、敬、美”之八德之美。凡人用之,虽是附庸了风雅,浅薄了茶的清名,倒也是可以解药食之毒,更是能解其心毒,况功高之处在于“正其心”也 。圣人用之,那正如卢仝所述:“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茶可道,非常道。圣人之道,亦仝于茶道也。茶道三昧,茶之道,在于心境的平和;茶道凡尘,茶之道,在于壶小乾坤大;茶道归一,茶之道,在于从无处来,到无处去;茶道无形,茶之道,在于心里有茶皆是茶。此乃茶之心道,亦茶之“正道”耳。

有道是:

一盏翠绿将心醉,不问红尘是与非; 人生若此虚静处,舍得神仙复何求?

第一抹春痕翻翻日历,算算节令,数数日子,天寒地冻的冬季本该渐行渐远,风和日丽的春天早该来临。盼春的我迫不及待地离开温暖的火炉,推开尘封一季的窗户。可是,天空依旧阴凄凄的;气候依旧冰冷彻骨;风声依旧虎吼狼嚎;太阳依旧病恹恹的,感觉依旧是冬天。哪里有一丝春天的迹象?哪里有一点春天的味道?哪里有一缕春天的色彩?我对“四季更替”这个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产生了疑惑。甚至有一种被欺骗的小小的不快。

细心的妈妈似乎觉察到了我的心思,说:“春天真的来了,可是整天呆在家里的人是感受不到春天的。到大自然中去吧,那才是春天的世界。”

于是,我裹着厚厚的羽绒服去大自然踏寻春天。悠然穿行于蜿蜒盘旋的山间小径上,举目远眺,满目的灰褐枯黄,呈现一派落魄萧条的景象;环顾四周,光秃秃的树木在寒风中痛苦呜咽;枯叶像折了翅膀的蝴蝶零落一地;小草干枯焦黄颓败匍匐在地上。引发了多愁善感的我内心无限的失望和惆怅。唉,春天到底在哪里呢?

我决定停下来歇一歇,忽然感到一股淡淡的、浅浅的、若有若无的清香在空气中微微荡漾。这种清香给人的感觉是轻轻地 ,小心地呵护着脆弱的鼻翼,生怕香味太浓香破了鼻子,多么善解人意的香味啊!我寻着清香放眼开去,原来是悬崖边的一堆枯草丛中,掩映着一株金灿灿的黄花,像一个古典的静女亭亭玉立,摇曳生姿,弱不经风。生在乡村长在乡村的我,准确地判断这是迎春花,这一阵阵清香就是从这里散发出来的。如果不细心观察,是很难发现的。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它却在眼前,宛如一首唐诗一阙宋词在春寒料峭的腊月傲然绽放。成为这灰黄苍茫天地间的一抹亮色;成为我焦燥不安的心情最好的抚慰剂;成为大自然的第一抹春痕。

我一边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第一抹春痕,一边怀着激动的心情飞奔到金黄的迎春花身旁。褐黄泛青的枝干呈拱形下垂,这是一种优雅含蓄的姿势。枝干芊细修长,好像瘦瘦的筋骨,宛若细长的手臂,仿佛大海里八爪鱼的触角。呈卵状椭圆形的叶苍翠茂密,隐隐透出铁锈色的小斑点,也许是历经了无数的坎坷和沧桑的缘故吧!花朵形态各异,有的还是硬硬的青花蕾,上端隐隐透出点点嫩黄,下端嫩绿如翡翠钻石般美丽娇嫩。有的含苞待放,花苞小小的,圆圆的,鼓鼓的,犹如姑娘衣服上的盘花纽扣。有的刚刚绽放,似一个害羞的淑女,犹抱琵琶半遮面,不肯露真颜。有的完全绽放,尽情舒展着六片薄如蝉翼的黄瓣,好像一把把撑开的小伞;宛如一个个仰天吹奏的小喇叭;如同一只只上档次的高脚金杯。每一朵花都精致轻盈,每一朵花都玲珑剔透,每一朵花都鲜嫩洁净,惹得我无限怜爱。并且地上没有一朵落花,让我体验到了它旺盛蓬勃的生命力,丝毫没有凋零衰败之感。我豁然开朗,春天真的来了,就藏在这迎春花里,而我是这第一抹春痕的主人。蓦然间,心情分外愉悦。

眼前的第一抹春痕,不知醉倒了多少才华横溢的诗人,洋溢着多少宁静和谐的诗情,创造出多少千古流传的浪漫诗篇,成就了多少文明古国的优美诗行。喜欢唐朝白居易赞叹它身姿的曼妙 “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凭君语向游人道,莫作蔓菁花眼看”。喜欢宋朝韩琦描摹它飘逸的神韵“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喜欢清朝王夫之佩服它不畏严寒的气节”玉峰疑菡萏,绛珮讵辛夷;蝶醒初春里,香寻未绽时”。最爱当代江澍渊歌颂它蓬勃的生命“柔枝垂披缀金黄,冰消雪融显荣光,当代春风和暖萌绿叶,迎得百花竟清香”。拂去隆冬雪,弄作满枝黄,虔诚地为春天涂抹上第一抹色彩。

没有玫瑰的浪漫多情,没有杜鹃娇媚似锦,没有桃花的妖娆婀娜,没有牡丹的国色天香……然而,面对这朴实无华的迎春花,一种坚强不屈的情愫在心底潜滋暗长,因为它不畏严冬的侵袭,不怕寒冷的折磨,不惧风雪的摧残 ,不恼冰霜的浸润。一种执著坚持的情感在心底恣意蔓延,只为等大自然一声令下,便担负起“春天的使者”这个神圣重大的责任,慎重认真地舒枝展叶,凌寒怒放。岁岁年年在世间奔走告之春的讯息:唤醒沉睡的动物,通知枯藤老树抽芽长苞,召唤百花绽放笑靥,嘱咐小草破土萌芽,叮嘱河水碧绿如蓝,告诉人们脱去厚厚的冬装 ……一种寂寞孤独的情思在心底瞬间燃放,因为这是第一抹春痕,所以没有百花和它交流谈心,没有蜜蜂为它歌唱采蜜,没有蝴蝶同它翩跹舞蹈,有的只是野地的清苦、无边的黯然和恶劣的天气。而当春天繁复而热闹的时候,它的花朵却寻不着半点历史痕迹,找不出半点曾经灿烂的模样。花朵去哪里了哟?它早已羽化成溶溶春泥滋养万物,只留下墨绿的叶子做为底色,默默地装点着春天和自然。我不知道,这样的付出和奉献究竟需要怎样的勇气,我只知道这株迎春花让我仰视,让我感动,让我崇敬。

大自然的第一抹春痕——迎春花,散发着清香和纯洁,抒写着执著与坚持,舒展着希望和力量,诠释着责任与奉献,让我对春天有了更深的渴望,对生命的意义和厚度有了更深的感悟。

第二篇:闲暇话茶,茶之物语

心象水明澈,思如茶精微。春暖花开茶香更浓,趁热连饮数碗。身与水溶,心与道合,沉浸茶境。生命如泉涌动,身体不由舒展,嘴里不禁呼笑。久思理也会迷,长饮茶也会醉。天下没有最好的茶,只有最爱喝的茶。

据说以前有人喝茶喝得倾家荡产,虽然极端,却也唯美。茶的精华溶留于水中,人的价值体现在哪里?人不利人,哪来价值?理解别人,错在自己;原谅别人,解脱自己;帮助别人,成全自己;照亮别人,修正自己。别人如镜,照明我心。人与人之间没有一个美好关系,一切理想都是空谈。女儿主动叫我煮茶喝,先敬母亲一碗,露出难得一见的轻松笑脸。吃过团年饭,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喝茶,亲情比茶浓。

好茶如好言,朴实无华,韵味悠远。健康的饮食和健全的文化,为人所必需。常见曝光饮食之毒,难闻披露文化之害。枪杆子使人弯腰,笔杆子使人匍伏。正用为大善,邪用为大恶。茶入肚可以解毒,入心使人清醒。茶之礼先人后己,茶之义清浊自知。酒象纠纠武夫,茶如谦谦君子。

茶艺茶道都是由心而发,只是艺有形而道无形。茶艺可以安身,茶道可以安心。与其繁琐不如简练,与其勉强不如自然,与其浓妆不如素面。没有形神合一,千万不要上台表演。茶水的流动可以表演,心灵的变化怎样体现。茶道在人,人道在心,心道在己。

春茶美如春花,最美丽也最易失。藏着记忆走过四季,待到明春再品春茶。在大河边喝茶,河水却枯干见底,一只白鹭呆呆地站在淤泥里。喝水都没有了,更别说喝茶。无穷的欲望,使我们失去了有限的资源。欲望的尽头不是幸福,而是毁灭。珍惜茶,更应珍惜水。不要注重末节,更不要忽视根本。

私心深入骨髓,事事皆与愿违。天道为公,大地无私,自私自利只能生活在自己狭小的空间。日本茶道的和敬非常好,清寂里面有问题,并没有得到真传。掺茶倒水脱离不开生活环境,参惮悟道也脱离不开自身根基。道象水一样无穷尽,人象杯一样有极限。悟到道的无限,其实只是达到自身的极限而已。茶的精神是彻底奉献,饮茶也要与人分享。所谓修养,就是为别人着想。

【本文由该娅安全茶摘自网络】

第三篇:冬之趣诗歌

(一)快乐雪狐

雪是我的名字

雪是我的舞姿

我是一只小小的

快乐的雪狐

一道白色灵光,闪出

深深浅浅的画图

是我的音符

追着风跑

随着雪飘

所有的白

归我拥有

白色山峦

白色雪莲

白色的月光之禅

在金色光芒升起之前

把白色之灵

采撷完成

岁月越来越老

快乐雪狐

越舞越轻

(二)快乐的童年

冬日的课堂上

风儿像一只

调皮的小狗狗

它细细的牙齿

咬着我的脚趾头

咬着一群顽皮孩子的脚趾头

黑板上,老师的粉笔

叽叽喳喳写个不停

课桌下,一双小脚丫

跳起了踢踏

一双双小脚丫

舞起了踢踢踏踏

语文老师的戒尺拍下

数学老师的粉笔头落下

音乐老师她说

大家一起恰恰恰

等待着下课

等待着放学

快乐的童年

(三)快乐的雪花

一袭白衣,轻盈飘逸

她的脚步是飘洒的白

她的身姿是舞动的白

她的光彩美玉样耀眼的白

一双温暖的手

把她捧在手心

走入那纯洁的灵魂

品茗冰清玉洁

在那燃烧的激情里

化作一缕温润

沁入双眸

把纯真蕴藏

不用彷徨迷茫

她从不曾离开

当相思成灾

她在明眸里闪现

抬头仰望蓝天

嘴角轻扬

不可以悲伤

永远快乐微笑

让她

永远泊在心灵之窗

(四)冬日暖阳

冬日的早上

阳光像一位

怯怯的姑娘

明媚温柔的笑脸

挂在蓝蓝的天空

照耀着大地

阴霾散去

一扫连日来

晦暗的天气

心儿暖暖

人儿暖暖

伸出手掌

从指缝里偷眼望

它把如水的暖流

倾注在我身上

光线穿透衣裳

暖流若妈妈

温柔的手掌

抚摸在肌肤上

心底似生出一朵莲

绽放着宁静的芳华

棉被也吵呀闹呀

它也要游入那

金色的暖暖的海洋

它贪婪地饱饱地

吸收着暖流

涨鼓了肚皮

像一条胖胖的鲸鱼

只待夜幕降临

我和它一起

游在温暖里

呼吸着阳光的香气

游向夜空

游向星际

遨游在那

璀璨星河

(五)如果胖是一种罪

如果胖是一种罪

我已经罪不可恕

都是美食惹的祸

它总是诱惑我

瓜子花生

核桃和杏仁

让人口齿生香

妙不可喻

大白兔金丝猴奶糖

还有巧克力

丝质顺滑

奶香氤氲

和音乐搭配

多么让人陶醉

饼干桃酥

蛋糕奶昔

嫩嫩的

软软的甜蜜

一切美好地源起

鱼肉那么鲜美

啤酒加炸鸡

还有鸡翅和鸡腿

如果胖是一种罪

我已经罪不可恕

我甘愿领罪

梦回大唐

去赞玉环丰腴

第四篇:国学之趣作业

答:国学之趣,老师是从三方面来说趣的,分别是:文字有妙趣、语言有情趣和人文在妙趣。我认为还可以从典故之妙趣来谈谈国学之趣。例如我们在鼓励学生学习上要大胆进行实践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一个典故“纸上谈兵”,让学生在阅读故事中有所感悟。

附:典故《纸上谈兵》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一,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第五篇:兢业之心潇洒之趣

暑期放假时,校长留了一道作业题——如果我是孩子,如果是我的孩子。一个题目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们每位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都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常究常新的一个话题;第二个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既陈旧又沉重、既多余又必要,令人迷惑的话题。按照两个问题的内在逻辑关系,我先从第二个话题谈起。

一、如果是我的孩子

其实

,以这个话题来讨论教师的责任感、责任心,职业道德,我的心很痛!我在想,从教师这个角度讲,“我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有区别吗?如果是我的孩子,我就会倾囊所授、倍加关爱吗?如果是别人的孩子,我又会另眼相看、慢待敷衍吗?这个话题虽然说元基点就暗含着对老师责任感、责任心的质疑上,但也确实是对我们每位老师职业道德和教育良知的深深拷问!

之所以说这个话题多余、令人迷惑,我想我们的老师都是经过十几年的中小学教育,几年的大学教育,并且拿到教师资格证才从事这个特殊的育人职业,再回头去讨论教师职业道德中的ABC,教师的道德底线问题,是不是有点多此一举呢?可想法和现实总是有距离,有些老师职业道德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守不住道德的底线,底线没有最低只有更低,我们不能再掩耳盗铃,我们需要自省、反思、警醒!

说到教师的职业道德,我们需要对教师的角色再定位。当一个好教师比较难,可能就难在角色冲突、角色负荷以及人们对教师日益增加的角色期待上。“太阳低下最光辉的职业”也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也罢,过度的角色期待会适得其反,一方面徒增教师压力,另一方面也会麻痹相关部门和社会对教育的监督。昔日,人们赞美教师角色意义和奉献精神,常用“蜡烛”、“春蚕”、“园丁”的隐喻,但这种隐喻却忽视了教师自身利益、成就的需要。后来,英国有位数学家在批判中小学教育中功利主义现象的时候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在功利主义盛行的中小学教育里,每个学生就是指向大学的一门大炮,12年的基础教育就是由教师不断往炮筒里塞火药的过程,教师就是炮手,12年的准备期到了,炮手点燃了每一门大炮,结果,有的大炮打到了目标,有的没有。无论是否打到目标,那一门门大炮剩下的都仅仅是空壳。后来,“炮手”也就成了教师角色的另种隐喻,而且是个“反面角色”。

无论教师是什么样的角色,我觉得他都不要失去了人性,基本的职业道德底线。只要他真正把学生当成人,把自己作为一个有思想、有价值、有情感的人,他的角色职责就会得到践行。

记得前几年,学开学前,我在给新教师培训时说,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有德性,有社会良知,有敬业精神。检验时有个土办法,如果你是一个班主任,三年高中毕业时,全班学生一个不少的都认为你是一个好班主任,与你相处三年,你就像一个加油站,你为他们加满了燃料,并照顾好了他们,把他们送上了他们该去的的正路,又满怀笑脸地迎接新来的“车辆”,你就算称职的了;作为一名任课教师,你“授业”,学生“解惑”,你“传道”,学生“得道”,他们不仅从你这学到知识,也学会了做人。他们三年高中毕业,甚至四年大学毕业后,他们依然把你排在他们心目中的好老师的位置上,并对你念念不忘,你就是一名合格的老师。我不太愿意用很高的国家法律法规的条条框框,去衡量比照老师的职业道德。比如,2008年9月1日公布的新修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其中“教书育人”一项,具体条文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序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有哪一条单靠教师的力量能实现得了?过去20年来,“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抓的扎扎实实”的现实,老师能置中考、高考于不顾,独自去搞素质教育?学生爱好体育、或小动物、或机械装配、或计算机、就是语文、数学或英语不好,老师又能给学生提供多少自由选择的空间?高考体制下,学校和社会又能给老师多少“因材施教”的空间?“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的要求,我想,作为老师你我都清楚,分不仅是学生的命根,也是老师的命根。

不过有一点我们应明白,“规范”的确为我们指明了道德方向,境界要求。让我们知道了该去做什么,不能去做什么。

首先,教师要有对学生一生负责的教育态度。教师要认识到自己的教育行为、教育语言乃至教育观念是影响学生终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不武断、不随意地对待学生发展的任何细节。不久前,一位老教师说,到现在我对上课还有一种“怯惧”感,第二天有课头一天我总是惴惴于心,总是考虑这个课该怎么上。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想这恐怕就是一种责任心吧。这要比那种临近上课才一拍脑门想起有课,甚至到了上课还不知道有课的老师要强到何止一百倍?责任心、责任感是教师德性的源泉。

其次,教师要以教育自己为责任,正己正人,为学生做出榜样和表率。黄宗羲在《续师说》中说道:“嗟乎!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师者,所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海林范文下一篇:借读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