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疆高职高专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风格

2022-09-10

1 研究背景

教学改革中最常被提起的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这个改革性的提法不仅仅是指以学生为主体,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 自觉自主的学习, 其更深层含义是要探索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内在动机, 使其享受学习过程?重点是调整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学习风格之间的关系, 使教学风格匹配学习风格, 其前提条件是要先掌握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差异性。故本次研究学习风格的重要目的意在了解新疆高职高专院校非英语专业在学习习惯方面的个体差异, 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不同, 教师可以在授课计划和教学策略中调整自己的教学风格, 尽可能减少在教学过程中与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风格相背勃的教学风格, 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风格的概念是由美国学者Herbert Thelen在1954年第一次提出。自这一概念被提出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 学习风格概念与分类一直没有定论。常海潮认为学习风格指一个人解决问题的独特方式, 受特定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通过长期的学习活动而形成的, 具有鲜明的特性, 学习风格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和直接性的特点[1]。Reid将学习风格偏好分为六个范畴, 即:视觉型、动手型、听觉型、小组型、体验型、个人型[2]。

与国外相比, 国内研究存在起步晚, 发展慢, 成果少, 研究范围狭窄, 深度不够等问题。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探索学生的学习风格, 在该学术领域研究特殊疆域的文化背景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风格实证性研究仍然不够全面。为了掌握新疆高职高专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风格的总体特点与发展现状, 及与英语成绩之间的实际关系, 找出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英语成绩, 笔者认为有必要做进一步探索, 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 研究方法及过程

2.1 研究对象

此次调查对象是新疆教育学院2011级旅游管理, 酒店管理, 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共76名, 其中男生7名, 女生69名, 年龄区间在18-21岁, 且有6-10年的英语学习基础。

2.2 研究工具

本以问卷形式展开调查。由两部分问卷组成:第一套问卷除包含学生的个人信息, 还要求学生提供高考总成绩、高考英语成绩、生源地、学习外语的时间等问题。第二套采用了Joy Reid从感知认识角度设计的问卷, 共由30道题组成, 要求用分值1-5来表示对应问题的自我相关程度。程度由:该调查表分别从视觉、动手、听觉、小组、体验和个人类型来测量学习风格偏好。该问卷被国内外学者广泛使用, 有较高的准确度和可信度。

2.3 调查过程

本课题组把问卷统一分发给在场的76名学生做实证调查, 当场填写, 回答完毕立即收卷。经查阅共73份问卷有效, 整理第一手资料, 最终数据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 (SPSS) 系统进行分析。

3 分析结果及讨论

根据软件分析, 问卷可信度, Cronbach Alpha值依次为视觉型为0.562;动手型为0.575;听觉型为0.598;小组型为0.616;体验型为0.594;个人型为0.626, 可知六类感知风格Alpha值均大于0.5, 符合SPSS可信度标准, 故进行以下研究。

3.1 学习风格总体倾向

调查对象73名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风格总体倾向度见表1:

注:本列表按照学习风格的倾向度降序排列。

结果表明:调查对象对英语学习风格依次倾向于:体验型、听觉型、动手型、小组型、视觉型、个人型。本结果客观的呈现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总体倾向度, 即大多数学生偏好体验型学习风格, 学生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最倾向于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身体验学习内容, 把知识点贯穿其中。这需要教师给学生创造与现实生活相关的认知意境, 激发学生联想力并拓展想象空间, 产生情感上的体验。例如, 结合课堂内容安排角色扮演、第三人称转述、配音, 或者金典影视片段赏析方式, 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同时可知, 学生次倾向于听觉型、动手型、小组型、和视觉型的学习风格均值在36.55至34.08之间, 四种类型倾向不明显。间接反应出部分高职高专学生在英语课堂中至始至终都表现比较活泼, 能积极主动的表达自己主观认识, 善于参加小组讨论、集体活动喜欢在小组活动中寻找取长补短的搭档,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3]。还有一部分学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而喜欢听教师口述获取新知识, 善于记录课堂笔记帮助记忆的现实情况。其次, 也反应出现代化教学手段深受学生青睐, 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再次, 极少数学生希望不被其他同学, 甚至老师所打扰, 只按照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结合笔者日常观察, 大多数喜欢个人型学习风格的学生, 性格比较内向, 即使参加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 也不善长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 而且书面表达能力强, 口语较弱。

3.2 学习风格与性别独立样本T检验

男女生性别差异和学习风格关系见表2

注:P>0.05呈显著相关。

被研究对象中男生5名, 女生68名。其男生和女生与学习风格视觉型、动手型、听觉型、小组型、体验型、个人型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890, 0.474, 0.006, 0.438, 0.164, 0.131。该调查结果中, 只有听觉型学习风格P值小于0.05, 说明男女生在听觉型学习风格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听觉更敏感, 善于理解并记住听见的信息。由此可知, 教师的教学风格应该随班级中男女生所占人数多少做出相应调整。在男生居多的班级中教师要尽量采用让学生做笔记, 观看视频, 或者参与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 在女生居多的班级中可以相对多采用口头讲述的方式进行教学.

3.3 学习风格与高考总成绩的相关性

注:*.在.05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在.01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经调查, 高考总成绩与学习风格视觉型、动手型、听觉型、小组型、体验型、个人型的Pearson相关性系数依次为:0.280*, 0.118, 0.117, -0.381**, -0.008, 1。结果表明:高考总成绩与视觉型学习风格相关系数大于0.05, 证明两者呈显显著相关性;与小组型学习风格相关系数在0.01水平以上也呈显著相关性。即, 偏好于视觉型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更好。高考是考查学生个人学习成绩的方式, 故小组型学习者不能发挥小组的力量, 表现出个人高考成绩较差的现实结果。

3.4 学习风格与高考英语成绩的相关性

高考英语成绩与视觉型和个人型学习风格相关系数分别是:0.376和0.415, 大于0.005呈显著相关;与小组型学习风格相关系数是:-0.259, 小于0.005呈显著负相关。即, 越倾向于视觉型和个人型学习风格的学生高考英语成绩越好, 越依赖于小组型学习风格的学生高考英语学习成绩越差。这和高考总成绩与学习风格的关系如出一辙。所以, 平时就倾向于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高考英语成绩明显高于小组或团队协作学习风格的学生。

4 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在新疆的学府, 非英语专业班额量较大, 同一班级中名族多样化显著。生源情况较复杂, 本次是基于现实情况探索性的研究, 学习方式往往是和几种感知性学习风格交织在一起的, 只是在某种风格上略微倾向[4]。学习英语常强调听、说、读、写四大能力同时具备, 应是多方位多角度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风格也应当是多元化的。

(1) 及时调查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倾向。由于社会节奏加快, 信息来源多种多样, 学生所处的时代对学习风格有一定影响。故应该对每学年的新生都做英语学习风格倾向调查, 可以及时掌握在校学生学习风格的总体差异, 教师须做到知己知彼, 结合感知倾向设计教学风格[4], 也要帮助学生掌握每种学习风格的利与弊, 在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

(2) 注重教学策略和课堂活动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风格有策略的有倾向的做好课堂设计, 多给学生创造自己动手, 动脑及体验情景式课堂活动, 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捕捉到尽可能多的信息量。就男女生人数比例不同的班级课堂活动做略微的调整, 但教师不能因为学生倾向于某种学习风格就单一的, 孤立的, 就某种教学风格展开教学, 即便为了配合学生喜欢的学习风格的课堂活动, 重复次数太多也会让学生有厌烦情绪。

(3) 锻炼发展多种感知相结合的学习风格。作为教师应该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来对待, 教学中应该坚持运用媒体教学使教学风格与学习风格相匹配, 但又多元化的原则[5], 同时, 要锻炼学生运用不倾向的感知方式尽可能快速吸纳信息的能力。

众所周知, 任何语言的学习都是为了更好的沟通, 这种沟通是听说读写技能的融会贯通。让我们通过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强大地社交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现代大学生。

摘要:本文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形式分析新疆教育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风格, 以及不同性别学生呈现出的英语学习类型, 旨在让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类型的学习风格设计英语教学策略, 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疆,高职高专,学习风格,非英语专业

参考文献

[1] 常海潮.高职学生学习风格与英语成绩关系研究[J].教育与研究, 2011.03

[2] Reid, Joy M.Learning styles in the ESL/EFL classroom[C].PRENTICE HALL REGENTS Prentices-Hall, Inc。1988.

[3] 崔立秀, 李端阳.基于英语学习风格研究的教学反思[J].科技信息, 2010.15

[4] 康大伟.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风格探析[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11.05

[5] 刘铁梅.学习风格、教学风格与外语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析大数据时代企业信息管理的变革下一篇:高职英语第二课堂开展有效性实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