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环保论文范文

2022-05-12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小学生环保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近年来,环保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环保社团的作用也成为一大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对环保社团的实际运行及相关的实况调查,研究高校环保社团对于大学生环保理念培育的引导内核,旨在为相似环保社团的运营提供有效标本。

第一篇:小学生环保论文范文

浅析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开展环保教育

内容摘要: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触目惊心的事实,时刻提醒我们:进行环保教育势在必行。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环保意识,开展环保教育,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地理教学;环保意识;环保教育

环境与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也许21世纪人类最大的困扰不仅是战争和经济问题,而且还有日趋严重并难以摆脱的环境问题。我国在1992年召开的全国第一次环境工作会议上,提出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口号,环境教育逐步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渗透到各个学科里。地理作为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与环境关系最为密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必修课中选进了大量的环境教育内容,增设了“环境保护”的选修模块,作为培养学生环境观和资源观的重要依托,为学校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一、培养环保意识,开展环保教育的重要性

早期人类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人与环境简单和谐。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口号的驱使下,疯狂地掠夺大自然。而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人类不但掠夺式地开发着自然资源,还不断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净化能力,出现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一系列严重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一)环境污染

人类时刻在向大气排放着各式各样的有害气体,使地球大气的质量在急剧下降。有害物质的超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改善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等全球性问题已刻不容缓。

全球已有20多亿人缺乏清洁用水,每年有2.5亿人因水污染问题而染病或死亡。我国被联合国列为全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每天排放污水在1亿吨以上,全国85﹪以上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我国约有7亿以上的人口饮用大肠杆菌超标的水,有近2亿的人饮用受到有机物污染的水。

(二)生态破坏

全球耕地每年的表土流失量约有240亿吨,我国就流失约50亿吨。水土流失面积达160.3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1/6。全国有1/3以上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

全球35﹪以上的土地面积处于沙漠化的威胁之中。涉及100多个国家,受影响的人口近10亿。我国是受沙漠化影响或威胁严重的地区,全国现有沙漠和沙漠化面积约153.3万平方千米,超过全国耕地面积的总和,并且仍以每年1560平方千米的速度在不断增加。

触目惊心的事实,已经向我们敲响警钟。保护环境,维护家园是我们每一个地球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开展环保教育势在必行。目前我们的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从学生时代开始培养环保意识、开展环保教育,是最好的办法,也是最有效的捷径。

二、在地理教学中贯穿环境教育

新的课程标准把环保、人口、可持续发展等,作为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高中地理教材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作为核心内容,让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可持续观念,培养学生关注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教材以大量的篇幅讲述社会、经济、生态的持续发展;阐述环境问题的现状、起因与解决办法,揭示人地互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通过地理教学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境道德观念。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好教学与环保教育的结合点,培养环保意识,完成环保教育。教材设计了“活动”内容和问题研究部分,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活动”和问题研究进行环保教育。组织学生针对这些“活动”和问题研究开展小组讨论或演讲。引导学生关心我国气候变化、水质污染、大气污染以及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和自然灾害的增减程度,了解我国目前的环保工作重点,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了解环境保护的行为准则,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让我们的学生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讲究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用电,收集废纸废铁,爱护花草树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环境教育贯穿整个中学阶段的地理教学。需要我们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开展环保教育。

三、开设选修课,开展环境保护公益活动

环境教育的核心就是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态度,具有环境道德。环境意识的培养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在教学过程中,开设选修课《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贯穿整个教材的始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环境和环境问题的实质;知道了環境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更好的进行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参与环境管理的积极性。选修教材通过生动事实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索,让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产生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进而产生环境危机感,以及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促进学生环境意识的发展。在本地有可持续发展的典例:稻田养蟹,生态养猪,又有著名湿地红海滩。学生自己整理小资料,开展演讲活动,普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增强环境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开展环境保护公益活动,如美化校园、植树造林、种植花草等。让生态意识理念潜移默化地渗入学生的心田。让学生通过参与环保行动,强化环保道德行为意志,形成牢固的行为习惯。例如现在学生生活消费中,喝瓶装水,用塑料袋装食物用后即丢,使用一次性筷子等现象。一周开展一次活动,在活动当天要求学生在食堂用餐,不用塑料袋带食物、不用一次性筷子,用杯倒开水喝。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与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创造美好环境有赖于大家的共同参与,使学生在实践中形成理性行为。并且要求每个学生以身作则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小事做起,并且影响督促周边的人。

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使课堂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扩展。

四、组织环保实践活动,进行环保教育

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让学生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掌握观察、分析环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基本技能。在教育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引导学生具体问题具体解决,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使这种认识转变成真正的行动。课外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针对性强,效果更为显著。

有很多与环境有关的重大纪念日,如“3.12植树节”、“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在这些重大的纪念日,举办相应的知识讲座,知识竞赛或观看有关录像;举办图片展览、黑板报、墙报等,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增加感性知识,深化理性知识学习,带着问题参观学习。在学习《大气污染》时,参加石化加工厂,了解工厂在带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对当地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并讨论分析如何解决这些影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环保意识。

地理学科的独特性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教育中无法替代的优势,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贯穿环保教育,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环境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

参考资料:王英杰《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王存志《在中小学进行环保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王永民《以地理课堂为主阵地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周宏福《在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张华玲《增强“环保”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李铁《警惕环境危害策划环境教育》

作者:杨晓磊

第二篇:刍议低碳环境下环保社团对大学生环保理念培育的引导作用

摘 要: 近年来,环保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环保社团的作用也成为一大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对环保社团的实际运行及相关的实况调查,研究高校环保社团对于大学生环保理念培育的引导内核,旨在为相似环保社团的运营提供有效标本。

关键词: 低碳环境 环保社团 环保理念

一、 引言

党的十八大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第一次单列一个部分加以论述,实现了党的执政兴国理念和实践的又一次重大创新。是我党深刻把握当今世界发展绿色、循环、低碳新趋向,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拓展和升华。

在高校,大学生的环保行动主要通过环保公益社团的开展。目前,各高校普遍重视社团的建设,大学生环保公益社团取得一定的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环保理念和实践引导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大学生环保社团在高校社团工作中依然处于弱势地位,环保社团的发展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二、高校环保社团的发展概况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2013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指出:“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主干线、大舞台和着力点。”环保工作取得的任何成效、任何突破,都是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积极贡献。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国家未来的主人,是社会最具影响力的一个群体。大学生的环保行动可以影响周围很多人甚至全社会,而且大学生是社会的重要人群,自身的环保行为为环境保护能够作出很大的贡献。

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进行信息交流,扩大交际圈及培育高校文化的一个重要舞台,在各大高校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环境保护是面对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人们采取的一系列协调经济与自然关系的措施,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家园的时代诉求。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各种环保话题成为人们的焦点。作为环保宣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环保社团在向社会大众宣传环保理念并进行相关实践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同时,随着各高校环保社团长期以来的不断摸索与创新,环保社团的活动逐步脱离捡垃圾、回收废品等普通的环保宣传模式[1]。很多高校形成了合理的组织构架,并结合地区及高校专业的优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长期运营的环保项目,如笔者所在温州地区各大高校开展的保护温瑞塘河项目,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认可。

三、环保社团引导大学生环保理念培育所遭遇的困境

1.活动求量不求质

目前很多环保社团每年都要开展大量的活动,但往往在追求数量的同时,忽视活动本身的质量,导致活动影响力不足。同时,由于大量活动的展开,挫伤了社员们的积极性,进而导致活动难以开展,致使大量社员的流失,以致后继活动难以进行。

2.社团交流不重视

不重视社团交流主要体现在社团内部及社团外部两方面。现很多社团在内部交流中存在为了活动而活动的现象,很多社员仅仅是为了开展活动而被动地与其他社员交流,缺乏与社团成员交流的主动性,导致社团内部凝聚力不强。同时,在进行对外交流的过程中,社团成员往往将视角定位为本校乃至本社团内部,与其他环保社团之间的交流活动少,无法将影响力扩散到周边社团[2]。

3.活动宣传覆盖面小

身处信息大爆炸时代,宣传被更多的人认为是社团获得较大影响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大数据时代,很多服务社都加大了活动宣传的力度,但出色的活动宣传很少。笔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宣传人员自身认可程度不高、长期固定思维的限制等因素造成的。有些社员单纯只是为了素质加分之类的因素加入社团,对于社团本身的认可程度不高,对于宣传工作敷衍了事导致宣传内容自身质量不高,无法为广大群体所重视。此外,受长期固定思维的限制,有些社员单纯地进行活动宣传,缺乏温馨提示之类充满关怀的内容,导致整个宣传平台限于活动报道,无法吸引人的眼球。

4.受外界干扰大

作为大学生环保社团,自身活动的开展受外界影响很大。在前期筹备阶段,可能由于活动策划不符合老师心意或者社团活动经费不足而夭折。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由于场地协商、合作单位不配合等因素而无法开展活动。在后期宣传时,由于自身能力、社员积极性不高等原因无法将活动宣传做大做响,导致活动影响力不足。

四、解决策略

1.追求活动质量

对于一个社团而言,其核心竞争力应该是其活动的质量而不是数量。只有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创新,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使大学生认识到环保是艰巨的历史使命,必须增强环保意识,提高行动的积极性,才能使其在众多环保社团中脱颖而出。以笔者所在的启明志愿者服务中心为例,在社团成立的最初几年,每个星期开展一些浅层次的环保活动,导致服务社的影响力不突出,志愿者们怨声载道。2010年起,服务社抓住护水这一主题,不断创新,加大活动深度,结合环境专业特色,用一学期的时间开展进行水质检测及社会调查的活动,获得社会的广大好评。

2.树立模范榜样

对于一个团体而言,一个优秀的榜样能够给予团队向上的动力。在环保社团中,将内部最出色的一个人打造成模范榜样,激发大家向上的动力。一个人一旦有了想要超越的对象,那么他就有了不断进取的目标,这对于社团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3.建立竞争机制

与树立模范榜样相切合的还有建立竞争机制。正所谓有竞争才有进步,在社团内部完善建立竞争机制,颁发例如“每月之星”的奖励及开展内部评价,使大家不断地与周围的社员进行对比,争取做到最好,促使社团不断进步。

4.完善组织框架

一个好的组织框架能够使社团不至于进入歧途。在社团建设过程中,应该强化社团自身管理,推行部长负责制,使常规事务管理能够更合理。同时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应该及时做好活动记录或者会议记录,使后续活动有据可循,同时社团内涵能够得以传承[3]。

5.延续环保情缘

环保活动不应仅仅局限在大学阶段,一个优秀的环保社团应该使社员毕业以后还能够保持环保的理念。这与社团自身精神内核的构建有相当大的关系。一个良好的环保社团的精神内核能够使社员产生归属感,并将环保理念化为自觉行动,在离开校园以后仍能积极参加社会的环保公益活动,并与学校社团保持联系,建立社团与社会的沟通桥梁。

6.引入创业动力

针对高校社团普遍存在的资金问题,引入创业动力是个不错的选择。在社团运营过程当中,可以不定期地邀请高校内外的教授、专家、企业家给社员们讲授创业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4],培养公益创业意识,并利用社团自身优势开展一些公益创业活动,逐步形成自身的造血系统,摆脱资金的桎梏。

五、结语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不断上升。高校环保社团应紧密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题,协调一切可资助的力量,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不断加深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实现环保社团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敬伟,陈琳,柯浔,等.刍议新时期下高校社团内涵式发展模式—以蓝天环保社团为例[J].家教世界,2012(11):154-155.

[2]王征.发挥大学生环保社团的作用[J].环境教育,2011(12):59-61.

[3]应湾湾,童丽珍,罗旻.大学生环保社团在大学生环保理念与行为培育过程中的作用[J].新农村(黑龙江),2012(11):331-331.

[4]丁娜妮,郑裕况.基于温州社会创业背景下温州大学生创业教育路径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8):222-224.

基金项目:2014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14103

43018)及温州市2014年公益性科技计划项目(R20140123)。

通讯作者:丁娜妮

作者:汤炀斌 丁娜妮 沈登辉

第三篇:大学生环保德育实践浅析

摘 要:随着人类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将生态伦理纳入学校德育、开展生态德育教育,将生态道德规范转化为人们的生态道德品质,已成为社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环保德育实践活动为大学生生态德育意识培养提供了最佳平台。

关键词:德育实践; 生态教育

加强生态环保实践是新时期德育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追溯历史,工业文明为我们带来的巨大物质财富是以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为代价的。人类也随之受到了惩罚,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枯竭、自然灾害等频发。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十八大明确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五位一体”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时期。所以开展生态环保实践,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社会道德水平,不仅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塑造完善的道德品格,而且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

我国早前提出建设“四化两型”社会的目标,面对严峻的自然环境形势,“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成为当前人们所追求的新的生活方式。在“AEPC”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有关环保的理念,可见国家对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视。除了国家的重视,保护自然环境也是我们生活在当下环境中的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决定国家的未来。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同时,校园环境与我们学生息息相关,我们每个人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习、生活,创建一个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是我们每一个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校园环境和学生、教师一样都是整个教学活动顺利有序进行的保障。优美的校园环境同优秀生源以及强大的师资力量一样,是不可或缺的,三者相辅相成又相互联系。三者共同奠定了学校发展的坚实基础。所以提升大学生的环保意识,美化校园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提出“提升环保意识,美化校园环境”这个课题进行相关的调查和研究。德育实践课题研究活动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通过生态环保实践课题研究活动,有利于推动学校德育教育和生态教育发展,提高团队成员的德育实践创新能力

开展以“环保实践”为核心的树社会文明新风尚、节能减排、热爱大自然、关爱小动物等倡导绿色环保的志愿服务活动,将德育实践基地由校园拓展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这就是一种德育教育模式的创新。在大学道德教育实践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大学生既是受教育的主体,更是德育实践的主体。他们应秉持知行统一的教育理念,落实于行动,围绕生态环保主题创新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进而在实践中提升社会道德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这也是当前德育建设的重中之重。

二、通过生态环保实践课题研究活动,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核心竞争力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以学院成立的德育活动实践小组为主要单位,积极培养大学生生态德育意识,培养成员团队合作精神,让每位成员愿意尝试去与团队成员互动,而不只是观看。同时,每位成员都愿意为学院环保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让每位成员都团结起来,凝聚成一股合力,形成团队作战能力,进而促使全体社员热衷于社团事业建设。

三、通过生态环保实践课题研究活动,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也为以后各类型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环保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建立生态环保实践长效机制,让生态环保实践常态化,让生态环保实践成为大学生日常行为的一种自觉。此外,我们要在生态环保实践的具体推行上,不仅要立足完成阶段性的短期目标,更要着眼于长远的态度和行动。

从整体上看,目前有不少高校已经认识到生态德育实践教育的重要性,本着高校德育实践活动主题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的要求,以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提升环保意识,美化校园环境”的德育实践课题活动为例,他们为此专门成立了德育实践活动小组来开展此次生态德育实践活动。2014年12月,工业职院生态德育实践活动课题及研究小组正式成立。全体成员充分发挥其团结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植树活动、参加环保理论知识讲座、举办“变废为宝”工艺品制作大赛、拍摄校园采访纪录片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把提升环境保护意识,美化校园环境的精神与理念宣传到校园和社会中。通过此次环保实践活动,一方面提升了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运用多种德育创新模式普及生态伦理价值观,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大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奉献精神。

生态德育意识的培养对高校德育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表现在大学生在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态德育态度,以及对人与社会的关切关怀上。大学生与其校园环境、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会对他们的未来成长之路产生最直接的影响。人类与自然界中的其他生命体一样是平等的。正因为这种平等的关系,才要求我们人类学会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这个理念一直贯穿我们整个生态德育实践活动的始终。依靠这种生态理念实现高校德育文化的特色性、可持续性发展,这也是建构和谐校园环境和高校文化的一部分。

高校作为德育文化创新的发源地,应注重实施行之有效的生态德育实践。大学生作为倡导该种德育实践活动方式的主力军,更应该以其实际行动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价值观,为未来的德育实践活动开拓更广阔的践行空间。

参考文献:

[1]李广义,张先爵.高校环保社团生态德育实践研究——以河池学院“绿原子”环保社团为例[J]河池学院学报.2010(6):108-111

[2]李祥.参与高校管理:大学生德育实践的载体及实现路径[J] 现代教育科学.2013.(4):114-118

[3]谢海江.高校全景式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以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德育实践为例[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9):54-55

作者:汪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音乐生毕业论文范文下一篇:计算机安全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