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师授课评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22-09-12

推行新课标以来, 我们从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等方面, 加强了教师授课的评价本系建设。评价教者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就是评课, 也就是对教师所授的课进行评价。需要评课者根据新课程理念下的三维目标作出较科学、较全面地评述。也需要评课者运用教学价值观对授课者的课程设计、传授过程、传授效果进行评议和估价。一般来说, 要对一堂课进行比较全面的评议和估价, 既要从教师的角度, 评价教师在教材的解读与处理、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艺术、作业设计、课堂调控等方面评价教师的教学技能, 又要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学习效果等方面间接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

一、按照新课标教学标准开展教师授课评价

新课标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第一资源。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程度, 可以折射出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它包括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否恰当;确立的教学重点是否准确;预设的教学难点是否恰当;采用的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是否匹配等诸多要素。

教师对教材的拓展情况, 不但可以看出一个教师的教学经验是否丰富、钻研教材是否深入, 而且还可以通过一堂课反映出学生平常所积淀的语文素养的多少。评教材的拓展情况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有效拓展——一是反射出教师的拓展点与文本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度高不高;二是反映出教师所拓展的内容能否及时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二是多维拓展——从词语、警句、格言、成语、诗词、文化知识、人文知识、生活经验、文章写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 以促使学生更有效地接受新知。三是相机拓展——巧妙地拓展文本, 达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功效。相机拓展应该做到适时:在恰到好处的时候为学生渗透一些相关程度较高的词语、警句、格言、成语、诗词、文化知识、人文知识、生活经验、文章写法等知识。

二、注重教学评价的艺术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所以评课一定要评价教师的教学艺术。

1、情感的导读艺术。

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基础工具。因此, 情感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有效的情感朗读应该做到从读得正确到读得流利, 从读得流利到读出语气, 从读出语气到读出感情, 从读出感情到读出感悟。这是情感导读的一般规律。这也是学生有效理解文意的前提。

2、思维的启发艺术。

语言是思维外壳, 思维是语言的内核。思维与语言互为表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任务。阅读教学应该体现“以思为魂”的教学思想。学生的思维潜能是需要教师去挖掘、去牵引的。

3、课堂的调控艺术。

课堂调控是一个教师的组织水平、管理能力、教育机智等方面的综合体现。自主思考、同桌交流、班内发言这是课堂调控的一般程序。有些教师没有遵循这个程序, 导致出现“答问正确率低”、“学生跟不上教学思路”等现象。

4、学生资源的利用艺术。

课堂的教学资源除了文本这个首要资源外, 还有学生资源、媒体资源等等。应该说, 学生资源是课堂资源的第二大资源。利用学生资源应该从两大方面入手:一是巧将学生的临时生成作为辅助的教资源;二是巧妙回避学生无效的临时生成。

5、课堂驾驭的艺术。

课堂驾驭包括很多的内容, 诸如对学生注意力、意志力等心理品质的驾驭, 还有对学生有效学习行为的驾驭, 以及学生分心行为的驾驭、课堂破坏行为的驾驭管理等等。评课时要重点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状况、有效学习状况、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动状况。

6、板书的艺术。

板书的价值是教师概括地写出授课的重点、难点内容, 以便让学生从间接的板书中加深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授课者板书要力求简洁、适用、工整。

三、以学生学习的成效评价教师的授课质量

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 只有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 才能证明我们的教学达到了目的。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讲, 学习过程比学习效果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 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否有利于完成学习目标、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升, 这是衡量教学成败的标志之一。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参与学习的方式有两种类型:一是以个体的形式参与学习活动, 比如听、说、读、写, 思、辩、评、演等等。二是学生个体之间合作参与学习活动的方式, 比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等。学生学习的形式多样化, 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还有利于增强学习效果。不是有“学习方式决定学习效果”的说法吗?因此, 评课时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方式入手, 可以间接地评价出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机智。可以这样说, 一个教师如果能够组织并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式参与学习活动, 那么这节课就是一节成功的课。

评价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量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评价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密度。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密度是指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参与听、说、读、写, 思、辩、评、演等活动的频率高低。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让语文课堂实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的有机对话。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频率高低, 也是衡量一节课成败的标志。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频率适度, 学生才会更好的实现自我体验、自我理解、自我感悟等亲历过程。如果密度过大, 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会削弱;如果学生参与的密度太低, 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会削弱。只有让学生适度的参与, 才会有更好地反映出课堂教学效果。二是评价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广度。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广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组织了多少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如果教师只是面向少数学生提出学习任务、面向少数学生组织学习活动, 那么, 这节课就是不成功的课。三是评价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指的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时, 是组织学生浅表性地参与学习活动, 还是深层次地参与学习探究。假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积极地进行深层的探究学习, 那么, 这堂课就是成功的课。

学生的学习效果是评价一堂课成败的唯一标准。鉴于语文课堂教学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因素, 评价者很难采取量化的方法来评价执教者一堂课的效果如何, 但是我们可以采取定性的方法来评价。比如, 教师给了学生多少知识, 学生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这些知识的;教师采用什么方法训练来学生的什么技能, 学生掌握得怎么样;教师培养了学生的什么情感, 采取的什么途径进行情感训练, 有效性高不高等等因素可以评判执教者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重庆市渝中区两路口小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财经应用文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撰写条据下一篇:铅对星形胶质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