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体系完善必要性分析论文

2022-04-12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诚信体系完善必要性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条件。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制,是保证民营企业及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对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现象及成因的分析,阐述了目前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措施。

诚信体系完善必要性分析论文 篇1:

高职院校“创业—专业”融合性教育体系的构建

【摘 要】本文论述高职院校“创业—专业”融合性教育体系构建的必要性,认为“创业—专业”融合性教育氛围的培养是体系构建的土壤,课程建设是体系构建的主体,及时的反馈是体系构建的“灯塔”,并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环境氛围、能力培养、平台支撑、长效反馈等方面构建“创业—专业”融合性教育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专业教育 融合 教育体系

《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指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落实创新创业优惠政策,深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广泛应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逐步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经费拨款、院校设置、专业调整联动机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当结合行业特点、针对目前社会需求进行在校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合专业能力改进教育体系,致力于为社会输送“创业—专业”协调发展的毕业生。

近年来,为了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高职院校致力于将创新创业教育建设成一门系统的体系。把创业教育当成专业来办,高职院校在改革中面临不少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应当追溯开展创新创业的初衷、践行高职院校“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执行以目的为导向的改革机制,才能更好地建立高职院校“创业—专业”融合性教育体系,为今后的“创业—专业”融合性教育全面推行打下基础。

一、高职院校“创业—专业”融合性教育体系的必要性

(一)“创业—专业”融合性教育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途径。我国目前处在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在政府的推动下,社会各界正在快马加鞭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随着“双创”的推进,各行各業对于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职毕业生需求量必将增长,为了解决每年超过80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为了满足社会就业需求,高职院校基于专业领域的创业能力培养,将大大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脚步。

(二)“创业—专业”融合性教育是促进高职院校发展的动力。高职院校的本质是与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组织既相互关联又鼎足独立的一种以传承和创新职业文化为己任的功能独特的职业文化组织。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应当以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反馈,随着高职院校专业群体系在高职院校的发展,枯燥的专业教育中如果能更好地融入创业教育,将会给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能进一步完善专业教育体系,更好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当然对于创业教育体系而言,融入专业教育的创业教育也可以依托专业教育体系这一根基,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就业率的改善,极大地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同时也是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自身发展的良好促进。

(三)“创业—专业”融合性教育是开展高职院校就业平台的扩容器。随着高职院校就业平台日益完善,地方性、区域性产业企业对于拥有专业技能的创新性人才需求也在日益增长,一些基于区域发展的专业性教育已经在高职院校逐步开展。那么,如何进行适应区域发展的教育体系平台建设、如何进行区域专业企业合作、如何针对高职院校在校期间大学生融合创业能力的专业培养,就非常依赖于就业平台的前瞻性指导。就业平台的建设,应当包含诸如校内资源整合、市场需求分析、企业定向培养等模块,这些模块的建设可以在专业教育的体系下充分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使得高职院校就业平台更加立体,不仅可以完成高职院校应届生就业目标,还可以利用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反馈,对区域经济企业的培养平台进行规划与革新。

(四)“创业—专业”融合性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组成。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应当不仅能够在各自领域学有所长,还能在步入社会之后秉承着创新职业文化的己任。随着现代社会新媒体、“互联网+”、“新四大发明”逐渐在“90后”“00后”人群中普及与应用,高职院校也应该适时地通过这些工具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播与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通过“创业—专业”融合性教育体系培养的优秀毕业生,首先应当具备工匠精神,在此精神下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的总体布局,辅以创新创业教育的精神熏陶,这才是高职院校所需要塑造的当代职业人才,只有立足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才能帮助毕业生不仅能在短期内为岗位所用,还能在长期的个人发展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与上升空间,这也是职业教育“做中学,学中做”任务的进一步升华。

二、高职院校“创业—专业”融合性教育体系构建的原则与措施

高职院校的社会责任与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必须经历一个完整的、全面的、长效的“创业—专业”教育体系。这种融合了专业教育的创业教育,不仅贯穿于学生在校期间,还可以受用于毕业生毕业之后的不同专业、不同岗位。那么,这种“创业—专业”融合性教育体系的构建显得至关重要且纷繁复杂。

目前,国内外针对高职院校的创业研究已全面开展,如何制定一个能够有效融合的“创业—专业”教育体系,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创业—专业”融合性教育氛围的培养是体系构建的土壤。由于高职院校长期致力于培养高级能复合型人才,注重技术能力提升的同时往往忽视学生学习环境等因素的干扰,使学生专业技能突出而创造能力削弱。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应当从学生步入校园的第一天起,全面灌输与专业融合的创业精神,可以通过第二课堂、辅导员工作、社团任务进行沟通与引导,也可以通过往届毕业生返校交流加强在学校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还可以通过市场调研、社会需求调研等活动使学生对于本专业的创业前景进行全面认知。

其次,“创业—专业”融合性教育课程的建设是体系构建的主体。人才培养方案中是否考虑提升毕业生今后专业领域的创业能力,直接影响到“创业—专业”融合性教育体系构建的成功与否。为了让“创业—专业”融合性教育具有系统、完整、长效的优点,高职院校应当在统筹考虑社会资源、市场需求、师资队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上,设置一些具有专业背景的创业课程。这些创业课程不能单独存在,应该是依托专业课程体系的,应当是可以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合理创业创新的课程;这些创业课程不能独立存在,必须适应与本专业专业群课程体系,并且具有一定的学分进行支撑。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课程设置,教师队伍的建设也必不可少,只有具备了专业知识的创业导师,才能带领出具备优秀创业能力的专业人才队伍。与此同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一环,推行导师制、学徒制,将学生分层、分批进行单独辅导,参加校内外创业比赛也可以极大地提升创业兴趣丰富创业思维。

最后,“创业—专业”融合性教育及时的反馈是体系构建的灯塔。由于“创业—专业”融合性教育体系尚不完善且年限较短,就要建立针对“创业—专业”融合性教育体系下毕业生就业数据库,定期对应届毕业生、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长线跟踪与数据更新。这些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对行业内就业前景进行预测,更好地进行校内创业课程的开展,同时还可以针对历年数据的变化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与改善,还可以对师资队伍培养方向进行把控,更有利于了解行业内企业动态,从而更好地为校内孵化园等项目提供支持。

三、高职院校“创业—专业”融合性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前景

高职院校“创业—专业”融合行教育体系的构建,已经初步在部分院校进行开展,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针对交通土建类院校毕业生社会需求、区域经济需求、行业发展需要,经过校领导的悉心指导与专业群教师的通力配合,学院将“创业—专业”融合教育作为校园氛围进行推广,注重专业背景下创业素质能力的综合提升,同时加大校企合作与产业孵化园的建设、就业平台的完善,最后应用长效反馈机制作为改进的动力,已经初现成效,“创业—专业”融合性教育体系闭合路径如图1所示。

图1 “创业—专业”融合性教育体系闭合路径

图2 轨道专业群近三年就业(实习)长效反馈雷达图

具体来说,“创业—专业”融合性教育体系分为三个支撑模块(环境基础氛围、综合能力培养、就业平台支撑)与一个长效运行机制(毕业生长效反馈数据库)。其中,三个支撑模块(见表1)在融合了专业群特色的基础上可以逐步培养在校学生的“创业—专业”综合能力并培养学生岗前适应性,而长效反馈机制(见表2)则是闭合回路的发展动力和改进纲领,因为只有通过毕业生毕业之后工作岗位中的反馈与企业满意度调查等措施,才能对本体系进行不断改进,从而适应瞬息万变的行业动态。

表1 “创业—专业”融合性教育体系支撑模块

建设项目 建设内容

创业资源平台 创业基地、产业园、创业孵化园

就业信息网、招聘网站

校企合作项目

毕业生注册公司绿色通道

创业综合能力 专业课程与执业技能

创业课程与创新能力、模拟公司注册与运营

专业领域前沿技术推广

新媒体技术的培养与实践

专业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创业环境氛围 班级活动、校园创业社团

创新创业专用教室建设

创新创业图书阅览室建设

微信公众号、微博创业信息推送

往届优秀创业毕业生返校交流

表2 “创业—专业”融合性教育体系长效反馈机制

反馈项目 获取方式 对应的反馈指导内容

行业(社会)评价 历年就业率数据 学院招人计划、人才培养计划、专业群建设、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社会影响力调查

满意度 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 课程设置、实践课程标准、增减专业群内专业设置、课程改革

学生就业满意度调查

创业园项目 吸引投资个数与总值创收数据 创业平台改进、创业平台深度融合、督促吸引投资战略

校内外竞赛 “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国家级省部级竞赛获奖情况 净化学生创业环境、培养学生创业兴趣、引导学生创业能力与提升热情

应用“创业—专业”融合性教育体系培养的毕业生,将路桥工程系轨道专业群近三年实习就业跟踪调查情况进行比较,绘制成雷达图(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随着“创业—专业”融合性教育体系的开展与深入,专业群就业率逐年提升,就业企业范围逐渐由区内扩大到西南地区;行业内外企业对于轨道专业群实习生、毕业生满意度逐年递增,这种情况不仅是学生职业能力提高所致,还因为学生通过“创业—专业”融合性教育体系的系统培养已经具备在专业领域内进行创新创业的能力,在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筹码;校内创业园与孵化园规模提升也相对平稳,这得力于学生内部创业热情的增长,由于经过充分的班级社团创业氛围的熏陶,部分学生已经从原来的单纯盲目想创业发展成为现在的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创业阶段,创业园与孵化园给这部分学生提供了一个在校平台,在这个平台下,学生可以利用很少的投资付出就可以得到想要的锻炼机会,以便于在今后走出校门能够更加游刃有余;创业比赛成绩值得称赞,三年來轨道专业群在所参加的例如“互联网+创业创新大赛”“挑战杯”“创青春”等诸多省部级国家级比赛中成绩一年一个台阶,这些奖项的获得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热情,还能促进行业内外企业对于高职院校的认同,不但培养了学生创业专业综合能力,也是对“创业—专业”融合性教育体系的成功反馈。

高职院校“创业—专业”融合性教育体系的构建,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随着高职院校社会责任的提升与政府的支持,自上而下地针对“创业—专业”融合性教育体系的改进与完善必不可少。不过,相信随着“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兴起,人才培养方案与师资力量的加强,加之专业群建设与创新创业精神的进一步根深蒂固,高职院校“创业—专业”融合性教育体系将更加完善、更加系统、更加适应新的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景胜,储旭东.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

[2]杨洋.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以高职院校为例[J].广西教育,2016(3)

[3]韦红教,杨洋,覃峰.基于新媒体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探析[J].广西教育,2017(2)

[4]崔红艳.高师院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6)

[5]邵月花.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0)

[6]杨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渐趋理性[N].人民政协报,2009-08-26

[7]宋丽娜.基于博弈论的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困境及对策[J].教育评论,2017(10)

[8]王超.互联网背景下专业技术人员创业团队胜任能力与行动学习策略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5

[9]杨洋.基于“雷达图”的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评价体系研究[J].广西教育,2016(5)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17KY1097);2014年度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带头人培养项目

【作者简介】杨 洋(1988— ),男,甘肃兰州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轨道工程教学与管理;职业教育。

(责编 王 一)

作者:杨洋 林洁 罗旭 何壮彬

诚信体系完善必要性分析论文 篇2:

从民营企业融资难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

摘要: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条件。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制,是保证民营企业及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对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现象及成因的分析,阐述了目前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信用缺失;信用体系;完善

一、民营企业融资难及其表现

长期以来,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一直是一个普遍现象。而中小企业问题表现更为突出。有资料显示,我国个体、私营经济中有95%以上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中近80%面临资金短缺问题。当前融资难成为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突出因素,不少民营中小企业因此陷入困境。随着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信贷资金的需求急剧扩大,融资难问题也将表现得更加突出。这已经成为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造成目前民营企业发展的融资难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直接融资渠道狭窄。过去在国家有关政策上存在着明显的所有制歧视,这种政策性歧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营经济融资渠道的拓展。由于目前全国性的资本市场主要服务于国有企业,而面向广大的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相对十分狭小,而且市场进入门槛过高。由于民营企业贷款方式单一,企业主要以抵押贷款为主,信用贷款几乎没有。政府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的信用担保基金过少,难以启动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

二是间接融资渠道受阻。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和传统意识的影响,金融部门对民营企业还是避而远之。我国的银行普遍存在着对民营企业“惜贷”甚至“恐贷”心理的问题。出于对贷款责任的担心,在具体操作中就表现为尽量限制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数额,贷款手续繁杂、抵押条件苛刻,对抵押品要求过严、抵押率过低。民营经济融资规模小、期限短、机会少、担保难、比重低、成本高,远远满足不了民营企业融资的需求。

二、“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是信用缺失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信用经济,任何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都有赖于信用的保证。事实上,民营经济所谓的“融资难”,从表面上反映的是融资渠道狭窄,而实际上,则是我国民营企业信用缺失的导致的结果。

(一)民营企业信用缺失的表现

当前民营企业信用缺失现象十分严重,并因此带来了极大的负面效应。在此我们仅谈一下与其融资有关的两种表现。首先,在银行信用方面。一些民营企业通过合并分立、恶意破产、账外周转、多头开户等方式逃避废银行债务,其后果造成银企信用关系恶化,一方面银行信用循环梗阻,致使银行信贷资产大量沉积,风险加剧。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企业信用能力下降,企业融资渠道受阻。有些民营企业为了融资或偷逃税款,不择手段捏造数据,粉饰财务报表,导致企业财务资料失实,使银行、税务等部门无法甄别其信息的真伪。其次,在信用中介方面,某些民营中介组织如会计、审计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和职业道德,工作中造假现象亦十分严重。有的会计师事务所在企业资金来源不明或提供的资料不健全、不真实的情况下,仍为其提供虚假证明。有的资产评估机构任意变更评估期,帮助企业逃避国家的检查。信用中介领域这种混乱无序状态必将给企业的失信行为起到一种助推作用。

(二)信用缺失的危害与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必要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神经,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民营企业信用的缺失,对其自身造成的直接影响是融资难,企业运营资金不足,这又势必会导致企业发展中资金链条的断裂,给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带来阻碍。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又将直接影响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信用缺失给我国的国民经济、市场秩序和国际竞争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有数据表明,由于市场交易缺乏信用监督,使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无效成本高达10%—20%。由于信用问题,我国许多银行和企业在国际上的信用度一降再降。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企业对外贸易扩大,由于信用缺失问题已经给我国的对外贸易、对外融资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WTO的许多原则都要求要树立公平、公正、公开的诚信理念,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我国民营企业大量存在的信用缺失不仅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形象,同时也使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难以增大。可见,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三、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途径和措施

第一,加强信用文化建设,提升社会整体诚信意识

加强信用文化建设,即是通过倡导信用观念,形成社会风尚,使人们养成视诚实守信为美德的道德价值观。信用关系的培育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信用伦理的推动。政府可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加大对诚信企业、诚信个人的宣传力度,打造诚信品牌,鼓励诚信典范。这样既可以增强人们的信用意识,又可以推动信用产品的生产发展。同时要以普法宣传为先导,加强对诚信理念的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结合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开展信用道德教育,普及信用知识,使诚实守信成为人们的自觉意识和一种普遍的社会风尚。

第二,强化政府信用的引导和保障作用

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在一个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中,“政府信用是保障,个人信用是基础,企业信用是深化和扩展”。政府行为对信用建设极为重要,因为政府决定着所有信用形成的制度环境。政府由于权力失当而出现的错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人们长期信用观念的树立。 因此,政府应在建设社会信用关系中发挥主导作用。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政府在工作中要规范自身行为,依法行政, 取信于民,树立“责任政府、诚信政府和阳光政府”的良好形象。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市场经济状况和社会信用环境还很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依靠市场的力量来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是很不够的,更需要借助政府这个外力的推动作用。

第三,努力完善信用担保机制

近年来,我国信用担保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全新的行业,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为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从目前来看,相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信用中介供应还很不够。具体表现为信用担保公司总体实力差,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弱。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较为突出。如政府干预过多、协作银行配合力度小、风险补偿机制缺位、相关法律规范缺失等等,其主要原因就是信用担保机制建设相对滞后。这就要求政府在建立国家担保风险财政补偿机制同时,加大信用担保公司的资本金投入,特别是要加大对商业性担保机构的资金扶持力度,不断努力完善我国的信用担保机制。

第四,完善信用立法,加强法律保障

信用体系的完善仅仅依靠道德的约束是不够的,同时还需要法律法规的推动和保障。目前我国信用立法尚不完善,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相关的信用法律法规没有形成体系;缺乏有效的法律惩戒制度;没有统一信用法规,致使我国目前信用评价体系局面混乱;没有统一明确的征信管理机构的管理权限,缺乏统一的服务标准和管理办法,导致征信机构管理混乱等等。因此,我们必须以诚实信用原则为指导,修改和完善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同时强化行业规范,通过制订相关部门规章,加强对与信用活动有关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师、律师及相关领域服务人员的监督管理,优化信用服务环境。同时,建立和完善惩戒机制,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失信成本,使失信者望而却步。

总之,商无信不立,市无信不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改善企业投资创业环境的需要,是促进金融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只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才能消除信用缺失,才能使国民经济在良好的环境中持续健康地发展。

作者单位:吉林省白城市行政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维迎.產权、政府和信誉[M].北京:三联出版社,2001.

[2]殷成东.建立我国信用制度的对策建议[J].西南金融.2004,6.

[3]周新玲.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研究[J].经济问题,2005,1.

[4]肖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征信制度缺失[J].经济导刊.2005,4.

作者:王敏

诚信体系完善必要性分析论文 篇3:

中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

摘要:随着我国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创新被提升到战略发展的层面,科技创新为中小企业的创业和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不过,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发展存在重重阻碍,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还有待完善。因此,从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外部环境和内部运行机制出发,探讨了我国中小企业走科技创新之路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对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和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6.01.0010

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当代对先进的高科技成果的需求,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良好契机,这些企业在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中显示了其强大生命力。这些企业强劲的发展势头,也进一步激发了研究院所、高校等技术雄厚科研单位的研究热情。当前,我国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认识到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并将持续推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

我国为了支持创新企业的发展,颁布了很多政策,目的就是为这些企业构建起健全的创新创业服务系统。现阶段正是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各项有关政策对此均有倾斜性优惠,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转型,逐步走向正轨。然而,我国的经济体制自身还尚存许多不确定因素,难以维持稳定和协调性,各家企业的成长也有缺陷,进度缓慢,转型质量上也是良莠不齐。有些企业不能依法运营,缺乏诚信意识,市场行为也不是十分规范,这种种问题都影响了企业的健康成长。再者,当今全球的科技与经济环境也要求国家要走创新之路,企业要有自主创造力,这样才能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才能实现由“制造”转为“创造”的梦想。不过,当前的企业创造力还极大地有赖于科技竞争力。所以,要想提升国家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就要从企业的科技竞争实力入手,使其获得极大提升才是解决之道。

企业科技竞争实力的增强,依赖于科技创新创业环境的优化。为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创业环境,必须完善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提升科技创新创业服务能力,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关于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研究综述

我国学者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例如,陈莉敏从规模、合作、竞争的角度,对创新企业孵化器集群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得出了进入孵化器集群的条件,即合理增加合并经济和约束成本、有效降低竞争成本[1]。毕克新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外部环境构成要素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财政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科技环境、社会环境的现状及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构建了包括财税、金融、政策法律、技术以及社会化等组成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支持体系[2]。薛瑞飞阐述了安徽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制约因素与优化金融支持的必要性,从动力机制与运行机制的角度具体分析优化方法,选取部分上市公司数据作对比分析,构建了金融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绩效评价的框架,最后得出针对安徽省科技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具体建议[3]。刘小兵从长沙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作用和创新机制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发现,长沙市对于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要以调整和完善并具有针对性地选择创业服务为目标,通过增加扶持内容,提供多种形势的活动平台,为引进人才创造有力条件[4]。何如喜在分析知识服务在企业孵化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提出如何更好地做好企业孵化器的知识服务能力的建设问题[5]。高强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测算了陕西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进而提出了该地区孵化器效率改进的方向及对策。其研究表明,陕西省企业孵化器的整体效率水平较低,各孵化器发展不平衡,差异较大,调整的重点应放在对其规模效率的改进上[6]。

针对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研究,国外明显领先于国内。国内的研究成果,仅仅局限于初级的理论层面,难以有效指导实践,而国外的研究,早已跨越理论阶段转向实践,而且已经指导并完成了许多成功的具体案例。我国的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大都由政府投资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创新服务的市场化发展。如何快速把科技创新服务推向市场,是国内的专家和各级政府都需要考虑的问题,只有把科技创新服务真正推向市场,科技创新服务才能蓬勃发展。由此可见,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服务体系还不完善,本文将从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外部环境和内部运行机制出发,探讨我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化解办法,并提出推进我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二、我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服务建设迅速发展

我国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实体存在形式多以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咨询与评估机构、创新型企业孵化园以及技术交易中心为主。

从武汉东湖科技服务中心的建立到现在,各类科技孵化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广阔的华夏大地上迅速成长,通过这些科技孵化器,为我国孕育并培养出了大批的优秀企业和优秀创业者,创新型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焕发了蓬勃的生机。据2014年的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14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共有各类孵化器1700余家,在近7000万平方米的“孵化场”中,在孵企业数量高达7.8万家,通过孵化培育,现从孵化器成长起来的企业达到5.2万家①。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各类孵化器集群,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在它们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创新人才和创新企业不断涌现,我国的科技强国之梦正逐渐变成现实。

2011年,科技部开始着手实施火炬创新工程,就是从国家和政府的层面为科技服务体系打开了三横三纵的工作新思路,纵向以技术转移、创业孵化和科技金融为三条工作主线,横向以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建设、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和科技型企业并购市场建设为着力点构建国家层面的三大资源集成平台。另外,为了加强服务体系的规范性,对其构建目标、中心责任以及工作环节作了进一步明确,国家出台了相关的试点工程建设指引条例,遴选出的25家试点区域进行“自上而下”的个性化咨询与指导。各级地方政府都在着力落实科技体制转变的相关文件精神,并加速科技创新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

武汉市的“黄金十条”构建起了许多科技服务承载机构单位,例如各类研究室、技术开发中心、转移中心、创新平台等等;北京市科委和中关村管理委员会等单位都同时开始创建面向全世界的技术转移汇集区,旨在构筑起一个全国范围的技术转接与合作枢纽站[7];天津市也开始着手建设科技服务工程,将创新工作全方位铺开,逐级落实到每一层面上;西安市通过科技大市场的打造,构建起可以统筹技术资源的服务性平台,建设起科技服务行业的示范型基地;成都也在高新区范围内筹建了“1233”项目(即一个中心:进行人才招纳和技术孵育;二个保障:政策和服务;三个支撑:孵化器、公共技术平台以及科技金融;三个阶段:企业的起步期、发展期以及成熟壮大期),服务体系建设秉持“四大观”,也就是大的人才观、平台观、孵化器观以及服务观[8];深圳市将深港科技服务基地以及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作为载体,站在全球视角来强化与不同国家间的技术协作关系,重点是放在人才和机构的培育,在行业标准、资金和政策等方面给以推动措施,全力培育和壮大科技服务行业。

虽然我国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较快,但远远赶不上创新科技型企业全新需求的增长速率,因此我国应向欧美等国家多多取经,力争在较短、较快的时间内,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二)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我国当前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尚存在很多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1.服务体系模式较为模糊。国外成熟的创新服务体系,一般分为公共和民营两种形式。公共体系由政府力量来推动和支持,应建立相应的机构,开展日常工作;民营体系则由民间力量为主导,通过市场来推动,同样成立类似的工作机构,他们之间相互独立,同时又紧密联系,形成了一个相互补充的整体,共同致力于搞好创新服务。我国的创新服务体系,仅仅相当于国外的公共体系,政府主导行为明显,而民营体系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中介服务功能单一。服务行业要为企业提供支持和帮助,必须开发和拓展各种各样的服务功能,从而满足各级各类企业的不同需求。西方国家的服务体系,所提供的服务项目,一般随着创新企业需求的变化而改变。如美国有研究中心、英国有咨询服务中心、法国有项目支持中心等等。我国目前的中介服务功能相对单一,仅仅能够满足创新企业的基础性要求,而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还不能提供大范围的帮助,这种现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创新企业的发展要求。

3.科技服务运行机制不够完善。由于服务体系在资源的调配上依旧存在很多不合理因素,投放市场的禁锢较多,也未能完全形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模式,社会信用评级机制建设还不完善,信息的管理与标准化程度都还比较低。科技服务机构,实则是知识产业的承载者,但目前的情况是它和许多其他贸易中介机构的权责界限模糊不清,其在进入市场、资质许可以及管理等方面也被视同一般的商业企业,行业特征未能得到彰显,也没有特别的实施规则使其可以享受高新企业的政策性优惠。

4.创新创业服务的管理团队缺乏高素质人才。一般来说,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中,所需要的从业者不仅要掌握技术,还要对市场有一定的熟识度,不仅要知晓管理知识,更要能懂相关法律,应当是一类复合型高级人才。但当前形势下,已有的服务机构规模都不大,专业化层次也不高,很难招纳到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在市场环境中,没有较高层次的人才队伍,必然会让这类机构的服务水平下降,服务项目有限,服务的方式也比较简单,没有专业的服务能力,就不能满足各类客户的所有需要,无法得到社会和各家企业的首肯。

5.外部融资困难。当前,科技服务体系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金融机构,因为目前形势下,国内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很窄,绝大多数企业难以获得大范围的投资市场,他们所指望的唯一融资途径就是从金融机构贷款。然而,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市场估值都比较小,无法获得充足的资产抵押,也找不到合适的担保,所以要想取得金融机构贷款也是困难重重。

三、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运行机制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基础来自于服务体系的完善,这一点正逐渐为全社会所重视,要通过政策法律的强化来进行规范化的引导和促进,对现有的服务资源调整并整合,尽快建成科技服务平台,建立系统化的服务体系运行机制以及与之相关的配套政策。加强科技与经济同步进行,共同发展,努力尽早实现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建成,同时建立起与之配套的制度、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等等。持续提升科技创新的服务质量,逐渐完善服务体系所需的内部支撑条件和外部环境系统,让我国的中小企业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一)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运行的外部环境

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运行的外部环境涉及影响或制约其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包括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的技术支持,培育现代企业自主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等。

目前,我国正处于知识经济的时代,这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发展,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能量,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大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并陆续制定了一系列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科技发展计划,如具有明确指向的扶持科技的星火计划和火炬计划;基础设施或基地类的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市场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器;等等。

配合自主创新创业科技发展计划的实施,国家为了尽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业化的顺利实施,逐步制定了一系列有关这方面内容的政策法规,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并对企业创新主体性的发挥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二)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与运行

建立科学有效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运行机制是推进我国科技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前提。借助于这个运行机制,企业创新创业活动才能练好内功、形成核心竞争能力。

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主要包括服务主体,服务客体和服务方式等几个方面。服务主体主要是指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管理团队。为了保证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有效运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团队是非常必要的,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应该具有多方面的经验和能力,不仅应具有管理不动产和管理中小企业的经验和能力,而且应能够具备对技术成果市场进行有效分析和正确判断的能力以及为企业的发展进行多渠道融资的能力和与当地政府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协调的能力,并能与当地大学保持经常的联系,等等。

服务客体主要涉及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核心对象的中小企业,其关键是对其服务企业的选择。这就要求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要按照自身的目的来确立选择其服务企业的标准,并实施严格的接纳步骤。成熟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一般都指定了较严格的选择其服务企业的标准,并通过问卷调查、技术评估、金融分析、项目评估或商业分析、创业者综合评估等多方面的步骤和方法,对其进行总体的评定,最终确定合适的对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该切实根据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发展阶段指定的接纳标准,建立与众不同的独特风格,并得到社会的认可,维护自己良好的社会形象。

共享空间和设施、共享服务、政府扶持等方面都属于服务方式的内容,任何一个创新创业服务体系,首先要具备的条件是,为企业的生长发育提供服务的物理空间,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物理空间可以分为三大块,即办公场地、生产场地和共享的服务空间。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要为其服务企业提供多方面的便利,不仅要为其服务企业提供硬件设施,也要为其提供政策上的优惠,同时,在融资、中介、培训和咨询等方面要为其提供良好的服务便利。

(三)构建创新创业服务的知识服务系统

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主要是利用社会网络营造公平、公正的服务平台,从而完成企业创新创业活动。

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在建立的起始阶段缺乏健全的体制,主要体现在体制的单一性比较突出,基于此,有关政府将其定位为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这样做的目的是它可以依靠政府,并借助政府的力量和支持来有效地处理企业中的一些棘手问题。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在各种文件和条文中都没有正式涉及到这个概念,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是介于生产性与非生产性之间的,社会上的一些创新服务体系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已经具备了很强的实力,但由于它被定性为事业单位,并受事业单位有关制度的制约和限制,所以它的服务功能就要受到这些制约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了其服务效应的发挥。

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无论采取何种运作模式,都要以运作模式能够加强其服务功能为宗旨,所以,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采取何种运作模式至关重要,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服务功能的效果。具体来说,其服务功能的强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其内部服务平台完善的程度如何和服务水平如何,二是观察其服务的效果,即为社会培养出了多少个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毕业企业的档次如何,有什么样的发展前景。只有将政府、创新创业服务和创业企业三方进行有机结合,建立一个创新的、良性互动的三赢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运作模式,才可能使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充满勃勃生机,并以新的活力健康向前发展。

共享服务是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有效运行的核心,进行其服务企业满意度调查和知识需求调查,提出用知识作为服务的主要载体,积极构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知识服务模式[9]。在这种服务模式下,为需要提供服务的企业做好信息的收集、市场业务的开拓、灵活融资、企业管理咨询等服务内容,有助于更好地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业务体系。

(四)明确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发展取向

要想不断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建设,须确定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发展取向,如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专业化发展、网络化发展、规模化发展和国际化发展等。

四、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

要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就离不开得到各方面的支持,为创新创业体系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一)加强国家政策的系统扶持与引导

1.提高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的财税支持。中小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创业需要比较大的风险,这就需要政府以强大的财税支持作后盾,为中小企业争取更多的创新创业所需要的资金,保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能够正常顺利开展。在财政政策方面,为初创企业提供智力及资金支持,设立各种财政计划和财政基金。在税收方面,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降低投资风险。

2.提高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的金融支持。任何企业的创建和发展,都离不开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因此,为了保证科技型中小企业能够正常顺利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和金融部门的有机结合是十分重要的,必须充分发挥金融部门的职能功能,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资金需求。

3.提高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的政策法律支持。前文已经提到,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但是能真正促进创新创业发展的最根本的还是政策法律的支持,脱离了政策法律的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就很难实现。因此,法律政策的支持对我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的实现起着关键的作用。

4.提高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的技术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和政策法律支持是坚强后盾,技术支持则是中小企业项目研发中的中坚力量,它决定着中小企业发展的命运,一个企业,脱离了技术的支持,就会很快被市场所淘汰。企业要适应新的科技环境,就应敢于大胆地进行自主创新,促进创新能力的不断发展,努力创造一流的技术水平。

5.提高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的社会化支持。社会化服务支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搭建了自主创新管理能力的桥梁,其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创新管理的能力。

(二)完善科技服务管理机制

1.提高政府规划和服务能力。探索国民经济增长对于科技服务产业的需求所在,提炼相关体系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目的,掌握规律,科学制定规划措施;适应创新性服务体系建设的中心要求,强化高新产业孵化能力,着力推动企业转型、产能空间重配,强化人才及其他要素的开发建设,提升社会化服务的水平。

2.强化政策创新和制度建设力度。在政策创新方面,可以从动力、能力以及效率方面的强化上入手,结合市场需求的带动作用来共同开展。要让科技创新服务型机构都能感受到政策的大力扶持,享受到高新产业的各项鼓励政策。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交易印花税政策,对个人所得税实施减免,发放公共服务项目的政策性补贴,对服务的流程和规范加以完善,加速信用等级评估,等等。

3.激活对科技服务的社会需求。明晰市场与政府间的关系,引进专业性强、服务技能高的相关社会组织,跟政府一起对各类服务事项加以监管。大力支持服务型企业的业务领域拓展,提升他们的服务能力,在此,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实施政务服务项目外包,建设中小型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平台,构建智慧型城市,各种服务项目实施政府集中采购制度等等。打造一个过硬的科技服务品牌,并对其进行大力推广宣传,以强化社会对此产业的认知程度,推动信息化服务、业务与知识流程的外包进程,刺激地区经济发展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的迫切需要。

4.促进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市场化发展。努力吸引并催生科技服务机构,推动公共市场化服务的大力前行。适应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所需,促进事业单位体制下的科技服务机构加快改制,以尽快迈入企业管理模式,大力扶持生产力促进机构、科技转移及服务中心的市场化运营,对于服务机构给中小企业所提供的公共性服务项目,可以以政府购买的形式进行财政补助。

(三)强化融资平台建设及高端服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1.构建企业诚信评级体系。现代企业的创业之路,往往源自融资,因而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应该大力搭建融资平台,为初创技术型企业提供坚强的融资后盾。要充分利用这些科技型企业的优势,用知识产权、股权等作为质押,来获取金融机构的贷款,再加上担保融资和贸易融资,积极拓展各种融资渠道,努力提升企业信用等级。另外,还要完善区域投资环境,引入有资质的信用服务机构,开发适用于中小企业诚信体系评级的服务项目,提高信用评级的服务水平,构筑诚信等级信息网络共享平台。建立起信用等级的奖惩机制,助力企业自身信用监管的体制建设。对企业的融资途径要大力拓展,促进部分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以满足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融资贷款需求。

2.要积极围绕市场化的发展思路来构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明确服务机构运作的方向,把过去向创新企业提供融资、咨询等服务,转向积极参与这些企业的运作,积极为创新企业出谋划策,努力挖掘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最新技术项目,做好融资和引资服务。通过市场化运作大力进行融资,通过宣传发动和包装,充分利用置换资产、转让股权、吸引风险投资等灵活的方式,从而为创新企业的发展谋取更加广阔的前景,为创新型企业市场化运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切实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人才发展的战略规划,以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构建为中心,放眼全球,描绘人才工程蓝图。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招纳贤才,引进懂技术、知市场、精投资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促进与科技服务体系相匹配的高级人才体系工程建设,重点放在服务团队以及领导团队的打造上,着手构建相关人力资源库;加强对科技咨询师等专业从业人员的资质培训和认证工作的系统性建设。

注释:

①科技部: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1700家\[EB/OL\].(2015-06-05)\[2015-07-10\].http://money.163.com/15/0605/14/ARBSHUM100253B0H.html.

[参考文献]

[1]陈莉敏.科技企业孵化器集群机理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5.

[2]毕克新,李 莹,陈 申.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外部环境及支持体系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0(4):70-76.

[3]薛瑞飞.安徽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金融支持机制优化研究[D].蚌埠:安徽财经大学,2014:5.

[4]刘小兵.长沙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3):171-180.

[5]何如喜.提升知识服务能力增强企业孵化器竞争力[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7):187-190.

[6]高 强.基于DEA方法的陕西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效率评价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5):57-56.

[7]杨文利.科技部与北京联手建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6-06-13(B).

[8]王 磊,王 淼.国家级高新区融资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成都高新区为例[J].城市,2009(6):50-52.

[9]于晓丹.科技企业孵化器知识服务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0:3.

Key words: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echnology innovation; service system

作者:林芸 尹啸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医院医务人员医患关系论文下一篇:爱国主义教育新途径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