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产业股权投资论文

2022-04-28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清真产业股权投资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截至2015年上半年,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已累计完成投资28亿元。目前园区已经基本具备成片开发和产业项目“即到即入园”的条件。

清真产业股权投资论文 篇1:

中巴经济走廊背景下中国新疆与巴基斯坦经贸合作模式思考

摘 要: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享誉世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续谱新篇,新疆与巴基斯坦经贸合作捷报频传,现有的区域经贸合作模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适用性不强等问题。展望未来,对区域发展可操作的模式进行初步探析,对实现区域经济共振和惠及走廊沿线30多亿人,乃至世界和平繁荣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中巴经济走廊 区域经贸合作 模式

中巴经济走廊北起中国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是贯通南北丝路的关键枢纽,中国通往中亚、南亚、印度洋和阿拉伯地区最近的通道,与欧亚大陆桥联成网状陆路通道,与孟中印缅、中蒙俄等六大经济走廊构成“一带一路”经济合作联通大动脉。伴随公路、铁路、航空、油气管道、光缆电站覆盖的“五位一体”及“1+4”合作布局,走廊不仅发挥能源资源通道作用,而且区域经济共振,辐射欧亚甚至中东和非洲。

一、中巴经济走廊背景下新疆与巴基斯坦经贸合作现有模式与成就

中巴合作源远流长,从1951年两国建交,历经考验逐步发展成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并随着“一带一路”迈向深耕细作阶段,中巴经济走廊迎来新发展。新疆与巴基斯坦在贸易、投资、能源、基础设施项目各领域合作打开局面,新疆太阳能风电光伏、钢铁水泥、石油化工、通信电缆、灌溉农业、农牧林产品深加工、交通产业与巴基斯坦产能优势互补,产业合作空间很大;友好城市联结密切双方往来,现有的合作模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问题。

(一)现有的区域经贸合作模式

1.从整体看。按照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巴自由贸易协定;中巴自由贸易区;中国—亚欧博览会,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中国新疆喀什·南亚中亚商品交易会;喀什、霍尔果斯经济特区;阿拉山口、喀什等11个综合保税区;奎屯等3个综合保税物流中心;中国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海尔—鲁巴经济区),巴基斯坦中国经济特区。实践中的贸易模式按产品分可分为:产品产业间和产业内两种贸易模式,由于新疆与巴旱作农业相似性,但产业要素和技术条件新疆相对优于巴方,双边产业内垂直贸易发展迅速。按所经历的阶段分可以分为:记账、易货、现钞、现汇及多元贸易模式。根据对外贸易方式,可以分为一般贸易、边境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其中边境小额贸易贯穿新巴贸易始终。按具体实践模式还可分为:科学技术交流、技术项目带动投资、口岸依托型產品出口基地、出口加工基地、国外产品展销会和对外援助等。

2.从个体看。以企业国际投融资模式的角度划分,有国际直接投资FDI,包含国际合资企业(股权式合营企业)、国际合作企业、国际独资企业,建立方式有“绿地投资”和并购;国际股权融资,包括直接上市融资IPO,间接上市融资即买壳上市或造壳上市,国际债券融资。

按照国际化经营的市场进入模式有:出口进入模式,包括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合同进入模式,包括许可经营、合同制造、管理合同、技术协议、服务合同;投资进入模式即合资或独资。

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模式可以分为:母子公司、分公司、联络办事处,通过设立国际业务部、全球产品结构、全球型地区结构、全球职能结构、全球混合结构、矩阵式组织结构实现国际化合作经营。服务业跨国公司还可以划分为非股权投资模式和股权投资模式,非股权投资是最广泛应用的模式。

从企业项目合作看,有BOT、BOOT,政府间有PPP等。当前流行的经贸合作模式还有互联网+国际贸易、互联网+智慧农业、B2B、B2C、C2C、O2O等。

(二) 所取得的成就

1.外贸领域合作回暖向好。1969年以前红旗拉普口岸尚未正式开放,中巴贸易主要是通过过境贸易和我国沿海一般贸易海运运输到巴基斯坦。1970年中巴两国签订边境贸易协议,两国开始边境贸易,贸易量小。1996—2006年,中巴双边贸易总额从9.6亿美元增加至52.5亿美元,年均增长19.5%,得益于《中国与巴基斯坦优惠贸易安排》,中巴塔什库尔干边民互市开市及《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协定》。2007年新疆与巴基斯坦双边贸易额4.14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波及,新疆与巴基斯坦进出口贸易额锐减,又逢2009年新疆“七五”事件及2010年巴洪涝灾害,2011年、2012年贸易额继续波动,但随着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中巴经济走廊系列优惠政策出台,双边贸易形势向好。中巴贸易规模总体呈上升态势, 新巴外贸总额虽然有年度波动但回暖态势不变。

巴海鲜在中国市场需求较旺,几乎98%通过海运入中国,与红其拉甫口岸的贸易额只占中巴贸易的2%。但是,随着喀喇昆仑公路全线贯通,中巴陆路贸易、中国和南亚、西亚贸易通道打开。2017年2月,印度洋海鲜从瓜达尔港启运至红其拉甫海关入喀什畅销乌市、北上广,新巴外贸更加活跃。

2.投资结构趋于优化。投资贸易在双边贸易中占比较大。由于巴经济基础薄弱,产业体系不完善,巴国内对中巴经济走廊开发认同程度不一,法律和制度不够健全,加之恐怖袭击,新疆对巴投资风险大、收益不可测;投资贸易中占比较大的为服装制造与轻工产品,如鞋帽服装、电子及通讯产品、大型机械设备等,由内地生产经新疆转口贸易,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转换,低技术附加值产品向中高技术附加值产品转化,产业内贸易发展迅速。

3.项目合作进展良好。新疆与巴在公路、铁路、太阳能风电光伏产业、通信网络、农田水利灌溉基础设施、航空机场建设等项目落地实施,以满足当地民众生产生活需求为主,带来就业岗位并惠及沿线人民。

较之民间合作,项目合作以政府间合作为主,地区性大中型企业和大型国有企业还没发挥出太大作用,双边贸易活动期待新提升。而以特变电工和宇飞海洋科技(瓜达尔)渔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开始活跃在巴市场。另外,喀什和霍尔果斯经济特区成为推进走廊经贸合作的主力,合作项目涉及政治、金融、科学教育、医疗卫生、通信航空、能源等。

(三)存在的问题

尽管当前的区域经贸合作模式下新疆与巴基斯坦经贸合作收获颇丰,但着眼未来仍显不足。由于新疆长期处于贸易顺差,贸易不平衡问题需要解决;新疆在巴基斯坦对外贸易的地位仍有上升空间;深挖国际贸易潜力,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合作模式尚待突破与创新,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很大。

二、中巴经济走廊背景下新疆与巴基斯坦经贸合作展望

“走廊以新疆为核心区向北可以辐射俄罗斯和蒙古国、向西辐射中亚五国、向南辐射南亚、阿拉伯地区,向东辐射‘陕甘青’经济圈,乃至京、沪等可举全国之力带动西部地区,尤其是四川西部、青海南部、西藏的西北部、塔里木盆地南缘等欠发达地带经济社会发展,在我国西部地区与印度洋之间形成一条国际战略性交通主通道和条状经济带。”未来,中巴经济走廊将形成丝路经济带上以新疆为核心区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区域经济辐射共振的经济联通合作大格局,区域经贸合作也出现新特点和趋势,值得探讨:

(一)区域经贸合作有效的带动产业转移和升级

由于经济技术水平、要素禀赋等原因,新疆与巴基斯坦经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和国际化趋势不可避免,对外贸易、投资合作的结构也将在这一过程中发生转变或优化。经济全球化和中巴经济走廊区域经济一体化势必推动新疆与巴基斯坦贸易投资、项目、产业要素、技术交流等全方位合作,有效带动中国东西产业联动和产业梯度转移到巴基斯坦,新疆扶贫开发、产业转型升级幅度将有新进展。

(二)区域产业合作的层次和水平亟待提升

由于当前新疆南北疆经济发展差异明显,南疆生产和技术条件相对落后,中巴经济走廊区域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短窄薄,上下游环节割裂,新疆与巴基斯坦产业合作的层次和水平还不够高。从长远看,巴基斯坦是南亚新兴市场一部分,处于亚欧大陆及阿拉伯地区交汇处,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矿产密集,耕地资源丰富,又有通往中亚、南亚、印度洋和阿拉伯地区的优良港口瓜达尔港和卡拉奇港,新疆与巴基斯坦基于资源禀赋、产业链分工互补性合作前景广阔,特别是巴基斯坦海洋渔业、棉花、羊毛、宝石、海上旅游资源与新疆清真食品加工、水产深加工、特色农林牧、矿产精深加工等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潜力不可估量。

(三)新出台的产业政策保障区域产业合作长期发展

新疆加快建设能源通道、交通通道、信息通道;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化科教中心、医疗服务中心和“十大进出口产业聚集区”——机械装备、轻工产品、纺织服装产品、建材产品、化工产品、金属制品、信息服务业出口加工及进口油气资源、进口矿产品、进口农林牧产品加工等产业聚集区,促进新疆扶贫开发和经济增长,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带动形成区域性产业合作集聚效应,以新疆为核心区的区域经济增长极模式将不断充实发展。

(四)搭建区域经贸合作的支撑平台

“打造一核九区多节点”的商贸物流中心。“一核”是发挥乌鲁木齐中心城市的交通枢纽、产业优势和带动作用,打造环乌鲁木齐商贸物流核心圈,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项目已启动;“九區”是重点建设喀什—克州、伊犁—博州、克拉玛依—奎屯—乌苏、库尔勒、哈密、阿勒泰—北屯、塔城、阿克苏、和田等九大商贸物流产业集聚区;“多节点”是重点依托具备一定区位交通条件及特色产业优势的重点城镇,培育和建设一批商贸物流节点,形成多点支撑体系。新疆构建丝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产业联动和经济利益共同体的支撑平台,还将搭建国际商品交易展示体系、现代物流服务组织体系、电子商务创新应用体系、国际口岸开放发展等六大体系,支撑商贸物流中心建设,为走廊区域经济合作奠定基础。

(五)跨国公司主导产业价值向“微笑曲线”高端攀升,成为引领走廊区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抢占国际新能源板块产业链高端,承接巴基斯坦光伏电站项目,大力开拓国际化市场。中国宇飞海洋科技(瓜达尔)有限公司培育产业一条龙,打造瓜达尔港最大的渔业中心,建立集海产品冷冻车间及深加工车间、海水淡化厂、制冰厂、包装厂和海洋科技研发中心为一体化的产业体系。

未来,新疆的跨国企业将有实力集中优势资源,以先进的技术、可靠的装备和优质的服务参与巴国新能源、医药、交通领域内世界领先的现代化工程。新疆正在加快实现产业升级的步伐,从传统的土地、能源为要素的高污染、高能耗的粗放化生产经营方式逐步向资金、技术、知识密集型集约化生产转变,高新技术产业向 “微笑曲线”两端攀升,成为中巴经济走廊区域经济增长点。

三、中巴经济走廊背景下深化中国新疆与巴基斯坦经贸合作的模式选择

“中巴经济走廊本质是以综合运输通道作为发展主轴,以轴上或其吸引范围内的大中城市和国家为依托,以发达的产业为主体的带状经济区域和点轴经济系统。”随着“一带一路”深入人心,新疆地缘政治经济优势逐步显现,以往的区域经贸合作模式略显不足,应培育适应性更强的区域经贸合作模式。

(一)从区域开发模式看

区域经济空间布局可借鉴的模式有梯度推移的地域开发模式、城市群开发模式、点轴开发式、加工贸易模式和生产地域综合体模式。

(二)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看

借鉴优惠贸易安排和自由贸易区合作模式。从次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观之边境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境外经济合作区模式;适用型模式主要有:境外工业园区、进出口基地型、合资共建型、国际贸易市场、国际产品贸易合作社、互联网+、合同进入跨国公司模式。区域及次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地区间促进经济增长、投资及贸易合作的方式,区域间形成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货币的联盟。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区域一体化在区域经济增长、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取得了成功,也为欧亚带来了和平与发展,为中巴经济走廊经贸合作提供了现实参考。

(三)从产业分工互补性合作看

随着中巴经济走廊区域经济一体化,资金、技术、资源禀赋、劳动力等要素不断更新,产业分工和产业链呈现动态的组合和变化,替代型合作模式出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国际分工协作加剧产业转型和升级,新疆与巴基斯坦在中巴经济走廊区域产业合作表现出产业链条短链甚至断链,产业结构弊端,产业合作的水平和层次比较低,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局限于中低端环节,产业附加值亟待提高,必须加强区域和国家间的合作推动两国产业链升级,提高走廊区域经济在全球产业价值中的份额。新疆与巴基斯坦基于产业要素互补性合作也有发展空间:劳动密集与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互补性合作,依托兵团集约高效生态化的设施农业,领先的农机技术装备和专业生产技术,与巴基斯坦发展精准农业和粗放型农业互补性合作,发展互联网+智慧农业全产业链模式。

产业分工的产业链互补性合作模式遵循产业发展的规律也极具现实意义。以要素禀赋为基础的专业化分工的产业链分工互补性合作有利于资源要素禀赋的合理配置,有效降低区域经贸合作的成本;模块化的产业链分工互补合作可以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国际协同;三次产业融合也为中巴经济走廊农业产业合作打开一扇新门。

(四)从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看

依托上海合作组织,新疆与中亚的经贸合作已经打开局面,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能源、军事等领域合作日益密切。中巴经济走廊背景下,可以借鉴上海合作组织成功经验,构建以新疆为核心区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依托的中巴经济走廊区域产业合作模式。

参考文献:

[1]程云洁.“中巴经济走廊”背景下提升中巴贸易发展问题研究[J].南亚研究季刊, 2015,(2).

[2]马海霞,奥布力·塔力普.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对新疆发展的影响分析[J].新疆社科论坛, 2016,(1).

[3]闫海龙.关于扩展中巴经济走廊国内段空间范围的思考[J].决策咨询, 2016,(6).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信息中心)

责任编辑:康伟

作者:王乾润

清真产业股权投资论文 篇2:

中马钦州产业园:依托“两国双园”实现国际产能大合作


截至2015年上半年,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已累计完成投资28亿元。目前园区已经基本具备成片开发和产业项目“即到即入园”的条件。

在2015年9月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作为中国—东盟合作示范区的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的表现颇为“抢眼”,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与马中关丹产业园区联袂布展,共同亮相、共同展示,并首次面向全世界联合招商。“两国双园”共签下金额超过6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合作大单。

习近平主席指示:

打造成“旗舰项目”、“示范区”

“两国双园”是中国与马来西亚两国政府合作创新的典范。早在2011年4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马来西亚,与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达成两国政府共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的共识;2012年4月1日,两国总理共同出席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开园仪式。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成为继中新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之后,中外政府合作建设的第三个国际园区。

与此同时,根据纳吉布的提议,两国同意在马来西亚关丹市同步建设马中产业园区。2013年2月,马中关丹产业园正式开园,“两国双园”进入互动并进建设的新时期。

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参加APEC会议会见纳吉布时,提出要“将钦州、关丹产业园区打造成中马投资合作旗舰项目和中国—东盟合作示范区”;李克强总理在会见纳吉布时明确表示,“中国政府支持中马钦州产业园和马中关丹产业园建设,鼓励中资企业赴马投资兴业”。

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高朴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在基本实现“3年打基础”目标后,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开始进入产城项目为主推进的新阶段,希望建成具有自由贸易功能的中国第四代开发园区。“在打造面向东盟的国际产业合作高地进程中,发挥示范作用,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的重要探索和‘一带一路’战略先行先试的重要实践。”

管委会目标:

探索建设“中国园区4.0”

截至2015年上半年,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累计完成投资28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0亿元。目前园区已经基本具备成片开发和产业项目“即到即入园”的便利条件。

高朴表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认真总结中国园区经济从工业集中型园区(1.0版)向产城融合型园区(2.0版)再到科教创新型园区(3.0版)的发展经验,以创建“中国(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契机,推进园区开发模式创新和政策创新,积极探索建设具有自由贸易功能的第四代开发园区(4.0版)。

为了支持园区开发建设,国务院出台了六大专项政策,批准园区在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管理法制化方面深化改革、先行先试。

高朴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第四代开发园区不是对前三代园区的否定,而是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强调要积极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既注重整合前三代开发园区的特征和优势,又突出了国际合作导向和开发模式的创新,致力于建设高端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科教和人才资源富集区、国际合作和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中国经济的国际化和转型升级提供持续不懈的发展动力。”

同时,中马钦州产业园改变传统园区以土地经营为主的开发模式,探索收益来源从土地经营向城市经营、产业经营和资本经营相结合转变,引导投资者实现开发建设的综合收益。在投入财政资金时,也注重放大财政资金的投资带动作用,减少财政资金直接补助产业项目,强化产业引导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扶持,实现财政扶持资金的可循环、可回收和高效率利用。

“引进来”与“走出去”:

推动中国—东盟产能合作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在产业发展模式上更加注重平台化、集群化布局,围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跨境服务业集群,优先考虑与龙头商、先导商、集成商实施战略合作,整合相关技术、人才和资本要素,加快构建一批TFM(Technoligy-Finance-Manufacturing & Modern service,即科技—金融—制造与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平台,以“园中园”模式实施开发,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平台化、集群化、资本化发展。

在引进哪些产业入驻的问题上,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以推动中国—东盟产能合作为己任,重点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积极谋划建设“中国制造2025”示范园区。

园区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快构建跨国产业链和服务链,着力打造一批优势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材料与智能制造、北斗卫星应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中国技术与产业“走出去”;以燕窝、清真食品、棕榈油深加工为重点,吸引马来西亚及东盟国家传统优势产业入驻园区。

在中马两国政府和有关方面共同努力下,建立了中马“两国双园”联合协调机构,组建了联合合作理事会,完善了司局级协调沟通机制。促进“两国”互动发展,建立联合招商推介机制,引导两国龙头企业入园。高朴常务副主任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园区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促进生物医药、光电产业、电子商务和燕窝、清真食品等一批重点项目在园区建成投产,同时推动“两国”开展“两国一检”通关便利化合作。

2015年以来,总投资6.5亿元的港青油脂项目已建成投产,总投资9亿元的慧宝源生物制药项目一期即将完成设备安装。同时已确定合作建设中国—东盟植物药与天然药研究与产业化基地、易通浩光电产业园、中国—东盟卫星应用产业化基地、弘信创业工场(物流电商平台)、中马科技园(创新孵化平台)等五个产业发展平台。五个平台项目总投资85.8亿元,建成后年产值可达336亿元。

作者:陈正湘 陈惟杉

清真产业股权投资论文 篇3:

“两国双园”并蒂花 产能合作结硕果

造型酷炫的新能源汽车、消费级的3D打印机、会“排忧解难”的蛋壳机器人……在第15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两国双园”展区,记者看到了众多“两国双园”开发建设的最新成果,这些自带“黑科技”的高新技术产品,未来都将在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以下简称中马园)内投产并走向世界。

在总面积345平方米的展厅里,28家入园企业及园区合作伙伴,带来了200多种产品,从一家家颇具发展潜力的企业和一件件契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中,我们仿佛看到一座国际产业新城正在崛起于北部湾畔。

零起步、高起点、快发展

如果你2012年到中马园,看到的会是一片黄土工地,但如今,这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齐的厂房、崭新的办公楼林立绿荫之间。短短五六年时间,中马园和位于马来西亚的姊妹园——马来西亚—中国关丹产业园区(以下简称关丹园)已经基本完善了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并相继进入到产城项目加速推进的新阶段。

中共钦州市委副书记、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高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开园以来,中马园按照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将钦州、关丹产业园区打造成“中马两国投资合作旗舰项目和中国—东盟合作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坚持“零起步、高起点、快发展”,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扎实推进“两国双园”务实合作和互动发展,园区开发建设各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为中马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高朴介绍,中马园区规划总面积55平方公里,经过6年多的开发建设,7.87平方公里的启动区初步建成并布满项目,园区开发总面积已达18平方公里,2018年底有望达到24平方公里,园区产城项目推进迈出新步伐。截至目前,中马园产业和城市配套项目超过100个,协议总投资超过9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30余亿元,鑫德利光电、凯利数码、慧宝源医药、科艺新能源、天昊生物等10多个具有规模和发展前景的高技术项目相继投产。在不久的将来,第15届东博会“两国双园”展区上的高新科技产品便会成为“中马园制造”。

而帝亚一维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就是其中的一员。“我们目前计划生产两款新能源汽车,高配版最高时速可以达到300码。目前我们在陕西有一个基地,中马园是我们的第二个基地,预计2019年我们会正式在中马园落地。”帝亚一维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区域销售经理梁涛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我们选择入驻园区,主要是看中中马园立足广西,辐射中国西南、中南和东盟市场的区位优势,以及中马园良好的投资服务及创新支持。未来,我们将依托中马园基地,开拓中国南部市场,并期待走向东盟。”

敢为人先 模式创新

“中马园是国际合作园区,国内国外、上上下下都非常关注,必须高起点、高标准加以推进。因此我们以创建中国新一代产业园区为目标,以模式创新推进园区各项开发建设。”高朴表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管委会始终把园区放在中国—东盟合作的大背景下进行谋划,积极整合国内外发展资源,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近年来,通过推进园区规划和建设体制创新、实践法定机构治理模式、构建以资本为导向的园区开发模式、探索“片区开发”模式等一系列创新措施,中马园已成为园区创新发展的优秀代表。

其实,在投资的过程中,企业融资难一直是企业投资、发展的一大掣肘。对于这方面的“软件配套”,中马园又是如何考虑的呢?

“中马园的发展模式与其他园区不同。早期的园区主要通过土地买卖积累资金,而中马园主要通过资本引导,将园区开发从土地经营向土地经营、城市经营、产业经营和资本经营相结合转变。”高朴介绍道,“我们通过实施财政资金资本化战略,放大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更多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园区先后成立了企业直投资金、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和城市建设基金。3年多来,我们通过企业直投资金以名股实债的方式支持了慧宝源医药、鑫德利光电、凯利数码电子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以产业股权投资方式支持嘿哈科技、首创新能源、中科遥感等一批高技术项目落户园区。我们称这样的模式为‘以资本为导向的园区开发模式’,旨在助推园区企业加快发展。”

搭建中马产能合作的桥梁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也成为各个园区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经过多年的良好互动,中马“两国双园”逐渐成为中国先进产能“走出去”和东南亚传统优势产能“走进来”的良好平台。

不久前,中国海关总署发布了关于进口马来西亚毛燕检验检疫要求的公告,准予符合检验检疫要求的马来西亚毛燕输华。目前,中马园燕窝加工贸易基地和查验平台已经建设完成,10多家燕窝加工企业入驻园区,30多家燕窝生产企业在园区注册落户,园区与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合作的“马来西亚创新城”项目也将于2018年内启动,清真产业园项目也在加快推进。

据悉,下一步,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管委会将以马来西亚毛燕获批输华为新契机,以钦州进口毛燕指定口岸为贸易基础,以园区为平台载体,加大燕窝产业政策研究力度,出台燕窝产业相关扶持鼓励政策,加快燕窝加工贸易基地项目二期建设,加强与马来西亚、印尼等燕窝主要出口国家及国内外燕窝协会、知名企业的合作,开展有针对性的燕窝产业招商活动,进一步促进园区燕窝加工产业发展,全面参与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

对中马产业合作充满信心

2018年8月,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取得了圆满成功。不过,随后马哈蒂尔表示因为国债问题,马来西亚决定取消东海岸铁路计划和两项油气管道计划。该消息不免为中马经贸合作平添一片阴云。作为中马两国投资合作的旗舰项目,“两国双园”的合作是否会受影响呢?

“马来西亚新政府上台后,市场的确存在一段时间的不确定和观望。但现在已经逐渐稳定,现在很多企业到关丹园考察都表现出了很强的投资意向。而且关丹园是依托关丹深水港而发展的,两者相互依存,因此园区的建设是势在必行的。”关丹园马方代表纪连盛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介绍道,“目前,关丹园开发的范围已经达到14平方公里,现有10余个重大项目签约入园,协议总投资额约530亿元人民币,其中由中国企业投资14亿美元的联合钢铁项目已经实现试产,石化、鋁加工、轮胎项目正加快推进。关丹港先后与钦州港、青岛港建立了姊妹港关系,与中国的合作交流及业务往来日益密切。”

而作为“两国双园”中方园区的负责人,高朴对中马两国未来的投资合作也充满信心。据高朴介绍,2018年8月中国政府与马来西亚政府共同发布了联合声明,联合声明中特别强调了“双方同意发挥好‘两国双园’联合协调理事会机制作用,共同推进中马园和关丹园建设”。9月13日,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及工业部副部长王建民又到中马园考察,对园区的发展和“两国双园”的合作模式给予了高度赞赏。王建民副部长表示,今后将继续推进中马“两国双园”的建设及双方的合作。

“国际合作难免会遇到曲折,马来西亚新政府上台之后,对其国内的经济发展可能会有新的考虑。但作为合作伙伴,双方应该加强沟通,积极推动两国的合作项目更好地发展。”高朴说,“无论国际和马来西亚国内情况如何变化,马来西亚都有经济发展的需求,发展经济就需要产业建设,产业建设就需要企业合作,所以,我们相信未来在中马经贸投资中,产业合作将依然非常重要。”

作者:黎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权力政治影像分析论文下一篇:财务管理核心能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