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

2023-01-29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习计划

正高三阶段对历史的复习一般会进行三轮,不少学生反映在二轮复习中常常感到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下面给大家分享了高三历史二轮的复习学习计划,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习计划

1一、复习目标

1、巩固第一轮复习效果,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2、提高考试大纲要求的阅读、提炼、概括、分析、比较、迁移、阐述、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适应文综考试的要求。

3、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特别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规范答题。

二、复习措施

1、深入研究考纲及近年高考题目,把握高考命题趋向,做到复习有的放矢,增强复习的实效。

2、合理划分好专题。专题的划分既要考虑到知识点的完整性,又要兼顾到高考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方向。

3、备课组分工合作,集体备课,加强学习与交流。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专题复习应集全组之力,集体备课,各位老师应对照自己的任务安排,认真备课,在上课前三天拿出教案和试题。同时备课组内部多听课,多交流。

4、实施分层教学。A、B层次班级要求复习完全部专题,并且在A层次创新各种形式,加大培尖力度。C层次主要是让学生多看教材,扎扎实实搞完第一轮复习,选取几个重点专题讲述。

5、提高课堂效率,杜绝“满堂灌”。专题的知识梳理,不能由老师包办,要求学生紧扣教材,在老师的布置下,课前或课堂上完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规律性问题,得出结论,从而使基础巩固和能力培养同步进行。

6、加强综合备课组活动。在热点专题探讨、文综考试组题、学生情况分析、综合考试方法等方面加强与政治、地理备课组的合作。

7、加强文综考试方法的指导。

8、练习、考试合理安排。要精选题目,认真批改,细心总结分析,有针对性地讲解,提高练习、考试的效果。

9、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注重缓解学生压力,营造轻松、愉快 的学习氛围,加强对学生答题规范性的指导。

三、时间安排

3月26日——5月15日学科内专题复习

5月15日——5月20日热点专题复习

5月20日——6月初查缺补漏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习计划

2明确复习依据,把握命题趋向

《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更是复习备考的指南。所有高三历史教师都很重视考试说明,每一年考试说明都和上一年的有所变化。很多老师关注考试说明只是关注考试范围有没有变化,实际上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有更深层次的分析与解读。还要认真研读命题指导思想以及参考例卷中参考样题的调整和变化,这些变化是新的命题思路和导向,在复习中要给予足够重视和渗透。

要把握高考命题趋势除了研究考试说明外,更要研究近几年本省高考试题,特别是主观题。笔者对福建近几年文综历史主观题试题进行简单梳理,发现命题由注重通史、阶段性特征向主题立意迈进。2009年与2010年福建文综历史卷主观题考查均以“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凸显阶段特征”为重点。

2011年开始变化,2011年高考第38题在注重考查阶段特征同时向主题立意迈进。2012年高考第38题主题立意确立为民族独立与民族复兴,考查20世纪中国社会的三次巨变。2013年以近现代工业化模式为主题,考查了苏联、英国和中国的工业化道路。2014年第38题以科举制为载体,融会贯通古今中外。

主题化命题是近年历史高考命题的趋势之一,2015年福建高考第38题应该还是这种思路,所以,我们在复习中要注重对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概括、理解和把握,更应注重主题式复习,整合知识,实现有效备考。

抓住主干知识,形成专题网络

就历史学科而言,主干知识是指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最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的内容,它能够起到纲举目张和总揽全局的作用,能够反映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进程。在二轮复习中能否在抓住主干知识的基础上,对专题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成为决定高考胜败的关键性因素。

另外,在进行主干知识专题复习时要把握好专题的跨度与深度。所谓跨度,即以社会形态、历史事件、典章制度等的发展演变为线索,对所学相关知识加以总结。所谓深度,即运用文明史观等理论,科学地阐释社会形态内部的相互关系以及事物发展演变的本质、趋势和规律等。例如,对农业文明的复习,在跨度上,可以将其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在深度上,可分析其对古代、近代社会的影响,而闭关锁国政策即是其在“深度”上的体现之一。

用多元史观观察和思考历史,以新史观统领复习内容

纵观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三个必修模块,突出地体现了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等史学观点。对这些史观的把握,既是我们进行新课程教学的前提,也是我们备考指导与复习的基础,因为与这些史学观点相关联的知识均是历史的主干知识点,最能体现“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不但符合高考考查主干知识的命题思路,也体现了关注史学动态的特点。而运用新史观整合历史素材进行命题,已成为近年高考的一大趋势。所以在复习中引导学生用新的史学观念统领复习内容。

考生在复习中以“文明史”为总纲,要求学生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解读历史现象和规律;以“现代化”为主线,要求学生用现代化史观分析历史问题;以“全球化”为导向,要求学生用全球史观把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置身于世界的角度来立体地考察、多角度地分析问题。所以复习时以新课程标准和理念为渗透,联系近年来历史学术研究和学术观点的新变化新发展,通过提供新的历史情境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概括和提炼,从而提高解决历史问题的综合能力。

规范训练,精心讲评,提高考生的实战能力

在二轮复习时期,全国各地的模拟卷满天飞,这个时候老师必须静下心来精心挑选一些试题进行科学性和规范性的训练。一是各种训练要适度,要“精”,应提高训练题的质量,控制训练题的数量,不要搞题海战术,巩固性训练、拓展性训练、模拟性训练都要少而精;二是训练方式要灵活,各种训练要求有所区别,巩固性训练可当堂处理,可采取口头提问、笔答、板演等形式;拓展性训练包括专题训练可量力而行,由学生自主决定;模拟训练要到位,要定时定量,从内容到形式都应体现高考的特点与要求,特别要重视指导学生规范使用答题纸的问题。

各种训练都应重在训练学生的解题速度、方法技巧、卷面安排以及书写规范等内容,这些尽管看上去是很细小的方面,但细节往往决定成败。

二轮复习中要特别重视非选择题解题方法技巧的指导,不能简单地归纳讲解各种题型的基本特点和要求,要在影响学生解题的内容词、条件限制词的含义及其基本内涵上归类、比较。

非选择题题目中所含有的概念大致有两类:一是历史学科中常用的社会科学概念;一是历史学科试题中常用的限定解答内容和方式的概念。对这些概念理解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了审题的质量和答题的效果。

对以上概念,应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和掌握,并在练习中加深理解和运用,要用以往的高考题作例证,加强实用性指导与训练,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科成绩,力争在优秀率和有效分上有所突破。

第二篇: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计划

我校历史一轮复习结束。根据我校学生起点低、基础差的实际,准确定位教学起点,立足双基,夯实基础,瞄准高考,培养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借鉴以往的经验,我们对一轮复习进行的总结并制定二轮复习计划。

一、一轮复习总结:

1.课堂教学路子总体上符合高三一轮复习的特点和要求。

①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教学活动,目的明确,紧紧围绕着巩固落实基础知识这个重点进行。注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落实基础,力图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提高基础落实的力度和层次。

②教师对学情了解充分,讲评的针对性强、重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突出,思维误区得到充分展示;注意结合题目对学生进行方法引导,归类讲评;补偿练习选题典型、针对性强。

2.根据课时少、任务重的新情况,注意落实学生课前自主预习,并有督促检查措施,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主动性、针对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教学观念明显转变。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思考、总结、落实基础知识。 存在的问题: 教师方面:基础知识复习中重点与全面的关系处理不很到位;基础知识记忆落实的情况 不理想等。 学生方面:观察图表的能力较差,不能够提取有效信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不能有效 的把信息与知识建立联系;迁移和重组知识的能力较差,不能把材料、课本知识以及生活实践知识有效的整合为答案;答题时审题不清,答案不规范。 二 、二轮复习的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为指导,以课本为主要依据,充分研究新课程高考,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历史教学模式,从学生实际出发,增强历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巩固第一轮复习成果,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历史基础、基本技能的掌握水平和多角度、多层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三、二轮复习的目标

1、巩固第一轮复习效果,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2、提高考试大纲要求的阅读、提炼、概括、分析、比较、迁移、阐述、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适应文综考试的要求。

3、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特别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规范答题。

四、采取的措施

1、深入研究考纲及近年高考题目,把握高考命题趋向,做到复习有的放矢,增强复习的实效。

2、合理划分好专题。专题的划分既要考虑到知识点的完整性,又要兼顾到高考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方向。

3、备课组分工合作,集体备课,加强学习与交流。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专题复习应集全组之力,集体备课,各位老师应对照自己的任务安排,认真备课,在上课前三天拿出教案和试题。同时备课组内部多听课,多交流。

4、实施分层教学。A、B层次班级要求复习完全部专题,并且在A层次创新各种形式,加大培尖力度。C层次主要是让学生多看教材,扎扎实实搞完第一轮复习,选取几个重点专题讲述。

5、提高课堂效率,杜绝“满堂灌”。专题的知识梳理,不能由老师包办,要求学生紧扣教材,在老师的布置下,课前或课堂上完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规律性问题,得出结论,从而使基础巩固和能力培养同步进行。

6、加强综合备课组活动。在热点专题探讨、文综考试组题、学生情况分析、综合考试方法等方面加强与政治、地理备课组的合作。

7、加强文综考试方法的指导。

8、练习、考试合理安排。要精选题目,认真批改,细心总结分析,有针对性地讲解,提高练习、考试的效果。

9、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注重缓解学生压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加强对学生答题规范性的指导。

五、时间安排

1、二轮专题复习(2012年3月—5月上旬) 二轮专题复习强化能力培养。以自编学案为主,以相关资料为辅,着眼于历史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比较,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网络结构;培养学生概括、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审题、答题能力;强化答题规范训练。 精选、精练、精评。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课堂上进行限时训练,及时反馈、及时讲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回归书本、查漏补缺、综合训练、考前指导(5月中旬—6月初)

六、学科内专题划分

1.古代中国的政治文明 ,古代中国农耕文明, 古代中国思想科技和文化

2.西方民主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 西方思想科技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列强侵华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4.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苏联的社会

主义革命与建设

5.二战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中国的对外关系

6.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建设 ,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与文化

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第三篇:2014届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考纲、课本为主要依据,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为中心,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巩固第一轮复习成果,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历史基础、基本技能的掌握水平和多角度、多层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二、时间安排

3.15——3.20 专题

1、2

3.21——3.27 专题

3、4政治文明史模块

3.28——4.3 专题

5、6

4.4——4.10 专题

7、8

4.10——4.17 专题9

4.18——4.24 专题10经济文明史模块

4.25——5.1 专题

11、12

5.4——5.8 专题13

5.9——5.15 专题14

5.16——5.22 专题15思想文明史模块

5.23——5.31 专题

16、17

依据具体操作情况作适当调整。

三、具体措施

1、深入研究考纲及近年高考题目,把握高考命题趋势,做到复习有的放矢,增强实效性。通过“四新”(新观念引入,新材料使用,新情景设置,新问题提出)考“三基”成为目前高考试题的趋势。第一狠抓“三基”不放松(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牢固掌握主干历史知识;第二讲解新的史学观,如文明史观、整体史观、近代化史观。

2、备课组分工合作,集体备课,加强学习与交流。集全组之智慧,

各位老师对照各自的任务,认真备课,上课前三天拿出教案和试题,

同时组内多听课,多交流。

3、提高课堂效率,杜绝满堂灌。进行专题知识梳理,不能由老师

包办,在老师布置下,课前或课堂完成。老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规律

性问题,得出结论,从而使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同步进行。

4、加强综合备课组活动,在热点专题探讨、文综考试组题、学情

分析、文综考试方法等方面加强与政治、地理备课组的合作。

5、强化针对训练,增强综合能力。一强化定时训练;二强化规范

训练,规范就是分数,规范就是能力,着力强调试卷做到四化(段落

化、序号化、规范化、整洁化)。答题要求面宽、点全、语短。

6、上好两种课型,提高复习效能。

第一是专题复习课。要借助专题教学案,包括考点解读,温故梳

理,合作探究,达标检测,高考链接,使学生牢固掌握历史主干知识,

对主干知识抓住点,连成线,铺成面,网络化,系统化,构建成完整

的知识体系。

第二是专题评讲课。包括考情分析,重点讲解,归类总结,反思

整理,学生多思多问,老师少讲,答为主,着力点放在解疑答疑,析

因纠错,解题方法与技巧点拔上。

7、临近高考,加强心理辅导,多和学生沟通交流。

高三历史学科备课组

2013年11月

2013届高考历史三轮复习计划

备课组长 邵筱洲

高考对于所有的学生来说可能是他们前二十年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了,所有的

准备都是为了高考能够取得好的结果,其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寒窗十年不就

是为了“金榜题名时”。在中国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只有通过高考才能得到改变

命运的机会,甚至说是为家人争光,为国家效力。通过制定考生高考复习计划,

让考生能够更好的复习和决胜于高考沙场。

大家都知道高考复习一般都分为三轮,并且每一轮的结束都会有检测的考

试,来评估这一轮的复习效果怎么样,那么这三轮的复习计划主要是哪些呢?

第一轮高考复习计划,主要是以教材为主。所有的考试,无论难易程度如何,

它都是从课本出发,以书上的内容作为基础并延伸一些知识点来区分考生的掌握

程度。这一轮上,一般是对各科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这轮复习

的主要对象就是基础知识,扫除和理清一些模糊的基本概念的理解,主要强调“全

面”、“系统”两点。

第二轮高考复习计划,主要侧重于提高自身的能力。解决教材中重点和难点

的问题,与此同时,还要多做一些难题来提高自己的实战训练,以免在考场上遇

见了难题会给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的做法应在平时就进行,

不要等到考试复习时才着手,平时把它们解决得越彻底,考试时就越轻松,压力

就越小。

三轮高考复习计划,冲刺阶段。一般是从

4、5月份开始第三轮的复习,也

就是最后的冲刺阶段,这段时间复习的效果对高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考生

一定要好好的把握复习的时间和准备好复习的计划和内容。在这一轮复习里,不

管是书本,或者平时的笔记,都应该达到“越看越薄”的状态。考生的脑子里要

记下所有课程的框架脉络,而且对于高考试卷的结构、题型也要有更深层次的理

解。

高考三轮复习的阶段是一脉相承的,不可分离,只有上一轮的基础打扎实了,

才能更好的进行下一个阶段的复习,更好地去迎战高考。每轮复习都要目标明确,

不要简单重复,低层次操练,要滚动提高。每轮复习都要精选练习题,既注重夯

实基础又注重能力的培养。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计划

一、学情、考情:

高三(2)(3)(4)班,两极分化严重,学生总体来说基础知识薄弱,遗忘率

相当高,学生主观努力不足,学习能力欠缺,学生之间层次落差比较大。

高三(14)、(20)、(25)班总体来说,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总体不够扎实。学

习能力还比较好,但也有部分学生投入历史科的精力过少。部分学生的解题能力

有待加强。

高三(13)班,学生总体基础比较好,学习能力比较强,,课堂思路比较活

跃,但做题的方法意识上要加强,方法要持之以恒。

二、复习策略:

针对学生的上诉情况,计划二轮复习时采取以下措施:

1、针对(2)至(4)班的学生,一方面引导学生结合最新考纲要求回归教材加

强基础知识的识记,并尽量强调课堂记忆,夯实基础;另一方面强化训练,并在

训练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解题能力的提升。

针对(13)、(14)、(20)、(25)班的学生则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做题、分析、

综合、归纳等能力的训练,并让学生学会归纳知识串联知识。在高考中力争考出

好的成绩。

对所有学生,进一步引导他们规范答题,以减少不必要的丢分。

2、为了让学生在剩下的100天左右的有限时间中实现高效学习,尽量多的达到

上述目标,我们高三备课组成员必须争取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仔细研读高考考试说明,加强对新高考试卷(包括对地方自主命题的试卷)

的研究,发掘有效信息,把握2013年高考历史学科的命题趋势,做到复习有的

放矢,增强复习的实效。

(2)开展多种形式的集体备课、课堂教学研讨、试题研究等教研活动,探索高

质有效的历史复习模式。

(3)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首先,二轮复习中要求学生要“回归说明”、“回归课本”。在课堂教学中留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主背书,特别要指导学生学会读书读教材。要识记重要的史

实、概念和结论,能够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进程。

其次、教师课堂上重点讲线索、讲阶段特征、讲知识体系、讲历史概念,并

以近年高考题中的典型试题做示范;做到“以练督学”、“以练带点” 。

第三、突出材料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与归纳史实的能

力。体现“以练代教”、“以练督学”、“以练带点” 。

第四、要寻找专题或热点问题的交叉点,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

题的能力。

(4)合理安排练习、考试。要精选题目,认真批改,细心总结分析,有针对性

地讲解,提高练习、考试的效果。加强对学生答题规范性的指导。

(5)对历史单科偏差的临界生要个别辅导。

以上就是我们高三历史备课组对2011届二轮复习的计划。

高三历史备课组:邵筱洲

2013年2月

第四篇:2016-2017学年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历史组

为进一步搞好高三历史复习工作,充分利用最后一个学期的时间,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复习质量,努力提升学生的高考成绩,高三历史组全体教师根据高三文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上学期历次月考、统考暴露出来的问题及往届高三备考经验,特制定本学期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和解题能力为核心,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组的集体智慧和力量,扎实抓好专题教学,加强学法指导,坚持高效训练,力争我校在2017年高考中历史学科取得理想成绩,为我校文综整体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专题复习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深化和提高,通过合理设置专题,对历史知识进行新的整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与阶段特征相联系,总体上构建立体知识体系,依此为基础,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概括归纳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一轮复习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础知识记忆、回答问题的基本能力、知识体系的构建方面存在问题。我校高三文科共有6个教学班,文科学生基础较差。在上学期历次月考、统考中文科班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暴露了一系列问题,如:基础知识不牢固,知识迁移能力差,审题不清,缺乏解题方法,书写不够规范等。当然也反映了教师自身教学的问题,如:教学手段相对单一,课堂效率低下,对于新的教学方法、模式及理念缺乏学习和实践普遍性不够,课堂教学中的针对性不够,尤其是落实不到位。要想在2017年的高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我们任重而道远,学生基础需进一步加强,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三、专题复习基本思路

1.继续研究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

第一,形式小而灵活,视野宽阔;第二,注重对历史学科主体内容的考查,以史料创设新情境考查三维目标;第三,呈现出以“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和文明史观点”为核心内容的价值取向;第四,联系实际,不回避热点,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2.提防专题复习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是专题划分不科学,大而空;

二是流于重复教学,只简单整合或概括,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三是过多注重教师讲解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讲与练脱节;

四是搞“题海战术”,“就事论事,就题论题”;

五是不能正确处理专题资料与课本的关系,“抓了专题丢了课本”。

四、专题复习策略

(一)巧设专题,注重梳理,形成新的知识网络

1.依托教材,对相关的基础知识重新梳理和整合,构建专题知识体系。 2.构建问题体系,开拓思路。

3.把握专题特征,揭示历史发展规律。

科学确定专题,“以大划小”,大专题体现文明史观、整体史观、近代化史观等,小专题则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体现切口小、视野大、程度中、知识全的特,做到“以小见大”, 实现从宏观到微观的整体思维过程,对提高复习效率大有益处。

(二)抓课本主干知识,夯实基础突出重点

“心中有书”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心中有数”是指历史主干知识、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历史概念。在第二轮复习中,提高学生自觉读书的意识,引导学生掌握主干和重点。这一目的主要通过学案完成。二轮复习学案的编制首先应该立足于学情和考情,以考试说明为指导,教师对各种资料加以取舍、整合,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包括学生预习、课堂探究、课堂检测、课后练习等部分,通过课前的预习部分、课后练习部分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复习,梳理相关考点,抓课本夯基础。让学生具体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地图、插图、年表、查大事,树立时间观念。教师精讲、师生探究线索、阶段特征、概念、评价等,突出重点。

(三)讲练结合,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1.学生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薄弱。

(2)不会利用试题给定的条件和要求审题,忽视试题设置的时空条件;忽视题目的设问要求,随意变更问题方向。 (3)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较差,文字阅读能力较差;不能最大限度的获取和利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2.解题能力训练应包括两个题型(单项选择题、材料问答题),四个重点环节(审题、解题思路、理论切入点、答题规范化)。

3.规范化要求

(1)形式上要段落化、提示化、序号化、整洁化。 (2)答案内容上面全、点齐、话简。

(四)关注热点问题,注重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的联系

目前文科综合中的历史考试经常以热点、焦点、问题生成,隐性介入考查历史知识。要关注现实问题,但要突出历史学科特点,形成与之相关历史知识网络,而不是就热点而复习热点。如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等周年纪念热点问题。长效热点问题:全球化史观、现代化史观、整体化史观、多样化史观等。 (1)国家统一,民族振兴是历史教学的始终热点话题。

(2)中国的“三农”问题为代表的民生问题,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城乡差别、农民工问题、农村体制改革都需要认真对待。

(3)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规定,充分体现了国家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社会重视。

(五)注重专项训练

继续延续一模考试前的专项训练模式,针对选择题有效信息提取不全的问题、选择题事件、时间记忆不扎实的问题、非选择题审题不会利用关键词的问题、学生易错题、重点热点问题等,定时定量训练,集中突破,提高效果。

做到“五个必须”:(1)讲必练:克服随意性;(2)练必批: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3)批必评:讲解具有针对性;(4)评必纠:落实;(5)纠必查:内化为学生的能力。

(六)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

(1)固定时间集体备课,重点讨论:学情了解情况、总结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解决?各教师对专题的理解和把握的方向,总结不同意见,形成整体思路。专题教学中出现的教学问题,解决措施?汇集各种高考信息,整合利用。落实学部各种规范化要求等。

(2)利用办公室集体办公的优势,随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突发问题,真正做到为学生解决各种后顾之忧,安心备考。

(七)明确专题梳理课课堂模式基本环节:

1.环节一:明确目标、把握考情——课标分解、命题点搜索,

主要通过近三年新课标要求下的各省高考试题为例,精选不同的知识点,让学生通过题目切身感受高考的要求。通过以上各类高考题的总结,参考课标和《考试说明》,可以分析出:第一:高考考点:宗法制、分封制、始皇帝、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内阁、军机处、监察谏议制度、选官制度。第二:命题点:台湾国民党高层多次赴大陆拜祖归宗、清明节祭祀祖先等考查分封制、宗法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构建和谐社会对应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从文明史观角度认识中央集权制度、选官制度、监察制度,理解从专制人治到民主法治的发展。

2.环节二:构建整体网络,做到理清框架了然于胸,以学生自主梳理

为主,教师点拨。

3.环节三:主干知识系统化,纵向梳理、横向整合,把零星的知识串珠成链,以学生自主梳理、基础记忆为主。

4.环节四:重点问题明确化,教师点拨历史概念、阶段特征、发展规律、重难点问题、总结性问题。

5.环节五:热点命题情景化,利用所学知识贯通古今,扫描热点。

6.环节六:专题训练经典化,以近四年各地高考题、近两年各地高考模拟题为例,限时限量检测,归纳方法。

在课堂梳理过程中,始终把握“三放与三不放”。一放:放手学生练习;二放:学生动嘴讨论;三放:课堂师生交流。一不放:基础训练落实;二不放:认知冲突出现;三不放:即时生成问题

五、教学进度

第1周

一轮收尾巩固练习

第2- 10周

必修

一、

二、三综合通史复习 第

11、12周

选修一复习

第五篇: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文艺复兴”教学设计(袁训利)

第6课 “文艺复兴”二轮复习教学设计

实验中学 袁训利

一、内容解析

近代几百年潮流,要说最为惹人瞩目,莫过于西方工业技术掀起的滔天巨浪。但若是朝那浪底探寻,却见得还有一脉文化伏流曼妙舞动着。 追根溯源,这股文脉的老家就在文艺复兴。了解文艺复兴就等于探访欧洲现代文化之根,就等于进入欧洲的精神家园。因此文艺复兴有资格独立享受专题复习的待遇。

况且,现在我们明白,欧洲崛起的要害就出在这股隐蔽的潮流上。所以,我们当有兴趣再去掬一捧那欧罗巴的智慧之水,来赏一赏她的光泽,访一访她的故事。

其三,文艺复兴包揽万象,教科书充其量只绘出了一鳞半爪。又兼史家争论不休,甚至有人大喊“文艺复兴”是谎言。故此,我们有十分的必要去用学术的眼光打量一番。

1.重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东西历史经验为据;文化建设的镜鉴——欧洲文化发展的特点与原因。

2.难点:文化建设的镜鉴——欧洲文化发展的特点与原因。

二、教学支持条件 1.手段:多媒体。

2.教法:启发式教学,讲解、讨论相结合。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思维活动剧烈,有深度,贴近”最近发展区”的极限。对此,可以通过给出足够时间,先“试错”后“反思”来提高能力。

出于思维训练的需要,第三组探究中,对现象类史料信息进行升华作者本意、“以教学为中心”的深挖释读。

四、教学目标:

1.总体设计:两环两线

【1】两环节:主题探究环节、学术瞭望环节

【2】两线:以思维管理训练为主线,以整合旧知识和引入新知识为辅线和依托,以阐述表达的控制和概括意识训练贯穿全过程。

a.思维管理线:

第一环节重在体验如何通过选定辅助步骤来确保思维过程的有序性并降低思维难度。将通过三组讨论,分别体验一个辅助步骤、两个辅助步骤和多个辅助步骤。

第二环节的思维训练,重在打破思维惯性,认识到文艺复兴还有另一面。 b.知识线:

第一环节:①两种美术作品的特点;②14-18世纪东西方社会与文化发展的相关史实③近代西方文化发展的特点与原因;全面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的筑辩证关系。

第二环节:①了解文艺复兴中世纪色彩的一面②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财富观和时间观③了解黑死病对文艺复兴的影响。

2.三维目标:

【1】第一环节 “主题探究”。 通过“什么是先进文化”、“为什么要建设先进文化”、“如何建设先进文化”三组探究,深入体验“问题引领史料”情境下的回忆迁移、比较分析和阐述表达过程。一方面组合旧知识、拓展新知识,另一方面逐步强化表达阐述的控制意识和思维活动的管理意识。

在“什么是先进文化”环节,通过两幅绘画的对比,拓展美术赏析的有关知识,学会通过辅助步骤降低思维难度。认识到先进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

1 在“为什么要建设先进文化”环节,通过史料阅读,扩展物质活动与文化活动之间辩证关系的理论知识,增强提取信息的能力。在东西历史经验的对比中将相关知识进行大跨度组合,锤炼知识的调取与概括能力。并在比较分析中,提高信息的对比与表达能力。认识到先进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在“如何建设先进文化”环节,通过史料阅读,从宏观上了解西方文化发展的特点。特别通过第二则史料认识到经济基础并非文化发展的唯一决定因素,从而打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思维惯性。在原因分析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西方早期文化发展的背景知识。认识到,经济基础并非上层建筑的唯一决定因素,不同的传统和国情会造就不同的文化特色。中国文化的建设必须尊重传统和国情。

【2】第二环节 “学术瞭望”

通过课堂练习扩展有关文艺复兴“另一面”的知识。 通过了解有关文艺复兴的不同学术观点,形成敢于依据史料冲破旧知识的牵绊、得出新结论,打破思维惯性的意识,即开放意识、创新意识。

通过“黑死病对文艺复兴的影响”这一练习题,体验运用心理史视角探究历史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

第六课 文艺复兴

第一环节:主题探究——先进文化的建设

一、说一说什么是先进文化

中世纪圣母 西斯廷圣母局部

1.请结合两幅作品的不同特点谈一谈什么样的文化是先进文化。

二、想一想为什么要建设先进文化

当物质活动作为基础性的东西决定精神与制度发展的同时,后者也通过影响物质活动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来制约物质活动,使物质生产方式服从精神(或文化观念)的引导。——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1.请同学们结合14-18世纪东西方历史的经验来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2.请结合这一观点谈谈先进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三、谈谈如何建设先进文化

材料

一、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材料

二、“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1.请结合材料一二谈谈我们该如何搞好先进文化的建设?

四、作业:

请简要评述近代以来我国在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先后出现过的几种倾向。

第二环节——学术瞭望

一、有关文艺复兴的两种不同评价:

二、文艺复兴的另一面:

1.彼特拉克在他的《登上文图克斯山》的信件中,说道 “我对自己感到愤怒,因为我们仍然赞美尘世之物,虽然我很久以前就从教徒哲学家哪里得知‘比较而言,除了灵魂以外没有什么值得赞赏,如果灵魂是伟大的,那么其余的都微不足道’”。由此可见 ( ) A.彼特拉克不是赞美尘世的人文主义者 B.彼特拉克对宗教来世观痴迷不悟 C.他与教徒哲学家保持着密切交流 D.彼特拉克的人文思想具有矛盾性 2. 亚·沃尔夫在《十

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中写道:“开普勒的看法就是一个特别突出的例子。他的态度不仅是宗教的,而且还极其神秘。它的伟大的天文学发现主要出于宗教动机。它从寻找上帝之路出发,结果发现了星星的路径。”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文主义者不注重理性 B.文艺复兴时期尚未形成真正的自然科学观 C.开普勒在探索天文方面仍有浓厚的宗教动机D.开普勒天文成就令人敬佩 提示:不要因为了解了中世纪色彩的一面,而否认文艺复兴与中世纪文化存在本质区别。 3.据统计,采用圣徒的名字为自己取名的人在意大利也很多,1099-1199年,有11.72%的意大利人采用圣徒的名字,到1200-1299年间增至23.33%,到1300-1401年间更增到66.66%。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 )

A.人文主义思想提升了宗教热情 B.人们的信仰比以往更加虔诚 C.世俗伦理观念没有得到市民认可 D.基督教会仍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三:社会生活视角下的文艺复兴: 1.(2014浙江)“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唯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

A.鄙视贫穷 B.认为财富即道德 C.揶揄上帝 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

2.1329年佛罗伦萨的城楼上安装了第一家每次运转一昼夜、每小时敲打一次的机械钟,以后这种钟相继出现在意大利的其他城市和各城市的主要建筑物上。这从本质上说明( )

A.意大利是最早使用时钟的国家 B.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 C.意大利钟表行业发达

D.工厂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

四、作业:结合史料从心理角度分析黑死病对文艺复兴的影响

14世纪中叶,欧洲爆发了一场被称为“黑死病“的大瘟疫,整个欧洲大陆有2500万人口死亡。历经此疫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也留下了记录:“不知道这场瘟疫是受了天体的影响,还是威严的天主降于作恶多端的人类的惩罚……虔诚的人们有时成群结队、有时零零落落,向天主一再做过祈祷了;可是到了……灾难的状况李可严重起来”

为了平息上帝的愤怒,人们必须不断忏悔,并压抑自己的欲望,有些鞭笞派教徒甚至通过严酷的自我鞭笞来清除身上的罪恶,以期获得上帝的宽恕……但仍有成千上万的人被夺走生命,其中包括道德高尚的修士和修女。

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卡斯提尔王国(属西班牙)的国王阿尔丰沙十一世丧命于黑死病,邻国阿拉贡(属西班牙)的国王佩德罗在六个月内失去了妻子、女儿和一个侄女,拜占庭皇帝约翰〃坎特库欣失去了儿子,法兰西往后让娜和……

在黑死病期间,一些村民跟着古典和喇叭的旋律跳起舞来。他们相信,“凭着心中的欢 3 乐”,能拒瘟疫于村外。劫后余生者从他人的死亡恐惧之中,唤起了对自我生命存在幸福的追求和对生之权利的百般珍惜。于是不失时机地追求现实享乐便成为人们的生活信念,歌颂人生、申扬人权,成了新的社会观念。

问:请结合材料从心理角度分析黑死病对文艺复兴的影响。

板书:

1.拓展知识:

【1】 两种作品的特点;整合教材知识;唯物史观、欧洲文化发展的特点 【2】文艺复兴的另一面 2.思维管理:

【1】选定一个辅助步骤;两个辅助步骤;多个辅助步骤

【2】打破思维定势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公司各种费用报销流程下一篇:工商局财务科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