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论文

2022-04-25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本文主要从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技术与治理模式入手,分析了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治理技术进行研究比较,对不同地质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法。然后对其治理模式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论文 篇1: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费用估算初探

摘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费用预算和实际使用是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能否成功的关键问题,本文从分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费用的主要问题出发,划分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种类和治理技术措施应用,同时给出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费用预算方法和费用的主要构成,并分析了我国某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费用预算和使用情况,给出了使用中的不足,针对不足给出了真体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地质环境 治理工程 费用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更加突显;同时由于受传统重资源开采而忽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式的影响,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破坏和污染等问题还十分严重。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地制定一套较为完善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预算标准,便于各地充分有利地利用有限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

1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费用的主要问题

随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开展,地质环境已取得了良好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和费用测算方面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治理工程的质量的好坏、治理费用的多少、哪些费用应纳人工程治理费用、工程费用是高或是低等,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些地方夸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工程量,其目的是获取更多的中央财政完支持,从而给国家带来较大的损失;

(2)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中,其治理工程费用预算结构不合理,所涵盖的工程治理费用不全;

(3)确定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量过于粗,治理工程单价也不合理,缺少有关的定额标准;

(4)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的法规和规章制度、专门的全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管理办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设计规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预算标准等法规或标准亟需建立和完善,确保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的项目从立项、审查、实施、监管、验收等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种类和治理方式的划分

根据国土资源部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案例分析,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划分为八类,这八类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的治理内荣和方式如下表(表1)所示。

3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费用主要构成

3.1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费用

(1)直接工程费用包括直接工程费斥其他直接费用和现成场经费。

直接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使用费,是根据定额标准和现价计算。人工估算单价是按所参照的定额标准规定计取,材料费用按当时的市场价计取。

其他直接费用包括夜间施工增加费、工程定位、复测、点交、场地清理、检测试验费等组成,其计取方式按工程直接费用地2%~4%计取。

现场经费包括临时设施费和现场管理费,其计取方式按工程直接费用地5%计取。

(2)工程间接费:间接费由企业管理费、财务费和其他间接费构成,它的计取标准时按工程直接费用地5%计取。

(3)计划利润:计划利润是按工程直接费和间接费之和的7%计取。

(4)税金:税金包括企业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组成。它的计取方式为:税金=(工程直接费+7-程间接费+计划利润)x费率(费率按3.22%计取)。

(5)不可预见费:是指工程中难以预料的费用,一般按工程费的5%计取。

3.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包括工程建设管理费、工程建设勘察费、工程建设设计费、工程建设监理监测费等。其费用的计取标准参照国家和地方规定计取。

4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费用剖析

某市2007年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项目费用预算和实际支出情况中我们可以看出,此期工程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工程的前期工作费。二是治理工程的实际工程施工费,此项又包括某塌陷区的调查和此次治理工程勘察费用,以及三个治理工程的费用,三个工程是引水工程,其实际工程量为:挖土方1674(m3)、挖石方365(m)、土方回填1756(m)和管道安装8101m;挡坝工程,其实际工程量为土方开挖984.8(m。)、石方开挖1156.2(m3)、夯实填土493.5(m3)、浆砌石2434.77(m3)、砂浆抹面506.45(m2)、现浇砼562.99(m3);河道清淤工程共完成挖运淤泥9270m。,沉沙池3个,挖运土方21.17m,现浇砼15.17m3。三是治理工程竣工验收费。四是业主管理费。

根据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费用的主要构成,从上面某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实施说明情况可以看出:

(1)该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项目用于直接工程费为198.52万元,占此期工程费的56.5%,总体工程量明确,也便于工程单价的计算,但人工费用、机械使用费用、所用材料费用等级不明确,并且缺少其他工程直接费用和现场经费等项,这样给此项目的具体核算的准确性带来了不全面的因素;

(2)该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项目缺少工程间接费、计划利润、税金等项,在实际可能已经发生但没有单独列出,不能反映该治理工程真实的实际情况;

(3)该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缺少工程建设设计费、工程建设监理监测费等项,此两项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中相当重要,它代表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的规范和治理工程的监管,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4)该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项目费用中,有的没做详细说明,比如工程前期费用,它用在哪些方面?它是否应该用于此项目和用于此项目是否合理等应有详细说明;再比如XXX塌陷区调查笔者觉得不应列入此项目,因为它不属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的范围。

5解决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费用问题的主要途径

针对上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费用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建议可以从以下4方面解决:

(1)建立确实可行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费用预算体系,使治理工程预算有理有据。

(2)建立和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费用的监管体系,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费用真正有用到治理项目中来。

(3)完善和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质量的检查验收制度,确保治理工程的质量,使治理工程费用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4)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实施的监管机构和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是做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实施各项工作的基础条件和必要保证。

6结语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费用预算编制和治理费用的具体使用,是关系到国家财政资金的正确使用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能否成功的关键,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个角度,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两个层次,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探讨解决我国矿山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始终秉承社会各界要“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环保理念,切实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傅博,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治理投资分析,矿山天地,2009.

[2]刘聪.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中几个问题的思考一以江苏省为例,地质环境发展战略高层研讨会论文集,2010.

[3]白光宇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预算探讨,理论探讨,2010.

作者:李华 张超字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论文 篇2: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技术与治理模式研究

【摘 要】本文主要从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技术与治理模式入手,分析了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治理技术进行研究比较,对不同地质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法。然后对其治理模式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关键词】矿山;环境;治理

0.前言

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对矿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我们物质和经济的发展都起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我国矿产资源丰富,矿种较齐全。随着人口的增长,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人类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各种各样的破坏性影响。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是我国环境治理的重要部分。下面我们就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研究。

1.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

1.1以大气污染为主的环境污染

大多数的矿山均采用爆破式开采,开采过程中炸药和钻孔,运输等柴油动力设备等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大部分矿山的生产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没有除尘设备。矿石产品在粉碎和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扬尘。所以矿区土地便全部丧失或部分丧失了生态功能,导致岩石裸露、水土流失。关停后的采石场,废石堆、废渣处理不到位,在大风天气影响下,往往成为沙尘暴的源头。矿区周边村庄的群众白天都不能在外晾晒衣服,周边道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路泥。而且,采矿作业和矿产品加工产生的巨大噪声[1]。不仅对采矿工人造成危害,还恶化了矿山周围居民区的劳动,生活条件。

1.2资源被破坏

由于受土地权属的影响,早期的露天开采多以村集体或个体经营户主,缺少统筹规划和规范管理。露采矿山废弃物,土石堆放和加工,运输场地压占和破坏大量土地资源。森林因开山采石而砍伐,农田因采矿或堆放矿山废弃物而破坏和荒废受利益影响,矿山企业与村民私下达成补偿协议占用土地,矿山开采点多、规模小,矿区周边的土地被占用、损毁。另外,露采矿山开采过程中大量表土的剥离,使原来生长在土层表面的树木,植被遭受破坏[2]。矿产品加工和运输产生的粉尘覆盖又影响了矿区周围植物的生长。采矿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废土,废石等的随意堆放不仅压覆了大量的土地,也毁坏了原生森林,植被,恶化植物群的生存条件,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造成覆盖率降低$剥离后堆积形成的废石,土堆,由于缺乏相应的覆盖和固定措施,结构松散,在降雨和地表径流作用下容易发生滑动,毁坏附近的植被。

1.3次生灾害

由于受资金和技术的制约,早期的露天开采业户多以高台段和竖向爆破等方法开采,停采后的山体立面局部岩石破碎松动,危石、松石、浮石危险性较大,随着长期风化和受恶劣天气影响,极易引发崩塌、滑坡。崩塌,滑坡是露采矿山最常见,最易发的地质灾害。不仅造成财产损失,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危害十分严重。加剧了坡体岩层裂隙的发育程度。采石后形成的陡壁,掌子面,深大采坑和废弃物堆积,改变了山体及其周围地形地貌的稳定性,在降雨等条件下。常沿着岩土接触面,软弱面,断层面和节理裂隙面移动,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或存在崩塌,滑坡灾害的隐患。同时,矿山企业开采的废渣随意堆放、超负荷堆放、顺山沟堆放,如果遭遇强降水,极易引起滑坡和泥石流,对过往车辆和行人安全,以及周边房屋、土地、林木等财产造成威胁。

2.对矿山环境治理技术的研究

2.1传统的治理技术

在矿山环境治理过程中被广泛应用的多属于传统工程治理技术,其源于土木工程和地质工程,如:土木工程中最常见的地基处理技术和地质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边坡治理技术。传统工程治理技术所起的主要作用是改变或加强地质结构、岩土体结构、水文地质结构。传统工程治理技术的治理对象可以概括为非稳定地质体。主要针对天然及人工边坡失稳、地下开采顶板冒落、地表浅层岩土体变形、水文地质结构破坏等矿山环境问题实施治理[3]。

2.2生物治理

生物工程技术的治理对象主要是受污染严重的地质环境载体,包括:矿区内及周边受到污染的地表与地下水体、直接或间接受到污染的岩土体。常用生物工程治理技术可分为植物修复技术和微生物修复技术,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生物工程治理技术是生物超富集技术。具体我们可以采取植物挥发法,植物稳定或钝化法植物吸收与富集法。

2.3自然恢复

对于开采规模小,采矿形成的边坡高度一般小于5m已经停采废弃多年的矿山来说,它经过自然坍塌,坡度平缓,没有地质灾害隐患,开采面和场地上不同程度地生长有植被,而且位置偏远。不在村镇和主要道路附近,对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基本没有影响。可以不用实施专门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主要依靠自然力任其自然恢复。生态恢复强调了在通过工程措施恢复被破坏生态系统功能的过程中,依据生态学原理,充分发挥生态系统本身的恢复功能,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达成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

3.关于治理模式的探讨

由于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经济利益的驱动而使得矿山开采业迅猛发展,已经并且持续地对矿山环境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大量矿山环境问题发生,并进一步导致了各种矿山环境效应的形成。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应针对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理模式来解决问题。根据矿山开采程度与矿山环境问题严重程度,可宏观地分为两类治理模式,即:以预防并控制环境效应发生为主导思想的治理模式,以及针对环境效应现状的治理模式。

3.1预防的治理模式

防控治理模式适用于新开矿山和生产历史较短的矿山。矿业开发必然要介入矿山环境,打破原有平衡状态,这似乎是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为此有必要进行深入讨论。矿山环境问题防控治理模式的基本思路是: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开发矿业;以矿业开发促进环境建设。它包含两个基本观点:矿业开发应以保护环境作为行为准则,不可过度开发,更不允许以牺牲环境作为开发的代价;矿业开发是一种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为,获利的同时就应当对于环境建设有所投入,以作为回报。

3.2针对环境现状的治理模式

不同于防控治理模式,后效治理模式适用于生产年限较长、矿山环境问题严重、已发生一定程度环境效应、治理难度大的生产矿山和废弃、闭坑矿山。基于矿山环境问题对应的环境效应分析,对矿山生态环境实施科学管理和制定治理规划时,总是以发展与环保双赢为追求目标。矿山环境问题后效治理模式依据矿山环境科学管理目标,根据环境效应等级和治理难度确定治理次序,以治理效果作为衡量尺度,以指标控制作为管理手段。

4.结语

以上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进行对比,并针对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两种治理模式。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项目,进行合理的治理,不仅可以促进城市发展,而且可以促进当地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书涛,余宏明.尾矿坝排渗方法对比分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4(6):94.

[2]何同庆.尾矿库的垂直水平联合排渗.采矿技术,2002,2(l):37-39.

[3]段其福,毛卫东,罗德洲等.尾矿坝浸润线降深自流排渗技术及应用.金属矿山,1997(8):1-16.

作者:韩士平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论文 篇3:

浅谈湘潭锰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创新成效

摘 要:本文介绍了湖南省湘潭锰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采用多元化方式整合资金,中央、地方、企业、社会多方联合,形成合力效益,多种治理措施齐头并进,走出了一条矿山环境治理的新模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治理效果,达到了预期治理目的,为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为今后我省乃至全国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模式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湘潭锰矿区 示范工程 创新成效

如何寻找使矿山环境破坏恢复治理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切入点,一直以来是矿山环境管理工作者不断寻找的目标,改善矿区居民生态环境,推动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引领地方经济开拓创新发展新模式,实现以依赖矿业经济发展的老矿区向多元化经济发展新模式转型,带动地方经济向生态、环保、绿色、可持续发展,探索一条符合老矿区实际的治理与发展之路。跳出“为治理而治理”的传统模式,走出了一条“为民生而治理,为发展而治理”的新型治理之路。本文对湘潭锰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采用的创新模式谈谈浅显的认识,为今后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提供新思路、新理念。

湘潭锰矿地区地处湘潭市北部,是原省属国有大型企业——湘潭锰矿所在地,素有“百年锰矿、中国锰都”之称。然而百年开采给这块土地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破坏,锰矿地区的生存环境、生产条件和生活品质亟待改善、刻不容缓。为此,2012年1月湘潭市人民政府在湖南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向國土资源部、财政部申请将锰矿地区列入国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同年4月获得两部批准。并分三期下达资金总计21213万元。

1 资金筹措

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企业及个人自筹”的原则,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资力度。

一是对计划经济时期国有矿山及无主矿山造成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由各级政府编制矿山环境保护规划,建立矿山环境保护专项基金。二是充分发挥备用金制度的约束作用,督促矿业权人主动加大投入。三是在目前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按照“谁投资恢复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创新投入机制,建立PPP模式,鼓励社会资金投入。主要采用以下模式:

(1)争取中央资金支持。湖南是矿山资源多金属省份,受区域条件限制,经济实力相对薄弱。为筹集治理资金,我们积极向国土资源部、财政部汇报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得到中央的大力支持,近6年来中央共投入治理资金2.1213亿元。

(2)省市县区级财政积极安排资金。省市县本级除公共财政预算安排外,还在矿业权价款、矿产资源补偿费等省级矿产资源专项收入中提取资金专门用于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配套资金3278.83万元。

(3)地方企业自筹资金。

湘潭雨湖工业集中区自筹7919.98万元(详细情况见下表)。

2012—2015年,湘潭锰矿区示范工程项目共投入资金32411.8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1213万元,省市县财政资金3278.83万元,企业自筹资金7919.98万元。

2 创新模式

2.1 多方资金整合,形成治理合力

政府主导,积极推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政策扶持制度化,先期筹建雨湖经开区平台,与湖南湘江整治工程湘锰地区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独立工矿棚户区改造等项目相结合建设。总投资3.85亿元,分别对湘潭锰矿地区重金属废渣进行治理,废渣区域集中处置工程,带动废地利用约100亩;重金属污染水体处理工程。总投资7.7亿元,对仍居住在五、六十年代简易工棚的2471户矿区居民的平房进行改造,同时拆除棚户区危房80户。在推进建设的同时,淘汰落后产能和污染企业,倒逼现有企业转型升级,共关停锰矿地区“三高”企业28家。

2.2 社会参与,以ppp模式推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社会化

为改善锰矿地区基础设施,方便群众生活,加快锰矿地区发展,湘潭市积极吸引社会资金,通过ppp模式,新建了一大批道路工程和饮水工程。

拓宽改造后的潭锰路,总投资2.1亿元;新建的春兰路(锰望路),总投资5000万元;新建白云路14.62公里,总投资8亿元。这些道路改造和修建后,与长沙市实现了更快捷、便利的互通,大大改善了锰矿地区的交通出行环境。

总投资1.8亿元的饮水工程,从湘潭经开区国中水务引水至锰矿地区,解决了3万居民群众的饮用水和企业用水问题。总投资1.2亿元修建的污水处理厂以PPP模式运作,日处理污水量10000吨,有效地减少了当地的污水排放量。

2.3 市场运作,以土地开发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经济效益最大化

在湘潭锰矿区环境治理的同时,对整治出来的建设用地进行招商引资,示范工程一期、二期场地整治工程恢复建设用地1905亩,以24万/亩的价格对外进行招商引资,总价值达4.57亿元。此外,土地、房产的升值和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潜在经济效益无法估量。目前,入驻园区的企业有湖南一力物流公路港、湖南泰和“城市矿产”再生资源、湘潭电化新基地、湖南凌天科技等10余家企业,华夏幸福基金准备在锰矿区建设产业新城,招商引资,企业入驻,将为湘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潜力。

2.4 民生保障,以矿山公园建设打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升级版”

为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与投资环境,湘潭市成功申报并建设了湘潭锰矿国家矿山公园。矿山公园总规划面积9.92平方公里,核心景区1060亩,预计总投资4亿元,分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示范区、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区、井下探秘区、现代工业参观区、矿山综合服务区、科普教育区等六大功能区。目前,矿山公园北门景区、文化广场、主碑广场等工作均已完成,后期主要建设矿山公园博物馆,预计2018年将完成整个矿山公园建设。

3 治理成效

依托湘潭锰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建设,撬动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修复,改善矿区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推动了当地的城市化进程,确保了矿區社会的稳定,矿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效益显著。

3.1 社会效益

“百年锰都、世纪之殇”。百年来的锰矿矿山开采、洗矿、冶炼、加工,带来了一系列的次生灾害、环境污染等历史遗留问题。通过三期项目治理,可有效保护项目区域范围8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和雨湖工业集中区的建设,为雨湖工业集中区提供建设用地270.1公顷,耕地401.6公顷,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推动当地城市化进程。拆迁和关闭26家企业,逐步解决了有关历史遗留问题。开展废渣场地植被恢复,新建及改造了道路,有效地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如废渣治理区域(湘潭锰矿国家矿山公园北门)已成为锰矿居民健身、娱乐、休闲场所,深得当地百姓的称赞。

3.2 环境效益

新增和恢复林地418.2公顷,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治理废渣、尾矿、淋滤水的污染,切实改善当地群众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同时,市国土资源局与湖南省蚕桑研究所合作,争取省国土资源厅50万元科技资金,立项通过蚕桑种植对湘锰地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治理技术项目。一期种植150余亩桑树试验田,二期种植面积扩大到3850亩。该项目的实施能有效促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实现农民增收,有效改善湘锰地区土地受采空塌陷和重金属污染影响而无法耕种的状况。

3.3 经济效益

通过对示范工程范围内的废弃工矿地治理,已为园区提供大量的建设用地,通过招商引资,投资20亿元建设省级重点物流园区,建成后年创利税达3亿元以上。通过对矿区的地质环境治理,已恢复及新增耕地面积5.53平方公里,复垦耕地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村民无地可种的问题。

3.4 示范带动效应

通过示范工程的实施,以筹建湘潭雨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平台,相继在湘锰地区启动实施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独立工矿棚户区改造、供水改造和白云路、潭锰路、春兰路等项目建设,总投资达25亿元以上,充分发挥项目的整体联动、示范带动效应。

4 结语

湘潭锰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经过5年的探索,突破了传统治理模式的瓶颈,走出了一条多元化、全社会参与的ppp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新形式、新路子,示范效应突显。从而唤醒了大量的矿山废弃工矿用地、废渣压占土地、毁损土地的复苏,使这些土地得以重新恢复利用,发挥经济效益,带动了湖南省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进入新模式和新理念时代。

参考文献

[1] 胡丹,胡志文,欧阳燕,等.浅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恢复[J].低碳世界,2013(6):62-63.

[2] 李闽,杨耀红.关于加强矿山环境综合管理的思考[J].矿产保护与利用,2014(4):1-4.

[3] 任国德,马彦霞.浅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法与技术[J].价值工程,2014(7):81-82.

作者:文晓慧 李孝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学西渐中西文化论文下一篇:突发事件报道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