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技术论文范文

2022-05-11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建筑技术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建筑审美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建筑就能够展示人们审美观念的追求,也能够体现出当代建筑技术发展水准。因此,探究当代建筑的审美和建筑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是笔者依据多年工作经验,探究通过当代建筑怎样展示其审美与技术,为相关研究人士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第一篇:建筑技术论文范文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的构建

摘要:本文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框架和内容方面进行了阐述,尝试制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建筑施工技术》的课程标准。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

0引言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提出:“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1],专业课程标准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体现,开展专业课程标准和核心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实践,是落实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实施,通过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核心课程标准,以指导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的建设。本文结合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建设,以《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构建为例,探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构架及实施等。

我国高职教育正在进入内涵发展、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阶段,深化课程改革是核心任务,建设课程标准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切人点,通过构建并实施高职教育课程标准,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来强化高职教育的特色[2]。

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建筑施工技术职业能力目标为核心,以建筑工程施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实践项目为起点,通过实际工作任务、典型案例或虚拟项目创设工作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职业氛围,在动手实践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提高工作能力。在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过程中,本课程内容选择土方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砌筑工程、结构安装工程、防水工程、装饰工程、建筑节能工程等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以实践项目的作业程序安排教学计划。本课程总课时为72课时,4.5个学分,计划16课时为课外学时,由学生课外自主完成相关任务。

2《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框架和内容

2.1课程标准的基本构架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过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学管理和课程评价的依据,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核的依据。包括以下六个方面[3]:①课程定位。②课程教学目标。③课程教学内容。④考核方式与标准。⑤课程教学资源及使用要求。⑥课程实施建议及其它说明。

2.2《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内容

2.2.1课程定位。《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中层分立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主要培养面向建筑施工企业从事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施工人员。

在建筑工程施工工作过程中,能胜任施工员的岗位工作任务的能力,即要掌握建筑施工技术的基本原理、施工工艺流程、施工规范、技术标准,同时具有施工管理方面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该课程是学生学习了《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工程测量》等课程后的一门专业课程,后续课程还有《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工程管理》等课程。

2.2.2课程目标。本课程按照实际的工作过程,设置13个学习情境,分别是土方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砌体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钢筋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模板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脚手架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防水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装饰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结构安装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五个不同项目垂直运输设备的选择方案、桩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后张法预应力施工、保温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其中土方工程施工、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为两个最主要的学习情境,是课程的核心部分,主要包含土方开挖、基坑降水、基坑支护、土方回填、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等内容,分解成若干的任务,每个工作任务都按照相应建筑施工规范和标准进行。

具体目标如下:

①能力目标:a能识读勘察报告、施工图纸、施工合同等施工文件;b能记录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方面资料;c能对进场建筑材料进行验收并将部分材料送到测试中心检测;d能计算施工现场土方工程量,要能进行典型大梁钢筋翻样;e能对施工质量进行指导、检查验收,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进行指导、检查;f能根据施工文件与国家施工规范、标准、操作规程编制施工技术方案;g能组织整个项目在施工现场的施工管理。

②知识目标(部分内容):a了解施工前准备工作,包括立项、規划、征地拆迁、斟察设计、招标投标、施工许可及施工工地周围环境。b针对基坑开挖项目,掌握控制地下水位、稳定边坡的方法和支护结构的设计方法。c掌握地基处理方法,了解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预制、储运和吊装流程,以及锤击法、砌砖等技术要领。d掌握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特点和施工要领;熟悉先张法、后张法的操作程序和预应力值的建立传递的原理,熟知建立张拉程序的依据和放张标准;了解预应力筋张拉的台座,锚(夹)具、张拉机具的构造及使用方法。e了解土木施工中常用的起重机械;掌握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制作和储运程序及其安装工艺。f了解常用脚手架的构造和设计方法;了解脚手架使用安全技术。g熟悉卷材防水屋面构造和各层作用;掌握卷材防水屋面、涂膜防水屋面和刚性防水屋面的施工要领;了解地下工程防水方案,卷材防水层、水泥砂浆防水层、冷胶料防水屋面的构造、性能和做法;了解沥青胶、冷底子油和冷胶料的配制。掌握普通防水混凝土的配制及施工要点。h了解抹灰的分类、组成、作用和做法;掌握装饰抹灰面层的常用做法;了解油漆和涂料的种类及性能,了解油漆的施工要点;了解幕墙及金属饰面。i了解土方工程、砌体工程、混凝土工程冬雨施工施工方法。j掌握建筑施工技术中部分的英文专业词汇。

③素质目标:a具备自我学习不断提高的能力;b具备与人协作相互交流的能力;c具备对施工现场出现问题后应急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d具备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不弄虚作假;e具备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

2.2.3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节选部分内容)

2.2.4考核方式与标准。①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改进考评标准,在考核内容中增加实践项目。②评定成绩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率、日常抽查结果、汇报、答辩和考试情况,以便做出客观判断。③重点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对问题的处理能力,适当鼓励运用创新思维处理实际问题的学生。④考核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的评价。⑤本课程的考核分为理论考核与实际操作(练习)、成果考核,分别占有60%、40%,其中综合考核包含上课纪律、考勤、学习态度、日常工作等。

2.2.5课程教学资源。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实训资源,实现岗位资格证与职业标准对接,充分运用专业群资源库中与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源、企业案例资源、标准规范等行业技术资料。

①注重教学课件、微课的开发,拓展教学资源。②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借助多媒体设备开发电子教案,直观地展示实践操作过程,使得专业知识不再晦涩难懂,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笔者建议,应该将常用课程内容纳入电子教案开发范畴,构建多媒体信息资源库,促进多媒体资源共享,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③积极推进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基于教育数字图书馆、电子论坛、教学网站、电子期刊等主流平台,全方位开发网络课程,实现教学手段多元化,改变“教与学”单一化的信息传播途径,实现教学资源双向传递,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④产学研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各企业的资源,进行校企合作,不断更新课程教学内容。⑤积极开拓课后教学环节,将课程教学组织与管理纳入到教学资源建设中。

2.2.6课程实施建议及其它说明

①教学建议。主讲教师应对本课程的内容能够整体把握,在课前应对教授的学生做提前调研分析,掌握学情,做到心中有数,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体现教与学的沟通与和谐,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②教学方法。通过对本课程特点和与工作岗位任务分析,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建议以行动导向方式为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灵活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学习知识、掌握技术、训练技能过程中始终明确学习的目标,将工作流程融入教学流程,通过采用案例、项目任务等方式,提高职业关键能力。

3结语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的构建是一项开创性工程,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和实践性[4]。其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企业对自身职能转变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课程实施相关的考核与评价、学生对新教学模式改革的接受程度等问题的出现,需要与时俱进的进行修订、完善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

[2]唐俊,顾建军.关于高职教育课程标准建设的几点思考[J].江苏高教,2009年1月.

[3]王淑文.高职课程标准的内涵、构架及實施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年1月.

[4]高建亮.基于工学结合的《园林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研究[J].湖南省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12月.

基金项目:

2013年度江苏省科学规划“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标准研究———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为例”(课题编号:B-a/2013/03/021,课题主持人:徐秀维)、常州大学高职教育研究院2013年度课题“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教师能力标准研究”(课题编号:CDGZ2013027,课题主持人:蒋春霞)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蒋春霞(1980-),女,江苏苏州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工程施工及管理、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徐秀维(1961-),女,陕西西安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工程造价;田江永(1981-),男,内蒙集宁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工程施工及管理。

作者:蒋春霞 徐秀维 田江永

第二篇:当代建筑审美与建筑技术的探讨

摘 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建筑审美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建筑就能够展示人们审美观念的追求,也能够体现出当代建筑技术发展水准。因此,探究当代建筑的审美和建筑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是笔者依据多年工作经验,探究通过当代建筑怎样展示其审美与技术,为相关研究人士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 建筑技术 当代建筑 审美

一、前言

埃及所建金字塔,经过多年之后成为了建筑艺术之隗宝,根源在于其中蕴涵了丰富美学贵, 该建筑主体大气、突出,其比例尺度较为恰当等各种美学,数千年之后依然感染与震撼着人们的审美感。而人们一直不断研究金字塔,源自于不能够充分认识与理解其科学技术。所以,探讨当代建筑的审美和建筑技术具有现实意义。

二、当代建筑的审美

传统美学研究中将建筑的形体及构图原则作为对象,所以在研究中就形成一些建筑审美标准。从传统研究来看,建筑没就是通过匀称、恰当、和谐以及优美来反映。但是对于当地啊建筑而言,其审美观念在不断形成,不管是高技派、现代派等,还是其他各种审美观,都逐渐步入到了多元化时代,而且不管是那种艺术表现形式,或者功能表现与重技术,都能够让人们自由进行评判、选择以及取舍。而当代建筑所说审美就是表达建筑意义结果,从而展示出建筑对外界事物主观的感受,表达出建筑师的自身情感,当代审美应该是对传统审美的补充与发展。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快速提升,人们能够自由表达出自己意志,而且其研究主要精力也集中到了审美主体上,尤其是建筑的审美上,也因社会潮流和当代美学思潮之影响,而审美的依据就在于当别人具备了共同经验时才能够让人们所接受。因此从某种意义来看,建筑审美事实上具备了排他性与主观性,和审美主体所具备的教育程度、文化背景、情趣以及社会地位等各种因素具有密切关系。然而不具备客观审美标准就不能够说明没有规律,审美仅仅属于一个思维,即是文化升华的过程,一旦人们文化背景较为靠近时,只有达到一致性时审美才能够体现出情趣。一旦当代建筑审美观念发生变化后,就是文化背景相同人群对同一个建筑物,也会感觉到了不同审美感受,特别是当代人的个性发展比较突出,必然导致当代建筑的审美出现了多元化,这也是审美的倾向普遍存在差异,不但和人们观念上有关系,还是建筑技术发展必然结果。

三、当代建筑技术探讨

(一)建筑技术概念。

说到建筑技术,许多人就会想象是那种智能化、高技派以及生态化的高技术,其实不然,一个好建筑并不一定具有非常先进的技术。如今高科技被广泛使用,但是英国的著名建筑师戴维.奇普菲尔徳依然采用低技术作为设计理念,事实上该理念绝非表面就不应用新技术,而是用来强调建筑具备实体性与空间性,应用单一材料实现建筑完整性,还能够合理的消化与运用建筑技术来解决各种问题。从广义来看,建筑技术涵盖了建筑中所有技术,一座具备较高审美水平的建筑物,就是建筑技术和艺术之完美结合。

纵观建筑发展史,每一次建筑进步都是以新材料、新技术作为突破口。传统的建筑上分析可知,早期许多建筑根本不能够采用不结构来形成,因此秦汉所建宫室都是按照高臺方式,这样就能够满足了建筑技术所需,后来逐渐发成为斗拱的木结构,才将唐宋时期的建筑艺术推向高潮。

在我国将当代西方建筑的美学理论运用到建筑技术中,存在一定局限性。而且我国建筑的创作极为繁荣,涌现出了大批优秀作品,可是在推广与应用新技术上却落后于许多国家,不仅仅体现出认识新技术不足,并且从施工队伍及施工工艺上来看,也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许多具备高技术特征建筑在施工中,大多数都是对施工人员简单培训后就投入生产,因为根本不能够确保工艺水准,必然不能够体现出新技术的真正功效。

并且我国很多建筑即使拥有了先进设备,可是建筑形象上并不能够体现出科技感,根本不具备时代特征,其中包含了审美情趣、经济等各个方面原因,最主要原因在于建筑设计时并没有将结构设计与设备设计有机联系起来,要想通过技术展示出材料特性就比较困难。技术表现主要是把机电设备与结构体系进行综合起来,必须要建筑师和各工种工程师从创作观念与操作意识上达成高度共识。比如德国,就是普通住宅都具备较高的工艺性、技术性以及美学性,这就是技术在建筑上的完美表现,这种结果不仅属于建筑师作用,也是综合力量最终结果。

(二)建筑技术在审美中的地位

要提高审美观不但不能够离开建筑技术,因此建筑技术发展成为了审美观发展前提与依据,比较常见情况是,其一审美观发展比建筑技术发展滞后,这样就极易转化成一种比较保守观念与力量。例如著名艾菲尔铁塔,按照当时技术水平就没有必要采用传统的石拱券形式,但饮食传统意识比较深,所以人们很难接受所设计新结构,工程师就将铁拱增加到了铁塔的底部,这样不但提升造价,从建筑审美来看,铁塔形象受到极大影响。其二建筑技术发展和审美观发展不契合,将审美观推向了尴尬局面。

一直以来,建筑技术地位与审美观关系问题,都受到了现代人思潮所影响,就是这种思潮根本不信现代文明及科学技术,抱着怀疑与批判态度,一些人认为科技能够破坏环境、压抑人性等各种社会问题,人们开始怀疑自身存在价值,该观点就忽视了工具理性、科技理性,忽视了人的自身价值与情感,以及人所具备主体地位,同时忽视了政治制度造成的各种问题,忽视了社会不公,具有一定进步意义,可是却怀疑技术与否定了态度,从当代建筑审美角度来看,就反感了唯技术论,特别是要消耗许多资源才能够构建这种建筑。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任何时候建筑技术都具备双重性,其自身并没有明显优劣,关键是人们怎样其运用它。从建筑审美角度来看,要想建成成熟且具备活力建筑物,就必须要大力发展建筑技术,只有审美和建筑技术共同发展,才能够通过建筑技术展示出当代建筑真正的审美观。□

(作者单位:河南五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冯天英.浅论当代建筑审美与建筑技术之关系[J].设计技术,2009(02).

[2]程世卓.高科技时代下的建筑技术审美精神研究[J].华中建筑,2011(1).

[3]马哲.浅谈建筑中的技术美[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8).

作者:张磊 杨成武

第三篇:西方建筑结构技术与建筑形式

【摘 要】本文通过对西方建筑结构形式和建筑形式的阐述,从建筑结构技术的进步推演到建筑形式的推陈出新,随着建筑师的文化、思想的变化又促进了建筑结构技术的发展。建筑形式发展的道路就是如何将建筑技术研究、设计、生产同新技术、新工艺、新建筑材料相结合。

【关键词】建筑;结构技术;建筑形式

建筑,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每一个新建筑呈现我们眼前时,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建筑的外在的结构。在普通人对于无关自己的建筑评价往往局限于建筑外在的形式。建筑物本身最基础包含是功能性、技术性和艺术性,三者是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而非孤立的局部的。

建筑结构是指将建筑物自身及其在使用中所产生的荷载传递给地基的一种设施。古往今来人类就是在不断的利用新材料创、新工艺铸造新的建筑形式。

中西方传统建筑材料都为土、木、石,因为文化、地域的差异,中国式建筑以木为主,西方的建筑则更多的是以石为主,中国人是将石与土用于建造基座和墙体,西方人则是将木用于屋顶上,这就使得中西方建筑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现主要对西方建筑结构进行表述。

建筑的发展经历一下阶段:

1.原始社会的建筑

原始社会的建筑形式以保障人类基本生活的需求为主,如利用地形、植物、动物皮建造穴居、巢居、帐篷屋等。

2.奴隶社会的建筑

进入奴隶社会后,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都变强,建筑的类型、规模、形式都随之发生变化。

在古埃及和古希腊时期,人们除日常居住外,最典型的建筑就是神庙和陵墓,主要建筑材料为石材,建筑的结构形式是梁柱体系。两个同为梁柱体系的古国,因地域文化的不同,希腊人将梁柱结构发展到美学角度,如古典的三柱式、女像柱,两种典型的以石材作为基本材料的梁柱体系。由于石材本身的力学性能所限,埃及、希腊的古建筑的柱距比较小,导致建筑内部空间不是很大,通常希腊人会选择利用对外部进行装饰,例如雕刻;埃及人则将内部狭小空间的更加神秘化。

在古罗马文化时期,在各种文化的融合和碰撞下,逐渐形成了罗马典型拱券结构。随着新建筑材料的运用到建筑中,混凝土给了拱形结构新的发展空间,使人们解决大跨度屋盖的难题,建筑空间也由狭小、单元化变成了连续、复合性,获得新的较大的人类活动的室内空间。欧洲的建筑形式可以说是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希腊和罗马开创欧洲建筑形式的先河,欧洲在继承与发展中,结构技术的创新领先于建筑形式的创新。。罗马的建筑是在希腊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尤其是柱式结构的运用。虽然罗马的柱式已经没有了原来希腊柱式结构上的意义,首先这种三柱式结构已经转化成壁柱,变成一种装饰,例如古罗马五柱式,柱式已经成为了壁柱,成为一种装饰;第二由于罗马建筑的空间、建筑的层数的变化,又使希腊的女神柱,又在罗马发展成为券柱式、连续券、巨柱式等多种形式。

3.中世纪的建筑

在神学统治的中世纪欧洲社会,教堂成为建筑的主流。将建筑设定为与神沟通的介体。最典型的为哥特时期的建筑,尖顶高耸的向上指上苍,使哥特建筑的神性的神秘感。

中世纪结构技术的发展,在继承了罗马的十字拱的技术的基础上,将罗马的十字拱发展成为四分类骨拱,同时将单圆心的拱变成双圆心的拱形成了框架式的双圆心的尖拱,同时拱顶所产生的侧推力由新力学构件飞扶壁传到外侧的横墙上,这样整个结构体系就变成了框架整个的受力过程屋顶的荷载传递给尖的肋骨拱—柱子(竖向的力)—基础—地基完成,而拱所产生的水平向的推力传到侧墙—传到基础—地基。这时配合肋骨拱柱子也形成了束柱的形式,摆脱了古典的柱式,达到中世纪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4.资本萌芽与绝对君权时期的建筑

文艺复兴造就了这一时期的建筑艺术形式,巴洛克建筑便在这段历史时期风靡一时,这一时期的设计师热衷与对古典文化建筑模仿,但是形成的原因是形式主义的已经走入到了末端,人们在不改变结构的情况下,已经无法创造出新的形式,只能做些表面的功夫,这从巴洛克建筑的发展过程就可以看出来,因为早期的巴洛克建筑是对古典建筑的模仿,创新到晚期的巴洛克建筑的推器繁琐变形。

186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建筑界因新的建筑材料的出现,给建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所谓的新的材料就是由机械化制造的人工材料,由质地纯正的、经实验鉴定的、用一定原材料生产制造出来的,最终的表现是一米厚墙上的天然优质石头被轻质的煤渣空心薄墙壁取代。由于这种新的建筑材料的出现,由此带来了建筑形式的新变化,并大量应用在新兴建筑上。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钢和钢筋混凝土的发展,对现代建筑有着极重要的意义。当然作为附属材料的合成树脂、塑料、金属等的普遍运用,及由玻璃纤维等作为增强剂制成的复合建筑材料的发展,也为提高了建筑的审美感受。

5.现代建筑形式的迅猛发展

数字化信息时代的今天,建筑材料将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复杂。

现代建筑的经典作品中,不少是新科技、新材料的使用产生的建筑形式美。采用玻璃墙的西柏林新国家美术馆,虽然依旧是表现了古典神庙的气氛,但是与古典庙堂截然不同的是它所使用的材料—钢材而非石料,于是建筑以相似的形式给人以完全不同的审美感受。采用光电幕墙技术的英国利物浦基础物理研究院、德国哈姆尔城市大厦满足了恶劣天气对幕墙的所有要求,也满足建筑的物理需求,比如阻燃、保暖、隔热等,而且可以把光能转换成电能。光电幕墙加装了光电模板后,可代替抛光的自然建材,并且在光电幕墙的生产、使用直至报废都可以实现对环境的无污染。光电板成分中没有有毒物质,不会在建筑物起火时出现任何诸如释放有毒气体等危险。而采用气凝胶玻璃板的巴伐利亚的建筑事务所可以使日光均匀分布于更大进深的室内,而且有效地避免了眩光。

集成技术用于建筑材料是数字化信息时代材料科学发展的基本趋势,在建筑材料集中了多种功能,建筑形式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建筑外墙形式变得更加轻盈、通透,整个建筑形式也跟随着发生了变化,给人以一种全轻质、高强和多功能的建筑材料所带来的必然是灵活多样,构造精致的建筑形式。

6.结论

文化,技术的作用下,结构技术影响了建筑形式,在建筑中的展现的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技术本身的发展并非同步的,且在建筑中各类技术相互结合的程度也不同,在对建筑的形式的决定作用中所占比例也不尽相同。数字化技术将领导建筑领域的新的发展,建筑形式内所包含技术内容将有更大发展空间,更新的频率也更快。如何将最新的科学技术和最先进的生产力运用到建筑中,将成为建筑发展的大方向。

通过对建筑形式与技术的关系的阐述,在对技术对建筑形式客观作用规律的肯定的基础上,现今的建筑设计师更要注重技术有助于对于建筑形式创作,在建造建筑物的实践中,要关注技术的新动态,将研究、设计、生产联系起来,以发展为目标,铺筑建筑形式的发展的新里程碑。

作者:黄圣贤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品质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工程初级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