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论文范文

2022-05-10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创新教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锻炼学生独立的逻辑思维能力才是现阶段教学的重点。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注重提高学生应试成绩的同时,也应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合适的方式方法,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得到综合发展。

第一篇:创新教学论文范文

创新教学是教学创新的根本途径

在高校,无论搞科研还是搞教学都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从事教学工作尤其应这样。改革创新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永恒动力,创新教学是实行教学创新的根本途径。作为一个称职的大学教师,除了应爱业敬业、精心教书育人外,还必须不断地创新教学。如果只能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照着已有的计划、大纲、教材讲好一门课或几门课,而没有自己的独特思想见解和创造性工作,恐怕至多是个好“教书匠”,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好教师。

创新教学,我的体会是一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二要有创新能力,这两方面合起来,又可以用9个字来概括,这就是“有思想、勤实践、善总结”。

1创新教学必须有思想

所谓“有思想”,包括两个层面:一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敢于开先河、标新立异,永不满足、永不停顿;二要有创新的思维和独特的见解,能够拿得出改革创新的思路、方案。为此,要加强学习、勤于思考、多动脑筋,善于根据学科技术的发展、专业建设的需要、教学对象的特点和国内外相关动态,在不同层面上不断地研究新情况,提出新问题,分析新矛盾,拿出解决新问题、新矛盾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想、新方法。

我第一次“标新立异”是在1974年。那年,我作为电子技术课的辅导教师,随72级工农兵学员一起去上海航天局工厂进行开门办学。当时普遍的做法是,学员一边上课,一边下车间和工人一起干活,向工人和技术员请教一些问题。我觉得这种做法不理想,学员收效不大,既然已经到了工厂,如果能结合一个技改项目开展教学,效果岂不更好?为此,我主动去上海广播器材厂调研,我的思想得到了工厂领导、技术员和工人师傅的支持,并确立了一个当时工厂急需、与教学内容又联系紧密的项目:研制“电视机壳生产流水线的数字控制系统”。于是我带着6名学员边学理论边干课题。4个月后,既完成了课程教学任务,又圆满完成了系统设计和样机研制任务。我的这次“标新立异”,得到了工厂和学校双方的高度评价,事后应邀在学校开门办学经验交流会上作了经验介绍。

1980年,学校安排我给干部进修班学员讲“脉冲与数字电路”课。我发现这些来自部队各个岗位的学员基础参差不齐,不适合按一种模式、一种方法施教。针对不同的学员,我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基础较差的,加强个别辅导,实行启发式、通俗化、形象化教学;对水平高的,单独“开小灶”,指定内容自学,实行个性化教学。我连着教了三届这种进修班学员,还给军队院校计算机教师培训班讲了一门“计算机原理”课,都是这种教法,从中摸索出了一套适于这类对象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深得学员好评,不同起点、不同水平的学员普遍反映收获很大,有明显提高。我因此被评为当时的学校干部进修教育先进个人。

从那以来,我又相继倡导并组织实施了我校电子技术与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实验体系、教学方法手段、考试考核方法和大学生电子设计制作竞赛等方面的改革。比如1983年,我在国内较早倡导并组织实施了电子类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变传统的验证性实验为综合设计性为主的实验和课程设计;变封闭性实验为开放性实验。并同时改革了实验组织与管理模式。这一改革成果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学生欢迎、领导和专家好评,并应邀参加了“93’国际电子高等教育学术讨论会”。1988年,我又在学校发起了本科生电子设计制作有奖智力竞赛,并一年一度组织实施,从而将实践性环节的改革从课内进一步扩展到了课外。这一做法相继在省、大区、全国学术会上交流后,引起了教育部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高度重视,经他们推广,逐渐演变为目前全国两年一度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这项举措,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参考国外教改动态,从计算机应用的实际需求出发,在国内较早新开了“微机接口技术”课,并在连续开课多届、积累了较多教学、科研经验后,于1992~1993年不失时机地自编、出版了一本以PC/XT为背景机、内容先进实用、原理技术并重、特色明显的相应教材——《微型计算机接口原理与技术》。这本教材被国内高校广泛采用,得到同行专家普遍认同和好评,于1996年获得了全国第三届电子类专业优秀教材一等奖。后来,又在国内较早按照“三个层次”的思想构建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以及按此体系构想进一步确立和实施了“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的课程体系,按原理篇、接口篇和应用篇的模块化结构组织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内容,协调同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以此为基础,我又在国内率先按“三个层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系列课程体系构想和以486以上高档PC机为主要背景机,在高起点上新编了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及应用方面的教材,并先后被纳入“九五”全军、全国统编示范性教材和“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计划出版,其后又在短时间内相继推出了与统编教材配套的全国统编示范性实验教程、多媒体CAI课件和硬件实验平台,并且通过改革,逐步形成了与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配套的,由微机部件、微机原理、微机接口和微机应用4部分实验内容组成的,以设计性、研究探索性或综合应用性实验为主的,课内实验和课外设计活动结合的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实验体系。其中统编示范性教材不仅被全军院校和百余所地方高校所采用,并且为总参军训部和国家教育部工科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九五”、“十五”新的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近十几年来,以各项教学改革成果为基础和主要内容,我先后获得国家部委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次、一等奖1次,军队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次,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编著出版教材著作16部,其中全军工科本科通用教材1部,全国统编示范性教材2部,“九五”国家级重点/规划教材3部,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2部,获全国电子类专业优秀教材一等奖1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1部、中国图书奖1部和国防科技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多部。这些教学成果和教材都在不同范围内(全军或全国)得到广泛应用。

以上我列举这么多改革事例和取得的成果,并不是要说明我在教学方面做得有多好,而只是想说明,作为一个教师,要想有所作为,必须要有开拓创新精神,要勇于探索,永不言停,绝不能墨守成规,而且要不断地提出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思想方案。

2创新教学必须勤实践

要创新教学,光有思想,不肯实践,不勤奋刻苦,也不行。那样就成了只会耍嘴皮子的“空头政治家”、“口头革命派”,不可能在实际上有所作为。有了思想,还必须勇于、勤于实践,到实际中去实践、检验提出的思想。为此,要有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要有条件实践,没条件创造条件也实践,努力争取领导的理解、支持和同事的参与,这本身也是一种能力和素质的体现。

当然,要在实际上而不是口头上创新教学,每实施一项新的改革举措,都是很苦、很累、很艰难的,有时需要全身心的投入,甚至需要一点忘我奉献的精神。

比如当年进行开放式、设计性实验改革时,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突破长期的封闭式、验证性实验模式所形成的传统思维定势和制度约束,连早已规范化的课程表都要大动,而这决非一般教师所能办到的,必须取得各级领导和机关参谋的支持;而在这项改革实施起来后,实验题目和实验模式需要重新设计,每个实验所花的时间不仅成几倍地增加,而且在实验期间变得没有课内课外之分、白天晚上之分,实验室需要全面开放,实验室和教师的负担明显加重。后来将实践性环节改革由课内扩展到课外,发起和组织大学生电子设计制作竞赛时,其艰辛和份外付出就更不用说了。每次竞赛要持续一个来月,系里经费的投入不是个小数目,需要去说服领导给予支持;教师从参赛方案的预审预选到元器件的准备,从竞赛结果的验收到设计报告的审读,直至选手的答辩和成绩评定、颁奖等,时间、精力的投入是可想而知的。而这一切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没有任何报酬可言。

至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创新中,所付出的努力与80年代进行电子技术课程及其实践性环节改革时相比,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这次涉及的是更深层次的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创新,是全方位的改革创新。为了探索并在教学实践中亲自检验、逐步完善新的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自己的改革思想变成现实,我连续多年埋头于微机原理和微机接口技术两门课的教学,废寝忘食是常事,基本上没有休过节假日。为了在教学改革、教学创新的基础上尽早拿出起点高、内容新、结构新、模式新的自编教材,我更是夜以继日地“爬格子”,以致累得胃出血住进了医院仍笔耕不止。

正因为我每提出和实施一项新的改革措施,都意味着给自己和同事平添很多负担,所以平时不少同事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我说:你总这样“折腾”、创新,多累啊,何苦呢?我实话实说:确实苦、确实累,而且确实是在自讨苦吃、自寻烦恼,没有谁逼着我这样干,不这样干同样可以工作得“很好”,活得更滋润。但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崇高的事业心决定了我没法不这样做,明知有苦有累也要这样做。因为高等学校是科学的殿堂,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尤其我所主要从事的电子技术和微机应用方面的学科更是这样,加上教学对象(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起点也在日益提高,这就决定了作为教师,必须时刻跟踪学科发展前沿,更新教学内容及其组织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手段,才能适应时代发展、贴近学生特点和满足社会需要。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又不想做一个平庸的教师,就只能这样做。人们常说:教师是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这一比喻是对教师职业崇高性的一种赞扬,同时也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选择当教师,就意味着为学生牺牲自己。所以,我历来认为,当教师是自己毕生的选择,只要对培养学生有利,再苦再累也心甘,从中可以找到无穷的乐趣。

3创新教学必须善总结

既有思想,也实践了,但不去总结或不会总结也还是难以达到创新教学的目的。总结是一个反思、提高的过程,是将实践上升为理论、撰写成论文或教材著作的过程,通过总结来反思实践效果,分析存在的新问题、新矛盾,研究解决新问题、新矛盾的办法,从而进一步提出改革或完善改革的新思想,进入下一轮“思想——实践——总结”循环。如此不断循环往复,教育、教学工作才能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有所前进。另外,总结还有一个好处,可以用总结撰写出的论文、教材,到有关学术会上或其他学校去与国内外同行切磋交流,既有利于吸取兄弟院校之长处,开阔视野、启迪思维,为提出新的改革创新思路提供参考依据和外部动力,又有利于宣传推广自己的改革主张,使自己的改革成果为同行共享,产生更大的共鸣和社会效益,同时扩大本校、本学科、本课程的影响,提高知名度。

例如,我当初组织实施的电子技术课内外实践性环节的改革,就是在82级教学中首次提出并实施后,及时总结、改进、再实践、再总结的基础上,写成论文带到湖南省、华中地区、全国以至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去相继交流,得到知名专家和广大同行的普遍赞赏、认同,并从交流讨论中吸取更多营养、得到更多启发后,才逐渐完善成型,并最终获得部委级和军队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后来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系列课程的改革创新,从首次提出改革思想方案到2001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更是经历了10余年的“思想——实践——总结”多次循环,每循环一次,都总结发表了相应的论文或编著出版了相应的教材。

再如,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在自动控制系倡导和新开了一门“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可靠性设计” 的研究生课,将计算机技术与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可靠性设计紧密结合在一起,反映了学科的前沿。从第一次开课起,我就注重课程结构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探索,每开一次课都认真总结一次,重新改写一次讲稿教案。在经过几年的探索、改进后,我主编了相应教材。该教材一问世,便得到教育部工科和理科两个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的高度评价,1999年被荣幸地推荐作为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受到同行的青睐。

近年来,我按照教育部抓质量工程的要求和精品课程的标准,对原来取得的教学成果和教材成果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重新审视,组织课程组对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更深入的改革,尤其在立体化教材建设和网络课程建设方面做了较多工作,并按新的视点、新的眼光对原统编示范性教材进行了修订。新修订的《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第二版)》已被同时作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教指委”推荐教材出版。与此同时,我们还在多年系列课程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电子技术和电子设计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国内外教改动态,适时编写了、并正在陆续出版由《电工电子技术导论》、《集成数字电子技术》、《集成模拟电子技术》和《EDA技术与设计实践》4本书组成的电工电子类课程改革系列教材。

总之,教学改革、教学创新是高等学校和每个教师永恒的主题,只有不断地创新教学、与时俱进,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因此,作为一个称职的大学教师,除了应有教书育人的本领和为人师表的品质外,还必须具有敢为人先、一往无前的开拓创新精神和能力,成为有思想、勤实践、善总结的典范。我从教几十年来,如果说有什么经验体会的话,主要经验体会就在这里。

作者:邹逢兴

第二篇: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锻炼学生独立的逻辑思维能力才是现阶段教学的重点。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注重提高学生应试成绩的同时,也应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合适的方式方法,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得到综合发展。在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数学创新思维呢?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始于创新,又能促使人们进行新的创新,数学教师应将创新思维的训练寓于数学教学之中。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创新思维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的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更看重于发展学生智力。所谓智力,简单地说是掌握知识的能力,是一个人的各种心理能力的总和。它包括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其中占中心地位的是思维力。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农村学生学习比较死板,不灵活。例如:有的学生在解题时,缺乏智力活动的顺序性,不会步步深入思考,组织明确的解题步骤;有的缺乏思维的灵活性,只会死套法则公式或同类型题目的解法。很多学生处于练习、再练习这样一种刻板的状态。所以,我逐渐认识到掌握知识的关键在于“思”,在于智力活动的核心——思维活动。不仅掌握知识需要经过积极的思维活动,而且发展思维能力也只有在一系列的思维推理的活动中才有可能。俗话说:脑子越用越灵活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学生的思维机器开动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创新思维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病而提出来的,是促进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全面、主动发展的教育,并以创新实践为重点。素质教育的中心内容就是培养新世纪劳动者,人才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在严峻挑战和机遇面前,人要生存,适应社会的千变万化,必须具备有创造性人才所必要的基本素质。但是我国的基础教育,往往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离开了家长老师这根拐杖就不知道如何走自己的路,无法适应将来社会对人才选择的要求,这就迫切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在中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在课堂上,教师通常只按照教案进行授课,小学生随堂做笔记、吸收知识点,整个学习过程显得过于被动。在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小学生对教师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无法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因此,要想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就需要对这种教学模式作出调整,将教学的主体转变为学生,并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三、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如何激发小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呢?首先,教师要力求创设和谐的情境。要面带微笑给学生上课,尽量做到音量适度,语调抑扬顿挫,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不感到疲倦。在教学过程中用适当的幽默带给学生欢笑,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好数学。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各种直观教具,让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多种形式的操作过程,促使小学生的多种感官一起参加学习活动。

小学生一旦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就会进行主动思考,开展自主学习,并且对问题不断钻研。让学生因为对一门科目产生兴趣而展开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在过程中锻炼小学生的思维方式、逻辑能力,还将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

进行数学学科的学习,一方面是让学生掌握一门理论科学,为以后的应试做准备,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还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能得到更好发展。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让学生具备更加灵活、快捷的思维方式,不断在生活、工作中发挥作用,创造出辉煌的成绩,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断拓展创新思维在实际中的应用。教师可出题让学生提出不同的解题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挖掘创造潜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现代创造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仅仅是每个人所展现的形态、程度、质量不同而已。大量的思维研究成果也表明: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普通人和人才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问题是缺少一把打开这座神秘宫殿的钥匙。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创造热情,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的思路,保护学生的奇特想象,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大胆尝试,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求异思维。同时,课堂上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会,发挥他们潜在的创造才能,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不仅开发学习成绩优秀的和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创造力,而且还注意开发学习成绩差和陷入困境的学生的创造力,使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和挖掘,创造性灵感火花得到较多的撞击机会。

六、创新实践,回归日常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课堂并不是学习数学唯一的场所。新课标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不局限在课堂当中,要学会走出课堂,回归日常生活,到生活当中学会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这同样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途径。

总之,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指导,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的重难点、关键处,精心设计,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逐步掌握假设、迁移等思维方法,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途径。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努力,作为教师,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教学模式,构建教学情境,利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數学知识,培养创新能力。

作者:冯瑞娟

第三篇:“表达性心理成长”创新教学实践研究之创新教学实践

摘要:以《我的爸爸给我一座城堡》为范例进行了“表达性心理成长”创新教学实践。第一,选取和利用适合教育戏剧和一人一故事融入的教学素材。1.选取某些情节2.改编某些语言3.重新设计课题。第二,一人一故事范式和教育戏剧方式的使用。以热身活动做好教学铺垫,以开放式提问激发学生自我思考,流动塑像等元素融入教学呈现和诠释。第三,一人一故事范式和教育戏剧方式融入教学的思考和建议中,尤其指出不必打破现有教学的时间格局,让生动的教育技术元素在课堂中“生存” 。

关键词:教育戏剧;一人一故事

笔者作为《表达性心理成长实践研究》的课题负责人带着研究团队探索着一种新颖而生动的促进学生成长的表达范式,那就是“教育戏剧”与“一人一故事”元素融入心理成长课。所谓表达性心理成长,在这里是通过外在肢体的表达和学习体验,来促进内心世界的觉察和感悟。在这个方面,教育戏剧和一人一故事是当下很值得探索的宝贵领域,一些社会团体在做社工服务的时候充分发挥了这些范式的优势,在中小学心理课中,却还未被充分关注和积极研究,这两个很大的宝藏亟待挖掘。

一、选取和利用适合教育戏剧和一人一故事融入的教学素材

在选择教学素材的时候,我们很自然选择一些国外的绘本和故事,这个趋势一致向外,也没有什么值得抨击的,但我们为什么不能运用我们自己的素材呢?一些很少运用自己素材的老师使用的是古代的故事,我们为什么不能使用当下的呢?这一方面是因专门为心理成长而撰写的书籍,适合教育戏剧和一人一故事范式融入的不是很多,另一个方面,我们缺乏打破既定框架和惯性,去积极搜集和研究适切素材。本文中的案例故事素材为来自于来源于笔者撰写的《嘿,小孩儿》(化学工业出版社)心理成长书。此书中的所有故事适合以教育戏剧和一人故事的元素促进儿童的心理成长。

1.选取某些情节

在使用素材到教育戏剧课的时候,不是原文照搬,而是根据教学时间和课堂需要,在教师精读书的基础上,选取和扩大某些情节,把它们在课堂中灵活使用。

2.改编某些语言

心理成长小说的语言作为文本是直接服务读者阅读的,在进行融合教育戏剧和一人一故事元素教学的时候,将其中的一些书面语言要变作适合此课的口头言语。

3.重新设计课题

课题不是直接照搬心理成长小说的题目,而是教师根据教学的举要自己设计,课题对本课的教学是画龙点睛,是小太阳,一切都是围绕这该发生的。它不直白,也不要晦涩,尽量有些创意地表达。

二、一人一故事范式和教育戏剧方式的使用

笔者在亲身的教学实践中以《我的爸爸给我一座城堡》为题目,做了实践探索,其教学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接纳自己的出身,打破物质主义和功利世俗主义对逐渐长大学生心灵的污染。

(一)以热身活动做好教学铺垫

1.空间漫步

2.当下故事——我说你演

通过以上活动不仅为这种体验和分享型课堂铺垫基础,而且根据教学需要,促进学生自我接纳,直接融入别人的故事。

(二)以开放式提问激发学生自我思考

1. 你心目中的城堡是什么样子的?

2. 《我的爸爸给我一座城堡》让你想到了什么?

3.在华丽的城堡里长大的孩子,他们的快乐是什么呢?

把学生培养成为真实的主体意义上的人,随处要体现学生自己对生活的诠释和理解。教学不能是驾驭学生,而是引导学生。

(三)流动塑像

每个小组用流动塑像把对以上开放式话题的诠释表达出来。教育戏剧和一人一故事经常使用流动雕塑的范式,使得演员和观众都走入一个比真实更加真实的心理世界,不是在外部世界有理。这是教学带入的重要技术。

(四)故事棒

此处的故事棒,是教育戏剧重要的技术。老师是讲一个故事,有人隨机融入。这是全新的方式,不是我讲你听,而是我讲你演。还主要是描述情节,是铺陈,没有演员创造。在此主题教学中,我使用故事棒,多幕讲故事。

示例片段:在这里,我在充分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把故事变作了我的口语,选取了一些情节。随着笔者故事的口述,全体学生自觉融入了教师的舞台场地……

现在我要给大家说一个关于公主的故事,她是一个当下世界里的公主,不是遥远的古代和西方的公主。公主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里?

公主生活得快乐吗?公主平时都做什么?什么令公主开心?其实,这个所谓的公主是一个家庭不富裕的小女孩儿……

说明:要等我说完每句话,大家才能自由出来,到场地中用肢体表达角色的状态。没有上来的同学可以配合做生效。

叶小树从出生就一直居住在这个有些空敞、破旧的大院子里。院子有高高的黑色石头砌成的墙壁与外面隔绝着。那种黑色的石头,因为年久,长满青苔,之后被雨淋,然后又被太阳晒干……年复一年,经历了无数次的改造,终于永远失却了自己的颜色。

……

叶小树搬着一个小木凳坐下来,她刚清扫完整个大院子。地上的土似乎永远也被清扫不尽,但能看到土上没有杂草叶子和碎纸片,她的心情就好了起来。她突然发现,父亲刚才拎着的破麻袋,从破洞的地方露下了一个闪闪发光的东西。她拿着一看,不由惊叹一句:“哇塞,多好看的花瓶啊!”

那个花瓶有一些刻花,刻花的部分十分工艺,瓶身是暗色的底,看起来一点不俗气。小树摸着那些凸起的花纹,惊叹不已。那些人就这样随意丢掉了这种玩腻了的东西,他或她永远都不知道,他们随手丢掉的东西给这个院子深处的小女孩带来怎样的快乐。

她转身去墙角扒拉着一堆破烂东西,一会就扒拉出一个脏兮兮的布料制成的玫瑰花。她跑到水池那里,拧开水龙头,哗哗用水洗着那花。

……

小树使劲甩干花上的水珠。天啊,这是一朵多美的布艺花啊!她把花插到了刚才的那个花瓶里。她在院子里跑着,她把花瓶举着。

她转圈都找不到一个能安全放置花瓶的地方。窗台是旧木板制作的,早就变形了,放在那里是不安穩的——然而还能放在哪里呢?

小树忽然盯着院子里的一棵树,她把花放在了树上的一个恰好大小的凹进去的地方。顿时觉得这个院子不再寒酸,它似乎有着旧皇宫一般的色彩!

之后,组织学生跟身边的同学两人一组,复述故事棒说的故事。

(六)继续下一幕故事并做“yes and”游戏

1.故事棒分幕技术的运用

叶小树必须要讲述故事了。教室里弥散着一种迷蒙的光晕。老师的声音似乎飘摇着,它一会离孩子们很远,一会离孩子们很近。她说:“孩子们,讲讲你的亲人故事。我们这个月的主题不讲英雄了;讲讲你的家族和亲人,我再提示一下,我会家访的。” 教室里,老师在问:“叶小树,你爸爸在家吗?”老师特别想对小树家访,而且是赶上小树父母都在的时候。

叶小树觉得不知道如何讲自己的亲人,显然她对出身有自卑的。站在院子里,她的目光一直盯着那些爸爸收购来的大堆的尚未分类的东西。有各种包装过家具和物品的纸壳箱子,手袋,红木椅子,旧书,手环,纽扣,还有那些花……小树知道有些小玩意不是爸爸收购来的,是爸爸捡来的,这些手环、小花都不可以再次卖钱,都是爸爸随手放在这里的,给自己的。

她突然觉得自己像一个公主一样,被自己的家珍爱着!

……

在教室里,她突然说:我爸爸在城堡工作,他给我一个城堡!

那里有很多好玩的东西。我爸爸会把它们带给我……”

“哇塞!”大家无比惊叹……。她感觉教室里同学们的唏嘘声。

2.Yes and技术的运用

这是一人一故事的技术方式,就是2个人一组,接纳对方的说法,并且发展当下。

一个人扮演叶小树,她向老师和同学们讲述自己家的故事。她讲得和实际不相符合,充满幻想,但是对方随着她的思维在接纳和发展……

(七)继续故事棒分幕并运用四元素技术

1.故事棒继续典型情境

她在月光下,在这个空荡荡的院子里,必须做点什么。

她从各个角落找到了爸爸曾给自己收废品的时候带回来的小玩意,堆在院子里一个干净的沙堆上。

一些一些老积木堆在沙堆上,那就算是城堡了。一些褪色的小旗帜,插在沙堆上,沙堆立刻变得生动起来。还有一辆不能再开动的电动火车,红色的车厢,闪着迷人的光芒,它在沙丘里的铁轨上闪烁。

这个时候,爸爸推开门,走到院子里。他从麻袋里拿出一些塑料玩具树。那些树,有些破旧,在月光下,却是带着另外一般故事的韵味。

妈妈也推门走出来,她从墙角的柜子底下拽出一只灰色的玩具狮子,她说:“这是公主的狮子,非常威武!”

小树把一个黄色衣服的长发玩偶摆到狮子身上。妈妈忽然用一个破旧的红色油纸伞,搭建在城堡上面,天啊,月光下的城堡闪烁着熠熠光辉。

爸爸、妈妈帮着小树搭建完城堡,他们就地坐下来。

当然,小树诚实地告诉了大家这个海是具有象征的意义。

小树忽然把大大的麻袋包裹在教室里抖开。她在讲台侧面的空地上,给大家搭建一个城堡。她告诉大家,每一个小物件都是爸爸在劳碌的时候,给自己带回家来的。她一边搭建着,一边给大家讲那些小物件的来历和象征……

她的每句话都是从心里流淌出来的,教室里静悄悄的,没有人插话,或者打破她给大家展示爸爸带给自己的城堡。

老师把城堡拍成了照片,在教室后面的展示栏里,照片散发着温暖的光芒。

2.运用一人一故事的四元素范式

所谓四元素就是是用音乐、形体、装置(布和椅子)、诗歌四种形式呈现内心强烈的感受和无明显剧情但极具情绪张力的故事。诗人上椅子即兴念诗,每个小组用四元素来呈现小树在教室中的情景,使得同学们深深感受到无论是如何的家庭出身,都是美好的。接纳的主题到此足以深深植入儿童内心。

(八)肺腑之言【或“我记得”、“V型队”等】之方式使得结尾升华。

所谓的肺腑之言可以有很多的设计,例如:一种可以是,你想对小女孩说什么?另外一种可以是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

还可以使用“我记得”方式,使得学生们回想教学中发生的最让自己感动的那情境,表达出来。

我也使用过V的范式,只是我把它改造了,一个学生在前面,做出幸福的各种姿态,其他同学按照V的方式,如影随形,整个教室的教学进入感人的场景……

三、一人一故事范式和教育戏剧方式融入教学的思考和建议

把一人一故事范式和教育戏剧方式融入教学是一种创新探索,没有很多的经验可资借鉴,笔者在尝试的时候,有如下思考和建议。

1.充分相信学生

当教育戏剧和一人一故事范式融入教学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相信学生。他们的表达能力、感悟能力往往超出教师的想象,而且我们从学生们的身上会发现新的智慧,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

2.灵活使用前沿的心理成长技术

很多人都持有一种观念,一人一故事范式和教育戏剧必须要经过长期的培训和演练,而各种机构不菲的价格和连续的培训,使得忙碌的教师只能视而不见这种资源。笔者在培训中把一人一故事范式和教育戏剧理念和方式带给老师们,老师们在继续教育中学习了这些全新的东西,在实践岗位上继续发展这些东西,这是可行的。

3.不必打破现有教学的时间格局,让生动的教育技术元素在课堂中“生存”下来

我们的教学时间是45分钟,给教育戏剧和一人一故事的实施表面上带来了门槛。但是,我们可以提取其中的元素,而不是整体移植一套模式,元素是可以分解的,但蕴含的丰富灵动的体验精神不减少,元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它使得现有的教学课堂里,教育戏剧和一人一故事能深深扎根。

“教育戏剧”和“一人一故事”是表达性心理成长的生动范式。遗憾的是它们徘徊在教室之外,或者只是在个别老师的教育教学中,它们小心翼翼进入。笔者在课题研究中,努力进行了实践探索,期望这样的范式能以元素的形式被应用在教学中,使得它们在我们的学生成长中或者宝贵的“一席之地”。

作者:张群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战略战术论文范文下一篇:民俗艺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