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阵地建设党建论文

2022-04-25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网络阵地建设党建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要求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要重视网络阵地的建设,占领网络阵地,提高工作水平,发挥党建工作的作用。

网络阵地建设党建论文 篇1:

贫困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平台建设研究

[摘 要]贫困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平台建设是推进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贫困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建设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有限的教育资源与分配机制不平衡导致贫困地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软硬件设施建设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构成各要素建设水平良莠不齐且总体偏弱,只有通过强化投入、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等方式,采取科学的针对性措施,才能有效提高贫困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平台建设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贫困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建设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创新教育服务业态,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新型教育服务监管制度。推进教育治理方式变革,加快形成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与监测体系,推进管理精准化和决策科学化。”[1]随着互联网信息功能的强化和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变化,“一方面,多样的网络新媒体激发并满足着他们衣食住行等多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社会大众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也空前提高”[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既需要软件,也需要硬件。软件包括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数量与质量、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网站、APP 开发与使用等方面。硬件包括教室、实践基地、网络建设、设备等方面”[3]。当前贫困地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建设面临很多突出问题,资金、项目、人才缺乏等成为制约贫困地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的重要原因。

一、有限的教育资源与分配机制不平衡导致贫困地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软硬件设施建设参差不齐

贫困地区高校由于地方政府财政紧张,高校获得的资金、设备、项目的支持力度较弱,加之高校获取资源渠道少,导致高校网络软硬件设施设备建设缓慢,有的地方大大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有限的资源供给条件下,由于教育资源分配机制不平衡,贫困地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硬件设施建设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现状就是参差不齐。从云南省域范圍内来看,有的学校硬件设施比较好,能更好地满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这些学校主要是地处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州和一些先升为本科的院校。这类学校因为省市地方支持力度较大,在资金投入、项目支持等方面有更大优势,加上长期积累的硬件资源比较丰富,在地州高校中优势比较明显。有的学校硬件设施较差,学校网络时断时续、网速缓慢,学校机房陈旧、电脑破旧,甚至有的学校没有学校机房可供学生上网,学生宿舍网络不通,加上学校周围没有学生上网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无疑将学生与现代网络社会进行了隔绝,从某种程度上剥夺了学生与现代文明社会接触的权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条件显然非常薄弱。研究者通过对深度贫困地区的X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软硬件建设进行调研,发现了以下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所调研的X高校的网络硬件设施的建设情况问题比较突出,认为能完全满足学生需求的只占了3.8%,认为基本能满足的占28.9%,认为只能部分满足的占36.5%,认为不能满足的占了30.8%。这组数据显示学校的网络硬件设施与学生的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贫困地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硬件基础还比较薄弱,需要加大支持力度和建设力度。表2是课题组对X高校网站网速和稳定性的调查情况。

表2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学校校园网网速和稳定性基本认可,但认为校园网非常好和好的比例只占23.9%,认为不好的只占16.4%,中间值占了很大的比重,这说明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但较大的中间值说明学校网络的稳定性和网速并不能完全让学生满意,或只是能满足学生的基本上网需求。

贫困地区高校硬件设施参差不齐现象的出现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先发展起来的学校历史条件比较好,领导重视、资金充足、项目争取率高,硬件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研究发现,这些学校的发展速度还在加快,有继续拉开与其他落后学校差距的趋势。硬件较落后的学校因为历史欠账较大,如若领导再不重视,资金投入不能呈正向发展,这部分学校网络设施建设必然出现“弱者恒弱”的局面。

研究中发现,很多学校提出了智慧校园建设,有的学校还做了比较系统的方案设计,希望将学校的各种功能通过网络形式整合起来,实现信息沟通、加工、利用的便利性和整体性,覆盖学校层各职能部门、教师和学生群体,让教学、管理和服务的网络化功能彰显出来,这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设想,如能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的建设也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软件建设方面涉及面更广,包括网页的设计与内容的充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网络思想政治软件、APP等的吸引力和功能发挥等。软件方面表现出来的结果更为突出,贫困地区高校人才引进难留不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建设水平较低、APP开发能力较弱、新技术利用能力差等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全面处于低水平状态,更为严重的是要补上软件建设这一课,比硬件建设更加艰难。

二、贫困地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构成各要素建设水平良莠不齐且总体偏弱

贫困地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主要包括校园门户网、学校BBS、贴吧、微信、微博、QQ群、电子邮箱等,常用的有校园门户网站、百度贴吧、微信和QQ群等。门户网站是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官方平台,代表官方发声,内容包含了学校历史、机构设置、学校党务政务要事、学校新闻信息、通知通告、教学科研信息、招生就业信息和各类服务性信息。网站上都设有二级学院(系)的子网站,可供二级学院(系)发布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内容结构也基本和一级门户网站上设置的栏目内容类似,各学校的门户网站风格相差不大,只在导航功能设置、语言使用、色差变化等方面有所差异,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经过研究者浏览和对比分析,发现很多学校的门户网站存在栏目设计呆板、语言生硬、内容单调、服务功能较差、交互性几乎断绝等问题,还有的学校网站部分栏目内容长期没有更新,特别在二级学院子网站上更为突出,大量“僵尸栏目”存在,对学生的吸引力也非常低。除了校园网,贫困地区高校常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还有百度贴吧、微信和QQ群,这三个平台的建设更加良莠不齐,有的学校非常重视,定期组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到网上观察、统计和回答学生的各种思想问题,有的学校则顺其自然,对学生的问题看到就回一下,没看到也无人问津,这往往造成一些问题最后演变成一些负面信息到处传播。

总体来讲,贫困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平台基本都有建立,一些学校由于缺乏管理,让这些平台“杂草丛生”, 但也有一些学校花了精力、投入了力量进行维护,比如Y大学门户网站上的导航功能设计、语言使用等很有特色,一些最新的网络语言(比如:精彩讲座!约吗?)时常会出现在学校门户网站首页上,且以大标题显示在醒目位置,更能吸引学生。

三、贫困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平台建设要坚持强化投入、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的路径与对策

贫困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因时而生,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下,应顺势而为,要针对基础设施薄弱、队伍配备和建设偏弱、管理体制机制落后、可利用资源匮乏等情况对症下药,精准施策。

(一)加强贫困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平台建设投入,确保基础设施设备能满足开展工作需要

贫困地区高校资金获得渠道狭窄、资金量少,一般情况下,学生人数在1万人左右的学校每年获得的常规经费有1~2亿元,而发达地区和前端高校有的每年获得的常规经费达几百亿元或几十亿元不等,远远高于贫困地区高校的资金来源,这导致贫困地区高校投入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平台建设的资金捉襟见肘。为切实加强贫困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建设,增强贫困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和效果,必须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建设力度、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设备建设,一是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应启动专项资金和项目扶持,二是贫困地区高校应积极申报中央、省市县的专项项目,三是贫困地区高校应积极整合自有资金,加强思想政治“网络阵地”建设投入。

(二)加强贫困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平台工作队伍建设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的阻碍越来越大,对其传统工作观念变革的要求越来越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历史责任越来越沉重,如何在网络舆论的黑暗方格里探寻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生存发展之道,仍然需要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与担当”[4]。贫困地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面临着更大挑战,存在整体素质不高、成长机制未立、工资待遇偏低、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又懂网络技术的“双能”人才缺乏等困境,为进一步加强贫困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平台工作队伍建设,应启动“贫困地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育工程”:一是加强学校内部人才培养;二是给予人才政策制度供给,比如适当放宽贫困地区高校专项人才招考制度,不能一刀切,因为贫困地区人才吸引能力较弱,很多时候会出现难以“引凤筑巢”的情况;三是上级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和高校应形成多方人才引进关联方,从资金保障、机制体制等方面提供支撑和保障;四是建立贫困地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成长机制,包括学历提升、工资待遇、职务职称晋升等人才成长机制。

(三)理顺贫困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平台管理体制机制

贫困地区高校。教育“网络阵地”平台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这与贫困地区高校的“网络阵地”平台管理水平有着重要关系。“高校应当构建好党和行政的组织系统组成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逐步形成党、政协同,职能部门相互协作的机制”[5]。理顺管理体制机制有利于提高贫困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平台发展水平。一是要建立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领导架构体系,实行党政一把手的“双组长”领导机制,以学校党政办、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教育处、网络信息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各二级学院和相关部门为主要成员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架构,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职责,形成工作合力。二是要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平台发展任务和指标体系分解,责任到人,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三是实施负面清单挂账销账制度,以问题导向为指导不断创新问题解决机制。四是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考核内容应从平台建设质量、受众吸引力、问题解决力、宣传动员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机制应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互结合的方式,既要有上级部门、学校领导和专家学者的考核分值,也要有社会、学生和一线教师的考核分值;考核标准上要坚持有的放矢、科学设定和导向功能原则,比如根据贫困地区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络阵地”平台建设发展阶段,划分初步建设阶段、提升阶段、完善阶段、高质量发展阶段等不同阶段,设定每个阶段的相应考核指标体系,初步阶段应注重基础设施建设考核,提升和完善阶段应注重内涵发展考核,高质量发展阶段应注重创新发展考核等,更应该因时因势而定。

(四)推进贫困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平台建设所需资源整合共享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2019年工作要点》提出:“进一步推动网络平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不断丰富网络文化产品供给”“持续推动省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建设,统筹各地各高校网络文化资源普及与共享。推动高校思政网、易班网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国深度共建等”[6]。贫困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平台建设要加强资源共享开发利用,“认真思考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及其书籍、教学、教育基地等诸多要素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资源的开发和使用过程中明显地出现了有限、稀缺等特征。通过相应网络技术的支撑,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的共享性和丰富性,能够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7]。所以,贫困地区高校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共享可从校内外两个角度来考量。校内资源整合重点要做到:一是充分整合师资力量,特别是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网络信息技术教师相整合,让有助于网络思想政治平台建设的师资力量应进必进,形成人力大投入和大作战格局;二是充分整合关联学科,建成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库;三是整合技术手段打造强大思想政治教育支撑体系;四是整合隐性和显性教育资源,构建强大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校外资源整合重点要做到:一是整合高校之间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形成以强带弱、以高带低、互助互促、全面进步的校际资源共享体系;二是整合高校与社会之间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形成信息互用、信息一致、同向发力的校社资源共享体系;三是充分发挥教育主管部门资源优势,打造共享平台,形成弥补整合体系。

四、结语

贫困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平台建设涉及面广,存在问题突出,只有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加大资金和项目投入,强化队伍建设,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整合资源,才能有效推进贫困地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贫困地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难度很大、肩负的责任重大,应该充分发挥当前国家治国理政积累下来的创新治理模式。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02-23)[2019-05-26].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902/t20190223_370857.html.

[2] 夏守信,韩君华.网络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应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3):62.

[3] 许成坤.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5):143.

[4] 秦学超,秦晓波.新时代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整治网络谣言的路径探微[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8):92.

[5] 谢金迪.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5):129.

[6]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2019年工作要点[EB/OL].(2019-03-27)[2019-05-26].http://www.moe.gov.cn/s78/A12/A12_gggs/s8473/201903/t20190327_375585.html.

[7] 刘金红.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优化与整合[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89.

[责任编辑:钟 岚]

作者:崔华勇

网络阵地建设党建论文 篇2:

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党建网络阵地研究

[摘           要]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要求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要重视网络阵地的建设,占领网络阵地,提高工作水平,发挥党建工作的作用。从新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建设网络阵地的重要性出发,讨论现阶段党建工作的现状和新媒体时代下党建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建设网络阵地的“三部曲”理论,为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思路。

[关    键   词]  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党建工作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手机等移动通讯设的普及,使人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截至2018年底,我国网络用户的数量达8.29亿,其中通过手机接入网络的用户比例高达98.6%,20~29岁年龄段的网络用户比例为29.9%。由此可见,新媒体作为一种传播范围极大的流行趋势,高职院校的在校生受其影响巨大。因此,在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中,必须要准确把握时代发展,利用好新媒体技术,才能占领网络阵地,更好地促进党建工作的发展。

一、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网络阵地建设的重要性

(一)建设高职院校网络阵地是新媒体时代下符合政策要求的应有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针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坚持营造清风正气的网络空间,强调要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网络阵地这一信息传播的制高点。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中,要求各级党委应当“努力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建设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平台”。

在高职校党建工作中,应当积极响应和落实国家的指导意见和方针政策,加强新媒体新技術的运用,积极建设网络阵地,利用新媒体技术让网络阵地发挥引导和传播作用。这既是高职院校中党建工作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主体责任,也是推进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

(二)建设高职院校网络阵地是新媒体时代下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经之路

党建工作在高职院校中一直处于核心和基础地位,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发展乃至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都产生重要影响。在此之前,一批又一批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者利用传统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在网络自媒体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党建工作者必须改进和创新网络阵地建设的方法,做到因时而为、顺势而变,主动占领新媒体网络阵地,才能够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强文化传播,使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取得实质性效果。

二、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及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培养和吸收党内新成员方面,党建工作者需要在团员青年中培养优秀分子,作为党的培养对象。把优秀的青年教职工和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为党的事业培养接班人。(2)在对党员的教育方面,密切关注党员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时时开展党性教育,引领党员群体不断进步。(3)对高职院校内的各个支部进行管理和建设。

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者在长期的党建实践中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为国家和党的各项事业输送了大批思想和技术方面都极为优秀的人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传统的党建工作方法逐渐显露出了一些不足和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播方式过于单一

在目前的党建工作中,一般会组织和安排专门的时间,以讲座和系统授课的方式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然而,除此之外的其他时间里,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很少有机会进行学习。另外,受限于时间、地点等客观因素,即使社会上有更好的学习资源,高职院校内的党员群体也难以接触。党课、讲座等传统的传播教育方式形式过于单一,无法引起青年人的兴趣,也会使部分党员群体参与的积极性降低。这都会让党建工作中的传播和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2.受众对象较为狭窄

当前的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主要针对的受众对象是党员和有意向加入党组织的群体。一般情况下,在新生入学之后会有部分学生向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学校会择优推荐部分学生参加党课和讲座进行学习。这种方式一方面能够保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但另一方面也排除了部分有更大进步空间的积极分子。这样的方式无异于将学生分为要求进步的学生和普通学生两个群体,党建的教育和引导工作只能覆盖到被推优的这一部分学生,而大量的普通学生没有机会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受众对象的狭窄,党建工作无法发挥更充分的作用。

3.工作流程较为模糊

党建工作中的各项指导意见和工作流程对党建工作者来说,都是日常工作必须熟悉掌握的。但是对党建工作的受众对象而言,还存在认识上的模糊性。青年学生很多情况下只是被动接收任务,何时接收党课教育,何时写汇报、写心得,对其中流程和关系都不甚明了,对“三公开”“三公示”“一答辩”的规范也缺乏思考和认识。这无疑会对党建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产生不良影响。

(二)网络阵地建设现状

在新媒体潮流下,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也陆续开始网络阵地的建设,不少高职院校都有相应的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等。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传播的及时性和高度的交互性。接受者和传播者能够实现双向互动,接受者也可以变成传播者,利用新媒体发表自己的观点。另外,新媒体的传播方法更为多样,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丰富多彩的内容更容易引起接受者的兴趣。但是由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传播方式差距大,在高职院校党建网络阵地建设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1.网络阵地流于形式

有些高职院校虽然搭建了党建工作的门户网站,但是内容和形式仍然延续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仅将原本发表在传统媒体上的内容原样照搬到新媒体平台上,党建工作徒有新媒体的外表而没有实质性改变,新媒体技术没有充分被运用到网络阵地建设中。

2.对网络阵地缺乏监管,缺少对舆论的引导和把控

新媒体的特点之一就是“人人都是传播者”,任何观点都有可能在新媒体平台上发酵和传播。一些高职院校在利用新媒体技术搭建网络平台之后,缺乏事后的监管。负面的舆论不及时加以控制,反而让谣言先行占领了网络阵地,很可能造成极其危险的后果。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在新媒体时代下需要大力建设网络阵地才能更好地促进党建工作的发展。但是在实践中,还需要更加全面地思考如何利用好新媒体技术,控制新媒体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让党建工作和新媒体得以更好融合。

三、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党建网络阵地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要更好地利用新媒体技术做好高职院校网络平台的搭建,必须充分理解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网建阵地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而更好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提高网络阵地的建设水平,为党建工作带来更大的发展。

(一)新媒体使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

在新媒体时代下,各种各样的思想都可以得到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使现代社会特别是青年群体中,各种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这给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加强思想引领、构建价值观念带来了新的挑战。

高职院校的学生社会阅历浅,思想单纯,很容易被社会负面思想所误导。在网络阵地中,这些青年学生从各自不成熟的立场出发,在各种思想的冲击下可能会发表偏激的言论,使网络阵地反而成为负面言论的集散地。在各种思想斗争激烈的网络环境中,如果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者应对不力,很容易造成青年学生的思想混乱。因此,必须顺应新媒体的发展要求,创新党建工作,弘扬正能量,增强网络阵地的积极引导作用。

(二)新媒体对互动的要求提高

新媒体技术的丰富性和多样化对党建工作形式推陈出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建工作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工作范围需要向网络社会中延伸,工作方式也需要由原先的单向传播发展到传播与接收相结合的新阶段。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如果仍然停留在传统领域,忽略网络空间,一味地向党员群体灌输理论,而缺乏倾听和沟通,工作的效果必然会受到严重限制。

新媒体的交互性要求党建工作者更加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做好交流和反馈工作,让党建活动突破物理空间限制,扩大党组织活动的辐射范围。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网络阵地的针对性、时效性。

(三)新媒体对技术要求更高

新媒体技术高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理念一方面能够带来更好的宣传和教育效果,另一方面对党建工作者的学习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党建工作者不能故步自封,需要不断学习,在掌握最新技术的前提下,还需要积极思考如何将新技术运用到工作中来,有效提升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党建工作者必须自觉运用各种现代化技术,以新媒体信息化提升高职院校网络阵地科学化建设,整合各类党建资源,改进工作手段,推进工作部门办公自动化,实现党建工作的媒体信息化管理,降低工作成本。

四、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做好网络阵地建设“三部曲”

(一)第一部:思想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网络阵地中的指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宣传思想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党在理论创新方面不断推进,在传播和引领正确的价值观念、凝聚和强大民心人心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网络阵地的建设和作用发挥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在高职院校建设网络阵地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最为核心的要求。当今世界局势复杂,各种势力企图利用网络营造对己有利声势,网络上存在的各种错误思潮都会对青年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新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建设网络阵地需要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作为网络阵地的思想教育基础,切实实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通过新媒体网络向青年学生广泛传播。

(二)第二部:平台搭建,利用新媒体技术建设高效平台

一个高效便利、功能完善的网络平台是党建工作发挥作用的保障,也是建设网络阵地的技术基础。高职院校要重视网络平台的搭建,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形成多渠道、全方位的党建网络平台。

1.彻底解决技术方面的难题

党建工作者可以通过自身的学习或者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的方式,解决网络平台搭建中因为技术问题而导致的功能不全、交互性差、用户体验不佳等可能会导致网络平台利用率不高的问题。良好的用户体验是建设网络阵地的技术基础,完善的网络平台能够让党建工作更加高效地开展,也能够让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众更加流畅地接收教育,青年学生在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之后会愿意主动接受正向的引导和观点,形成党建工作的良性循环。

2.运用各种新媒体传播途径,形成网络阵地完整体系

目前新媒体传播途径越来越多样化,除了即时通讯类的QQ、微信等平台之外,还有用于观点展示和交流的微博和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等。党建工作在建设网络平台时,要将主流思想和价值观尽量多地渗透到各个新媒体平台上,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传播途径,并且要学习和掌握不同平台中的话语特点,打造全方位、全角度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让党建工作真正实现全面覆盖,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党建工作的作用。

3.加强网络阵地的交流,掌握思想动态

党建工作者在建设网络阵地时,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互动性强的优势,鼓励和引导学生发表正面观点,不能堵塞交流的通道。这样一方面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将负面思想及时遏制,让积极正面的言论占领网络阵地,给学生以正向的引导。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交流拉近与受众的距离,让青年学生更乐于接受教育和引导。例如,2012年江苏高效辅导员年度人物——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學校辅导员朱以财,利用自己的微博与学生沟通,发布了2600条微博,获得了两万余条留言,90多万次浏览,让学生在情感的沟通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三)第三部:内容创新,高质量内容是网络阵地发挥优势的保障

由于新媒体传播的及时性、互动性等特点,新媒体时代下对网络阵地的内容和表达方式的要求与传统媒体也有很大差别。因此,在建设网络阵地时不能将传统的党建工作内容照搬到新媒体平台上,而应该提高内容的质量,通过高质量、新形式的传播内容吸引更多的受众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网络阵地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在新媒体形势下,僵化死板的内容根本没有广泛传播的机会,要创造更加贴合实际、贴近生活的教育内容。在内容的讲述形式上也要进行精心编撰,用更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要转变以往传统的纯理论灌输的教育方式,用更生动的实例、更活泼的语言扩大党建工作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五、结语

在高职院校中,党建工作对青年学生特别是青年党员群体发挥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者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者积极学习,充分思考。在学习和思考的基础上寻求利用新媒体所具备的优势和资源转变工作模式的方法。另外,在我国的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中,需要全力构建和打造网络平台,让正能量、先进性的思想和观点占领网络阵地,从根本上促进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大荣.新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5(3):28.

[2]王平勋,杨海莹,杨帆.新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26):56.

[3]李景龙.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创新分析[J].科教文汇,2015(32):35.

[4]叶静伊.新媒体与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J].党政论坛,2017(5):6.

[5]卢允伟,邵梁,程杰.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26):15-16.

◎编辑 赵瑞峰

作者:胡钟喆

网络阵地建设党建论文 篇3:

安徽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危”与“机”

【摘 要】通过登录安徽各高校校园网站和调查发现,安徽高校网络文化建设面临着忽视师生关注度和吸引力,缺乏群众基础,教学、文化、服务功能发挥不足,网络浏览量不大等一些困难与威胁。安徽高校重视网络文化建设,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规章制度逐步健全,新媒体平台建设成效显著,这些积累的宝贵经验也蕴含着新的机遇。

【关键词】网络文化;高校;校园文化;新媒体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以互联网和手机为载体,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新技术,传播思想、文化、国情、社情和民情,表达观点,宣泄情绪,是校园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自党的十七大以来,安徽正在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意义重大。[1]作为知识份子聚集和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高校,忽视网络文化建设,放松网络文化管理就有可能丧失对国家政权、经济命脉、传统文化和社会舆论的主导权,后果不堪设想。2000年,胡锦涛同志在共青团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上讲话时就曾强调:“特别要认真研究互联网对青年带来的影响,努力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打好网上宣传教育的主动仗。”2010年1月23日,他又就互联网建设和管理提出了“五项要求”,提出:“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一、研究的方法

在开展调查之前,笔者进行以下三项研究假设:1.安徽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领导机构相对完善;2.安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现状未能完全满足当代大学生群体成长的主观需要;3.新媒体平台建设成为安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新课题。

笔者通过登录安徽各高校校园网站进行访问调查,并对安徽省10所高校进行走访调研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其中选取有效样本为767份,男性398人,女性369人。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二、研究的主要发现

(一)安徽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之“危”

校园网络占领着高校信息传播的主渠道,而安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仍面临一些困难与威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忽视师生关注度和吸引力,缺乏群众基础,教学、文化、服务功能发挥不足,网络浏览量不大,已经成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第二,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具有独立性、开放性等鲜明性特点,良莠不齐、繁杂传播的网络信息会给大学生的造成严重冲击,甚至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第三,网上网下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初步形成,但影响力和实效性有待增强。第四,校园网优秀文化产品缺乏,供给能力不足,缺乏个性化、特色化、多元化的网络信息服务,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要求还有距离。第五,错综复杂的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较大,而高校的网络应对与疏导机制尚不够成熟完善,处理不当就容易触发“蝴蝶效应”,使校园突发事件中的矛盾不断蔓延、升级,影响校园和谐稳定。

(二)安徽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之“机”

安徽高校重视网络文化建设,积累的宝贵经验也蕴含着新的机遇,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近年来,安徽各高校在信息化投资方面基本保持平稳增加,千兆主干宽带已成为校园网主流,接入校园网的计算机数量已达到相当规模;校园网站建设成绩突出,校园网络公共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平台建设初具规模。全省教育系统电子政务专网已建成了专用网络应用系统,形成了连通省市县三级和所有高校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

第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规章制度逐步健全。近年来,从国家有关部门到安徽各高校都在网络规范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2004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2006年全国高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会议召开,2007年年初胡锦涛同志发表“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重要讲话。安徽各高校陆续建立健全了网络文化建设组织领导机制、校园网络舆情研判机制、应急处置机制、安全保护机制、网络监管机制等工作机制,明确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部门、工作职责和制度,许多学校和二级学院都建立了承担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工作的专兼职人员队伍。比如:安徽理工大学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试行)》、《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安徽理工大学校内优秀网站评比办法》、《安徽理工大学共青团组织微博使用与管理办法(试行)》等规章制度。

第三,新媒体平台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新媒体快速兴起,安徽各高校大力开发校园网络文化产品,丰富内容供应,形成了以“红色网站”为旗帜,以学术、新闻、服务类校园网站为主体,以BBS、QQ群、博客、微博等网络互动新媒体平台为补充的网络文化阵地。比如:安徽师范大学拥有近10万注册用户的蓝天BBS、总浏览量超过400万人次的“中国辅导员网”以及深受大学生喜爱、获得“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二等奖”的“丙辉漫谈”栏目。安徽理工大学建成了以新闻网、就业网、网上党校、网上团校、教学资源网为主的一批网络文化传播平台,以促进新生、家长、校友、师生交流沟通的共青团组织微博、QQ群、飞信群为补充的一批新媒体渠道,以及网络精品课程、电子图书资料资源、心理健康咨询、创业教育频道等一批特色鲜明、在师生中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特色栏目。安徽大学建设的“安青在线”网站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实现了精品校园文化的不断传承、延续和发展,两次被评选为“全国高校百佳网站”。安徽工程大学全校13个学院党委、党总支建成开通“红色博客”,集理论性、教育性、知识性、互动性为一体,根据时代特色和网络语言特点选登优秀博文,为广大党员提供了学习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平均阅读数在3000次以上,增强了网络党建与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效性。

三、结语

事实证明,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之中,要想将安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好,就必须深入研究其发展规律,掌握其发展趋势,才能变被动为主动。结合时代发展的新形势和学生学习成长的新需求,利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推动校园网络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的创新,不断丰富校园网络文化产品,打造具有校园特色的网络文化品牌,是繁荣发展校园网络文化的关键所在。[2]今后,安徽高校应认真贯彻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发挥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安徽网络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组.安徽网络文化建设研究[J].江淮论坛,2010(1):182-188.

[2]李卫红.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开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新局面.思想理论教育导刊[J].2008(1):4-1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专项课题“安徽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危’与‘机’”(项目批准号:皖思政会函[2012]2号)和2012年度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微博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项目编号:SK2012B14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彭晶(1982—),男,安徽亳州人,硕士,安徽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彭晶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美术活动幼儿教育论文下一篇:色彩心理美术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