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论文

2022-04-19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论文 篇1: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与优化研究

摘 要: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的目标是打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可让学生在指定教学氛围中学习初中物理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及核心素养。因此,在课程优化创新中,教师应注意设立平等、和谐的沟通交流环境,打造有效的教学空间,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于此,就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及优化方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优化

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开发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学科观念意识、科学研究思维及学科责任,以此实现物理教学的创新。但是,传统物理教学侧重点是物理学科理论,可能会限制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当做好物理课堂的优化设计工作,围绕学生思维养成方式安排教学实践方式,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类物理问题的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构建和谐的物理学科课堂

培养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在此过程中展开联想、思想、探究与分析,有利于解决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难题。因此,教师应当创建各类物理探究问题,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展开联想分析,有利于消除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不利影响。另外,探究问题呈现中,教师也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意识,可让学生在发现问题的同时形成全面、综合的学科意识。例如,在讲述“声音”方面的内容时,首先教师应当做好教学设计,指导学生观看声音的传播路径及传播步骤,让学生细致感受声音产生以及空旷地区发生的回声现象。不少学生想到电影院也是相对空旷的,但是此时为什么没有回声?针对学生所提及的问题,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电影院的构造,说明IMAX、杜比音效的音色特色,说明电影院四周所使用的吸声板,展示该材料可将内部空间的声音进行吸收,促使学生明白回声的特征。待完成某一具体案例的讲解后,教师还可说明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包括如声呐、电子彩超等装置,可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情境元素进行思考研究,进而扩充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1]。总之,教师可在课堂中提出各类探究性问题,要求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联想、分析,并逐渐形成探究疑问,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物理探究能力。

二、重视物理教学导入,凸显教学重点

教学导入是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环节,所以教师应选择科学的学科导入实践方式,打造高效的教学氛围。其中,每堂物理课开始前,学生的思维还相对不活跃,故教师应选用科学的教学思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及想象能力,可让学生在短暂的学习体验中快速进入状态。例如,在“浮力”知识点教学导入中,教师可选用以下导入方式:①播放潜水艇上浮和下沉的状态,让学生观察潜水艇体积的变化规律。②播放金属块放入温水、盐水中的情境,体现出金属块在水中的位置。在此期间,学生定会有诸多探究疑问,比如,为什么潜水艇上浮期间,体积会逐渐减少,此时浮力和潜水艇自身重力有什么变化?其中,教师可引出“阿基米德原理”这一知识点,可让学生从排水、储水的角度思考物理学科方面的问题。当完成教学引导后,教师可要求学生说明自己在学习中所收获的成果,并说出自己在生活中的经历,可为物理学科的后续教学提供有效建议。譬如某位学生说出“救生衣和游泳圈都是用塑料或者泡沫合成的,這些物体通常都很轻,足以支撑得起人的质量,可能这就是人体有浮力的原因”,当学生提出这一问题后,教师可不急于解决该问题,可从浮力产生、浮力特点、浮力性质等角度说明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能让学生结合课前的视频和提问展开充分的思维与联想,也能让学生产生探究欲望和物理学习兴趣。

三、确立教学方向,融入学科巩固练习

高效化初中物理课堂设计中,教师应当调研学生的认知、智力、思考、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素养,要求学生围绕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巩固练习,能帮助学生在体验中形成全面发展的意识。其中,教师应融入创新化的教学思路,切不可仅阐述课本理论内容,反而会致使学生形成厌烦心理。例如,在“惯性定律”这一知识点教学目标确立中,教师可说明力与惯性之间的联系,要求学生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提出关于该问题的猜想方法,围绕这个问题展开分析和实验论证,最后再指导学生对惯性的影响条件进行分析[2]。此时,教师可根据本课的重点提出猜想问题,要求学生根据问题理论进行思考研究。譬如“桥梁上有一辆以车速65km/h行驶的面包车,假如此时汽车所受到的外力同一时刻突然消失,汽车会发生什么?”在这一巩固练习的探讨中,学生需要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影响条件,如题中汽车可能会出现三种状态:①立即停止;②减速后停止;③始终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分析中,学生发现物体在失去外力前仍然是运动的,一旦外力消失,汽车不可能立即停下来,而其中汽车仍然是有自身重力的,所以汽车还是会受到力的影响,最后得到只有③是正确的。总之,教师应在课堂中讲述经典的例题和探究题型,指导学生在学习、作业中发现物理知识点的理解思路,有利于解决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教师应避免“题海战术”在课中和课后练习的渗透,具体应采用精练、精讲、少做的形式,要求学生反复思考同一类别题型的考查方向及考查思路,进而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课堂优化设计中,教师应当设立特色的、个性的、科学的教学氛围,指导学生切身融入学习体验中,从而激发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思考探究欲望,这对构建高效化的物理课堂教学氛围是有利的。

参考文献:

[1]邹中华.论初中物理教学中互动教学模式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6):104-105.

[2]冯永礼.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才智,2020(13):20.

作者简介:陈宝军(1972—),男,汉族,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陈庄镇人,本科,中级职称,研究方向:物理教学。

作者:陈宝军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论文 篇2:

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中,教师只会注重学生的基础能力,导致学生的潜在能力得不到开发,也导致学生在独立面对问题时,无法依靠自身的潜在能力解决问题,现在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尝试着开展支架式教学,并与初中物理课程相结合,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因为初中物理课程本身教育困难,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许许多多的独立面对问题的机会,比如物理课程之中的实验,教师需要通过支架式教学来构建一个能力支架,让学生的基础能力与潜在能力互相支撑,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支架式教学是非常适合初中物理课程的,因为初中物理课程中的知识点主要有实验产生,而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有一个科学的实验精神,还需要有足够强大的潜在能力,因为学生在课程中所掌握的知识点是有局限性的,学生稍微不注意就可能遗漏一些小的细微的知识点,而这些细微的知识点可能会导致整场实验的失败,教师需要让学生有足够强大的潜在能力,在面对实验失败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并依靠自己的潜在能力找到实验上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改正完成实验,促进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一、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科学分解学习任务

教师在开展自驾式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分解学习任务,因为支架式教学将学生的能力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是学生的潜在能力,另一部分是学生的基础能力,教师需要用一些较为基础较为简单的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而在学生面对一些较为困难的知识点时可以通过给予学生方向,并引导学生自发的进行探索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潜在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运动的描述”相关的知识点的时候,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来设定不同的学习任务,因为运动的描述其中涉及到质点和参照物两个方面的知识点,其中质点所描述的知识点是当一个物体相交于另一个物体足够小的时候,那个相对小的物体就可以看作一个质点,这其中的知识点较为基础,学生也可以更加轻松地理解,但学生对于参照物相关的知识点的理解较为困难,因此教师会引导学生进入操场之中,让学生三人一组以学生a学生B学生C为例,学生a以较慢的速度在前面跑,学生比较快的速度在后面跑,而学生系站在原地观看两人的运动,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参照物去判断对方的运动状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轻松地理解知识点。

二、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搭建学习支架

学习支架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分类,因为知识点的不同会促进学生不同能力的提升,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师在开展支架式教学的时候,也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到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并针对性的进行提升,当学生的潜在能力较强时,教师需要将重点放到学生基础能力的提升上,因为潜在能力的激发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支撑,而当学生基础能力较差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特定的方式来激发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能够对自己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知,也让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能够相信自己,爆发出更强的潜在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声音的特性”相关的知识点的时候,就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构建知识框架,因为学生对声音的了解较多学生在面对不同的声音时,也会有一些较为通俗的話语描述,比如有的声音比较尖锐,有的声音比较浑厚,但学生并不知道影响这些声音现象的因素是什么,教师可以针对这种情况来对学生进行一个分组,其中一部分代表通俗的描述方法,另一部分代表科学的描述方法,让学生依靠自己的想法去进行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会大幅度提升,学习框架的构建也会更加轻松。

三、借助支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需要尊重学生身上存在的差异,因此教师在开展支架式教学时,需要借助支架来提出问题,并引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因为每个学生的精力是大不相同的,导致学生的喜欢的东西也是不同的,教师在借助支架提出问题的时候,需要针对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支架式教学需要提升学生的基础能力和简单能力,而这两种能力的提升都需要学生对学习有足够浓厚的兴趣,因为基础的学习是非常枯燥的,而潜在的激发需要学生有足够强大的意志力,兴趣可以增加学生的意志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平面镜成像”相关的知识点的时候,就可以借助支架来提出问题,因为平面证明这样是初中物理课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知识点,但因为平面镜较为常见的特性,学生可能会认为这一方面的知识点理解起来,较较为轻松导致他们不去重视这一方面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借助支架式教学来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简单的有困难的,当学生在面对简单的问题时,可能会验证自己的想法,但学生在面对教育困难的问题时,也会因为前面较为简单的问题的铺垫,让学生有更强的探索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潜在能力会得到激发。

总而言之,想要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开展支架式教学,教师就必须针对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开展不同的教学,因为学生存在着个体上的差异,每一个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也都是不相同的,比如有的学生性格比较腼腆,导致他无法激发出自己的潜在能力,并且他对自身的认知娇缠,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学生对自己的认知上入手,通过不断的提问来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知,也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的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孙宁宁. 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徐南. 基于支架式教学法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D].宁夏大学,2014.

作者:赵文玲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论文 篇3:

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摘 要】在正式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之前,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自学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来说到底有什么意义。首先,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有利于落实课前的预习工作。对于整个教学活动来说,课前预习也是其中的一部分,通过预习工作,可以达到教学效率提升。其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把握。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毕竟是自己的事情,如果学生自己不能够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那么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说的再好的也没有意义。因此,本文将立足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自学能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所谓的自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学习能力和品质的一种。在初中的阶段的学习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适当给学生进行学习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便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特别是对于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学习来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物理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难懂,所以单独依赖教师进行讲解是不够的,必须需要学生经过一定的分析,从而才能保证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实现更好的课堂教学。因此,本文将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相关教学内容,对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

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程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想要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就需要从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况出发,明白课堂教学的状况,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教师才能够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设计中,选择合适的对策来展开相应的教学设计。只有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下,学生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能够实现自学能力的发展。

1.课堂教学进度缓慢。

第一,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整体课堂教学进度缓慢。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对于物理课程来说,其主要让学生发挥的是理性思维,需要让学生进行一定的逻辑思考。但是对于初中刚进行课程学习的学生来说,学生在进行课程知识积累的时候,不一定能够很好地、融会贯通的掌握相应的课程知识。这样一来,也就意味着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知识点进行细致的讲解。但是如果说,学生已经养成自学能力,从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整体课堂教学进度就会得到质的提升,学生也能够在课堂上获得更好的发展。

2.学生对课程不投入。

第二,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学生对于课程学习并不是很投入。按道理物理课程是学生到了初中阶段才开始正式接触的课程,学生对于物理课程应该具有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但是学生在物理課程的好奇心,却不足以支撑学生完成整个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的学习。再加上,教师在给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所选择教学方式,如果不太恰当,自然也达不到该有应该有的效果。而通过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从而学生能够对于课程知识形成一定的自我的感悟,通过感悟培养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喜爱,加强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投入,以此实现更好的课程教学。

二、自学能力在课堂中的培养

正是因为在现在的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上述所提到的教学问题,而这些问题,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都能够得到很好地解决与利用,所以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养成,以此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发展。

1.重视课前预习工作。

首先,作为一名合格的物理教师,教师应该要重视对学生的课前预习工作。对于课程学习来说,一个完整的课程学习过程,需要让学生懂得课前预习,并且一直以来,课前预习都是教师所强调的教学任务。但是作为学生来说,哪怕是初中学生,在针对课前预习工作来说,学生都缺乏一定的主动性,绝大部分学生都是随手翻一下课本,就当自己是预习过了,更多是等待教师进行讲解。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不能形成自学能力,而且还会拖慢整体课堂教学进度,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推进。

例如,教师在教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时候,这节课程主要是要让学生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并在什么情况或者条件下,声音才能够被传播。针对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平台,为学生制作一个教学微视频,并将微视频上传到教学平台中,让学生根据课本中的相关知识内容,从而进行视频内容的解答,以此来实现对血神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实现更好的课程教学。

2.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其次,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结合物理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物理课程教学来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程教学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于课程知识形成更好的感悟和了解,所以经常需要通过一定的物理实验,从而帮助学生进行课程知识的理解。而在物理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便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相关实验内容的感受与探究,从而实现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除此之外,通过让学生在物理实验中进行课程知识的感受,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更好的自学能力的培养。

例如,教师在教授《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的时候,这节课程主要是要让学生能够判断人们听到声音的方式。针对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程教学是时候,可以让学生思考在什么方式下,可以让听到相关的声音。并设计出相应的实验方案。虽然说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不一定能够设计出完整的实验方案。但是学生还是能够提出相应假想,而假想的提出,实际也是学生自学能力和物理思维能力的体现。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在一定情况下锻炼学生的思维意识,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在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掘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立足问题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展开对学生的课程教学,以此实现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刘胜.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2(11):36-36.

[2]朱轶佳.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中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J].理科考试研究,2013,20(24):58-58.

[2]靳顺利.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旬,2017(01):122-122.

作者:吴永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培养学习兴趣生物教学论文下一篇:安全评价房屋建筑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