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马克思经济学论文提纲

2022-08-27

论文题目:《晨报副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18-1926)

摘要:作为民国初年的“四大副刊”之一的《晨报副刊》,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要阵地之一,同时也是各种流派的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的重要阵地之一,理清它所传播的马克思主义及其它各流派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状况,对于更好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情况,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理论意义。但是,到目前为止,学界对《晨报副刊》及其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之间关系的专门研究却付之阙如。有鉴于此,为真实反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初状态,本文在充分参考借鉴学术界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1918年至1926年间《晨报副刊》有关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部分代表性文本的清理研析,考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过程中的人事谱系、思想理论资源以及在面对现实的对苏关系等重大问题时各种政治势力如何运用这些思想理论资源来展开辩驳。本文首先对《晨报副刊》的人事关系进行了梳理分析,从中窥见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本人在《晨报副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事谱系中处在关键地位,该副刊上所刊发的马克思主义文本的书写者几乎都与李大钊有密切的关系。他们通过会晤等方式对共产主义研究产生兴趣,因同校同学关系而关注马克思主义,凭借学会的渠道而在中国有组织有系统地传播马克思主义。本文进一步对《晨报副刊》上所发表的若干典型文本进行了研讨分析,初步厘清了马克思主义文本书写者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部分思想理论资源。在欧洲社会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方面,安部矶雄的著作成为书写者的范本;他们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理解,不少来源于同一时期日本学者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阐释;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解读,离不开河上肇等日本学者对《资本论》的简明解读,甚至对马克思、恩格斯等无产阶级领袖的认识也受到日本学者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唯一的影响源,考茨基、柯尔、Ensor等欧美理论家、学者的作品,也是他们重要的思想理论资源。1925年10月至1926年初,《晨报副刊》上演了“联俄与仇俄”之争。与以往研究不同,本文将其纳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研究视域,进行了独到的历史考辨。通过系统解读参与“联俄与仇俄”之争的各派政治势力的言论,本文发现随着争论的深入,自由主义者、研究系逐渐倾向于国家主义派,认为共产主义不适合中国,苏联是帝国主义国家,中国不应与之联合;而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左派则认为,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中国应与苏联联合,应以共产主义作为中国的出路。

关键词:《晨报副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李大钊;“联俄”与“仇俄”之争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研究的学术史

1.1 选题缘由及研究旨趣

1.1.1 “晨报副刊”称谓的由来

1.1.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释义

1.1.3 选题缘由及意义

1.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1.2.1 1920—1940年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研究的起步

1.2.2 1950—1970年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研究的开始

1.2.3 1980—1990年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研究进展

1.2.4 新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研究新进展

1.3 研究范围、方法及主要内容、创新之处

1.3.1 研究范围

1.3.2 研究方法

1.3.3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第2章 人事谱系:马克思主义文本书写者的社会关系

2.1《晨钟》创办及《副刊》的设置

2.1.1 《晨钟》的创刊

2.1.2 《晨报》副刊的设置

2.2 马克思主义文本书写者的群体分析

2.2.1 马克思主义文本书写者的年龄构成

2.2.2 马克思主义文本书写者的地域分布

2.2.3 马克思主义文本书写者的学缘结构

2.3 马克思主义文本书写者的聚合路径

2.3.1 以会晤的形式产生对共产主义的兴趣

2.3.2 以同校的关系而关注马克思主义

2.3.3 以学会的关系而关注世界社会主义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思想资源: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文本群分析

3.1 关于欧洲社会党与社会主义运动的文本

3.1.1 安部矶雄的《最近欧洲社会党之运动》

3.1.2 安部矶雄的《战争中社会党的态度》

3.1.3 Ensor的《各国社会党之情形及社会主义概论》

3.1.4 托洛茨基的《新共产党宣言》

3.2 关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文本

3.2.1 河上肇的《马克思的唯物史观》

3.2.2 堺利彦的《马氏唯物史观概要》

3.2.3 贺川丰彦的《马氏唯物史观的批评》

3.2.4 高列夫的《无产阶级的哲学》

3.3 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文本

3.3.1 河上肇与马克思的《雇佣劳动与资本》

3.3.2 考茨基的《马氏资本论释义》

3.4 关于无产阶级领袖生平的文本

3.4.1 河上肇的《近世社会主义鼻祖:马克思之奋斗生涯》

3.4.2 尾崎士郎、茂木久平的《西洋社会运动者评传》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内政与外交: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关联互动

4.1 赤白对立:关于苏联国家性质的分歧

4.2 仇友之别:苏联对中国内政外交的影响

4.3 余论:时人评说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回眸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初状态

5.1 历史回眸:对《晨报副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几点认识

5.2 展望未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仍可拓展的研究空间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互动式教学中高中数学论文提纲下一篇:卫生监督研究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