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美文学作品英汉翻译与中西文化差异关联的研究

2023-02-06

对于不同的文化而言, 它蕴含了一个国家在发展中沉淀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审美趣味。那么中西方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而这些差异都导致了人们在翻译国外作品时候的准确性出现了一些问题。人们对于一本书籍的阅读往往不单纯的是了解文学作品中的语言, 同时我们还希望通过这些语言来了解一个国家的更加深层次的一些文化。这就要求我们的翻译工作者必须要能够结合国家的文化背景对文学作品进行翻译, 充分的认识到中西方文化在诸多方面的差异性, 从而能够真正的翻译出符合西方逻辑思维的英美文学作品。

一、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性

在漫长的历史和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中, 逐渐地形成了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 这些差异包括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和地理人文等等方面。它们都影响到了国家的发展的格局和文化的特征。那么对于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内容。

(1) 中西方风俗文化差异。在诸多的差异中, 最能够体现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的因素就是风俗文化之间的差异, 它是一个国家在发展中长期形成的结果。体现了一个国家特有的语言和行为习惯。而中西方之间在文化风俗上面的差异性给我们在进行文学作品的翻译时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在我们中国的文化中, 我们往往将红色视为一种吉祥的代表, 它已经远远地超越了一种单纯的颜色, 而经过中国历史的发展已经将其赋予了一种文化符号。所以每逢佳节或者是喜事, 我们都会选择红色作为装扮的颜色。但是在英美国家, 红色并没有其余更加深刻地内涵, 它所代表的仅仅就是颜色中的一种。再比如“老”这个字, 在西方国家“老”所表示的就是一些落后或者是淘汰的东西。但是在中国“老”除了以上的意思外还会表示年长的人, 同时也有对老一辈人的尊重的含义。再有就是“蓝”这个颜色, 在中国一般蓝色就是表示一种颜色, 但是在西方国家它还代表一种忧郁的心情, 或者高贵的血统。由此我们了解到中西方之间在很多文字的含义上存在着差异性, 而这些差异也将会影响到我们对于一些文学作品的翻译, 如果翻译人员对这些内容并不了解, 那么很容易导致在翻译中出现问题, 无法还原地道的文学作品。

(2)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思维方式的不同会影响到人们为人处世、接人待物和看待事情的观点等方面的差异性。中西方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思维方式的差异。举个例子来讲:在西方国家, 他们往往更加注重的是人们对于某一件事情的看法, 侧重于人的逻辑思维能力, 将自己的对某件事情的结论看得更加的重要。但是在中国人的眼中, 他们则更加的侧重于实践, 认为一切的事物都需要亲力亲为, 另外希望通过集体的力量找到事情的结论。那么这种认识事物的方式的差异也同样会影响到我们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

(3) 中西方价值观念的差异。所谓的价值观是人们看待某件事物时所做出的评价。因为中西方之间在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的背景等方面的不同, 逐渐的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价值观。比如对于西方人来讲, 他们认为成年之后就应该独立, 更加提倡的是个人价值的实现, 任何的事情都更加强调个人的自由。但是在中国, 接人待物的原则和方式更加侧重于从大局着眼, 做任何事情前我们奉行的是考虑别人的感受, 为他人着想。在中国的文化中如果一个人过多的重视自己的想法, 就会被大众视为自私。因为中西方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差异性, 很容易使得翻译者在进行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时产生对这些作品的误解。那么这也就要求我们的翻译人员在对文学作品翻译时需要充分了解相对应国家的文化背景, 了解该国家人们的价值观, 弄清楚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一些基本的观念, 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还原作品本来的含义。缩小中西方之间的差异性, 促进两者之间更好的交流。

(4) 中西方非语言文化的差异。语言虽然是我们进行交流的一个重要的工具, 但是并不是唯一的工具。那么一些表情动作和讲话者之间的距离等这些信息符号都能够在人们的交流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甚至有时候还能够起到语言所不能够达到的效果。但是在中西方国家, 这种非语言的文化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例如西方人表达感情的方式更加的直接, 见面往往选择拥抱或者亲吻脸颊来表示友好, 但是恰恰相反, 中国则是以简单地握手来表示。除此以外, 在西方国家, 人们在进行交谈中, 需要目光进行交流, 如果我们和一个人讲话没有直视别人的眼睛则会被对方误认为是对自己的内容不感兴趣, 或者对对方不尊重, 或者会被对方看作不可靠。但是在中国恰恰相反, 如果用眼睛一直盯着对方则会被视为一种不礼貌。由此可见, 中西方之间这些非语言的差异性也是需要我们额外注意的。

二、西方文化在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渗透

西方文化在产生和发展中严重的受到了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思想的影响, 因此英美的文学作品也深深地刻上了西方文化的烙印。

(一) 古希腊罗马文化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影响

古希腊罗马文化对于西方文化起到了严重的影响, 尤其是神话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古希腊的神话故事和英美文学作品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的创作灵感都是来自于古希腊的神话故事。因此如果我们想要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 从而翻译出更多优秀的西方文学作品,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古希腊罗马的传统的了解。了解这些神话故事, 从而深入的了解这些故事背后的典故和蕴含的深刻的含义。比如西方著名的一些文学家和剧作家雪莱、莎士比亚等等, 他们很多都是借助着希腊的神话故事来丰富他们创作的题材。因此可以说西方很多的文学作品都是来自于古希腊罗马的神话。所以对于这些神话故事的理解直接影响到了翻译者在翻译中是否顺利。如果不能够首先对这些神话故事进行了解, 那么在翻译中难免会遇到障碍, 也不能够真正的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所以说了解古希腊和罗马的经典的故事和内涵, 是我们进行英美文学作品翻译的关键。

例如:如果我们翻译的作品中出现了“潘多拉的盒子”这个内容, 我们如果对神话故事足够的了解, 就会知道它所表示的是灾难和麻烦的根源。再比如在翻译“Shyness is her Achilles’heel.”这一句时, 其实它就和神话故事有着一定的关系。Achilles是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阿基里斯, 这个故事讲的是在阿基里斯出生后, 他的母亲把他的身体放到了冥河中浸洗, 从而使得他的身体出了脚踵外, 其他的地方都刀枪不入, 但是他最终却因为脚踵刺伤而死。因此在西方的文化中, 我们将Achilles’heel比作一个人的致命的弱点。了解了这个故事后, 这句话变得很好翻译了, 即害羞是她的致命弱点。由此可见对神话故事的了解的重要性。

(二) 《圣经》与英美文学作品

基督教文化对于英美文学作品同样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作为基督教的正式的经典《圣经》更是视为人们在生活中所遵循的一个道德的准则。《圣经》一方面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同时它对于英美国家的语言有着重要的一面。虽然《圣经》是一部有关于基督教的道德准则, 但是它里面蕴含了大量的丰富的文学内容。在这部巨著中, 通过小说、诗歌、书信等多种方式讲述了人们的困惑和祈愿。而在西方的文学作品中涉及到《圣经》的有很多。很多作者在自己的作品中灵活的选择了《圣经》中的一些典故或者是人物来进行创作。比如弥尔顿曾经写过的《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这三部杰作就取材于《圣经》中的故事。圣经中很多的语言和故事被很多国家的作者拿来应用。那么如果我们对《圣经》不够了解, 很容易在翻译上面出现很多的困难。另外就是在《圣经》中很多的典故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习语融入到了英语语言中。比如诺亚方舟、所罗门代表的就是智慧的人, 而撒旦则表示的是邪恶和魔鬼。只有我们对《圣经》足够的了解, 我们在进行这些作品的翻译时, 才能够充分的理解英美文学作品中这些宗教色彩比较浓厚的部分。

三、中西方文化差异背景下英美文学作品翻译策略

就目前英美文学作品来看, 很多的内容被翻译出来, 但是并没有真正的展现出作者当时写作的真实想法和意图。这就导致翻译出来的外国作品在语言上面过于生硬, 不能够起到中西方文化交流和传播的效果。通过上面对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的研究, 我们认识到了作为翻译人员充分的学习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性的关键。为此我们需要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背景下, 找到对英美文学作品翻译的相关的对策, 尽快的应对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给我们的翻译造成的影响。

(1) 以归化和异化作为翻译的出发点。在二十世纪90年代, 有美国的学者提出了在翻译中主要存在有两种思想, 即归化和异化。而这两种思想的最终目的都是希望读者能够逐渐的走进作者, 翻译者尽量避免对读者的过多打扰, 能够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作者真正的意图, 领会到作品最真实的内涵和已经。

归化和异化之间进行着相互的补充。那么在对英美的文学作品的翻译中, 我们需要根据文本和我们翻译的需要, 合理的选择归化和异化的方法。因为这两种方法是对立的, 因此翻译的内容也会因为两者选择的不同产生一定的差异性。所谓归化实际上就是对本文的音译和直译。比如在翻译《德伯家的苔丝》这部作品时, 张若谷先生选择了直译方法, 同时在自己的翻译作品中通过脚注的形式讲明了英国的风俗习惯, 这样更能够帮助读者在了解了英国人的一些文化背景后对作品进行更好的理解。除此以外很多的翻译者为了能够使得自己翻译出来的作品准确度更高, 他们还会将归化和异化进行结合来翻译作品。总而言之, 为了能够使得我们翻译的作品更加的接近作者真实的用意, 还原作品本该有的已经, 让读者更近距离的感受到作者的创作内涵。我们在作品的翻译中要根据翻译的需要合理的选择翻译的方法。通过归化提高翻译作品的可读性, 通过异化加强读者对文章的文化的理解, 进而更深刻的认识到他国的文化风俗。

(2) 将读者反映作为翻译的落脚点。翻译是为了读者而服务的。因此翻译人员必须将读者放在首位, 尽量使自己的翻译更加的精准。那么在翻译中了解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后, 需要从读者的角度出发, 了解他们的需求。在某些情况下, 我们可能不能够利用我国的语言将一些内容进行准确的翻译, 这时候可以考虑使用归化和异化的方式, 避免翻译中过于的生硬, 出现一些外国的风俗时, 尽量通过标注进行展示, 从而详细的给读者展现出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 更好的传播更多的文学作品。我们要知道文学作品不单单是语言本身, 还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此翻译者除了具备扎实的翻译基本功, 还要有丰厚的文化素养。

四、总结

总之, 在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差异的背景下, 作为翻译人员除了要具有良好的翻译功底外, 还需要不断地加强自己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 更加真实的还原作品的原貌。

【相关链接】

中西方礼仪文化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 是一种语言, 也是一种工具。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的不同, 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中国的礼仪, 始于夏商周, 盛于唐宋, 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 逐渐形成体系。西方社会, 是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者, 曾一直和东方的中国遥相呼应。经过中世纪的黑暗, 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 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 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礼仪文化。称谓方面, 在汉语里, 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但在西方, “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在西方, 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 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 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在家庭成员之间, 不分长幼尊卑。

摘要:众所周知, 中西方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文化差异, 而这些差异导致了不同国家之间的人们在生活上存在着一定的隔阂, 甚至在某些程度上, 影响到了各国之间的一些优秀文学作品的传播。为了能够给阅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效果, 作为文学作品的翻译人员必须要具备有较高的语言和文化的内涵。那么这就需要翻译人员提升自己对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 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和人们的价值观, 加上自身不断提升的翻译水平, 尽可能真实的还原英美文学作品, 让人们能够欣赏到更加地道的中美文学作品。本文将针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和中西方文化差异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研究。

关键词:英美文学,英汉翻译,中西文化

参考文献

[1] 李洁.跨文化视角下的英美文学作品语言艺术赏析[J].芒种, 2017 (24) .

[2] 蒋兴君.中西方文化差异背景下英美文学作品翻译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5 (6) .

[3] 刘文婷.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影响的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 (8)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吉林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研究论文下一篇:第三方支付平台沉淀资金及其利息的所有权问题研究——兼谈利用沉淀资金进行投资活动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