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

2022-11-15

第一篇: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

农村群体事件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彭建忠

关键词] 农村群体事件; 原因;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D42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3)21-0043-02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领域和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新问题、新矛盾,如果处置不当,这些问题和矛盾就有可能演变为群体事件。当前,农村群体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正常办公秩序以及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因素。必须正确认识农村群体事件的本质特征,剖析其发生的背景,探索正确处置农村群体事件的策略和措施,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一、农村群体事件的诱因及特点

1.“三农”问题繁衍出的众多纠纷。一是农业生产经营性纠纷。具体表现为土地、山林、水面权属纠纷。二是乡镇村办企业经济纠纷。表现为集体林场、屋场及资产的归属纠纷。三是农民自身的日常生活纠纷。如婚丧喜庆、赡养抚育、分家继承、债权债务、房屋宅基地、邻里关系、边界坟山等纠纷。四是弱势群体的生活问题。如残疾、特困户的生活、生产、子女上学等问题。五是政府及部门引发的农民负担不公,权益受到侵害等问题。如“三收”、计划生育、国土执法、教育收费出现的问题等。六是村级财务混乱、不公开,村级班子选举不民主等问题。

2.亏损企业、特困企业、破产企业存在的诸多矛盾。一是企业改组改制过程中新旧矛盾交织。如集资、下岗失业、工资待遇等问题,导致职工与经营承包商矛盾加剧,滋生事端。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如亏、特、破产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经济补偿金、最低生活保障金等各种政策性补贴不能落实到位。

3.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中的不少问题。一是地方政府决策错误或重大失误,造成群众对政府的不信任、不满意。如撤区并乡选址,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豆腐渣工程,地方制定的小政策或机构改革派生出的系列问题等。二是职能部门重收费、轻服务,重执罚、轻管理。三是司法腐败、执法不当而酿成的事态。

从上述诱因而引发出农村的群体事件多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参与的对象混杂。二是参与的数量较多。三是造势凶猛,矛盾冲突升级较快。四是诸多矛盾交织,处置难度较大。

二、对农村群体事件的透视及剖析

正确认识和把握农村群体事件产生的原因,并从深层次进行透彻分析,对于防范和化解农村群体事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乡镇管理体制不顺。在条块分割的行政体制下,名义上“七站八所”由乡镇统管,事实上“有权、有钱”的站所实行的是垂直管理,“责、权、利”三者脱节,导致乡镇政府行政功能不全,统筹指挥和协调管理难以步调一致。同时,由于乡镇财政状况不佳,村级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无力下手,使群众失去了对乡镇政府的信任和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讲,行政职能弱化,乡镇财政紧张是当前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许多问题产生和蔓延的重要原因。但从深层次分析,群众相对于政府是被服务的对象,部分群众还是弱势群体,因而,群众有困难找政府是可以理解的。政府各工作部门及公务员,应该主动作为,提供服务。但往往由于工作责任不落实,有的干部群众意识淡薄,对群众的冷暖疾苦漠不关心,甚至颠倒主仆关系,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使群众感到难以接近。当群众遇到一些恼火问题时,往往

把小事酿成大事,以求产生影响,引起重视。

2.部分干部作风不实。首先部分基层干部贯彻执行党的农村政策不到位,依法行政水平不高,官僚主义作风严重,损害了群众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其次,基层干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不强,指导产业结构调整不力,致使经济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第三,少数基层干部价值观念错位,与民争利,以权谋私,损害了党的形象和干部队伍形象。第四,涉农服务型部门工作缺位。群众缺少的是涉农部门的排忧解难、技术帮助和资金扶持,而接受的却是管理部门的批评教育、罚款处理以及强制执行,使群众萌发对抗心理,发泄情绪。

3.参与群众心态失衡。在农村,部分村、支两委班子,选举不民主,群众不服,抵触情绪大,其号召力、战斗力不强,致使宗派、家族势力滋长。群众权益得不到保障,无所适从。在城镇,企业改制后交接管理出现“空档”。对不断增多的下岗待业人员,缺乏有效管理与教育。同时,不同地域、行业、单位干部职工收入上的较大反差,也造成了群众的心理失衡。当部分群众生产、生活、人身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正义得不到伸张,在对基层干部失去信任的情况下,萌发出“小干部”不见要见“大干部”的心理,主张把事情闹大。

三、农村群体事件的防范及应对措施

处理农村群体事件,要按照“区分性质、讲究策略、冷静稳妥、把握时机、严格执法”的基本方法,正确处置。

1.建立防范机制,落实防范措施,提高预防和处置农村群体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要建立灵敏的覆盖全社会各层面的情报预警信息网络,广泛搜集影响社会稳定的社情动态,及时发现引发农村群体事件的隐患和苗头。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各种不安定因素,要开展针对性的排查工作,对可能酿成农村群体事件的苗头要及时报告,并要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以免贻误处置时机。对瞒情不报或虚假报告,导致严重后果的,要从严查处。

2.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切实落实好各项工作责任制,避免农村群体事件的发生。一是要实行领导接待日制度。主要领导要定期亲自接待上访群众,亲自阅处群众来信,对群众提出的重大问题,要直接督办解决。二是要实行重大问题定期排查制度。一些群体事件的发生,有其规律性和周期性,是可预防的。因而在特定时间和地点,对容易出现的一些重大问题,提前实行排查,就可以避免这些群体事件的发生。三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度。本着“谁主管,谁负责,谁管辖,谁处理”的原则,各职能部门要努力提高决策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避免因决策失误或执法不当引发群体事件。四是要加强信访接待工作。信访部门,要认真做好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对信访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根据政策和规定应该解决的要想方设法地予以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要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转化和稳定工作。同时,要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及时了解群众的衣食住行和思想动态,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把矛盾解决在基层。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改善政府形象,密切干群关系,营造互助和谐的社会风尚。一是要加强民主建设,树立民主政府形象。在基层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二是要及时有效地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树立务实高效的政府形象。要牢固树立勤政为民的观念,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多下基层体民情,察民意,集中力量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热点问题。三是要加强廉政建设,树立廉洁政府形象。对那些置群众疾苦于不顾,以权谋私的干部要从严查处,纯洁干部队伍,消除群众积怨。

4.突出重点,强化责任,及时调处各类纠纷,尽可能消除各种农村群体事件的诱因。一是要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督机制,把农民不合理负担减下来。要确保农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和民主理财等权利。二是要切实解决困难职工的生活问题,积极稳妥改革,落实改革配套措施,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落实下岗职工养老、失业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最低生

活保障制度。对特困职工和居民,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同时,要通过政策调节社会成员之间、行业之间、地域之间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化解群众的不满情绪。三是要对各种具体的利益冲突,如权属争议、治安侵权、环境污染、移民撤迁以及交通、医疗、矿山安全事故等焦点问题,要快速反应,及时化解。

5.把握原则,注重策略,果断稳妥地处置农村群体事件。

面对农村群体事件,要讲究控制和处置群体事件的策略。具体应把握“快、稳、化、活、公、清”六字原则。一要快,对农村群体事件要及时发现,及早介入,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要迅速赶赴第一线,控制事态发展,避免矛盾激化。二要稳,发生农村群体事件,由于秩序混乱、当事人心态失衡,情绪躁动。容易被谣言蛊惑,被人操纵,产生过激行为。一方面要控制谣言源的传播途径,另一方面要披露事实真相,争取群众理解,平息事态。三要化,解决农村群体事件,要以教育疏导为主。要深入群众,消除群众的对立情绪,切忌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来处理人民内部问题。四要活,对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注重策略,灵活决策。对政府及部门因决策失误引发的农村群体事件,要敢于承担责任,改正错误,重新决策;对群众合理要求没有得到解决而酿成的群体事件,要敢于面对群众,想方设法解决;对少数群众不合理要求而派生出的农村群体事件,要敢于坚持原则,宣传政策,使群众明辨是非;对极少数别有用心的幕后策划者,不听劝阻的打砸抢分子,要适时动用法律手段予以控制和打击。五要公,要分清孰是孰非,不徇私情,秉公处理,防止矛盾升级和事态恶化。六要清,要进一步做好农村群体事件的善后工作,清除激化的根源。

第二篇:中学突发事件应对措施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省、州、县的总体部署,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深化校园安全监管,加强学校的强应急疏散演练,切实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反应能力,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安全、有序。

二、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我校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对学校可能发生的恐怖分子入校袭扰、校园内发现不明物体(装置)以及突发事故、交通安全事故、校舍安全事故、食物中毒事故、传染病暴发流行、自然灾害、校园伤害案件等突发事件。

三、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及工作职责

1、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及工作职责

为做好我校安全保卫工作和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特成立学校安全保卫和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组。负责组织制定学校安全保卫和突发事件应急方案、对全校保卫和突发事件应急工作进行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指挥,统一行动。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年级组、各功能室。

(1)组长负责全校安全保卫和反恐工作的组织领导、信息报送以及协助上级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处理。

(2)副组长负责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预案,组织相关人员对事故现场控制、人员救治以及善后处理等相关工作。

(3)成员负责各系统的安全、法制教育,对多发、易发的安全部位和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

四、相关责任人任务分工

(一)以下安全要求由龙春生、龙海、王兴忠老师具体落实,分管领导向大文

1、校外周边30米内无乱设摊点,严禁学生在校外购买零食。

2、禁止学生乘坐摩托车、农用车上学,无证车。

3、严禁不良青年到学校周边骚扰学生。

4、门卫管理:上课期间实行封闭式管理,外来人员必须凭有效证件登记,异常情况及时处置并报学校和派出所,学校财物出校门时,必须有一定手续,无手续,值日教师和门卫有权扣。

5、学生每期的安全、法制、教育。

6、各班有暴力倾向和心理偏差学生的控制和教育,分解到教师、班主任人头。

7、有安全隐患区域设置警示牌。

8、学校出入口设置交通警示牌、减速带。

9、学生下自习的监管由值周教师负责,组织实施。

10、加强学生应对火灾、地震等突发性事件的应急训练。

11、消除校内乱停放车辆现象,严防校园及周边机动车伤害学生事故的发生,教师机动车指定地点停放。

12、对校园周边社区精神病人、有严重心理疾病、反社会人群的排查。

13、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治理情况报安全保卫和反恐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以下安全要求由孙延操老师具体落实,分管领导向大文

1、定期检修保养教室及教师办公室电路。开关、插座、电扇等出现破损,必须立即更换。

2、定期排查校园危房,对教室及公共设施的窗玻璃、钉子进行专门排查。

3、小卖部食品安全检查与记录。

4、食堂食品安全(健康证、卫生、餐具消毒、食品采购索证、留样、各种记录等)。

5、防传染病流行,校园消毒工作。

6、消防器材设置,防火教育。

7、检查夜间校内照明设施。

8、校园、操场及周边道路平整、完好,排水通畅。

9、化学实验室中的易燃易爆及危险物品的存放与保管。

10、加强教师宿舍收费的管理。

(三)、以下安全要求由石安光校长具体落实

1、教职工中有严重心理疾病教师的排查及管理。

2、购置警用设备、保卫人员着装。

3、小卖部食品安全检查与记录。

4、教师体罚学生、语言暴力。

5、整个安全工作的组织实施

(四)、以下安全要求由班主任具体落实

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做到天天讲,周周小结,并做好记录。班主任要建立每个学生家长的联系档案。各班的班干部增加一名安全委员,协助老师进行安全检查监督,制止不安全行为。

1、班内设施(电线、电灯、电器、其他设施等)出现安全隐患上报并及时处置。

2、学生行为安全:严禁学生打架、玩火、玩烟花爆竹、锐刃钝器、私自下池塘游泳、到池塘边玩耍玩水、与校外不良青年交往、课间追逐疯跑,做好自习课安全管理。

3、参与住校生安全教育与管理。

【范文网】

第三篇:突发事件应对要求与措施

一、突发事件的定义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再好、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事件一般一局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影响力大小、人员及财产损失等情况,由高到底划分特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个级别,并以此采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来加以表示。

突发事件具有如下共同特征:

①突发性。突发性是突发事件的主要特征,突发事件能否发生,于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爆发以及爆发的程度等情况,人们都始料未及,难以准确把握。突发事件从始至终都处于不断变化过程当中,往往毫无规则,不能实现准确预测和确定,使突发事件预防机制的建立困难重重。

②紧迫性。突发事件的发生突如其来或者只有短时预兆,师太发展迅速,必须立即采取非常态的紧急措施加以处置和控制,否则将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失。

③严重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会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具有较大危害,而且这种危害还体现在社会公众领域,事件本身会迅速引起公众关注,进而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造成公众心

理恐慌和社会秩序混乱。突发世家你的危害范围和破坏力越大,造成的影响和后果就越严重。

④社会性。突发事件起因千差万别,如地震、活在、瘟疫、**等,但其作用对象不是个人,而是社会公众,至少是一个特定单位或区域内的一群人。因此,防范突发事件需要公众支持和参与。

在道路运输企业中,突发事件一般有道路运输事故、自然灾害事件、危害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客运站旅客滞留、火灾等。

二、突发事件应对要求

突发事件的应对赢遵从一下原则: (1)以人为本,减轻危害。 (2)同意领导,分级负责。 (3)社会动员,协调联动。 (4)暑期先期处置。 (5)依靠科学、专业处置。 (6)鼓励创新、迅速高效。 1.健全落实应急制度

道路运输企业要加快应急管理的制度规定。由于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要把应急管理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跟上突发事件的发展要求。确保突发事件应急人员、装备、资源、通信、应急预案落实。

2.提高员工危机意识和应急能力

加强员工应急知识和相关法律法随的培训学习,提高安全意识和

自救、互助能力。

3.应急队伍

建立专业的或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联合培训、联合演练、提高协同应急能力。

4.应急装备

应急装备是用于应急管理与应急救援的工具、器材、服装、技术力量等。如消防车、监测仪、防化服、隔热服等。他们是应急救援的有力武器与重要保障,通过应急装备可以高效处置事故、保障相关人员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

5.应对保障

应对保障主要包括物资储备保障、经费保障、通信保障。 6.隐患、危险源调查和监控

突发事件发生前的预防是突发事件管理的重点,预防是突发事件管理中最简便、成本最低的方法。做好监测、预测工作,及时收集各种信息,病对这种信息进行分析、辨别,有效觉察潜伏的危机,对危机的后果实现加以估计和准备,预先制定科学而周密的危机应变计划,对危机采取果断措施,为危机处理赢得主动,从而预防和减少自然再好、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机器造成的损失,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发展。

7.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应针对各级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所有危险源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明确事前、事发、事后的各种过

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主要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应对应急管理工作有着重要指导作用,能以最快的速度发挥最大的效能,有序实施救援,尽快控制事态发展,降低紧急事件造成的危害,减少事故损失和人员伤亡。

8.应急演练

应急演练是指针对情景事件,按照应急预案而组织实施的预警、、应急响应、指挥与协调、现场处置与救援评估总结等活动。通过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实用性、可用性、可靠性;取得实战经验以修改应急预案的缺陷与不足,提高预案可操作性;检验员工是否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应急行动程序,以及反应应急队伍的协同反应水平和实战能力;提高人们避免事故、防止事故、抵抗事故的能力,提高对事故的警惕性。

9.加强协调

加强协调,积极配合,对突发事件迅速做出反应。道路运输企业应该建立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将部门协调行动制度化,以保障各部门和领导在第一时间对危机作出判断,迅速反应,政令畅通,各部门协调配合,临事不乱。各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不仅要加强本部门的应急管理,落实好自己责任范围内的专项预案,还要按照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工作。

三、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道路运输企业的突发事件发生后,总的来说,应对措施客归纳一

下几点:

1、现场控制

在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对现场的控制是必不可少的,其目的是防止进一步蔓延扩大,使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犹豫实干发生的时间、环境和地点不同,因而其现场有不同的环境与特点,所需控制的手段及应急资源也不相同,这些差别决定了在不同的事故现场应采取不同的控制方法。 (1)警戒线控制法。 (2)区域控制法 (3)遮盖控制法。 (4)以物围圈控制法 (5)定位控制法。

2、现场状态与情景评估

任何处置工作的开展都必须以对现场形式的准确评估为前提,快速反应的原则不是单纯强调速度快,而是要保证处置工作的高效率。应急处置人员到达现场后,为了有效地进行现场控制,应首先获取现场的准确信息,对所发生的事故进行及时准确的人事与把握,避免盲目处置而造成事态蔓延和更大的损失。应急处置人员应对以下状态和情景进行评估。

(1)评估事故的性质。 (2)现场潜在危害检测。 (3)现场情景与所需的应急资源。

(4)人员伤亡情况。

(5)经济损失与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周围环境与条件的评估。

1、现场应急处置与安排

突发事件的现场处置需要根据类型、特点和规模作出紧急安排。大多事故的现场处置包括设置警戒线、应急反应人力资源组织协调、应急物资设备的调集、人员安全输散、现场以及相关场所的治安秩序维护、对信息和新闻媒介的现场管理、对现场受害人作出分类处理等。

4.突发事件的事后恢复与重建

突发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基本得到控制消除后,应及时停止应急措施,组织开展事后恢复和重建工作,以减轻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工作和社会秩序,妥善解决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引发的矛盾和纠纷。

四、道路运输企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在道路运输企业中,对于突发事件一般遵从一下处理流程:

(1)道路运输企业的首要任务就是控制和遏制事故,防止事故扩大到附近的其他设施或地方,减少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

(2)将突发事件或紧急状态迅速通知企业相关人员。

(3)对于特大、重大、较大的突发事件,及时向上级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报告,取得政府主管部门和专业救援机构的指导和支持,积极配合专业应急救援机构的工作,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关闭、转移、隔离 相关的危险设施设备或系统。

(5)紧急状态关键时期,授权披露有关信息,指定一名高级管

理人员作为该信息的唯一出处,防止发生信息误导。

道路运输企业突发事件一般有道路运输事故、自然灾害事件、危险物品泄露、客运站、旅客滞留、火灾等。

1.交通事故

(1)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案;单位负责人接到报案后,应立即向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报告,安全管理负责人接到报案后,立即向公司主管经理汇报。

(2)同时配合救援机构,开展救援工作,尽量减少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

(3)企业指派相关负责人处理事故。

(4)在交管部门的指导下,同受害人沟通,依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赔偿。

2.危险物品泄露事故

(1)疏散与隔离。在危险货物储运过程中,一旦发生泄漏,首先要疏散无关人员,隔离泄露污染区。如果是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大量泄露,这时一定要打“119”报警,请求消防专业人员救援,同时要保护、控制好现场。

(2)切断火源。切断火源对危险品泄漏处理特别重要,如果泄漏是易燃物,则必须立即消除泄漏污染区域内的各种火源。

(3)个人防护。参加泄漏处理人员应对泄漏品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性有充分的了解,要于高处和上风处进行处理,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保护人员。必要时,应用水枪、水炮掩护。要根据泄漏品的性质

和毒物接触形式,选择适当的防护用品,加强应急处理个人安全防护,防止处理过程中发生伤亡、中毒事故。

(4)泄露控制。在同一指挥下,关闭阀门,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堵塞和修补裂口,防止进一步泄漏。另外,要防止泄漏物进行安全可靠处置。

(5)泄漏物的处置。要及时将现场的泄漏物进行安全可靠处置。3.火灾

(1)及时通知企业领导,拨打“119”火警。

(2)及时接通火灾报警装置或火灾事故广播,组织疏散人员、车辆等,在安全条件下转移、隔离重大危险源。

(3)停止运行相关装置(风机、防火阀等),防止火灾扩大。 (4)选择正确有效的方法灭火或配合专业消防人员灭火。 (5)火扑灭后,将消防装置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 4.客运站旅客滞留

(1)组织相关人员对滞留旅客进行安抚解释工作,安排滞留旅客有序候车。

(2)及时调度备用车辆,尽快运输旅客。

在事故灾难(交通事故、火灾、危货运输中危化品泄漏等)、自然灾害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道路运输企业应采取措施:报告上级有关部门,平配合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并妥善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以及采取其他救助性措施;徐苏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划定警戒区,以及其他控制措施;禁止

或者限制使用有关设备、设施、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人员密集的活动或者可能导致威海扩大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采取其他保护措施等。

在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道路运输企业应采取措施:报告上级有关部门,强制隔离使用器械相互对抗或者以暴力行为参与冲突的当事人,妥善解决现场纠纷和争端,控制事态发展;对特定区域内的建筑物、交通工具、设备、设施以及燃料、燃气、电力、水的供应进行控制;封锁有关场所,道路、查验现场人员的身份证件,限制有关公共场所内的活动等。

五、应急演练

1.应急演练的定义

应急演练指针对情景事件,按照应急预案而组织实施的预警、应急响应,指挥与协调,现场处置与救援、评估总结等活动。情景事件指针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而设定的突发事件。

应急演练是对实际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过程的模拟,包括常规的应急处置流程和设定的关键事件,,其母的是为了检验应急预案、应急装备、应急基础设施、后勤保障等。通过演练,一是检验预案的实用性、可用性、可靠性;二是取得实战经验以修改应急预案的缺陷与不足,提高元可操作性;三是检验员工是否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应急行动程序,以及反映应急对事故的警惕性。

2.应急演练分类

按照应急演练的内容,可分为综合演练和专项演练;按照演练形式,可分为现场演练和桌面演练;按照演练的目的,可分为检验性演练、研究性演练。

(1)综合演练。根据情景事件要素,按照应急预案检验包括预警、应急响应、指挥与协调现场处置与救援、保障与恢复等应急行动和应对措施的全部应急功能的演练活动。

(2)专项演练。根据情景事件要素,按照应急预案检验某项或数项应对措施或应急行动的部分应急功能的演练活动。

(3)现场演练。选择(或模拟)生产建设某个工艺流程或场所,现场设置情景事件要素,并按照应急预案组织实施预警、应急响应、指挥与协调、现场处置与救援等应急行动和应对措施的演练活动。

(4)桌面演练。设置情景事件要素,在室内会议桌面(图纸、沙盘、计算机系统)上,按照应急预案模拟实施预警、应急响应、指挥与协调、现场处置与救援等应急行动和应对措施的演练活动。

(5)检验性演练。不预先告知情景事件,由应急演练的组织者随机控制,参演人员根据演练设置的突发事件信息,按照应急预案组织实施预警、应急响应、指挥与协调、现场处置与救援等应急行动和应对措施的演练活动。

(6)研究性演练。为验证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波及范围、风险水平以及检验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实用性等,而进行的预警、应急响应、指挥与协调、现场处置与救援等应急行动和应对措施的演练活动。

3.应急演练的基本内容

(1)预警与通知。接警人员接到报警后,按照应急预案规定的时间、方式、方法和途径,迅速向可能受到突发事件波及区域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发出预警通知,同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或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应急机构,以便采取相应的应急行动。

(2)决策与指挥。根据应急预案规定的响应级别,建立统一的应急指挥、协调和决策机构,迅速有效地实施应急指挥,合理高效地调配和使用应急资源,控制事态发展。

(3)应急通信。保证参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的各方,特别是上级与下级、内部与外部相关人员通信联络的畅通。

(4)应急监测。对突发事件现场及可能波及区域的气象、有毒有害物质等进行有效监控并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合理预测突发事件的发展态势及影响范围,避免发生次生或衍生事故。

(5)警戒与管制。建立合理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应急处置与救援现场,保障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畅通。

(6)疏散与安置。合理确定突发事件可能波及区域,及时、安全、有效地撤离、疏散、转移、妥善安置相关的人员。

(7)医疗与卫生保障。调集医疗救护资源,对受伤人员合理验伤并分级,及时采取有效的现场急救及医疗救护措施,做好卫生监测和防疫工作。

(8)现场处置。应急处置与救援过程中,按照应急预案规定及相

关行业技术标准采取的有效技术与安全保障措施。

(9)公众引导。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客观、准确地公布有关信息,通过新闻媒体与社会公众建立良好的沟通。

(10)现场恢复。应急处置与救援后,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施有效洗消、现场清理和基本设施恢复等工作。

(11)总结与评估。对应急演练组织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和应急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总结,以便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应急装备水平。

(12)其他。根据相关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特点所包含的其他应急功能进行演练、

4.应急演练计划

(1)应急演练计划的内容。针对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特点,对应急演练活动进行整体规划,编写应急演练年度计划,内容通常包括演练的目的、类型、形式、时间、地点、内容、参与演练的部门、人员、演练经费预算等。

(2)应急演练计划的要求。应急演练计划应以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为基本依据,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着重提高初期应急处置和协同救援的能力。演练频次应满足应急预案的规定,演练范围应有一定的覆盖面。

5.应急演练的实施

(1)熟悉演练方案。应急演练领导小组正、副组长或成员召开会议,重点介绍有关应急演练的计划安排,了解应急预案和演练方案,

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2)安全措施检查。确认演练所需的工具、设备、设施以及参演人员到位。对应急演练安全保障方案以及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确认,确保安全保障方案的可行性,安全设备、设施的完好性。

(3)组织协调。应在控制人员中指派必要数量的组织协调员,对应急演练过程进行必要的引导,以防出现发生意外事故。组织协调员的工作位置和任务应在应急演练方案中作出明确的规定。

(4)紧张有序地开展应急演练。应急演练总指挥下达演练开始指令后,参演人员针对情景事件,根据应急预案的规定,紧张有序地实施必要的应急行动和应急措施,直至完成全部演练工作。

6.道路运输企业应急演练

道路运输企业应急演练情景对象一般有交通事故、危险货物(易燃易爆有毒液体气体)泄漏、火灾、客运站旅客滞留等。根据生产经营的实际特点,演练主要体现在现场人员的救他与自救和货物的转移与隔离,有毒气体液体泄漏后的堵漏等。如客运站旅客的转移;停车场站车辆、货运站内货物的疏散、转移、隔离等。

危险车辆泄漏应急演练实操过程

1.事故模拟

车辆满载危险品,在行驶途中突然碰撞导致阀门轻微断裂,危险品外泄着火,应急抢险人员按应急方案迅速到达现场救助,消除事故。

2.演练过程

程序1:组织集合。由主持人召集列队,组织参加应急演习人员集合、准备。

程序2:演练报告。演练必需的道具准备完毕后,由主持人向总指挥报告应急演练准备完毕(主持人:报告总指挥!某某运输公司危险品运输应急演练工作准备完毕,请指示)。

程序3:总指挥宣布应急演练开始。总指挥宣布:演练开始!主持人立即宣布:某某运输公司危险品运输应急演练开始。

程序4:危运车进场。宣布演练开始后,由驾驶员驾驶一辆装有清水的罐车从停车场向大门驶去,到预定位置停下。

程序5:危险品泄漏过程。道具摆放人员即时上前将罐车尾部阀门打开少许(以水向外喷射30~40厘米为宜),模拟危险品“汽油”泄漏(此动作10秒内完成)。由于车辆阀门损坏,液态危险品开始泄漏(解说词①)。解说词说完后,高喊:“驾驶员,你的车漏油啦!”

程序6:驾驶员及押运人员发现泄漏。驾驶员及押运员下车观看(时间不多于5秒),发现油罐车尾部阀门油品泄漏后,立即回到驾驶室按顺序拿出应急用具:警示标志、胶桶、肥皂、灭火器等。驾驶员先用胶桶接泄漏的油品,另一人到车辆后摆放安全警示标志(三脚架)(解说词②)。

程序7:驾驶员及押运员临时应急处理。 第

一、驾驶员关电闸切断电源。 第

二、驾驶员及押运人员穿戴防护用具。

第三、驾驶员及押运人员临时应急处理,驾驶员开始用肥皂、木塞、棉纱等堵漏(时间约1分钟)。

程序8:模拟着火,道具人员抬油桶摆在车位的位置,并点着火后(模拟“危险品”泄漏一段时间后遇到火花最终着火,此动作10秒完成)。此时,驾驶员模拟被烧,并在地上翻滚,副驾驶员集市一边用毛毯盖住受伤驾驶员,一边高喊:“油车着火了”。副驾驶员立即用电话报警。

程序9:临时救护。听到副驾驶员的喊声后,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立即跑到现场察看“灾情”,讨论对策(时间约20秒左右),同时,救护组及时用担架将受伤者抬出来。

程序10:启动应急预案。应急小组察看现场、讨论后,即时决定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驾驶员跑步去敲消防钟(急而猛),听到钟声后,全体应急人员即到制定的地点集合。

程序11:部署救援任务。执行指挥在应急队员集合后,立即宣布:“现在危化品运输车辆里的危化品泄漏并着火燃烧。立即按应急救援预案2号开始应急救援。”并问应急队员:“明白没有?”,应急队员齐声回答:“明白”。执行指挥宣布:“开始”。

程序12:执行应急救援任务。应急队员立即按如下顺序行动: ⑴现场保卫组保安员迅速布置警戒:保安员迅速跑到桥底执勤。其他三人现场拉起警戒线并疏散人群。道具组送上消防泵电源。

⑵灭火组迅速从作业场地跑向现场:消防水枪手接好水带及枪头,并向车身喷射泡沫(水)(此动作要求30秒内完成)。

⑶干粉灭火组队员从周边拿起干粉灭火器,在消防水开始射水后救火。火熄后,消防队员继续射水1分钟。

⑷与此同时,拉沙组迅速将在地势低的一边筑起一条小堤坝,推泵组和推方槽组将泵及方槽推到火场附近待命,接管组事先驳接胶管。待火救灭后,即时将方槽推到泄露处,接泄漏的“危化品”,推泵组及接管组即时接通管线(将胶管接入1号泵),并接通电流及开通阀门,转移“危化品”(不要启动)。

⑸火被“扑灭”后,执行指挥向总指挥报告:“报告总指挥!火已被扑灭,危化品已被转移,现场已清理完毕,请指示。”总指挥只是:“演练结束”。

7.应急演练的评估和总结

⑴应急演练讲评。应急演练的讲评必须在应急演练结束后立即进行。应急演练组织者、控制人员和评估人员以及主要演练人员应参加讲评会。

评估人员对应急演练目标的实际情况、参演队伍及人员的表现、应急演练中暴露的主要问题等进行讲评。并出具评估报告。对于规模较小的应急演练,评估也可以采用口头点评的方式。

⑵应急演练总结。应急演练结束后,评估组汇总评估人员的评估总结,撰写评估总结报告,重点对应急演练组织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和应急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总结,也可对应急演练准备、策划等工作进行简要总结分析。

应急演练评估总结报告通常包裹以下内容:

①本次应急演练的背景信息。 ②对应急演练准备的评估。

③对应急演练策划与应急演练方案的评估。

④对应急演练组织、预警、应急响应、决策与指挥、处置与救援、应急演练效果的评估。

⑤对应急预案的改进建议。

⑥对应急救援技术、装备方面的改进建议。 ⑦对应急管理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培训方面的建议。

第四篇:健身房突发事件应对措施

报讯(记者 张彩平)10月16日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上一名青年选手猝死,这引起了沪上不少热爱运动的白领担忧:健身时常有人发生不适,教练会急救吗?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相当一部分的健身教练急救意识薄弱,大多一点不懂急救。

教练:突发不适没法救

“一般在学员进来的时候,如果是年龄大的,有高血压的我们就建议他们不要开始就在跑步机上猛跑,要慢慢来。”华美、康美等多家健身俱乐部的人员都表示,如果是低血糖,教练可以处理,主要是确保通风和运动前补充糖分,但如果是心脏等突发疾病,他们不懂急救,只能送医院。

记者发现,许多健身教练急救意识薄弱,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客观上此类意外事件发生率较低,这使得即使学过基本急救的教练,其急救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也很差。另外,部分在职的健身教练根本不具备市体育局健美协会和劳动人事部门发的证,健身知识不完善,更不用说懂急救了。

专家:3分钟内急救可保命

“在急救医学上,当一个人心脏停跳时,遇到第一个人时至关重要。心脏停跳后,在3分钟内有人采取简单的徒手性急救能有效地保护生命,每增加一分钟,危险性就增加10%。”市急救医学会副主任委员陆一鸣教授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由于运动中有可能引发心脏停跳等,因此每位健身教练都必须懂得基本的健身常识,例如徒手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这是最基本的从业要求之一。

现状:是否懂急救难考核

据悉,目前本市有各种健身场所1000家左右,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市健美协会的纪凯莉告诉记者,按照规定,健身教练必须持证上岗,合格健身教练的培训课程里包括对运动损伤的处理以及基本的急救方法等;但是具体到每个教练是否有证,是否具备急救知识,很难考核。

据了解,急救体系包括院前、院内、重症监护三个部分,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市急救医学会透露,本市将逐步对**、幼儿园教师、健身教练等特殊职业进行急救培训。

■新闻链接

2004年4月8日晚,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杨迈先生,在北京某健身房运动,因过度疲劳猝死。今年8月份,一香港女子在练习热瑜迦过程中也因类似原因猝死。医生认为,此类病例,如果及时采取简单的急救措施,有生还可能。

北京大势金牌健身教练培训学院课程设置中,除了强调教练对于动作的学习和上课氛围的营造以及上课的技巧之外,在理论课程中特别强调了对意外情况及意外伤害的紧急处理。例如在上课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学员可能造成关节部位扭伤,那么这个时候我们经常错误的做法是赶紧揉搓、上药(红花油等)、贴镇痛膏甚至是用热敷等,而真正正确的做法是及时的采取冷敷,例如采用冰袋,在紧急情况没有冰袋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冷水袋冷敷处理,事情看轻重及时送医等措施。

第五篇: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以及应对措施

写作思路:

论文共分五章,以“引导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为目的,沿着“提出问题(存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失当问题)→分析问题(制约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失当的因素)→解决问题(完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失当的应对策略)”的逻辑思路展开。

写作框架:

首先,以典型案例为文章的切入点,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当前存在突发事情网络舆情引导失当现象,并从引导时机、引导主题、引导方式分析其失当的具体表现。

其次,分析制约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失当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引导意识不足、引导管理体制不健全、引导保障机制不完善。

最后,基于对影响因素的分析,从加强宣传教育营造积极社会舆论环境、实行网上网下两级联动引导舆论、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组织机制建设三方面分析完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的应对策略。

写作大纲

第1章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概念界定(理论分析)

1.1突发事件的内涵、起源、分类

1.2网络舆情的内涵、分类、以及特点

1.3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形成及演变 第2章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现状扫描

2.1案例分析:双汇“瘦肉精事件”(事件回顾:结合具体案例来谈网络舆情中所存在的问题)

2.2当前我国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失当的表现(通过上述案例综合分析当前我国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失当的具体表现,主要从引导时机、引导主题、引导方式三方面来分析) 第3章 制约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影响因素(本章通过以上对双汇“瘦肉精”事件中网络舆情引导的分析得出:政府对网络舆情引导的时机和引导的方式都有不同程度的失当表现,引导意识、引导管理、引导保障三方面的不足)

3.1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意识不足(主从引导意识、传播意识以及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来谈)

3.2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管理体制不健全(从群众认识不足、文化素养不高、重视度不高、政府管理结构混乱来谈)

3.3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保障机制不完善(从软硬件设施投入不足、政策落实不到位、缺乏长效引导机制)

第2章 完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的应对策略(本章主要以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事前引导、事中引导、事后保障三方面的内容为主)

4.1加强宣传教育营造积极社会舆论环境(主要是重视对舆情的汇集、监控、分析以及预测、建立科学正确的的长效应对机制)

4.2实行网上、网下两级联动引导舆论(网上通过互联网媒体构建网上信息交流平台加以引导;网下通过政府宣传提高信息公开透明度和定期组织模拟演练)

4.3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组织机制建设(宣传正确网络舆情观念、确定部门职责、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政府完善引导法律法规) 第5章 结论

积极组织开展公民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公民根据伦理道德的要求,及时调整在网上的行为,为培育良好的网络环境创造条件,净化网络“土壤”,从根本上消除网络突发事件的隐患,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运动会运动员宣誓词下一篇:药店经理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