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研究论文

2022-04-21

小编精心整理了《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研究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和贸易产生了重大影响。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已经显现。从目前情势看,金融危机仍在进一步发展、蔓延,它对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影响还将持续。鉴于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纺织出口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现实,为此,文章重点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贸易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研究论文 篇1: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GDP、就业率、价格、企业的影响,从而提出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对策。

【关 键 词】金融危机 经济发展 影响 对策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金融风暴,快速席卷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出现明显下滑,进而使发达国家几乎整体陷入衰退。在同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条件下,我国经济受到的影响日益显现。为应对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央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的政策和措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推动又好又快发展”作为2009年的工作重点。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GDP是衡量一国商品和服务产出总量的最综合的指标。它是既定年份中一国境内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的货币价值的总和。GDP用途很广,最重要的是衡量一国经济的整体状况。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2008年全年GDP增长9%,与2007年调整后13%的增幅相比,大幅下滑了4个百分点,是2003年以来首个个位数增长。2008年各季GDP增长前高后低,且呈逐季加速放慢的趋势。一季度增长10.6%,二季度增长10.1%,三季度增长9.0%,四季度增长6.8%。第四季度与第一季度相比,增长放慢幅度接近4个百分点,是2001年以来季度增幅新低。2009年第一季度GDP是6.1%,第二季度GDP是7.9%,这说明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整体状况产生深远的影响。

就业率或失业率是在所有宏观经济指标中最直接地被人感知的指标。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40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的64%;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8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77万人。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经济增长的大幅度回落,就业矛盾凸现。主要表现为新增就业人员就业率低、民工大量下岗等方面。据统计,截至2月底,广东地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签约率不到10%;到2月中旬,7000万返乡农民工中有2300万没有找到工作,目前在岗农民工的收入同比下降15%左右。在大量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农民工就业机会减少和收入下降的情况下,2009年我国劳资关系将十分脆弱,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2008年10月份以后,出现了三个变化:一是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速下降;二是企业的用工需求出现下滑;三是企业现有的岗位流失严重。还有一批企业现在处于停产、半停产的状况,并没有和职工解除劳动关系,但是职工确实是在放长假、等订单,或者生产自救,处于隐性失业的。

价格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三大目标。最常用的总体价格水平指标是消费者价格指数,即人们熟悉的CPI。经济运行状况良好时,CPI保持稳定或温和上升,经济状况恶化时CPI急剧上升或下挫。中国的CPI从2006年至2008年2月一路同比上升达到8.7%,此后连续下跌至1.2%。2008年十一月份中国PPI和CPI同创新低,超出人们的预期,至2009年前三季度CPI同比下降1.1%。显示需求降低、通缩风险加大。

企业自2009年以来我国外向型企业经济效益比上年四季度进一步下降。内向型企业经济效益也大幅度回落。1—2月份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口增速降幅超过了30%。出口外向型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冲击。外向型企业效益的下降,直接影响到我国其他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盈利状况。与此同时部分外向型的企业被迫转向内销,加剧了国内市场的产能过剩和竞争压力,企业获利空间被挤压。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6.5百分点;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6747亿元,同比下降10.6%;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15578亿美元,同比下降20.9%。企业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滑坡,不仅会影响到财政收入、企业自主投资能力和就业规模,还会造成企业还贷能力减弱、银行呆坏账的增加等。

二、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几点对策

当前,对我国经济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关键是看我们如何抓住和利用好机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只要我们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周密部署、扎实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解决突出问题,完全有条件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把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此:

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就要坚持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和代表人民的意愿,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要改变增长模式中国经济增长过分依赖进出口和投资,国内消费严重不足,中国对外依存度高达65%∽68%。按可比价格计算,居民消费额从1990年到2006年年均递增7.6%,低于同期GDP年均增长10.2%的速度。居民消费率从1990年的48.8%降为2006年的36.3%,已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最低点。从世界消费率看,各国消费率大致在60%∽80%之间,高于我国20—40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率从1990年的23.3%上升至2006年的52.2%,而每一单位投资的新增GDP,即投资效果系数,由1990年的45.1%降为29.5%,降低了35%。

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在保增长中要重点进行结构调整。从我国长期发展角度考虑,经济增长必须要靠国内的大消费市场拉动。结构调整同时包括价格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城乡结构和地区结构等,都应进行调整。最为关键的是,如何贯彻结构调整意图,这是对政府有关部门最大的挑战。

要促进产业升级中国GDP占世界总量的6%左右,而钢材消费量大约占世界钢材消耗量的30%,水泥消耗大约占世界水泥消耗量的54%。世界劳工组织统计数字显示:如果把中国劳动力成本定为1;印度的劳动力成本2.5;韩国的劳动力成本是2.6;日本的劳动力成本2.9;南非的劳动力成本3.4;香港的劳动力成本4.6。从一定程度上讲,我国当前内需不足是由于经济结构失衡引起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不协调,能否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来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是能否真正确保我国内需的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保证。近年来,由于我国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正面临一种“收入需求断层”。一方面,对现有的家电、住房等消费品有需求意愿的消费者,由于收入低而缺乏支付能力,另一方面,收入高具有支付能力的居民对现有的家电、住房等消费品缺乏需求意愿,其消费热点已转向花色品种和档次更高消费品和高科技产品。为适应国内需求结构变化特点,就必须促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要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目前,困扰人们的不是一般的可计量的支出预期增加,而是对住房、医疗、教育、养老、失业等方面改革究竟要增加多少支出,心中无底,担心这一系列改革所增加的负担会加重,即支出预期增加。为此,政府应该尽快给老百姓一个清单,使人们心中有数。要完善和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费制度和下岗职工生活保障制度,在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中实行住房工资和住房支出明补明收、先予后取政策。此外,要加大政府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支持力度,尽快明确和兑现政府的社会保障承诺,解除老百姓的后顾之忧,改变居民对未来前景的不确定性预期。必要时可发行专项债券和出让一部分国有产权用于补偿社会保障基金不足问题,使社会保障发挥积极作用,增强居民对未来的安全感。

要调整和改革分配率,缩小贫富差距居民实际消费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持续降低,原因在于国民收入分配比例中,居民收入的比重在降低。收入分配是影响消费的最主要因素。影响消费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发展和消费能力、消费环境、消费愿望,中国国民消费率偏低与国民分配结构密切相关。“居民可支配收入低直接影响了居民消费能力。数据显示,1996年至2005年,中国的企业、政府、居民分配关系中,居民收入占比从69.5%下降到58.4%。与此同时,政府收入占比提高了2.9个百分点,企业收入占比提高了7.5个百分点。而在居民收入中,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提供的数据,1995年,20%的高收入户和20%的低收入户的收入比,1995年是2.88∶1,2008年上升到5.71∶1。而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也在扩大,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是2.57∶1,2008年为3.31∶1。同时,中、低收入者的平均消费倾向为0.89和0.87,远高于高收入户0.64的消费倾向。马建堂为此指出,促进消费政治最为关键的是增加消费倾向比较高的低收入人群的收入,要加快建设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把富人的税收通过财政杠杆转入低收入群体当中。

增加居民收入是增强居民抵抗风险,提高消费能力的重要保障。为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在城镇,应继续提高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工资和最低工资标准,加快各种福利货币化改革步伐;适当放慢下岗速度,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领域,帮助更多的下岗失业职工重新就业。在农村,要按照比较优势原则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水平,推进农业的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农村的城市化步伐;减轻农民负担,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此外,还要适当提高城乡居民中贫困人口的补助和救济标准。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当前经济走势、面临问题分析与相关政策建议[J].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5期.

[2]卫兴华,孙咏梅.当前金融危机的特点与根源及应对思考[J].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5期

[3]保罗·萨谬尔森.经济学[M].华夏出版社,1999年

[4]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EB].

作者:王 媛

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研究论文 篇2:

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贸易影响及对策研究

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和贸易产生了重大影响。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已经显现。从目前情势看,金融危机仍在进一步发展、蔓延,它对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影响还将持续。鉴于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纺织出口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现实,为此,文章重点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贸易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关键词:金融危机;贸易政策;产业结构;贸易保护;纺织贸易

一、2008年金融危机概况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美国及全球实体经济的衰退,很多貌似强大的国家一夜之间就达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例如冰岛。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深度和广度都较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要大,因为现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放大了危机影响的深度和广度。美国金融市场引发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其直接后果之一是国际纺织品市场需求萎缩,进出口额大幅度下降。虽然全球各国都已经联合起来救市,出台了天文数字的救市方案,但是否有效有待观察。而且救市产生的金融国有化问题、救市所需资金的来源问题及其后续影响、救市单单只针对金融的流动性手段是否合适问题、今后实体经济也面临“救市”问题,等等。即使此次全球联合救市取得了成功,但需要的时间也很漫长,经济的中长期衰退已经不可避免。

二、2008年中国经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分析

由于中国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还未完全开放、资产证券化的规模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有大量外汇储备,这些因素是中国免于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但中国金融资产在美国的实际损失预计也是巨大的,具体数字有待今后的时间来检验和消化;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的影响对中国的冲击和考验是严峻的。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启动强大的内需来化解此次外需不足造成的经济影响,但长期的外需拉动型经济不是短期内可以改变的。中国面临着通胀、通缩、滞胀的三重威胁,势必使中国的政策制定较为艰难,只能两权相害取其轻。现在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已经改变,即使连续降息也难以在短期拉动内需,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甚至短期衰退都是可能的。

三、金融危机对中国纺织业的影响分析

世界经济下行已成定局,外部需求进一步减弱。尽管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推出了稳定金融秩序,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但全球市场信心的恢复、体制和结构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不可避免地拖累国际贸易增长。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必将加剧国际市场激烈竞争,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可能采取更为保守的贸易政策和措施,全球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未来的国际贸易环境仍不乐观。

美国市场一直在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中占据重要地位,支撑着众多国内纺织企业的出口贸易。美国金融部门的动荡会在实质经济部门加剧信贷紧缩,全球性金融机构的动荡会直接冲击多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和实质经济部门,失业人口逐步增加,消费需求持续下降。2008年上半年中国纺织业出口面对的最大问题是美元持续贬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纺织业成本上涨,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甚至亏本。2008年下半年,国外市场需求不足成了中国纺织业面临的最大障碍。金融危机对纺织品服装国际需求的影响并不限于美国市场,在全球化的环境下各国经济联系紧密,欧洲、东亚等国家和地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市场需求不振带来的是市场国进口总量的下降。

美国金融危机的扩散不仅打击了美国国内的消费信心,作为全球转口贸易的最大贸易国之一,美国经济的持续走弱也拉低了全球经济走势。美国金融危机扩散对我国纺织业主要有两方面影响,一是美国占全球市场的比重萎缩,二是造成全球市场的萎缩。此次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还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消费需求可能也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够完全恢复。根据全球经济增长的历史数据分析,估计恢复周期要长达两年左右。而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面浮现需要一定的过程,目前还不是对纺织行业造成最严重影响的时期,国际市场需求情况进一步恶化的风险很高,不确定性因素也还在不断增加。

稳定中国进出口份额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美国金融危机已经严重影响我国国内的市场需求,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十项措施必将带来全国性的投资氛围,也为进一步扩大国内纺织品需求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中国纺织行业应该明确稳定国外市场,扩大国内市场的发展战略。

四、中国纺织贸易应对危机的策略

面对可能发生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将使各国从自身利益出发,一方面采取各种积极财政货币政策,增加国家投资和居民收入,刺激国内需求,同时不顾国际贸易规则,进行贸易保护。以美国为例,2008年美国新发起的针对贸易伙伴的18项调查中,有15项针对我国,占 83.3%,美主要纺织团体已经提出了包括反补贴调查、反倾销调查、针对具体产品的保障措施等多种方案。为此我国应减少对美国的出口依赖,改善贸易布局,增加对发展中国家及欧洲各国的出口,同时采取低成本策略、适度价格和质量、积极营销等措施稳定国外需求。

1.技术升级,产品换代,提升附加值。当前形势下中国纺织业应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对市场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努力做好发现和预测潜在需求的工作,整顿企业内部工作,提高产品档次,建立整体的产品开发体系,学习国内外知名企业经验,形成自有知识产权技术品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2.创新品牌战略。发展具有特色文化内涵的品牌经济,中国纺织服务应建立起产品出口产业链,积极与国际采购商、知名厂商合作,积累技术与资金、创建自有品牌体系。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形式,使品牌产品能够形成自我的个性特点及时尚前瞻性。

3.建立新型的纺织产业链条。新一轮竞争的主要内容是国际市场的重新分割,纺织产品层面上将由中低档向中高档转变,竞争关键是价格。中国纺织业要以信息化主导市场,坚持内外信息结合,分析并建立健全全球采购和供应信息系统和行业信息网络。构建行业住处数据库和注重实效的信息服务体系以及人才的培训制度,做好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依靠信息技术抢占国际市场。要想在国际化竞争中快速发展,须采取强强联合,以形成产业航母,企业群体规模强大,运行效率高,运行成本低,企业的竞争力才会越强,实力才会越大,全面提高纺织产业综合竞争力。

4.开拓市场,纺织国际化升级。首先,重点是开辟多元化市场和分享优惠贸易政策。通过整合国内市场,获取巨大成本优势进军国际市场;利用股权关系建起国内企业与著名企业的纽带,实现企业的国际化;实力较雄厚的企业,采用收购和兼并的方式在国外适宜地点投资办厂,拓宽销售渠道。

其次,自觉遵守法制,诚信经营。国际贸易讲究的是效率和信誉,违背国际贸易规则将受到规则的否决和制裁。当今社会责任标准和生态环保标准将成为阻碍我国纺织服务出口的主要壁垒之一。为此,中国纺织业在国际贸易中,执行国家的劳动法规,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工人权益。建立严格的质控机制,按照环境保护法规组织生产,推行生态环保认证和国际认可的标准。建立诚信的服务机制,做到讲效率,讲规则,讲信誉。

再次,开展纺织行业外交,提高中国纺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加强与国际产业,组织和个人等各阶层接触,提升国际形象,打造中国纺织国家品牌,提升我国纺织产业的整体美誉,保证中国纺织业在经济全球贸易一体化时代能够稳定、健康和快速发展。

五、中国政府的决策

金融危机初期,中国未雨绸缪利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加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防止金融危机向中国过度传导;稳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减弱人民币升值预期,消除汇率传导因素;高度重视美方激进的贸易保护行为,有效化解中美贸易摩擦,防止金融危机的贸易政策传导;深化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大力开拓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市场,转换美国市场的进口需求;加强内外经济和贸易政策的协调性、灵活性和有效性,提高开放型经济条件下应对外部危机的能力。

温总理讲话指出,纺织工业是我国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关系经济发展的大局。在当前的困难面前,除了国家给予政策支持外,更需要大家迎难而上,共同努力。他对企业提出三点希望:一要根据国际国内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二要努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三要内销和外销并举,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为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中国进出口影响,缓解企业经营压力,国家上调了部分纺织品、服装产品出口退税率。同时,国家还将进一步改善对外贸易环境,包括进出口管理、通关便利化、进出口税收、外汇管理等方面,采取必要措施,支持优势企业和产品出口,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出口企业贷款,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增加国内需要的产品进口。

2009年中国外贸发展既面临着机遇,也面对着挑战,总体机遇大于挑战。既要充分估计国际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深刻认识保持中国对外贸易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忧患意识;又要正确认识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不断完善政策,加强企业管理,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步伐,坚定信心,有效应对,努力化解和应对外部冲击。

参考文献

[1]余力,肖华.中国纺织业,不仅仅是贸易战[N].南方周末,2005-06.

[2]纺织品出口风险乍现 业内人士担心反倾销风暴[N].中华工商时报,2004-12-30.

[3]“金融海啸”冲击全球.人民网,2009-03-16.

[4]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其解决之道.新浪网,2008-10-18.

[5]李小颖,赵宏.基于文化创意提升我国纺织品的出口竞争力[J].山东纺织经济,2008,(2).

[6]魏浩,毛日昇.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中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与调整思路[J].中国软科学,2003,(9).

[7]安春明.中国纺织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分析[J].纺织导报,2009,(2).

作者:马鹏宇

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研究论文 篇3:

金融危机对我国高尔夫球场经营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摘 要: 为了分析金融危机对高尔夫球场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球场近期经营数据,通 过多组均值比较发现金融危机导致我国高尔夫球场呈现两极分化趋势,表现为环渤海地区、 西南地区等以旅游消费为主的乡村球场来场人次大幅下降,北京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 地区等以当地球员消费为主的都市球场来场人次不降反升。球员结构、经营模式和球场档次 的不同是高尔夫球场经营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建立区域联盟、差别定价和多元化经 营等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

关键词:金融危机;高尔夫球场;经营;场次

A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Financial Crisis on the operatio n of Chinese Golf Course and Countermeasures

HE Mang, CHEN Yibin

(School of Tourism Management,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 ou 510275, Guangdong China)

Key words: financial crisis; golf course; operation; rounds

国际金融危机造成了许多企业亏损和破产,导致消费者信心不足、出口迅速下降,外资企业 撤离,外籍来华、在华人士减少。高尔夫作为高端运动,外籍人士、民营企业主、大中型企 业高管是消费主力[1]。在金融危机对相应人群产生影响时,他们的高尔夫消费需 求可能降 低,高尔夫球场经营可能受到冲击。因此,调查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高尔夫球场经营现状, 分析金融危机对我国高尔夫球场经营的影响,探寻高尔夫球场应对策略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 意义。

1 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高尔夫球场的经营现状调查

相应研究认为,由美国次级贷引发的金融危机在2008年9月前后由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 转移,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在欧洲重创冰岛,在亚洲,韩国首当其冲。[2]受国际 金融危机 影响,2008年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持续低迷,欧美、日本、东南亚等主要外贸市场 疲软,经济呈现整体下滑趋势[3]。高尔夫在我国属于奢侈消费,收入需求弹性大 于1;在理 论,由于金融危机导致居民收入下降,高尔夫消费需求将大幅减少。为了调查高尔夫球场受 金融危机影响情况,笔者在2009年10月12日至15日,利用第十届中国高尔夫俱乐部总经理联 谊会对参会俱乐部自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的经营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98份 。根据专家建议,剔除了因气候、球场改造、新增球场等因素导致经营环境与上一年存在较 大差异的29份样本数据,确保了最终被试的69家俱乐部与上一年度相比,经营上未受金融危 机之外的其它因素影响。样本总量(69)占目前全国球场总量(约400家)的17.3%,被试球 场来自于我国高尔夫发达地区,分布合理,具有代表性。调查发现:

1) 我国高尔夫球场在2008年9月份之前整体经营情况良好,多数球场的来场人数比上 年同期有所增加,仅有少数球场同比下降。

2) 从2008年10月份开始,球场经营出现两极分化趋势,一部分球场的来场人次同比 大幅下滑,另一部分球场高速增长。这一转折点为2008年9月,与“次贷危机”由金融领域 转至实体经济的时间恰好一致。

3) 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北方球场相继停止营业,但从2009年3-4月经营情况分 析,两极分化趋势仍然明显,14家球场连续数月增幅15%左右,另有16家球场两月连续下降 达15%。

4) 从2009年5-6月经营情况分析,两极分化趋势有所减缓,各球场与上年同期相比, 增幅和降幅都在收窄,这表明金融危机影响在逐渐减小。

金融危机导致大多数行业整体下滑,高尔夫球场来场人数减少在情理之中,但部分球场 的来场人次大幅上升出乎意料。为了深入分析金融危机对高尔夫球场经营的影响差异,本文 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基于高尔夫球员消费行为和球场经营维度对球场采用了多种分类方式 ,通过对不同类型球场来场人次与上年同期变化的均数比较,探析金融危机导致球场经营出 现两极分化的原因。

2 不同类型球场来场人次变化的均数比较分析

高尔夫球场可以从地理区域、相对位置、投资档次、经营模式四个角度进行分类,不同 类型球场的目标球员和经营方式不同[4],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因此 ,本文采 用四种分类方式,分析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最近一年内(2008.7—2009.6)不同类型球场来场 人次与上年同期变动幅度的均数差异(One-Way Anova过程)。

2.1 不同地理区域球场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均数比较分析区域气候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当地球场的有效年运营时间及球员结构;据此可将 我国高尔夫球场密集区域归纳为珠三角(广东)、长三角(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北 京地区(包括河北)、环渤海(辽宁、天津、山东)、西南(云南、广西、海南等)等不同 区域。依据上述区域分类方式,本文将样本数据分为五组,运用SPSS14.0软件中的One-WayAnova过程对过去一年来场人次变化比例进行多组均数比较,将差异显著(Sig<0.05)对照 组整理得表1。

从表1 可知,除了北京与长三角之间无显著差异外,其它各组之间来场人次环比均值的差异都具显 著性。其中,珠三角地区的球场来场人次增幅最大,分别比西南区、环渤海、长三角高出15 .75、8.82、3.68个百分比。西南地区球场的来场人次降幅最大,其次是环渤海地区。

2.2 相对位置球场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均数比较分析高尔夫球场与城市中心商务区(CBD)的距离(车程)影响着经营能力,通常将位于城 市中心商务区或距离CBD半小时以内车程的球场称之为都市球场;处于城郊(距离中心区1小 时以内车程)的称之为郊区球场;距离城市1小时以上的称之为乡村球场。本文将样本球场 分为都市、郊区和乡村三组进行均值比较,整理得表2。

统计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发生后,都市球场与郊区球场之间的来场人次的同比增幅均值无显 著差异,但都与乡村球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即乡村球场的来场人次环比均值比都市球场 和郊区球场分别下降了12.7%和9.82%.

2.3 不同经营模式球场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均数比较分析按照高尔夫球场是否允许访客下场以及访客所占比例,可将球场经营模式分为俱乐部式 (不接待访客)、混合式(访客比例低于70%)和旅游式(访客比例高于70%)。虽然国内许 多球场对外宣称为俱乐部制,但实际上为混合经营模式(既卖会籍,又大批量接受各类访客 ),但也有部分球场采取纯俱乐部式经营(只有会员或会员同伴嘉宾才能入场的规定);另 有部分球场因位置偏、当地无高尔夫消费能力,完全依靠外地访客旅游消费。据此,本文将 样本数据分为俱乐部式、混合式和旅游式三组进行均值比较,整理得表3。

从表3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发生 后三组不同经营模式的高尔夫球场的来场人次均值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与上年同期 相比,旅游式球场来场人次明显下降,俱乐部式经营的球场则显著上升,混合式经营球场稍 有增加。

2.4 不同档次球场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均数比较分析不同档次球场针对的目标客户不同,经营模式也有差异,它们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可能有 所不同。根据球场建设成本(不计土地获取成本)可把高尔夫球场分成了高端球场(总投资 8000万元人民币以上)、中高端球场(总投资8 000~3 500万元人民币)和低端球场(总投 资 3500万元人币以内)三种档次[5]。本文将样本数据分为高端、中高端和低端三组 进行均值比较,整理得表4。

从表4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发生后 ,低档球场来场人次减少,而高档球场来场人次整体增加,二者均值差异显著。中档球场的 来场人次整体变化不大,但与高档和低档球场相比,来场人次均值增幅仍在显著差异。

3 各类球场来场人次均数差异产生的原因分析

上述数据分析不难发现,西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的球场、低端球场、郊区球场和以访客 为主的旅游式球场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来场人次与上年同期相比显著减少;珠三角、 京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的球场,高端球场,都市球场以及俱乐部式经营球场反而受益于金融 危机,来场人次显著增加。本文分析认为,下述三大原因造成了球场经营差异。

3.1 海外球员减少造成西南和环渤海地区的球场经营下滑

我国在1984年建立高尔夫球场时,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投资环境和增加外汇,入境投资 或旅游的港、澳、台同胞以及东南亚、欧美、日本游客是我国早期(1990年以前)的高尔夫 消费主力,占到了90%以上。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高尔夫运动的传播,内地高尔夫爱 好者迅速增加;2005年时国内球员已经占到了75%左右[6],但不同区域的球员结构 相差甚远 。如珠三角、北京、上海等地高尔夫球场中,当地球员比例占到了90%以上;江苏、浙江、 福建等地区的当地球员较多,但港、澳、台及外籍人士也占有一定比例;青岛、烟台、天津 、大连等环渤海地区的韩国、日本球员仍占有很高比例[7]。云南、海南的球场则 以外地球员为主,韩国、日本、东南亚及欧美是最主要的目标市场[8]。

众所周知,本轮金融危机对海外的冲击要远大于国内。其中,对欧洲、美国造成影响要 比亚洲大;在亚洲,对韩国的冲击又远大过其它国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危机导致入境 进行高尔夫消费的外籍球员迅速减少。因此,以欧美、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及台、港、澳等 海外球员为主的西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的高尔夫球场受到金融危机重创,来场人次大幅下滑 。

3.2 会员消费频次增加导致会员制球场的来场人次上升金融危机对国内高尔夫球员的影响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金融危机爆发前,证券 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火暴,各类资产快速升值,高尔夫球员掌握着大量的社会资源,具有敏锐 的商机把握能力,大多利用了金融危机发生之前的投资机会,使得个人财富迅速增加,高端 消费能力进一步增强。二是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投资机会不断减少,高端人士休闲时间增加 ,对于高尔夫爱好者而言,变得“更有时间去打球”。三是由于金融危机具有加剧社会贫富 分化的趋势,让少数富人更富有,大多数中产阶级受到冲击[9];因此,部分在低 端球场打 球、消费能力相对较弱的高尔夫初接触者,受金融危机影响,其收入可能减少,高尔夫消费 能力下降,打球场次减少;而购买了会籍、在高档球场打球的高尔夫球员虽然受到金融危机 冲击,但并未影响他们的高尔夫消费能力,况且会员打球不需要再缴纳入场费。

根据高尔夫球员在球场的消费方式,可将球员分为会员、嘉宾和访客三类。会员购买了 会籍后,打球费用低,只要有时间就会去球场;嘉宾的收费高于会员,需要在会员陪同下才 能下场打球;访客的收费最贵,年消费频次低,稳定性差。从个人财富和消费能力来看,会 员、嘉宾和访客依次下降。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经济萧条、业务减少,会员就更有时间去打球 ,消费频次急剧增加;因此会员制经营的球场来场人次不降反升,会员人数多的球场则增幅 明显;而大多数访客可能收入下降,打球频次降低,导致以访客为主的旅游式球场来场人次 减少。

3.3 基于档次和位置的经营模式选择扩大了球场经营差异球场的经营模式主要由地理区域、相对位置及档次所决定。经济发达、当地高尔夫消费 能力强的珠三角、北京、上海等区域的都市球场,拥有大量本土高尔夫消费人群,大多采用 会员制经营以便在早期通过会籍销售一次性收回投资。而云南、海南等当地高尔夫消费能力 不足地区的球场及乡村球场,因会籍难以销售、无法招募会员,不得不依赖于外地球员的旅 游消费。同时,都市球场的档次越高,会籍价格和果岭费就越高,投资收益就更大;以球员 旅游度假消费为主的乡村球场,因难以通过会籍销售快速收回投资,为降低财务成本通常会 降低初期投资,大多成为低端球场。另外,海外球员为旅游式短期消费,不可能购买会籍, 大多以访客形式在乡村球场消费;当地球员为节省打球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通常会购买会 籍,以会员形式在都市球场消费。

因此,在市场的自动调节下,依赖当地球员消费的都市球场通常为高端球场,采用会员 制经营模式;而依赖于外地球员度假消费为主的球场和乡村球场,大部分都是低端球场。金 融危机在对海外球员入境旅游市场产生冲击同时,国内高端球员却更有时间参与高尔夫运动 ,从而导致越高端的都市球场来场人次增长越快,低端的乡村球场则急剧下滑。

4 高尔夫球场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

综上所述,金融危机主要对我国高尔夫球场的海外市场产生巨大冲击,对国内球员的影 响较小。在高尔夫海外需求降低的前提下,刺激内需便成为高尔夫球场应对金融危机最佳策 略,即让国内高尔夫痴迷者和爱好者打球更加频繁,让高尔夫参与者快速增长。高尔夫俱乐 部经营总体上可以分为球场经营和会所经营两大类,球场经营又可分为当地球员市场和旅游 (异地)球员市场;会所经营则主要包括餐饮、会务和活动承办等。根据金融危机产生的影 响和球场经营项目和运营环节,本文认为可以通过区域联盟、差别定价和多元化经营等措施 是我国高尔夫球场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内需、提高来场人次的主要策略。

4.1 建立球场联盟扩大旅游市场需求球场联盟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异地结盟,实现南方与北方球场的季节性互补;另一 种是同城联盟,增加同一区域高尔夫球场旅游吸引力。

4.1.1 建立异地联盟 高尔夫运动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从每年 的11月份开始,北方的球场相 继关闭,直至次年3月,北方球员都无法在当地打球;每年的6月至9月,南方的球场面临高 温酷暑和雷暴雨天气,不适合打球。也就是说,北方球员一年中有1/3以上时间的消费需求 得不到满足,南方球员有近1/4时间不适合打球。因此,我国有着广泛的季节性高尔夫度假 消费市场。但由于球员对异地球场不够熟悉、订场难,南来北往成本高,使得这一潜在市场 一直未能很好开发。实际上,南北不同区域的球场之间完全可以结成联盟,分别承认或给予 结盟球场会员一定优惠,创造条件更好满足异地球员“反季节”消费需求,让更多北方球员 在冬季时十分便捷的到南方打球、度假;让南方球员在夏天轻松的去其它球场消暑。只要利 用好我国气候上互补优势,将这部分市场开发出来,高尔夫消费需求就会增加25%以上,足 以弥补占全国球员25%比例的外籍人士消费的下降。

4.1.2 建立同城联盟目前我国的球场之间联系很少、彼此独立,异地球员到一个城市打球 时,通常会同时选择三至四家球场消费,也就需要单独同三至四家球场预订。由于信息难以 获取,预订手续繁琐,增加了打球成本。从另一方面看,也就是高尔夫球场具有很强的聚集 效应和协同效应,同一区域的球场也具有广泛合作空间。各地球场应该联合起来,形成区域 联盟,建立合作机制,统一对外订场、共同对外宣传,以降低交易费用,增加该区域的吸引 力和整体营销能力。如目前云南和天津等地球场就已经建立了较好的合作机制,值得推广、 学习。

4.2 通过差别定价挖掘当地潜在市场在金融危机冲击下,部分来场人次下降的球场为了吸引球员,已经开始进行整体降价促 销。降价虽然增加来场人次,但不一定增加收入,并可能因来场人次过多影响会员打球,招 致会员不满,降低球场声誉。差别定价理论认为,不同消费者对同一商品的心理价位是不同 的,一套好的价格体系就应让不同球员按照自己愿意承受的最高心理价位支付。因此,各球 场应结合自身特色,运用差别定价原理,变通、灵活降价。

因球员生活习惯趋同,到达球场和下场打球的时间大多集中于上午9:00至11:00和下 午的1:00至2:00,导致上午10:00以前和下午5:00以后成为Tee Time时间,大多数球道 闲置,资源浪费严重。同时,会员不需要果岭费,对价格最不敏感,但有着十分规律的打球 时间,对下场时间的要求较为挑剔;访客的价格需求弹性非常大,也有着灵活、可调整的下 场时段。因此,高尔夫球场可通过对不同时段的差别订价,开发访客市场。如降低早上八点 以前和下午两点以后的访客果岭费,或者开发三点半后下场的半场果岭券,对不同时段果岭 券差别定价,以充分利用Tee Time时间。球场必须善于运用差别定价,在保证高端球员消费 标准不下降基础上,利用好球场空闲资源,降低访客打球成本,开发潜在的、消费能力较弱 的访客市场,增加打球场次。

4.3 采用多元经营提高会所经营收入除了打球收入外,高尔夫球场还拥有多功能的会所,能提供餐饮、会议等服务。属于高 端收入人群的高尔夫球员,具有强大的消费能力,应充分利用球员资源,通过特色餐饮、承 接会务等各类活动,增加球场收入。

4.3.1 开发高尔夫餐饮市场我国大部分球场的餐饮虽然口味好、但价格高,导致许多球员 不在球会用餐。采用高价餐饮的球场,应在继续开发特色厨艺的基础上,适当降低价格,让 更多球员运动之后留在会所用餐,增加球员消费,提高球场收入。

4.3.2 开发高尔夫会务市场高尔夫球场的会所不仅设有许多多功能会议厅,还有大量高端 会员资源可用作会务营销的渠道和平台,企业也有在时尚、高档、环境幽雅的高尔夫球场招 开高层会议的需求。但由于大多数球场管理者意识不足,球场会务资源未得到很好开发。在 金融危机冲击下,球场应积极主动的开发会务市场,让知名的大型企业董事会、团拜会、答 谢会等走进高尔夫会所。

4.3.3 承办大型活动许多国际企业巨头为回馈大客户、加强公共关系需要,经常在高尔 夫球场举行各种规模和类型的高尔夫赛事。活动主办方一致认为,该类活动对企业形象推广 和品牌提升很有作用。而目前国内举办这些活动的公司还局限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招商 银行、民生银行、南航、国航、茅台、通用汽车等通信、金融、航空、汽车和烟酒领域的龙 头企业。高尔夫球场应与各大公关公司联系,积极开发该类市场,实现多方共赢。

5 结束语

虽然本文对金融危机影响下高尔夫球场经营的两极分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 应对策略;但由于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尚未彻底明确,应根据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趋 势,密切关注国内外高尔夫球场的经营变化,在威胁中发现机遇,促进我国高尔夫运动科学 发展。

参考文献:

[1] 郁小平,何莽. 珠三角高尔夫产业环境分析及发展对策[J].企业经济,20 03(10).

[2] 孙立平.金融危机第三波冲击结果猜想[J].学习月刊,2009(4).

[3] 卜国琴.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基于贸易经济角度的分析[J]. 经济问题,2009(5).

[4] 郁小平.高尔夫学堂——高尔夫俱乐部投资、经营与管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 社,2005,3.

[5] 郁小平,夏洪胜,何莽.我国高尔夫旅游开发探讨[J].江苏商论,2004(4).

[6] 郁小平.高尔夫学堂——中国高尔夫球运动发展战略[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 005,3.

[7] Samuel Seongseop Kim,Hejin Chun,James. Positioning analysis of oversea g o lf tour destination Korean golf tourist[J].Tourism Management,2005,26:905-91 7.

[8] Kim H. Perceived attractiveness of Korean destinations[J]. Annals of Tou rism Research,2003,25(2):340-361.

[9] Dardac, N; Moinescu, B. The third wave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its rip pl e effects on the deteration risk of romanian banking sector’s performance[J].E conomic computation and economic cybernetics studies and research,2009,43(1):2 3-40.

[10] 丘萍,张鹏.高尔夫休闲需求模型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06.

[11] 刘德云.高尔夫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旅游学刊,2007/12.

[12] 徐秀丽.金融危机对中国居民消费的影响[J].企业导报,2009/02.

作者:何 莽 陈奕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转变职能精细化管理企业论文下一篇:企业合并与长期股权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