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核心管理制度论文

2022-05-01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护理核心管理制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开展护理队伍的人性化管理,对稳定护理队伍及提高护理质量起到积极促进意义,也是医院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良好的护理工作对提高医院整体形象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医院管理中,应重视护理管理,通过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核心管理制度论文 篇1:

分级护理制度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分级护理制度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实施分级护理前后患者的满意度、护理记录合格率、护理知识考核合格率及医疗纠纷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分级护理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护理记录合格率及护理知识考核合格率明显提高,而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分级护理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级护理制度在急诊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分级护理 护理管理 急诊护理

分级护理制度是医院一项基本护理管理制度,是护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士实施临床护理的重要依据。根据卫生部2009年颁布的《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導原则(试行)》[1]的要求,我院在急诊科开展了分级护理工作。根据急诊患者的病情进行护理分级,根据分级不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通过比较实施分级护理前后患者护理质量等指标,评价分级护理制度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2月来我院急诊科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4例,女96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35.7±3.5)岁;大专及以上文化94例,高中及以下文化有106例。

1.2分级护理方法 对急诊医护人员进行定期知识培训,详细讲解分级护理的相关知识,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按照分级护理的相关规定制定出与患者病情相适应的护理级别,护士长检查护理级别是否合适,若有不适,及时调整[2];护理人员根据级别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且对患者的级别进行病例标记或床旁标识,加强与患者交流沟通,减少医患纠纷;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基本素质和责任心培训,对患者的病情做好及时准确记录,减少护理纠纷;建立一种医护合作型分级护理决策模式,从病情观察与专科护理以及生活护理等多维度给予清晰的界定,使分级护理与患者实际情况相一致,从而提高护理核心制度的执行和分级护理措施的落实[3];建立考核管理机制,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以促进护理人员的护理效果;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解答,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分级护理后患者的满意度、护理记录合格率及护理知识考核合格率明显提高,而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分级护理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分级护理制度是基本的护理制度,是制定临床护理及护理收费的重要标准,按照《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规定将护理级别分为四级,分别为特级护理、一级、二级及三级护理。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不同的护理级别,进而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做到针对性护理,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但尽管如此,在临床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护理人员较少,影响了护理治疗;医生制定的护理级别与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不是十分匹配,造成医护脱节现象;护理人员对分级护理制度的相关知识掌握欠缺;部分护士的基本素质和责任心不强等。

针对在实施分级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医院领导高度重视,一方面增加急诊护理人员配置,加强技能、技术和分级护理知识培训,提高护士的基本素质和责任心;另一方面加强医生规范化培养和考核,将护理分级准确与否作为考核急诊医生的指标之一。通过对上述问题整改和改进,使分级护理制度在急诊科得以顺利实施,对危重患者护理记录书写做到及时准确,为患者提供合理、可靠的优质护理服务,进而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通过对200例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级护理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护理记录合格率及护理知识考核合格率明显提高,而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分级护理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分级护理制度在急诊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J].中国护理管理,2009,9(6):33.

[2]倪水芹,李昱.分级护理记录单在临床上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2):116.

[3]袁文清,位兰玲,韩玉芬,等.综合医院构建医护合作型分级护理模式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1):70.

作者:张晓芬

护理核心管理制度论文 篇2:

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开展护理队伍的人性化管理,对稳定护理队伍及提高护理质量起到积极促进意义,也是医院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良好的护理工作对提高医院整体形象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医院管理中,应重视护理管理,通过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护理管理;作用

近年来,医患关系是个敏感话题,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法律措施来保护医护人员。而在护理工作中,医患矛盾、待遇福利、工作负担都会无形之中给我们护理人员带来压力,而这些压力直接影响了护理队伍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在医院管理中,稳定护理队伍,重视护理人员的心里压力是医院护理管理的核心。因此,我院为了提高护理质量,通过人性化管理模式,来发挥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分析如下。

1 人性化管理的概念

人性化管理是由现代行为科学演变出来的一种新的管理概念,对于着一概念的研究也便成为人性化管理学。随着知识时代的来临,人作为知识、智慧的主体变得越来越重要,合理开发人的内在潜能已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课题。人性化管理是一种以围绕人的生活、工作习性开展研究、使管理更贴近人性,从而达到合理,有效地提升人的工作潜能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管理方法。

2 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方法

我院自2014年开始在护理管理中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并取得一定效果,其方法如下。

2.1 制定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医院以护理部为核心,制定规范的护理核心制度,既适合医院目前的发展需求,又能将护理队伍管理更加规范。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只有严格遵守护理规章制度,才能确保护理质量的的安全,才能有效的保护护理人员的安全。因此,医院开展人性化管理,不仅要满足临床工作的需求,还要有规范各护理管理制度来管理护理人员,才能确保护理队伍的安全稳定。

2.2 重视护理人员的心理教育。护理部与护理人员通过交流、谈心,学习等活动,及时掌握医院护理人员对医院的工作态度,同时也了解更多护理人员的需求。护理部也经常组织一些文体活动,来增加护理队伍的凝聚力,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集体荣誉感,使工作中更加有精神、有活力,激发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热情。

2.3 提高护理人员福利待遇,完善奖罚制度。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充分引入激励机制, 医院定期组织护理理论及操作考核,对成绩优秀的团队和个人给于奖励,激发个人的潜能,提高大家对护理工作的重视,从而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医院还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福利待遇,缴纳个人住房公积金,消除护理人员的后顾之忧,使护理人员更能安心的投入到护理工作中,从而稳定护理队伍。

2.4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专业知识,并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同时,督促护理人员在工作之余关注并学习护理新动态、新方法,提升护理质量。并组织相关人员参与人性护理的培训工作中,管理人员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认识到人性化护理的内涵,提升自身组织管理能力,以身作则,使护理人员能够积极投入到人性化管理中。

2.5 建立护理质量管控小组。人性化管理模式中,护理队伍成立护理质管控小组,发挥每位护理人员的才干和潜能,充分利用,并客观分析和评价每位护士的能力、性格特点、知识结构等,合理分工,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并让经验丰富、基础过硬的护理人员的带领临床护理工作,以此提高团队能力。通过开展护理质量管控,各科室从护士长到护理人员进行层层把关,确保了护理工作的安全,从而提高了护理效率。

2.6情感激励法。护士长需时刻保持跟护士统一战线,平时多了解自己护士在工作中和生活中的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和解决问题,让护士有种被关心,被呵护的温馨感。工作中科室护理人员具体情况采取弹性排班制度,合理轮休,并按照护理人员特点、个人能力以及特长安排工作,使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能够保持高度的热情,对提高护理质量起到显著促进意义。

3 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影响

医院在抓护理质量的同时重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采用人性化管理模式,落实护理核心制度,以护理人员为中心进行护理质量管控。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指导理念。满足护理人员的工作需求,及时解决护理人员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和精神面貌得到巨大的改观,护理人员认识到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并能为患者实施人性化服务,以此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讨论

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实施,将护理管理又提升了一个新台阶。医院在管理中,重视护理管理,加强了对护士的人性化管理,采取激励制度,提高护理人员工作待遇;同时组织护理人员业务培训和增加文体活动,大大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因此,医院在抓规范管理的同时重视人性化管理,只有关心护理人员才能稳定护理队伍,从而提高医院护理质量的整体水平。

作者:姚尖

护理核心管理制度论文 篇3:

论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及措施

【摘要】护理风险管理主要是指医院以及医护人员对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探视者在探寻过程中以及其其他会对病人的治疗产生影响的状况进行识别、评估和应对。凸显“以病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健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的需要、理顺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程序的需要、促进护理工作质量持续改进的需要是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则需要从护理风险识别能力建设、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组织与制度建设、提升医护人员的护理风险管理能力、强化护理风险管理监控能力这写方面进行努力。

【关键词】医疗服务;护理风险;思路及措施

1 前言

医疗服务行业是一种高技术、高风险的行业。护理工作是医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有护理服务活动的存在,就必然伴随着一定的护理风险。

通常来说,护理风险管理主要是指医院以及医护人员对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探视者在探寻过程中以及其其他会对病人的治疗产生影响的状况进行识别、评估和应对。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相应的风险始终存在,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不仅不利于病人治疗并恢复健康,而且也容易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情况严重的会进一步升级为恶性对抗事件,近些年出现的一些病人及家属同医护人员发生口角、打架甚至暴力冲击医院等现象均从不同程度体现出医患关系的恶化,而这些冲突中的一部分正是由于护理风险处理不当演化而来的,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由此来看,护理风险管理的影响范围已经超出了单一的病人与医生的关系范畴,对于社会的稳定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此,充分认识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积极探寻护理风险管理的基本思路与对策,对于提高护理水平,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确保医院的运转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2. 1凸显“以病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病人是医院和医护人员的核心服务对象,各项医疗工作都是围绕病人来展开的。众所周知,“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其要求各项工作的展开以民众的需求为导向,重视民众的利益诉求,解决民众所关心的问题。医疗服务作为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样需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关心病人的需求,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同时也需要把握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变化,进而及时的调整相关的医疗工作。护理风险的发生常常是由于护理人员缺乏对病人进行足够的了解,没能重视病人及其家属的诉求,相互之间的关系恶化所引起的,从根本上说是违背了“以病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没能为病人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就是为了扭转这样的态势。

2. 2健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的需要

如前所述,护理风险事件不仅会对病人的治疗及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构建良好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提高护理风险管理效率与水平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能够充分支撑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构建的知识基础、经验基础还比较缺乏,不利于健全和完善相应的制度,为此,医院积极推进护理风险管理工作,发现更多的问题,吸取更多的经验为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的完善打下重要的基础,及时弥补制度中的不足与漏洞,及时完善相关的标准,不断提升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3促进护理工作质量持续改进的需要

护理工作本身属于医院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的质量会对整体工作的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国家要求以及民众呼吁不断提升医疗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背景下,医院往往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有效应对风险,能够不断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同时,随着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也能够提升医护人员护理能力、护理风险处理能力,让他们不断发现风险、评估风险、解决风险,推动护理风险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

3 护理风险管理的基本思路

3.1护理风险识别能力建设

护理风险识别能力这是一项基础性的能力,其会对整个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的推进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护理风险识别能够有效确定护理风险发生的概率、发展趋势、产生的影响、影响的范围等都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知。只有对护理风险建立相对正确的判断才能更加有针对性的采取应对措施,解决风险,实现风险管理成本的最优化。另外,在护理风险识别的主体方面,不仅涉及一线的医护人员,同时也要涉及管理层人员,都需要对具备一定的识别能力,有助于对护理风险的发生进行宏观的研判和处理。

3.2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建设

护理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是最为核心的任务,是护理风险确保管理工作有序、有效开展的保障。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能够规范各项管理工作,对医护人员进行正确的指导,保证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医院的情况以及护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制定风险管理计划,设定有效的管理措施与方法,完善管理工作启动的各项程序,确保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对于那些不适合当前现实需求的规章制度进行及时的清理、修改和完善。另外,还应该成立了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对管理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进行总体上的引导和协调。

3.3医护人员的护理风险管理能力建设

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风险管理能力是推动整体管理工作的关键部分,很多的护理工作、护理风险管理工作都要依靠医护人员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倘若没有医护人员的支持,那么再好的制度设计也无法产生实际的效果,为此,医护人员的管理能力提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具体而言,医护人员需要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风险意识,不断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正确处理风险,提高为病人护理的服务水平。

4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措施

4.1护理风险识别能力建设

首先,强化护理风险意识。必须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来强化医护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让他们明白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之下,提高护理能力以及护理风险管理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风险观。其次,重视护理风险识别能力的培养。护理风险

作者简介:王福玉,女(1991年1月生)贵州省丹寨县人,苗族,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护士

认识能力的培养需要经过一系列比较专业的教训和训练,对护理风险的类型、影响方式、影响范围等建立起较为全面的了解。最后,重视进行预演。学习了相关的识别方法、技术之后就要进行一定预演,不仅有助于医护人员熟悉、强化已经学习的方法,而且也有利于发现一些问题以便进行及时的处理。

4.2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组织与制度建设

建立管理制度。收集已有的与护理风险管理相关的、医院及各科室的实践经验,特别要了解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方式方法等,结合自身当前的实际情况,对整体的管理制度进行整合,制度的内容大致包括管理工作开展的程序、对象、范围、具体措施,让工作的开展有制度可依,形成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体系。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组织建设。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有效发挥领导协调的职能,应定期召开护理风险管理小组会,对护理的现状、遇到的问题、相关人员的工作感触等进行较为全面的描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与此同时,护理部门也要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专业性,确定专职护理风险管理的人员,及时收集已有的或者潜在的护理风险信息,进而识别在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加强协调工作。护理风险管理工作本身的对象比较明确,其综合难度不是非常大,但是依然需要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尤其是护理部门与相关科室之间的协调,一些问题并不是护理部门自身能够解决的,需要其他部门的协助,例如在原因分析、对策制定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协调,为此,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确保信息的相关的科室进行传递,实现协同管理。

建立相关的保障制度。一方面,推行护理工作缺陷、差错事故分析制度,严格做好记录工作,并以一定的时间周期为标准进行学习讨论,对于相应的对策措施也要进行及时的处理整合。另一方面,制定病例管理制度,由于不同类型的疾病有着不同的护理要求和护理重点,如果不进行针对性的护理,那么很可能出现既浪费护理资源,又没能降低病人病痛的情况,为此,需要重视病例管理,建立起管理档案,这样就有利于提高护理的效率,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4.3提升医护人员的护理风险管理能力

首先,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让他们充分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对自身的服务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其次,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培养、强化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学习护理风险管理的能力,例如定期举办《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学习班,组织护理人员学习风险管理知识以及相关的护理法律法规,同时,也可以邀请具有相关经验的医护人员开展专题讲座以及医疗、护理纠纷的个案分析会,让更多的经验、知识得以传播,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风险管理能力。最后,除了培训学习之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将本医院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送到其他做的比较好的医院进行实地考察学习。积极吸取经验。

4.4强化护理风险管理监控能力

监控工作最主要的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护理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和护理风险管理工作之后。为了确保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在具体的工作中需要做好检测与报告两个层面的工作。

在护理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需要检测相关的工作是否按照制度开展,有没有产生一些不可控因素影响了目标的实现,收集相关的信息之后,一旦发现出现与护理风险管理工作预期目标相反的情况,就要将这些信息迅速传递到护理部门和具体的人员,让他们清楚的了解当前的情况,以便其进行及时的调整,使得管理工作沿着既定的方向推进,确保目标的实现。

在护理风险管理工作之后就要进行总结性的检测,最终的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要求,是否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是否有一些特别的收获等等,这些信息同样要进行有效的整合,形成文本传递给护理部门和相关人员,帮助他们更好地对护理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对于出现问题的,应该找出相应的原因,制定改进的措施,修改完善相关规定不,为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阮文斌.给药的护理风险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69-270.

[2]雍定丽,刘建红,冯梅.护生实习中的护理风险原因及防范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0,(13):103-105.

[3]付菊.护理风险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08,(22):146-148.

[4]张雪梅.骨科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19):2345-2346.

[5]王伟仙,吴丽芬,周丰勤等.武汉市某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患者对陪护需求及传染病风险认知状况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3,(12):18-21.

[6]王淑静.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2013,(5):361.

[7]卢等彩.临床护理风险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1,(21):100-101.

[8]席艳梅,张翔.临床病例上报管理对湖北省宜昌市某医院医疗纠纷防范的影响[J].医学与社会,2014,(1):63-65.

[9]李加宁,宋雁宾.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5,(1):91-93.

[10]钱萍.加强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J].护理管理杂志,2004,(6):34-35.

作者:王福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激励机制绩效考核论文下一篇:绿色施工管理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