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示例范文

2022-05-18

教案是教师授课的依据,是课堂活动内容、步骤设计的蓝图,是最重要的教学文件,也是教学管理、教学评价、教学改进的重要材料。教案就如同编剧写的剧本、建筑用的图纸,不仅有备忘的作用,而且是重要的资料积累。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示例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教案示例范文

为学 教案示例-教学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理解文中说明的道理,理解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加强诵读,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认识到“人之为学”,关键在“为”,只要树立志向并坚定去实践,就可以化难为易达到预定目标。 (四)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结构紧凑,对比鲜明,句式整饬的创作美以及故事所揭示的意蕴美。

二、学法引导

1.以学生自读为主,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文中字词的音、形、义,教师抽查巩固。

2.可将文中故事改编成小说剧表演,也可用复述的方式加以理解。可对这个故事的思想内容进行讨论,讨论一下可从哪些方法得出不同的理解。

4.可以根据文章结构层次,将本文化整为零,逐段背诵,背熟后再合零为整体背诵、默写。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及重点虚词的用法,准确翻译文章。可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根据注解直译文章,教师答疑并讲析重点词语,让学生明确,巩固重点。 2.难点

理解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 解决办法

教师适时恰当引导学生思考。(见教学步骤) 3.疑点

开篇由两个设问句组成,这种写法有什么效果?(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与思辨力)。

四、课时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课文朗读磁带及录音机。

2.投影仪及文学常识、重点词句评析、随堂练习的胶片。 3.学生制作生字新词及重点的卡片,课堂交流。

六、师互动活动设计

1.指导学生熟记文言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强化诵读练习。 2.准确直译文章。

3.理清文章结构,明确主旨。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语

同学们步入学校的大门已近

七、八个年头了,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谈一谈学习知识时的感受,特别是升人中学以来在求知过程中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说得很好,每个人接受新知识都要有一个由繁到简,由难到易的过程,怎样才能完成这个过渡呢?用我们中国的一句古训来说,即“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一)明确目标

1.文学常识及字词读音。

2.准确直译文章,掌握重点实词。 3.学习本课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 4.把握文章主旨。 (二)整体感知

1.简介作家作品情况(见文下注解)并解题《为学》 为——做学——学问。

2.教师范读文章,并指导学生朗读,读准下列读音;并掌握其意思 速 怠 迄 屏 鄙 恃 钵 语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学生对照课后注释翻译文章,以段为单位,每个学生讲一段,其他学生补充。

2.教师出示投影,将重点词句及难句对学生再次进行训练。(亦——也, 逮——及,赶得上, 怠——懒散, 迄——等到, 屏——摒, 常——常规, 语——对„„说, 钵——和尚用的碗, 之——到„„去, 恃——凭借, 犹——仍然,还, 鄙——边境) 3.在理清文章字面意思的前提下,由学生来概述段意

第一段 提出全文的主要观点,说明为学难易的转化,即“学则易,不学则难。” 第二段 讲道理说明持之以恒可令昏庸与聪敏置换。

第三段 用蜀鄙二僧的故事做论据说明主观努力的重要性,有志者事竟成。 第四段 以立志为学收束全文,深化文章论点。 (四)总结、扩展

初读文言文,同学们要加强诵读,培养语感,要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读准字音,注意文言实词的积累。 (五)布置作业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二。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检查学生朗读背诵。 (一)明确目标

1.体会文章语言运用,及在语气上的特点,理解文言中常用的语气词“乎,矣,也,焉,哉”所表达的语气。

2.理解文章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 (二)整体感知

1.复习文学常识。

2.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请一位学生把“蜀之僧去南海”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巩固文言基础知识(订正课后练习二,并出示投影,请学生把下列这些词语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②以告富者 ③富者有惭色 ④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2.语言特色

学生朗读第一段,并分析排比句的艺术效果。

(第一个设问句开篇泛论天下事之难易,关键在“为”,第二个设问句进而引申论述“人之为学”。由概括到具体,使论述的道理逐步深入,引起人们的深人思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思辨力量。) 朗读第三自然段,有钱的和尚两次说“子何恃而往”,语气有何不同?(第一次属于通 常发问,第二次是以蔑视的语气出现的,在富和尚看来,穷和尚只凭一瓶一钵前往南海,是不可思议的,“我”(富和尚)尚未成功,“你”(穷)岂不是痴人说梦。) 语气词 乎、哉——疑问,也、焉——判断,矣——陈述 3.把握文章主旨

提问,两个和尚同时面对着困难,“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是何道理? (贫僧立志而行,在困难面前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去为,而富和尚只强调客观条件,不立志而行。) 4.请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另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因为有决心而成功的,没有决心而失 败的。”(联系实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思想认识。) (四)总结、扩展

蜀鄙之僧尚知“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学过本课后能有所启迪。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为学》。 2.完成课后练习三。

第二篇:教案示例

教学目的

1.通过讲授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增长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了解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增长快而带来的一系列人口问题,并且理解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的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使用“人口分布图”专用地图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介绍有关华侨、华人的知识,使学生理解我国的华侨政策,通过了解华侨的爱国行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讲述我国人口特点、人口问题、人口政策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口观教育。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的特点;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难点是进行关于“人口的发展要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适应”的人口观教育。

教学方法:主要应用谈话法和讲授法。

教具:挂图“中国人口分布图”,投影片“人口迁移图”讲授提纲

第一节 中国的人口

「第一课时]

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总数为12.6亿(1997年)

占世界总人口的22%

二、人口分布不均

l.我国的人口密度:131人/平方千米。

2.我国人口的分布

(l)界限:黑河—腾冲一线

(2)东部人口密度大,尤其是沿海平原,西部人口密度小。

(3)原因:自然、社会经济、开发时间长短等原因。

三、我国人口的迁移

四、华人与华侨

1.概念

我国对华侨的政策

[第二课时]

五、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及带来的问题

1.我国人口突出特点

①人口基数大

②增长速度快

2.人口增长快的原因

①解放以来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改善

②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③出生率高,死亡率降低

3.人口问题:

(l)人口与经济 资源 环境的关系

(2)问题

①人民生活水平低

②交通、住房、教育等社会问题

③对环境破坏程度大

④人均资源量少

六、对策

1.对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知道现在世界上有多少亿人口?中国有多少亿人口?中国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如何?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引入新课]

学习新教材

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板书]

[教师讲授并指导学生计算]1990年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为11.6亿,世界人口为53亿。我国占世界人口总数的百分比为:11.6/53X100%≈22%,因此,中国是个人口大国。

[读图]引导学生读课本的“面积与人口比较表”,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教师小结]由此可知,中国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但人口总数排在世界第一位,与面积相差不多的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美国的4.46倍,因此,我国是个人口大国。

[读课本第2页《读一读》及补充资料]如果全国的人手拉手连成一列队伍,两人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4米,那么,这列11.6亿人的队伍能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我国人口相当于欧洲30多个国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比非洲和拉美两大地区的人口还多。

二、人口分布不均[板书]

1.我国的人口密度:

[计算]

12.6亿人/960万平方千米≈131人/平方千米,是世界人口密度(30人/平方千米)的3倍多。

2.我国人口的分布;

[阅读和分析图]在课本第2页《中国人口分布图》上让学生用彩笔标出黑河—腾冲一线,待熟悉图例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以西的人口密度各大约是多少?

[学生回答]此线以东约200人/平方千米,以西小于10人/平方千米。

[教师小结]东部面积仅占全国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西部面积占全国的57%,人口只占6%。由此得出结论: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哪些省区人口密度大于200人/平方千米?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密度大?

[学生回答]主要集中在东部的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四川东部等,这些地区多属平原区,适于人们生产和生活等等。

[教师小结]由此可知,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大,尤其是沿海的平原地区,西部密度小。其原因主要是自然、社会经济以及开发时间长短等等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

三、人口的迁移[板书]

[分析图]根据“人口迁移路线图”请同学们说出迁移路线,并分析原因。

[教师总结]概括成下表

四、华人与华侨[板书]

1.概念[板书]

[教师讲授]

①华侨:由我国向海外的移民长期侨居国外并具有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如印尼华侨。

②华人:由我国到海外的移民已定居国外并取得外国国籍的,称为外籍华人等。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说说华侨和华人对祖国的热爱及他们支援祖国建设的事迹)

2.我国对华侨的政策[板书]

赞成和鼓励华侨依自愿原则选择居住国国籍,并关怀和重视保护海外华侨。

[教师小结]综上所述,我们了解了中国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并从人口的分布和迁移两个方面了解了中国人口的大致状况,这对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人口问题将有很大帮助。

[第二课时]

巩固复习

通过提问我国人口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及分布特点引出新课。

学习新教材

五、人口增长过快及带来的问题[板书]

1.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板书]

[读图]读课本第4页“我国人口的增长图”,通过观察,按时间进程比较,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①人口基数大:1949年就达到5.3亿人口,1990年达到11.6亿。

②增长速度快:由图可知,我国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仅用40年时间人口就增长1倍多,达到了11.6亿,增长速度太快。

[教师提问]我们计算一下,若人口自然增长率都为10‰。,那么人口为10亿人与100万人的两个国家每年各增长多少人口?

[学生回答]10亿人每年增加1000万人口,100万人每年增长1万人口。

[教师小结]由此看出,我国人口基数大对人口增长所起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2.人口增长快的原因[板书]

[教师提问]我国人口为什么增长快呢?

[学生讨论]主要是因为①新中国成立以来,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改善。②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③出生率高,死亡率低。

3.人口问题[板书]

[教师讲授]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口的发展要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马克思认为,人作为消费者是无条件的,是绝对的,只要活着的人,从出生到老死,始终要消费一定数量的生活资料。而作为生产者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因此,这就决定人口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

[教师提问]综上所述,我们分析一下我国的人口问题是什么?

[学生讨论]结合课本第5页图讨论。

[教师总结]

①每年我国的粮食、肉类、布匹、住房等都有增长,但由于新增长人口太多,增长财富大部分被增加的人口消费掉了。因此,人民生活水平将得不到改善。

②人口多,出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教育差等社会问题

③对环境破坏程度大。

④人均资源量少(读第5页下图分析)我国各种资源量都很丰富,居世界前列,但是按人均计算每人占有的数量就不多了,在世界各国的名次中,排在后面。

[教师小结,并引出下文]上述社会问题,环境、资源问题的产生归根结蒂都是由于人口多而产生的,那么根据我国人口多这一问题,我们应采取哪些对策呢?

六、对策[板书]

[启发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1.对策:

我国政府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之一。实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

2.具体要求: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少生是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优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前提条件。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为实施这一项国策履行自己的义务。

[教师总结]综上所述,我们对我国的人口特点,人口问题等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并应清醒地认识到只有通过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具体办法才能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在实行计划生育的同时,我们还要努力发展生产。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生育观改变了,才能最终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

第三篇:《唱山歌》教案示例

大连市西岗区建设小学 马 红

人教社四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 (课堂教学纪实)

教学目的:

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教具准备:光盘、歌片、录音机、卡片(节奏火车、歌圩)、视唱卡片。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教师放《小螺号》音乐,师生律动表演进教室,相互问好。

二、 创设情境,了解故事,激发情趣:

1、师: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对吧?

生:对。

师:广西人杰地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生:刘三姐。

2、师:很好,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美丽、聪明、活泼、可爱,她用歌声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那么她到底有多聪明,老师给你们放一段《刘三姐》的电影片断你们就知道了。

3、(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姐妹与男青年对歌的场面。 师:请同学们注意片中主要采用的演唱形式? 什么水面翻筋斗? 鸭子水面翻筋斗, 什么水面起高楼? 大船水面起高楼, 什么水面撑阳伞? 荷叶水面撑阳伞, 什么水面共白头? 鸳鸯水面共白头。 什么结果抱娘颈? 木瓜结果抱娘颈, 什么结果一条心? 香蕉结果一条心, 什么结果包梳子? 柚子结果包梳子, 什么结果披鱼鳞? 菠萝结果披鱼鳞。 什么有嘴不讲话? 菩萨有嘴不讲话, 什么无嘴闹喳喳? 铜锣无嘴闹喳喳, 什么有脚不走路? 财主有脚不走路, 什么无脚走天下? 铜钱无脚走天下。 师: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刘三姐„„。 生:聪明,有智慧。

师:是的,所有的问题刘三姐都是毫不犹豫、对答如流。那么,片中采用什么演唱形式?

生:对唱。

师:很好,什么是对唱?

生:对唱就是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师表扬)

4、师:广西壮族被称为歌海,他们不分男女老幼,随口就唱,唱的都是生活中身边的事情,他们用山歌作为感情交流的工具,爱歌就象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但是,当时有个恶霸地主不让老百姓唱歌,刘三姐就提出了对歌比赛,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了斗争。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个片断,大家一起观赏。

5、(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斗争的片断。 什么生来头戴冠? 中了状元头戴冠, 大红锦袍身上穿。 大红锦袍身上穿。 什么生来肚皮大? 莫公享福肚皮大, 手脚不分背朝天。 见了皇上背朝天。

丫鬟:老爷,头戴冠是大公鸡,肚皮大是老母猪呀!

6、师:同学们都笑了,这段对歌的情绪怎样? 生:风趣、幽默的,机智地骂了财主。 生:滑稽的。

师:很好,这是财主花了重金请来三位秀才与三姐对歌的场面,他们是秀才吗? 生:不是,是蠢才。

师:是的,是蠢才。知识来源于生活,他们死读书本,没有生活知识,结果丑态百出,刘三姐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众乡亲战胜了老财主。

生:财主为什么不让老百姓唱歌? 师:这要从故事的开头说起:

广西壮族歌手刘三姐被恶霸地主陷害落水,沿江漂流,幸被一老渔夫救起收留。三姐的哥哥刘二沿江寻找,好不容易才找到她。于是刘二兄妹与老渔夫一家住在一起,靠采茶、打猎为生。恶霸地主莫怀仁企图霸占茶山,他禁止姑娘们上山采茶,还妄想禁歌。三姐提出和莫怀仁对歌,如他能取胜,就可以禁歌。莫怀仁为赢得胜利,以重金请来三名秀才来对歌。结果大家也看到了,聪明的刘三姐凭自己的智慧把三名酸秀才斗得狼狈不堪。同学们,莫怀仁能善罢甘休吗?

生:不能。

师:是的,莫怀仁不甘心失败,又令爪牙把三姐抢到家里进行威逼利诱,三姐毫不屈服。老渔夫之子阿牛夜闯莫府,救出三姐。阿牛和三姐在生活中萌生了真挚的感情,他们用山歌表达了内心的情感,迁居到新的地方,开始了新的生活。

师:故事讲完了,老师要问你们,刘三姐是哪个民族的? 生:广西壮族的。 师:很好。

三、 学唱歌曲:

1、导入:

师:在这部影片中,还有一首动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唱一唱? 生:想。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片,放录音范唱) 师:我们一起听录音范唱,注意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生:(听录音)。

师:谁来说说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生:中速、优美地、婉转地。 生:委婉动听地。 生:甜美柔和地。

师:你们说的都非常正确,这首歌曲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雷振邦,根据广西壮族民间音乐素材创作的,《刘三姐》影片一上映,这首歌象插上了翅膀,立即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人们喜欢刘三姐,更喜欢她唱的这首歌。

3、再听,轻声随唱: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轻声随着唱一唱,注意观察:与我们以往学的歌曲记谱有什么不同?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

生:(听后回答)以前一首歌中只有一个拍号,而这首歌中有两种拍号。

师:你观察得非常仔细,(结合歌曲讲解)在这首歌曲中,四二拍与四三拍交替出现,叫作“变换拍子” 。

生:(齐说)变换拍子。

师: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 生:老师,这首歌中的“哎”特别长。

师:很好,这首歌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字多音,旋律起伏,这也是难点之处。

4、难点解决:(

1、

2、

3、

4、依次出示)

师:下面老师带领同学们乘上节奏火车进入“节奏城”,把这些难点一一解决了。 1)

师:这首歌中只有一小节3/4拍,按2/4的划拍方法,注意突出强拍。 生:(略)

师:唱时注意附点的韵味。 生:(视唱)

2) 师:(出示卡片)歌中还有一处

“哎” ,老师也把它提出来,大家对照一下,有何不同? 生:旋律一样,节奏变化。 师:很好,大家划拍唱一唱。

生:(略,并把歌曲的第一乐句完整唱一遍)

师:这一旋律在影片中多次出现,这首歌曲算是一首主题歌。 3) 师:歌中还有一处易混淆,(出示卡片)老师也把它提炼出来了。 生:(划拍视唱)。

师:结束处的“弯又多” 前面加上“罗” 在歌曲中是弱起,我们来视唱一下。 生:(略)

5、随录音完整演唱歌曲:(放录音) 师:现在我们随录音来演唱这首歌曲,注意气息的控制。 生:随录音演唱歌曲。

6、视唱曲谱:(详细过程略)

1)划拍视唱。注意变换拍子略突出强拍。 2)随教师的伴奏视唱。(一人指谱)

7、唱词,歌曲处理: 1) 教师弹琴,学生演唱。 2) 歌词分析:

师:现在我们来看歌词:前两句可看出:老百姓爱唱山歌,随口就唱,漫山遍野有唱就有对的,“歌海”嘛。后两句:山歌都是从老百姓心底流淌出来的,多得象春江水数不清。“滩险”实际是暗喻,比喻当时的恶霸势力,江水遇到礁石总会流淌过去,在这里指刘三姐与众乡亲一定能战胜恶霸势力,这两句应自豪地演唱。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8、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现在你们把自己当成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再来演唱一遍歌曲。 生:(随老师优美的钢琴伴奏演唱歌曲)。

9、设计演唱形式:

师:唱得非常好,但老师听了,感觉还不解渴,我们刚才的演唱形式是„„。 生:齐唱。

师:我们能否变换一下演唱方法?小组讨论一下,设计成什么形式。 生:讨论并演唱:

1)男女生接力唱,最后一个“罗湾又多”齐唱。 2)领唱与齐唱。

3)创设情境,领唱在江面,齐唱在岸边。

师:(鼓掌)你们的演唱,仿佛把老师带到了山清水秀的广西桂林──刘三姐的故乡。

四、 知识拓展

壮族风俗歌会“歌圩”简介:

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有许多民族音乐活动,(出示卡片)最著名的是传统的风俗歌会“歌圩”。大家齐读„„。

生:(齐读)壮族风俗歌会“歌圩”。

师:“圩”是“集会”的意思;“歌圩”就是赛歌、唱歌的集会。你们想不想了解有关方面的知识?

生:想。

师:下面老师请几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大家边听,边观看老师给大家搜集的图片──壮乡风情(大屏幕)。

生1: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文山壮族自治州等地。壮族地区有“歌海”之称,男女老幼都用唱山歌来表达情意。“歌圩”是壮族历史悠久的风俗歌会。

生2:“歌圩”活动,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选婿”的故事。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得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 生3: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在壮语中被称作“窝墩”“窝岩”,意为“出野外玩耍”。由于这种活动互相酬唱,彼此对歌,所以古代人称之为“墩圩”。

生4:据古代文献的记载,歌圩早在宋代就已经流行,到了明代歌圩又有了发展,并定期在固定地点举行。壮族歌圩有大有小,各地不一。不过,农历三月三最为隆重。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择佳偶,别有风情。

生5: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建立一定感情,相约下次歌圩再会。

生6:歌圩上,除对歌外,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精彩的抛绣球、有趣的碰红蛋、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

师: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介绍到这里,同学们可回去搜集相关资料,下课再交流。

五、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学唱了优美的歌曲„„ 生:《唱山歌》。

师:还简单了解了壮族风俗歌会„„ 生:“歌圩”。

师: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民歌很多。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壮族民歌海洋中的几滴水,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多地了解我们的民歌,学唱我们的民歌,让它代代相传下去!最后,我们以优美的歌声演唱《唱山歌》结束本课。

生:随教师钢琴伴奏有感情地演唱(领唱与齐唱)。

——摘自人教网

第四篇:《长江》教案示例1

教案示例

(一)

第二节长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长江的源地、入海口、年径流量和流域面积,知道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的第一条大河。

2.通过读图,了解长江流经的省、市、自治区。 3.识记长江的主要支流。

4.读图分析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5.通过学习长江的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长江的源地、入海口、全长、年径流量和流域面积。 2.长江流经的省、市和自治区。 教学难点

1.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2.在“中国政区图”空白图上填注长江的干、支流。 教学媒体

录音机、“中国政区图”空白图。 教学过程 【引入】

录音机播放《长江之歌》。

多么雄壮的旋律,多么深情的赞歌,它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华夏儿女对母亲河的依恋和赞美。古老的中国有两条河,那就是长江和黄河,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才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古老的神州大地才生机盎然。今天,我们先来领略一下中华第一条大河“长江”的风采。

【授课】

共9页 第1页

【板书】 第二节长江

一、中国第一大河 【投影】“中国水系图”。

【活动】结合“河流和湖泊概述”的知识,依次说出黑龙江、黄河、长江和珠江的位置,并强调长江的位置。

【板书】1.源头和注入的海洋 【投影】“长江流域水系图”。

【问题】长江发源于哪条山脉?注入哪个海洋?

【活动】回答并在“中国政图区”空白图上,注出长江的发源地——唐古拉山脉和注入海洋——东海。

【图片】“长江源”和“长江入海口”的卫星影象图。

【讲解】长江的发源地是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东雪山,海拔6521米,这里白雪皑皑,冰川广布,雪山和冰川的滴滴融水,构成了华夏第一条大河的发源地,所以说:“你从雪山走来”;长江最终汇入了我国东部的四大临海之一——东海,所以说:“你向东海奔去”,可见,歌词的写作都是以科学为依据的。

【板书】2.全长、流量和流域面积 【投影】全国主要河流比较表。

【问题】

(1)长度最长的河流是哪条河? (2)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是哪条河? (3)流量最大的河流是哪条河?

共9页 第2页

【投影】世界主要河流比较表。

【问题】长江的长度、流域面积和流量分别居世界各大河的第几位?

【结论】长江的长度居世界第三,流量第三。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长江都是世界大河,我们为长江而感到骄傲。

【板书】3.流经的省、市、自治区 【读图】“长江水系图”。

【活动】找出长江流经的省区,把省区的名称填在图中,并在图中绘出长江干流。 【结论】长江流经的省区有11个,分别是: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

【板书】4.主要支流和湖泊 【读图】“长江水系图”。

【活动】找出长江主要支流,并绘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 【结论】长江的主要支流有:

(1)北部支流: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和汉江; (2)南部支流:乌江、湘江和赣江。

【活动】找出长江流域的主要湖泊,并标注在图上。 【结论】长江流域的主要湖泊是洞庭湖、鄱阳湖和太湖。 【板书】5.上、中、下游的划分

【活动】在“长江水系图”中,找出宜昌和湖口,说出它们所在的省份。 【结论】宜昌在湖北,湖口在江西,这两个城市分别是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与湖口之间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共9页 第3页

【阅读】长江各河段的名称。 【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认识了我国第一条大河——长江的源头、注入海洋、流域面积、流量、流经省区、主要支流、以及各河段的划分等长江的概况。长江作为我国的第一条大河,无论在航运上、还是在发电、灌溉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江流域物产丰富,地灵人杰,长江流域的开发,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这些知识我们将在下节课学习。

板书设计 第二节长江

一、中国第一大河 1.源头和注入的海洋 2.全长、流量和流域面积 3.流经的省、市、自治区 4.主要支流和湖泊 5.上、中、下游的划分

(李宗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长江水能资源的分析,让学生了解长江水能资源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了解长江水能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前景,激发学生建设祖国的豪情壮志。

2.了解长江的灌溉,知道长江流域的农业在全国的重要性。

3.分析长江优越的航运条件,理解长江航运的开发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 4.了解长江洪涝灾害的严重性,分析洪灾形成的原因,提出治理洪水的措施,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5.通过对长江水能资源、防洪和灌溉、航运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经济建设知识,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共9页 第4页

1.长江水能资源的分布、开发和利用。 2.长江灌溉的慨况。 3.长江航运的开发。 教学难点

1.长江水能资源的成因。 2.长江洪灾的原因分析。 3.长江航运的重要性。 教学媒体

投影、挂图“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投影】“长江干支流示意图”。学生依照老师所指的顺序,依次说出长江主要支流的名称。

【导入新课】

【过渡】长江作为我国第一条大河,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首先,我们看一下长江这条大河的水能资源是否丰富。水能实际是否丰富与什么有关?(河流落差及气候条件)

【挂图】“中国地形图”。让学生观察长江流经我国地势的哪几个阶梯。 【讨论】长江流经了我国地势的三个阶梯。长江发源于我国地势的第一个阶梯青藏高原,向东横切横断山脉进入四川盆地,然后又劈开巫山,经地势低平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汇入茫茫东海。

【投影】长江干流剖面图。

【问题】长江源头与入海口的落差是多少?长江源头到宜宾之间的河长是多少千米?落差是多少?读第四章有关图像,长江流域的降水在多少毫米以上?你认为长江水能资源是否丰富?

学生讨论、回答。

【结论】长江从源头到河口之间的落差巨大,达6400米,水能资源应该非常丰富。特别是源头到宜宾这3500千米的河段,落差竟达6200米,并且这些地区的降水比较

共9页 第5页

丰富,集中了长江绝大部分的水能资源。下面看一下具体数字检验我们的推论是否正确。

【投影】长江水能资源扇形图。 图1,长江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比例。

图2,长江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比例。 【结论】长江具有十分丰富的水能资源。 【板书】

二、巨大的水能资源 1.资源总量

【过渡】通过上述两个扇形图,可以看出长江水能资源在全国的地位。长江所蕴藏的巨大水能资源,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巨大财富,我们一定要开发利用,让古老的长江在祖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板书】2.资源分布 【挂图】“中国地形图”。

【问题】观察地形图。进一步分析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哪些河段? 【结论】长江的水能资源应该分布在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交界处。从地形区上来看,主要是在横断山区和巫山。我们看看,大家的推断是否正确。

【投影】长江干支流主要水电站示意图。

【讲述】长江流域的大中小型水电站已达4万余座,其中葛洲坝水利枢纽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水电站,它的发电量是1949年全国发电量的3倍;三峡水电站建成后,发电量将是葛洲坝的3倍。加速长江流域水能资源的开发,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都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投影】葛洲坝水利枢纽。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过渡】尽管长江的水能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目前我国对长江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还远远不够,还需我们的努力。

滚滚长江为我国带来了丰富的水能资源,一条大河除了有丰富的水能资源,那么在发展灌溉和航运方面又如何呢?

【板书】

三、灌溉

共9页 第6页

【挂图】中国地形图。

【问题】找出长江流域范围内我国的主要地形区。

【结论】长江的水可以滋养万顷农田,长江流域主要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这是我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平原,河网密布,沟渠纵横,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目前,长江流域的灌溉面积已达1300万公顷,占全流域耕地总面积的60%。

【板书】

四、航运

【投影】长江干支流航运图。

【投影】长江干支流航运与全国内河航运比较表。

【阅读】课本第78页,长江的航运价值。 【板书】

【投影】长江航道与京沪、京

九、京广铁路及京航运河的交会图。

【过渡】长江的航运价值虽然很高,但是,目前我国对长江航运的开发利用还远远不够。

【阅读】课本第79页,“想一想”。

【讲述】目前我国已确定对长江航运大规模开发的战略。一方面,整治河道,例如川江的疏浚,荆江的治理以及沿江港口的建设;另一方面扩大沿江的开放,大力建设沿江的经济带,充分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促进全流域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

【过渡】长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但是,古老的长江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咆哮。 【板书】

五、洪水及其治理

【阅读】课本第77页,“读一读”。

【问题】长江流域的洪水为什么会如此严重呢? 【投影】长江干支流及雨带的分布。 【思考】长江洪水于雨带有什么关系?

共9页 第7页

【结论】每年6月,雨带移至长江流域,形成雨季和长江的洪水期。长江的洪水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干支流向时涨水,洪峰叠加,造成干流水量加大;一是降水时间长,长江流域受准静止锋的影响,雨季连绵,形成“梅雨”天气,这就使得长江流域的洪水历时很长。

【阅读】思考长江洪水频繁还有没有其他原因。

【结论】上中游地区的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下游地区的湖泊由于淤积、围湖造田,对长江洪峰不能起到很好的调解,所有这些,都是导致长江洪水频发的主要原因。

【问题】怎样治理长江? 学生讨论后发言。 【板书】

(1)加固江防大堤,重点治理荆江河段 (2)兴建分洪,蓄洪工程 (3)修建水库 (4)植树造林

【讲述】正在兴建的三峡工程,将在长江的防洪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二、巨大的水能资源 1.资源总量 2.资源分布

三、灌溉

四、航运

五、洪水及其治理

(1)加固江防大堤,重点治理荆江河段 (2)兴建分洪、蓄洪工程

共9页 第8页

(3)修建水库 (4)植树造林

共9页 第9页

第五篇:节能 教案示例之一

节能教案示例之一

(一)教学目的

1.知道能源利用率的概念.

2.了解解决能源问题的两条途径——开发新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3.知道能源问题的最终解决要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激发学生努力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我们学习热机的时候提出过一个概念叫热机的效率,同学们还记得它的含意吗?

学生:在热机里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教师:回答正确.我们知道煤燃烧放出热量的过程是碳和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过程,那么一般情况下放入炉膛的煤能不能完全燃烧光呢?

学生:不能,总会留下没有烧透的煤碴.

教师:对,我们在利用燃料时,一部分被有效利用了,还有一部分没被利用就扔掉了;那么被有效利用的燃料放出的内能能全部被有效利用吗?同学们在学习内燃机时知道,内燃机在工作时能不能把汽油或柴油燃烧时放出的内能全部变成机械能呢?

学生:不能,还有相当一部分内能被排出的废气带走了,内燃机的效率只有20~40%.

教师:回答得很好.由此可见,能源在利用时,能够有效利用的能量只占其中的一部分,还有相当一部分未被利用而散失了,所以我们要想办法提高能量的有效利用部分,减少未被利用的部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2.进行新课

板书:<第六节节能>

什么叫能源利用率

板书:<有效利用的能量占消耗的能源所含能量的比值叫做能源利用率.>

提高能源利用率就可以节约能源的消耗

教师:以热机为例,有效利用的能量仅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内能,如果能把从内燃机中排出的废气带走的热量也利用起来,从整体来讲也就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了.

板书:<提高能源利用率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

教师:我国目前总的能源利用率只有30%,比发达国家的50%还有很大差距,如果我国能把能源利用率提高到50%,按1989年的数据计算,每年就可节约标准煤3.8亿吨,这是个多么大的数字啊!所以节省能源消耗,既可提高经济效益,又能缓解能源紧张局面,意义是十分巨大的.

提高能源利用率要靠科学技术的进步

教师:在热机那一章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知道,使用蒸汽机的效率只有10%左右,后来发明了内燃机,效率提高到30%以上.从火电站到热电站,能源利用率从30%提高到50%以上.采用超高压送电,大大减少了输电线上的能量损失,又等于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板书:<能源利用率的提高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我国挣取的节能措施

请同学阅读该节课文第5自然段,然后共同总结,并板书:

<1.把火电站改成热电站.

2.把分散供热改为集中供热.

3.开发节能新产品,淘汰能耗高的旧产品.>

教师:同学们可以算一笔帐:如果把60瓦的白炽灯都换成11瓦的小高效节能灯(亮度相当),那么消耗的电能将是原来的百分之几呢?从这里可以看到淘汰老、旧设备,开发节能新产品,在节能上的潜力是很大的.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能源的需求量很大,而能源的供应往往跟不上生产发展的需要,所以每个人都要提高节能意识,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学校做起.节约能源消耗,也是为祖国建设做贡献.

全章结束语

①要开发利用新能源

教师:能源问题,关系到人类的衣食住行,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关系到社会的繁荣和进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必将越来越大,更多地开发利用能源,就成为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人类现在还不能利用可挖核聚变的能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旦可挖核聚变能够很方便地实现,可以说将永远地解决人类的能源需求了.因为核聚变使用的原料氘,储量非常丰富,1升海水中就含有0.03克氘,经计算:1升海水中的氘聚变释放的核能相当于300升汽油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地球上的水总共含有约40多万亿吨氘,假如这些氘的1%作为核聚变的燃料,按现在的能源消耗计算,就足以满足全世界几亿年对能源的需求,所以只此一项就足够人类使用了.何况现在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规模还很小,如果找到了光电转换效率高的材料和技术,人们可以大规模地直接利用太阳能来发电,这也是一个诱人的前景.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会使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出现新局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今天还不能充分利用的能源,明天可能会发现一种新方法而利用得更充分;另外今后也还会发现更加巨大的新能源,这些都不是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世世代代的中外科学家、发明家、工程师为人类开发利用能源已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类还一直在不断发现、不断前进.在座的同学们都是21世纪的建设者,希望同学们将来在能源问题上,或在其他科学技术问题上能够大显身手,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为人类的进步作出重大的贡献.

3.布置作业

阅读课本:了解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有关问题,提高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狐狸认错范文下一篇:加油稿诗范文